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问诊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问诊考试题

中医诊断学:问诊考试题

中医诊断学:问诊考试题1、单选妇女怀孕厌食、呕恶称为()。

A.少食B.厌食C.恶阻D.恶食E.纳呆正确答案:C2、单选瘀血疼痛的特点是()。

A.胀痛B.刺痛C.重痛D.隐痛E.空痛答(江南博哥)案:B3、单选下列各项,不属目眩临床意义的是()。

A.风热上袭B.痰湿上蒙C.肝火上炎D.肝阳化风E.阴精不足正确答案:A4、单选患者,男,28岁。

2天前与朋友聚餐后出现腹痛,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大便中夹有脓血,此为()。

A.肛门气坠B.肛门灼热C.里急后重D.溏结不调E.排便不爽正确答案:C5、单选便血鲜红,粪血不融合者,为()。

A.远血B.近血C.痢疾D.肛裂E.痔疮正确答案:B6、单选患者,女,20岁,未婚。

月事非时而下,量多如崩,色鲜红,质稠,伴心烦,口渴,便干溲黄,面部痤疮,舌红苔薄黄,脉数,此属()。

A.肾虚不固B.瘀阻胞络C.阴虚火旺D.脾虚不摄E.热伤冲任正确答案:E7、单选下列几种证候中,寒热往来见于()。

A.表寒B.里寒C.表热D.里热E.半表半里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寒热往来见于病在半表半里。

其余均不能出现寒热往来。

8、单选经行小腹胀痛,行经后痛减者,多属()。

A.血虚B.肾虚C.寒凝D.血热E.气滞正确答案:E9、单选手足心汗出量多的临床意义是()。

A.阴经郁热B.阳经郁热C.血虚D.气虚E.阳虚正确答案:B10、单选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兼食少纳呆,少气乏力者,其临床意义是()。

A.脾气虚弱B.湿邪困脾C.心肾阳虚D.邪闭心神E.痰热内扰正确答案:A11、单选小便不通,点滴不出,是()。

A.癃证B.闭证C.淋证D.尿少E.遗尿正确答案:B12、单选口燥咽干,但不多饮,兼见潮热、盗汗、颧红,原因是()。

A.内有痰饮B.内有瘀血C.内有食积D.阴液耗伤E.内有积热正确答案:D13、单选肺阴亏虚,虚火灼络所致胸痛的特点是()。

A.胸痛,壮热面赤,喘促鼻煽B.胸痛,壮热,咳吐脓血腥臭痰C.胸痛,潮热盗汗,咳痰带血D.胸背彻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冷E.胸部憋闷作痛,痛引肩臂,时痛时止正确答案:C14、单选因肝阳上亢而致的头晕,其临床表现是()。

中医诊断学之问诊

中医诊断学之问诊

胃脘嘈杂
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热辣不宁+情 绪抑郁、胸协胀满、嗳腐吞酸
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横逆犯胃
偏嗜食物
异食症
虫积
口淡
脾胃虚弱 寒湿内阻
口苦 口甜
实热证
+心烦失眠 肝火上炎 胆气上泛
心火上炎
+甜而黏腻、脘闷不舒
脾胃湿热
+食少神疲
脾气亏虚
口味
口酸
+口气酸臭 +泛吐酸水
伤食 肝胃郁热
口咸
肾阴不足 肾阳不足
内热加重,蒸津外泻
战汗
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外感热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
疾病发展转折点
亡阴
汗热质黏如油,烦躁口渴、脉细数或疾
阴液大伤,虚热蒸腾、逼迫枯竭之阴液外泻

特殊出汗
绝汗(脱汗)
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
亡阳
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肢冷冷微
阳气亡脱、津随气泻
黄汗
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
风湿热邪交蒸
冷汗 热汗
所处之汗有冷感 所处之汗有热感
湿热泄泻
泻下臭秽、呕吐酸腐、腹胀纳呆
伤食泄泻
腹痛作泻、泻后痛减情志抑郁
肝郁乘脾
痛泻药方
大病黄褐如糜而臭
大肠湿热
大便灰白如陶土
阻塞性黄疸
肝胆疏泻失职
痢疾
黏冻、脓血便
肠癌
湿热毒疫
完谷不化
脾肾阳虚 伤食
溏结不调
肝郁 脾虚
时干时稀 先干后稀
便血
近血 远血
大肠湿热、大肠风燥 脾胃气虚、瘀阻胃肠
肛门灼热
大肠湿热 热迫直肠(热结旁流)
风寒表证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doc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doc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总分:7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9,分数:29.00)1.病人有无遗传性疾病,属以下哪项内容(分数:1.00)A.既往史B.家族史C.个人史D.婚姻史E.生育史2.腹痛作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时干时稀,排便不爽,此证属于(分数:1.00)A.肝郁脾虚B.肾阳虚C.脾阳虚D.湿热E.食积3.胸背彻痛剧烈,主要是由于(分数:1.00)A.痰浊阻肺B.痰热蕴肺C.心血不足D.心脉闭塞4.久病卧床不起,周身疼痛,多由于(分数:1.00)A.寒邪凝滞经络B.湿热疫毒,阻滞气皿C.气血亏虚,经脉失养D.气滞血瘀,经脉不和E.风湿损伤营卫5.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秽者,多由(分数:1.00)A.大肠湿热B.寒湿内盛C.饮食积滞D.脾胃虚弱E.肝胃不和6.病人口淡乏味,常提示(分数:1.00)A.肝脾不调B.脾胃湿热C.脾胃气虚D.肝胃不和E.食滞胃脘7.湿温潮热的特点是(分数:1.00)A.持续高热B.入夜低热C.日前热甚D.身热不扬E.烦劳则热甚8.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分数:1.00)A.气虚不能摄血B.肝气郁滞C.血热内迫D.寒凝血滞E.瘀血积滞9.泻下黄褐臭秽稀便,排便不爽者,其病机是(分数:1.00)A.暑热内蕴B.脾气虚弱C.湿热内阻D.肝郁脾虚10.湿邪困遏作痛的特点是(分数:1.00)A.重痛B.胀痛C.冷痛D.隐痛E.刺痛11.大便先干后溏属于(分数:1.00)A.脾气虚弱B.肝郁脾虚C.肝胃不和D.脾肾阳虚E.大肠湿热12.以下何证无胁痛(分数:1.00)A.少阳证B.悬饮C.肝胆湿热D.肝阴虚E.血虚13.下列哪项不是脾胃虚弱泄泻的特点(分数:1.00)A.大便时溏时秘B.水谷不化C.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多D.面黄肢倦E.舌淡红苔薄白14.风湿头痛的主要特点是(分数:1.00)A.头重如裹B.头痛晕沉C.头脑空痛D.头痛连项E.头痛绵绵15.巅顶痛属(分数:1.00)A.太阳经头痛B.阳明经头痛C.少阳经头痛D.少阴经头痛E.厥阴经头痛16.发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属于(分数:1.00)A.骨蒸劳热B.湿温潮热C.阴虚内热D.阳明潮热E.气虚发热17.睡时汗出,醒时汗止,称为(分数:1.00)A.盗汗B.绝汗C.自汗D.大汗E.战汗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人生活史内容的是(分数:1.00)A.平素健康状况B.生活经历C.精神情志D.饮食嗜好19.身热不扬的表现,多由于(分数:1.00)A.脾气虚损B.阴经郁热C.外感风热D.湿遏热伏E.阳明腑实20.病人饥不欲食,可见于(分数:1.00)A.胃火亢盛B.胃强脾弱C.脾胃气虚D.湿邪困脾E.胃阴不足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闭经常见原因的是(分数:1.00)A.痰湿阻滞胞宫B.气滞血瘀C.寒凝血瘀D.肝郁血热22.阳明潮热的时间是(分数:1.00)A.11~13时B.13~15时C.15~17时D.17~19时E.19~21时23.症见寒战,继而高热,反复发作,每三日一次,多见于(分数:1.00)A.少阳病B.湿温C.疟疾D.瘟疫24.小腹刺痛,小便自利者,为(分数:1.00)A.膀胱虚寒B.寒凝肝脉C.虫积D.脾胃虚寒E.蓄血25.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分数:1.00)A.自汗B.盗汗C.蒸汗D.冷汗E.战汗26.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出现胁痛(分数:1.00)A.肝气郁结B.肝火上炎C.肝胆湿热D.气滞血瘀E.肝阳化风27.大便先干后溏,多属(分数:1.00)A.脾气虚弱B.肝郁乘脾C.命门火衰D.湿盛伤脾E.食滞肠胃28.自汗与盗汗并见的常见原因是(分数:1.00)A.血液亏虚B.阳气不足C.阴液亏虚D.气阴两虚29.风湿头痛的特点是(分数:1.00)A.头痛如裹B.头痛如刺C.头脑空痛D.头痛如劈二、B型题(总题数:6,分数:18.00)∙A.身热不扬∙B.高热不退∙C.午后低热∙D.日晡潮热∙E.发热重,恶寒轻(分数:3.00)(1).阴虚潮热,可出现(分数:1.50)A.B.D.E.(2).阳明潮热,可出现(分数:1.50)A.B.C.D.E.∙A.渴喜冷饮∙B.渴喜热饮∙C.渴不欲饮∙D.渴不多饮∙E.但欲漱水不欲咽(分数:3.00)(1).阴虚证可见(分数:1.50)A.B.C.D.E.(2).温病热入营分可见(分数:1.50)A.B.C.D.E.∙A.口淡乏味∙B.口甜而黏腻∙C.口苦∙D.口中泛酸∙E.口中酸馊(分数:3.00)(1).肝胃蕴热可见(分数:1.50)A.B.C.D.E.(2).脾胃湿热可见(分数:1.50)A.C.D.E.∙A.寒热错杂∙B.真热假寒∙C.真寒假热∙D.表里俱寒∙E.表里俱热(分数:3.00)(1).烦热欲去衣被,胸腹温,尿清长,头晕咽干,面浮红如妆,下肢厥冷,舌淡脉弱。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归纳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归纳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病及病案等内容。

本部分考试内容主要为诊法和辨证。

第一单元问诊“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病态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

细目一问诊的内容要点一一般情况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况、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要点二主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一两个症状,即是主症。

通过主诉常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情的轻重缓急,是了解、分析和认识疾病的重要线索。

要点三现病史现病史是指病人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

1.发病情况主要包括发病的时间,是突然发作,还是缓慢发生;发病的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做何处理等。

一般凡起病急、时间短者,多属实证;凡患病已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属虚证,或为虚实夹杂证。

2.病变过程按疾病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询问。

某一阶段出现哪些症状,症状的性质、程度;何时病情好转或加重;何时出现新的病情,病情有无变化规律等。

通过询问病变过程,可以了解疾病邪正斗争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

3.诊治经过询问曾做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做过何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什么;经过哪些治疗,治疗的效果及反应如何等。

4.现在症状现在症状是指病人就诊时感到的病痛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

通过问现在症状可了解到唯有病人自我能感觉到的症状,是问诊的主要内容。

要点四既往史既往史又称过去史,主要包括病人的既往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

1.既往健康状况病人平素健康状况,可能与其现患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故对分析判断现发疾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素体健壮,现患疾病多为实证;素体虚弱,现患疾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素体阴虚,易感温燥之邪,多为热证;素体阳虚,易感寒湿之邪,多为寒证,或寒湿病证。

中医诊断问诊实验报告(3篇)

中医诊断问诊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方法独特,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其中,问诊作为四诊之一,对于获取患者病情信息、判断病机、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临床问诊场景,训练学生掌握中医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中医诊断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中医问诊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掌握中医问诊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

3. 学会根据问诊内容进行初步的辨证分析。

4. 提高中医诊断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具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材料:准备中医问诊剧本,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内容。

3. 实验步骤:(1)分组:将20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4人,每组设一名组长。

(2)角色扮演:每组抽取一名学生作为患者,其余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医生、记录员和观察员。

(3)问诊:医生根据问诊剧本向患者提问,患者根据自身角色回答问题。

(4)记录:记录员负责记录医生提问和患者回答的内容。

(5)分析:观察员根据记录内容,对医生的问诊技巧、患者回答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6)讨论:各组学生就问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中医问诊的基本原则和步骤进行问诊。

(2)学生在问诊过程中,语言表达清晰,沟通技巧较好。

(3)部分学生在辨证分析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2. 分析:(1)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中医问诊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需加强学习和实践。

(2)在问诊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提问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

(3)在辨证分析方面,学生需要加强对中医理论的学习,提高对病情的判断能力。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中医问诊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提高了中医诊断能力。

2. 学生在问诊过程中,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得到锻炼,为今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中医诊断学-问诊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问诊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问诊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口涩常见的病因是A、饮食停滞B、脾胃虚弱C、燥热伤津D、湿热蕴脾E、心火上炎2、患有肾病的患者,其口味表现为A、口甜B、口苦C、口酸D、口涩E、口咸3、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证的患者,其口味表现为A、口甜B、口苦C、口酸D、口涩E、口黏腻4、纳呆少食,兼见脘闷腹胀,头身困重,便溏苔腻者多属于A、脾胃虚弱B、湿邪困脾C、食滞胃脘D、湿热蕴脾E、肝胆湿热5、食欲减退,兼见面色萎黄,食后腹胀,疲乏无力者属于A、脾胃虚弱B、湿邪困脾C、食滞胃脘D、湿热蕴脾E、肝胆湿热6、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面色黧黑者多为A、消渴病B、燥邪伤津C、里热炽盛D、瘀血内停E、痰饮内停7、口淡的病因多见于A、脾胃虚弱B、脾胃湿热C、寒湿困脾D、饮食停滞E、心火上炎8、饥不欲食,兼脘痞,胃中有嘈杂、灼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多属于A、胃阴不足B、食滞胃脘C、湿热蕴脾D、肝胆湿热E、脾胃虚弱9、下列多为痰饮内停所致的是A、渴喜热饮,饮水不多,饮后即吐B、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面色黧黑C、口渴多饮,伴小便量多,多食易饥,体渐消瘦D、口渴咽干,夜间尤甚,兼颧红盗汗,舌红少津E、口渴饮水不多,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10、湿热证所致的口渴欲饮的表现为A、口渴咽干,夜间尤甚,兼颧红盗汗,舌红少津B、渴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黄腻C、口渴饮水不多,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D、渴喜热饮,饮水不多,或饮后即吐E、口渴多饮,伴小便量多,多食易饥,体渐消瘦11、口渴多饮,伴小便量多,多食易饥,体渐消瘦者属于A、阴虚证B、实热证C、消渴病D、里实热证E、以上均不是12、大渴喜冷饮,兼壮热面赤,汗出,脉洪数者多见于A、阴虚证B、实热证C、里实热证D、痰饮内停E、瘀血内停13、口渴咽干,鼻干唇燥,秋季多发者属于A、燥邪伤津B、痰饮内停C、瘀血内停D、里热炽盛E、外感温热病初期14、下列哪项不属于失眠的病因A、阴血亏虚B、痰湿困脾C、心胆气虚D、食积胃脘E、阴虚火旺15、精神疲惫,神识朦胧,困倦嗜睡多见于A、心肾阳衰B、痰湿困脾C、脾虚不运D、邪闭心神E、营血亏虚16、饭后嗜睡,兼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者多见于A、脾失健运B、湿邪困脾C、心肾阳虚D、邪闭心神E、以上都不是17、以下均可由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充养所致的目部病变是A、目痛、目痒B、目眩、目痒C、目痛、目眩、目痒D、目昏、雀盲、歧视E、目眩、目痒、雀盲18、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的症状称之为A、目昏B、雀盲C、歧视D、目眩E、目痛19、耳内胀闷,且有堵塞感,听力减退的症状称为A、耳鸣B、耳聋C、耳胀D、耳闭E、重听20、患者自觉听力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的症状称为A、耳鸣B、耳聋C、耳胀D、耳闭E、重听21、导致目眩的病因是A、肝阳上亢B、肝火上炎C、肝阳化风D、痰湿上蒙清窍E、以上都是22、病人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的症状称为A、目痛B、目眩C、目昏D、雀盲E、目痒23、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鸣声不减的病因不包括的是A、肝胆火盛B、痰火壅结C、气血瘀阻D、肾精亏虚E、风邪上袭24、心悸的形成原因为A、心胆气虚,突受惊吓B、胆郁痰扰,心神不安C、心脉痹阻,血行不畅D、脾肾阳虚,水气凌心E、以上都是25、痰饮停肺所致的胸闷表现为A、胸闷,心悸气短B、胸闷,咳喘痰多C、胸闷气喘,畏寒肢冷D、胸闷,壮热,鼻翼煽动E、胸闷气喘,少气不足以息26、因寒邪客肺所致的胸闷表现为A、胸闷,心悸气短B、胸闷,咳喘痰多C、胸闷气喘,畏寒肢冷D、胸闷,壮热,鼻翼煽动E、胸闷气喘,少气不足以息27、因肺气虚或肾气虚所致的胸闷表现为A、胸闷,心悸气短B、胸闷,咳喘痰多C、胸闷气喘,畏寒肢冷D、胸闷,壮热,鼻翼煽动E、胸闷气喘,少气不足以息28、胸闷,壮热,鼻翼煽动者,多因A、痰饮停肺所致B、寒邪客肺所致C、心气不足所致D、痰热壅肺所致E、肺肾气虚所致29、胸闷,心悸气短者,多见于A、痰饮停肺B、寒邪客肺C、心气不足D、痰热壅肺E、肺肾气虚30、下列因痰湿内阻所致的头晕特点为A、头晕而胀,烦躁易怒B、头晕胀痛,头重脚轻C、头晕且重,如物裹缠D、头晕耳鸣,腰酸遗精E、头晕面白,神疲乏力31、因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可表现为A、头晕而胀,烦躁易怒B、头晕胀痛,头重脚轻C、头晕且重,如物裹缠D、头晕耳鸣,腰酸遗精E、头晕面白,神疲乏力32、下列可导致头晕而胀,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的是A、肝火上炎B、肝阳上亢C、气血亏虚D、痰湿内阻E、肾虚精亏33、下列可导致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的是A、肾虚B、寒湿C、结石D、气虚E、瘀血阻络34、胃脘疼痛失去规律,痛无休止而明显消瘦者,应考虑为A、胃炎B、胃癌C、食积D、胃溃疡E、胃脘穿孔35、下列何种情况可导致胃脘突然剧痛暴作,出现压痛及反跳痛A、胃炎B、胃癌C、食积D、胃溃疡E、胃脘穿孔36、下列各项中,可导致出现胁痛的是A、肝郁气滞B、肝胆湿热C、肝胆火盛D、饮停胸胁E、以上都是37、因瘀血阻络所致的腰痛表现为A、腰部经常酸软而痛B、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C、腰部刺痛,或痛连下肢D、腰部突然剧痛,向少腹部放射,伴有尿血E、以上均不是38、下列何种情况所致的腰痛可表现为腰部经常酸软而痛A、肾虚B、寒湿C、痰瘀D、结石阻滞E、瘀血阻络39、侧头部痛,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者属于A、厥阴经头痛B、太阴经头痛C、阳明经头痛D、少阳经头痛E、太阳经头痛40、太阳经头痛的特点是A、巅顶痛B、全头重痛C、后头部连项痛D、前额部连眉棱骨痛E、侧头部痛,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41、前额部连眉棱骨痛的头痛属于A、少阳经头痛B、阳明经头痛C、太阳经头痛D、厥阴经头痛E、太阴经头痛42、由瘀血所致的胸胁脘腹部位的疼痛特点为A、酸痛B、热痛C、冷痛D、走窜痛E、固定痛43、多见于由瘀血、气滞、结石等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的疼痛特点是A、胀痛B、刺痛C、绞痛D、走窜痛E、固定痛44、下列均具有虚证疼痛特点的是A、酸痛、胀痛B、热痛、灼痛C、冷痛、空痛D、空痛、隐痛E、重痛、刺痛45、下列各项中,表现为疼痛的部位游走不定,走窜攻冲作痛症状的是A、灼痛B、刺痛C、空痛D、掣痛E、走窜痛46、疼痛伴有沉重感的症状,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的是A、胀痛B、刺痛C、空痛D、重痛E、热痛47、常见于咽喉、口舌、胁肋、脘腹、关节等处的疼痛为A、冷痛B、灼痛C、胀痛D、绞痛E、酸痛48、下列不同性质的疼痛中,常见于腰脊、脘腹及四肢关节等处的是A、胀痛B、刺痛C、空痛D、隐痛E、冷痛49、下列属于寒证疼痛的特点是A、胀痛B、刺痛C、空痛D、隐痛E、冷痛50、胸痛,壮热面赤,喘促鼻煽者多因A、肺阴亏虚所致B、虚火灼络所致C、热壅血瘀所致D、热邪壅肺所致E、痰热阻肺所致51、下列属于少阴经头痛的是A、巅顶痛B、头痛连齿C、后头部连项痛D、前额部连眉棱骨痛E、侧头部痛,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52、下列各项中,属于气滞作痛的特点是A、胀痛B、刺痛C、灼痛D、重痛E、固定痛53、疼痛轻微,尚可忍耐,但症状绵绵不休的疼痛属于A、刺痛B、闷痛C、酸痛D、空痛E、隐痛54、下列属于虚证疼痛特点的是A、胀痛B、冷痛C、酸痛D、空痛55、常见于四肢、腰背的关节以及肌肉处的疼痛是A、胀痛B、刺痛C、冷痛D、酸痛E、走窜痛56、瘀血致痛的特点是A、胀痛B、灼痛C、刺痛D、空痛E、闷痛57、头目胀痛,多见于A、气机阻滞B、湿邪困阻C、风邪偏盛D、瘀血阻滞E、肝火上炎58、下列各项异常汗出中,可见于中风、痿证以及截瘫病人的是A、自汗B、盗汗C、黄汗D、半身汗E、手足心汗59、下列各项中,可因阴经郁热熏蒸,或脾虚运化失常所致的是A、盗汗B、自汗C、热汗D、半身汗E、手足心汗60、所出之汗有热感的症状,因里热蒸迫所致的是A、冷汗B、热汗C、绝汗D、战汗E、盗汗61、多因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蕴结,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的异常汗出是A、头汗B、冷汗C、热汗E、手足心汗62、多因阳气虚或惊吓所致的异常汗出是A、战汗B、热汗C、黄汗D、冷汗E、盗汗63、可作为预示疾病好转或恶化转折点的是A、战汗B、绝汗C、黄汗D、冷汗E、热汗64、常见于危重症病人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表现的是A、战汗B、绝汗C、黄汗D、冷汗E、热汗65、阴虚证患者最常见的是A、自汗B、盗汗C、战汗D、绝汗E、热汗66、下列属于盗汗的是A、所出之汗有冷感的症状B、所出之汗有热感的症状C、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D、清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后尤甚的症状E、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67、清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后症状表现更加明显的异常汗出是A、自汗B、盗汗C、战汗D、绝汗E、热汗68、疟疾常见的寒热表现为A、恶寒重发热轻B、恶寒轻发热重C、恶寒重发热重D、寒热往来有定时E、寒热往来无定时69、长期微热,烦劳则甚,兼见有少气自汗、倦怠乏力等症状表现的发热属于A、气虚发热B、血虚发热C、阴虚发热D、气郁发热E、小儿夏季热70、长期低热,兼见颧红、五心烦热等症状表现的发热属于A、气虚发热B、血虚发热C、阴虚发热D、气郁发热E、小儿夏季热71、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见胸闷、烦躁易怒等症状表现的发热属于A、气虚发热B、血虚发热C、阴虚发热D、气郁发热E、小儿夏季热7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微热按病机分类的是A、气虚发热B、血虚发热C、血瘀发热D、阴虚发热E、气郁发热73、发热特点表现为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即觉灼手的是A、壮热B、湿温潮热C、骨蒸潮热D、日晡潮热E、瘀血潮热74、发热特点表现为午后和夜间有低热的是A、壮热B、湿温潮热C、骨蒸潮热D、日晡潮热E、瘀血潮热75、下列属于久病畏寒患者脉象表现的是A、脉弱B、脉濡C、脉沉紧D、脉细紧E、脉无力76、不属于新病恶寒临床表现的是A、四肢不温B、肢体冷痛C、咳喘痰鸣D、舌淡胖嫩E、脉沉紧77、属于风寒表证特征的是A、发热轻而恶风B、发热重恶寒轻C、发热重恶寒重D、恶寒重发热轻E、恶寒轻发热轻78、下列各项中关于机体阴阳失调的描述正确的是A、阳盛则热B、阴盛则热C、阴虚则寒D、阳虚则热E、以上都不是79、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缓解者称为A、恶风B、恶寒C、畏寒D、畏风E、恶热80、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称为A、恶风B、恶寒C、畏寒D、畏风E、恶热81、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称为A、恶风B、恶寒C、畏寒D、畏风E、恶热82、个人生活史不包括的是A、生活经历B、精神情志C、健康状况D、饮食起居E、婚姻生育83、病历书写时病人对药物的过敏史应记录在A、现病史B、既往史C、家族史D、个人生活史E、以上均不是84、关于现病史具体内容的描述不包括的是A、发病情况B、病变过程C、诊治经过D、既往情况E、现在症状85、下列关于主诉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及持续时间B、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及体征C、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体征及持续时间D、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表现及起病时间E、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86、为了便于医生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为诊断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应询问的是A、患者的现病史B、患者的既往史C、患者的家族史D、患者的一般情况E、患者的个人生活史87、饭后嗜睡,兼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者多见于A、脾失健运B、湿邪困脾C、心肾阳虚D、邪闭心神E、以上都不是88、下列各项中多见于脾胃湿热或脾虚之证的异常口味是A、口甜B、口苦C、口酸D、口涩E、口黏腻89、口渴咽干,夜间尤甚,兼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者,属于A、消渴病B、阴虚证C、湿热证D、燥邪伤津E、瘀血内停90、下列属于太阳经头痛的表现为A、巅顶痛B、全头重痛C、后头部连项痛D、前额部连眉棱骨痛E、侧头部痛,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91、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属于A、盗汗B、战汗C、自汗D、冷汗E、绝汗92、午后和夜间有低热,兼见肌肤甲错,舌有瘀点瘀斑者属于A、骨蒸潮热B、瘀血潮热C、湿温潮热D、血虚发热E、阴虚发热93、下列属于风热表证特征表现的是A、恶寒轻发热轻B、恶寒重发热重C、发热轻而恶风D、发热重恶寒轻E、恶寒重而恶风94、下列各项中,可导致月经先期的病因是A、脾气亏虚B、肾气不足C、冲任不固D、阴虚火旺E、以上都是95、引起月经过多的病因是A、寒凝瘀阻B、热伤冲任C、痰湿阻滞D、血海失充E、冲任气血不畅96、导致黄带的病因是A、脾肾阳虚B、寒湿下注C、湿热下注D、肝经郁热E、以上都不是二、B1、A. 头晕而胀,烦躁易怒B. 头晕胀痛,头重脚轻C. 头晕且重,如物裹缠D. 头晕耳鸣,腰酸遗精E. 头晕面白,神疲乏力<1> 、因肾虚精亏所致的头晕多表现为A B C D E<2> 、因气血亏虚所致的头晕多表现为A B C D E2、A.气虚发热B.血虚发热C.阴虚发热D.气郁发热E.小儿夏季热<1> 、时有低热,兼见面白、头晕、舌淡脉细等表现特点的发热属于A B C D E<2> 、由于气阴不足,不能适应夏令炎热气候所导致的发热属于A B C D E3、A.发热轻而恶风B.发热重恶寒轻C.发热重恶寒重D.恶寒重发热轻E.恶寒轻发热轻<1> 、属于伤风表证特征的是A B C D E<2> 、属于风热表证特征的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口涩是指病人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症状。

中医诊断学-史上最全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学-史上最全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学-史上最全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审查内外、辩证求因、四诊合参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的概念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第⼀部⾆诊专著《敖⽒伤寒⾦镜录》、第⼀部脉诊专著《脉经》问诊1、问诊的⼀般内容A.⼀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婚否等。

B.⽣活史(习惯):⽣活经历、饮⾷嗜好、劳逸起居等。

C.家族史:传染病、遗传病。

D.既往史:既往健康情况和曾患过的主要疾病。

如素体肝阳上亢者,易中风;患有癫狂病者,常因精神刺激⽽复发。

(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及传染病接触史。

)E.起病《⼗问歌》(明 · 张景岳)⼀问寒热⼆问汗,三问头⾝四问便。

五问饮⾷六问胸,七聋⼋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语告⼉科,天花⿇疹全占验。

: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发⽣、发展及治疗的全过程(病变过程、诊治过程、现在症状)。

2、现在症状(9):寒热、汗、疼痛、头⾝脘腹、⽿⽬、饮⾷⼝味、睡眠、⼆便、妇⼥。

问寒热①恶寒:病⼈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近⽕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②发热:病⼈体温升⾼或体温正常,全⾝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

③但寒不热:病⼈但感畏寒⽽⽆发热。

特点:病⼈常⾃觉怕冷,但加⾐近⽕可缓。

④但热不寒:病⼈但感发热⽽⽆怕冷感觉。

见于⾥热证。

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注:午后夜间发热,亦可见瘀⾎积久郁化热问汗:阳⽓蒸化津液,从⽞府出于体表者。

表证辨汗:风寒表实、风寒表虚、外感热邪⾥证有汗——阳⽓虚,阴虚,⾥实热,亡阴、亡阳;⾥证⽆汗——阳虚或津⾎亏虚。

【七版】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问疼痛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中医诊断学-问诊精华总结(附诊断歌诀)问头⾝(1)头部: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脑为髓海;肾主⾻⽣髓,髓聚⽽为脑。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是望、闻、问、切,它们是获取病人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观察病人的神态、气色、舌苔、舌质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因和病理状态,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这种诊断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断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二、闻诊闻诊主要是指中医医生通过倾听病人的声音、嗅闻病人的气息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闻诊中,医生需要关注病人的气息、咳嗽声、痰声等,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通过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和气息的通畅程度,医生可以判断出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础环节,医生通过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症状、病程、生活习惯等,从而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在问诊中,医生需要展现出耐心和关怀,鼓励病人充分陈述自己的病情,同时引导病人尽可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受。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临床信息,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四、切诊切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肤等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切诊中,医生需要触摸病人的脉搏,感受脉象的变化,从而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肌肤来判断是否有水肿、炎症等情况。

通过切诊,医生可以获取到病人的生理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通过四诊的综合运用,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问诊之主诉和病史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问诊之主诉和病史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问诊之主诉和病史问诊时要做到恰当准确,简要而无遗漏,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确定主诉:围绕主诉进行询问。

问诊时,应首先明确病人的主诉是什么。

因为主诉反映的多是疾病的主要矛盾。

抓住了主诉,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然后围绕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归纳,初步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疾病诊断,再进一步围绕可能的疾病诊断询问,以便最终得出确定的临床诊断或印象诊断;问辨结合:边问边辨。

门诊时,不是全部问完之后再综合分析的,而是一边问,一边对病人或陪诊者的回答加以分析辨证,采取类比的方法,与相似证中的各个方面加以对比,缺少哪些情况的证据就再进一步询问那些方面,可以使问诊的目的明确,做到详而不繁,简而不漏,搜集的资料全面准确。

问诊结束时,医生的头脑中就可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诊断或结论。

临床问诊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医生要注意力集中,抛去其它杂念,认真询问,不可敷衍了事;医生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通俗易懂,不用医学术语去问,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必要时启发患者回答,但要避免暗示,以求病情真实;医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解除精神负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给患者的精神带来不良影响;对于危重病人,要以抢救为先,急则治标,对症治疗,不要先求确诊再行治疗,以免贻误时机,造成医疗事故。

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项目、主诉和病史、现在症状等。

一、问一般项目问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否、籍贯、现单位、现住址等。

询问和记录一般项目,可以加强医患联系,追访病人,对患者诊治负责。

同时也可做为诊断疾病的参考。

性别不同,则疾病不一。

男子可有遗精、早泄、阳萎等病;妇女可有经、带、胎、产等病。

年龄不同,发病亦多有不同,如麻疹、水痘、百日咳等病多见于小儿。

同一疾病,因年龄不同而有虚实差异。

一般来说,青壮年气血充足,患病多实证;老年人气血衰,患病多虚证。

问职业可帮助了解某些病的病因,如水中作业,易中湿邪,还可了解某些职业病,如铅中毒、硅毒等。

中医诊断学闻诊问诊

中医诊断学闻诊问诊

阳明潮热
湿温潮热
阴虚潮热
热势较高, 常于日 晡之时(即申时, 为下午3~5时)明 显
身热不扬(肌 肤初扪不觉热, 扪之稍久即感 灼手), 午后 尤甚
午后或入夜低热, 自觉其热自骨内向 外蒸发
阳明腑实证, 因 邪热入里, 与胃 肠糟粕互结
湿遏热伏, 热 在湿中, 难以 透达
阴液亏虚, 阴不制阳, 虚热内生
情资料
起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环境安静, 聚精会神 态度和蔼, 激发信心 语言通俗, 慎用术语 重点全面, 系统全面 必要提示, 避免暗示
一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
况、职业、发病节气、出生地、常住

地、单位等
诊 主诉: 包括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的 现病史: 包括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情况
肺或痰浊痹阻心脉 绞痛—疼痛剧烈如刀绞一般, 难于忍受—瘀
血、气滞、结石、虫积、寒邪等阻闭 或凝滞气机
三、问疼痛 (一)问疼痛的性质
掣痛(引痛、彻痛)—疼痛而有抽掣牵引感 —筋脉失养而拘急或经脉阻滞不通
痠痛—疼痛伴有痠楚不适感—风湿侵袭, 气血 运行不畅或肾虚、气血不足, 组织失养
隐痛—痛势较缓, 尚可忍耐, 绵绵不休 虚证
喘: 呼吸困难,气息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 煽动,不能平卧。分为实喘和虚喘。
哮: 呼吸喘促而喉间有哮鸣音,声高断续,常时 发时止,缠绵难愈。内有痰饮宿疾,复感外邪 而引动伏痰而发。
短气: 呼吸急促,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气 虽急而不伴痰鸣,似喘而不抬肩。虚证: 肺气 不足或元气大伤;实证: 痰饮、气滞、瘀血阻 于胸腹。
头晕耳鸣,兼腰酸遗精,健忘——肾精亏虚
四、问头身胸腹 (二)胸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虚潮热 午后或夜间 即发低热
湿温潮热
身热不扬 午后热甚
腹痛拒按 大便燥结
五心烦热 骨蒸发热
头身困重 苔黄而腻
阳明腑证 阴虚内热证
湿温病
午后或夜间发热——瘀血积久化热 身热夜甚——温病热入营分,耗伤营阴
微热
发热不高(37-38ºC) 或自感发热而体温不高。 长期低热
阴虚 血虚 气虚 气郁
气阴 两虚
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不同, 可分为 壮热 潮热 微热
壮热
高热(39度以上)+持续,不恶寒只恶热 兼面赤体灼、面赤、汗多、烦渴饮冷
里实热证
风热内传 风寒入里化热
正邪相搏 阳热炽盛 蒸达于外
—— 伤寒阳明经证或温病气分阶段
潮热
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阳明潮热 热势较高 (日晡潮热) 日晡更甚
因为社会因素、生活习惯、劳动条件等,对某些 疾病的发生、病理变化,可能都有一定的关系。
五、个人生活史
个人生活史的询问包括 生活经历——出生地、居住地、经历地。 精神情志——性格特征、精神状况。 饮食起居——饮食嗜好,起居习惯。 婚姻生育——是否结婚,结婚年龄,生育子女情况 小儿出生前后情况——出生后至1个月至3周岁
发无定时
半表半里证的特征,分两种
发有定时
1.寒热往来,发无定时
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
机制: 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
邪正相争,相持不下
邪胜则恶寒 正胜则发热
交替发作
2.寒热往来,发有定时
疟疾 机制:
疟邪侵入人体,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
入与阴争则寒 出与阳争则热
寒战与高热 交替出现 休作有时
新编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睡眠, 五问头身不适感,六问耳目七咳喘, 八问饮食九问便,十问精性经带变。 ”
抓准主诉问深全,主症有关紧相连, 全身其他十问参,再做检查病情辨。
问得详细,有主次,知名意, 辨病性,释病机。
一、问寒热
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 寒与热是疾病常见症状之一, 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问诊的重点内容。
2、 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势的轻重 缓急。
3、 是进一步调查、认识、分析、处理疾病的重 要线索。
三、现病史
现病史是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 发展和变化,以及诊治经过。
现病史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询问。 1、起病情况 起病时间,发病原因,最初症状及性质、部位等。 2、病情演变—按时间顺序询问病情演变的主要情况 3、诊治经过 4、现在症状
长期低热
颧红, 五心烦热
时有低热
面白,头昏、 舌淡、脉细
长期微热 劳累则甚
面白气短, 神疲乏力
因情志不舒时 胸闷,
有微热
急躁易怒
小儿夏季气候炎 烦渴、
热时长期发热 至秋凉自愈
多尿、无汗
阴虚发热
血虚发热
气虚发热
气郁发热 (郁热)
小儿 夏季热
(四)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邪正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表现,
(二)但寒不热
① 新病恶寒——里实寒证 寒邪直中脏腑,损伤阳气所致。 病人突然恶寒,四肢不温 或腹部冷痛,或咳喘痰鸣者。
② 久病畏寒——里虚寒证 阳气虚衰,形体失于温煦所致。 病人经常畏寒肢冷,得温可缓, +面色白光白,舌淡胖嫩,脉弱。
(三)但热不寒
病人只发热而无怕冷。 ——多阳盛或阴虚,里热证的寒热特征。
3、发热轻而恶风
患者感觉有轻微发热 并有遇风觉冷、避之可缓。 外感风邪所致——主伤风表证。
•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阳气郁遏不甚,正邪交争不剧 →发热轻而恶风
•只恶风,无发热 ——外感风邪,或肺卫气虚,卫表不固。
(二)但寒不热
病人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 ——寒证的寒热特征
发病缓急、病程长短分: 新病恶寒:寒邪直中脏腑-里实寒证。 久病畏寒:阳气虚衰-里虚寒证。
•寒热是否同时出现、新久、轻重、持续时 间、时间或部位特点及兼证等分类:
恶寒发热、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 寒热往来。
(一)恶寒发热
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表证的特征性症状。 机理——外邪侵袭肌表,卫气宣发失常
卫阳失温-恶寒 卫阳郁遏-发热 感受外邪性质的不同、 寒热症状可有轻重的区别, 临床分三种:
1、 抓住主诉。主诉包括单主诉(病人只有一个 痛苦)、及复合主诉(病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痛苦)。
2、 提炼主诉,突出主诉的四要素(症的部位、 性质、程度、时间;前三者可合并,时间必须 单列出)。
3、 文字精炼,不写病程,不写病名。
(三)意义
1、 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 一、两个症,即是主症。
第一章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 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 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 病有一、问诊的意义 1、较全面的掌握疾病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为医
生分析病情、辨证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为有目的地进行理化仪器检查提供线索;为
入睡则卫阳由表入里,肌表 不固, 内热加重,蒸津外泄,故睡时汗出;
醒后卫阳归表,肌表固密, 内热减轻而肌表得以固密,故汗止。
3、绝汗,又称“脱汗”
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大汗不止,每可导致亡阴或亡阳,
┏亡阴之汗——汗出如油,热而粘手为特征

病势危重┨ +高热烦渴,脉细数疾—多见于亡阴证

┗亡阳之汗——以大汗淋漓,质稀清冷为特征
7、隐痛:痛势不剧+绵绵不休
精血亏损 阳气不足
→失于温养 ——
头、脘、腹等
8、 重痛:痛+沉重感
头、四肢、腰部 —— 湿邪困阻气机
意义: ① 便于与病人或家属进行联系和随访,对
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负责。 ② 可使医生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为诊
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年龄、性别、职业、籍 贯等不同,则有不同的多发病。
二、主诉
(一)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 及其持续时间。
例如: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一个月。 发热、咳嗽三天。
(二)要求
2、刺痛:痛如针刺
胸、胁、脘腹刺痛——瘀血致痛
3、冷痛:痛有冷感而喜暖
寒邪阻络 阳气亏虚
腰背、脘腹
—— 及四肢关节
4、灼痛:痛有灼热感而喜凉
火邪窜络——实
阴虚火旺——虚
5、 绞痛:痛剧如刀绞割
真心痛
实邪阻闭气机 —— 胃脘痛(寒)
寒邪凝滞气机
结石阻滞胆管上腹痛
6、酸痛:疼痛伴酸软感
风湿→不运 气血虚→不运 肾虚→失养
四、既往史
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
主要包括 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 过去曾患疾病的情况。
四、既往史
既往史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询问。 1、既往健康状况
2、既往患病情况 (1)传染病,“肝病”、痹病等。
预防接种,过敏史,手术治疗等。小儿 (2)病人既往所患病,
可能与现患病证密切相关。
五、个人生活史
个人生活史是指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 有关情况。
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
4、心胸汗
心胸汗是指心胸部易汗出或汗出过多。 多见于虚证。 神疲倦怠,纳呆食少,心悸失眠,
——心脾两虚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
——心肾不交
5、阴汗
外阴部及其周围汗出过多——下焦湿热。
三、问疼痛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实证--不通则痛
寒-----指病人主观的怕冷感, 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分为三种:
分类 恶风 恶寒
临床特征 遇风觉冷, 避风寒冷可缓解
自觉怕冷, 得温寒冷不缓解
形成机理
阳气被郁 失其温煦
自觉怕冷, 畏 寒 得温寒冷可缓解
阳气亏虚 失其温煦
热——发热
• 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 而病人自觉全身、局部的发热感觉。
• 寒与热的产生机理: 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
感受外邪、气滞血瘀、痰浊凝滞、食滞、虫积等
阻滞脏腑经络,闭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 虚证--不荣则痛
阳气亏虚,精血不足→脏腑经络失养 注意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喜恶等
(一)问疼痛性质
询问疼痛性质的特点,可辨其病因与病机。
1、 胀痛:痛而且胀的感觉
胸、胁、脘腹胀痛——气滞作痛
但头目胀痛——肝阳上亢、肝火上炎
无汗的半身是病变的部位, ——风痰、痰瘀、风湿阻滞经络,气血不周所致 多见于中风、痿证及截瘫病人
3、手足心汗
阴经郁热熏蒸----汗出过多, +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脉细数;
阳明燥热内结,迫津外泄---手足心汗,连绵不断, +烦渴冷饮,尿赤便秘,脉洪数者;
中焦湿热郁蒸----汗出过多, +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者。
汗出粘衣,色黄如柏汁。 风湿热邪交蒸,郁遏营卫。
(三)局部汗出
身体的某一部位汗出或不出汗, 也是体内病变的反映, 其病理有虚实寒热之别, 应注意询问了解具体部位及伴随症状。
常见的有但头汗出、半身汗出、手足心汗、心 胸汗,但还需注意汗的冷热、色泽等。
1、但头汗出
① 上焦热盛→迫津外泄 +面赤、烦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数等。
六、家族史
家族史的询问是指与病人长期生活相处的父母、 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子女等人的健康和患 病情况。
必要时询问直系亲属的死亡原因。 因为某些疾病具有传染性、遗传性,
因而询问家族史,有助于对现患疾病的诊断。
第三节 问现在症
问现在症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适, 以及与其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
+身凉肢厥,脉微欲绝—多见于亡阳证
4、战汗
病势沉重之时,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温病或伤寒,邪正相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