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练习题
《孟子》两章练习题
练习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一、选择题1.下列两小题中划线的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1)是()A、今之乐犹古之乐也B、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C、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D、吾属今为之虏矣(2)是()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C投诸渤海之尾D文王之囿,共七十里,有诸2.下列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王鼓乐于此②百姓闻王钟鼓之声B ①可得闻与②不与民同乐也C①臣请为王言乐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D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笑②道之不行,已知之矣3.按句中“疾”字含义将句子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举疾首蹙而相告曰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④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⑤草枯鹰眼疾⑥时操军众已有疾疫⑦若皇上阅兵时疾驰入营⑧声非加疾也A、③④⑥/①/②/⑤⑦⑧B、②③④/①/⑥/⑤⑦⑧C、③④⑥/①/②⑧/⑤⑦D、②③④/①⑥/⑤/⑦⑧5.对划线虚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若是,孰能御之?②则齐国其庶几乎③王语暴以好乐④暴未有以对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6、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吾王庶几无疾病与B、曰:“可得闻与?”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C、王变乎色曰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D、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7.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大王把他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我,我却没有什么话回答他。
B、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C、臣请为王言乐——请允许我给您讲讲真正的快乐吧!D、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生病吧,不然,怎么能够击鼓奏乐呢?二、一词多义例子: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答:通“欤”,语气词给1、蹴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2、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四、辨析句子a,庄暴见孟子b,暴见于王A.“见”在句子中的意义分别是a ,bB 翻译句子a ,b五、填空题1、以为镜,可以;以为镜,可以;以为镜,可以。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8-21 题。
(共 10 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 乃苦身焦思②, 置胆③于坐,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 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 473 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 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 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 分)二、阅读《〈孟子〉二章》,完成 8-11 小题( 15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 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孟子二章习题精选
《孟子》二章习题精选习题精选一、基础测试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实词。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城:郭:环: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池:坚利:委: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至:畔:顺:2.“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征于色C.死于安乐D.衡于虑3.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
A.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C.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加点词不用“使……”(使动用法)这一结构形式来解释的一项是()A.苦其心志B.劳其筋骨C.动心忍性D.生于忧患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通_____()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通_____()C.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通_____()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通_____()二、课内语段阅读题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③1.“得道者”指______,“道”指_____,“君子”指________。
2.“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_________。
3.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多助之至()D.得道者多助()5.这段文字的修辞特点:有A排比句,B骈句,C散句。
划线句①是______,②是_______,③是_______。
三、课外语段阅读题学弈《孟子·告子》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完整版)孟子二章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双休作业《孟子》二章(一)荣华不可以淫1.解说以下句中斜体词的意思。
①妾妇之道 ()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 ()④无违夫子( )2.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 《捕蛇者说》 )B.至之市而忘操之。
( 《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D.如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3. 用“/”标出下边句子的两处朗诵停留。
(2 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4.解说一词多义的词语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戒( 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邻近?7.孟子以为,大丈夫如何才能做到“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8.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由?(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人恒过,而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
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基础知识1 / 51 、加点字解说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 放弃 )尔后喻(认识)..B固国(国家)空匮其身(资财缺少)..C举于市( 推选 )饿其体肤(饥饿)..D域民(限制)威天下(威慑)..2、 . 对下边语句中加点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可以曾:同“增”,增添。
.C.衡于虑,尔后作.作:发生D.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出:在外面,指外国。
《孟子》两章练习与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1.填空:(1)《〈孟子〉两章》选自,作者是,名,字,战国时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中心论点是:。
2.下列加点词的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B.得道.者多助(道理)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D.委.而去之(放弃)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困于心,衡于虑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4.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孟子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战必胜”的原因是()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处去。
B.依靠强大的国防力量和险要的地势。
C.实施仁政,取得人民的拥护、支持。
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二、课时达标阅读《<孟子>两章》,回答下列问题。
7.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8.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层层推进,观点鲜明,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9.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然后作;征于色,发于声,然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际乱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 ) 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起起义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 ) 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 ) A.能担负重担,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罗列的6团体4.解释加点词:4分⑴苦:⑵过⑶虑⑷喻⑸衡5.翻译句子:4分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⑶入那么无法家拂士6.上文选自,全文论证了和的效果。
3分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D.行拂乱(使....紊乱)其所为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罗列的事例意在说明( )A.现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位置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练的人,才干接大任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练,目的是( )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添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境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扰,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时增长他的才干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苦其心志 C.劳其筋骨12.〝大任〞指什么 ?13.〝是人〞要阅历哪些磨炼?答:14.经过这些磨炼,带来的益处是什么?答: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答:16.经过遭遇困境后,失掉的益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答: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答:(二) ①天时不如天时,天时不如人和。
孟子二章专项练习
《孟子二章》专项练习(一)《鱼我所欲也》【基础知识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不屑(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①乡为生死而不受通词义: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词义: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词义:④故患有所不辟也通词义: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④贤者能勿丧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尔而与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5.根据课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呼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基本能力达标学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两章习题
《孟子》两章习题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米粟()山溪()畎()亩拂()乱管夷()吾寡()助筋()骨拂()士2、解释加点的字。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夫环而攻之()③兵革非不坚利也()④委而去之()()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七里之郭()⑨多助之至()⑩人恒过()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孟子〉两章》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名______,字______,战国时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结论是。
7、《生与忧患死与安乐》中的中心论点是:。
8、翻译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一词多义。
道:①会天大雨,道不通()②得道者多助()③伐无道,诛暴秦()固: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池非不深也()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二、文言文阅读。
新课标第一网(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孟子》两章练习
《孟子》两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内城),七里之郭(外城),环(围)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护城河)非不深也,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放弃)而去(离开)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巩固)国(国防)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极点),亲戚畔(通“叛”,背叛)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归顺,服从)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取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啊,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是只靠划定的疆域的地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借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个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问题:1.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
《孟子二章》习题含答案
习题一:《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性。
【参考答案】1.《鱼我所欲也》儒家仁政本善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参考答案】2.(1)祸患,灾难;(2)不丢掉;(3)益处;(4)感激。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乡为生死而不受(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4)故患有所不辟也3.(1)“乡”通“向”;从前。
(2)“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
(3)“辩”通“辨”;辨别。
(4)“辟”通“避”;躲避。
4.翻译下面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参考答案】4.(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孟子二章测试题
《孟子二章》练习题(2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是人和,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是借战争论述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2、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4、“得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得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5、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6、如何将“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一起来。
“人和”就是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这涉及到人心向背的问题。
下文提到的“多助”与“寡助”也是一个人心向背的问题。
所以,二者是一个问题,能统一到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上来。
7、“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
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
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
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
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
(能举类似一例即可)8、文章第3层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强调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
《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
《孟子两章》同步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 . 亩( 傅说 . ( 胶鬲 . ( 法家拂 . 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 动心忍 . 性(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傅说举 . 于版筑之间( 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故天将降大任于 . 是人也 (空乏.. 其身 ( 舜发 . 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 (苦 . 其心志(人恒 . 过( 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国恒亡 . 河曲智叟亡 . 以应B. 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 .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安能辨我是 . 雄雌D. 国 . 恒亡则有去国 . 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孟子,名。
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道:1、会天大雨,道 . 不通( 2、得道 . 者多助( 3、伐无道 . ,诛暴秦(固:1、固 . 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 . 不可彻(池:1、有良田美池 . 桑竹之属( 2、池 . 非不深也(国:1、固国 . 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 . 中三日三夜(三、解释加点词:1、环 . 而攻之而 . 不胜((2、夫 . 环而攻之(3、是 . 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 .. 非不坚利也 ( 5、委 . 而去 . 之 ( ( 6、域 . 民不以 . 封疆之界 ( 7、威 .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 . 助之至,亲戚畔 . 之((四、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二章练习及答案校对版
文言文练习姓名成绩(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衡于虑,,征于色,,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
1.按原文填空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后喻.A.B.征于.色不言而喻.国恒亡.出则无故国外患.者C.D.亡.羊补牢患.得患失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衡于虑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面句子。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根据文意填空(1)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
其结果才能,(受磨练的益处)。
(2)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3)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4)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6.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两章习题
《孟子两章》测试题一、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何加:2、而后作:3、所以动心忍性:4、人恒过:5、二者不可得兼:6、故患有所不辟也: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乡为身死而不受: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0是亦不可以已乎:11、人恒过: 12、动心忍性:13、而后喻: 14、曾益:15、所恶: 16、此之谓失其本心:17、乞人不屑也: 18、万钟则不辩礼义:19、为宫室之美: 20、故天将降大任:21、空乏其身: 22、饿其体肤:23、困于心: 24、劳其筋骨:25、如使: 26、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7、得我与: 28、行拂乱其所为:29、行拂: 30、困于心:31、衡于虑: 32、故不为苟得也:33、贤者能勿丧耳: 34、蹴尔而与之:35、舜发于畎亩之中: 36、发于声:37、呼尔: 38、与之:39、何加: 40、征于色:41、行拂: 42、此之谓失其本心:43、贤者能勿丧耳:二、比较下列的一词多义。
(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与我何加焉:困于心,衡于虑:(2)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蹴而而与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红妆而蹇者:而城居者未知之也:(3)则则凡可以得生者:得之则生:入则无法家拂士:(4)与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为为宫室之美:行拂乱其所为:三、翻译下列的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万种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种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以下习题。
《孟子》两章练习题
《孟子》两章练习题«孟子»两章练习题一、给以下加粗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百里奚( ) 夫环而攻之( ) 法家拂士( ) 行拂乱其所为( ) 米粟非不多也( )二、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
并解释其意义。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解释:。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解释:。
3.困于心衡于虑然后作…… 通解释:。
4.入那么无法家拂士…… 通解释:。
三、解释以下加粗词的意思。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池非不深也( )3.兵革非不坚利也( )4.委而去之( )(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6.寡助之至( )7.舜发于畎亩之中( )8.行拂乱其所为( )( )9.人恒过然后能改( ) 10.困于心衡于虑然后作( ) 11.征于色发于声然后喻( )12.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际乱者( )( )四、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先提出论点_________后,再停止论证。
文中提醒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表达方式看,文体为________________,提醒中心及论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默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征于色发于声然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六、选出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项。
1.下面对加点词〝道〞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得道多助(指实施〝暴政〞)B.缺乏为外人道也(说)C.策之不以其道(道理)D.道不拾遗(路途)2.下面对加点词〝故〞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温故而知新(旧的)B.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C.故弄玄虚(故意)D.故小人有不战(原来的)七、把下面白话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两章练习
《孟子》两章
(OK)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给全文划分节奏并背诵课文。
二、用横线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然后解释并说说你的理由。
三、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四、翻译课文
生意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给全文划分节奏并背诵课文。
二、用横线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然后解释并说说你的理由。
三、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四、翻译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两章》练习题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米粟.非不多也()入则无法家拂.士()
2.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通,解释
(2)曾益其所不能通,解释
(3)困于心,衡于虑通,解释
(4)入则无法家拂士通,解释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1)池.非不深也古义:今义:
(2)委而去.之古义:今义:
(3)亲戚
..畔之古义:今义: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今义:
5.默写。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表现不得民心、众叛亲离的句子是:,。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论点的句子是:,。
(4)除战争失败直接导致亡国外,孟子认为“,”(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语句回答)也可能造成亡国。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6)小明家庭条件艰苦,但仍努力进取不知疲倦,我们可以用用孟子的“”来鼓励他。
二、课内语段精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夫环.而攻之(2)兵.革非不坚利也
(3)委.而去之(4)寡助之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8.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
”啖已又弗觉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殊快:很舒服。
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
汰,扔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必先苦.其心志(2)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3)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4)猱则.已走避高木
11.翻译下面的语句。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
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
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
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
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
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
⑥麟:猎获一只白麟。
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14.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
(3)乃.喟然而叹曰(4)故.述往事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6.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17.(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
己的话概括回答。
(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18.【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
【参考答案】
1.quǎn;gé;sù;bì
2.(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3.(1)畔叛背叛(2)曾增增加(3)衡横梗塞,不顺(4)拂弼辅佐
4.(1)护城河;水池、池塘。
(2)离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4)代词,这;判断词
5.(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6.(1)围 (2)护城河 (3)极点 (4)通“叛”,背叛
7.可是这样还不能取胜,那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提示:围绕“和谐”“以人为本”来理解即可。
10.(1)使……痛苦;(2)就;(3)追寻踪迹;(4)却。
11.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12.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13.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14.(1)通“增”,增加(2)犯错误(3)于是,就(4)因此,所以15.(1)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奋发创造)。
(2)《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抒发)愤懑(愤怒)而写的作品(创作的)。
16.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17.(1)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2)C 18.生于忧患(或忧愁祸害足以使人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