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设计内容的基本概述

公路隧道设计内容的基本概述
公路隧道设计内容的基本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1618902.html,

公路隧道设计内容的基本概述

作者:梁艳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8期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隧道工程已经成为公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优化道路线形、缩短公路里程有重大影响,同时对促进周边地区环境保护、景观美化,当地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也具有深远影响。公路隧道设计的主要内容有:隧道路线几何设计、纵横断面设计、洞口及洞门设计、衬砌结构设计等,并进行隧道二次衬砌的结构计算,同时还有隧道通风排水、照明的计算和设计。

[关键词]隧道;结构计算;设计

[中图分类号]U452.2 [文献标识码]A

1 隧道几何设计

(1)隧道位置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以及严重不良的地质地段;如果必须选用此方案通过时,应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措施予以保证。

(2)穿越分水岭的长、特长隧道,应在较大面积地质测绘和综合地质勘察的基础上确定路线走向和平面位置。

(3)线路沿河傍山地段,当有隧道通过时,其位置宜向山侧内移,避免隧道一侧洞壁过薄、河流冲刷和不良地质对隧道稳定的不利影响。

(4)隧道洞口不宜设在滑坡、崩塌、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及排水困难的河谷低洼处或不稳定的悬崖陡壁下。应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选定洞口位置,避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

(5)濒临水库地区的隧道,其洞口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水库计算洪水位不小于0.5m,同时应注意由于水的长期浸泡造成库壁坍塌对隧道稳定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2 净空横断面设计

隧道净空横断面的设计除符合建筑限界要求外,考虑到洞内排水、照明、消防、监控等运营附属设施所需空间,并考虑到围岩收敛变形以及施工等必要的预留量。隧道内任何设施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2.1 洞口、洞门及洞身工程

最新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总体要求 1.0.1为给公路山岭隧道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管理提供 技术依据和行为准则,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山岭隧道。 1.0.3隧道施工应在公路修建总体施工规划下,制订相 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隧道长度 和断面、工期要求、地质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等,确定合理 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 1.0.4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 好材料试验工作。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 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1.0.5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 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1.0.6施工中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 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使隧道施工符合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的要求。 1.0.7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 用率。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 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0.8隧道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

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1.0.9附属设施安装应按电气、机械、化工等专业有关规定要求办理。 1.0.10施工中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1.0.11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积累资料、数据,做好各道工序的原始记录。 1.0.12隧道施工应编写全面和单项施工技术总结,隧道竣工后应及时提交竣工文件。 1.0.13公路隧道施工除应按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2020年隧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隧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的隧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更是有着特殊的依赖,总结其原因大致有三点:铁路运输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运量大,另一方面,以其安全,廉价的特点吸引了大多数的货物运输,最后,在国防建设中,铁路运输是必不可少和重要的环节,比如我们引以为傲的青藏铁路,除了在经济建设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然而修铁路就难以避开山岭地带,在山岭地区可利用隧道工程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还可克服落石、坍方、雪崩、雪堆等危害,既能保证路线平顺、行车安全、提高舒适性和节约运费,又能增加隐蔽性、提高防护能力和不受气候影响。 我国内地有许多地势起伏、山峦纵横的山区。铁路穿越这些地区时,往往遇到高程障碍。而铁路限坡平缓,无法拔起需要的高度,同时,限于地势无法绕 避,这时开挖隧道直接穿山最为合理,他既可以使线路顺直,避免许多无谓的展线缩短线路,又可以减小坡度,使运营条件得以改

善,从而提高牵引定数,多拉快跑。所以在铁路线上尤其是在山区铁路上,隧道的方案常为人们所选用,修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我国铁路采用隧道克服山区地形的范例很多的,例如,川黔线的凉风垭隧道,使跨越分水岭时,拔起高度小、展线短、线路顺直、造价低;越岭高度降低96M、线路缩短了14.7km,占线路总延长的37.75%。又比如宜万铁路的建设,隧道所占比率达60%。由此可见,隧道在山区铁路线上的作用之巨大。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人类很早就知道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处。当社会发展到能制造挖掘的工具时,就出现了人工挖掘的隧道。近代隧道兴起于运河时代,从17世纪起,欧洲陆续修建了许多隧道。 国内外隧道施工中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一种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传统“松弛荷载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稳定的围岩有自稳能力,对隧道不产生荷载,而不稳定的围岩可能产生坍塌,需要用支护结构予以支承围岩体荷载。这样,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就是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并坑坍塌的岩体重力。另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岩承理论”。其核心内容是隧道围岩稳定显然是岩体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不稳定围岩是具有一个过程的,如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护和限制,则围岩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状态。“岩体理论”则是在新奥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内外隧道施工多用新奥法施工,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原文是NewAustrianTunnellingMethod简称NATM,新奥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

榆树坪隧道综合设计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 710064 ) 摘要: 本设计按照“新奥法”施工的要求,对某山岭二级公路上的榆树坪隧道进行了综合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路线方案的拟定比选、隧道横纵断面设计、隧道衬砌结构设计、路基路面防排水及管线沟槽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了隧道二次衬砌的结构计算,IV级围岩隧道施工阶段分析,同时还完成了隧道通风、照明的计算及设计。 关键词: 隧道新奥法防排水衬砌结构 通风照明监控测量结构计算 第一章隧道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概况 榆树坪隧道位于吴旗县,是连接刘河湾,胜利山,贺石湾,洛源桥,榆树坪地区的山岭二级公路区段上重要的通道,该地区为构造剥蚀侵蚀低山地貌,地质地形复杂,拟建隧道经过区域地表地形整体起伏较大,其中最低标高1252.0m,最高标高1512.0m。该隧道拟设计为单洞双向隧道,该隧道为整体一段,入口桩号K0+015,出口桩号

K2+140.87,全长2125.87m,采用双坡,坡度为第一段1.25%,第二段-1.5%。隧道行车道宽度按照设计行车速度60km/m考虑。明洞施工按明挖法施工,暗洞按“新奥法”施工。隧道衬砌结构设计采用“新奥法”复合式衬砌,并采用高压钠灯光电照明、射流风机机械通风;隧道洞门形式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入口削竹式,出口端墙式洞门。隧道围岩以较为破碎的白云岩、片麻岩、玄武岩、页岩、变质砂岩为主,围岩级别以Ⅲ,Ⅳ、Ⅴ级为主。 二、隧道主要技术标准 定的远景交通量设计,采用单洞双向隧道 公路等级:山岭重丘二级公路 设计交通量:262辆/h(近期),540/h(远期) 隧道设计车速:60km/h 隧道建筑限界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规定确定: 行车道: W=2×3.50m 侧向宽度: L L=0.50m 余宽: C= 0.25m 人行道宽: R=1.00m 限界净高: 5.00m 隧道净高: 7.09m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题库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试题 编制:审核: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20题) 1、公路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导线测量,洞内导线应布置成多边形导线环,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小于_m,在曲线地段不宜小于_m。 【答案:200,70】【解析:见P13,4.2.5】 2、公路隧道施工中,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的隧道,中线点点位横向偏差不得大于_mm;中线点间距曲线部分不宜短于_m,直线部分不宜短于100m;直线地段宜采用正倒镜延伸直线法。 【答案:5,50】【解析:见P14,4.3.2】 3、公路隧道洞口爆破可能会影响邻近建筑物时,宜对建筑物下沉、倾斜、_等进行监测。 【答案:裂缝及震动】【解析:见P17,5.1.4】 4、公路隧道明洞防水层施工时,防水卷材应与拱背黏贴紧密,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_mm,铺设应自下而上进行,上下层接缝宜错开,不得有通缝。 【答案:100】【解析:见P18,5.2.6】 5、公路隧道浅埋段的开挖施工中,宜采用单臂导坑法、双臂导坑法或_开挖。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宜采用台阶法开挖,

不应采用全断面法。 【答案: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解析:P19,5.3.1】 6、公路隧道浅埋段的开挖施工中,浅埋段围岩自稳能力差时,可会同设计单位确定采用地表锚杆、管棚、_、注浆等加固围岩稳定地层的辅助工程措施。 【答案:超前小导管】【解析:见P19,5.3.2】 7、公路隧道钻爆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地形环境、_、_、循环进尺、钻眼机具、爆破材料和出渣能力等因素综合 考虑,并根据实际爆破效果及时对爆破设计参数进行调整。 【答案:开挖断面,开挖方法】【解析:见P22,6.4.1】 8、公路隧道锚杆钻孔施工,钻孔应保持直线 ,系统锚杆钻孔方向宜与开挖面垂直 ,当岩层层面或主要结构面明显时 ,尽可能与其成较大交角 ,但与开挖面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_。 【答案:20°】【解析:见P28,7.3.4】 9、公路隧道模筑混凝土拌制前 ,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 ,提出_。 【答案:施工配合比(见P35,7.6.7】 10、公路隧道施工中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模筑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_d,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_d。 【答案:7、14】【解析:见P36,7.6.8】 11、公路隧道施工应加强施工地质工作,以达到地质预测预

隧道总体设计 重点

绪论 隧道的类型划分 1)按用途分(常用分类方法) 交通隧道:提供运输的孔道和通道,主要有: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底隧道、地下铁道、人行地道、航运隧道。 水工隧道:是水利工程和水利发电枢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引水隧道:把水引入水电站发电机组产生动力资源。 ?尾水隧道:把发电机组排出的废水送出去的隧道。 ?导流隧道:(泄洪隧道):疏导水流 ?排沙隧道:用于冲刷水库中淤积的泥沙而修建的隧道 市政隧道:是城市中为安置各种不同市政设施的地下孔道。主要有:给水隧道、污水隧道、管路隧道、线路隧道、人防隧道。 (例如:综合管网、海底设施隧道等) 矿山隧道:其作用主要是为采矿服务的。主要有:运输巷道、给水隧道、通风隧道。 2)按隧道长度分 公路 ?特长隧道: L>3000 m ?长隧道:3000 m ≥L>1000 m ?中长隧道:1000 m ≥L>500 m ?短隧道:L≤500 m 铁路 ?特长隧道L>10000 m ?长隧道10000>L>3000 m ?中长隧道3000>L>500m ?短隧道L<500m 3)按断面面积分 特大断面隧道:断面积在100m2 以上 大断面隧道:断面积在50~100m2 之间 中等断面隧道:断面积在10~50m2 之间 小断面隧道:断面积3~10 m2 以下 极小断面隧道:断面积3m2 以下 按隧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 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 按隧道的施工方法划分 钻爆法隧道、明挖法隧道、 机械法隧道、沉埋法隧道 按地层分(经过的地层) 岩石(软、硬)隧道、土质隧道

第二章隧道总体设计 1、隧道方案选择 1)按地形条件选择: 绕行方案 优点:技术要求小,投资省,工期短; 缺点:线路延长,弯道增多,形成高大边坡; 只有在确认对运营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时才考虑使用。 路堑方案 优点:造价低,施工速度快; 缺点:路堑病害多,破坏植被; 应以不形成高大边坡为原则 隧道方案 优点:线路平缓顺直、缩短线路、节省运输时间、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自然贮备、维修养 护简单 缺点:造价高、施工进度慢 当线路遇到地形高程障碍时,应该优先考虑隧道方案。 长短隧道: 短隧道群 优点:工作面多、技术难度较低、施工进度快 缺点:线路延长、洞口易形成高大边坡、隧道结构偏压留下病害隐患 长隧道 优点:线路短、安全 缺点:同上 单线双线隧道: 双线隧道 优点 隧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宽度小,选线时易于安排布置 总的洞室段面开挖面积较小 开挖跨度较大,工作面较宽敞,利于作业 施工通风环境较好 维修养护较方便 缺点 断面跨度大,所受围岩压力也就大,不利于围岩的稳定,对支护的要求较高 列车活塞风效应差,因而运营通风效果受到影响 单线隧道 优缺点正好相反 越岭隧道选择垭口的方法 利用小比例尺地形图(如军用地图)、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等; 根据线路的航空线方向和克服越岭高程的不同要求进行大面积选线,录求可供越岭的几个垭口位置; 然后进行可能通过的垭口、沟谷的比选。 垭口比选的原则 优先考虑在路线总方向上或其附近的低垭口,此时垭口在两侧具备有良好展线的横坡时,一般越岭隧道较短。 虽远离线路总方向,但垭口两侧有良好的展线条件,又不损失越岭高程的垭口。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强制性条文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 T G D强制性条文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 T G D70-2004 强制性条文 1.0.3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 隧道设计应有完整的勘测、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交通量及其构成。 1.0.5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1.0.6应加强隧道支护衬砌、防排水、路面等主体结构设计与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交通监控等营运设施设计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必要时应对有关的技术问题开展专项设计和研究。 1.0.7隧道土建设计应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观察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制定地质预测方案,以及时评判设计的合理性,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实际情况,更加安全、经济。 3.1.1应根据隧道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公路等级、隧道的特点和规模,确定搜集、调查资料的内容和范围,并认真进行调查、测绘、勘察和试验。调查的资料应齐全、准确,满足设计要求。 3.1.3应根据隧道所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并综合考虑调查队阶段、方法、范围等,编制相应的调查计划。在调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预计的情况不符,应及时修正调查计划。

7.1.2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 8.1.2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 10.1.1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隧道防排水设计应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洞内外应形成完整通畅的防排水系统。 15.1.1隧道路基应稳定、密实、匀质,为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 15.1.2隧道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耐久、抗滑耐磨等性能。 16.1.1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应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地形、地物、地质条件、通风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火灾时的通风控制、维护与管理水平、分期实施的可能性、建设与运营费用等因素。

公路隧道毕业设计图纸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文件设计题目:天台山公路隧道设计 专 业:土木工程(岩土)班 级: 11-3 班 学生姓名:臧浩然学号:20117181 指导教师:刘振平院长: 武鹤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 录 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 设计总说明 I 共2页 上行先平纵缩图 S1-1 共5页 下行线平纵缩图 S1-2 隧道平面布置图(一) S1-3 隧道平面布置图(二) S1-4 隧道平面布置图(三) S1-5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缩图 S2 共1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3-1 共3页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3-2 隧道上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3-3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缩图 S4 共1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一) S5-1 共3页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二) S5-2 隧道下行线纵断面布置图(三) S5-3 Ⅲ级围岩隧道标准横断面图 S6 共1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7-1 共2页 Ⅲ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7-2 Ⅲ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8 共1页 Ⅳ、Ⅴ级围岩标准横断面图 S9 共1页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1 共4页 图 表 名 称 图 号 备 注 Ⅳ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二) S10-2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3 Ⅴ级围岩衬砌配筋图(一) S10-4 共4页 Ⅳ、Ⅴ级围岩支护与衬砌构造图 S11 共1页 标准横断面图 S12 共1页 紧急停车带横断面和平面图 S13 共1页 人、车横向通道横断面图 S14 共1页 翼墙式洞门立面图 S15 共1页 翼墙式洞门侧面图 S16 共1页 翼墙式洞门平面图 S17 共1页 射流机安装位置图 S18 共1页 射流机平面布置图 S19 共1页 照明灯具安装位置图 S20 共1页 照明灯具平面布置图 S21 共1页 Ⅲ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2 共1页 Ⅳ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3 共1页 Ⅴ级围岩施工方案图 S24 共1页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1 总则 (1) 2 主要术语与符号 (2) 3 隧道调查及围岩分级 (5) 4 总体设计 (11) 5 建筑材料 (17) 6 荷载 (22) 7 洞口及洞门 (25) 8 衬砌结构设计 (27) 9 结构计算 (33) 10 防水与排水 (40) 11 小净距及连拱隧道 (42) 12 辅助通道 (44) 13 辅助工程措施 (48) 14 特殊地质地段 (51) 15 隧道内路基与路面 (54) 16 机电及其它设施…………………………………………………………………68 附录A围岩分级有关规定 (60) 附录B隧道标准内轮廓 (63) 附录C型钢特性参数表 (65) 附录D释放荷载的计算方法 (69) 附录E浅埋隧道荷载的计算方法 (71) 附录F偏压隧道衬砌荷载的计算方法 (74) 附录G明洞设计荷载的计算方法 (75) 附录H洞门土压力荷载的计算方法 (77) 附录I荷载结构法 (78) 附录J地层结构法 (80) 附录K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配筋量计算方法 (88) 附录L本规范用词说明 (94)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并分析了大量设计文件、工程报告、营运管理报告,就有关专题进行了研究,并听取了全国有关设计院和专家的意见。考虑到我国公路隧道技术起步较晚,其经验和基础性工作不足,因此在我国经验的基础上又采用或借鉴了国外公路隧道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本次修订中,充分考虑了与其它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性,并保持一致。同时,在全面修订的原则下,尽量按原《规范》的风格编排撰写。本次修订的重点为调查、围岩分类、总体设计、锚喷支护与衬砌、洞口段工程、结构计算、特殊构造设计、特殊地质地段设计等,并增加了三车道隧道、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等内容。 关于强制性条款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第1.0.3、1.0.5、1.0.6、1.0.7、3.1.1、3.1.3、7.1.2、8.1.2、10.1.1、15.1.1、15.1.2、16.1.1条为强制性条款,必须 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严 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

XX公路隧道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 说明 一、本项目的技术规范由《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第5篇技术规范和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自备,业主不提供)组成。若《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第5篇技术规范与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不同,承包人均应遵照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和规程办理。 二、本项目三材中的水泥要求采用国家主管部门认证的免检产品,钢材要求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产品。 三、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主要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如有新颁标准、规范,则以新的为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8、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J053-94) 9、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 10、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 1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1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1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试验规程(JTJ059-95)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077-94) 17、公路设计规范汇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18、公路试验规程汇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19、公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汇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GBJ92-96) 2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指导书2

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指导书 1 设计原则及有关技术指标 1.1主要构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强度、刚度,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 1.2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周围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状况,通过对技术、经济、环保及使用功能的综合比较,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1.3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运营、环境保护、防灾等要求。 1.4 结构的净空尺寸除应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和沉陷等因素。 1.5 断面形状和衬砌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埋深、施工方法等条件,从地层稳定、结构受力合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确定。 1.6隧道结构按结构“破损阶段”法,以材料极限强度进行设计。 1.7 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应控制在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1.8 隧道建设应尽量考虑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9设计中除参照本指导书外,尚应符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或《地铁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10隧道主体工程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 1.11隧道结构的抗震等级按二级考虑,按抗震烈度8度设防。 1.12 结构设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应根据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腐蚀性等情况,满足防水和防腐蚀设计的要求。当结构处于有腐蚀性地下水时应采取抗侵蚀措施,混凝土抗侵蚀系数不低于0.8。 1.13 在永久荷载基本荷载组合作用下,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进行结构构件裂缝验算。二类环境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迎土面)应不大于0.2mm,一类环境(非迎土面及内部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均应不大于0.3mm。当计及地震、人防或其它偶然荷载作用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1.14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应按表1-1采用。区间隧道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表1-1 混凝土的极限强度(MPa)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管理规范实用版

YF-ED-J682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管理规 范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管理规范实用 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公路隧道管理系统的特点 1.1 环境特征 公路隧道是公路的特殊构造物,在空间上 的限制而使隧道内的环境状况具有以下特 点: 1)行驶车辆排放出的气态及游离固态微粒 混合成的有害废气和车辆携带的尘土及卷起的 尘埃,因隧道内空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快扩 散、消失; 2)因山体丰富的淅沥水和洞内外温差的作

用,而使隧道内常常处于很潮湿的环境中; 3)因隧道的二次衬砌和隧道内的路面均为刚性体,当重车通过隧道时,洞内震动较大; 4)由于隧道内交通繁忙,加上环境恶劣和空间场地的限制,而使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检修工作困难、劳动强度大而效果较差 1.2 公路隧道运营管理设施的特点 长大公路隧道中的运营管理设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设施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隧道照明系统、隧道通风系统、隧道消防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检测及手动报警系统、紧急电话系统、隧道无线调度对讲系统、隧道有/无线广播系统、隧道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交通参数检测及

高速公路隧道设计

总体设计概况 2.2.1 隧道总体设计原则 1) 在地形、地貌、地质、社会人文和环境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各轴线方案的走向、平纵线、洞口位置等,提出推荐方案。 2) 地质条件很差时,特长隧道的位置应控制路线走向,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长隧道的位置亦应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并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中、短隧道可服从路线走向。 3) 根据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车道贺建筑限界。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断面内轮廓。 4) 隧道内外平、纵线形应协调,以满足行车的安全、舒适要求。 5) 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及其构成、交通方向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必要时特长隧道应作防灾专项设计。 6) 应结合公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营运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辅助同代、弃渣处理、管理、交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等作综合考虑。 7) 当隧道与相邻建筑物互有影响时,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2.2.2 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01-88《公路工程技术规范》,GBJ86-85《锚喷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等进行设计计算。 2.2.3 平纵面线型设计 2.2. 3.1 隧道平面线型设计 本隧道为分离式中隧道,平纵方案主要由线路方案控制,隧道位置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环境、造价、功能等因素确定,在综合确定线型指标和造价的前提下,

通过实地勘察,充分研究隧道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质情况,主要考虑隧道进出口地形条件、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营运管理设施布置场地等因素拟定隧道方案。 2.3.3.2 隧道纵面线型设计 隧道纵断面设计综合了隧道长度、主要施工方向、通风、排水、洞口位置以及隧道进出口接线等因素。平、纵指标概况见表2-1 表2-1 大桥头隧道平、纵指标概况一览表 名称隧道长(m)屯溪端景德镇端左右线间距长(m) 纵坡(%)/坡长(m) 桩号高程洞门型式桩号 高程洞门型式 左线560K85+287185.620端墙式 K85+847194.527削竹式 17~301.9/890, 1.5/1160 右线522ZK85+301183.516端墙式ZK85+823194.394削竹式2.7/635 1.5/985 详细资料见路基设计表及隧道平、纵面设计及其他有关图纸 2.2.3 隧道横断面设计 2.2. 3.1 建筑限界 净宽10.25m=0.75m左侧检修道+0.5m左侧侧向宽度+2×3.75m行车道+0.75m 右侧侧向宽度+0.75右侧检修道。 净高5.0m 2.2. 3.2 内轮廓设计 隧道内轮廓除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还考虑了通风、照明、监控、通讯、营运、管理等附属设施所需空间,并结合衬砌结构受力要求而拟定。隧道内各种附属设

隧道设计说明

说明 1 设计依据以及总体原则 1.1 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 1.1.1 设计依据: 1)勘察设计合同及相关批复文件 《高整公路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文件》(第三合同); A省交通厅桂交基建函[2010]564号文《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的要求; A省环境保护文件《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桂环管字(2009)268号。 1.1.2 执行的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 ⑴《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2003); ⑵《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⑶《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⑷《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JTG/T D71-2004); ⑸《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 ⑹《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⑺《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⑻《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⑼《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⑾《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⑿《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⒀《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 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⒂《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 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TJG D50-2006; 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05-2004); ⒇《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1.1.3 技术标准 ⑴隧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m; ⑵隧道设计为高速公路双洞单向交通行车两车道分离式隧道; ⑶隧道长度超过100米,设置照明;若L·N≥2×106设置机械通风,否则自然通风; ⑷隧道设计交通量:2033年交通量32562辆/日(小车); ⑸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75m 净高 5m ⑹ CO设计浓度正常行驶时δco=250ppm 交通堵塞时δco=300ppm(20min) ⑺烟雾设计浓度正常行驶时K=0.0065m-1 事故时 K=0.009m-1 ⑻火灾时,隧道内换气风速为 2.5m/s 1.2 总体原则 遵守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借鉴、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根据隧道所处的总体线形、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运营、管理等情况,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 2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以及相关咨询意见的执行情况: 本合同段施工图技术标准按初设批复意见执行,结合新民交投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新民公路学会对本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优化隧道平纵面线形,合理确定轴线、洞口位置和类型,对洞口段支护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调整: 2.1隧道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以及相关咨询意见,加强了隧道地质勘探工作,增设了部分钻孔,加大了勘探力度,重点加强对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的勘察,通过相关工程试验,取得了可靠的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并对围岩的稳定性作了综合分析评价。 2.2隧道线形优化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及相关咨询意见,对本合同段隧道平纵面线形进行了优化。 2.3隧道洞口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以及相关咨询意见,对隧道的洞口方案进行了合理的方案比较,隧道洞口采用削竹式及端墙式洞门。

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毕业设计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论文 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2015年5月

毕业论文承诺书与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读期间所完成的学业的组成部分,同意学校将本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编入有关书籍、数据库保存,并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呈交复印件、电子文档,允许采用复制、印刷等方式将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目录 一、工程简介 二、公路隧道仰拱及洞身衬砌施工 1、施工组织管理及人员配置 2、施工机械设备 3、施工场地布置 4、施工工艺流程 4.1、隧道仰拱施工 4.2、隧道二次衬砌 5、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6、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7、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8、文明施工、文物保护措施 实习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一、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淡溪镇,双角尖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左洞进口桩号为ZK119+370,位于R=3670m的曲线上,出口桩号为ZK121+810,位于R=1400m 的曲线上,隧道纵坡进口为-0.9%(2390.506米),出口为-2.95%(49.494米),隧道全长2440米(进口明洞17米,出口明洞17米,S-Va196米,S-Vc20米, S-IVa55米, S-IVb650米, S-IVc315米,S-IIIa1170米)。右洞进口桩号为K119+430,位于R=3650m的曲线上,出口桩号为K121+805,位于R=1650m的曲线上,隧道纵坡进口为-0.9%(2320米),出口为-2.95%(55米),隧道全长2375米(进口明洞13米,出口明洞15米,S-Va95米,S-Vc82米, S-IVb605米, S-IVc300米,S-IIIa1265米)。 地质特点:隧道进口段为强风化泥岩,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出口段为强-中化灰岩,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洞身发育中~微风化泥岩、灰岩,局部夹页岩,围岩级别为Ⅴ、IV、III级,灰岩段溶蚀现象发育。地下水位位于洞室以上,施工时洞室内会产生滴水及小股流水,遇裂隙密集段会产生涌水或突水、突泥。双角尖隧道进口段地质主要以强风化泥岩、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出口段为强-中风化灰岩,中厚层状,节理裂隙极发育。 2、自然特征 地形地貌 双角尖隧道穿越丘陵地貌,山体较矮,最大海拔高程493米。 地质条件 双角尖隧道(ZK119+370~ZK121+810、K119+430~K121+805),基岩地层主要由二叠系灰岩与志留系泥岩、泥灰岩构成,基岩地层为向斜构造,双角尖隧道横穿双角尖山向斜的东、西两翼,双角尖隧道出口处的隧道仰坡存在顺层滑动问题,双角尖隧道亦存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面,界面的可溶岩部位岩溶和地下径流十分发育,另外双角尖隧道存在含煤地层,可能有瓦斯气体。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做好下列调查工作: 1 隧道施工对地表和地下既有结构物的影响 2 交通运输条件和施工运输便的调查 3 施工场地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弃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 4 建筑物、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和电信、电力线等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 5 调查和测量水源、水质并拟定供水方案 6 天然筑路材料(黏土、砂砾、石料)的产地、数量、质量鉴定基供应 7 可资利用的电源、动力、通信、机具车辆维修、物资、消防、劳动力、生活供应及医疗卫生条件 8 当地气象、水文资料及居民点的社会状况和名族风俗 9 施工中和营运后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10 尚待解决的问题 洞口工程 1 洞口边坡、仰坡的开挖应减少对岩土体的扰动,严禁采用大爆破 2 对边坡和仰坡以上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基山坡危石等的处理措施,应结合施工和运营阶段的隧道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确定 3 临时防护应视地质条件、施工季节和施工方法等,几时采取喷锚等措施 控制围岩变形,应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1 爆破开挖是,应段进尺、弱爆破、早支护,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 敷设拱脚锚杆,提高拱脚处围岩的承载力 3 几时施工仰拱或临时仰拱 4 地质条件差或有涌水是,可采用地表预注浆结合洞内环形固结注浆 支护与衬砌 1 根据围岩条件、断面大小和施工条件等选择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等单一或组合的支护形式 2 当掌子面自稳能力差时,应选择超前支护、掌子面预加固、改变开挖工序等措施 3 隧道支护与衬砌施工宜根据现场监控量测结果,分析施工中各种信息,几时调整支护措施和支护参数,确定二次衬砌施工时间 4 施工中应做好施工地质描述、超前地质预报,根据围岩条件的变化情况,因地制宜,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5 隧道衬砌不得侵入隧道建筑界限,开挖放样时可将设计的轮廓线扩大50mm,不得减少衬砌厚度 喷射混凝土施工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清楚松动岩块,清洗岩壁面的粉尘,清理边脚出的岩屑、杂物等

天恒山隧道毕业设计

天恒山隧道毕业设计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隧道无论是从结构计算,还是从施工方法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飞跃。本设计课题为公路隧道,注重的是结构计算,重点研究新奥法施工。 公路隧道近些年在高等级公路中应用广泛。因为其在山岭地区可用做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还可用做克服落石、坍方、雪崩、雪堆等危害。在城市可减少用地,构成立体交叉,解决交叉路口的拥挤阻塞,疏导交通,保护环境,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在江河、海峡、港湾地区,可不影响水路通航。 新奥法施工隧道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量测手段,对开挖后隧道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并以此知道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护围岩,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关键词隧道;新奥法;围岩压力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第1章绪论 1 1.1 概述 1 隧道及其分类1

隧道的作用及其优点 1 隧道工程及其发展 1 新奥法施工 2 1.2 目的和意义 2 第2章设计要求 4 2.1 技术要求 4 主要技术标准4 材料 5 设计规范 5 2.2 设计基本资料 5 第3章初步设计 6 3.1 围岩分类 6 3.2 隧道平面布置 6 隧道平面布置方案比选 6 隧道平面线形7 隧道纵坡 7 3.3 隧道净空断面 7 第4章结构内力计算9 4.1 荷载确定9 计算垂直均布压力:9 划分浅埋和深埋隧道的分界:9 4.2 衬砌几何要素 11

衬砌几何尺寸11 半拱轴线长度及分段轴长 12 各分块接缝(截面)中心几何要素12 4.3 计算位移13 单位位移 13 主动荷载引起的位移15 单位弹性抗力及相应的摩擦力引起的位移 24 墙底(弹性地基上的刚性梁)位移33 4.4 解力法方程33 4.5 主动荷载及被动荷载()产生的衬砌内力36 4.6 最大抗力值的求解38 4.7 计算衬砌总内力40 4.8 衬砌截面强度验、检算44 第5章衬砌结构及附属设施45 5.1 衬砌结构方案 45 明洞45 暗洞衬砌结构45 衬砌支护参数46 二次衬砌 48 5.2 洞门48 5.3 隧道防排水49 防水工程 49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管理规范(2020年)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管理规范 (2020年)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管理规范(2020年) 1.公路隧道管理系统的特点 1.1环境特征 公路隧道是公路的特殊构造物,在空间上的限制而使隧道内的环境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行驶车辆排放出的气态及游离固态微粒混合成的有害废气和车辆携带的尘土及卷起的尘埃,因隧道内空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快扩散、消失; 2)因山体丰富的淅沥水和洞内外温差的作用,而使隧道内常常处于很潮湿的环境中; 3)因隧道的二次衬砌和隧道内的路面均为刚性体,当重车通过隧道时,洞内震动较大; 4)由于隧道内交通繁忙,加上环境恶劣和空间场地的限制,而

使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检修工作困难、劳动强度大而效果较差1.2公路隧道运营管理设施的特点 长大公路隧道中的运营管理设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设施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隧道照明系统、隧道通风系统、隧道消防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检测及手动报警系统、紧急电话系统、隧道无线调度对讲系统、隧道有/无线广播系统、隧道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交通参数检测及交通控制和信号提供系统、隧道环境参数检测及通风、照明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 2)许多子系统内设备数量大,如照明灯具、自动火灾探测器、摄像机、报警按钮。 3)设备价格高,投资大,运营维护工作量大:如能见度仪、照度仪、通风、照明系统。 4)很多专用设备国内无成熟定型产品,需依赖进口。 综上所述,从公路隧道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及隧道运营管理系统的特点,可以看出隧道运营管理设施的设计、设置、系统配备与路段上的交通监控系统相比,因涉及更多的因素而更为复杂、要求更

隧道新规解读及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

隧道新规解读及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 密码:(改颜色显示)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公路隧道养护技术体系、提高养护技术水平,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以下简称“新《规范》”),在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养护检查、清洁维护、保养维修、病害处置、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以下简称“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补充了技术管理的要求,并重点引入了“养护分级”和“技术状况评定”的内容,为各级隧道管理养护单位把握隧道技术状况和采取对应的养护策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修订背景】 满足养护新需求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公路隧道通车总里程已由2003年年底的1001公里(2175座)增长到9605.6公里(11359座),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积累了大量的隧道养护经验。

原《规范》是2000年开始制定、2003年施行的,当时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刚刚大量出现,公路隧道养护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较缺乏,公路养护技术体系还未形成,原《规范》制定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在发布实施的十多年时间里,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养护规范化和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规模不断发展,公路养护技术逐步提升和体系日趋形成,原《规范》所依托的部分技术和相关规定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公路隧道养护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充分吸取实践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提高对养护工作具体实施、操作的指导水平。 因此,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启动了原《规范》的修订工作。新《规范》编制组以提升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兼容并蓄,立足于国内公路隧道养护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同时适当吸取国外经验及成果,开展了全面修订工作。 【修订原则】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