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真至美,至情至性
《我们仨》——读书报告2016年5月底,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轰动文坛,一时网络上各种追念她的帖子塞满我们的眼球。多少人感慨于她与钱钟书的爱情,多少人感慨于她的才华,而我只想再读一读她的作品。那几天在办公室、盯自习都拿着《我们仨》,书中那些温馨的画面读了一遍又一遍,确实好生羡慕。过了两天,我突然发现好几个同学的课桌上也多了一本《我们仨》,我才知道,原来读书真的是可以在不知不觉间被感召的。
1997年和1998年对于杨先生来说是很残忍的时间。一生相知相扶相濡以沫的伴侣和唯一的女儿都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会。“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接过女儿的笔,用心记叙了他们仨这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这就是《我们仨》。
他们坎坷的历程和相依为命的一生令人动容,我实在很难想象杨先生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情将这些记忆诉诸笔端。在我看来,即使是苦痛的经历,读来都伴着丝丝甜味,可对笔者而言,越是甜蜜,难道不是越会疼痛吗?到底是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到底是有多坚强,才敢一遍遍去触碰。乐观温暖的杨先生,和泪而笑,如此从容地讲述着家的意义——绝不会因为生命的消失而改变。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孤灯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拿颤动的笔,一字一句,伤心欲绝。仿佛远去的人才刚刚远去,垮了的往事就在昨夜。在他挂满泪珠的脸
上却带着舒心的微笑,她在想些什么呢? 书中最后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留一人独活该需要多大努力啊!
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第一是对钱媛的赞赏与敬佩。
钱媛是个乖巧聪慧的孩子,更是个孝顺的女儿。与她相比,我不禁汗颜。就连她去世前不久,还不放心妈妈的一日三餐,特地写信教妈妈做简单饭菜。事实上,当时的她自己已经无法进食了,可赞她生命垂危之际还牵挂着妈妈。而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如若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又是否能做到跟钱媛一样呢?她尽管忍受着疾病和治疗的折磨,还想利用自己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时间,把过去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写下来留为纪念。于是,她拖着羸弱的身体开始写《我们仨》。但是不久医院报病危,她便无奈搁笔,只好由母亲接笔。或许,这一接力,也为母亲的余生留下了一点寄托吧!
第二是感叹于钱钟书对为人处世的通透。
在胡乔木那段,杨先生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做冷板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做绳子使用。钟书待乔木同志是把他当书读。”这段话我反复读了几遍,才明白各中含义,也对杨先生的文笔更加敬佩。我很羡慕他们的家,住着一屋子与世无争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生活中的小乐趣。
悲欢离合总关情,掀开记忆中的每一寸,感悟灵魂中的真善美,
《我们仨》给我的不只是感动那么简单。思念入骨,沉入梦中,我还在想书中那个长长的梦境,几分真与假,真的不重要了,对一个陷在回忆里的人来说,真也是梦,梦也是真。
初三语文组刘璇
2018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