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七课防患于未然
滦南县七年级思想品德学教案附录1:一个死刑犯的绝笔[案例]王某,男,25岁,曾因偷窃被两次送进劳教所。
1987年6月,他被解除劳教后,从7月开始至1990年8月,采取蒙面化装的手段,先后窜入居民住宅盗窃做案7次,盗窃财物价值人民币5000多元。
1991年3月至8月,王犯携带水果刀等做案工具,拦路抢劫财物4次,刺伤3人,其中1人被刺成重伤送往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王某因犯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下面是王某临刑前写给弟弟的一封信。
弟弟:送来的鱼罐头和素食面收到了,这都是我平时最喜欢吃的。
人们说兄弟手足情,我今日对此理解更深了。
面对这些好吃的东西,我一点儿胃口都没有,心里装满了泪水,别的什么都装不进去了。
弟弟,我抢东西时,原是想拿刀子吓唬人家,不料遇上了反抗,我怕被抓住,就捅了一刀,又恰恰捅到了致命的地方,把人给捅死了。
最多过一两天,我就要给人家赔命,也是罪有应得。
这都是为了钱,落了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临死前,我很想给爸妈写封信,诉诉衷肠,表示我的思念之情,但已没脸面说那些话了,也不想伤老人的心,只好给你说说。
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儿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对不起你。
我现在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哪怕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以做。
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样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的呢?追根溯源,就是开始做坏事的时候,一点儿都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记得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很害怕,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别人也不知道。
岂知人的思想是个很怪的东西,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的就想占更大的便宜,再后来想占更大的便宜。
见了好的东西,眼睛就盯住不放,心里发痒,手也发痒,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有时也很害怕,心里说,别干了,别干了,可手却伸出去了。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七课第三框_防患于未然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材料3、自2002年6月以来,湖南新宁白沙镇25个村全部成立了 “道德庭”。该“庭”完全是针对性对农村中的赌博、封建迷信 邻里纠纷等不良现象,从强化道德入手,引导村民遵守道德规 范。一年来,该镇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也较往年 明显减少。
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材料1说明了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的人容易违反 法律,走向违法犯罪。 材料2说明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的人不仅不会做出违法 犯罪的事情,而且会勇于护法,积极与犯罪作斗争 材料3说明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遵守法律。 (2)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 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践行道德,做 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第三框 防 患 于 未 然
一、认清犯罪危害
阅读:教材第97页陈某的案例
思考:①陈某由违 纪再走向违法,最 后滑向犯罪深渊的 原因是什么?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 获得某种满足;对自己要求不严;……
违纪
违法
犯罪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 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这一事例给我们 的启示有哪些?
悔 恨
的
泪
犯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自己、他人、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认清犯罪危害
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连接”的内容:那种认 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 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 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 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 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下册7.3防患于未然word教案(7)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三课时防患于未然一、教学目标:1、认清犯罪危害,明白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教育学生应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2、教育学生加强自我防范,(1)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2)了解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3)通过检查自己的行为,提醒学生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二、教学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三、教学难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
四、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分析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导课:案例导入一个少年犯被枪毙的时候要求和母亲说几句话。
疼爱孩子的母亲一面哭一面走进儿子,没想到儿子回转身过来,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
母亲骂儿子大不孝,犯了罪还不够,又把自己的耳朵咬下来。
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让我还回去;假如我那次在路上劫了人家的钱包让你看的时候,你打了我;假如我把那些朋友带回家,你不让我和他们来往……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清犯罪危害,明白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应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2、加强自我防范,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3、了解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三)出示自学指导:踏实自学,你最认真!阅读课本97---101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案例1中的陈某从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滑向犯罪深渊?(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对自己要求不严…….)2、道德水平的高低和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3、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________________.4、案例2中的小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造成了什么危害?(自己------坐牢、自毁前程;家庭-----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他人-----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社会------影响社会安定)5、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_____________。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教案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教案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如皋初级中学政治组一、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清犯罪的危害,感受法律的尊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的人。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辨是非,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三、学情分析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深恶痛绝,能做到遵纪守法。
但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特别是中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的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导致少数中学生沾染不良行为,如不矫治极易使他们滑向犯罪的泥潭。
四、教材分析本框由“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主要介绍犯罪的危害。
首先,通过中学生陈某由好学生逐步陷入犯罪泥潭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通过小迪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社会、他人、家庭和自己造成了巨大危害。
最后,指出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等内容。
首先,从一个学生改变了爱占小便宜毛病的事例,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其次,简介了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通过检查自己有无不良行为的活动,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最后,设计了以角色扮演方式写一封回信的活动,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纪守法。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_防患于未然
对社会的危害:
小迪的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 的生活和工作,败坏社会风气,危害
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
对自己的危害: 使自己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不利于自我
的成长和开展。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 一人犯罪,全家遭殃。妈妈精神失常、
爸爸出车祸 、姥姥死亡
对他人的危害: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侵犯了他人的人
身权利,更给他人造成心理伤害和精
• 未成年人如果犯罪,触犯法律,也要承担 刑事责任。
2021-5-4
11
13
二、加强自我防范
阅读教材P99页案例,讨论:你如何看待小张 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哪些启发?
A小张是一个懂得知耻的人,他对自己不恰当、不适宜的 行为感到惭愧,并及时改正错误。 B 小张是一个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人,面 对不良诱惑,能联系到不能抵抗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 从而自觉抵抗不良诱惑。 C小张是一个能够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的人, 从而防止了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2021-5-4
11
1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引导学 生要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教育学 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 开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抗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 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2021-5-4
2021-5-4
神痛苦。 11
5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打牌时与同学发生矛
盾,为报复泄愤,遂陆续杀死四名同学。给社会造成 了重大危害,也给自己、家人带来了恶果。
悔 恨 的 泪
犯2罪021付-5-4出的代价极大了,对自己1、1 他人、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6!
七年级政治下册 4.7.3 防患于未然学案 新人教版
B、林某等人的行为是在伸张正义
C、因为林某等人是中学生,所以没有受到刑事处罚
D、我们应该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3、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下列选项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①旷课、夜不归宿②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吸食毒品
①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②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③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④有违纪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小明在上小学时就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后来发展到在社会上偷 拿钱物。一次趁人不注意拿走超市手机一部。这说明违法犯罪行为都有( )
A、 从小开始的B、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达标反馈
1、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下列俗语中与其他不同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2、林某等4名七年级学生在篮球场观看篮球比赛,看到激奋之处,大喊大叫;为发泄不满又多次用易拉罐投掷场上的裁判员。经警察教育后,仍不知悔改,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拘留4天。对此,你认为( )
C、从贪小便宜开始的D、从结交坏朋友开始的
反思与评价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一个具有拾金不昧的 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因为贪图钱财而贪污、盗窃、抢劫等而走上犯罪道路。”这句话表明( )
A、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 B、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C、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护法D、法律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
5、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二)阅读P96陈某故事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案新人教版生活案例:一步步滑向犯罪深渊xx年12月的一天中午,在斗门镇龙山工业区附近,发生了一起持刀抢劫摩托车,致使摩托车主重伤的案件。
作案凶手竟然是白蕉镇某中学九年级缀学学生孔某和刚从该校初三毕业的学生刘某所为。
孔某原本是个好学生,曾当过班干部,被评为“三好学生”。
自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沉迷于网络,逐渐无心学习,上课睡觉讲闲话,不完成作业、迟到、旷课。
开始,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还能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
后来结识了本校的一些“大哥”和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开始放纵自己。
经常以“大哥”和“朋友”为靠山在校园内外横行霸道,挑事生非,以大欺小。
曾因旷课、吸烟、打架、勒索同学钱财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吸取教训,还经常进入网吧、酒吧,还受“朋友”影响染上赌博、吸毒等恶习。
曾在社会上参与打架、斗殴、赌博、偷窃等被派出所民警抓去教育。
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满足他吸烟、上网、赌博、吸毒及与他的“大哥”“朋友”吃喝玩乐等需要。
在刘某及其他“朋友”的怂恿下,多次参与偷窃和勒索,拦路抢劫。
终于在xx年12月的一天中午伙同刘某在斗门镇龙山工业园附近持刀抢劫摩托车,致使车主重伤案发后,被刑警抓获,并因盗窃罪、抢劫罪被判刑入狱。
孔某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随父母从老家信宜来到斗门。
父母在白蕉镇某村承包土地靠种菜和养鱼为生。
家里还有一个正读初一的妹妹。
孔某判刑入狱后,给家人带来巨大创伤。
原本不喝酒的父亲开始喝起酒来,并且在一天早上喝了酒载着一车菜去卖的路上发生了车祸身亡。
母亲经常以泪洗脸,清瘦了很多,还要背上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班主任反映,妹妹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成绩中上水平,自哥哥判刑入狱、父亲身亡之后,变得沉默寡言,经常独来独往、上课发呆,成绩明显下降。
据刑警反映被孔某、刘某致伤的摩托车主是外地人,这两年来以摩托车搭客为生,家有一个读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龙山工业园某厂打工,一个月收入1000元左右。
2019年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3框-防患于未然学案--新人教版
2019年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3框防患于未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犯罪的危害(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95页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 他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的联系。
3、结合96页的材料,分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是什么?5、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二、合作探究1、青少年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2、结合自己实际,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了什么道理?三、课堂展示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讨论成果分组进行展示。
四、达标检测1、我国公安机关开展声势浩大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人民群众支持下,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
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
本材料鲜明的反映了()①“打黑除恶”维护了社会秩序②公安机关是我国的治安保卫机关③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④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2、初中学生王某经常迷恋上网,有时甚至几天都不回家,把学业荒废了,老师批评他,他却说:“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而且在网上还能学习,谁也管不着。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王某上网是个人私事,老师不应干涉B、网络传播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学生不能上网C、适龄少年、儿童必须依法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老师批评是正确的D、受教育是王某的权利,王某可以放弃,老师不应干涉3、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我国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绝大多数在违法犯罪之前很少或根本未接触过法律知识。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3框 防患于未然教案 新人教
(三)、教师检查学情。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20分钟左右)
(一)、组内互探。
(二)、师生互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区别对待(投影):
活动一:新闻直播
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活动二:火眼金睛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10分钟左右)
(一)、出示自学提纲(投影):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是什么?
2、违法犯罪有哪些危害以及我们对待犯罪的态度?(重点)
3、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重点)
4、有哪两部关青少年的法律?
5、(小结讨论)
怎样做才能使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呢?
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如何加强保护?(难点)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危害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活动三:现身说法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可以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深刻体会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之间的联系。
活动四:扫雷行动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写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能力。
3.逐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探究,使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防微杜渐,做一个守法公民。
教学方法调查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国每年被公安机关抓获的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达十四五万名,被人民检察院起诉的近四万名。
这些青少年,被父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长大,正值青春年华,还没对父母、对社会作出有益的回报,自己的人生黄金时期就要在铁窗下度过,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请同学们认真地思考,是什么原因使那些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预防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生]略[师]先请大家看一个小片段,这是一个苹果,请你观察它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多媒体显示:苹果逐渐溃烂)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给予我们哪些启示呢?答案就在今天这堂课中。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板书)一、认清犯罪危害(板书)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板书)活动一: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启示·活动目的使学生认识任由违反纪律、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就会犯罪,增强防微杜渐意识。
·活动准备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材料,并查寻相关事例。
·活动过程第一步:阅读课文中的材料后,结合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生]略[师]要杜绝滑向犯罪的深渊,就必须力行“十戒”,预防犯罪。
什么是“十戒”呢?第一是戒“贪”、第二是戒“奢”、第三是戒“骄”、第四是戒“假”、第五是戒“黄”、第六是戒“毒”、第七是戒“赌”、第八是戒“惰”、第九是戒“散”、第十是戒“妒”。
七年级政治下册 7.3 防患于未然学案 新人教版 (2)
A.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管不着我
B.我现在年龄还小,尚属未成年人,与法律无联系
C.我不会与别人打官司,法律与我无关
教学反思(疑惑)
防患于未然
学习内容: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设计(收获)
D.法律伴随我们一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14岁的小文为了筹钱上网玩游戏,持刀抢劫了一位下夜班的女士,共抢得人民币157元和一部手机,并把该女士刺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文是未成年人不用负 刑事责任
②小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抢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小磊的行为演变过程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5分)
【成长感言】小磊在日记中写道:对于不良诱惑,如果第一次没有拒绝,第二次则更不容易拒绝;只有做到坚决拒绝“第一次”才能避免“第二次”“第三次”,才能避免无限的悔恨……
(2)结合小磊的行为演变过程,谈谈如何做到坚决拒绝“第一次”? (5分)
学习目标:1、了解犯罪的危害性。2、避免违法犯罪的方法。
3、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
重难点:重点—犯罪的危害;难点—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一、自主学习:(看谁的收获多,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1、如何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
2、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未成年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处罚。
A.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 味,行为上就容易做出违 法犯罪的事
B.裁判员吹“黑哨”该受惩罚,汪某等人的行为是在为法律伸张正义
C.因为汪某等人年龄尚小,故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
D.杜绝不良习气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课 第3框 防患于未然教案 新人教版
防患于未然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理解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行为的好坏,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觉依法律已的观念;初步培养自我分辨、自我控制、自我践行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知道自我防范应从矫正哪些不良行为做起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充分享受学习。
教师精心指导,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犯罪百害而无一利,从内心深处憎恶违法犯罪;欲望面前,理智地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重视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人教版(课标实验)政治七年级下册第7课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三、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七名未成年人组团抢劫》【师】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未成年人抢劫的?【生】【新课教学】一、认清犯罪危害事例:小迪是独生子,上初中后,经不住诱惑,经常违反校纪校规,沉迷于黄色网站和光盘。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竟发展到伙同他人拦路抢劫,不到16岁就被判刑。
出事后,他的妈妈经不住打击,精神失常;爸爸因心绪不宁而出车祸;姥姥因痛心犯脑溢血而亡。
奶奶说:“他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呀!这么好的一个家,哪个人不羡慕呀?可他。
思考:(1)小迪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2)小迪犯罪带来哪些危害?【生】【师总】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溺爱,父母的疏于管教。
学校方面: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社会方面:社会环境复杂,风气不好。
对于一些不良现象治理不到位等。
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不注意加强自身修养,自制力不强。
【师】由此可以看出,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不犯或少犯错误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会变成违法犯罪【师总】犯罪的危害性:对自己的危害:自毁前程、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对他人的危害:造成他人的财产、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对家庭的危害:影响家庭正常生活、令家长担心对社会的危害: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师】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学教案人教新
课标版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教学过程:
第一目:“认清犯罪危害”
1、组织学生活动:案例分析(见教材第97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他曾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
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3、教师提问导入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
①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对。
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②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没有什么好处吗?)……
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教师朗读)。
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
(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
4、教师归纳小结: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
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5、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连接”的内容: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教师归纳过渡:通过前边的学习和探究,我们知道: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呢?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
1)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同学们,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的材料“小张改掉了占小便宜的习惯”)思考其中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弄清什么事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国有一部《预防为成年人犯罪法》,这部法律就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为我们划清了是非界限。
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内容。
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集体或指定学生朗读P99“相关连接”的内容并把相关知识勾画下来。
)学生活动:填表(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100页的表格)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
会的危害。
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
学生填好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
(学生举例)
3)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学习、工作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老人们常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无数事实都证明,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
许多的人违法犯罪都是从交上了不良朋友或沾染了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谨慎交友,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2、学生活动:写一封回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00页的“父亲给儿子信”,以儿子的名义写封回信。
违法犯罪的危害是极大的,而违法犯罪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通过教学初中生能明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违法行为,但现实生活中又有一些例子,使学生存在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错误想法,而这跟后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的内容又是相对应,应避免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后面的内容发生冲突,如何留下一个伏笔,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