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职称考试练习题中级《档案工作实务》“档案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工作实务》第二章“档案管理”
一、单选选择题
1、档案管理的对象是(B)。
A、文件
B、档案
C、信息
D、案卷
2、档案收集工作是指()的过程。
A、文件从分散到集中
B、文件从零乱到系统
C、档案从分散到集中
D、档案从零乱到系统
3、档案()是整个档案收集工作的中心内容,也是档案部门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主要渠道。
A、收购
B、整理
C、接收
D、征集
4、档案()工作是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具体措施。
A、收集
B、整理
C、鉴定
D、统计
5、档案收集工作的基本要求中,()是收集工作必须坚持的核心要求。
A、加强馆(室)档案保管情况调查
B、保持档案信息的完整
C、丰富和优化馆(室)藏
D、积极推行档案的标准化
6、开展档案工作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必须坚持()。
A、规范化
B、标准化
C、法制化
D、现代化
7、在档案整理过程中,通常将关系十分密切、内容无法分开的两个以上立档单位组成()。
A、联合全宗
B、全宗汇集
C、档案汇集
D、全宗群
8、对于重大活动档案,立档单位经过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向档案馆移交。
A、提前
B、拒绝
C、延期
D、随时
9、以下内容中,()不属于档案整理的编目程序内容。
A、填写卷内文件目录;
B、填写备考表;
C、案卷的排列;
D、编制案卷目录
10、全宗内档案分类、案卷排列和编号等工作,一般由()承担。
A、文书人员
B、档案室
C、档案馆
D、档案局
11、两个单位合并,一般应形成()个全宗。
A、1;
B、2;
C、3 ;
D、4
12、档案汇集的形成原因是()。
A、文件联系密切,难以分开
B、性质相近,档案数量少
C、机关职能联系密切,文件无法区分
D、档案不知所属全宗
13、全宗汇集的形成原因是()。P73
A、文件联系密切,难以分开
B、性质相近,档案数量少
C、所属全宗不复存在
D、档案不知所属全宗
14、某档案馆收收集了一部分零散的全宗不明的档案,现合并为一个全宗,为此,宜采用的全宗补充形式是()。
A、联合全宗;
B、汇集全宗;
C、档案汇集;
D、全宗卷
15、立档单位的发文,若判定档案所属全宗,关键在于判定文件的()。P74
A、撰写者
B、形成单位
C、实际收受者
D、承办者
16、立档单位的内部文件,若判定档案所属全宗,关键在于判定文件的()。
A、撰写者
B、作者
C、实际收受者
D、承办者
17、立档单位的收文,若判定档案所属全宗,关键在于判定文件的()。
A、撰写者
B、作者
C、实际收受者
D、承办者
18、现行机关对文件立卷归档时,往往结合档案的()进行。
A、开放鉴定
B、归档鉴定
C、初步鉴定
D、期满鉴定
19、档案界通常所从事的档案鉴定,主要是指()的鉴定。
A、档案真伪
B、档案利用价值
C、档案社会价值
D、档案保存价值
20、全国各个单位鉴定档案时使用的依据和标准是()。
A、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
B、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
C、同类型档案保管期限表
D、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21、全国各个单位鉴定专门档案时使用的依据和标准是()。
A、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
B、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
C、同类型档案保管期限表
D、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22、同一系统内各个单位鉴定档案使用的依据和标准是()。
A、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
B、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
C、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D、同系统档案保管期限表
23、全国各个单位鉴定同一类型档案时使用的依据和标准是()。
A、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
B、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
C、同类型档案保管期限表
D、同系统档案保管期限表
24、全国各个单位鉴定本单位档案时使用的依据和标准是()。
A、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
B、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
C、同类型档案保管期限表
D、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25、按我国现行规定,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二种,其中,永久为()。
A、50年以上
B、20年以上
C、30年以上
D、15年以下
26、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年限从文件产生后的()开始算起。
A、第一年
B、第二年
C、第三年
D、第四年
27、本机关重要的批示、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机构演变等文件材料,列为()保管。
A、永久
B、长期
C、短期
D、不予保存
28、下级机关报送的工作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列为()保管。
A、永久
B、长期
C、定期
D、不予保存
29、鉴定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是()
A、直接鉴定法
B、间接鉴定法
C、动态鉴定法
D、静态鉴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