油库的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库的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分析

1 油库的油气回收的意义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轻组分在常温下蒸气压较高,极易挥发,故在油品从油库到加油站再到用户的整个储运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油品蒸发损耗的问题。油品蒸发损耗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诸多严重危害,如降低油品质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造成火灾隐患以及危害人身安全等。因此,对油蒸气进行密闭回收势在必行[1]。

在当今油品使用量日益增加、能源供给日益紧张、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可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浪费和保证油品质量,有利于员工身体健康[2]。

一般情况下,油库在运行过程中,其油气排放过程主要发生在卸油、储油及收发油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油气排放量有一定差别。

卸油阶段:目前,油库所储油品的运输以火车为主,在卸油过程中,油气处于负压状态,排放量较小且集中。如果要使火车卸油过程中油气排放的瞬时值均达到国标规定值,只有对火车油罐的构造进行彻底改造,将其改为底部卸油;但很显然改造工程量大且造价高,所以难以实施。

储油阶段:该阶段的油气挥发一般称为静止储存损耗或小呼吸,主要指油品因受外界环境如风速、温度以及浓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呼吸损耗。针对该阶段的油气排放问题,目前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储油罐的密封性能,将小呼吸排放的油气密封在油罐内,防止其排放到大气中。

收、发油阶段:相对于储油阶段,收、发油阶段的油气挥发一般称为大呼吸,主要指油罐从外界收油和将油罐内的油品转移到油罐车的过程中,因油罐开启的瞬间和装油过程中随着油罐或油罐车中油品的不断增加,罐内油气因压力升高,呈正压而被不断地挤出罐外。该阶段油气排放量相对较大,油库油气回收应主要针对此阶段的油气排放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对储油阶段中密封储存在油罐内的油气加以收集和处理。根据国标规定,发油过程采用底部装油方式,防止油罐开启瞬间的油气排放;通过油气回收装置的收集系统对罐内油气进行收集,同时在收集系统配设测压仪表,以保证罐内压力适宜;装油和油气输送接口采用DN100密封式快速接头,以减少油气排放[1]。

总之,成品油在输送分配过程中, 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容易造成油气的小呼吸和大呼吸损耗, 同时将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油气,不仅浪费了巨大资源、给环境带来很大污染、形成的油气聚集易成为易燃易爆场所,更给油库的运营造成巨大安全隐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节能减排问题日益严峻;伴随人们节

能、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强,油库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作也越来越紧迫。油气回收已是人们面临重要课题。同时为了保障人体健康、提高油品质量、节约能源、排除安全隐患,优化油库工艺设计、引入油库油气回收系统迫在眉睫,以达到实现减少污染的要求并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大部分轻质油品属于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积、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沉聚积于洼地或者管沟之中,遇火极易发生爆炸或者火灾事故,容易造成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如果烃密度在1% ~ 7% 之间则处于爆炸范围,所以在成品油油库设置油气回收装置是现代化油库建设的趋势。而成品油库各区的火灾发生率统计结果为罐区6. 94%,接卸区27. 78%,发油区36. 11%,可知在接卸区和发油区发生的事故为油库事故的大多数。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对油气损耗着步采取控制手段,油气损耗占原油量的比例高达0. 6%左右,随着技术不断进步, 特别是浮顶罐的推广应用,使油气损耗大幅度降低,资料显示,汽油从炼厂生产出来到达最终用户手中,一般要经过4次装卸,每次装卸都有1. 8% 的挥发损失,4 次装卸的损失率既为7. 2%,所以在接卸区和发油区设置油气回收设施从节能和安全上考虑尤为重要[3]。

2 油气回收的技术

2.1 油气回收技术分类

油气回收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和氧化燃烧法。

(1)吸收法

吸收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利用对油气中的烃类组分有良好吸收和解吸性能的吸收剂,对油气中的汽油组分进行回收,包括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低温吸收法2种典型的方法。

(2)吸附法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对油气中的烃类组分和空气具有不同的吸附亲合力,将烃类组分与空气分离,进而实现对烃类组分的选择回收。吸附法通常利用活性炭吸附和解吸油分子,进而实现油气的回收利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直接吸附浓度较大的油气时,吸附材料很快达到饱和,这对吸附设备的使用周期、解吸过程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使吸附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3)冷凝法

冷凝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与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在常压下将油气降至足够低的温度,使其中的绝大部分汽油组分冷凝为液体汽油并加以回收,冷凝后的尾气则直接排入大气。

(4)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采用特殊方法和材料制成的分离膜对气体的渗

透性,利用一定压力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膜中具有不同的渗透速率,实现分离。

(5)氧化燃烧法

利用催化氧化燃烧法直接处理油气是一种操作费用较低的方法,但因为涉及到加油站的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每个加油站建一套这种处理装置比较困难;在加油站进行分散吸收,再统一进行氧化燃烧处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其燃烧热可以再利用,且成本与吸收法相差不多。

2.2 油库油气回收装置

油库油气回收装置通常基于活性炭吸附法或专用吸收剂吸收法建造而成。在实际选用油气回收装置时,应根据油库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建安费、能耗、处理效率、年回收量、使用寿命、占地面积、使用安全性及环境影响等,在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油气回收方案。

(1)活性炭吸附法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是国外比较成熟的技术之一,该技术使用高效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回收效率高,安全稳定,在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代表厂家有丹麦库索深公司和美国乔丹公司,美国专利US34276058,US515735和欧洲专利则分别给出了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不同设计。吸附法回收油气的关键技术包括高质量吸附剂的研制、筛选,装置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和工艺参数的确定,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油气回收工艺的开发方面,对吸附剂的研究相对较少。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由吸附系统和吸收系统组成,吸附系统利用吸附材料单位体积具有的极大的表面积,有效地吸附油气中的烃,它由两个交替工作的活性炭床组成, 油气从吸附器下端进入吸附器内,经过活性炭床层,被活性炭吸附。吸附后的油气通过吸附器出口, 经浓度检测后排放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当吸附器出口浓度达到设定值时,吸附器的出口阀门自动关闭,真空解析阀门打开,同时真空泵启动, 降低活性炭床压力,使油气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中脱离出来,分离出的油气被真空泵送入吸收系统,吸收系统由吸收塔和两台油泵组成。进入吸收塔的油气与来自罐区的常温贫油逆流接触被吸收下来送回储油罐作为成品油发出。未被吸收的油气返回油气总管道与发油台送来的油气混合后进入活性炭床再次被吸附。

吸附剂主要为高比表面的活性炭,采用丁烷工作容量(BWC)表征其吸附油气的能力。吸附剂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其吸附性能、吸附寿命、再生性能等方面。研发出强度大、吸附容量高、吸脱附油气速率快的炭材料是实现吸附剂大规模应用的前提。高玉明等[4][5]发现活性炭中孔的分布对油气吸附有很大影响,并认为活性炭对油气的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同时具有微孔填充和毛细凝聚的双重特征。黄维秋等[6]认为活性炭吸附剂吸附油气温度低有利于增加吸附容量、提高吸脱附速率,但被吸附的油气脱附不完全;活性炭的饱和吸附率随吸附操作温度升高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