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外文学作品中的骂

合集下载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讽刺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讽刺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讽刺文学作品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了解历史和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这些作品中,历史讽刺是一种常见的手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嘲讽和反讽,以达到批判和反思的目的。

本文将通过几个例子,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讽刺。

第一个例子来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红楼梦》。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但通过描述贾府的衰败和荣华的巨大对比,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虚伪。

在故事中,贾府的繁华和奢侈被描绘得如此细致入微,足以显现封建时代精英阶层的品味和享受。

然而,作者却运用细节和形容,展示出这种荣华背后的腐朽和虚假。

整个故事强调,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却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内涵,导致了家族的衰败和人性的扭曲。

第二个例子是美国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

这是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描写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故事,反映了英国1930年代社会阶级固化、婚姻压力和偏见等问题。

小说以一种幽默轻松的笔调,嘲笑了当时社会上的虚伪和偏见。

作者以班纳特家族为代表,鲜明地描绘出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差异,强调了社会阶级的局限性。

达西先生一开始的傲慢和优越感,最终被主人公的才智和情感所打破,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偏见的反抗。

第三个例子来自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作品《战争与和平》。

这部小说以军事战争为背景,展现了19世纪初俄国的历史格局。

通过对战争、爱情和友谊等多种主题的交织叙述,作者深入地揭示出社会现实的丑陋和人性的悲哀。

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精神薄弱、愚昧无知的贵族人物,以及矛盾冲突的战争场景,从而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无知。

作者通过这种讽刺,呼吁人们思考现实并寻求社会进步。

这些例子只是文学作品中历史讽刺的冰山一角。

很多文学作品都采用了这种手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和解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历史讽刺在文学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还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进程。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历史讽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积累,而文学则是历史的再现和诠释。

牛啊,写诗也能骂人,这十首讽刺意味的诗歌,第六首发人深省

牛啊,写诗也能骂人,这十首讽刺意味的诗歌,第六首发人深省

牛啊,写诗也能骂人,这十首讽刺意味的诗歌,第六首发人深省历史上,有很多骂人的檄文,这些檄文都是具有顶尖的文学才华的人写的,比如三国时期陈琳的《讨曹操檄》,唐代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清朝曾国藩《讨太平天国的檄文》等等,这些檄文名扬后世,可谓是骂人的经典之作,陈琳还被人戏称为喷子的鼻祖。

除此之外,诗歌也是能够骂人的。

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一些诗人,都曾说过讽刺诗。

不过,诗歌因其篇幅的问题,所以骂人的力度不如檄文那么大。

如果说檄文是一把大关刀,讽刺诗歌只能算是一把小匕首。

历史上曾涌现很多讽刺诗歌,全诗没有一个脏字,却写的很露骨,骂人最凶狠。

1、《贫女》——唐·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生在一家蓬门陋户,自幼穿着粗衣布裳,从未曾穿过绫罗绸缎。

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

现在的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没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我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

这首诗借女子之口,诉说了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

这种沉痛的心情,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被重用的愤懑和不平。

2、《丁都护歌》——唐·李白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但河水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从云阳逆运河而上,去服徭役,渴了只能喝河水,但是,那和谁舀起来一壶,却又半壶的泥沙,几万名工人努力的凿取奇异的文石,没办法很快运到江边渡口。

你看那石头多么粗大笨重,看着也只能掩面而泣,为百姓悲伤千古。

这首诗是李白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的,他以朴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辛酸的河工拉纤图,透过诗句,仿佛看见了当时两岸冶游的富商,豪门子弟,瘦骨伶仃的船工;仿佛听到了河工的劳动号子,伤心的歌声,催人泪下的呻吟;仿佛听到了正站在行舟上的年轻诗人的发出肺腑的悲叹。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讽刺文学是一种通过讽刺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批评社会现象的文学形式。

它以幽默、讽刺的方式,通过夸张、反讽、讥讽等手法,对社会中的不合理、荒谬之处进行揭露和批判。

各个文化中都存在着讽刺文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讽刺文学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一、中国的讽刺文学中国的讽刺文学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讽刺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这部作品以幽默的笔调,揭示了明代社会的黑暗面,对官场腐败、社会道德等问题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此外,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是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作品,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虚伪。

二、西方的讽刺文学西方的讽刺文学也有着丰富的传统。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经典的讽刺小说,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夸张描绘,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唐吉诃德》则是一部讽刺骑士精神和封建社会的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唐吉诃德的描写,讽刺了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冲突。

三、印度的讽刺文学印度的讽刺文学以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为主要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巴拉塔》中的《潘恩查坦特拉》。

这部作品通过对印度社会的揭示和批判,讽刺了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迷信。

此外,印度的讽刺文学还以寓言故事为主要形式,通过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讽刺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四、日本的讽刺文学日本的讽刺文学主要表现在戏剧和小说中。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谷崎润一郎的《红字》。

这部小说通过对女性地位和婚姻制度的讽刺,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种种问题。

此外,日本的讽刺文学还以戏剧形式为主,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对白,讽刺了社会中的各种现象。

五、阿拉伯的讽刺文学阿拉伯的讽刺文学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故事中。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神灯》。

这个故事通过对社会等级制度和权力的讽刺,揭示了阿拉伯社会的黑暗面。

此外,阿拉伯的讽刺文学还以诗歌形式为主,通过夸张的表达和幽默的语言,讽刺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小说中的讽刺艺术【知识概说】讽刺手法在小说中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技巧,用于揭露和批评社会现象、人物行为及思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讽刺手法,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夸张法通过放大人物的某些特征或行为,来揭示其荒谬或不合理之处。

例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夸张行为(如穿雨鞋、带雨伞等)被用来讽刺他的守旧和虚伪。

2.对比法通过对比人物的言行或性格特征,来强化讽刺效果。

例如,华连卡的热情与别里科夫的保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别里科夫的过时和可鄙。

3.漫画法利用漫画的形式,通过简笔勾勒人物特征,以形传神,表现人物个性。

如别里科夫的漫画式描绘,突出了他的怪异和可笑之处。

4.反语法使用反语,即表面上肯定的话来表达否定的意思,以此来讽刺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行为丑陋的人或现象。

例如,在《祝福》中,柳妈的话语表面上是善的,但实际上是残酷的。

5.比喻法(托物法)通过比喻的方式,将讽刺对象与其他事物相比较,以突出其特点,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将物价上涨比喻为“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形象地表达了物价飞涨的惊人和不合理。

这些讽刺手法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通过这些手法,作者能够以幽默或辛辣的方式,指出社会和个人的不足之处,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典型例题】(《善人》[捷克]雅罗斯拉夫·哈谢克)“讽刺”是这篇小说写作上的重要特色,本文是如何进行“讽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①运用反语进行讽刺:如小说以“善人”为题、俱乐部命名为“真善人”、“这帮善人们的酒喝得很有节制”等,都讽刺了委员们的伪善。

②通过细节(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进行讽刺:如“可怜的主席睁大了眼睛呆呆地盯着”,主席“在盛怒之下,也抡起双拳投入了这场混战”,“有气无力”地喊“快给我拿点白兰地来……”等,表达幽默,增强了讽刺的力量。

③运用对比进行讽刺:主席嗜酒的可笑跟行善的严肃形成对比,余款的微薄与申请书的繁多形成对比,开头“计划发放善款”到最后“救济金不能照发”,目的与结果形成对比,讽刺了委员们打着“行善”的旗号,侵吞善款的丑恶现象,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20世纪西方外国讽刺文学作品

20世纪西方外国讽刺文学作品

20世纪西方外国讽刺文学作品1、《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简介:年轻时于勒大肆挥霍,人财两空,被看成是流氓,落得扫地出门的地步。

既至美洲,赚了小钱,两年后又发了大财,成为大家的“福星”。

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钱的于勒归来.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兴,出国到哲尔赛岛的旅行,他们在船上却见到一个酷似于勒的穷苦的卖牡蛎的人,菲利普先生在船长那里得到了信息及验证.不但发财的梦想化为乌有,进入上流社会的美梦成为泡影,眼下二女儿的婚事也岌岌可危。

最后全家不动声色地改乘圣玛洛船回来,以免再次碰上于勒回来吃他们。

最后再也没见过他。

书评:小时候的回忆,的确精彩,金钱凌驾于亲情之上,人性如此,让人无可奈何。

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2、《欧也妮·葛朗台》作者:巴尔扎克简介:天真美丽的葛朗台是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破产的表哥,为了他不惜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倾尽全部私蓄资助他闯天下。

至此,父女关系破裂,胆小贤淑的母亲吓得一病不起。

在苦苦的期待中丧失了父亲、损耗了青春的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书评: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

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

巴尔扎克选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他的吝啬性格:见到金币眼睛就放光……舍不得花钱修自家的楼梯……象葛朗台这样的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

3、《变色龙》作者:安东·契诃夫简介:作者以十九世界俄国社会中所习见的凡人小事为素材,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从独特的角度,对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作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挞,对小市民的庸俗、贪欲、投机钻营进行辛辣的讽刺,对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寄予深切的同情。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促人深思,发人深省,既让你感到西酣畅淋漓的痛快,又让你发出会心的微笑。

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效果赏析

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效果赏析

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效果赏析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达到讽刺效果之作不少,它的妙处在于读者能在轻松愉悦之时,讥笑谩骂之后,了解人物性格,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它的成功往往在人们笑过之后,引起人们深深的沉思,给人物或同情,或痛恨,或鄙夷,或憎恶的态度。

这一类作品最典型的有被选入初中课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

1运用“对比”达到讽刺效果1.1语言变化。

语言是心理的一面镜子,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可从语言窥见其人本质,这一类人物语言都有一个共性,言为心声。

鲁迅说过:“如果删除不必要之点,至摘出各人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要么甜言蜜语,要么恶语中伤及其可笑可鄙,收到寓庄于谐的效果,反映问题也更深刻,读者能辨别孰是孰非,立场观点更鲜明。

《儒林外史》中,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一系列人物的态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范进岳丈是最值得一提的人物。

先前范进回家被岳丈骂得摸门不着。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一顿夹七夹八,待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高,品貌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

范进语言也今非昔比,先前低头哈腰,低三下四,唯唯诺诺,“岳丈见教的是”后来是称呼,由“岳丈”改称“老爹”了。

反映了他扬眉吐气,圆滑世故。

范进中举后,众乡邻也都是跑前跑后,拿米的,捉鸡的,拿蛋的,拿酒的。

可先前都是见死不救,唯恐躲而不及呢。

种种态度的变化勾勒了一幅百态图,人世间地位有了,就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

人们会丑态百露,趋之若鹜,揭露了世态炎凉。

又如《变色龙》中,语言描写也非常淋漓尽致,警官奥楚蔑洛夫及巡警叶儿德林在街上处理狗咬人事件,态度变化之快,可称绝妙,在不知狗主人是谁的时候,俨然一派很公正的样子,“我不能不管”。

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到处乱跑的人看看,“用不着白费工夫谈空话了。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讽刺文学是一种通过夸张、反讽或讽刺的手法对社会现象、人物性格及其行为进行尖锐批评与揭露的文学形式。

它常常借助幽默和机智,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反思人性、人类社会及其存在的问题。

对于各个文化而言,讽刺文学不仅是对现实的写照,更是对历史的深刻解读。

纵观历史,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讽刺文学表现出的独特魅力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 西方讽刺文学的发展从古希腊到启蒙时代古希腊时期,讽刺文学的雏形便已初见端倪。

戏剧家阿里斯多芬通过喜剧作品,对当时雅典的政治和社会风气进行强烈讽刺,并在他的剧作中融入对神话和英雄主义的质疑。

阿里斯多芬的作品如《云》、《蛙》等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激发公众思考的重要源泉。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通过人物形象与情节冲突展现出来,尤其在《李尔王》和《皆大欢喜》等作品中,运用讽刺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荒诞。

18世纪启蒙时代,法国的伏尔泰与鲁迅再度推高了讽刺文学的峰值。

伏尔泰在《老实人》中,通过对盲目乐观主义的嘲讽,以及对教会和社会不公现象的大刀阔斧批评,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虚伪与荒谬。

而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通过对不同国家与文化的夸张与对比,巧妙地揭露了自身所处时代的人道主义缺失及病态的权力体制。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中的讽刺进入19世纪,随着社会变革和技术发展,讽刺文学也开始迎来新的转折。

马克·吐温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幽默风格记录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下阶级与种族的不公。

他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通过黑奴哈克与白人孩子汤姆之间建立友谊,让读者看到不同肤色之间真正的人性光辉,从而发出对种族歧视的嘲讽。

20世纪后期及其后的后现代主义文艺,对传统叙事形式和文化体系进行了多重解构。

在此背景下,不乏以基于碎片化叙述、跨文本互文性为特征的作品出现,如托马斯·品钦和库尔特·冯内古特。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比较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比较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比较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比较讽刺艺术是一种文学艺术,它以其贴近生活、且深思熟虑的行文方式,把一种客观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现实环境的方式,结合写作技巧,塑造出读者更加有定力的文化。

讽刺艺术也被称作讽喻,它能使文章变得更加好玩、有趣、幽默,能利用言语和词汇逆反文字本意,吸引读者的眼球,使文章更加凝练、生动。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比较,借助细腻的言辞和动人的文采,把圆融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结合起来,就能够深刻地呈现出人们生活的现实状况。

首先,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讽刺艺术旨在抨击社会不正,让读者反讽和警醒。

比如古希腊神话《伊索寓言》中的《看鹰、捕鼠》,短短几句话,就把欺侮弱小和残酷行为进行了严厉批判。

以及毛泽东的诗歌《蜀道难》,也以冷峻的词句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正。

其次,西方作品中的讽刺艺术则着重暗喻社会的潜在问题,在不易觉察的情况下加以抨击。

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夸张式讽刺了当时社会中贪婪的表象;而文学家儒勒·凡尔纳的《小王子》,也暗喻了种种精神理想被人们遗忘与抗拒的现象。

从上述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在文体上具有差异性,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讽刺,多指向直接不正,主要以抨击的方式来表达;而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更多的是暗喻的方式来处理社会的问题,以冷峻的语言呈现出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讽刺艺术在构思上也各不相同,比如中国诗歌多用于具体的对象来讽刺,而西方文学作品则多以抽象意识形态和人格特征来表达讽刺。

总之,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也具有不同风格和把握方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演绎出文学格调的若即若离,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纯熟的文化感受。

试分析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

试分析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

试分析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作者:朱秀英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1期摘要: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都是经历了很长的历史,经受了岁月的沉淀与激发,在中西方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我们了解到,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西方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都会给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延伸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推动了社会文化更好、更快地向世界前行。

文学作品艺术中,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趋向于内敛、深沉、不轻易把讽刺意味显露在表面层次上,相反地,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则比较开放、外露、泼辣、一针见血,讲究的是效应,整体而言,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的形式各显神通,不尽相同,却是表达着同样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中国和西方文学作品;讽刺艺术;内敛;深沉;开放作者简介:朱秀英(1979.2-),女,彝族,四川西昌人,研究生毕业,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现为西昌学院文教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1我们了解到,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西方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都会给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延伸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推动了社会文化更好、更快地向世界前行。

讽刺艺术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都是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包含许多方面,比如说:小说、戏剧、诗歌等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知道,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各不相同,但是具体的讽刺艺术却不是很多,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简单地叙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中国文学作品,西方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喜剧讽刺艺术1、西方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喜剧讽刺艺术在西方国家里,把文学作品中的讽刺艺术通过喜剧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方法能够很好地表达出社会现象,让广大人民大众在愉悦的心情中去体会西方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与讽刺的意向。

而喜剧则是一种以否定性人物为描写对象的讽刺艺术,这些可以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话语“喜剧是要模仿比我们今天坏的人……”而其他的西方戏剧家大部分人也都说出了喜剧的界定都是为了讽刺社会不良现象,从而表现人类的正能量之所在。

《围城》与《我是猫》讽刺艺术比较

《围城》与《我是猫》讽刺艺术比较

《围城》与《我是猫》讽刺艺术比较论文关键词:讽刺艺术;讽刺对象;讽刺手法;讽刺风格论文摘要:《围城》与《我是猫》在讽刺艺术方面存在着很强的可比性。

这两部作品都以知识分子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为讽刺对象,通过主观评论与客观叙述的巧妙结合、灵活运用典故等手法进行讽刺。

形成了悲喜交织、幽默讽刺相结合的讽刺风格。

引言讽刺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艺术,在古今中外的文学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

《围城》与《我是猫》就是中日两国文学史上的讽刺佳作。

《围城》被誉为“3、《围城》新颖独特的比喻和《我是猫》漫画式的夸张据统计,一部23万字的《围城》中有近800条比喻。

钱钟书曾说过:“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他对比喻有着精深的研究,在《围城》中,他常用比喻来讽刺笔下的人物、事件,用意贴切而不落俗套。

如在三闾大学汪初厚想拉拢方鸿渐时,鸿渐想:“这种抱行政野心的人最靠不住,捧他上了台,自己未必有多大好处。

仿佛洋车夫辛辛苦苦把坐车人拉到饭店,依然拖着车子去吃西风,别想跟他进去吃。

”浅显易懂的一个比喻把官场中结党营私、过河拆桥的卑鄙行径嘲讽得淋漓尽致。

比喻在《围城》中俯仰皆是而且恰到好处,形成了《围城》讽刺手法的一个突出特色。

三、讽刺风格1、喜中寓悲,悲喜交织两部小说在表面轻松幽默的喜剧气氛中都寄寓着深刻的悲剧意识,饱含着两位同具正义感、责任心和爱国热情的作家对现实社会和人生世态的忧患之情。

钱钟书的“忧世伤生”之感:夏目漱石的抑郁愤懑之情,这使得他们的讽刺“嘲笑中含着辛涩、揶揄中具有沉思、快感中央杂着痛感旧,这种喜中寓悲、悲喜交织的风格是《围城》与《我是猫》的共同特色。

2、讽刺与幽默相结合纵观《围城》与《我是猫》,不难发现其中既有寓意深刻、一针见血的讽刺气质,也有轻巧活泼、诙谐含蓄的幽默气度。

在《围城》中,对抗战时期的局势、对国民党官僚统治的腐败阴暗、对那些洋奴买办和教育界的伪君子们,作者的讽刺是辛辣尖刻的。

而在对方鸿渐、赵辛楣等人的言行举止的描写中则不乏幽默的笔触。

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

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

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在文学作品中,幽默与讽刺作为两种常见的表达手法,常常被作家们用来调剂作品氛围、反映社会现实、以及传递深刻的哲理。

幽默与讽刺既能使读者发笑,又能让读者思考,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通过分析若干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之处,探讨这两种表达手法的作用和意义。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以幽默与讽刺的手法描绘了小镇上的上层社会及贵族阶级。

在小说中,作者用轻松幽默的语气来揭露人们的傲慢与偏见。

例如,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是小说中的经典对手,在两人初次交流时,达西表示对小镇上的居民有着明显的偏见,并称伊丽莎白不值得他的注意。

然而,后来随着两人相处的机会增多,达西逐渐发现自己的偏见是错误的,最终向伊丽莎白求婚。

通过这一情节,作者讽刺了人们过多依赖第一印象,以及自以为是的傲慢态度。

另一个例子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借助幽默的口吻描述了南北战争前美国南方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以孩子哈克贝利·费恩为视角,通过他对奴隶吉姆的友情和对社会不公的认识,以讽刺的方式呈现了社会对待黑人的抱偏见态度。

尽管情节中存在许多荒诞和滑稽的插曲,但作者通过这种幽默的手法传递了强烈的社会批判和人道主义思想。

此外,讽刺也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经常出现在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

《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反乌托邦小说,通过对极权主义社会进行讽刺揭示,呈现了人权遭受剥夺和无限监控的可怕景象。

小说中,奥威尔使用了夸张和讽刺手法,以及对权力滥用的恶搞,在揭示社会黑暗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刺激和警示。

此外,《冰与火之歌》系列是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的另一部佳作。

在这个作品中,马丁巧妙地运用了幽默与讽刺来反映中世纪式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通过对各个角色的幽默描写,马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中外讽刺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析

中外讽刺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析

中外讽刺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析引言:讽刺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中外讽刺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既有经典之作,也有当代作品。

本文将从中外两个方面,对讽刺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与评析。

一、中国古代讽刺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析1.《红楼梦》中的讽刺《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讽刺元素。

通过对贾府家族的描写,曹雪芹以讽刺的手法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腐朽。

例如,贾府中的宝玉、黛玉等人物形象,既是对封建礼教的讽刺,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通过分析这些讽刺元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背后的社会意义。

2.《西游记》中的讽刺《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神话小说,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讽刺元素。

通过对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塑造,吴承恩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封建社会的愚昧与腐败。

例如,唐僧作为一个圣人形象,却经常被描绘成软弱无能的形象,这既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通过分析这些讽刺元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游记》背后的社会寓意。

二、外国讽刺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析1. 英国文学中的讽刺英国文学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讽刺而闻名于世。

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就是一部经典的讽刺文学作品。

通过对格列佛的冒险故事的描写,斯威夫特以讽刺的手法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如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等。

通过分析《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元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

2. 俄国文学中的讽刺俄国文学同样以其独特的讽刺风格而闻名。

著名作家尼古拉·高尔基的《钦差大臣》就是一部典型的俄国讽刺文学作品。

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高尔基以讽刺的手法批判了沙皇时代的官僚制度和社会不公。

通过分析《钦差大臣》中的讽刺元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背后的社会寓意。

结论:中外讽刺文学作品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外国讽刺诗精选

外国讽刺诗精选

外国讽刺诗精选讽刺诗,是个传统文学形式,自古就深受大众喜爱。

历来讽刺诗在当时的社会可谓集中症状,它触及的既有政治领域的权贵,也有社会命运的弱者。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讽刺诗突显其讽刺的特长,并带有独特的诗意,因而被认为是最具有魅力的诗类之一。

不论在过去的中世纪还是在当下的时代,外国讽刺诗都是受大众追捧的文学形式。

从传统的英国讽刺诗和法国讽刺诗,到美国讽刺诗,都以其精彩绝伦的讽刺性,令人感慨文学之精妙。

传统的英国讽刺诗更以其轻薄晓畅的风格打动受众,比如Alexander Pope的《The Rape of the Lock》就以其精妙的讽刺语言,以及讽刺社会美德的抨击,讽刺了十八世纪社会的弊端。

另一位杰出的英国作家,威廉布朗艾里,更以其抨击社会失衡的诗篇《The Village》展现其英俊的文学技法,轻描淡写地展现出近代社会贫富悬殊的悲惨状况。

而法国讽刺诗更注重表现其文学艺术,比如著名诗人Victor Hugo的《The Legend of the Ages》,以其极具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其对于人类伟大和悲剧的无比惋惜;同样,法国讽刺诗人Maurice Rollinat的《The Dream》更用几句充满潇洒的诗言,表达了对于梦想的热切追求,也反映出了他对于现实苦难的深刻感受。

此外,美国讽刺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众多诗人的目光。

如美国的朗读诗人Langston Hughes的《Harlem》,以其自然原汁原味的语言,勾勒了一幅对于黑人饱受歧视的黑暗社会画面;而美国诗人Walt Whitman的《I Hear America Singing》,更是以一首充满田园诗意的诗句,表现出美国人民以及其文化的多元化特色,也令读者们不禁感受到了人类社会麻木不仁的悲悯之情。

以上,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讽刺诗,虽然他们都具有一定的讽刺性,但它们更多的是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关于人类社会的宏大景象,并用充满诗意的文字,寄寓对于梦想、希望、英勇气概的赞颂。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在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讽刺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流派,通过夸张、讽刺、讥讽等手法,对社会现象、人物特征进行批判和揭示,以达到娱乐、教育、启发读者的目的。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讽刺文学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探讨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一、西方讽刺文学西方讽刺文学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有许多著名的讽刺作品。

其中,荷马的史诗《奥德赛》中对人性的揭示和讽刺,被认为是西方讽刺文学的开端。

在中世纪,欧洲的讽刺文学主要体现在寓言故事中,如《伊索寓言》等,通过动物和自然的形象,讽刺人类的弱点和愚蠢。

文艺复兴时期,讽刺文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如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等,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和荒谬。

近现代西方讽刺文学更是呈现出多样化的风貌,从启蒙时代的讽刺小说到现代的讽刺漫画、讽刺电影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和《1984》揭示了政治体制下的腐败和专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讽刺了种族歧视和社会偏见。

西方讽刺文学以其犀利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学创作,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东方讽刺文学东方讽刺文学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讽刺文学主要体现在讽刺诗歌和讽刺小说中,如唐代的讽刺诗人白居易、元代的讽刺小说《警世通言》等,通过对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的揭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荒诞。

近现代中国的讽刺文学则更多地表现为讽刺小说、讽刺漫画等形式,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对封建礼教、官僚体制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讽刺。

日本的讽刺文学主要体现在讽刺小说和讽刺漫画中,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手冢治虫的《阿基拉》等,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和社会现实的揭示,展现了日本社会的多面性和矛盾性。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讽刺文学是一种具有智慧和幽默的文学形式,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物或事件进行嘲讽和讽刺,既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又能带来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中,讽刺文学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反映出当地的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和文化特色。

讽刺文学的起源讽刺文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讽刺作品就已出现。

在中国,讽刺文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孔乙己》、《狂人日记》等作品就是优秀的讽刺文学代表。

不同文化的讽刺文学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差异,但都传达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西方讽刺文学西方文学中的讽刺作品较为直接和挑衅,常常揭露社会弊端、政治腐败和人性丑恶。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对社会的讽刺而闻名。

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则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通过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象的嘲讽,引发读者对世界的反思。

东方讽刺文学东方讽刺文学则更多地借助寓言、讽刺性言语等方式表达批判。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细节处却透露出对社会种种不公和虚伪的讽刺。

印度神话中的《潘多拉的魔盒》也承载着丰富的讽刺内涵,反映出人性的弱点和贪欲。

讽刺文学与文化价值不同文化中的讽刺文学各具特色,反映了当地文化的魅力和缺陷。

通过讽刺,人们能够以更轻松的方式了解社会现实,启发思考。

讽刺文学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既能促进文化交流,又能维护文化独特性,为文化的多样性贡献力量。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承载着丰富的智慧与幽默,为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社会、审视自我的窗口。

在跨文化交流中,讽刺文学的独特魅力将不断闪耀,启迪人们对世界的多重认知和理解。

各文化中的讽刺文学体现了人们对社会、政治和人性的精辟观察,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

通过让人在笑声中思考,讽刺文学扩展了文学的边界,激发了人们对时代的反思和思想的碰撞。

不同文化中的讽刺文学相互映衬、相互启发,为世界文学的丰富多彩增添了独特的华彩。

中国四大名著中最具讽刺意味的十大人物

中国四大名著中最具讽刺意味的十大人物

中国四大名著中最具讽刺意味的十大人物中国四大名著中最具讽刺意味的十大人物【之一】标签:我记录生活变迁人物讽刺著名名著杂谈分类:人物一、薛宝钗可怜的薛姐姐,让曹雪芹给朝反面写了,直到三百年后的今天才找到知音。

要娶就娶宝钗那样的人,因为她美丽,因为她温柔,因为她聪明,因为她大度,因为她宽厚,因为她恬淡……林妹妹呢?尖刻、敏感、小气、多病……要她干嘛?实在想不明白有的人是怎么看的《红楼梦》,把老曹赋予林黛玉的优点都给了薛宝钗,把加在薛宝钗身上的问题都给了林黛玉。

林黛玉薛宝钗同是贾府外姓人,都存在一个生存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林黛玉是花开花落,薛宝钗是苦心经营。

苦心经营,可贾府并不是一群傻子,相反那些人都绝顶聪明,谁能看不出?所以即便曹雪芹笔下,在贾府,薛宝钗也并不让人待见。

曹雪芹给薛宝钗设计了一把扇子,扇者善也,可宝钗的善是伪善,充满虚情假意,发泄妒意邪风。

第二十七回,她偷听红玉、坠儿说话,让人家发现,她却说来借扇子,掩盖了自己,掩盖自己也就罢了,还要喊一句“颦儿你往哪里藏”,让红玉、坠儿误解是林黛玉在偷听她们说话。

用心之险,瞠目结舌。

这哪是个女人呀?简直就是个巫婆。

曹雪芹直言她是杨贵妃,表面是说她富态,实际是讽她误人。

在和林黛玉的对比上,看是林黛玉小心眼,薛宝钗大心眼,实际恰恰相反,林黛玉不但不是小心眼,简直可以说是无心,薛宝钗不但不是大心眼,简直可以说是匠心。

林黛玉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见一个打趣一个”,处处事事与人计较,细说起来,都是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更有些是出于她嫉恶如仇的品性。

心有所思,口有所出,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如此坦荡做人,这还不是一个典型的大心眼吗?和这样的人相处,你是大可以放宽心的。

薛宝钗呢?处处察言观色,时时小心行事,该说的不讨人喜欢的话她是绝对不说的,不该说的奉承话她也能厚着脸皮去说。

事无大小,都要绞尽脑汁,看风使舵,左右逢源,这还不是一个典型的小心眼儿吗?和这样的人相处,你却要处处留神了。

世界十大讽刺文学作品

世界十大讽刺文学作品

世界十大讽刺文学作品在这个世界上流传了很多文学作品,都是经久不衰的,有些文学作品都能给人发人深思的意义,但也有些文学作品极具讽刺意味,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世界十大讽刺文学作品。

1. 欧也妮.葛朗台这是一本法国非常具有批判意义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通过这本书揭露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现状。

2. 死魂灵小说讲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专门经营骗术的商人,为了牟利来到了很远的地方,然而正是因为他到了这个城市,发生了很多极具讽刺意义的故事。

3. 悭吝人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喜剧作家,讲述了一个非常抠门的吝啬鬼的所有的言行机制,小说当中是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

4. 威尼斯商人这是莎士比亚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是通过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但是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最后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形象啊,小说本身就有非常大的讽刺意味。

5. 官场现行记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文学作家李博源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当时官场的现状,具有非常大的讽刺意义和批判意义。

6. 孽海花孽海花是清朝时期,同治年间的一本小说,小说当中的主人公是一名状元通过他和一个铭记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封建知识分子的百态。

7. 阿q正传阿q是非常好看的文学作品,也是鲁迅经典的一本书,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流浪汉,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所以被人们叫做阿Q,但是他却有着非常乐观的精神。

8. 警察与赞美诗这是法国著名作家亨利的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警察的人生遭遇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9.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好人,却因为自己的懦弱成为了最后的受害者。

是著名作家契科夫的小说。

10. 我的叔叔于勒问小说的写作手法十分细腻,故事情节也很精彩,通过描写当时社会底层的穷人遭遇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英美文学史上最尖酸刻薄的13条书评

英美文学史上最尖酸刻薄的13条书评

英美文学史上最尖酸刻薄的13条书评“评论家与作家的关系,就如同狗跟电线杆子的关系一样。

”——美国作家杰弗瑞·罗宾森(Jeffrey Robinson)吃文学饭,难免遇到差评,即使是最成功的作家,也难以幸免。

看看瑞典作家史迪格·拉森(Steig Larsson)吧,他恐怕是近几年来最火的小说家了,就连他的作品,都不得不经历一番冷血毒舌、狂风暴雨的洗礼。

他写的《龙纹身的女孩》被《纽约时报》挑了好多刺,还被称“太假”。

但最狠的一条差评,来自独立制片人苏珊·科恩(Susan Cohen):“这本书,绝对是我读过最烂的一本书。

而且你别忘了,我可是读过……”(点击这个链接,看看苏珊到底拿拉森跟哪些作家相提并论。

)3译注:此处原文如此,并非译者卖关子。

没时间移步的读者,我现在就可以揭晓谜底;不喜欢剧透的读者,请跳过此段。

苏珊说“我可是读过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的!”(她是有多瞧不起格里森姆……)她还拿《龙纹身的女孩》系列同《甜甜谷高中》(Sweet V alley High)系列青春小说比较,这个系列,看书名大概也能猜出是什么内容吧。

但是,广大作家、读者朋友们千万不要以为当今这些评论就可以算是刻薄,这些毛毛雨同以前的评论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以前我们的脸皮可能更厚,所以毒舌也更加尖酸;那时的口水仗,简直就跟硫酸一样酸。

我们现在称为“经典”的作品,也曾是“大师”初出茅庐的处女作,自然难逃评论家们一顿生剥活剐。

也难怪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戈多》里,两位主人公大开骂戒,互相羞辱,最后爱斯特拉冈大获全胜凭的竟是一句:“评你妹!”译注:《等待戈多》原著中,弗拉基米尔与爱斯特拉冈两人对骂四个回合,弗拉基米尔最后骂了一句crétin,意思是“白痴”,然后爱斯特拉冈以“决定性的口吻”(with finality)回了一个crritic,结束骂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国演义》
在小说第九十三回,写到魏主曹睿太和元年,蜀兵复出祁山,军临渭水之西。

睿拜曹真为大都督,命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朗时年已七十六岁矣,曹真命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

朗曰:“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如此三言两语,已足见王朗夜郎自大、自命清高、目空一切的傲慢形象。

大军之前夸下海口,众人拭目以待,王朗到底有何能耐,从而为下文撞死马下埋下伏笔。

且看王朗及孔明之言:
朗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

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
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朗日:“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曩自桓、灵帝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

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百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

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
耶?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

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

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

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牌膝之徒,纷纷秉政。

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人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

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后人有诗赞孔明:兵马出西秦,雄才敌百万。

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诸葛亮仅凭三寸之舌将一个在军前自命不凡、耀武扬威、目空一切的王朗活活骂死,这正是攻其不备,切中要害,揭其短也。

王朗初举孝廉人仕,却反助逆贼。

古代人最重忠君之义。

而孔明从一开始便命中要害,使王朗无言以对;紧接着顺势而下,摆出咄咄逼人的架势:“天下之人,愿食汝肉……”,
步步紧逼,使王朗有口难辩。

再加上“朽木为官”、“禽兽食禄”、“狼心狗行”、“奴颜婢膝”、“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等尖刻的辱骂之词,如万箭穿心,骂到了骨子里去,使王朗没有任何思想准备、防不胜防。

与其说王朗是被骂死的,不如说是被活活气死的,但这气归根于骂的结果。

孔明之骂,堪称“经典”。

这是揭人短的骂,从道德上的骂。

2.《红楼梦》
这本书,仅就骂人和挨骂来看,是中国其它古典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有真骂,有假骂;有狠骂,有毒骂;该挨骂的骂,不该挨骂的也骂;打鸡骂狗,指桑骂槐是骂,不分好歹,满口胡言也是骂。

这些骂和挨骂,让其它世界文学名著望尘莫及。

骂人是一门语言艺术,挨骂则是一门行为艺术,曹雪芹几乎写尽中国人的骂和挨骂。

贾政骂宝玉:“出去,你这畜生。

”贾赦骂贾琏:“混帐,没天理的囚攘的。

”凤姐骂尤氏:“你尤家的丫头没人要了偷着只往贾家送,你痰迷了心,脂油花容月貌了窍。

”又转过脸去骂贾蓉:“天打雷劈,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东西。

”芳官的干娘骂芳官:“不识抬举的东西,怪不得人人都说戏子没一个好缠的。

接着,又骂好女儿春燕:“小娼妇,你能上几年台盘?你也跟着那些轻薄小浪妇学。


秋纹骂小红:“没脸面的下流东西,你也不拿镜子照照,递荼递
水也不配。


彩霞骂贾环:“没良心的,狗咬咬洞宾,不识好歹。


王夫人骂赵姨娘:“养出这样黑心种子来,也不教训教训,一发得意了。


鸳鸯骂她嫂子:“你这个娼妇,专管是六国贩骆驼的。

你快夹着你的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


大那一通骂,可谓数精彩绝伦,掷地有声:“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爬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

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当面骂和背后骂,起门来骂皇上,和古人所记的腹腓都属于怯懦的骂,除了自慰,不产生任何效果。

当面骂就不同了,有骂的人,就有挨骂的人,就有不同的反应,其中,以泰然自若者,最为上乘,也就是艺术。

一种是泛骂,如柳湘莲说的:“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


一种是指名道姓的骂,如贾母骂贾琏:“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地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


一种是让挨骂的明白是在骂他,骂的人做出并不知骂谁的样子,可谁听了谁心里有数。

如凤姐说:“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

不得好死的下作娼妇们,别做娘的春梦了。

明儿一股脑子扫的日子还有呢。

”那你完全用不着自作多情,白领没趣应该做出不动声色的样子。

一种骂,便是宝钗对靓儿那番言语:“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
过?有你素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她们去。

”看着是斥责一个小丫头,实际是冲着宝玉去的。

这就更好办了,这耳朵听,好耳朵出,他骂他的,你说你的。

另有一些挨骂的人,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如金荣挨骂,是因为他狗仗人势,欺压无辜。

赵姨娘挨骂,是因为她居心险恶,置人死地。

鸳鸯嫂子挨骂是因为她为虎作伥,卖友求荣。

贾蓉挨骂,是因为他当着凤姐捧凤姐,背着凤姐整凤姐,纯粹一个耍两面派的人。

3.中美骂人对比
中国人骂人离不开一个“操”字,(台湾人叫“干”),美国人有相应的字“FUCK”。

英文的“FUCK”,除了FUCK的意思外,还相当于一个WILD CARD,可以用来替代任何词汇,用来骂人的时候,可以全然没有FUCK的意思,而中文的“操”几乎全是性交的意思。

骂法也不同,中国人骂操,都要操别人的妈,而且只操妈,不操对方本人,那怕是八尺大汉与二八少女对骂,也是要操少女的妈,不操少女,令人不解,处女情结竟然超越了。

美国人都是开门见山,FUCK YOU, FUCK的不是别人,就是你,对你的妈没兴趣。

那怕你妈花枝招展青春依然风情万种,而你五大三粗面目狰狞,我也是FUCK YOU 没商量。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比较讲究精神胜利,喜欢在意念上奸淫对方的长辈,已经被人揍的鼻青脸肿也不忘喊一句,喊出来了,顿时觉
得秋高气爽,身上的皮肉之疼减了许多,我把你妈都操了,连你爸都抬不起头,还在乎你吗?当然实际上他们往往操不到别人的妈,怎么办?只好回家去操自己的妈,这时,美国人还有一句骂人的话,叫MOTHER FUCKER,我看主要就是用来同这些中国人对骂的。

还有一句美国人常常挂在嘴上的骂人话是“SON OF A BITCH”,就是中国人说的“狗娘养的”,看来是两国骂人最大相通之处,其实也有区别。

两国人民对狗的感情不同,中国人视狗最贱,骂人狗娘养的,是发自肺腑的咬牙切齿,美国人视狗为朋友,SON OF A BITCH 毫无疑问是贬意,却没有中文的“狗娘养的”那般切齿之恨,而且着重点不尽相同,“狗娘养的”强调你娘是母狗, SON OF A BITCH强调你是母狗生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中美两国人民都不喜欢弱智笨蛋,美国人喜欢骂“MORON”,中国人骂“白痴”,大家骂的差不多,可是一激动起来就不一样了,美国人会在前面加个“FUCKING”,骂作“YOU ARE FUCKING MORON”,中国人则骂“你他妈的白痴一个”,又扯到人家的妈了。

最相通的要数中国人骂“人渣”,美国人管人渣叫“SCUMBAG”。

中国的人渣到了美国是SCUMBAG,美国的SCUMBAG跑到中国是人渣,一一对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