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学指导

合集下载

2024年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2024年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2024年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七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南宋灭亡后,流亡途中所作的一首述志诗,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过零丁洋》的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过零丁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中的生僻字、难写字;诗句的韵律、节奏。

2. 教学重点:《过零丁洋》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以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过零丁洋》诗句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文天祥抗元事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诵读:让学生集体诵读《过零丁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句的文学技巧,解读诗句内涵,讲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深入剖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过零丁洋》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过零丁洋》2. 内容:文天祥简介《过零丁洋》诗句诗句解读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过零丁洋》。

(2)翻译《过零丁洋》中的重点句子。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文天祥爱国情怀的理解。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见教材注释。

(3)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文天祥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句中的生僻字、难写字;诗句的韵律、节奏。

2.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深入剖析。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答案的开放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反思和拓展延伸。

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2.诗歌朗诵:邀请一位学生朗诵《过零丁洋》,通过声音的传递,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诗,感受它的韵律之美,思考它背后的深意。”
3.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零丁洋的图片和相关诗歌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发对诗歌内容的探究。
“这是零丁洋,一个让诗人感慨万千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海域,去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过零丁洋》时,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历史背景引入:通过简短介绍文天祥所处的历史时期,南宋末年的动荡背景,以及他作为爱国诗人的英勇事迹,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也能启迪我们的未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来自南宋末年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笔和行动,展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1.诗歌结构:分析《过零丁洋》的篇章结构,讲解每句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布局。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每一句都饱含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2.关键词句解读:详细解读诗中的关键词句,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探讨其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探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请大家小组内部分享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讨论这些手法是如何让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的。”
2.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扮演文天祥,从诗人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全文。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

了解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情感,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学会从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2.1 《过零丁洋》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2.2 作者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民族气节。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3.2 运用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PPT,包含《过零丁洋》全文、作者简介、相关历史背景等。

4.2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教材和写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过零丁洋》的兴趣。

学生朗读全文,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5.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含义。

5.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举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4 创意写作:教师提供写作prompt,要求学生运用诗词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改写、仿写或创作新的诗词。

5.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评和自我反思。

六、教学评价6.1 教师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6.2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对诗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和深入学习。

七、教学拓展7.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文天祥的其他诗词作品,如《正气歌》、《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

分析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掌握文学常识,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会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念,勇于担当。

二、教学重点1. 《过零丁洋》的诗意及意境。

2. 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诗歌中复杂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过零丁洋》的原文、译文及其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过零丁洋》,了解文天祥的生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背景。

提问学生关于宋元时期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历史。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过零丁洋》。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解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探讨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背诵《过零丁洋》。

写一篇关于文天祥爱国情怀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与其他代诗人的作品,如陆游的《示儿》,分析其异同。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在其他领域的贡献,如书法、政治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宋元时期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析。

2. 各组分享自己的选择和理解,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互动交流的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作文的完成质量。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过零丁洋文天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意,品味鉴赏诗句。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鉴赏诗句。

教学难点掌握品味鉴赏诗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歌曲《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尤为强烈。

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

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许多爱国志士中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民族英雄,学习他的悲壮诗作,感受他的崇高人格。

(出示课题)二走进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背景简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读诗1老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节奏及感情。

3指名读4小组读,理解诗意。

五品诗从—句,我想到了(运用什么修辞,写出了)。

例如:从首联我想到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教学《过零丁洋》这首诗之前,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向学生介绍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突出他的忠诚、勇敢、坚定品质,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教学活动:展示文天祥的画像,简述他的生平,特别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勇事迹。
2.设疑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听说过文天祥这位英雄吗?”“他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过零丁洋》的作者、背景、主题及文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认知。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3.领悟并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如对仗、排比、象征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分享文天祥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过零丁洋》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文天祥忠诚、勇敢、坚定品质的认识,以及这首诗对你的启示。字数在500字左右。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过零丁洋》,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诗歌解析:针对生词、成语、典故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活动:教师挑选重点词汇,如“零丁洋”、“汗青”等,结合诗句进行讲解。

《过零丁洋》教案(3篇)

《过零丁洋》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过零丁洋》,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

2. 学会正确朗读并背诵《过零丁洋》。

3. 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过零丁洋》的内容和意境。

2. 学会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2.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作者介绍、诗歌原文、诗歌意境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文天祥是谁吗?他有哪些事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作者介绍1. 教师通过PPT展示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2. 提问:文天祥是如何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的?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诗歌学习1. 教师展示《过零丁洋》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

2. 提问:这首诗中哪些字词不认识?请同学们自己查阅字典。

3. 学生查阅字典,教师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4.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

5.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四、诗歌赏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零丁洋”、“干戈”、“山河破碎”等。

5.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过零丁洋》的意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过零丁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1. 学生背诵《过零丁洋》。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过零丁洋》,让学生了解了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过零丁洋》的背景,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1.2.2 诗歌结构分析:诗的结构、韵律、意象等。

1.2.3 诗歌主题探讨: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导入新课2.1.1 图片展示:展示文天祥的画像和《过零丁洋》的景象。

2.1.2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对文天祥的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2.2 诗歌朗读与解析2.2.1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等。

2.2.2 词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解释其含义。

2.3 诗歌讨论与思考2.3.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分享自己的理解。

2.3.2 思考问题:提问学生对文天祥爱国情怀的理解,引导其思考。

2.4 诗歌创作与展示2.4.1 创作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过零丁洋》的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

2.4.2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学习。

第三章:诗歌鉴赏与批判性思维培养3.1 诗歌鉴赏方法介绍3.1.1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3.1.2 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等,理解其艺术特点。

3.2 批判性思维培养3.2.1 提问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2.2 观点阐述: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表达和辩论。

第四章:诗歌主题延伸与讨论4.1 爱国情怀的传承4.1.1 故事分享:分享其他爱国诗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爱国情怀的传承。

4.1.2 讨论延伸:让学生讨论如何将爱国情怀传承下去,培养民族精神。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

《过零丁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过零丁洋》。

教学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知识介绍、诗词的朗读与解析、诗词意境的体会与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思想。

2. 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过零丁洋》。

3. 领悟诗词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过零丁洋》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天祥的画像及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过零丁洋》,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语气、情感。

3. 解析:分析诗词的背景知识,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诗句进行朗读比赛,展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加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过零丁洋》2. 内容:a. 背景知识: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英雄b.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注明修辞手法c. 意境体会:零丁洋、惶恐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过零丁洋》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过零丁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在诗句中,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表现了自己面对困境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让我明白了,人生要有信仰,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困境中勇往直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诗词的朗读技巧和意境体会。

但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过零丁洋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零丁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过零丁洋教案1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增加文化积淀,提高学生对文言诗文的解读能力;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反复朗读,讨论交流为主,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语: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的炎黄子孙,以不同的方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然而,王朝的更迭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每一朝代,初期都能励精图治,后来逐步下滑。

所以才有人提出:生命的活力,不来自宫廷,而来自民间。

毛主席说,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宋朝晚期,皇帝暗弱,昏庸无能,不思进取,很让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那样的诗人看不上眼。

可是他们空怀报国之志而得不到信任。

谁了解陆游、文天祥这两人?请同学试着讲一讲,展示幻灯片。

二、朗读训练,结合写作背景,做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1、齐读,注意读间和辨析形似字。

戌xū寥liáo哀āi戍shù戮lù衷zhōng戊wù戳chuō蓑suō2、听录音(2遍),注意听朗读的节奏。

3、自读、指读、齐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通用7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通用7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通用7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篇1一、分析教材《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

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元军强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爱国诗篇。

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

前六句写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悲惨。

先从自己的出身说到报国。

表明原先就有艰苦奋斗的阅历,暗示经得起后来的艰危的磨炼,而儒家思想则是他的精神支柱。

接着连用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概括抒写奋战中的感受:以“风飘絮”表现大好河山遭受蹂躏的惨相和诗人对时局的悲痛,以“雨打萍”表现诗人在抗元斗争中遭受的种种打击和挫折。

“惶恐”二句则借典型事件实写感受。

上句说兵败,“说惶恐”含有与士卒共度艰危的意思。

下句说被俘,“叹零丁”兼有将士伤亡殆尽的孤独感。

巧用地名作对,运用语义双关,把纪实与抒写特有的心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尾联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忠心。

出语斩截有力,气贯长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无数仁人志士取义成仁。

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二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二、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为古代诗歌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全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

所以本人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过零丁洋》。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诗歌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学习课文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朗读技巧,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文天祥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背景。

3. 讲解与讨论:a.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诗句含义。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朗读技巧。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重点诗句为例,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朗读,进行课堂实践。

6. 赏析: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2. 黑板右侧:生字词、重点诗句、课文朗读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b. 模仿课文朗读,录制音频,分享给同学。

c.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

2. 答案:a. 生字词解释:略。

b. 课文朗读音频:略。

c. 文天祥生平事迹介绍: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关于文天祥的作文,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提高写作能力。

b.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汇总五篇《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1一、说教材:(-)课标要求:古代诗词的学*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课标对古诗词诵读学*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在评价上,则侧重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能力。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材地位:《过零丁洋》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在整册书中位于第三单元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慷慨正气”,所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之美。

《过零丁洋》正是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死亡的豪情。

(三)教学目标:1、了解文天祥和有关文学常识,知道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熟练默写,理解诗歌的意思。

3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学*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古代诗歌的学*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对于诗歌的朗诵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在朗诵的技巧和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足。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①抓朗诵。

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通过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要用读来体会。

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

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

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按照学*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

《过零丁洋》教案优秀8篇过零丁洋篇一教育在线【设计思想】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

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过零丁洋》语文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文天祥的历史背景和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

分析过零丁洋的诗意和意象,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朗读与背诵诗歌意象的分析诗歌手法的探讨诗歌主题的讨论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文天祥和过零丁洋的背景。

阅读: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手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

2.2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手法。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过零丁洋相关背景资料:文天祥的生平介绍参考书籍:诗歌鉴赏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音乐3.2 教学材料诗歌复印件:供学生朗读和分析背景资料打印件:供学生阅读和了解参考书籍:提供给学生参考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朗读表现:评价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诗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疑问和意见,进行解答和调整。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改进。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5分钟。

教学流程:按照导入、阅读、分析、讨论、总结的步骤进行。

5.2 教学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10分钟分析:10分钟讨论:10分钟总结:5分钟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比较文天祥的其他诗歌,如《正气歌》、《临江仙·滁州西涧》等,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过零丁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6.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过零丁洋为主题,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天祥在过零丁洋时的情境,增强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背诵并默写全诗;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南宋末年历史的视频,展示当时国家面临的危机和人民的苦难,引出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以及他的诗作《过零丁洋》。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三)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大意。

2、教师对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消除理解障碍。

(四)深入探究1、分析诗歌的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让学生思考诗人是如何回顾自己的身世经历的,“起一经”和“四周星”分别有什么含义。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引导学生想象“风飘絮”和“雨打萍”的画面,体会诗人用这两个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让学生了解“惶恐滩”和“零丁洋”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事件,理解诗人在此处的心情。

4、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组织学生讨论诗人为何能如此坚定地表达出视死如归的决心,“丹心”和“汗青”在这里又代表着什么。

(五)情感体悟1、让学生分组讨论,整首诗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诗人的爱国之情。

2、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六)艺术特色赏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对仗手法,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体会其增强诗歌节奏感和表现力的作用。

探究文天祥《过零丁洋》的经典教案设计

探究文天祥《过零丁洋》的经典教案设计

探究文天祥《过零丁洋》的经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2.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过零丁洋》的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

2.作者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2.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其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文天祥的哪些事迹?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读《过零丁洋》,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过零丁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过零丁洋》的内涵。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诗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内涵和艺术效果。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过零丁洋》,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短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过零丁洋》的艺术价值。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诗中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感受其艺术魅力。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过零丁洋》的诗意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所学,对《过零丁洋》进行解读和赏析。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过零丁洋》的启示。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诗中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八年级《过零丁洋》教案设计实践指导

八年级《过零丁洋》教案设计实践指导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实践指导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意,背诵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意,背诵课文,分析意象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情感变化,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文天祥及其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文天祥吗?他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诗文的层次。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背诵《过零丁洋》吗?请试着背诵一下。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表现了文天祥的英勇无畏?四、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意象,进行创作。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文天祥的坚定信念?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拓展课外阅读。

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过零丁洋》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文天祥所处的时代。

2.分析课文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文天祥的忠诚?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拓展课外阅读。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1)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大意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南宋末年历史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国家面临的危机。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和选择?引出文天祥这位爱国诗人。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他在抗元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2)讲述《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白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后所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4、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大意,教师巡视指导。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讲述对诗歌的理解,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3)重点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教学指导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美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备、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预习要求:
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

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三、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一)范读。

(采用多媒体画面配乐朗诵。

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评议(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后两句要节奏放慢但要大声。


2、全班齐读四首古诗。

四、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投影出示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遭逢:遭遇,指被朝廷选拔。

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凉冷落。

四周星:四年。

身世:个人的遭遇命运。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

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

五、把握全诗意思。

(一)总体把握: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不必花太多时间)
(二)具体把握:小组讨论交流,组织班级交流。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

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

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
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七、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默默感受爱国情怀。

八、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九、小结:
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

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个别检查背诵。

(二)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诗歌主题。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思考:该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组织班级交流,发挥想象,感受意境,联系实际,体会真情。

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讨论明确: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面上看,诗句毫无技巧,直抒胸臆,但这首诗最具震撼力就是这两句统一为人格的宣言。

一个“照”字用得很自然,不着痕迹。

“丹心”和“汗青”的光,二者相映衬,在色彩上自然的构成和谐的反衬。

三、再次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更深入体会有着爱国情怀之人的人格魅力。

四、拓展延伸:全班交流所收集的有关爱国或不折气节的名人或诗词等资料。

事例: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姥吟留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课堂预测:这一环节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事例和诗句,因为现在学生中有资料的情况比较多,这部分可抽学生回答。

另外教师可按以下分类: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观,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这样可避免混糊重复。


五、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六、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一)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学生互相点评。

(二)小组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三)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升上了历史的高度。

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祖国。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志当存高远”,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八、布置作业。

(一)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二)再读全诗,思考本诗给了你哪些启发,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颔联——国破家亡坎坷辛酸丹心垂史
(述怀诗)颈联——追忆过去悲愤忧惧映照千古
尾联——感叹眼前以死名志激情慷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