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与简答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下名词解释(一)

中国古代史下名词解释(一)

中国古代史下名词解释(一)中国古代史下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传说性王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起点,但其真实性尚存争议。

•大禹:夏朝的开国君主,被尊为水利工程的伟大开拓者。

他成功治理洪水并创造了众多的土地改革措施。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主要活动区域为黄河流域。

•青铜器:商朝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和战争等方面。

如商代青铜鼎、簋等。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采用封建制度,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天子:周朝君主的尊称,据说是天命所在的代表,拥有极高的统治地位。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周朝灭亡至秦朝统一之间,出现了诸侯国纷争和思想上的多样性。

•孔子: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创建了儒家学派,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5.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

•兵马俑: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规模庞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6.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前期为西汉,后期为东汉。

•丝绸之路:汉朝时期开辟的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促进了中国与其他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由三国魏、晋、蜀、吴以及南北朝分治。

•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流派,注重玄奥和超越世俗的思考,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8.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大运河:隋朝修建的运河,连接了长江和黄河流域,对交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战国末年。

有《帝系》、《王侯谱》、《卿大夫谱》、《记》、《世家》、《传》、《氏姓》、《居》、《作》、《谥法》等。

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

其中《世家》、《传》等对《史记》体例的形成具有启迪的作用。

(2)《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3)“三礼”:即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礼记》:其中《周礼》又名《周官》,是有关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的汇编。

一方面反映了西周现实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理想的政治制度。

《仪礼》是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十七篇仪节单,其中有包括《士婚礼》、《士丧礼》、《士冠礼》等,反映了当时的典礼活动、伦理关系、吉凶婚丧等社会生活。

《礼记》主要是论述礼的作用和意义。

(4)荀悦:字仲豫,东汉颖川人。

汉献帝时任黄门侍郎、秘书监。

献帝以《汉书》“文烦难省”,建安初年命荀悦按编年体改编《汉书》,前后三年,成《汉纪》30卷。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荀悦以《汉书》中的本纪为纲,将其书中传、志、表的内容加以概括,按时间的顺序,散放于帝纪各年之下。

将80万字的《汉书》精简为18万字的《汉纪》,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

(5)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

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

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乃命裴松之作注。

简明中国古代史考试题及答案

简明中国古代史考试题及答案

21、商代奴隶主贵族把奴隶杀死,以供奉祖先鬼神,叫_人祭。

22、在_牧野_一战中,周武王率军击败纣王,后者自焚而死。

23、商代有《盘庚》三篇,是商代的成文法,起刑法十分残二、单项选择题1、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 B )。

2、商代国都最后定于( A )。

A、殷B、朝歌C、罨D、毫3、北京人距今约有 ( D ).。

A、170万年B、80至60万年C、10万年D、70至20万年4、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B )。

A、大脑B、手C、下肢D、头骨5、据专家考证,最早在( A )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河套人6、我国人类使用弓箭是在( C )时期。

A、猿人B、古人C、新人D、现代人7、彩陶出现于( C )。

A、北京人时期B、山顶洞人时期C、仰韶文化时期D、龙山文化时期8、父系公社时期,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是( A )。

A、黄帝部B、炎帝部C、蚩尤部D、东夷部9、我国私有制产生于( B )。

A、母系氏族公社B、父系氏族公社C、原始群中期D、原始群后期10、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 D )。

A、黄帝时期B、夏朝时期C、神农时期D、尧舜禹时期11、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 C )国家。

A、封建领主制 B、封建地主制 C、奴隶制 D、农奴制12、我国青铜器产生于( B )。

A、夏代B、商代C、西周D、父系氏族公社13、反映夏朝人活动的主要文化遗存是( D )A、大汶口文化B、良渚文化C、细石器文化D、二里头文化14、商朝的建立者是( B )。

A、伊尹B、成汤C、盘庚D、武丁15、商朝中央机构的百官之长叫( D )。

A、籍臣B、尹C、多马D、冢宰三、名词解释1、元谋猿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是在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了。

所发现的为同一个体的一左一右两颗上内侧门齿化石,此个体可能为一成年男性。

此外,还发现有同一时期的石器、兽骨和一些碳屑及烧黑了的骨头等。

历史本科_中国古代史重点_名词解释_简答(三毛整理)

历史本科_中国古代史重点_名词解释_简答(三毛整理)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大索貌阅:隋文帝开皇五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徭役。

查出不实,流配里长、党长,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

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以防包容隐庇。

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

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2、输籍定样:隋文帝开皇五年采用高颖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根据标准定百姓户等,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

这样百姓不能逃税,官员不能任情舞弊。

由于税额低于世家大族对佃户的剥削,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3、《开皇律》:隋文帝开皇三年命苏威、牛弘等修订新律,制成《开皇律》。

《开皇律》十二篇,刑名分死、流、徒、杖、笞五等。

在改定过程中废除了枭首、宫刑等酷刑,修订时又减去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千余条,只留500条刑律。

改定后的《开皇律》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的政治需要。

但制定《开皇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

《开皇律》发展北齐的重罪十条而制定“十恶“之条,十恶不赦。

《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所以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

4、玄武门之变:唐王朝建立后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之争的结果。

武德九年(626年),在统一战争中势力迅速膨胀的秦王李世民帅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射杀,并挟持唐高宗发动夺权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得到统治实权并夺得皇位,是为唐太宗。

5、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开始实施的中央官制。

三省是尚书、内史(唐中书)、门下,三省负责国家政务,互相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长官令、左右仆射,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唐户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是为六部。

2021考研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简答题大盘点

2021考研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简答题大盘点

2021考研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简答题大盘点暑假进度条已过一半,考历史学的同学们,知识点过完一遍了吗?今日给大家带来的干货是历史学重要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第一弹来袭,快快收藏!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1、告缗2、南书房3、夷陵之战4、三饷加派5、推恩令6、圩田二、简答题1、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文化)2、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政治制度)3、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政治制度)三、材料分析题1、北宋官制特点分析(选官制度)2、科举制度(选官制度)3、九品中正制度(选官制度)第一章秦汉1、秦朝建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答:历史条件:客观条件:(1)牛耕和铁制农具推广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统一的物质基础;(2)长期的战乱,促使人民渴望统一;(3)县制在各国已经开始推广,已经形成的局部统一,有利于大一统的完成。

主观条件:(1)秦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促使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强于列国;(2)秦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秦始皇和其臣子的不懈努力,为统一制定了正确的战略,远交近攻,最终完成统一。

历史意义:第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第二,为各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进步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第三,形成了大一统思想,为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第四,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第五,秦朝创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等给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秦朝统一后建立的制度答:政治(1)建立皇帝制;(2)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

中央设立丞相,负责统领百官,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另外,设有九卿,与三公共同组成了秦朝中央机构。

(3)推行郡县制。

在地方推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全国共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四十郡,郡设郡守、郡尉、郡监,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军事和监察;县设县令、县尉、县丞,分别掌管地方民政、军事和司法。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隋一名词解释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

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

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亦职为宰相。

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

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

中书省和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审批。

这就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

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

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

元世祖中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

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

因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为明、清所继承。

元行省所辖路府州县无固定统属关系,随意性很大。

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

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

县以下设村社和里甲,常由蒙军驻村社实行军事统治。

里长通常为蒙古人、色目人,衣食用度悉由居民供应,成为当地的最高主宰。

由此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导致元末农民大起义。

科举制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一、夏、商、周三代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存在。

夏朝是由夏启(相传为大禹的后代)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期。

夏朝是一个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封建王朝,政权建立在血缘制度的基础上。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存在。

商朝是由少康(相传为夏朝后裔)建立的,他将商都建在河南商丘地区。

商朝商代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使用最广泛的时期,商代青铜器精美,成为其时期的代表。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存在。

周朝是由周文王及其子周武王建立的,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时期。

周朝是中国古代最为长久和影响深远的朝代之一,周朝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实行分封制度。

二、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时期。

春秋时期始于鲁穆公襄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五年。

春秋时期是以鲁国的史书《春秋》为主要史料的,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重要事件。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的中国历史时期。

战国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后半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战乱的时期之一。

战国时期的七大国家(秦、齐、楚、燕、赵、韩、魏)相互争霸,国与国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三、秦汉时期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存在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嬴政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征服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推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和统一政策。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汉族政权,存在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

汉武帝是西汉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他推进了中央集权,推行士族统治政策,扩大了国土,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内外政策。

四、唐宋元明清时期1.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封建王朝,存在于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

中国古代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芃史前(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年前蒂满天星斗南:良渚政治:农耕聚落——中国进入农业社会,脱离采集渔猎北:姜寨蚇南稻北粟经济:平均分配薇文化:炎黄传说莃蚈奴隶制-夏商周(青铜器时代)夏距今3500年商-1600 西周-1046 荿西周分封制商内外服-政治:夏禅让世袭官位分职设监狱芅西周井田制轮流种植经济:夏农业石器、商农业石器施肥进步、酿酒蒃文化:夏二里头青铜器为礼器与祭器——没有文字,只靠传说和考古推断。

商青铜器为礼器沟通天地与支持政权,甲骨文,酗酒文化。

西周礼乐(周公德治—儒家前身)聿螇春秋战国(东周-铁器)-770肄各国重用人才以求富国强兵政治: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化(礼崩乐坏)推举制(门阀政治)蒃经济:铁器,犁耕发展,私人手工与商业发展。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蒀“士”阶层兴起,造成百家争鸣,儒法道,富国强兵为目标(儒家为封建社会稳定政局所用,法家为秦朝所用统一中国,道家为封建社会修养生息所用)文化:蕿总结:百家争鸣是中国与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一页。

(世界上另外一个灿烂是同时期希腊哲学)膇薃第一次大统一袁-221 嬴政(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到唐朝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秦羇政治:商鞅变法后完成统一,军公爵制选官,创立中央集权体制,设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什五连坐(体现法家治国思想),暴政亡国(丞相权利过大也是重要原袆因)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开边移民、建驰道直道蚂文化: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小篆)节外交:蒙恬战匈奴,建长城抵匈奴虿总结:创立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制度蓝本——皇帝、中央集权蚅螂汉-202 刘邦汉武帝荿政治:汉初郡国并行(后造成七国之乱),布衣将相使世袭政治基本结束。

文景之治无为完成休养生息(道家)。

武帝有为(儒家)而治设内外朝削弱相劝,设监察刺史,膇察举制,推恩令消除郡国并行,设西域都护府控制新疆经济:代田法、精细耕作发展农业经济蒄文化:董仲舒罢百尊儒,儒表法理。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大全第一部分远古社会与夏商周一、名词解释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中国古代文献,诸如《尚书》、《史记》所记载的中国古代最古老的王朝乃是夏朝,夏朝之前,便是我们常说的远古时代。

它包括了中国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以至于进入文明社会的漫长年代。

历史学者们将之化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而考古学上则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所谓旧石器时代,即是说打制石器的时代,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早期皆属于旧石器时代。

所谓新石器时代,即是说磨制石器的时代,这包括了氏族公社的发展、繁荣时期,直到青铜时代开始前的铜石并用时代。

新石器时代始于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一直延续到约距今4千年左右,持续了五六千年。

它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这也是人类学和历史研究上所谓的“野蛮时代”,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

2、原始群、血缘婚、血缘家庭:原始群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人为了生存,十几人和几十人组成一个群体,共同采集和狩猎,以获取生存资料,这种松散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

原始群在考古学上大致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其早期为“猿人”,晚期为早期智人(即古人)。

猿人的婚姻制度尚比较杂乱,等到古人稍有进步,产生了血缘婚,即父母子女不得婚配,婚姻只在同辈中进行,而由此构成的社会组织,称之为血缘家庭。

人类社会也在此向母系氏族社会过渡。

3、族外群婚和对偶婚:族外群婚即两个氏族间互为通婚集团,一个氏族的同辈男子做另一个氏族同辈女子的丈夫,反之亦然。

这样就杜绝了同胞和旁系兄弟姐妹之间的结合了。

等到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族外群婚发展到了对偶婚,即一男一女之间的不稳定结合,男方或女方存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主妻”或“主夫”。

在对偶婚中,男子从妇而居,所生子女归女方所在的氏族,这种对偶婚制度是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

族外群婚和对偶婚都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简答题

第一章1、熟悉原始社会简表,了解不同时期代表性文化及各自的特点旧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文化: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特点:原始群,杂婚,使用简陋石器、木棒,会用天然火,集体劳作,有了简单语言中期:代表文化:大荔人、丁村人、许家窑人特点:母系氏族、族外群婚、石器类型增加,初步加工、骨角刺的刀、人工取火、采集业为主,狩猎业为辅、有了分工、埋葬死者的习惯晚期:代表文化:山顶洞人、河套人特点:母系氏族,打制石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骨针、发明弓箭、氏族集体劳动,穿孔的原始装饰品、有爱美的观念、原始宗教观念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文化: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特点: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对偶婚、出现石斧石杵石镰、发明陶器、氏族集体劳动、图腾崇拜晚期:代表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特点: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制、原始农业过渡到犁耕农业、原始畜牧业过渡到较大规模放牧、个体经济出现、私有观念产生、对首领与对自然力的崇拜、文字符号宗教2、我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四川巫山猿人3、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三代的起止时间:夏:2070BC——1600BC商:1600——1046西周:1046——7712、西周实行那些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政治上:互为表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含义:武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

受封的诸侯在境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之后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影响: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统治领域,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最突出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其内容是周王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封为诸侯。

中国古代史的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的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的名词解释1.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存在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夏朝的政治制度采取了世袭制,经济以农业为主。

2.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存在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商朝的政治制度为君主制,经济以农耕和商业为主,商代青铜器制作技术非常发达,商朝的统治地区辐射至华北、黄河中下游等地区。

3. 周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存在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周朝采取了封建制度,由诸侯国承认周天子的统治,经济以农耕和手工业为主。

4.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的时期,存在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的时期,国家力量分散,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5. 秦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存在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朝代。

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如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中国古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汉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存在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朝代。

汉朝由刘邦建立,采用封建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建设,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7. 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时期,存在于公元220年至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三国时期是东汉政权灭亡后,北方先后形成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时期,三国之间相互争霸,最终被晋朝统一。

8.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存在于公元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的时期。

唐朝实行封建制度,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清朝)

中国古代史(五代十国—清朝)

中国古代史(东晋十六国—唐朝)一、名词解释1.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称帝后,王导及其族兄功劳最大,故东晋诸帝中,一直待王导以殊礼。

在权力上,元帝任王导为相,掌大权;以王敦任镇东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故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反映了琅琊王氏在晋初的特殊地位,开创了东晋时期祭在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治格局,使门阀士族政治在东晋发展到最高峰。

2.王敦之乱由于晋初的“王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且晋初要与北方胡族政权争正统,有重兴儒学加强皇权的要求。

故司马睿建国不久疏远王导,重用南方大族戴渊、周和北方二流大族刘等,来制约王敦。

332年王敦联合吴姓大族沈史,以诛刘、刁协以清君侧为借口,在武昌起兵叛乱。

此次以王敦胜利而终,后明帝即位,324年明帝下诏讨伐王敦,王敦再次叛乱,但不久病死,叛军瓦解。

王敦叛乱的失败使王氏权势稍受抑制,该次叛乱是在颍川庾氏的支持下平定,这也表明,皇权不能被门阀士族所取代,只能维持二者的共治。

3.淝水之战公元376年前秦一统北方,在此基础上,公元383年秦王苻坚率大军攻晋,东晋命谢安、谢玄率军迎战。

双方在淮河对峙,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大败前秦。

此战巩固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但无力收复中原。

淝水之战进一步确立了已存在的南北对峙的局面。

战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乱局面。

4.北府兵北府兵是东晋的一支精锐部队,其主要由江淮流民和南下流民组成,只能由侨姓高门担任其统帅。

因其基地主要是金陵和京口,而在建康以北,故称之为北府兵。

其中对出身武人而父祖有居官记录,但又非高门的武将,称之为次等士族。

他们异于文化高门,够成了东晋政治结构中又一不可或缺的组成不分。

北府兵弥补了文化士族不足担负的全部军事责任,构成了江左政权的军事屏障。

5.侨州郡县侨州郡县是东晋朝廷为安置北来流民专门在江左设置的与北方同名的郡县。

同时另立白籍,在赋调上予以优待,这有利于吸引北方流民南下,此外,侨州郡县的设立保留了北来世家大族的郡望,保护了其特权。

历史中国古代史简答题重点

历史中国古代史简答题重点

历史中国古代史简答题重点
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上古时代到近代时期的时间段。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简答题重点:
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主要涉及到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现及其对后续文化的影响。

2. 夏朝的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其特点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礼乐制度,以及使用了象形文字。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变革时期,其中包括封建制度的解体、列国争霸、思想家的兴起等。

4. 统一中国的秦朝:秦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其特点是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革工程(如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等)。

5. 汉朝的辉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其特点是推行了儒家思想、建立了科举制度、开展了对外的丝绸之路贸易。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动荡时期,其中包括了魏晋时期的政治动荡、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等。

7. 唐宋时期的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另一个辉煌时期,其特点是疆域的扩展、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8. 元朝的统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人建立的统一王朝,其特点是沿用了宋朝的政治制度,开展了对外的扩张战争。

9. 明朝的文化复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特点是进行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推行了郑和下西洋政策、兴建了明长城以及进行了农业技术的改进。

10. 清朝的满族统治:清朝是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其特点是制定了闭关锁国政策、边疆的扩张以及社会制度的改革。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一)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一)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一)中国古代史1. 三皇五帝时期•伏羲: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被尊称为人类的始祖,传说他创造了八卦和文字。

•神农: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被尊为农业之神和药物之神,据说他发明了农业和医学的基本知识。

2. 夏朝•禹: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被称为夏朝的开国君主,他在治理洪水和开展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夏禹系:夏禹之后的一系列统治者,共有十三位君主。

3. 商朝•商汤:商朝的创始人,他成功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并建立了商朝的封建制度。

•商王朝:商朝的统治王朝,历时约五百年,其间经历了多次王朝更替。

4. 周朝•周武王:西周时期的君主,他在革除商朝暴虐统治的同时,也奠定了周朝的基础。

•西周和东周:周朝历史上的两个时期,西周时期是周武王建立周朝至周幽王时期,东周时期是自周平王迁都至周昭王时期。

5.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东周时期的一段历史时期,以战国七雄的割据和争斗为特点,也是诸侯国逐渐崛起的时期。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后期,七雄之间的争霸战争达到了极高的激烈程度。

6. 秦朝•秦始皇:秦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帝国。

•秦朝法治:秦朝推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制度,包括焚书坑儒和统一度量衡等,对后来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7. 汉朝•汉高祖:汉朝的开国皇帝,他在经过长期的战乱后,建立了稳定的统治,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

•汉武帝: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和拓展,使汉朝的疆域达到了极盛。

8. 三国时期•三国鼎立:三国时期的国家格局,以魏、蜀、吴三国相互争夺,最终魏国取得了胜利。

9. 隋朝•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他集中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使隋朝成为短暂但辉煌的王朝。

•隋唐兴亡:隋朝的崩溃引发了唐朝的建立,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

10. 宋朝•宋太祖: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北方遭遇敌对势力的同时,也进行了南方的统一,开创了北宋时期的局面。

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简答简述答案

简明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简答简述答案

作业一.名词解释1、禅让时代:尧、舜、禹时期实行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作“禅让制〞,这一时期史称“禅让时代〞。

2、分封制: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

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握有军、政、财权,职位世代相袭,世卿世禄。

他们与周王室保持臣属关系,承当出兵、戍守、纳贡与服役的义务。

分封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周王室的统治。

当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宋等。

3、合纵与连横:关东各国为了抗拒强秦,组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

秦为了破坏关东的“合纵〞,以便于它向东方开展,就用军事压力与政治离间等手段,在关东争取盟国,称为“连横〞。

从事于“合纵〞运动的主要人物是苏秦,从事于“连横〞运动的是魏人张仪。

4、国人暴动:“国人〞是指居住国都内的人的统称,多是平民,身份较高,至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

厉王逃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朝政由周公、召公等代理,史称称为“共与行政〞。

5、初税亩:春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的一次赋税制度改革。

内容是不管公田,私田,都要按一律按亩纳税。

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

意义:成认了土地私有制度,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

简答题:1、简述商代的文字根本情况。

46-47答:商代的文字主要指保存在龟甲与牛肩胛骨上的,称之为甲骨文。

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

自19世纪发现以来,所见单字已达4500多个,已能识别的也有1200多个。

甲骨卜辞是商朝的国家档案。

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2、列举诸子百家中主要四家的名称、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儒家:孔子、孟子:论语、孟子道家:老子:道德经墨家:墨子:墨子法家:韩非子:韩非子3简述齐国争霸的情况:问答题: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与意义答: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开展落后于关东各国。

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争权夺利,国力薄弱。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常见名词1. 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

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

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

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2. 大索貌阅隋代搜括逃避赋役户口的措施。

隋政府为加强对人民的搜括,对户籍加强管理,防止隐瞒年龄逃避赋役,于开皇五年(585年)命州县大索貌阅,即按人查对户口,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如有不实,正党长流配远方;并规定大功(堂兄弟)之下皆令分居。

有告发者受赏。

大业五年(609年)再度貌阅,规定有户口中一人不实者,官司解职;凡检举得一壮丁者,令被纠之家代为输赋役。

计搜得壮丁23000,人口641500。

3. 输籍定样亦称输籍法,隋代划分户等的办法,是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接受高颎的建议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

即把各级民户向政府所输租税,从轻定额,写成定簿,由中央将划分户等的标准(定样)颁发各地,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民户各随近便,五党或三党(百户为党)为一团,依定样定户等上下。

既防止地方官吏、豪强在户籍、户等、赋役方面营私舞弊,又可把依附豪强的农民吸引过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经济发展。

4 《开皇律》: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年)夺位后,针对北周刑法繁杂苛酷的情况,即命高颎、郑译、杨素、裴政等人,于北魏、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又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修改《新律》,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5.瓦岗军:隋末农民起义中战斗力最强大的队伍,由翟让、李密领导。

历史本科 中国古代史重点 名词解释 简答(三毛整理)

历史本科 中国古代史重点 名词解释 简答(三毛整理)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大索貌阅:隋文帝开皇五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徭役。

查出不实,流配里长、党长,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

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以防包容隐庇。

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

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2、输籍定样:隋文帝开皇五年采用高颖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根据标准定百姓户等,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

这样百姓不能逃税,官员不能任情舞弊。

由于税额低于世家大族对佃户的剥削,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3、《开皇律》:隋文帝开皇三年命苏威、牛弘等修订新律,制成《开皇律》。

《开皇律》十二篇,刑名分死、流、徒、杖、笞五等。

在改定过程中废除了枭首、宫刑等酷刑,修订时又减去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千余条,只留500条刑律。

改定后的《开皇律》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的政治需要。

但制定《开皇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

《开皇律》发展北齐的重罪十条而制定“十恶“之条,十恶不赦。

《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所以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

4、玄武门之变:唐王朝建立后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之争的结果。

武德九年(626年),在统一战争中势力迅速膨胀的秦王李世民帅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射杀,并挟持唐高宗发动夺权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得到统治实权并夺得皇位,是为唐太宗。

5、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开始实施的中央官制。

三省是尚书、内史(唐中书)、门下,三省负责国家政务,互相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长官令、左右仆射,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唐户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是为六部。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1.旧石器时代: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时间大体与地质上的更新世相当。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大约250万年以前,在大约一万多年前结束。

其主要特徵是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更为先进的细石器和磨制石器尚未出现。

这一时代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时代,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经过早期智人,再进化为晚期智人,最后成为现代人。

这一时期人类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捕猎野兽、鱼类和采集果实,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产生。

在婚姻形态方面还处于男女关系松散的杂婚状态。

中国普遍发现有这一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如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和西侯度遗址文化。

现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有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证明中国是人类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2.中石器时代:介于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间,生产工具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细石器开始盛行。

这时人类生活仍然依赖于渔猎和采集,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出现。

其年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上的全新世时代,延续时间很长。

当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一些边远的地方如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还停留在中石器时代。

目前这个时代的遗址发现不多,陕西的沙苑文化、河南的灵井文化是其中的两个。

3.新石器时代: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徵是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

也就是说,人类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的赐予,开始生产自己生存所需的食物。

另一重要特徵是,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出现一个大飞跃,开始磨制石器,形状规整,便于使用。

与此同时,陶器、纺织、玉器出现,手工业也逐渐专业化。

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婚姻形态方面,由杂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人类群体由小规模的人群发展为规模较大的氏族社会,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就是最好的见证。

一般来说,这一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延续时间也很长,像距今4500至2500年的美洲玛雅文明就仍属于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于一万四千年以前,到大约五千年前结束。

4.古猿:现代人类与大猩猩的共同祖先,现已发现的古猿有埃及古猿、森林古猿、腊玛古猿、保山古猿、南方古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吴起在楚国变法的主要内容。
12、嫡长继承制的内容。
13、《战国策》的内容。
14、周宣王“不籍千亩”是怎么回事?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15 、举出战国“百家争鸣”中的四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6、 仰韶文化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有了哪些进步?
17 、西周时代有哪几个少数民族和周王朝发生过军事冲突?
18 、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请举出一例古文献的资料加以证明。
19 、简述孟子的政治主张。
20、简述管仲在齐国的内政改革。
21 、战国时代商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22、传说我国父系氏族时期中原及其附近地区有哪几个部落集团?
23 、商代中期的“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造成“九世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5、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有许多珍贵史料,请举出两件青铜器铭文作例子, 说明他们分别反映了周代的何种史实?
6 、李悝在魏国变法的内容。
7、以北京猿人体质特征为例,说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8、 以越王勾践重用范蠡等为例,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9、诸子百家的由来。
10、孔子搜集整理了哪几部重要文献?
9 、东晋为什么要进行“土断”?其结果如何?
10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队伍有几支?领导人各是谁?有何历史意义?
11 、说明绿林、赤眉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12 、东晋时期北伐战争有几次?各是谁发动的?历次北伐战争的结果如何?
13、 孙吴为什么要征服山越族?结果怎样?
14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有几支?领导人各是谁?
24、 说明东晋南朝世族地主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25、 说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措施?你是怎样评价的?
材料题:
1、史料分析
宗室曹冏上书曰:“臣闻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非贤无与兴功,非亲无与辅治。夫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渐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弊也劫夺。先圣知其然也,故博求亲疏而并用之;近则有宗盟藩卫之固,远则有仁贤辅弼之助,盛则有与共其治,衰则有与守其土,安则有与享其福,危则有与同其祸。夫然,故能有其国家,保其社稷,历纪长久,本枝百世也。今魏尊尊之法虽明,亲亲之道未备。《诗》不云乎,‘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以斯言之,明兄弟相救于丧乱之际,同心于忧祸之间,虽有阋墙之忿,不忘御侮之事。何则?忧患同也。今则不然,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一旦疆场称警,关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卫。臣窃惟此,寝不安席,思献丹诚,贡策朱阙。谨撰合所闻,叙论成败。论曰: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夫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先王知独治之不能久也,故与人共治之;知独守之不能固也,故与人共守之。兼亲疏而两用,参同异而并建。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疏足以相卫,并兼路塞,逆节不生。及其衰也,桓、文帅礼;苞茅不贡,齐师伐楚;宋不城周,晋戮其宰。王纲弛而复张,诸侯傲而复肃。二霸之后,浸以陵迟。吴、楚凭江,负固
3、三公九卿的名称及职能。
4 、西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5 、“汉承秦制”的内容是什么?
6、简述刘邦实行的郡国并行制。
7、西汉时期对商人的政策如何?
8、简述西汉农民对封建国家的四项主要负担。
9 、简要评述度田事件。
10、为什么说东汉统治者对羌族的战争是反动的?
11、解释“令黔首自实田”这项法令的内容,说明它反映了秦代什么性质的土地占有制度
24 、战国时期有哪些国家兴修了哪几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25、战国时期产生了那几部重要史学著作?
秦汉:三公九卿 鸿沟 约法三章 丝绸之路 察举 灵渠 附益法 代田法 巨鹿之战 五斗米道 中朝 四分历 清议 盐铁会议 《白虎通义》三独坐
1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2 、西汉边疆有哪些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如何?
7、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的?
8、试述孔子的政治主张与伦理思想的关系。
9、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10、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1、说明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12、试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和曹魏屯田情况,说明你对屯田制的看法。
——节选自《三国志》卷二○《武文世王公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
回答:
1.曹冏认为周长久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是否确切?
2.曹冏认为秦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确切?
2、史料分析
第4页 共8页
(贾)谊数上疏陈政事,……其大略曰:‘……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方城,虽心希九鼎,而畏迫宗姬,奸情散于胸怀,逆谋消于脣吻;斯岂非信重
亲戚,任用贤能,枝叶硕茂,本根赖之与?自此之后,转相攻伐;……暨于战国,诸姬微矣,惟燕、卫独存,然皆弱小,西迫强秦,南畏齐、楚,忧惧灭亡,匪遑相恤。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海内无主,四十馀年。秦据势胜之地,骋谲诈之术,征伐关东,蚕食九国,至于始皇,乃定天位。旷日若彼,用力若此,岂非深固根蒂不拔之道乎?……秦观周之弊,以为小弱见夺,于是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官,弃礼乐之教,任苛刻之政;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地,内无宗子以自毗辅,外无诸侯以为藩卫,仁心不加于亲戚,惠泽不流于枝叶;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棹,观者为之寒心,而始皇晏然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岂不悖哉!……始皇听李斯偏说而绌其议,至于身死之日,无所寄付,委天下之重于凡夫之手,托废立之命于奸臣之口,至令赵高之徒,诛鉏宗室。胡亥少习刻薄之教,长遭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而乃师谭申、商,谘谋赵高;自幽深宫,委政谗贼,身残望夷,求为黔首,岂可得哉?遂乃郡国离心,众庶溃叛,胜、广倡之于前,刘、项弊之于后。向使始皇纳淳于之策,抑李斯之论,割裂州国,分王子弟,封三代之后,报功臣之劳,士有常君,民有定主,枝叶相扶,首尾为用,虽使子孙有失道之行,时人无汤、武之贤,奸谋未发,而身已屠戮,何区区之陈、项而复得措其手足哉?
19、 西晋占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 我国中央集权的政体是在什么时候初步形成的?它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21、 说明西晋占田、课田制和户调制的内容?对这些制度你是怎样评价的?
22 、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分哪几个阶段?如何评价这一时期的历史?
23、 说明黄巾农民大起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2、西汉后期的“限田限奴”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失败?
13、《史记》和《汉书》的作者各是谁?两部史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又各是什么?
14 、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16、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7、东汉时期边疆分布有哪些少数民族?所居地区各如何?
三国两晋南北朝:宗主督护制 土断 河阴之变 三长制 八王之乱 淝水之战 刘渊九品中正制 酎金律 昆阳之战 户调制 十六国征辟 谶纬 士家制度 世袭领兵制 检籍 王与马共天下 假民公田 玄学 袁绍 府兵制 经今古文之争 度田 河清改制 元嘉之治 告缗令 范缜 北府兵 高平陵政变
——节选自《汉书》卷四八《贾谊传》,中华书局1962年
回答:
1.西汉初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度?得失如何?
2.贾谊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
3.汉景帝、汉武帝分别采取什么措施,缓解、消除王国对皇权的威胁?
3、史料分析: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曰:“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所以恤彼贫微,抑兹贪欲,同富约之不均,一齐民于编户。窃见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三长既立,始返旧墟,庐井荒毁,桑榆改植。事已历远,易生假冒。强宗豪族,肆其侵凌,远认魏晋之家,近引亲旧之验。又年载稍久,乡老所惑,群证虽多,莫可取据。各附亲知,互有长短,两证徒具,听者犹疑,争讼迁延,连纪不判。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侥幸之徒兴,繁多之狱作。欲令家丰岁储,人给资用,其可得乎!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庶;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虽明,悉属今主。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觊觎;守分之士,永免于凌夺矣。”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