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代数结合综合题
三、代数与几何综合题
例 2 实验与探 究: () 1 在图 23 4中, .、 已给 出平行 四边 形 A C 的 BD
又知 A ∥C , 四边形 A C B D故 BD是梯形 . () 2因为 胧 =M B N ,B C 所 以, D,N= C A ∥ D,
MN}A MNfC } B。 f D.
即 D —AB=2. C
故 B 2 F・ D, C 2 E =E E 即 E =职 ・ 肋
三 、 代
数
与
几
何
综
合
题
由已 知 得 A B+C D=2 m,
李 永 茂
( 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室 ,o oo 3o2 )
A C (一 )弓 m m2 BD m吉 = + 。= + 一 .
及的知识 面广 , 综合 性强 . 这类综合题对考 生的基础
当 m=3时 , 有 一6 8 . x+ =0 解得 l ,2 . =2 =4 因A B<C 故 A D, B=2 c , D=4 . ( ) 1 知, 3 由( ) 四边形 A C B D是 梯形 , 由 A 再 D= B C可知四边形 A C B D是等腰梯形 . 如 图 1 过 点 曰作 ,
tl al B D ・a C tn BD C= 1 .
.
别 交A 、 D于点 P、 =1且 A CB q, , B<C 求 A 、 D, B
C 的长 . D
所 方程 2 掣 Y 10 求 为y一 + =.
点评 : 本题是一元二次方程根 的判别式 、 根与系 数 的关系及 其解 法和求 方程 与平 面几何 中 的四边
A 曰
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掌握 的熟练程度
要求较高 , 对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较强 . 解这类 综合题 , 善于将 各部分 的数学 知识有 机地结 合起 要 来, 并较为灵 活地 运用 数学 思想 方法 , 能 正 确地 才
一次函数代数几何综合问题
一次函数代几综合问题一.填空题(共6小题)1.如图,直线和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若以线段AB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则点C的坐标是.2.一次函数y=x+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在x轴上取一点,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的坐标为.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x上一点P(1,1),C为y轴上一点,连接PC,线段PC绕点P顺时针旋转90°至线段PD,过点D作直线AB⊥x轴,垂足为B,直线AB与直线y=x交于点A,且BD=2AD,连接CD,直线CD与直线y=x交于点Q,则点Q的坐标为.4.如图,已知直线l:y=x,过点A(0,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过点B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1;过点A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1,过点B1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4的坐标为.5.在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1B1C1O1、A2B2C2C1、…、A n B n C n C n﹣1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A1、A2、A3、…、A n均在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上,点C1、C2、C3、…、C n均在x轴上.若点B1的坐标为(1,1),点B2的坐标为(3,2),则点A n的坐标为.6.如图,直线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AOB与△ACB关于直线l对称,则点C的坐标为.二.解答题(共24小题)7.已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点P在该函数的图象上,P到x轴、y 轴的距离分别为d1、d2.(1)当P为线段AB的中点时,求d1+d2的值;(2)直接写出d1+d2的范围,并求当d1+d2=3时点P的坐标;(3)若在线段AB上存在无数个P点,使d1+ad2=4(a为常数),求a的值.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边长为6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直线y=mx+2与OC,BC两边分别相交于点D,G,以DG为边作菱形DEFG,顶点E在OA边上.(1)如图1,当CG=OD时,直接写出点D和点G的坐标,并求直线DG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2,连接BF,设CG=a,△FBG的面积为S.①求S与a的函数关系式;②判断S的值能否等于等于1?若能,求此时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如图3,连接GE,当GD平分∠CGE时,m的值为.9.认真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我们知道,在数轴上,x=1表示一个点.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1表示一条直线;我们还知道,以二元一次方方程2x﹣y+1=0的所有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它也是一条直线,如图1可以得出:直线x=1与直线y=2x+1的交点P的坐标(1,3)就是方程组在直角坐标系中,x≤1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x=1以及它左侧的部分,如图2;y≧2x+1也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y=2x+1以及它上方的部分,如图3.回答下列问题:请你自己作一个直角坐标系,并在直角坐标系中(1)用作图象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2)用阴影表示,所围成的区域.10.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1)求△ADC的面积;(2)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则点P的坐标为;(3)若点H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使以A、D、C、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l1和l2相交于点A,它们的解析式分别为l1:y=x,l2:y=﹣x+.直线l2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点B和点C,点P在线段OB上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B→O→C→B的方向向点B运动,过点P作直线PM⊥OB分别交l1,l2于点M,N.连接MQ.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1)求点A的坐标;(2)点Q在OC上运动时,试求t为何值时,四边形MNCQ为平行四边形;(3)试探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MQ∥O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已知,将边长为5的正方形ABCO放置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使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点M(t,0)在x轴上运动,过A作直线MC的垂线交y轴于点N.(1)当t=1时,求直线MC的解析式;(2)设△AMN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相应t的取值范围;(3)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取点P(2,y),是否存在以M、N、C、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①,以四边形AOCD的顶点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点A、C、D的坐标分别为(0,2)、(2,0)、(2,2),点P(m,0)是x轴上一动点,m是大于0的常数,以AP为一边作正方形APQR(QR落在第一象限),连接CQ.(1)请判断四边形AO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连接RD,请判断△AR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②,随着点P(m,0)的运动,正方形APQR的大小会发生改变,若设CQ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y=kx+b(k≠0),求k的值.14.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顶点A在坐标原点,AB在x轴正方向上,E、F分别是AD、BC的中点,M在DC上,将△ADM沿折痕AM折叠,使点D折叠后恰好落在EF上的P点处.(1)求点M、P的坐标;(2)求折痕AM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设点H为直线AM上的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使得以H、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为(3,0),B点坐标为(0,4).动点M从点O出发,沿OA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设运动了x秒.(1)点N的坐标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当x为何值时,△AMN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②,连接ON得△OMN,△OMN可能为正三角形吗?若不能,点M的运动速度不变,试改变点N的运动速度,使△OMN为正三角形,并求出点N的运动速度.16.已知直线y=﹣x+4与x轴和y轴分别交与B、A两点,另一直线经过点B和点D(11,6).(1)求AB、BD的长度,并证明△ABD是直角三角形;(2)在x轴上找点C,使△ACD是以AD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出C点坐标;(3)一动点P速度为1个单位/秒,沿A﹣﹣B﹣﹣D运动到D点停止,另有一动点Q从D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D﹣﹣B﹣﹣A运动到A点停止,两点同时出发,PQ的长度为y(单位长),运动时间为t(秒),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17.如图:直线y=k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x,y)是直线y=kx+3上与A、B不重合的动点.(1)求直线y=kx+3的解析式;(2)当点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C的面积是6;(3)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D点,是否存在点C使△BCD与△AOB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为原点,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的坐标分别是A(﹣5,1),B(﹣2,4),C(5,4),点D在第一象限.(1)写出D点的坐标;(2)求经过B、D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并求线段BD的长;(3)将平行四边形ABCD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四边形A1B1C1D1四个顶点的坐标是多少?并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重叠部分的面积.19.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并把△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与AB重合,得到△ABD.(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点(,0)时,求此时DP的长及点D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使△OPD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已知,直线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度.且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S△ABC;(2)证明不论a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3)要使得△ABC和△ABP的面积相等,求实数a的值.2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已知OC⊥AB于C,求C点坐标;(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1,在正方形ABOC中,BD平分∠OBC,交OA于点D.(1)若正方形ABOC的边长为2,对角线BC与OA相交于点E.则:①BC的长为;②DE的长为;③根据已知及求得的线段OB、BC、DE的长,请找出它们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直角∠BAC绕着其顶点A顺时针旋转时,角的两边分别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交于点C1和B1,连接B1C1交OA于P.B1D平分∠OB1C1,交OA于点D,过点D作DE⊥B1C1,垂足为E,请猜想线段OB、B1C1、DE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在(2)的条件下,当B1E=6,C1E=4时,求直线B1D的解析式.23.如图,一次函数的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Rt△ABC,且使∠ABC=30°;(1)如果点P(m,)在第二象限内,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AOPB的面积,并求当△APB与△ABC面积相等时m的值;(2)如果△QAB是等腰三角形并且点Q在坐标轴上,请求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3)是否存在实数a,b使一次函数和y=ax+b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8,0)和点B(0,6).(1)确定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坐标原点O到直线AB的距离.(3)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垂直于x轴于M,作PN垂直于y轴于N,记L=PM+PN,问L是否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此时P点到原点O的距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已知直线y=2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P在坐标轴上,且PO=2AO.求△ABP的面积.26.已知A(1,5),B(3,﹣1)两点,在x轴上取一点M,使AM﹣BM取得最大值时,则M的坐标为.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于x轴,y轴于B、A两点,D、E分别是OA、OB的中点,点P从点D出沿DE方向运动,过点P作PQ⊥AB于Q,过点Q作QR∥OA交OB于R,当点Q与B点重合时,点P停止运动.(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PQ的长度;(3)是否存在点P,使△PQR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点R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如图,直线y=﹣2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将△OAB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OCD.(1)填空:点C的坐标是(,),点D的坐标是(,);(2)设直线CD与AB交于点M,求线段BM的长;(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BM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已知△ABC,∠BAC=90°,AB=AC=4,BD是A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C,AB所在直线为x轴,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在BD所在直线上找出一点P,使四边形ABCP为平行四边形,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并简要叙述其过程;(2)求直线BD的函数关系式;(3)直线BD上是否存在点M,使△AM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0.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ABC,(1)求△ABC的面积;(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a,);试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ABPO的面积,并求出当△AB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时a的值;(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中代数式与几何结合题
初中代数式与几何结合题
下面这道题并不难,但它融合了几何、代数两方面的知识,是勾股定理、圆、相似三角形等几何知识与代数运算的结合!
如图,BD与BA是⊙O的切线,AD过圆心点,且DC=4、DO=5,求BC的长度。
计算过程:
∵BC是⊙O的切线;∴BC⊥OC,依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得OC=3;∵OC是圆的半径;∴OA=3,则DA=8;∵BA是⊙O的切线;∴BA⊥OA,根据相似三角形判定条件可知,△DCO∽△DAB;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AB/CO = DA/DC,可计算得AB=6;根据圆切线定理可知BC=BA;∴ BC=6;
几何计算就是计算题,本题虽然以几何知识为主,但也至少两处直接运用了代数运算。
实际上,将几何图形放入坐标系,那就是一个个方程式,直线、圆都有各自的方程式,在这种情况下,几何与代数能互相转换,解题时,当然什么方便用什么。
平面几何可以直观绘制,立体几何呢?虽然可通过投影方式绘制,但那多方位碎片需要空间想象来合成,并不能直观看到实际的几何体,往往用方程式来表达要更简洁。
反之,代数方程式方便表达及计算,却不利于呈现,就需要将方程式转换为图形。
初中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问题
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对变量满足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有下列3个不同的问题情境:①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在原地休息了4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回出发地,设时间为x分,离出发地的距离为y千米;②有一个容积为6升的开口空桶,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等4分后,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设时间为x分,桶内的水量为y升;③矩形ABCD中,AB=4,BC=3,动点P从点A出发,依次沿对角线AC、边CD、边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y=S△ABP;当点P与点A重合时,y=0.其中,符合图中所示函数关系的问题情境的个数为【】A.0 B.1 C.2 D.3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若点P的坐标为(2a,b+1),则a与b的数量关系为【】A.a=b B.2a+b=﹣1 C.2a﹣b=1 D.2a+b=13.若a,b为实数,且a1b10++-=,则(ab)2013的值是【】A、0B、1C、﹣1D、±1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边长是方程(x﹣2)(x﹣4)=0的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11 B.11或13 C.13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5.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2,面积为46】A .3与4之间B .4与5之间C .5与6之间D .6与7之间6.已知()2x y 32x y 0-+++=,则x +y 的值为【 】A .0B .﹣1C .1D .57.一条直线y =kx +b ,其中k +b =﹣5、kb =6,那么该直线经过【 】A .第二、四象限B .第一、二、三象限C .第一、三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 8.已知实数x ,y ,m 满足x 2|3x y m |0++++=,且y 为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6B .m <6C .m >﹣6D .m <﹣6二、填空题9.若a 2b 30-+-=,则a b = ▲ .10.如图,正方形ODBC 中,OC =1,OA =OB ,则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 ▲ .11.若实数a 、b 满足a 2b 40++-=,则2a b= ▲ . 12.无论x 2x 6x m -+都有意义,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13a 1a b 10-+++=,则a b = ▲ .14.已知点P (3,﹣1)关于y 轴的对称点Q 的坐标是(a +b ,1﹣b ),则a b 的值为 ▲ .15.函数3x y -=x 的取值范围是 ▲ . 16.函数y x 3=-x 的取值范围是 ▲ ;若分式2x 3x 1-+的值为0,则x = ▲ . 17.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 、b 2a 6a 9b 40-+-=,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1822a 3a 1b 2b 10-+++=,则221a b a +-= ▲ 。
2020中考数学专项训练4.代数与几何综合题(附解析)
代数与几何综合题类型一动点型探究题1.如图①,已知Rt △ABC 中,∠C =90°,AC =8cm ,BC =6cm ,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2cm/s.以AQ 、PQ 为边作四边形AQPD ,连接DQ ,交AB 于点E .设运动的时间为t (单位:s)(0<t ≤4),解答下列问题:(1)用含有t 的代数式表示AE =____;(2)如图②,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AQPD 为菱形;(3)求运动过程中,四边形AQPD 的面积的最大值.第1题图解:(1)5-t ;【解法提示】∵在Rt △ABC 中,∠C =90°,AC =8cm ,BC =6cm ,∴由勾股定理得:AB =10cm ,∵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 ,∴BP =2t cm ,∴AP =AB -BP =10-2t ,∵四边形AQPD 为平行四边形,∴AE =12AP =5-t .(2)如解图①,当四边形AQPD 是菱形时,DQ ⊥AP ,则cos ∠BAC =AE AQ =AC AB,即5-t 2t =810,解得t =2513,∴当t =2513时,四边形AQPD 是菱形;(3)如解图②,作PM ⊥AC 于M ,设平行四边形AQPD 的面积为S .∵PM ∥BC ,∴△APM ∽△ABC ,∴AP AB =PM BC ,即10-2t 10=PM 6,∴PM =65(5-t ),∴S =AQ ·PM =2t ·65(5-t )=-125t 2+12t=15255122+⎪⎭⎫ ⎝⎛--t (0<t ≤4),∵-125<0,∴当t =52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5cm 2.第1题解图2.已知,在Rt△ABC中,∠ACB=90°,BC=AC,AB=6,D是AB的中点,动点E从点D出发,在AB边上向左或右运动,以CE为边向左侧作正方形CEFG,直线BG,FE相交于点N(点E向左运动时如图①,点E向右运动时如图②).(1)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直线BG与C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2)设DE=x,NB=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y的最大值;(3)如图②,当DE的长度为3时,求∠BFE的度数.第2题图解:(1)BG∥CD;【解法提示】∵四边形EFGC是正方形,∴CG=CE,∠GCE=∠GFE=∠FEC =90°,∵∠ACB=∠GCE=90°,∴∠GCB=∠ECA,∵GC=CE,CB=CA,∴△CAE≌△CBG.又∵∠ACB=90°,BC=AC,D是AB的中点,∴∠CBG=∠CAE=45°,∠BCD=45°,∴∠CBG=∠BCD,∴BG∥CD.(2)∵CB=CA,CD⊥AB,∠ACB=90°,∴CD=BD=AD=3,∠CBA=∠A=45°,易得△CAE≌△CBG,∴∠CBG =∠A =45°,∴∠GBA =∠GBC +∠CBA =90°.∵∠BEN +∠BNE =90°,∠BEN +∠CED =90°,∴∠BNE =∠CED ,∵∠EBN =∠CDE =90°,∴△NBE ∽△EDC ,∴BN ED =BE CD ,∴y x =3-x 3,∴y =-31(x -32)2+34,∵-31<0,∴x =32时,y 的最大值为34;(3)如解图,作FH ⊥AB 于点H .∵CB =CA ,BD =CD ,∠BCA =90°,∴CD ⊥AB ,CD =BD =AD =3,∴tan ∠DCE =DE CD =33,∴∠DCE =30°,∵四边形EFGC 是正方形,∴EF=EC,∵∠CDE=∠EHF=90°,易证∠DCE=∠HEF,∴△CDE≌△EHF,∴∠DCE=∠HEF=30°,FH=DE,CD=EH,∵CD=BD,∴BD=EH,∴BH=DE=FH,∴△BH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H=45°,∵∠EFH=90°-∠HEF=60°,∴∠BFE=∠BFH+∠EFH=105°.第2题解图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90°,AB=8cm,CD=10cm,AD =6cm,点E从点A出发,沿A→D→C方向运动,运动速度为2cm/s,点F 同时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运动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CEF的面积为S(cm2).(1)当0≤t≤3时,t=________,EF=10.(2)当0≤t≤3时(如图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化为S=a(t-h)2+k的形式,指出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3)当3≤t≤8时(如图②),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第3题图解:(1)2;【解法提示】根据题意知,AF=t,AE=2t,∵∠A=90°,∴AF2+AE2=EF2,即t2+(2t)2=(10)2,解得:t=2(负值舍去).(2)当0≤t≤3时,如解图①,过点C作CP⊥AB,交AB延长线于点P,第3题解图①∵∠A=∠D=90°,∴四边形APCD是矩形,则CP=AD=6cm,∵AB=8cm,AD=6cm,∴BF =(8-t )cm ,DE =(6-2t )cm ,则S =S 梯形ABCD -S △AEF -S △CBF -S △CDE=12×(8+10)×6-12×t ×2t -12×(8-t )×6-12×(6-2t )×10=-t 2+13t=-(t -132)2+1694,即S =-(t -132)2+1694,∵当t <132时,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当t =3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30;(3)当3≤t ≤8时,如解图②,过点F 作FQ ⊥CD 于点Q ,第3题解图②由∠A =∠D =90°,知四边形ADQF 是矩形,∴FQ =AD =6cm ,∵AD +DE =2t ,AD =6cm ,CD =10cm ,∴CE =(16-2t )cm ,则此时S =12×(16-2t )×6=48-6t ,∵-6<0,∴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当t =3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30cm 2.4.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8,BC =6,CD ⊥AB 于点D .点P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C 向点C 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A 向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P 运动到C 时,两点都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秒.(1)①求线段CD 的长;②求证:△CBD ∽△ABC ;(2)设△C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C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①解:∵∠ACB =90°,AC =8,BC =6,∴AB =10,∵CD ⊥AB ,∴S △ABC =12BC ·AC =12AB ·CD ,∴CD =BC ·AC AB =6×810=524,∴线段CD 的长为524;②证明:∵∠B =∠B ,∠CDB =∠BCA =90°,∴△CBD ∽△ABC ;(2)解:如解图②,过点P 作PH ⊥AC ,垂足为H ,由题可知DP =t ,CQ =t ,则CP =524-t ,∵∠ACB =∠CDB =90°,∴∠HCP =90°-∠DCB =∠B ,∵PH ⊥AC ,∴∠CHP =90°,∴∠CHP =∠ACB ,∴△CHP ∽△BCA ,∴PH AC =PC BA,∴PH 8=10524t -,∴PH =9625-45t ,∴S =12CQ ·PH =12t (9625-45t )=-25(t -125)2+288125,∵52-<0,∴当t =125时,S 最大=288125;(3)存在,t =125或14.455或2411.【解法提示】①若CQ =CP ,如解图①,则t =524-t .解得:t =125;②若PQ =PC ,如解图②所示.∵PQ =PC ,PH ⊥QC ,∴QH =CH =12QC =t 2.∵△CHP ∽△BCA .∴CH BC =CP AB .∴t 26=10524t -,解得t =14455;③若QC =QP ,如解图③,过点Q 作QE ⊥CP ,垂足为E ,同理可得:t =2411.综上所述:当t 为524秒或14455秒或2411秒时,△CPQ 为等腰三角形.第4题解图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cm ,BC =8cm.如果点E 由点B 出发沿B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同时点F 由点D 出发沿D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2cm/s 和1cm/s.FQ ⊥BC ,分别交AC 、BC 于点P 和Q ,设运动时间为t (s)(0<t <4).(1)连接EF 、DQ ,若四边形EQDF 为平行四边形,求t 的值;(2)连接EP ,设△EPC 的面积为y cm 2,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 的最大值;(3)若△EPQ 与△ADC 相似,请直接写出t 的值.解:(1)在矩形ABCD 中,∵AB =6cm ,BC =8cm ,∴CD =AB =6cm ,AD =BC =8cm ,∠BAD =∠ADC =∠DCB =∠B =90°,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10,∵FQ ⊥BC ,∴∠FQC =90°,∴四边形CDFQ 是矩形,∴DF =QC ,FQ =DC =6cm ,由题意知,BE =2t ,QC =DF =t ,∴EQ =BC -BE -QC =8-3t ,∵四边形EQDF 为平行四边形,∴FD =EQ ,即t =8-3t ,解得t =2;(2)∵∠FQC =90°,∠B =90°,∴∠FQC =∠B ,∴PQ ∥AB ,∴△CPQ ∽△CAB ,∴PQ AB =QC BC,即PQ 6=t 8,∴PQ =34t ,∵S △EPC =12EC ·PQ ,∴y =12·(8-2t )·34t =-34t 2+3t =-34(t -2)2+3,即y =-34(t -2)2+3,∵a =-34<0,∴当t =2时,y 有最大值,y 的最大值为3;(3)t 的值为2或12857或12839.【解法提示】分两种情况讨论:若E 在FQ 左边,①当△EPQ ∽△ACD 时,可得:PQ CD =EQ AD ,即34t 6=8-3t 8,解得t =2;②当△EPQ ∽△CAD 时,可得:PQ AD =EQ CD ,即34t 8=8-3t 6,解得t =12857.若E 在FQ 右边,③当△EPQ ∽△ACD 时,可得:PQ CD =EQ AD ,即34t 6=3t -88,解得t =4(舍去);④当△EPQ ∽△CAD 时,可得:PQ AD =EQ CD ,即34t 8=3t -86,解得t =12839.综上所述,若△EPQ 与△ADC 相似,则t的值为:2或12857或12839.类型二动线型探究题6.如图,在△ABC 中,∠C =90°,∠A =60°,AC =2cm.长为1cm 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运动前点M 与点A 重合).过M ,N 分别作AB 的垂线交直角边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s.(1)若△AMP 的面积为y ,写出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y 的最大值;(2)在线段MN 运动过程中,四边形MNQP 有可能成为矩形吗?若有可能,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可能,说明理由;(3)t 为何值时,以C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第6题图解:(1)当点P 在AC 上时,∵AM =t ,∴PM =AM ·tan60°=3t ,∴y =12t ·3t =32t 2(0<t ≤1),当t =1时,y 最大=32;当点P 在BC 上时,PM =BM ·tan 30°=33(4-t ),∴y =12t ·33(4-t )=-36t 2+233t =-36(t -2)2+233(1<t <3),当t =2s 时,y 最大=233,综上所述,y0<t ≤12+233t ,1<t <3,∴当t =2s 时,y 最大=233;(2)∵AC =2,∴AB =4,∴BN =AB -AM -MN =4-t -1=3-t .∴QN =BN ·tan 30°=33(3-t ),由题知,若要四边形MNQP 为矩形,需PM =QN ,且P ,Q 分别在AC ,BC 上,即3t =33(3-t ),∴t =34,∴当t =34s 时,四边形MNQP 为矩形.(3)由(2)知,当t =34s 时,四边形MNQP 为矩形,此时PQ ∥AB ,∴△PQC ∽△ABC ,除此之外,当∠CPQ =∠B =30°时,△QPC ∽△ABC ,此时CQ CP =tan 30°=33,∵AM AP =cos 60°=12,∴AP =2AM =2t ,∴CP =2-2t ,∵BN BQ =cos 30°=32,∴BQ =BN 32=233(3-t ),又BC =23,∴CQ =23-233(3-t )=23t 3,∴23t 32-2t =33,解得t =12,∴当t =12s 或34s 时,以C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7.如图,在△ABC 中,AB =AC =5cm,BC=6cm,AD是BC边上的高.点P由C出发沿C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直线EF由BC出发沿D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EF//BC,并且EF分别交AB、AD、AC于点E,Q,F,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s)(0<t<4),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DFE是平行四边形?(2)设四边形QDCP的面积为y(cm2),求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点Q在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点F到直线PQ的距离h;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7题图解:(1)如解图①,连接DF,第7题解图①∵AB=AC=5,BC=6,AD⊥BC,∴BD=CD=3,在Rt△ABD中AD=52-32=4,∵EF //BC ,∴△AEF ∽△ABC ,∴EF BC =AQ AD,∴EF 6=4-t 4,∴EF =32(4-t ),∵EF //BD ,∴当EF =BD 时,四边形EFDB 是平行四边形,∴32(4-t )=3,∴t =2,∴当t =2s 时,四边形EFDB 是平行四边形;(2)如解图②,作PN ⊥AD 于N ,第7题解图②∵PN //DC ,∴PN DC =AP AC,∴PN 3=5-t 5,∴PN =35(5-t ),∴y =12DC ·AD -12AQ ·PN =6-12(4-t )·35(5-t )=6-(310t 2-2710t +6)=-310t 2+2710t (0<t <4);(3)存在.理由如下:如解图③,作QN ⊥AC 于N ,作FH ⊥PQ 于H .第7题解图③∵当QN 为AP 的垂直平分线时QA =QP ,QN ⊥AP ,∴AN =NP =12AP =12(5-t ),由题意cos ∠CAD =AD AC =AN AQ,∴12(5-t )4-t=45,∴t =73,∴当t =73s 时,点Q 在线段AP 的垂直平分线上.∵sin ∠FPH =FH PF =sin ∠CAD =35,∵PA =5-73=83,AF =AQ ÷45=2512,∴PF =712,∴FH =720.∴点F 到直线PQ 的距离h =720(cm).类型三动图型探究题8.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连接BD ,AD =6cm ,BD =8cm ,∠DBC =90°,现将△AEF 沿BD 的方向匀速平移,速度为2cm/s ,同时,点G 从点D 出发,沿DC 的方向匀速移动,速度为2cm/s.当△AEF 停止移动时,点G 也停止运动,连接AD ,AG ,EG ,过点E 作EH ⊥CD 于点H ,如图②所示,设△AEF 的移动时间为t (s)(0<t <4).(1)当t =1时,求EH 的长度;(2)若EG ⊥AG ,求证:EG 2=AE ·HG ;(3)设△AGD 的面积为y (cm 2),当t 为何值时,y 可取得最大值,并求y 的最大值.第8题图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又∠DBC =90°,∴∠ADB =90°,又AD =6cm ,BD =8cm ,由勾股定理得,AB =AD 2+BD 2=10cm ,当t =1时,EB =2cm ,则DE =8-2=6cm ,∵EH ⊥CD ,∠DBC =90°,∴△DEH ∽△DCB ,∴DE DC =EH BC ,即610=EH 6,解得EH =3.6cm ;(2)∵∠CDB =∠AEF ,∴AE ∥CD ,∴∠AEG =∠EGH ,又EG ⊥AG ,EH ⊥CD ,∴△AGE ∽△EHG ,∴EG HG =AE EG,∴EG 2=AE ·HG ;(3)由(1)得,△DEH ∽△DCB ,∴DE CD =EH BC ,即8-2t 10=EH 6,解得,EH =24-6t 5,∴y =12×DG ×EH =-6t 2+24t 5=-65t 2+245t =-65(t -2)2+245,∴当t =2时,y 的最大值为245.9.把Rt △ABC 和Rt △DEF 按如图①摆放(点C 与点E 重合),点B 、C (E )、F 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CB =∠EDF =90°,∠DEF =45°,AC =8cm ,BC =6cm ,EF =10cm.如图②,△DEF 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CB 向△ABC 匀速移动,在△DEF 移动的同时,点P 从△ABC 的顶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当点P 移动到点B 时,点P 停止移动,△DEF 也随之停止移动.DE 与AC 交于点Q ,连接PQ ,设移动时间为t (s).(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P 和AQ 的长,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2)连接PE ,设四边形APEQ 的面积为y (cm 2),试求出y 的最大值;(3)当t 为何值时,△APQ 是等腰三角形.第9题图解:(1)AP =2t ,∵∠EDF =90°,∠DEF =45°,∴∠CQE =45°=∠DEF ,∴CQ =CE =t ,∴AQ =8-t ,t 的取值范围是:0≤t ≤5;(2)如解图①,过点P 作PG ⊥x 轴于G ,可求得AB =10,sin B =45,PB =10-2t ,EB =6-t ,∴PG =PB sin B =45(10-2t ),∴y =S △ABC -S △PBE -S △QCE=12×6×8-12(6-t )×45(10-2t )-12t 2=-1310t 2+445t =-1310(t -4413)2+96865,∴当t =4413(s)(在0≤t ≤5内),y 有最大值,y 最大值=96865(cm 2);第9题解图(3)若AP =AQ ,则有2t =8-t 解得:t =83(s),若AP =PQ ,如解图②:过点P 作PH ⊥AC ,则AH =QH =8-t 2,PH ∥BC ,∴△APH ∽△ABC ,∴AP AH =AB AC ,即2t 8-t 2=108,解得:t =4021(s),若AQ =PQ ,如解图③:过点Q 作QI ⊥AB ,则AI =PI =12AP =t ,∵∠AIQ =∠ACB =90°∠A =∠A ,∴△AQI ∽△ABC ∴AI AQ =AC AB 即t 8-t =810,解得:t =329(s),综上所述,当t =83(s)或4021(s)或329(s)时,△APQ 是等腰三角形.10.如图①,把两个全等的三角板ABC、EFG叠放在一起,使三角板EFG的直角边FG经过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垂直AB于G,其中∠B=∠F=30°,斜边AB和EF均为4.现将三角板EFG由图①所示的位置绕G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α(0°<α<90°),如图②,EG交AC于点K,GF交BC于点H.在旋转过程中,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连接CG,求证:△CGH∽△AGK;(2)连接HK,求证:KH∥EF;(3)设AK=x,△CKH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y的最大值.第10题图(1)证明:在Rt△ABC中,CG⊥AB,∠B=30°,∴∠GCH=∠GAK=60°,又∠CGH=∠AGK=α,∴△CGH∽△AGK;(2)证明:由(1)得△CGH∽△AGK,∴GH GK =CG AG.在Rt △ACG 中,tan ∠CAG =CG AG =3,∴GH GK = 3.在Rt △KHG 中,tan ∠GKH =GH GK =3,∴∠GKH =60°.∵在Rt △EFG 中,∠F =30°,∴∠E =60°,∴∠GKH =∠E ,∴KH ∥EF ;(3)解:由(1)得△CGH ∽△AGK ,∴CH AK =CG AG .由(2)知CG AG =3,∴CH AK = 3.∴CH =3AK =3x ,在Rt △ABC 中,∠B =30°,∴AC =12AB =2,∴CK =AC -AK =2-x ,∴y =12CK ·CH =12(2-x )·3x =-32x 2+3x ,又y =-32x 2+3x =-32(x -1)2+32,(0<x <2)∴当x =1时,y 有最大值为32.。
中考数学-几何与代数综合专题(含答案)
题型:反比例函数专题题型说明:自从2010年北京中考第23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以来,各区县模拟考试题中就开始出现了很多反比例函数的类型题,但是不管如何考查,都基本上会涉及几何变换,数形结合,方程与不等式,整体思想等。
【例1】已知:反比例函数()0ky k x=≠经过点(11)B ,. ⑴求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⑵联结OB ,再把点(20)A ,与点B 连结,将OA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得到''OA B ∆,写出''A B 的中点P 的坐标,试判断点P 是否在此双曲线上,并说明理由;⑶若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一点(1)F m -(其中0m >),在线段OF 上任取一点E ,设E 点的纵坐标为n ,过F 点作FM x ⊥轴于点M ,连结EM ,使OEM ∆的面积是2,求代数式2n +-【答案】⑴反比例函数解析式:1y x=⑵∵已知(11)B ,,(20)A , ∴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顺时针方向旋转135°,∴'(0B,'(A - ∴中点P为(2. ∵((1⋅= ∴点P 在此双曲线上. ⑶∵EH n = ,OM m =例题精讲代数综合(二)∴OEM S ∆=EH OM ⋅21=mn 21=2,∴m = 又∵(1)F m -在函数图象上∴)123(-m m =1. 将m21=∴2n =∴2n +-【例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O 与坐标原点重合,顶点A ,C 分别在坐标轴上,顶点B 的坐标为(4,2).过点D (0,3)和E (6,0)的直线分别与AB ,BC 交于点M ,N . ⑴求直线DE 的解析式和点M 的坐标; ⑵若反比例函数y =xm(x >0)的图象经过点M ,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通过计算判断点N 是否在该函数的图象上; ⑶若反比例函数y =xm(x >0)的图象与△MNB 有公共点,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答案】⑴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kx +b∵点D ,E 的坐标为(0,3)、(6,0), ∴⎩⎨⎧b k b+== 603 解得⎪⎩⎪⎨⎧321 ==b k -∴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21x +3 ∵点M 在AB 边上,B (4,2),而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M 的纵坐标为2 又∵点M 在直线y =-21x +3上,∴2=-21x +3,∴x =2,∴M (2,2) ⑵∵y =xm (x >0)经过点M (2,2),∴m =4,∴y =x 4又∵点N 在BC 边上,B (4,2),∴点N 的横坐标为4 ∵点N 在直线y =-21x +3上,∴y =1 ∴ N (4,1) ∵当x =4时,y =x 4=1,∴点N 在函数y =x4的图象上 ⑶48m ≤≤【例3】如图,已知直线y =-2x +b 与双曲线y =xk(k >0且2k ≠)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两点P (1,k )、Q (22-b ,y 2) ⑴求点Q 的坐标(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⑵过P 、Q 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垂足为A 、C ,两垂线相交于点B .是否存在这样的k 值,使得△OPQ 的面积等于△BPQ 面积的二倍?若存在,求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P 、Q 两点请自己在图中标明)【答案】⑴∵P (1,k )在直线y =-2x +b 上,∴k =-2+b∴b -2=k ∵Q (22-b ,y 2)在双曲线y =x k上,∴y 2=22-b k =2∴22-b =2k∴点Q 的坐标为(2k,2)⑵由P (1,k )、Q (2k,2)可知P 为AB 与双曲线的交点,Q 为BC 与双曲线的交点 S △OPQ=S 矩形OABC-S △AOP -S △COQ -S △BPQ =1×2-21×1×k -21×2k ×2-21×(1-2k )(2-k ) =1-41k2 假设存在这样的k 值,使得△OPQ 的面积等于△BPQ 面积的二倍,则有 1-41k2=2×21×(1-2k)(2-k ) 整理得:3k2-8k +4=0解得:k =2(不合题意,舍去)或23k =, 故存在k =32,使得△OPQ 的面积等于△BPQ 面积的二倍 【例4】如图,直线y =21x +b 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于A 、B ,与双曲线y =xk(其中x >0)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P (2,y 1),作PC ⊥x 轴于C ,已知△APC 的面积为9. ⑴求双曲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⑵在⑴中所求的双曲线上是否存在点Q (m ,n )(其中m >0),作QH ⊥x 轴于H ,当QH>CH时,使得△QCH 与△AO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Q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⑴y =0代入y =21x +b ,得x =-2b ∴A (-2b ,0)把x =2代入y =21x +b ,得y 1=1+b ,∴P 由题意得:S △APC=21AC ·PC =21(2+2b )(1+b )=9 整理得:(1+b )2=9,解得b =-4(舍去)或b =2 ∴P (2,3),把P (2,3)代入y =x k,得k =6 ∴双曲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 =x6 ⑵由⑴知AO =4,BO =2,设Q (m ,m6) 当点Q 在点P 左侧时,CH =2-m ,QH =m 6若△QCH ∽△ABO ,则有BO CH =AO QH ,即22m -=46m整理得:m2-2m +3=0,此方程无实数解当点Q 在点P 右侧时,CH =m -2,QH =m6 若△QCH ∽△ABO ,则有BO CH =AO QH ,即22-m =46mm2-2m -3=0,解得m =-1(负值,舍去)或m =3当m =3时,CH =1,QH =2,QH>CH ,符合题意∴Q (3,2)综上所述,存在点Q (3,2),使得△QCH 与△AOB 相似【例5】如图,直线1y k x b =+与反比例函数y =xk 2(x >0)的图象交于A (1,6),B (a ,3)两点. (1)求k 1、k 2的值; (2)直接写出k 1x +b -xk 2>0时x 的取值范围;0 (3)如图,等腰梯形OBCD 中,BC ∥OD ,OB =CD ,OD 边在x 轴上,过点C 作CE ⊥OD 于E ,CE 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 ,当梯形OBCD 的面积为12时,请判断PC 和PE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由题意知:k 2=1×6=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x6 又B (a ,3)在y =x6的图象上,∴a =2,∴B (2,3) ∵直线y =k 1x +b 过A (1,6),B (2,3)两点 ∴⎩⎨⎧32611 =+=+b k b k 解得⎩⎨⎧93 1 ==-b k(2)x 的取值范围为1<x<2(3)当S 梯形OBCD=12时,PC =PE设点P 的坐标为(m ,n ),∵BC ∥OD ,CE ⊥OD ,OB =CD ,B (2,3) ∴C (m ,3),CE =3,BC =m -2,OD =m +2 ∴S 梯形OBCD=21(BC +OD )·CE ,即12=21×(m -2+m +2)×3∴m =4,mn =6,∴n =23,即PE =21CE∴PC =PE【例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xm(x >0,m 是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 (1,4)、点B (a ,b ),其中a >1.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AC 与BD 相交于点M ,连结AD 、DC 、CB 与AB . ⑴求m 的值; ⑵求证:DC ∥AB ;⑶当AD =BC 时,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答案】⑴∵点A (1,4)在函数y =xm图像上 ∴4=1m,∴m =4 ⑵∵点B (a ,b )在函数y =x4图像上 ∴B (a ,a 4),∴D (0,a4) 又∵A (1,4),∴C (1,0),M (1,a4) ∴DM =1,MB =a -1,AM =4-a 4,MC =a4 ∴MC DM =a 4,AM MB =aa 441--=a 4 ∴MC DM =AMMB∵∠DMC =∠BMA∴△CDM ∽△ABM ∴∠DCA =∠BAC ∴DC ∥AB ⑶设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DC ∥AB ,AD =BC∴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 情况①: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DM =MB ,∴1=a -1,∴a =2 ∴B (2,2)∵点A (1,4)、B (2,2)在直线AB 上∴⎩⎪⎨⎪⎧k +b =42k +b =2 解得⎩⎪⎨⎪⎧k =-2b =6 ∴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2x +6情况②: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则AC =BD ,∴a =4∴B (4,1)∵点A (1,4)、B (4,1)在直线AB 上∴⎩⎪⎨⎪⎧k +b =44k +b =1 解得⎩⎪⎨⎪⎧k =-1b =5 ∴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5综上所述,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y =-2x +6或y =-x +5【例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0),B (0,1),E 、F 是线段AB 上的两个动点,且∠EOF=45°,过点E 、F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CE 、DF 相交于点P ,垂足分别为C 、D .设P 点的坐标为(x ,y ),令x y =k . ⑴求证:△AOF ∽△BEO ; ⑵当OC =OD 时,求k 的值;⑶在点E 、F 运动过程中,点P 也随之运动,探索:k 是否为定值?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⑴证明:由已知得OA =OB =1,∠AOB =90°∴∠OAF =∠OBE =45°,又∵∠OF A =∠ABO +∠BOF =∠EOF +∠BOF =∠EOB ∴△AOF ∽△BEO⑵解:如图,过O 作OM ⊥AB 于M ,则OM =21AB =22∵OA =OB =1,OC =OD ,∴AC =BD ,∴CE =DF 又∠OCE =∠ODF =90°,∴△OCE ≌△ODF ∴OE =OF ,∴△EOF 是等腰三角形,∠EOM =21∠EOF =22.5° 而∠COE =∠AOM -∠EOM =45°-22.5°=22.5°=∠EOM ∠OCE =∠OME =90°,OE =OE ,∴△OCE ≌△OME∴OC =OM =22,∴PC =PD =OC =22 ∴k =x y =PD ·PC =21(3)k 为定值如图,过E 作EH ⊥OB 于H ,过F 作FK ⊥OA 于K 由△AOF ∽△BEO 得OB AF =BEOA,∴AF ·BE =OA ·OB =1 又AF =2FK ,BE =2HE ,∴2HE ·2FK =1 ∴HE ·FK =21,∴PD ·PC =HE ·FK =21,∴k 为定值21【例8】如图,点P (a ,b )和点Q (c ,d )是反比例函数y =x1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两个动点(a b <,a c ≠),且OP =OQ .P 1是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Q 1是点Q 关于x 轴的对称点,连接P 1Q 1分别交OP 、OQ 于点M 、N . ⑴求证:a =d ,b =c ; ⑵求证:11PQ PQ ∥;⑶设四边形PQNM 的面积为S .①求S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S =58?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P (a ,b ),Q (c ,d ),OP =OQ ,∴a2+b2=c2+d2又∵b =a 1,d =c 1,∴a2+(a 1)2=c2+(c1)2整理得(ac +1)(ac -1)(a +c )(a -c )=0 ∵a >0,c >0,且a ≠c ,∴ac =1 从而可得a =d ,b =c(2)证明:分别延长P 1P 、Q 1Q 相交于点A , 过点P 1、Q 1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相交于点B 由(1)知AP =AQ =b -a ,AP 1=AQ 1=b +a ∴∠APQ =∠AP 1Q 1=45° ∴PQ ∥P 1Q 1(3)解:①易得P 1、Q 1的坐标分别为(-a ,b )、(b ,-a ) ∴S 梯形PP 1Q 1Q=S △AP 1Q 1-S △APQ =21(b +a )2-21(b -a )2=2ab =2 设直线P 1Q 1的解析式为y =kx +n则⎩⎪⎨⎪⎧-ak +n =b bk +n =-a 解得⎩⎪⎨⎪⎧k =-1n =b -a ∴直线P 1Q 1的解析式为y =-x +b -a 由已知可得直线OP 的解析式为y =abx 联立⎩⎪⎨⎪⎧y =-x +b -a y =abx 得x =b a a b a +-)( ,y =b a a b b +-)( 即点M 的坐标为(b a a b a +-)( ,ba ab b +-)( ) ∴S △PP 1M=21×2a ×[b -b a a b b +-)( ]=b a b a +22=ba a+2 由对称性可知S △QQ 1M=S △PP 1M=ba a +2 ∴S 四边形PQNM=S 梯形PP 1Q 1Q-2S △PP 1M=2-2×b a a+2=12222+-a a②假设存在这样的点P ,则12222+-a a =58,解得a =±31∵a >0,∴a =31,∴b =3∴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点P 的坐标为(31,3)【例9】如图,矩形ABCD (点A 在第一象限)与x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M ,与y 的负半轴相交于N ,AB ∥x轴,反比例函数y =xk的图象过A 、C 两点,直线AC 与x 轴相交于点E 、与y 轴相交于点F . (1)若B (-3,3),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ax +b①求a 的值;②连结OA 、OC ,若△OAC 的面积记为S △OAC,△ABC 的面积记为S △ABC,记S =S △ABC-S △OAC,问S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其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AE 与CF 是否相等?请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①方法一:∵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x 轴,B (-3,3) ∴A (3k ,3),C (-3,-3k) ∵y =ax +b 经过A 、C 两点∴⎩⎪⎨⎪⎧3ka +b =3-3a +b =-3k ∴(3k +3)a =3k +3∵k >0,∴3k+3≠0,∴a =1 方法二:∵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x 轴,B (-3,3) ∴A (3k ,3),C (-3,-3k ),D (3k ,-3k) ∴AB =3k +3,AD =3k+3,∴AB =A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EO =∠ACD =45°,∴OE =OF =b ∴E (-b ,0),∴-ab +b =0 ∵b ≠0,∴a =1②∵S =S △ABC-S △OAC=S △ACD-S △OAC=S △AOM+S △CON+S 矩形ONDM=21×3k ×3+21×3×3k +3k ×3k =91k2+k =91(k +29)2-49∴当k >-29时,S 随着k 的增大而增大 又∵k >0,k 没有最小值,∴S 没有最小值 (2)答:AE =CF ,理由如下: 方法一:如图,连接MN ,设AB 交y 轴于点P ,BC 交x 轴于点Q∵S 矩形APOM=S 矩形CQON=3k ×3=k ,∴DN ·AD =DM ·CD ∴CD DN =ADDM,又∵∠D =∠D ,∴△DNM ∽△DCA ∴∠DNM =∠DCA ,∴MN ∥AF又∵AM ∥FN ,∴四边形AFNM 是平行四边形,∴AF =MN 同理CE =MN ,∴AF =CE ∴AE =CF 方法二:设A (m ,m k ),C (n ,n k ),则AM =m k ,AD =m k -nk,CN =-n ,CD =m -n∵EM ∥CD ,∴△AEM ∽△ACD ,∴AC AE =AD AM =n k m k mk -=nk m k mk -=m n n- ∵FN ∥AD ,∴△CFN ∽△CAD ,∴AC CF =CDCN =n m n --=m n n- ∴AC AE =ACCF,∴AE =CF 方法三:设A (m ,mk ),C (n ,n k ),则M (m ,0)、N (0,n k)从而⎩⎪⎨⎪⎧ma +b =m kna +b =nk ∴(m -n )a =m k -nk∴a =-mn k ,∴b =mn k n m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mn k x +mnkn m )(+ ∴E (m +n ,0),∴EM =m -(m +n )=-n ,∵CN =-n ,∴EM =CN ∵EM ∥BA ∥CN ,∴∠AEM =∠FCN又∵∠AME =∠FNC =90°,∴△AEM ≌△FCN ∴AE =CF【例10】已知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经过点(10),和(30)-,,反比例函数1ky x=(0x >)的图象经过点(1,2).(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并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若反比例函数1k y x =(0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00()A x y ,,0x 落在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之间.请你观察图象写出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 (3)若反比例函数2k y x=(00k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在第一初中数学.中考冲刺.第06讲.教师版 Page 11 of 11 象限内的交点为A ,点A 的横坐标0x 满足023x <<,试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答案】(1)把(10),和(30)-,分别代入23(0)2y ax bx a =+-≠解方程组,得 12a =,1b = ∴ 抛物线解析式为23212-+=x x y ∵ 反比例函数1k y x =的图象经过点(1,2),∴ k =2. ∴ 12y x= (2)正确的画出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为1与2.(3)由函数图象或函数性质可知:当23x <<时,对23212-+=x x y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对2(0)k y k x=>,2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因为00()A x y ,为二次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所以当02x =时,由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方,得2y y > 即2k >2322212-+⨯,解得5k >. 同理,当03x =时,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的,得2y y >, 即2333212-+⨯>3k ,解得18k <.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518k <<.。
小学综合算式几何与代数综合计算练习题混合运用几何与代数进行计算
小学综合算式几何与代数综合计算练习题混合运用几何与代数进行计算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综合算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涉及到基本的数学运算,还需要运用几何和代数的知识进行计算。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综合算式的练习题,其中融合了几何和代数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一:小明在花坛周围铺了一圈砖,他希望这些砖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花坛,已知花坛周长为16米,请问花坛的面积是多少?解答: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周长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
由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所以花坛的周长除以4就是每条边的长度。
16 ÷ 4 = 4,所以每条边的长度为4米。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边长计算出花坛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边长的平方,所以花坛的面积为4 × 4 = 16平方米。
练习题二:某个正整数的百位是2,个位是6,十位与个位的和是8。
请问这个正整数是多少?解答:设这个正整数为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依次为a,b,c。
根据题目的条件,可得:a = 2c = 6b +c = 8将a,b,c的值代入第三个等式,可以得到:b + 6 = 8b = 8 - 6b = 2所以,该正整数的十位数为2,个位数为6,百位数为a,即是200 + 20 + 6 = 226。
练习题三:某个数的百位与十位之和是五,个位比十位小1,百位与个位之和是八。
请问这个数是多少?解答:设这个数为a,其百位、十位和个位依次为x,y,z。
据题意可得:x + y = 5z = y - 1x + z = 8将z的表达式代入第三个等式,可以得到:x + (y - 1) = 8x + y - 1 = 8x + y = 9将第一个等式和第四个等式合并,可以得到:x + y = 5x + y = 9这两个等式相互矛盾,因为无法找到满足这两个等式的数。
所以,这个数不存在。
通过以上这些综合算式的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几何和代数的知识在小学综合算式中的应用。
几何的计算让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而代数的计算则需要我们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通过方程求解来得到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7几何综合题、几何与代数综合题 (2)
≥0的解集. 9.阅读下列材料,并用相关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计算:(1﹣ ﹣ ﹣ )×( + + + )﹣(1﹣ ﹣ ﹣ ﹣
)×( + + ). 令 + + =t,则 原式=(1﹣t)(t+ )﹣(1﹣t﹣ )t =t+ ﹣t2﹣ t﹣ t+t2 = 问题: (1)计算 (1﹣
﹣ ﹣ ﹣…﹣ )×( + + + +…+ + )﹣(1﹣ ﹣ ﹣ ﹣ ﹣…﹣
的代数式表示 ); (2)设该格点多边形外的格点数为 ,则 =
二、应用题 3.定义运算max{a, b}:当a≥b时,max{a,b}=a;当a<b时,max{a, b}=b.如max{﹣3,2}=2. (1)max{ , 3}= 3 ; (2)已知y1= 和y2=k2x+b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若max{ ,k2x+b}= ,结合图象,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3)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max{2x+1,x﹣2}的值.
归纳证明 (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2,b2,c2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 式表示出来,请利用图3证明你发现的关系式; 拓展应用 (3)如图4,在□ABCD中,点E,F,G分别是AD,BC,CD的中 点,BE⊥EG,AD= ,AB=3.求AF的长.
5.阅读理解 材料一: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其中平行 的两边叫梯形的底边,不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底边,不平行的两边叫梯 形的腰,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具有 以下性质: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和,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 ∵E、F是AB、CD的中点 ∴EF∥AD∥BC EF=
2019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代数综合、代数几何综合》(有答案)
代数综合题一:对于实数a,b,我们用符号min{a,b}表示a,b两数中较小的数,如min{3,5}=3,因此,min{-1,-2}=________;若{}22min(1),4+=,则x=___________.x x题二:对于实数c,d,我们用符号max{c,d}表示c,d两数中较大的数,如max{3,5}=5,因此,题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0,m2)(m>0)在y轴正半轴上,过点P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抛物线C1:y A、B,交抛物线C2:y于点C、D.(1)如图①,原点O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点Q,分别连接OA,OB,QC 和QD,求△AOB与△CQD面积比为_______.(2)如图②过点A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C2于点E,过点D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C1于点F,在y轴上任取一点M,连接MA、ME、MD和MF,则△MAE与△MDF面积的比值为_______.题七: 设函数y =⎩⎨⎧<+≥+-0130242x x x x x , ,,若互不相等的实数x 1,x 2,x 3,满足y 1=y 2=y 3, 求x 1+x 2+x 3的取值范围.题八: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243x x ++与x 轴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 (1)求直线AC 的表达式;(2)在x 轴下方且垂直于y 轴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点P (x 1,y 1),Q (x 2,y 2),与直线AC 交于点N (x 3,y 3),若x 1>x 2>x 3,结合函数的图象,求x 1+x 2+x 3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题一:-2,-3或2.详解:∵-2<-1,∴min{-1,-2}=-2,∵{}22+=,x xmin(1),4当(x+1)2=x2时,解得:x=-0.5,(x+1)2=x2=0.25,这时不可能得出最小值为4,当x>-0.5,(x+1)2>x2,则x2=4,解得x1=2或x2=-2(舍去),当x<-0.5,(x+1)2<x2,则(x+1)2=4,解得x1=-3或x2=1(舍去),∴x=-3或x=2.题二:∵{}22++=,max22,2x x x当x2+2x+2=x2时,解得:x=-1,x2+2x+2=x2=1,这时不可能得出最大值为2,当x>-1,x2+2x+2>x2,则x2+2x+2=2,解得x1=0或x2=-2(舍去),∴x=0.题三:∴C (-3m ,m 2),D (3m ,m 2),∴CD =6m ,∵O 、Q 关于直线CD 对称, ∴PQ =OP ,∵CD ∥x 轴,∴∠DPQ =∠DPO =90°,∴△AOB 与△CQD 的高相等, PQ CD PO AB ⋅⋅2121=mm 64=32.AEM DFMS S=∵S △OEF +S △OFD =S △OEC +S 梯形ECDF ,而S △OFD =S △OEC =2, 2详解:先作出函数y =⎩⎨⎧<+≥+-0130242x x x x x , ,的图象,如图,不妨设x 1<x 2<x 3,∵y =242x x -+(x ≥0)的对称轴为x =2,y 1=y 2,∴x 2+x 3=4, ∵y =242x x -+(x ≥0)的顶点坐标为(2,-2),令y =-2,代入y =3x +1,解得:x =-1,∴-1<x 1<0,则x 1+x 2+x 3的取值范围是:-1+4<x 1+x 2+x 3<0+4,∴3<x 1+x 2+x 3<4.题八: (1)y =x +3;(2)-8<x 1+x 2+x 3<-7.详解:(1)由y =243x x ++得到:y =(x +3)(x +1),C,∴A (-3,0),B (-1,0),设直线AC 的表达式为:y =kx +b (k ≠0), ∴⎩⎨⎧==+303-b b k ,解得:⎩⎨⎧==31b k ,所以直线AC 的表达式为y =x +3,(2)由y =243x x ++得到:y =(x +2)2-1,∴抛物线y =243x x ++的对称轴是x =-2, 顶点坐标是(-2,-1),∵y 1=y 2,∴x 1+x 2=-4,令y =-1,代入y =x +3,解得:x =-4,∵x 1>x 2>x 3,∴-4<x 3<-3,∴-4-4<x 1+x 2+x 3<-3-4,∴-8<x 1+x 2+x 3<-7.代数几何综合题一: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使得△P AC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题二: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4,0),B(1,0),与y轴交于点D(0,4),点C(-2,n)也在此抛物线上.(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设BC交y轴于点E,连接AE,AC请判断△A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题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在图形M上,点Q在图形N上,称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为图形M,N的密距,记为d(M,N).特别地,若图形M,N有公共点,规定d(M,N)=0.(1)如图1,⊙O的半径为2,①点A(0,1),B(4,3),则d(A,⊙O)=,d(B,⊙O)=.是⊙O的关联点,求m的取值范围;(2)若线段EF上的所有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求这个圆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题一: (1)y =214x --+(),M (1,4);(2)P (1,2). 详解:(1)∵抛物线y =ax 2+bx +c (a ≠0)过A (-1,0)、B (3,0),C (0,3)三点,∴93003a b c a b c c ++=⎧⎪-+=⎨⎪=⎩,解得12c=3a b =-⎧⎪=⎨⎪⎩.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2314y x x x =-++=--+(),故顶点M 为(1,4); (2)如图1,∵点A 、B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连接BC与抛物线对称轴交于一点,即为所求点P .设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H ,题二: (1)y =-x 2-3x +4,C (-2,6);(2)△A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详解:(1)∵抛物线经过A 、B 、D 三点,∴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164004a b c a b c c -+⎧⎪++⎨⎪⎩===,解得134a b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 2-3x +4, ∵点C (-2,n )也在此抛物线上,∴n =-4+6+4=6,∴C 点坐标为(-2,6);∴AE2+CE2=20+20=40=AC2,且AE=CE,∴△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数学代数与几何综合题
数学代数与几何综合题一、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代数与几何综合题是一类需要同时运用代数和几何概念与方法来解答的数学题目。
通常这类题目会结合代数方程、函数关系以及几何图形等知识点,要求考生既能够理解代数概念的本质,又能够将其与几何图形进行有效地联结,从而得出正确的解答。
2. 举例说明一个代数与几何综合题。
考虑一个代数与几何综合题的例子:已知一个矩形的长为x,宽为y,其面积为100,求出矩形的周长。
解答思路如下:首先,根据面积定义,我们可以列出代数方程xy = 100。
接着,我们考虑矩形的周长等于两倍的长加上两倍的宽,即2(x+y)。
由于我们已知面积为100,所以可以将该条件带入代数方程中,得到2(x+y) = 2(10) = 20。
因此,矩形的周长为20。
二、综合题已知平面上有一条弧线AB,其中A(2,1)和B(5,4)。
求以下问题:1. 弧线AB的长度。
解答思路如下: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弧线AB的斜率。
斜率的计算公式为k = (y2-y1)/(x2-x1)。
代入A(2,1)和B(5,4)的坐标,得到k = (4-1)/(5-2) = 1。
由于斜率为1,说明弧线AB与x轴的夹角为45度。
然后,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 = √((x2-x1)^2 + (y2-y1)^2),我们可以计算出弧线AB的长度为√((5-2)^2 + (4-1)^2) = √18。
2. 弧线AB所在的直线方程。
解答思路如下:由于已知A(2,1)和B(5,4)在弧线上,我们可以利用这两个点的坐标来确定所求直线方程。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使用斜率公式k = (y2-y1)/(x2-x1),代入A(2,1)和B(5,4)的坐标,得到k = (4-1)/(5-2) = 1。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其中一点的坐标(x1,y1)和斜率k来得到直线的方程。
选择点A(2,1)和斜率k = 1,代入直线方程的一般公式y-y1 = k(x-x1),得到y-1 = 1(x-2)。
【初三数学】代数几何综合题(含答案)(共15页)
代数几何综合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笥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很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命题的主要结合点是方程与几何、函数与几何等,解代数几何综合题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
例1、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 (2,0),B (0,2),P (x ,0)()x <0,连结BP ,过P 点作PC PB ⊥交过点A 的直线a 于点C (2,y )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 取最大整数时,求BC 与PA 的交点Q 的坐标。
解:(1) PC PB BO PO ⊥⊥,∴∠+∠=︒∠+∠=︒∴∠=∠CPA OPB PBO OPB CPA PBO 9090, A (2,0),C (2,y )在直线a 上 ∴∠=∠=︒BOP PAC 90∴∆∆BOP PAC ~∴=PO AC BOPA,∴=+||||||x y x 22, x y x y x<<∴=-0022,,∴=-+y x x 122(2) x <0,∴x 的最大整数值为-1 ,当x =-1时,y =-32,∴=CA 32BO a BOQ CAQ OQ AQ BOCA//~,,∴∴=∆∆ 设Q 点坐标为()m ,0,则AQ m =-2∴-=∴=m m m 223287,Q 点坐标为()870,说明:利用数形结合起来的思想,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
关键是搞清楚用坐标表示的数与线段的长度的关系。
练习1.如图,从⊙O 外一点A 作⊙O 的切线AB 、AC ,切点分别为B 、C ,⊙O 的直径BD 为6,连结CD 、AO.(1)求证:CD ∥AO ;(3分)(2)设CD =x ,AO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分) (3)若AO +CD =11,求AB 的长。
(4分)B2.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x1,0)、(x2,O),其中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x+m-3=O 的两根,且x1<0<x2.(1)求m的取值范围;(2)设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ACB=90°,∠CAB=30°,求m的值;(3)在上述条件下,若点D在第二象限,△DAB≌△CBA,求出直线AD的函数解析式.3.一张矩形纸片OABC 平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原点,点A 在x 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初中代数式与几何结合题
初中代数式与几何结合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中代数与几何是数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代数式是一种抽象的数学符号,而几何是研究空间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
将代数与几何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代数式与几何结合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见题型,通过这种题型可以考查学生对代数和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现在我们来看几个关于初中代数式与几何结合题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a和b,求斜边长。
解: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斜边长c满足c^2 = a^2 + b^2。
这个例子就是将几何中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与代数中平方的概念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几何定理和代数运算的理解能力。
第二个例子: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其中一个角是x 度,另外两个角分别是2x度和3x度,求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度。
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可知,x + 2x + 3x = 180。
解方程得到6x = 180,即x = 30。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分别为30度、60度和90度。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初中代数式与几何结合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类型的题目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利用代数与几何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训练和解答这类题目,学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同时也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初中代数式与几何的结合题的教学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们应该注重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勇于探索和尝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喜欢数学,享受数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成为数学领域的佼佼者。
【这篇文章共计798字】.第二篇示例:初中代数式与几何结合题是数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代数与几何各有其独特性,但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专题30 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中考数学压轴题精品专题练(第二期)
一、选择题1.(2017四川省乐山市,第10题,3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ABC 的边OA 、OC 分别落在x 、y 轴上,点B 坐标为(6,4),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与AB 边交于点D ,与BC 边交于点E ,连结DE ,将△BDE 沿DE 翻折至△B 'DE 处,点B '恰好落在正比例函数y =kx 图象上,则k 的值是( )A .52-B .211-C .51-D .241- 2.(2017四川省内江市,第11题,3分)如图,在矩形AOBC 中,O 为坐标原点,OA 、OB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0,33),∠ABO =30°,将△ABC 沿AB 所在直线对折后,点C 落在点D 处,则点D 的坐标为( )A .(32,332)B .(2,332)C .(332,32)D .(32,3﹣332) 3.(2017临沂,第14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k y x=(x >0)的图象与边长是6的正方形OABC 的两边AB ,BC 分别相交于M ,N 两点,△OMN 的面积为10.若动点P 在x 轴上,则PM +PN 的最小值是( )A .62B .10C .226D .2294.(2017山东省威海市,第12题,3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5,点A 的坐标为(﹣4,0),点B 在y 轴上,若反比例函数xk y =(k ≠0)的图象过点C ,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A .x y 3=B .x y 4=C . x y 5=D .xy 6= 5.(2017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题,4分)如图,点A (a ,3),B (b ,1)都在双曲线3y x =上,点C ,D ,分别是x 轴,y 轴上的动点,则四边形ABCD 周长的最小值为( )A .52B .62C . 21022D .26.(2017江苏省泰州市,第6题,3分)如图,P 为反比例函数k y x=(k >0)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交一次函数y =﹣x ﹣4的图象于点A 、B .若∠AOB =135°,则k 的值是( )A.2B.4C.6D.87.(2017甘肃省兰州市,第15题,4分)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E从A出发,沿AB→BC方向运动,当点E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过点E做FE⊥AE,交CD于F点,设点E运动路程为x,FC=y,如图2所表示的是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当点E在BC上运动时,FC的最大长度是25,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235B.5C.6D.2548.(2017甘肃省天水市,第10题,4分)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4cm,∠B=30°,点P从点B 出发,以3c m/s的速度沿BC方向运动到点C停止,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1c m/s的速度沿BA﹣AC 方向运动到点C停止,若△BPQ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为x(s),则下列最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 .D .9.(2016山东省济南市)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B =90°,AB =AD =5,BC =4,M 、N 、E 分别是AB 、AD 、CB 上的点,AM =CE =1,AN =3,点P 从点M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MB ﹣BE 向点E 运动,同时点Q 从点N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ND ﹣DC ﹣CE 向点E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后,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设△APQ 的面积为S ,运动时间为t 秒,则S 与t 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为( )A .B .C .D .10.(2016山东省济宁市)如图,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CB 是菱形,O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sin ∠AOB =45,反比例函数48y 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A ,与BC 交于点F ,则△AOF 的面积等于( )A .60B .80C .30D .4011.(2016广西梧州市)如图所示,抛物线2y ax bx c =++(a ≠0)与x 轴交于点A (﹣2,0)、B (1,0),直线x =﹣0.5与此抛物线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M ,在直线上取点D ,使MD =MC ,连接AC 、BC 、AD 、BD,某同学根据图象写出下列结论:①a﹣b=0;②当﹣2<x<1时,y>0;③四边形ACBD是菱形;④9a﹣3b+c>0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2.(2016浙江省湖州市)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4,BC=7.如图2,在底边BC上取一点D,连结AD,使得∠DAC=∠ACD.如图3,将△ACD沿着AD所在直线折叠,使得点C落在点E处,连结BE,得到四边形ABED.则BE的长是()A.4B.174C.32D.2513.(2015邵阳)如图,在等腰△ABC中,直线l垂直底边BC,现将直线l沿线段BC从B点匀速平移至C 点,直线l与△ABC的边相交于E、F两点.设线段EF的长度为y,平移时间为t,则下图中能较好反映y 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14.(2015河池)我们将在直角坐标系中圆心坐标和半径均为整数的圆称为“整圆”.如图,直线l:43y kx=+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OAB=30°,点P在x轴上,⊙P与l相切,当P在线段OA 上运动时,使得⊙P成为整圆的点P个数是()A.6B.8C.10D.1215.(2015乐山)如图,已知直线334y x=-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P A、PB.则△P AB面积的最大值是()A.8 B.12 C.212D.172二、填空题16.(2017江苏省南通市,第18题,3分)如图,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点C在x轴上,反比例函数kyx=(x>0)的图象经过点A(5,12),且与边BC交于点D.若AB=BD,则点D的坐标为.17.(2017浙江省温州市,第16题,5分)小明家的洗手盆上装有一种抬启式水龙头(如图1),完全开启后,水流路线呈抛物线,把手端点A,出水口B和落水点C恰好在同一直线上,点A至出水管BD的距离为12cm,洗手盆及水龙头的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现用高10.2cm的圆柱型水杯去接水,若水流所在抛物线经过点D和杯子上底面中心E,则点E到洗手盆内侧的距离EH为cm.18.(2017浙江省湖州市,第16题,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y=kx(k>0)分别交反比例函数1yx=和9y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于点A,B,过点B作BD⊥x轴于点D,交1yx=的图象于点C,连结AC.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k的值是.19.(2017金华,第16题,4分)在一空旷场地上设计一落地为矩形ABCD的小屋,AB+BC=10m,拴住小狗的10m长的绳子一端固定在B点处,小狗在不能进入小屋内的条件下活动,其可以活动的区域面积为S (m2)(1)如图1,若BC=4m,则S= m2.(2)如图2,现考虑在(1)中矩形ABCD小屋的右侧以CD为边拓展一正△CDE区域,使之变成落地为五边形ABCED的小屋,其他条件不变,则在BC的变化过程中,当S取得最小值时,边BC的长为m.20.(2016四川省眉山市)如图,已知点A是双曲线6yx=在第三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O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以AB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点C在第四象限内,且随着点A的运动,点C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但点C始终在双曲线kyx=上运动,则k的值是.21.(2016浙江省湖州市)已知点P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b>0)的图象上,将点P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Q,点Q也在该函数y=kx+b的图象上.(1)k的值是;(2)如图,该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4yx-=图象交于C,D两点(点C在第二象限内),过点C作CE⊥x轴于点E,记S1为四边形CEOB的面积,S2为△OAB的面积,若127 9SS=,则b的值是.22.(2016浙江省衢州市)如图,正方形ABCD的顶点A,B在函数kyx=(x>0)的图象上,点C,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当k的值改变时,正方形ABCD的大小也随之改变.(1)当k=2时,正方形A′B′C′D′的边长等于.(2)当变化的正方形ABCD与(1)中的正方形A′B′C′D′有重叠部分时,k的取值范围是.23.(2016湖北省鄂州市)如图,直线l:43y x=-,点A1坐标为(﹣3,0).过点A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1,以原点O为圆心,OB1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负半轴于点A2,再过点A2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2,以原点O为圆心,OB2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负半轴于点A3,…,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A2016的坐标为.24.(2016福建省龙岩市)如图1~4,在直角边分别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中,每多作一条斜边上的高就增加一个三角形的内切圆,依此类推,图10中有10个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它们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S10,则S1+S2+S3+…+S10= .25.(2016辽宁省葫芦岛市)如图,点A1(2,2)在直线y=x上,过点A1作A1B1∥y轴交直线12y x=于点B1,以点A1为直角顶点,A1B1为直角边在A1B1的右侧作等腰直角△A1B1C1,再过点C1作A2B2∥y轴,分别交直线y=x和12y x=于A2,B2两点,以点A2为直角顶点,A2B2为直角边在A2B2的右侧作等腰直角△A2B2C2…,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等腰直角△A n B n C n的面积为.(用含正整数n的代数式表示)26.(201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CB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且OA=2,OC=1.在第二象限内,将矩形AOCB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32倍,得到矩形A1OC1B1,再将矩形A1OC1B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放大32倍,得到矩形A2OC2B2…,以此类推,得到的矩形A n OC nB n的对角线交点的坐标为.27.(2015庆阳)如图,定点A(﹣2,0),动点B在直线y x=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28.(2015凉山州)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 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三、解答题29.(2017江苏省连云港市,第26题,12分)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3yax bx (a ≠0)的图象经过点A(3,0),B (4,1),且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B 、AC 、BC .(1)求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判断△ABC 的形状;若△ABC 的外接圆记为⊙M ,请直接写出圆心M 的坐标;(3)若将抛物线沿射线BA 方向平移,平移后点A 、B 、C 的对应点分别记为点A 1、B 1、C 1,△A 1B 1C 1的外接圆记为⊙M 1,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M 1经过原点?若存在,求出此时抛物线的关系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2017河南省,第23题,11分)如图,直线23y x c =-+与x 轴交于点A (3,0),与y 轴交于点B ,抛物线243y x bx c =-++经过点A ,B . (1)求点B 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M (m ,0)为x 轴上一动点,过点M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直线AB 及抛物线分别交于点P ,N . ①点M 在线段OA 上运动,若以B ,P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PM 相似,求点M 的坐标;②点M 在x 轴上自由运动,若三个点M ,P ,N 中恰有一点是其它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三点重合除外),则称M ,P ,N 三点为“共谐点”.请直接写出使得M ,P ,N 三点成为“共谐点”的m 的值.31.(2017浙江省台州市,第24题,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借助直角三角板可以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比如对于方程2520x x -+=,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根据方程的系数特征,确定一对固定点A (0,1),B (5,2);第二步:在坐标平面中移动一个直角三角板,使一条直角边恒过点A ,另一条直角边恒过点B ;第三步:在移动过程中,当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x 轴上点C 处时,点C 的横坐标m 即为该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如图1);第四步:调整三角板直角顶点的位置,当它落在x 轴上另一点D 处时,点D 的横坐标n 即为该方程的另一个实数根.(1)在图2中,按照“第四步”的操作方法作出点D (请保留作出点D 时直角三角板两条直角边的痕迹);(2)结合图1,请证明“第三步”操作得到的m 就是方程2520x x -+=的一个实数根;(3)上述操作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固定点的位置,若要以此方法找到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 (a ≠0,24b ac -≥0)的实数根,请你直接写出一对固定点的坐标;(4)实际上,(3)中的固定点有无数对,一般地,当m 1,n 1,m 2,n 2与a ,b ,c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点P (m 1,n 1),Q (m 2,n 2)就是符合要求的一对固定点?32.(2017浙江省宁波市,第25题,12分)如图,抛物线21144y x x c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 ,与y轴交于点B ,连结AB ,点C (6,152)在抛物线上,直线AC 与y 轴交于点D . (1)求c 的值及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2)点P 在x 轴正半轴上,点Q 在y 轴正半轴上,连结PQ 与直线AC 交于点M ,连结MO 并延长交AB 于点N ,若M 为PQ 的中点.①求证:△APM ∽△AON ;②设点M 的横坐标为m ,求AN 的长(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33.(2017浙江省湖州市,第24题,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4,0),C (m ,0)是线段A B 上一点(与 A ,B 点不重合),抛物线L 1:211y ax b x c =++(a <0)经过点A ,C ,顶点为D ,抛物线L 2:222y ax b x c =++(a <0)经过点C ,B ,顶点为E ,AD ,B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若a =12-,m =﹣1,求抛物线L 1,L 2的解析式; (2)若a =﹣1,AF ⊥BF ,求m 的值;(3)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 (a <0),无论m 取何值,直线AF 与BF 都不可能互相垂直?若存在,请直接写出a 的两个不同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4.(2017浙江省绍兴市,第24题,14分)如图1,已知□ABCD ,AB ∥x 轴,AB =6,点A 的坐标为(1,-4),点D 的坐标为(-3,4),点B 在第四象限,点P 是□ABCD 边上一个动点.(1) 若点P 在边BC 上,PD =CD ,求点P 的坐标.(2)若点P 在边AB 、AD 上,点P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Q ,落在直线1y x =-上,求点P 的坐标.(3) 若点P 在边AB ,AD ,CD 上,点G 是AD 与y 轴的交点,如图2,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PM ,过点G 作x 轴的平行线GM ,它们相交于点M ,将△PGM 沿直线PG 翻折,当点M 的对应点落在坐标轴上时,求点P 的坐标(直接写出答案).35.(2017衢州,第24题,12分)在直角坐标系中,过原点O 及点A (8,0),C (0,6)作矩形OABC 、连结OB ,点D 为OB 的中点,点E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连结DE ,作DF ⊥DE ,交OA 于点F ,连结EF .已知点E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AB 上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秒.(1)如图1,当t =3时,求DF 的长.(2)如图2,当点E 在线段AB 上移动的过程中,∠DEF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求出tan ∠DEF 的值.(3)连结AD ,当AD 将△DEF 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之比为1:2时,求相应的t 的值.36.(2017金华,第24题,12分)如图1,在平面直角组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 (0,0),A (3,33、B (9,53),C (14,0),动点P 与Q 同时从O 点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点P 沿OC 方向以1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Q 沿折线OA ﹣AB ﹣BC 运动,在OA 、AB 、BC 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3,3,52(单位长度/秒),当P 、Q 中的一点到达C 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1)求AB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2,当点Q 在AB 上运动时,求△CPQ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及S 的最大值;(3)在P 、Q 的运动过程中,若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四边形OABC 的顶点,求相应的t 值.37.(2017海南省,第24题,16分)抛物线23y ax bx =++ 经过点A (1,0)和点B (5,0).(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该抛物线与直线335y x =+ 相交于C 、D 两点,点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位于x 轴下方,直线PM ∥y 轴,分别与x 轴和直线CD 交于点M 、N .①连结PC 、PD ,如图1,在点P 运动过程中,△PCD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②连结PB ,过点C 作CQ ⊥PM ,垂足为点Q ,如图2,是否存在点P ,使得△CNQ 与△PBM 相似?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8.(2017天门,第25题,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的边AD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直线BC ∥AD ,且BC =3,OD =2,将经过A 、B 两点的直线l :y =﹣2x ﹣10向右平移,平移后的直线与x 轴交于点E ,与直线BC 交于点F ,设AE 的长为t (t ≥0).(1)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2)设四边形ABCD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阴影部分)为S ,请直接写出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3)当t =2时,直线EF 上有一动点,作PM ⊥直线BC 于点M ,交x 轴于点N ,将△PMF 沿直线EF 折叠得到△PTF ,探究:是否存在点P ,使点T 恰好落在坐标轴上?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9.(2017湖北省十堰市,第25题,12分)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1,0),B (m ,0),与y 轴交于C .(1)若m =﹣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2)如图1,在(1)的条件下,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D ,在对称轴左侧的抛物线上有一点E ,使103ACE ACD S S ∆∆=,求点E 的坐标; (3)如图2,设F (﹣1,﹣4),FG ⊥y 于G ,在线段OG 上是否存在点P ,使∠OBP =∠FPG ?若存在,求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0.(2017湖北省咸宁市,第24题,12分)如图,抛物线212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对称轴交抛物线于点D ,交x 轴于点E ,已知OB =OC =6.(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D 的坐标;(2)连接BD ,F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当∠F AB =∠EDB 时,求点F 的坐标;(3)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M 、N 两点,以线段MN 为对角线作菱形MPNQ ,当点P 在x 轴上,且PQ =12MN 时,求菱形对角线MN 的长.41.(2017湖北省恩施州,第24题,12分)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c 过点(﹣2,2),(4,5),过定点F (0,2)的直线l :y =kx +2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B 在抛物线上运动时,判断线段BF 与B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判断;(3)P 为y 轴上一点,以B 、C 、F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设点P (0,m ),求自然数m 的值;(4)若k =1,在直线l 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QBF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及△QBF 的最大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2.(2017湖北省武汉市,第24题,12分)已知点A (﹣1,1)、B (4,6)在抛物线2y ax bx =+上.(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点F 的坐标为(0,m )(m >2),直线AF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G ,过点G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H .设抛物线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E ,连接FH 、AE ,求证:FH ∥AE ;(3)如图2,直线AB 分别交x 轴、y 轴于C 、D 两点.点P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D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2个单位长度;同时点Q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M是直线PQ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当运动到t秒时,QM=2PM,直接写出t的值.43.(2017湖北省荆州市,第25题,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334y x=-+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Q同时从点A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其中点P沿射线AB运动,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点Q沿射线AO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以点Q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Q.(1)求证:直线AB是⊙Q的切线;(2)过点A左侧x轴上的任意一点C(m,0),作直线AB的垂线CM,垂足为M.若CM与⊙Q相切于点D,求m与t的函数关系式(不需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C,直线AB、CM、y轴与⊙Q同时相切?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4.(2017湖北省荆门市,第24题,12分)已知: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90°,OB=25,OC=20,若点M是边O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O、C不重合),过点M作MN∥OB交BC于点N.(1)求点C的坐标;(2)当△MCN的周长与四边形OMNB的周长相等时,求CM的长;(3)在OB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N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5.(2017湖北省襄阳市,第25题,13分)如图,矩形OABC 的两边在坐标轴上,点A 的坐标为(10,0),抛物线24y ax bx =++过点B ,C 两点,且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D (﹣2,0),点P 是线段CB 上的动点,设CP =t (0<t <10).(1)请直接写出B 、C 两点的坐标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P 作PE ⊥BC ,交抛物线于点E ,连接BE ,当t 为何值时,∠PBE =∠OCD ?(3)点Q 是x 轴上的动点,过点P 作PM ∥BQ ,交CQ 于点M ,作PN ∥CQ ,交BQ 于点N ,当四边形PMQN 为正方形时,请求出t 的值.46.(2017湖北省鄂州市,第22题,9分)如图,已知BF 是⊙O 的直径,A 为⊙O 上(异于B 、F )一点,⊙O 的切线MA 与FB 的延长线交于点M ;P 为AM 上一点,PB 的延长线交⊙O 于点C ,D 为BC 上一点且P A =PD ,AD 的延长线交⊙O 于点E .(1)求证:BE CE =;(2)若ED 、EA 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0552=+-x x 的两根,求BE 的长;(3)若MA =62sin ∠AMF =13,求AB 的长.47.(2017湖北省鄂州市,第24题,12分)已知,抛物线23y ax bx =++(a <0)与x 轴交于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1,D 为抛物线的顶点,点E 在y 轴C 点的上方,且CE =12.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 的坐标;(2)求证:直线DE 是△ACD 外接圆的切线;(3)在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找一点P ,使ACD PAC S S ∆∆=21,求点P 的坐标; (4)在坐标轴上找一点M ,使以点B 、C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 相似,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48.(2017湖北省随州市,第25题,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定义直线y =ax ﹣a 为抛物线 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a ≠0)的“梦想直线”;有一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另有一个顶点在y 轴上的三角形为其“梦想三角形”.已知抛物线2234323y x x =--+与其“梦想直线”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C .(1)填空:该抛物线的“梦想直线”的解析式为 ,点A 的坐标为 ,点B 的坐标为 ; (2)如图,点M 为线段CB 上一动点,将△ACM 以AM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C 的对称点为N ,若△AMN 为该抛物线的“梦想三角形”,求点N 的坐标;(3)当点E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时,在该抛物线的“梦想直线”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以点A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9.(2017黄冈,第24题,14分)已知: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OA =4,OC =3,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B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x 轴正半轴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点P 、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s ).(1)当t =1s 时,求经过点O ,P ,A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t =2s 时,求tan ∠QP A 的值;(3)当线段PQ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M ,且BM =2AM 时,求t (s )的值;(4)连接CQ ,当点P ,Q 在运动过程中,记△CQP 与矩形O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50.(2017湖北省黄石市,第25题,10分)如图,直线l :y =kx +b (k <0)与函数4y x=(x >0)的图象相交于A 、C 两点,与x 轴相交于T 点,过A 、C 两点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 、D ,过A 、C 两点作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直线AE 与CD 相交于点P ,连接DE ,设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4a)、(c ,4c),其中a >c >0. (1)如图①,求证:∠EDP =∠ACP ;(2)如图②,若A 、D 、E 、C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k 的值;(3)如图③,已知c =1,且点P 在直线BF 上,试问:在线段AT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OM ⊥AM ?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1.(2017湖南省岳阳市,第24题,10分)如图,抛物线223y x bx c =++经过点B (3,0),C (0,﹣2),直线l :2233y x =--交y 轴于点E ,且与抛物线交于A ,D 两点,P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 ,D 重合).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 在直线l 下方时,过点P 作PM ∥x 轴交l 于点M ,PN ∥y 轴交l 于点N ,求PM +PN 的最大值. (3)设F 为直线l 上的点,以E ,C ,P ,F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构成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52.(2016四川省自贡市)抛物线()240y x ax b a =-++>与x 轴相交于O 、A 两点(其中O 为坐标原点),过点P (2,2a )作直线PM ⊥x 轴于点M ,交抛物线于点B ,点B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 (其中B 、C 不重合),连接AP 交y 轴于点N ,连接BC 和PC . (1)32a =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BC 的长; (2)如图1a >时,若AP ⊥PC ,求a 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a ,使12AP PN =,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3.(2016山东省泰安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y ax bx c =++的顶点坐标为(2,9),与y 轴交于点A (0,5),与x 轴交于点E 、B . (1)求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表达式;(2)过点A 作AC 平行于x 轴,交抛物线于点C ,点P 为抛物线上的一点(点P 在AC 上方),作PD 平行与y 轴交AB 于点D ,问当点P 在何位置时,四边形AP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若点M 在抛物线上,点N 在其对称轴上,使得以A 、E 、N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AE 为其一边,求点M 、N 的坐标.54.(2016山东省济南市)如图1,▱OABC 的边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C =5,反比例函数my x=(x >0)的图象经过点A (1,4).(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和点B 的坐标;(2)如图2,过BC 的中点D 作DP ∥x 轴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P ,连接AP 、OP . ①求△AOP 的面积;②在▱OABC 的边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POM 是以PO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5.(2016山东省济宁市)已知点P (0x ,0y )和直线y =kx +b ,则点P 到直线y =kx +b 的距离证明可用公式d 0021kx y b k-++计算.例如:求点P (﹣1,2)到直线y =3x +7的距离. 解:因为直线y =3x +7,其中k =3,b =7. 所以点P (﹣1,2)到直线y =3x +7的距离为:d 0021kx y b k -++23(1)271k ⨯--++1010.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P (1,﹣1)到直线y =x ﹣1的距离;(2)已知⊙Q 的圆心Q 坐标为(0,5),半径r 为2,判断⊙Q 与直线39y x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已知直线y =﹣2x +4与y =﹣2x ﹣6平行,求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56.(2016广西河池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 (1)请直接写出点A ,C ,D 的坐标;(2)如图(1),在x 轴上找一点E ,使得△CDE 的周长最小,求点E 的坐标;(3)如图(2),F 为直线AC 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AF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7.(2016广西百色市)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4,对角线相交于点P ,抛物线L 经过O 、P 、A 三点,点E 是正方形内的抛物线上的动点.(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①直接写出O 、P 、A 三点坐标; ②求抛物线L 的解析式;(2)求△OAE 与△OCE 面积之和的最大值.58.(2016广西贵港市)如图,抛物线25y ax bx =+-(a ≠0)与x 轴交于点A (﹣5,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E 为x 轴下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S △ABE =S △ABC 时,求点E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BAP =∠CAE ?若存在,求出点P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9.(2016广西贺州市)如图,矩形的边OA 在x 轴上,边OC 在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10,8),沿直线OD 折叠矩形,使点A 正好落在BC 上的E 处,E 点坐标为(6,8),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O 、A 、E 三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A D 的长;(3)点P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动点,当△PAD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60.(2016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第26题,13分)如图,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相交的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相交于点C ,顶点为D . (1)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2)连接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P 不与C ,B 两点重合),过点P 作PF ∥DE 交抛物线于点F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①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F的长,并求出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PEDF为平行四边形.②设△BCF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当m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61.(2016内蒙古赤峰市)(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0,0),A(0,﹣6),B(8,0)三点在⊙P上.(1)求圆的半径及圆心P的坐标;(2)M为劣弧OB的中点,求证:AM是∠OAB的平分线;(3)连接BM并延长交y轴于点N,求N,M点的坐标.62.(2016内蒙古赤峰市)(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2,0),C(3,5).(1)求过点A,C的直线解析式和过点A,B,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过点A,B及抛物线的顶点D的⊙P的圆心P的坐标;(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AQ与⊙P相切,若存在请求出Q点坐标.63.(2016吉林省)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在x 轴正半轴上,OB 的长度为2m ,以OB 为边向上作等边三角形AOB ,抛物线l :2y ax bx c =++经过点O ,A ,B 三点. (1)当m =2时,a = ,当m =3时,a = ;(2)根据(1)中的结果,猜想a 与m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2,在图1的基础上,作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l 于P 、Q 两点,PQ 的长度为2n ,当△AP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a 和n 的关系式为 ;(4)利用(2)(3)中的结论,求△AOB 与△APQ 的面积比.64.(2016天津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4,0),点B (0,3),把△ABO 绕点B 逆时针旋转,得△A ′BO ′,点A ,O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 ′,O ′,记旋转角为α. (1)如图①,若α=90°,求AA ′的长; (2)如图②,若α=120°,求点O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边OA 上 的一点P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P ′,当O ′P +BP ′取得最小值时,求点P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65.(2016四川省凉山州)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a ≠0)经过A (﹣1,0)、B (3,0)、C (0,﹣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最短时,求点P 的坐标;。
三、代数与几何综合题
∽ △ P E 得 c.
=
. 由 再
点 , 交 于点 E. 求证 :
( ) =船 +J 1 P c;
壶得 壶= + 壶.
、 , E与 曰 船 0 c交 于点 肘. 于 由
2 ( ) 结 . 1联
( 1葡. 2 葡=1 ) 南
平分 B C, 以, =E O 上 B B A 所 舾 C, E C, M=C M. 再证△ B E △ B E, B M H 得 H=B M. () 2 先证 △ A C ̄ A 船 , C =丽 再 证 D A 得 D A B
( ) 直 径 2作
BD + A
, 结 D 曰、 .由 ( ) 联 1 知
:
=90 由于 B D C 0. A = .
D, 得 C+ D=90 0.
3 如 图 1, B . 6 A 为半圆 0的直 径 , P
三 、 数 与 几 何 综 合 题 代
为射线 上 的一个
动点 , T为 O 0 的 P 切线 。 为 切点 , 作 靠近点 A的过程 中, 图l 6 A T的平 分线 船 交 B P T于点 E. : 点 P逐 渐 问 在
张 连 营
( 天津 市南开中学.0 10 30 0 )
代数与几何综合题涉及代数 与几何 两大学科 的
知识 . 最常 见的题 目是 以方程 的思 想方 法去 解证 图 形 中各元素的位置关 系 , 以及 长度 、 度 、 角 面积 等的
( ) B E大小如何变化? 为什 么? 2 P
( ) P B大小如何变化? 为什 么? 3 E 4 如图 l , . 7 已知 o0。 与o0 相交 于点 A、 且 2 曰,
点 0 在o 0 上 . 2 。 ( ) D是o 0 1A 的直径 。 联结 D B并延长交 o0。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题及答案
1.如图,抛物线21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2〕过点A 作AP ∥CB 交抛物线于点P ,求四边形ACBP 的面积;解:〔1〕令0y =,得210x -= 解得1x =± 令0x =,得1y =-∴A (1,0)-B (1,0)C (0,1)-……………………3分〔2〕∵O A =O B =O C =1∴∠BAC =∠AC O=∠BC O=45∵A P ∥CB , ∴∠P AB =45过点P 作P E ⊥x 轴于E ,那么∆A P 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令O E =a ,那么P E =1a +∴P (,1)a a +∵点P 在抛物线21y x =-上 ∴211a a +=- 解得12a =,21a =-〔不合题意,舍去〕∴P E =3……………………………………………………………………………5分∴四边形ACB P 的面积S =12AB •O C +12AB •P E =112123422⨯⨯+⨯⨯=………………………………6分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AC =BC ,OA =1,OC =4,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A ,B 两点,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b ,c 的值;〔2〕点E 是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AB 上一动点(点A 、B 除外),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 ,当线段EF 的长度最大时,求点E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①求以点E、B、F、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EFP 是以EF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假设存在,求出所有点P 的坐标;假设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由得:A 〔-1,0〕 B 〔4,5〕…………………1分∵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像经过点A 〔-1,0〕B(4,5)∴101645b c b c -+=⎧⎨++=⎩…………………………………………………2分 解得:b=-2 c=-3…………………………………………………3分〔2〕如26题图:∵直线AB 经过点A 〔-1,0〕 B(4,5)∴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x+1……………………………………4分∵二次函数223y x x =--∴设点E(t , t+1),那么F 〔t ,223t t --〕………………………5分∴EF= 2(1)(23)t t t +---………………………………………6分=2325()24t --+ ∴当32t =时,EF 的最大值=254 ∴点E 的坐标为〔32,52〕………………………………7分 〔3〕①如26题图:顺次连接点E 、B 、F 、D 得四边形EBFD.可求出点F 的坐标〔32,154-〕,点D 的坐标为〔1,-4〕 S EBFD 四边行 = SBEF + S DEF =12531253(4)(1)242242⨯-+⨯- =758………………………………………………10分 ②如26题备用图:ⅰ)过点E 作a ⊥EF 交抛物线于点P,设点P(m ,223m m --)那么有:25232m m --= 解得:1226m =-,2226m += ∴12265(,)2p -, 22265(,)2p + ⅱ〕过点F 作b ⊥EF 交抛物线于3P ,设3P 〔n ,223n n --〕那么有:215423n n --=- 解得:112n = ,232n =〔与点F 重合,舍去〕 ∴3P 11524(,-) 综上所述:所有点P 的坐标:12265(,)22p -,22265(,)22p +3P 〔11524(,-). 能使△EFP 组成以EF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13分3.如图,二次函数c bx x y ++=2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P ,顶点为C 〔1,-2〕. 〔1〕求此函数的关系式;〔2〕作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D ,顺次连接A 、C 、B 、D.假设在抛物线上存在点E ,使直线PE 将四边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四边形,求点E 的坐标;〔1〕∵c bx x y ++=2的顶点为C 〔1,-2〕, ∴2)1(2--=x y ,122--=x x y . ……………2分 26题备用图〔2〕设直线PE 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b kx y +=由题意,四边形ACBD 是菱形.故直线PE 必过菱形ACBD 的对称中心M . ………3分由P (0,-1),M 〔1,0〕,得⎩⎨⎧=+-=01b k b .从而1-=x y , …5分 设E (x ,1-x ),代入122--=x x y ,得1212--=-x x x . 解之得01=x ,32=x ,根据题意,得点E (3,2) …………………………………7分.4如图,抛物线)0(2≠++=a c bx ax y 的顶点坐标为Q ()1,2-,且与y 轴交于点C ()3,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右侧〕,点P 是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从点C 沿抛物线向点A 运动〔点P 与A 不重合〕,过点P 作PD ∥y 轴,交AC 于点D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当△ADP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3)在问题(2)的结论下,假设点E 在x 轴上,点F 在抛物线上,问是否存在以A 、P 、E 、F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假设存在,求点F 的坐标;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抛物线的顶点为Q 〔2,-1〕∴设()122--=x a y将C 〔0,3〕代入上式,得()12032--=a1=a ∴()122--=x y , 即342+-=x x y …〔3分〕〔2〕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 1为直角顶点时,点P 1与点B 重合(如图)令y =0, 得0342=+-x x 解之得11=x , 32=x∵点A 在点B 的右边, ∴B(1,0), A(3,0)∴P 1(1,0) 〔5分〕②解:当点A 为△APD 2的直角顶点是(如图)∵OA=OC, ∠AOC= 90, ∴∠OAD 2=45当∠D 2AP 2= 90时, ∠OAP 2= 45, ∴AO 平分∠D 2AP 2- .又∵P 2D 2∥y 轴, ∴P 2D 2⊥AO, ∴P 2、D 2关于x 轴对称设直线AC 的函数关系式为b kx y +=将A(3,0), C(0,3)代入上式得 ⎩⎨⎧=+=bb k 330, ∴⎩⎨⎧=-=31b k ∴3+-=x y ……………〔7分〕 ∵D 2在3+-=x y 上, P 2在342+-=x x y 上,∴设D 2(x ,3+-x ), P 2(x ,342+-x x )∴(3+-x )+(342+-x x )=0 0652=+-x x , ∴21=x , 32=x (舍)∴当x =2时, 342+-=x x y =32422+⨯-=-1 ∴P 2的坐标为P 2(2,-1)(即为抛物线顶点)∴P 点坐标为P 1(1,0), P 2(2,-1) …………………………………………………〔9分〕(3)解: 由题(2)知,当点P 的坐标为P 1(1,0)时,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10分〕当点P 的坐标为P 2(2,-1)(即顶点Q)时,平移直线AP(如图)交x 轴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F.当AP=FE 时,四边形PAFE 是平行四边形∵P(2,-1), ∴可令F(x ,1)∴1342=+-x x 解之得: 221-=x , 222+=x ∴F 点有两点, 即F 1(22-,1), F 2(22+,1) ……………〔13分〕3. 〔2021,25,10分〕如图,抛物线212y x x 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顶点在直线y =-2x 上.(1)求a 的值;(2)求A ,B 两点的坐标; (3)以AC ,CB 为一组邻边作□ABCD ,那么点D 关于x 轴的对称点D ´是否在该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代数几何综合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代数几何综合问题【中考展望】代几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代几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解代几综合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求解题思路;正确解答”三个步骤,解代几综合题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是解代几综合题的灵魂,要善于挖掘代几综合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不等式)的思想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是学习解代几综合题的关键.题型一般分为:(1)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2)函数与几何综合的问题;(3)动态几何中的函数问题;(4)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5)几何图形中的探究、归纳、猜想与证明问题.题型特点:一是以几何图形为载体,通过线段、角等图形寻找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代数方程或函数模型求解;二是把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建立联系,使之直观化、形象化.以形导数,由数思形,从而寻找出解题捷径.解代几综合题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从题目中寻找这两部分知识的结合点,从而发现解题的突破口.【方法点拨】方程与几何综合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中档题,主要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为背景,结合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其基本形式有:求代数式的值、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与方程有关的代数式的证明.函数型综合题主要有:几何与函数结合型、坐标与几何、方程与函数结合型问题,是各地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主要是以函数为主线,建立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的性质、方程等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函数的图象信息与方程的代数信息的相互转化.例如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相应方程的根;点在函数图象上即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等.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命题的主要考查对象,由于这类题型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几何型综合题,常以相似形与圆的知识为考查重点,并贯穿其他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以证明、计算等题型出现.2.几何计算是以几何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和弧长的计算,角的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以及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等.3.几何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的能力.4.解几何综合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2)注意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力求解题过程的规范化;(3)注意掌握常规的证题思路,常规的辅助线作法;(4)注意灵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典型例题】类型一、方程与几何综合的问题1.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BC>AD),∠D=90°,BC=CD=12,∠ABE=45°,若AE =10,则CE的长为_________.第1页共23页。
九年级代数几何综合题
代数几何综合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综合题大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解题关键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题,运用方程、函数的思想解题,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解题. 【例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O,A 是的中点,AE⊥AC 于A ,与⊙O 及CB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F 、E ,且,EM 切⊙O 于M 。
⑴ △ADC∽△EBA ; ⑵ AC2=12BC·CE; ⑶如果AB =2,EM =3,求cot∠CAD 的值。
【例2】如图 2-5-2所示,已知直线y=2x+2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 ,∠BAC=90○。
过C 作CD ⊥x 轴,D 为垂足. (1)求点 A 、B 的坐标和AD 的长; (2)求过B 、A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 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3)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524个平方单位?【例4】如图2-5-7,矩形ABCD 中,AB =8,BC =6,对角线AC 上有一个动点P (不包括点A 和点C ).设AP =x ,四边形PBCD 的面积为y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并确定自变量x 的范围.(2)有人提出一个判断:“关于动点P ,⊿PBC 面积与⊿PAD 面积之和为常数”.请你说明此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综合巩固练习1、如图2-5-8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ABC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 (0,3 ),B(-1,0)、C(0,1)中,若△DEF各顶点坐标分别为D( 3 ,0)、E(0,1)、F(0,-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DEF由△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B.△DEF由△ABC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C.△DEF由△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60○得到;D.△DEF由△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120○得到2.如图2-5-9,已知直线 y=2x+1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直线y=2x—1与x轴交于C点,与y轴交于D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3.如图2-5-10所示,在矩形ABCD中,BD=20,AD>AB,设∠ABD=α,已知sinα是方程25z2-35z+ 12=0的一个实根.点E、F分别是BC、DC上的点,EC+CF=8,设BE=x,△AEF面积等于y.⑴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当E、F两点在什么位置时y有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小值.4.如图2-5-11所示,直线y=-43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1)求M 、N 两点的坐标;(2)如果点P 在坐标轴上,以点P 为圆心,125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43x+ 4相切,求点P 的坐标.5.如图2-5-12所示,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AB=2,点P 是AB 边上的任意一点(点P 可以与点A 重合,但不与点B 重合),过点P 作PE ⊥BC .垂足为E ;过点E 作EF ⊥AC ,垂足为F ;过点F 作FQ ⊥AB ,垂足为Q .设BP=x ,AQ=y . ⑴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 当BP 的长等于多少时,点P 与点Q 重合;⑶ 当线段 PE 、FQ 相交时,写出线段PE 、EF 、FQ 所围成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解题过程)6.如图2-5-13所示,已知A 由两点坐标分另为(28,0)和(0,28),动点P 从A 点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3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原点O 运动,动直线 EF 从 x 轴开始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向上平行移动(即EF ∥x 轴)并且分别交y 轴,线段AB 交于E 、F 点.连接FP ,设动点P 与动直线EF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⑴ 当t =1秒时,求梯形OPFE 的面积,t 为何值时,梯形OPFE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⑵ 当梯形OPFE 的面积等于△APF 的面积时,求线段 PF 的长.⑶ 设t 的值分别取t 1,t 2时(t 1≠t 2),所对应的三角形分别为△AF 1P 1和△AF 2P 2 ,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请证明你的判断.7.如图2-5-14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顶点,A 的坐标为(1,0),对角线的交点P 的坐标为(52 ,1)⑴ 写出B 、C 、D 三点的坐标;⑵ 若在AB 上有一点 E 作,’入过 E 点的直线‘将矩形ABCD 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 的解析式;⑶ 若过C 点的直线l 将矩形ABCD 的面积分为4:3两部分,并与y 轴交于点M ,求过点C 、D 、M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8.已知矩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A、B、D的坐标分别为A(0,0),B(m,0),D(0,4)其中m≠0.⑴写出顶点C的坐标和矩形ABCD的中心P点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⑵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l把矩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⑶在⑵的前提下,l又与半径为1的⊙M相切,且点 M(0,1),求此矩形ABCD的中心P点的坐标.9.如图2-5-15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2,若点F从点B开始以每秒二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BC方向运动,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0时,直线FD与过点A且平行于BC的直线相交于点G,G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AB 与GH相交于点O.⑴设△EGA的面积为S,写出S与 t的函数解析式;⑵当t为何值时,AB⊥GH;⑶请你证明△GFH的面积为定值.10. 如图2-5-16,在矩形ABCD中,AB=10。
八上数学代几综合压轴题
八上数学代几综合压轴题
八上数学代几综合压轴题指的是在八年级上学期数学中,结合代数和几何知识,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解决。
以下是3道八上数学代几综合压轴题的示例:
1.题目: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 2),点B的坐标为(1, t)。
如果
线段AB的长度为5,求t的值。
2.题目:已知抛物线y = ax^2 + bx + c经过点(0, 1)和点(4, 7),且与x轴只
有一个交点,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3.题目: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平行于CD,且AB = 2,CD = 4,如
果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0,求BC和AD的长度。
总结:八上数学代几综合压轴题指的是在八年级上学期数学中,结合代数和几何知识,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目。
这些题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解决,通过解决这些题目,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拓展思维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综合问题【考点透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涵盖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它可以包含初中阶段所学的代数与几何的若干知识点和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还能有机结合探索性、开放性等有关问题;它既突出考查了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又突出了与高中衔接的重要内容,如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等.综观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90%左右的压轴题都是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综合题.就江苏省十三个大市来说,有十一个大市最后的压轴题都是这样的题型,占分比例都很高.编制这样的综合题,不但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迁移整合能力;考查学生学会将大题分解为小题,逐个击破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几何与代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面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知识网络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几何与代数综合题在中考试题中还有特别重要的功能,它关系到整个试卷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典型例题]例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4k-3=0(1)求证:无论k取什么实数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Rt△ABC的斜边长a=31,且两条直角边的长b和c恰好是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时,求△ABC的周长.(200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试题)分析:(1)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得△=(2k-3)2+4>0即可.(2)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再由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建立关于k的一元二次方程,从而求出三角形的另两边之和.解:(1)证明:△=[-(2k+1)] 2-4×1×(4k-3)=4k2-12k+13=(2k-3)2+4 ∵无论k取什么实数值,总有(2k-3)2+4>0,即△>0,∴无论k取什么实数值时,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b+c=2k+1,bc=4k-3.又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2+c2=a2,∴(b+c)2-2bc=()231,即(2k+1)2-2(4k-3)=31,整理得,得k2-k-6=0,解这个方程,得k=-2或k=3.当k=-2时,b+c=-4+1=-3<0,不符合题意,舍去故k=3,此时b+c=2×3+1=7,故△ABC的周长为7+31.说明: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及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又考查学生一元二次方程解出的两根是否都符合题意,培养学生严谨解题的习惯.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AB交于点E,与AC切于点D,若AD=23,且AE、AB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8x+k=0的两个实数根(1)求⊙O的半径;图13-1 (2)求CD的长.(200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试题)分析:(1)由圆的切割线定理、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易求⊙O的半径.(2)由切线长相等,设CD=CB=x 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出CD 的长.解:(1)∵AD 是⊙O 的切线, ∴AD 2=AE ·AB 又AD=23 ∴AE ·AB=12 ∵AE 、AB 的长是方程x 2-8x+k=0的两个实数根 ∴AE ·AB=k ∴k=12,把k=12代入方程x 2-8x+k=0,解是x 1=2,x 2=6,∴⊙O 的半径为2)(21=-AE AB (2)∵CB ⊥AB ,AB 经过圆心O CB 切⊙O 于点B ∴CD=CB 在Rt △ABC 中,设CD=x 则由勾股定理得AB 2+BC 2=AC 2 ∴62+x 2=(23+x)2 解得x=23 ∴CD=23.说明: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关系等有关基础知识,并能注意运用方程思想去求线段的长.还可讨论下列两个问题:1、已知:如图13-2,Rt △ABC 中,∠ACB=90°,AB=5,两直角边AC 、BC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x 2-(m+5)x+6m=0的两个实数根.(1)求m 的值及AC 、BC 的长(BC>AC ).(2)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以D 、A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CD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03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试题)2、已知:如图12-3,四边形ABCD 为菱形,AF ⊥AD 交BD 于E ,交BC 于点F.(1)求证:AD 2=DB DE ⋅21; (2)过点E 作EG ⊥AF 交AB 于点G , 若线段BE 、DE (BE<DE )的长是方程x 2-3mx+2m 2=0(m>0)的两个根,且菱形ABCD 的面积为63,求EG 的长.(2003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试题)例3.如图13-4,直线y=-434+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1)求M 、N 两点的坐标;(2)如果点P 在坐标轴上,以点P 为圆心,512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434+x 相切,求点P 的坐标. (200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试题)分析:(1)较简单略;(2)因为⊙P 与直线相切,因此点P 到直线MN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512,从而想到过点P 作MN 的垂线,由于点P 的位置不确定所以想到对P 点的位置进行分类.不妨以点P 在点N 的下方为例,过点P 作PA ⊥MN 于A ,则要求P 点坐标,只要求OP 长,把问题转化为求PN 长,利用△PAN ∽△MON ,使问题得以解决.当点P 在N 点上方时,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知点P 到N 的距离与在点N 下方时PN 的长相等,从而求出P 点坐标,不需要再重复上述步骤.当点P 在x 轴上时利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P 点的坐标.图13-2图13-3 4+图13-4解:(1)∵当x=0时,y=4,当y=0时,-434+x =0, ∴x=3. ∴M(3,0),N (0,4) (2)①当P 1点在y 轴上,并且在N 点的下方时,设⊙P 1与直线y=-434+x 相切于点A ,连结P 1A ,则P 1A ⊥MN. ∴∠P 1AN=∠MON=90°. ∵∠P 1NA=∠MNO, ∴△P 1AN ∽△MON. ∴MN N P MO A P 11=.在Rt △OMN 中,OM=3,ON=4 ∴MN=5. 又∵P 1A=512,∴P 1N=4. ∴P 1点坐标是(0,0). ②当P 2点在x 轴上,并且在M 点的左侧时,同理可得P 2点坐标是(0,0).③当P 3点在x 轴上,并且在M 点的右侧时,设⊙P 3与直线y=-434+x 相切于点B ,连结P 3B ,则P 3B ⊥MN. ∴OA//P 3B. ∵OA=P 3B ,∴P 3M=OM=3. ∴OP 3=6. ∴P 3点坐标是(6,0). ④当P 4点在y 轴上,并且在点N 上方时,同理可得P 4N=ON=4. ∴OP 4=8. ∴P 4点坐标是 (0,8).综上,P 点坐标是(0,0),(6,0),(0,8).说明: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函数与方程,相似三角形,同时也考查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其中熟练地进行线段长与坐标的互化也是解题的关键.其实本题若能从轨迹的角度去考虑,就可以避免了分类的遗漏,也可以把问题转化为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只需求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例4.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A 交双曲线y=x1于点A ,连结OA.(1)如图13-5①,当点P 在x 轴的正方向上运动时,Rt △AOP 的面积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请求出Rt △AOP 的面积;若改变,试说明理由.(2)如图13-5②,在x 轴上点P 的右侧有一点D ,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双曲线于点B ,连结BO 交AP 于点C.设△AOP 的面积为S 1,梯形BCPD 的面积为S 2,则S 1与S 2大小关系是S 1 S 2(填“>”或“<”或“=”)(3)如图13-5③,AO 的延长线与双曲线xy 1=的另一个交点为点F ,FH 垂直于x 轴,垂足为点H ,连结AH 、PF ,试证明四边形APFH 的面积为一常数.(200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试题)分析:(1)因为△AOP 的面积AP OP ⋅21,又由于OP 、AP 的长与A 点的坐标有关,若A 点坐标为(a ,b),则OP=a ,AP=b ,所以△AOP 的面积ab 21=,要探求△AOP 的面积大小是否变化,只需考虑ab 是否变化,由于A (a ,b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因此ab=1,所以△AOP 的面积不变.(2)由(1)知△AOP 的面积与△BOD 的面积是相等的,观察图形发现梯形BCPD是图13-5①图13-5②图13-5③△BOD 的一部分,因此S 1>S 2.(3)由于双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故A 、F 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四边形APFH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四边形APFH 的面积等于△AOP 的面积的4倍,据(1)知△AOP 的面积是常数,所以四边形APFH 的面积为一常数.解:(1)设A 点坐标为(a ,b ),则OP=a ,AP=b∴S △AOP =AP OP ⋅21ab 21= ∵点A (a 、b )在函数y=x 1的图象上 ∴b=a1, ∴ab=1 ∴S △AOP =.21121=⨯ (2)>(3)∵A 、F 关于O 点对称 ∴OA=OF.∵PA ⊥x 轴,HF ⊥x 轴, ∴PA//HF , ∴PA=HF ,∴四边形APFH 是平行四边形, ∴4S △AOP =4221=⨯, ∴四边形APFH 的面积为一常数.说明:本题注重从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变化中去研究问题,从“运动”的角度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它不仅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点的坐标和线段的长度之间的互化实现了数形结合.例5.设一次函数221+=x y 的图象为直线l ,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1)求tan ∠BAO 的值; (2)直线m 经过点P (-3,0),若直线l 、m 与x 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 、m 与y 围成的三角形相似,求直线m 的解析式.(200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试题)分析:(1)较简单略.(2)首先要画出图形,则l 、m 与x 轴、y 轴围成的三角形分别是△AMP 、△MBN.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N 在y 轴负半轴上时;已知△AMP ∽△NMB ,则有∠MAP=∠BNM ,这时有Rt △BOA ∽△Rt △PON 得:OA OB ON OP ==21,已知OP=3得ON=6,从而得到N 、P 两点坐标,即可求出直线解析式y=-2x -6.②当N 在y 轴正半轴上同理可得:y=2x+6,当N 在线段内部时,同理求出ON=6出现矛盾,归纳结论得出两条解析式.解:(1)tan 21=∠BAO (2)设直线m 与直线l 相交于点M.与y 轴相交于点N.则直线l 、m 及x 轴围成的三角形△AMP ;直线l 、m 及y 轴围成的三角形为△MBN.①当N 在y 轴负半轴上时,由于∠ABN 及∠BMN 均大于∠MAP ,则要使△AMP ∽△MBN 只能是∠MAP=∠BNM ,图13-6此时有Rt △BOA ∽Rt △PON ,则21==OA OB ON OP ,而OP=3,则ON=6,∴N (0,-6)又P (-3,0) 则直线m 的解析式为y=-2x -6.②当N 在y 轴正半轴上且在OB 延长线上时,∵显然∠APM 及∠MBN 均为钝角,要使△APM ∽△NBM ,则有∠APM=∠MBN ⇔∠MNB=∠MAP ⇔Rt △PON ∽Rt △BOA ,则21==OA OB ON OP .而OP=3,则ON=6,从而N (0,6),则直线m 的解析式为y=2x+6. ③当N 在线段OB 内部时,若要△AMP ∽△NMB , ⇔∠BAP=∠BNM ⇔∠BAP=∠PNO ⇔Rt △ABO ∽Rt △NPO ⇔2==OB OA OP ON .而OP=3,则ON=6矛盾,即N 不可能在线段OB 内部,综上所述,满足要求的直线m 的解析式应为y=2x+6或y=-2x -6.说明:本题设定问题(1)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建立信心.设定问题(2)首先考查了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的能力;其次考查了学生常用的数学思想,一是数形结合思想,二是分类讨论思想. 例6.如图13-7,已知抛物线y=ax 2+bx+c(a<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右侧),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以AB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C 及抛物线上的另一点D,∠ABC=60°.(1)求点A 和B 的坐标(用含有字母c 的式子表示);(2)如果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果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求a 的取值范围.(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试题)分析:(1)已知∠ABC=60°得到含30°的Rt △BOC ,设C (0,C )解出B 点坐标,再构造含30°的Rt △ABC ,求出A 点坐标.(2)由梯形的有关性质,∠BAC=30°证得上底与腰相等,且S 梯求出C 值.(3)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利用图形的直观和函数的增减性求解.解:(1)C (c,0)∴OC=c ,在Rt △BOC 中,∠ABC=60°,∴BO=c cOC3333==连结AC ∵AB 是直径 ∴∠ACB=90° ∴∠BAC=30° ∴在Rt △AOC 中,AO=c OC 33= ∴A (0,3c )B ⎪⎪⎭⎫ ⎝⎛-0,33c (2)∵圆与抛物线都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 ∴AB+CD=2OA=23c ∵S四边形ABCD =3, ∴c c ⋅⋅3221=3 ∴c 2=1 ∵c>0 ∴c=1 ∴A(0,3) B(-0,33)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3)(x+33)将 C (0,1)代入得1=a(-3)(33) ∴a=-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3)(x+33)即y=-x 2+332x+1 (3)解法1:∵A (3c ,0),B (-33c ,0)在抛物线上 ∴a ()0)3(32=++c c b c a(-33c)2+b(-33c)+c=0 ∵c>0 ∴3ac+3b+1=0 013331=+-b ac 消去ac 得:b=32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a b 2=-a 31 ∵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131≤a ∴a 33-≤ 解法2:∵A(0,3c ),B(-33c,0) ∴y=a(x+33c)(x-3c) 将点C(0,c)代入得:c=a ·33c ·(-3c) ∵c>0 ∴c=-a 1 抛物线方程y=a(x-a 33)(x+a 3)即y=ax 2+a x 1332-对称轴方程为x=-a 33 ∵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131≤-a∵a<0 ∴33-≤a . 说明:本题既考查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的联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了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及待定系数法.还可研究下面问题:如图13-8,抛物线y=ax 2+bx+c 与x 轴交于点A(x 1,0)、B (x 2,0)(x 1<0<x 2),与y 轴交于点C(0,-2),若OB=4OA ,且以AB 为直径的圆过C 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D 点在此抛物线上,且AD//CB. ①求D 点的坐标; ②在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APD 的面积与四边形ACBD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0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试题)例7.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 为原点,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OA=10,OC=6.(1)如图13-9①,在OA 上选取一点G ,将△COG 沿CG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记为E.求折痕CG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如图13-9②,在OC 上选取一点D ,将△AOD 沿AD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记为E ′.①求折痕AD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②再作E ′F//AB ,交AD 于点F.若抛物线y=h x +-2121过点F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它与直线AD 的交点的个数.(3)如图13-9③,一般地,在OC 、OA 上选取适当的点D ′、G ′,使纸片沿D ′ G ′翻折后,点O 落在BC 边上,记为E ″.请你猜想:折痕D ′G ′所在直线与②中的抛物线会有什么关系?用(1)中的情形验证你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