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基地以前是运煤的码头,设计开始时,现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110米、宽10米、高8米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下停车库。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建筑的感染力重新建立在空间的原始性上。新建筑以独特的现浇混凝土"伞拱"结构为建构特征,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产生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漏斗"产生视觉呼应。

设计中,最大的难题也在于如何平衡已有的地下空间和上部空间的关系,这既有对结构技术的考虑,也有对空间组织的考虑。最后我们通过一个跌落式的展厅巧妙地联系了地上和地下的展示空间。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下一层的原车库空间由于剪力墙体的介入转换为展览空间,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机电系统都被整合在“伞拱”结构的空腔里,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这样的结构性空间,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形成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料斗产生视觉呼应。

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而有着大小调节的空间尺度以及留有模板拼缝和螺栓孔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又会带来一种现实感。这种“直白”式的结构、材料、空间所形成的直接性与朴素性,加上大尺度出挑所产生的力量感或轻盈感,使整个建筑与原有场地的工业特质间取得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接续关系。

除此之外,龙美术馆(西岸馆)也打破了常规的“封闭白盒子”式的美术馆模式。独特的现浇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更具原始感的拱形展厅空间,既满足了常规展览的需要,也为更独特的艺术品展示提供了创造性的舞台。

地面以上的清水混凝土“伞拱”下的流动展览空间和地下一层传统“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由一个呈螺旋回转、层层跌落的阶梯空间联接,既原始又现实的空间和古代、近代、现代直到当代艺术的展览陈列,这种并置的张力,呈现出一种具有时间性的展览空间。

时代建筑的日记

∙时代建筑的主页

∙广播

∙相册

∙日记

∙喜欢

∙豆列

【作品评论】韵外之致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美术馆西岸馆

2014-07-22 11:41:50

美术馆主入口门廊

艺术朝圣殿堂的形象,强调机构的权威性、藏品的艺术性与观赏的个人化体验。建筑师受场地的工业历史启发,采用伞状架构营造大尺度的展陈空间,以彰显构筑物的纯粹美感,消解艺术品的叙事延展,并引发与拱廊相关的符号学联想。在一切皆可为艺术的当下,用建筑物营造出灵

韵的氛围,让艺术品自身直面观众。作品以建筑的语言回应了艺术及其相关性的问题。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龙美术馆西岸馆

项目地点: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设计时间:2011.11—2012.7

建成时间:2014.3

建筑面积:33 007㎡

用地面积:19 337㎡

建筑师: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柳亦春/陈屹峰)

建筑设计小组:柳亦春、陈屹峰、王龙海、王伟实、伍正辉、王雪培、陈鹍

结构与机电工程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结构与机电设计小组:巢斯、张准、邵晓健、邵喆、张颖、石优、李伟江、匡星煜、周致励

照明设计:上海光语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上海徐汇滨江开发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节选

在当代语境下,设计、建造及经营一座美术展览馆更多地像是在明确对待艺术的立场,澄清相关的问题。其中隐含着设计者与运营者对艺术及艺术空间宏大议题的回应,折射出基于当下艺术流变现状的思索。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美术馆西岸馆作为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其存在本身便是对“艺术终结”或“绘画死亡”论点的实物性否定。在它的设计与使用当中,体现出设计师及馆方对艺术、艺术品乃至收藏、展陈的思索与定位。参观者在体验藏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术馆在多重观念并置的当代艺术谱系中自我设定的独特地位。

1 私家收藏与公共分享

龙美术馆西岸馆宽泛的展品带有私人收藏的随意性,折射出艺术品价格升降涨跌的时间截面。馆方力求从庞杂藏品中呈现给公众一个涵盖中国美术历史的完整谱系。而建筑师则以建筑充任锚固抽象观念,维系中立背景的角色。构筑物塑造出大尺度空间,对应着一个超越时间与范式的宏大而抽象的概念,指向某种终极的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清水混凝土以简素的材料质感消解了绘画作品繁复琐细的叙事情境,凸显本质(truth)的直白虚空,把艺术真实(real)框定在画布之内,将作品还原为创作感受与技法表达。参观者面对失去叙事与象征延展性的艺术品,可以在空间暗示的宏大概念下带入直观感受,形成观者与创作者之间以作品为界面的个人化交流。

地下一层平面图

2 伞状架构、即物性与隐喻

伞状架构无疑是龙美术馆西岸馆最具辨识度的元素。它由高达12m 的混凝土墙与空腔组成,顶部悬挑8m,既是分割空间的隔断,也是覆盖空间的天顶,其内部的空腔则用来布放各类管道与设备。浑然一体的巨大结构模糊了屋顶与墙面的分界,造成远高于实际高度的视错觉。延展的清水混凝土表面简化细部处理,带来升腾与开扬的气势。这种上升的感觉也放大了人在室内的存在,让参观者以视线而非身体来投射自我的尺度。

柳亦春提及,架构思路源自场地中旧有的输送煤炭的长卸货桥,他把这看作城市工业文明的物质实证。在布局上,这个从广场到江边的“煤料斗”卸载桥纵向断开美术馆的功能配套区与展览区,占据突出的中心位置。进出展馆的主入口开在近旁,人流穿行其间,从新旧架构的对比中体会构筑物的纯粹。嵌入美术馆的卸载桥几乎转化为现成品(ready-made)艺术装置,在失去原有装运功能后凭借建筑美感获得了新的意义。伞状架构便被设定为这种具有艺术品潜质的纯粹构筑物,以源自功能的简单结构的重复与组合获得其形式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