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练习[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两章》同步训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班级姓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

..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

..其身()

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苦.其心志()人恒.过()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

..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

原文内容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此之谓失其本心..。()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三.简答题

1.《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2.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本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4.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此句中“是心”具体指什么? 7.按要求填空。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___,然后从____两面论证论点。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__,“甚于死者”就是___。本文中,作者将__比作鱼,将__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请引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用原文回答)9.“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0.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