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桥梁简史
桥梁的发展历程

桥梁的发展历程桥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期的桥梁主要由石头、木材和土块等天然材料构建,并在河流、湖泊、沟渠等水路上使用。
古埃及人和古希腊人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就已经开始使用木桥。
古罗马人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400年间建造了许多由石头和砖块构成的桥梁,其中一些仍然存在。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张,19世纪桥梁建筑技术发展迅速。
钢铁和铸铁结构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桥梁建设中,使得桥梁建设更加经济、快捷和耐用。
20世纪初,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随后,高刚性钢结构、悬索桥和斜拉桥等新型桥梁结构逐渐出现。
现代桥梁建设还在不断地发展和演进,越来越多的先进材料和技术被应用于桥梁建设中, 例如碳纤维材料,智能控制系统,绿色建筑等。
20世纪50年代,现浇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中。
这类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并且适用于长跨度和大跨度桥梁的建设。
20世纪60年代,高刚性钢结构和悬索桥结构逐渐成为主流。
高刚性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适用于长跨度和大跨度桥梁的建设。
悬索桥则具有较高的美观度和较低的建设成本,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和河流横跨。
20世纪70年代,斜拉桥结构逐渐成为主流。
斜拉桥具有较高的美观度和较低的建设成本,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和河流横跨。
进入21世纪,环保、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成为了桥梁建设的重要方向。
碳纤维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统被应用于桥梁建设中,提高了桥梁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绿色建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系统也被应用于桥梁建设中,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代的桥梁建设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古代,中国古代的桥梁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建造了大量的木桥和石桥。
《史记》中有“初作车舆船舫、后作桥梁”之说,可见古代的桥梁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
而在汉代以后,中国的桥梁建设更加繁荣,漫长岁月的积淀,使中国桥梁建设在当时的世界上有着极高的水平。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中国的桥梁建设达到了鼎盛时期,广泛采用多种建筑材料,包括石桥、木桥和悬索桥等,为中国桥梁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引进新的桥梁建筑技术和材料,如铁路桥、钢桥和混凝土桥等。
在清朝末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的桥梁建设技术,如铁路和铁路桥梁、公路和公路桥梁等,进入了近代桥梁建设时代。
现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中国在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大量使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等。
同时在桥梁建设管理和桥梁养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桥梁建设体系和桥梁维护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总结起来,中国的桥梁建设历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古代中国桥梁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中国桥梁建设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发展。
现代中国桥梁建设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桥梁建设历史,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的结晶,为世界桥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国内外桥梁发展史

国内外桥梁发展史一、桥梁定义桥梁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
桥梁一般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五大部件包括(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2)支座系统、(3)桥墩、(4)桥台、(5)墩台基础;五小部件包括(1)桥面铺装、(2)防排水系统、(3)栏杆、(4)伸缩缝、(5)灯光照明。
二、桥梁分类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结构分为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四种基本体系,此外还有组合体系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梁式桥:包括简支板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
其中简支板梁桥跨越能力最小,一般一跨在8-20m。
连续梁桥国内最大跨径在200m以下,国外已达240m(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梁桥最跨是330m,是位于中国重庆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于2006年建成通车)。
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拱桥分类:①按拱圈(肋)结构的材料分:有石拱桥、钢拱桥、混凝土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
②按拱圈(肋)的静力图式分:有无铰拱、双铰拱、三铰拱(见拱)。
世界第一拱桥为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跨达522m,2009年4月29日建成通车。
刚构桥:主要承重结构采用刚构的桥梁。
梁和腿或墩(台)身构成刚性连接。
结构形式可分为门式刚构桥、斜腿刚构桥、T形刚构桥和连续刚构桥。
跨径我国最大已达270m(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虎门大桥横跨东莞市虎门镇和广州南沙区之间的珠江入海口。
大桥工程于1992年10月28日开工,1997年6月9日正式通车。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1. 早期的桥梁工程:基础奠定1.1 古代桥梁的智慧说到我国的桥梁工程,咱们得从古代说起,那可是了不起的历史了。
古人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山间河流上修桥了,简直是智慧的结晶。
比如说,古代的赵州桥,您听过吗?它可是公认的“世界桥梁之最古老”的一个。
赵州桥不仅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还真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真是古代工匠的骄傲。
还有,咱们的悬索桥,在古代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像是《清明上河图》里那些桥梁,都是当时的骄傲呢。
1.2 明清时期的进步到了明清时期,桥梁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候,咱们的桥梁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设计也越来越精巧。
那些大气的石拱桥、优雅的木质吊桥,都给咱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记忆。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桥梁,不仅为了交通便利,还兼顾了美观,真是“行走的艺术品”呢。
像是北京的琉璃厂桥、上海的黄浦江桥,这些都是当时桥梁技术的经典代表。
再看那些清代的彩绘桥,真是让人觉得古人不仅有智慧,还有大气!2. 现代桥梁的飞跃:技术创新2.1 改革开放后的突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桥梁工程简直是飞速发展了,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咱们的桥梁技术就像开了挂一样,各种创新层出不穷。
看看那长江大桥、雄安新区的跨江大桥,简直是工程界的奇迹。
这些桥梁不光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呢。
像是武汉的长江大桥,那个真是让全国人民都惊叹不已,时至今日依然是交通的重要枢纽。
2.2 世界级的桥梁:走向国际如今的中国桥梁,已经不再只是“家里”的骄傲了,咱们的技术早已走向了世界舞台。
各种世界级的桥梁工程,咱们也有了,像是海南的南渡江大桥,真是把世界瞩目。
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咱们的工程技术实力,也展示了中国的工程师们那种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
现在,咱们在许多国际项目中都是领头羊,真是让人自豪得不要不要的。
3. 展望未来:桥梁的美好蓝图3.1 智能化桥梁的未来未来的桥梁工程,不再只是单纯的钢筋混凝土了。
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①古桥的萌芽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 m左右;②古代桥梁的初步发展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是很有名的;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在东汉时期,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③古代桥梁发展的辉煌阶段以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卒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 m,宽9 m,拱矢高度7.23 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2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少名闻天下的石梁桥;据唐六典记载,天下着名的石梁桥有4座:河南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的灞桥;④桥梁发展的饱和阶段元、明、清三朝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的放生桥,全长70.8 ITI,宽5.8 m,五孔联拱,构造精巧,形状美观,是朱家角十景之一;放生桥顾名思义,就是放生积德从善;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鱼鳖,而不得撒网捕鱼;今天,在这里常有人兜售活鱼供游人购买放生;⑤停滞发展期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的桥梁主要是有外国人建造;长江是天堑,黄河上的三座桥梁:津浦铁路济南铁路桥,京汉铁路郑州铁路桥和兰州市黄河桥以及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中的一些桥梁也无一不是由洋商承建的;旧中国的承包商还没有建造大桥的能力,而政府交通部门也没有大桥施工队伍,只能做一些公路小桥涵的工程;只有茅以升先生主持兴建的杭州钱塘江大桥;该桥由他带领一批留学生自行设计和监造,但实际施工仍由丹麦康益洋行承包下部结构和沉箱基础工程,上部结构钢梁则由英商道门朗公司承包制造和安装;当时水平最高的中国桥梁工程队伍当推由赵祖康先生领导的上海市工务局,他们在解放前已设计建造了几座跨苏州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至今仍发挥作用;这支队伍也是解放初期我国桥梁建设的重要技术力量,后来组建成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⑥现代桥梁的学习阶段建国初期新中国诞生后,面对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向苏联学习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桥工程领域我们也派出了许多留学生赴苏联学习他们的预应力混凝土和钢桥技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铁道部筹建了山海关、丰台、宝鸡和株州桥梁厂;交通部组建了北京的公路规划设计院、西安的第一设计院和武汉的第二设计院以及从事施工的公路一局和二局;各省的交通厅也都建立起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队伍;1952年政府决定建设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为此专门设立了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全面学习研究苏联在钢桥疲惫、焊接、振动,以及桥梁上下结构设计、制造和施工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中国第一片预应力混凝土也在丰台桥梁厂基地研究试制,并于1956年首先在东陇海线新沂河铁路桥上建成了跨度为23.9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一座20米跨度的京周公路桥也同时建成;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是五十年代中国桥梁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苏友好的结晶,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技术和第二座南京长江大桥的兴建以及桥梁深水基础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4年建成的南宁邕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按苏联闭口薄壁构件理论设计的主跨55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箱梁桥,具有非凡的意义; 六十年代建造主跨50米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型钢构桥——河南五陵卫河桥,主跨124米的广西柳州桥以及主跨144米的福州乌龙江桥;⑦圬工拱桥“文革”时代历时二十年,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建筑材料的贫乏和资金的不足使中国的交通建设陷入了困境;少用水泥和钢材的圬工拱桥成为修建大跨度公路桥梁的首选桥型,宝贵的钢材主要用于三线的铁路建设之中;1959年建成的湖南黄虎港桥,主跨50米,是当时跨度最大的石拱桥,也是首次用苏联夹木板拱架技术施工的拱桥;双曲拱桥于六十年代诞生于江南水乡无锡县,农村小跨轻载桥梁的合理桥型,为农村地方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双曲拱桥的构造和施工特点使它仍然难以适应大跨度和重载以及软土地基条件,在使用若干年后出现了不少病害,影响了桥梁的寿命;⑧中国桥梁技术的崛起八十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开始复苏;六十年代已传入中国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斜拉桥的信息终于在七十年代初于四川、上海和山东同时开始修建实验桥,其中四川云阳汤溪河桥于1975年2月首先建成,是中国第一座主跨为75.84米的斜拉桥;由于当时国内尚无平行钢丝拉索的产品,该桥采用钢芯缆索制成斜拉索,而另一座主跨54米的上海新五桥则用粗钢筋为拉索;1980年建成的四川三台涪江桥,主跨已达128米,斜拉索采用24Φ5高强度钢丝组成,外涂沥青后缠包玻璃丝布,待全桥完成后再用三层环氧树脂缠绕三层玻璃丝布防腐,工艺十分繁复,是早期斜拉桥采用的拉索防腐系统;1982年,上海泖港桥,和山东济南黄河桥相继建成;前者也用多层玻璃丝布的拉索防腐工艺,至今仍继续使用,而后者改用铅皮套管压注水泥浆的新防腐工艺,却在15年后被证实防腐已失效而被迫于1997年进行换索;1987至1988年间建成了多座斜拉桥,如海南西樵桥,天津永和桥,南海九江桥,重庆石门桥和广州海印桥;拉索的防腐系统改用PE管压浆工艺,其中广州海印桥的拉索于1997年发生断索事故,调查表明管道压浆工艺未能保证拉索顶部的饱满,造成拉索锈断,被迫在使用仅12年后全面换索;1988年,广东省同时建成了采用节段预制悬臂拼装施工的七孔110米江门外海桥,和主跨达18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番禺洛溪桥;可以说,这两座桥代表了八十年代我国梁式桥的最高水平;八十年代,在拱桥方面出现了两种新型的结构——钢管混凝土拱以及无风撑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前者以四川旺苍东河桥,和广东高明桥为代表;后者则以芜湖元泽桥和广东惠州水门大桥为代表;无风撑拱圈的侧向稳定性由吊杆的非保向力效应保证,反映出国际的新潮流;⑨中国桥梁的进一步发展90年代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是第一次攀登;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现名列第三;它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桥梁强国之列;第二次攀登开始于汕头海湾大桥,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悬索桥的建设;主跨虽仅452米,但采用混凝土桥面的悬索桥不仅居同类桥型的跨度之冠,而且由于桥面较重,其主缆和锚碇都相当于900米左右的钢桥面悬索桥,为随后建设的广东虎门大桥、西陵长江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起了示范的作用,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拱桥方面,我国实现了第三次攀登,继主跨312米的广西邕江桥和主跨330米的贵州江界河桥之后,主跨达420米的四川万县长江大桥的建成,使我国的拱桥记录跃居世界首位;这座采用钢管混凝土拱作劲性骨架的箱形拱桥,运用现代非线性分析和施工控制技术,充分考虑了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分层分段逐步施工中的各种非线性时变因素以及所引起的内力和应力的重分布;对该桥在施工和运营节段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作为一个建造拱桥最多的大国终于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钢桥方面,九江长江大桥的建成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之后的我国钢桥的第三个里程碑;该桥采用国产优质高强度、高韧性钢,完成了由铆焊结构向栓焊结构的过渡;此外,在九江长江大桥中成功地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深水基础形式,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桥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⑩ 21世纪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跨江、跨河等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将会是21世纪桥梁工程的发展主流;比如2004年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该工程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上海至西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起自浦东五号沟,与郊区环线相接,经长兴岛,止于祟明陈家镇,全长约25.5公里;其中,以隧道方式穿越长江南港水域,长约8.9公里;以桥梁方式跨越长江北港水域,长约10.3公里;长兴岛和崇明岛接线道路共长约6.3公里;又比如2008年正式通车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苏通大桥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该桥由113座桥墩构成,长达8146米,有92座桥墩立在江水之中;其中第68与69两座为主塔桥墩,每墩耗资约6亿元,工程最为壮观,墩长114米、宽48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厚约9米,灌注混凝土达5万立方米,墩下由131根,长达120米,每根直径2.5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因此创下第1项世界纪录;中国桥梁在古代是基本上保持在领先水平,近代虽然筑桥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奋起直追,五十年的时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我国桥梁建造在设计上还不够新颖,在管理上还不够科学,但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桥梁技术会更加先进,应用会更加广泛;。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说起桥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它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还承载着国家的发展梦想。
从古至今,我国桥梁工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感受一下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
二、古代桥梁1. 木桥时代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铁器,只能用木头搭建桥梁。
那时候的桥梁,大多是横跨河流、峡谷等地形的简单木板桥。
虽然这种木桥结构简单,但它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见证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2. 石拱桥时代随着铁器的出现,人们开始用石头建造桥梁。
石拱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一大创新。
石拱桥的结构稳定,承重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在我国,著名的石拱桥有赵州桥、洛阳桥等。
这些石拱桥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设施,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瑰宝。
三、现代桥梁1. 钢铁巨龙——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钢铁桥梁。
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约1670米,主桥跨度长达167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钢桁梁悬索桥。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的交通问题,还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世界奇迹——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一座跨越伶仃洋的超大型跨海工程。
这座大桥全长约55公里,包括海底隧道、沉管隧道、斜拉桥等多种建筑形式。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座世界奇迹,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更是中华民族自信的象征。
四、未来桥梁1. 智能桥梁——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是一座智能化的桥梁工程。
这座大桥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控制等功能。
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的建设,将为雄安新区的交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也将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从古代的简单木桥和石桥到现代的大跨度钢结构和斜拉桥,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具体如下:
1. 古代桥梁: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已有“钜桥”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周文王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桥梁技术逐渐提高。
隋唐时期,桥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石桥和铁索桥。
2. 中世纪桥梁:宋、元、明、清各代,桥梁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石拱桥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如赵州桥等。
3. 近现代桥梁: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桥梁。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当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2年建成的陕西安康汉江斜腿钢架桥,主跨176米的铁路钢桥,是当时世界同类桥梁跨度较大的。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
综上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的工程技术成就和文化特色,从最初的简易桥梁到如今的世界级大跨度桥梁,中国的桥梁建设展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引言桥梁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桥梁工程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本文将对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梳理,并对其取得的成就进行客观评价。
二、1.1 建国初期的桥梁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桥梁工程的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加快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桥梁工程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桥梁工程的建设。
在此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武汉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水平,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1.2 改革开放时期的桥梁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桥梁工程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在此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强大实力,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2.1 现阶段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桥梁工程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桥梁工程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此,我国桥梁工程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此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大桥、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创新能力,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2.2 现阶段桥梁工程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桥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桥梁工程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桥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桥梁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中国桥梁发展史.

桥梁工程发展史qiaoliang gongcheng fazhanshi桥梁工程发展史history of bridge engineering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19世纪20年代铁路出现以前,造桥所用的材料是以石材和木材为主,铸铁和锻铁只是偶尔使用。
在漫长岁月里,造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但现今使用的各种主要桥式几乎都能在古代找到起源。
在最基本的三种桥式中,梁式桥起源于模仿倒伏于溪沟上的树木而建成的独木桥,由此演变为木梁桥、石梁桥、直至19世纪的桁架梁桥;悬索桥起源于模仿天然生长的跨越深沟而可资攀援的藤条而建成的竹索桥,演变为铁索桥、柔式悬索桥,直至有加劲梁的悬索桥;拱桥起源于模仿石灰岩溶洞所形成的“天生桥”而建成的石拱桥,演变为木拱桥和铸铁拱桥。
在有了铁路以后,木桥、石桥、铁桥和原来的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就难于适应需要。
但到19世纪末叶,由于结构力学基本知识的传播、钢材的大量供应、气压沉箱应用技术的成熟,使铁路桥梁工程获得迅速发展。
20世纪初,北美洲曾在铁路钢桥跨度方面连创世界纪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公路钢桥和钢筋混凝土桥的跨度记录又都超过了铁路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被破坏的桥梁急待修复,新桥急需修建,而造桥钢材短缺,于是,利用30年代以来所积累的关于高强材料和高效工艺(焊接、预应力张拉及锚固、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等)的经验,推广了几种新型桥──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箱形截面钢实腹梁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和斜张桥。
60年代以来,汽车运输猛增,材料供应缓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桥梁工程又在提高质量、降低造价、降低桥梁养护费等方面获得了很大改进。
国外桥梁工程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以前(有铁路之前)①木桥。
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巴比伦曾在幼发拉底河上建石墩木梁桥,其木梁可以在夜间撤除,以防敌人偷袭。
桥的发展历程

桥的发展历程1. 原始桥梁:早期人类通行河流时,使用的是简单的原始桥梁,如木板、树干或石块等搭建而成。
这些桥梁构造简单,承重能力有限。
2. 拱桥的出现:公元前14世纪,古埃及人发明了拱桥,这是人类桥梁建造的重大突破。
拱桥可以通过合理的力学构造,利用拱形结构的稳定性来承受更大的重量。
3. 石拱桥的兴起: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石拱桥成为中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桥梁形式。
石拱桥以其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特点,成为那个时期城市交通的重要基础设施。
4. 铁路桥的诞生: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铁路的发展带动了桥梁工程的创新。
铁路桥的出现使得长跨度、高承重的桥梁得以实现,同时也推动了桥梁建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5. 悬索桥的突破:19世纪末,悬索桥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悬索桥以其优秀的力学性能和美观的外观设计,成为现代桥梁建筑中的重要类型。
6. 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兴起:20世纪,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使得桥梁建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预应力混凝土桥具有坚固、耐久的特点,同时可以实现较大的跨度,成为现代桥梁建筑的主流。
7. 高速铁路桥梁的发展:随着高速铁路的兴起,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成为一个新的挑战。
高速铁路桥梁要求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需要考虑环保、节能等因素。
8. 现代化桥梁: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桥梁建设越来越注重创新和精细化。
现代化桥梁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理念,使得桥梁建设更加安全、可持续和美观。
9. 智能桥梁的崛起:近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桥梁开始应用于桥梁建设领域。
智能桥梁可以通过感知、判断和控制技术,实时监测桥梁的结构健康状况,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桥梁的发展历程

桥梁的发展历程1. 早期桥梁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最早的桥梁是由树干、岩石和竹子等天然材料构建而成,主要用于跨越河流和深谷。
这些早期桥梁的结构并不稳固,容易被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
2. 石桥的出现在古代,人们开始使用石头、砖块和水泥等材料来建造桥梁。
这种石桥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和耐久性,可以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
石桥的建造技术在古罗马和古希腊等文明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桥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文艺复兴时期的桥梁建筑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桥梁建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桥梁设计更为精细,结构更加复杂。
著名的桥梁包括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桥和罗马的圣安杰洛桥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桥梁建筑充分展示了人类对工程学知识和美学的深刻理解。
4. 钢桥和铁路桥梁19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桥梁建设技术的飞速发展。
钢铁的广泛使用使得桥梁可以更高、更长、更坚固。
此时期的著名桥梁包括英国的塞文桥和美国的布鲁克林大桥等。
随着铁路的兴起,铁路桥梁的建设成为重要的工程项目,为各国铁路交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5. 悬索桥和斜拉桥的兴起20世纪,悬索桥和斜拉桥成为桥梁建设的新趋势。
悬索桥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金门大桥和中国的杨公堤大桥,进一步提高了桥梁的跨度和承载能力。
斜拉桥则以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为代表,通过斜向的索塔和钢缆实现了更大跨度的跨越。
这些新型桥梁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并推动了桥梁建设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6. 高速公路和特大桥的建设随着汽车和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桥梁成为现代桥梁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了适应高速公路的需求,桥梁开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新材料,以提高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特大桥的建设也成为桥梁建设的新挑战,如中国的港珠澳大桥和美国的金州大桥等。
7. 现代技术的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桥梁建设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分析和施工技术等先进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此外,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开始在桥梁设计和建设中得到重视,例如绿色桥梁的概念逐渐兴起。
桥梁工程第一篇 桥梁简史

南宋以前,该桥未建之前,这里原为南北过 往行人必经之渡口。此处两岸峻山对峙,江 宽流急,波涛汹涌,小舟渡江,进寸退尺, 摇晃欲倾。南宋嘉定七年,郡守庄夏始鸠工 于此,垒石为桥墩,但因水深流急,抛石皆 被冲走,难于奏效。一天,工匠看见老虎负 子渡江,游过一段急流即栖息片刻,再游再 息,终达对岸。于是工匠沿虎渡水线,进行 勘探,发现这一线路不仅水较浅,且水下有 石如阜,便寻此线选址筑墩,终于成功,因 此人们把此桥称为“虎渡桥”,自此江东险 阻成通衢。
抗战中,为阻止日军进犯漳州,当局于厦门沦陷后 炸毁该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款修复。1972年, 按国家标准改建成混凝土结构的国道公路大桥。为 让后人领略这座古桥梁的原来风貌,修建时特地保 留没有遭毁的五座桥墩和两孔完好的古石梁。
(6)晋江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 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 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 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 建于南宋绍兴八年 (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 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 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概述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 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 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 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 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 5~8条大石板铺 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 最大者重25吨。
我国桥梁历史简介

我国桥梁历史简介如下是有关我国桥梁历史的简介: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19世纪20年代铁路出现以前,造桥所用的材料是以石材和木材为主,铸铁和锻铁只是偶尔使用。
在漫长岁月里,造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在最基本的三种桥式中,梁式桥起源于模仿倒伏于溪沟上的树木而建成的独木桥,由此演变为木梁桥、石梁桥、直至19世纪的桁架梁桥;悬索桥起源于模仿天然生长的跨越深沟而可资攀援的藤条而建成的竹索桥,演变为铁索桥、柔式悬索桥,直至有加劲梁的悬索桥;拱桥起源于模仿石灰岩溶洞所形成的“天生桥”而建成的石拱桥,演变为木拱桥和铸铁拱桥。
一、木桥桥梁最早文献记载见于公元前13世纪,但均不详细。
《水经注》记有春秋时晋国公平年间(公元前556~前532年)曾在汾水上建木梁木柱桥。
根据画面,估计此桥实际跨度大约18.5米,桥上大车荷载约3吨。
北宋之后,这一桥式传至浙江和福建等地。
二、石桥在河南新野安乐寨村1957年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石拱桥图形,桥上有车马,桥下有两叶扁舟,证明当时已经修造跨河石拱桥。
福建长汀水东桥(南宋庆元时修建,即1195~1200年)、江苏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四年,即816~819年,在宋、明、清各代几度重修,现桥53孔,最大跨度6.95米)和浙江杭州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即1631年,现桥中孔净跨15.8米)都是板石拱桥。
三、索桥溜筒桥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索桥,它是以木筒套在悬索上,从筒垂下两股皮绳及一横木;人骑横木,以手用力攀索,使筒沿缆索移动,人就能跟着过去。
自有铁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1876~1948 年) 1876年英商在上海私修淞沪铁路,是在中国有铁路和铁路桥的开端。
中华民国时期,1933年,在浦口—南京间的长江上建成铁路轮渡,沟通了以长江为界的南北铁路。
桥梁史话

桥梁史话据考古分析,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诞生于氏族公社时代,距今4000—6000余年。
到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基本形成了梁桥、拱桥、吊桥三种桥梁基本体系。
进入隋、唐、宋时期(公元581—1279年),古桥技术达到了颠峰,随后元、明、清三代(公元1279—1911年),将前代的造桥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初步形成了各种桥型的设计规范。
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传播,现代桥梁逐步出现和发展。
现按历史发展编排各类桥型的首座和最新记录,用图文注解,还收集了世界跨径之最和历史名桥,以及由30名著名桥梁工程师、建筑师和学者,评选出二十世纪世界最美丽的桥梁十五座,有助于对桥梁工作者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重视桥梁的美学设计。
梁桥一、古代梁桥古老的原始桥梁结构简单。
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余年,最早出现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已有独木桥存在的可能。
在原始公社时代,又称石器时代,春秋末战国初之前(公元前476年),都是石制工具,只能对木材进行粗糙加工,之后进入铁器时代,才有石料加工工具,能建造石料桥。
(一)、原始桥梁1、独木桥,创始最早,它不能长期使用,但其延用周期最长,甚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在使用。
2、蹬步桥,位于湖南双峰县永丰镇。
它是最原始的渡河工具之一,可谓桥梁的童年。
(二)、木梁桥栈道桥,位于四川广元市朝天镇北的嘉陵江明月峡和清风峡东岸石壁上,开凿于西周初年,距今有3000年历史,几任修复,为历代广泛使用。
(三)、石梁桥安平桥始建于公元1138年,位于福建晋江安海港,全长5华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梁式古石桥,被誉为“北有赵洲桥,南有安平桥之称”,1961年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木悬臂梁桥程阳桥,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廊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1917年,是中国古桥最后一株壮丽的晚霞。
二、现代梁桥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断传入中国,钢梁首先在桥梁上使用。
1824年,英国人发明了水泥,法国于1939年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使混凝土梁桥的跨径得以很大飞跃,成为一种最为经济实用的桥型。
桥梁的发展历史

桥梁的发展历史1 桥梁发展史我国古代桥梁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之国度”之称,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桥梁发展史已有三千余年。
中国的桥梁遍布在神州大地,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四面八方。
中国古代桥梁直到现在仍有保留下来的,其结构、形式几乎包含了所有近代桥梁的结构、形式,较高的建筑质量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桥梁的存在不仅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更发展成了一种丰富的旅游资源。
我国享誉世界的主要古代桥梁有赵州桥、卢沟桥、广济桥、玉带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和五音桥等,这些古代名桥的存在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桥之国度”这一称谓。
2.2 现代桥梁18世纪初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第一台蒸汽动力火车应运而生。
于是很快铁路便在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了世界交通的领导者。
桥梁作为铁路运输线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铁路的高速发展,桥梁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桥梁被大量破坏,造桥钢材短缺,人们不得不利用积累的经验推广新型桥——斜张桥、预应力混凝土桥等。
交通网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线路交叉出现的频次不断增加,为了不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使用,转体斜拉桥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近年来,我国在桥梁方面屡创佳绩,建造了一座又一座世界瞩目的桥梁,比如东海大桥工程、高铁跨高铁的沪昆客专转体斜拉桥和杭州湾三座大桥。
这些桥梁的修建不仅体现出了我国桥梁技术的成熟,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断探索、创新的民族精神。
2.3 展望未来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大跨、轻质桥梁、美观、环保等要求会成为未来桥梁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21世纪,高强度钢、玻璃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太空轻质材料的大量运用,使桥梁建筑的主要材料不断更新,桥梁结构、形式也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随着桥梁专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桥梁专业人才不断涌现,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增加,为桥梁结构的设计创造了条件,使采用轻质的梁型变为可能。
桥梁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钢铁桥的崛起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成为桥梁建设的主要材料之一。 钢铁桥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优点,使得桥梁的跨度 得以增加,更加适应了大规模的交通运输需求。
钢铁桥的建设也促进了桥梁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的创新,推 动了桥梁工程的发展。
大跨度桥梁的挑战
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和跨江跨海等大型工程的需要,大 跨度桥梁的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大跨度桥梁需要 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如结构稳定性、施工难度、材料选 择等。
古代吊桥的代表作品有:中国 的泸定桥、印度的加尔各答吊 桥等。
02
近代桥梁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桥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制造业和建筑技术的进步,人们 能够建造更大、更坚固的桥梁,以满足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钢铁和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出现,为桥梁建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使得 桥梁的结构形式更加多样化。
稳定性与安全性
超高跨度桥梁在风、地震等自然 因素影响下,稳定性与安全性问 题更加突出,需要加强研究与设 计。
新型材料的探索
高性能材料
探索和应用新型的高性能材料,如碳 纤维复合材料、高强度钢材等,以提 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绿色环保材料
研究和使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如再生材料、生物基材料等,以降 低桥梁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详细描述
赵州桥位于中国河北省赵县,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这座石拱桥建于公元7世纪 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赵州桥的设计独特,采用了单拱结构,展现了古代中 国桥梁工程的卓越成就。赵州桥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
来参观。
05
未来桥梁的展望
超高跨度桥梁的挑战
跨度增加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1. 引言:桥梁是城市的“脊梁”说到桥梁,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种横跨江河的大桥。
但你知道吗?在我们国家,这些“铁臂阿童木”似的桥梁可是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呢!桥梁工程不仅是咱们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发展的“脊梁”。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顺便感受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桥”。
2. 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桥梁:艰难起步,堪称勇敢者的游戏。
古代的桥梁工程,那真是个“闯关”挑战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咱们的祖先就开始动手建桥了。
别看那时候的桥梁材料有限,但他们还是“蛮拼”的,用木头、石头来搭建桥面。
比如说,著名的赵州桥,它的修建技术可是一绝。
那个时候没有现代的机械设备,全靠工匠们“巧手如簧”的智慧,真的是了不起。
古代的桥梁都是“脚踏实地”的开始,虽然简朴,但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2.2 近现代桥梁:科学进步,飞跃的时代。
走到近现代,咱们的桥梁工程就进入了一个“开挂”的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钢铁结构的桥梁开始出现。
这时候,国内外的工程师们一齐“开动脑筋”,引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材料。
比如,南京长江大桥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不仅是当时最宏伟的桥梁之一,还代表了我们国家在桥梁工程上的一大步。
那段时间,可谓是桥梁建设的“黄金时代”啊,桥梁从“单调”变得“多彩”,不仅结实还美观,真的是一举两得。
3. 桥梁工程的成就3.1 现代桥梁:一马平川,成就辉煌到了现代,咱们的桥梁工程可是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大家熟悉的那座座“地标性”大桥,比如港珠澳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这些都是咱们中国智慧的结晶。
港珠澳大桥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桥梁之王”,不仅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还创下了许多世界纪录。
那可是“人间奇迹”的象征,足以让人自豪。
武汉长江大桥也不甘示弱,它的修建不仅推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雄心壮志”。
3.2 持续创新:步步为营,未来可期咱们的桥梁工程可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根主索各长2400多米,直径近1米,每根 重1.4万多吨,主索用127根直径5.3mm的钢 丝搅成索,再由169股钢索组成主索。主索每 边有85个吊杆,每个吊杆2根用以连结主索和 桥面。两岸索塔标高为196.236m,相当于65 层楼高。北塔基长43.5m,宽73.5m,下有 123根近90米长的基础桩。北锚的混凝土沉 井平面长69米,宽51米(面积相当于一片足 球场大),沉入地面58米,被称为“世界第 一大沉井”
(8)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 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该 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右)为李春所 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桥长 64.40m,净跨37.02m,宽9m。拱矢高 7.23m。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 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居世界桥梁的 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 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上 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 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 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 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 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泸定铁索桥跨长约100m, 宽约2.8m,由13条锚固于两岸的铁链组成,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经渡此桥,由此 更加闻名。
(3)灌县的安澜竹索桥建于1803年,是世界上 最著名的竹索桥,全长340余米,分8孔,最大 跨径约61m,全桥由细竹篾编粗五寸的24根竹索 组成,其中桥面索和扶挡索各半。其造型优美壮 观,设计简易大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 利用了我国西南地区盛产竹子的有利条件,显示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9)浙江绍兴太平桥 绍兴县柯桥镇浙东古运河上,地属柯桥镇阮社。
太平桥是一座由石拱桥和石梁桥相结合的长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 八年(1620),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全长40米,由一孔拱桥和八孔梁 桥组成,拱桥高高隆起,净跨8.4米,桥宽3.5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 并列砌筑,拱脚内侧铺设有石板纤道路,桥上行人,桥下行舟背纤,宛 然古代立交桥。桥南、北两面均铺设石阶,下置平台,南端经平台分东、 西两面下坡。拱桥的北面连接着梁桥,靠南面的三孔较高,渐次降低, 每孔跨径约4.8米。整座桥形状高低错落,状若龙首朝天,翻腾水面。 设计者既考虑到大船只进拱桥,又兼顾小乌篷船可进低矮的梁桥分流, 是河网地区一桥多功能的特有形式。 太平桥不仅造型别致,而且桥上的装饰艺术也独具匠心。桥顶四根望柱 上各雕蹲狮一只,雄狮足踏绣球,雌狮怀抚幼仔,呈现出矫健、威武、 强壮的神态。此外,桥坡两侧的望柱、栏板上,亦雕有束腰仰覆莲、花 卉和琴、棋、书、画等吉祥图案。1991年以来,对拱桥以北一号、二号 梁桥桥墩作过多次维修。 1989年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桥除北岸第一孔为128m简支钢桁梁外,其余为9孔3联,每 联为3*160m的连续钢桁梁。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显示出我国的建桥事业已达到了世界先 进水平,也是我国桥梁史又一个重要标志。
(14)华夏第一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位于中国江苏江阴市与靖江市之间,是规划的沿海南北主干线跨越长江 的位置。初拟桥型方案为中跨1385m的大跨径悬索桥。它将是中国的一 座跨经超千米的桥梁,全桥总长近3km。该桥桥面布置为高速公路标准 的双向6车道,设中央分隔带和紧急停车带,在主桥跨江部分的两侧各 设1.5m宽的人行道。主跨桥道梁采用带风嘴的扁钢箱梁结构,箱高3m, 总宽37.7m。一对缆索的垂跨比为1/10.5,由Φ5镀锌高强钢丝组成,采 用平行钢丝束法(PWS法)架设。桥下通航净高50m。桥塔高约190m, 为门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南塔位于南岸边岩石地基上。北塔位于北岸外 侧的浅水区,采用筑岛施工的桩基础。南锚台为重力式嵌岩锚碇结构。 北边孔由多跨预应力连续刚构组成。南北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分 别长132m和1365m。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 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 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 梁”。
(12)武汉长江大桥 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
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 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 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 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 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 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大桥全线建设总里程为5.176公里,总投资36.25亿元。大桥全长3071米, 索塔高197m,两根主缆直径为0.870m,桥面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 计,宽33.8米,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桥下通航净高为50米, 可满足5万吨级轮船通航。大桥于1994年11月22日开工,1999年9月28 日竣工通车。江泽民同志为大桥题名,并为大桥开通剪彩。
(10)坐落在宽阔的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整体桥 长150米,宽8米,因由17个桥洞组成而得名,是园 内最大的一座石桥梁。它西连西湖岛,东接廊如亭, 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 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造型优美的 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 收眼底的空旷观感,被此桥的参与,将空旷的孤寂 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 之笔。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 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最多的卢沟桥, 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游兴。
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 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 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 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 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坐落于都江堰 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 最具特征的景观。 又名珠浦桥、夫妻桥。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 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 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 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 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 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3)南京长江大桥(1969年) 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
抗战中,为阻止日军进犯漳州,当局于厦门沦陷后 炸毁该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款修复。1972年, 按国家标准改建成混凝土结构的国道公路大桥。为 让后人领略这座古桥梁的原来风貌,修建时特地保 留没有遭毁的五座桥墩和两孔完好的古石梁。
(6)晋江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 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 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 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 建于南宋绍兴八年 (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 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 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概述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 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 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 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 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 5~8条大石板铺 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 最大者重25吨。
嘉熙元年,该桥桥面木板被火烧毁,漳州郡守李韶 倡改铺石板为桥面,并带头捐钱,发动里人和寺庙 僧人募捐,共筹资数10万元,历时四载,建成石桥。 后经元、明、清,石桥又屡屡遭毁,屡屡修复,但 其中跨墩石梁却安然无恙,巍然不动。这些巨型条 石,每块重达200吨,在缺乏起重机械的古代,是 如何运达这里?又如何架上桥墩?可以说,它犹如 埃及金字塔一样,其建造方法一直是个谜。
南宋以前,该桥未建之前,这里原为南北过 往行人必经之渡口。此处两岸峻山对峙,江 宽流急,波涛汹涌,小舟渡江,进寸退尺, 摇晃欲倾。南宋嘉定七年,郡守庄夏始鸠工 于此,垒石为桥墩,但因水深流急,抛石皆 被冲走,难于奏效。一天,工匠看见老虎负 子渡江,游过一段急流即栖息片刻,再游再 息,终达对岸。于是工匠沿虎渡水线,进行 勘探,发现这一线路不仅水较浅,且水下有 石如阜,便寻此线选址筑墩,终于成功,因 此人们把此桥称为“虎渡桥”,自此江东险 阻成通衢。
我国桥梁发展史
(1)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设在长 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浮桥古时称为舟梁。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 “舟桥”之称,属于临时性桥梁。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 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战桥”。
浮桥的结构形式有两种:①传统形式。在船或浮箱上架梁,梁上铺桥面。 ②舟、梁结合形式。舟(箱)体、梁、桥面板结合成一体,船只首尾相连 成纵列式,或舟(箱)体紧密排列成带式。上、下游设置缆索锚碇,以保 持桥轴线的稳定。桥两端设栈桥或跳板,以与岸边接通。为适应水位涨 落,两岸还应设置升降栈桥或升降码头。
(7)福清龙江桥坐落在海口镇,又称海口桥, 横跨龙江下游,是侨乡福清最长的一座古代 石梁桥,它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 江安平桥合称福建省古代四大桥梁,是福建 省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桥。
该桥建于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全长 约480米、宽5米,花岗石梁式结构,坚固凝 重。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仍如长虹 横卧于烟波淼淼的龙江入海口
(4)在秦汉时期,我国已广泛修建石梁桥。世界 上现在保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梁桥,就是 我国于1053-1059年在福建泉州建造的万安桥,也 称洛阳桥。此桥长达800m,共47孔,位于“波涛 汹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此桥以磐石铺 遍桥位江底,是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并且独具匠 心地用养殖海生牡蛎的方法胶固桥基使成整体,这 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造桥方法,近千年前就能在 这种艰难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建成如此的长桥,实是 中华桥梁史上一次勇敢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