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教学PPT第七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 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 利用。生物小循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生物小循环:环境中元素经生物吸收,系统中被相继 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 用。
生命与元素
• 大量元素:生物体内含量超过0.2%以上 的元素。如碳、氧、氢、氮和磷。 • 微量元素:生物体内含量不超过0.2%, 如铝、硼。
二、物质循环的几个基本概念
1.库:库(pool)是指某一物质在生物或非生物环 境暂时滞留(被固定或贮存)的数量。生态系统 中各组分都是物质循环的库,如植物库、动物 库、土壤库等。 (贮存库和交换库) 2.流通率: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 的转移量。 3.周转率:=流通率/ 库中营养物质总量 4.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即移 动库中全部营养物质所需要的时间。
2.沉积型循环
这类循环速度比较慢,参与沉积循环的物质, 其分子或化合物主要通过岩石的风化和沉积物的溶 解转变为可被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而海底沉积物 转化为岩石圈成分则是相当长的、缓慢的、单向的 物质转移过程,时间要以千年计算。主要储库在土
壤、沉积物和岩石,而无气体状态。因此沉积循环
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也很不完善。
二、氮循环
1. 固氮作用: (1)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等高能固 氮,形成硝酸盐; (2)工业固氮:400摄氏度,200大气压下; (3)生物固氮: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 的根瘤菌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大气中的氮
氨或铵盐
细 菌 分 解 硝酸盐
NOX
• 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 有机氮分解成为氨和氨化合物,氨溶水 成为NH4+,为植物利用。 • 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 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 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 变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
(1)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 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 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 后,再归还于环境中。
• 这些循环的路径包括生物与非生物二者, 同时也包含一些地质与地理作用在內, 因此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了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 地质大循环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 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泄 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 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地质大循环的时间长,范 围广,是闭合式的循环。
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根据物质在循环时所经历的路径不同, 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并根据物质循环 过程中是否有气相的存在,生物地球化学循 环可分为: 1.气体型循环: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 气相循环把大气和海洋相联系,具有明显的 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元素或化合物 可以转化为气体形式参与循环过程。气体循 环速度比较快,例如CO2、N2、O2等。物质来 源充沛,不会枯竭。
• 三、磷循环
磷循环属典型的沉积循环。磷以不活跃的地壳作 为主要贮存库。岩石经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 农田中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含磷有机物沿两条循环支路循环:一是沿食物链 传递,并以粪便、残体归还土壤;另一是以枯枝 落叶、秸秆归还土壤。各种含磷有机化合物经土 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的磷酸盐,可再 次供给植物吸收利用,这是磷的生物小循环。在 这一循环过程中,一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 地质大循环,其支路也有两条:一是动植物遗体 在陆地表面的磷矿化;另一是磷受水的冲蚀进入 江河,流入海洋。
3.水循环
• 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Baidu Nhomakorabea环都是在水循 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因此,没有水的循 环,也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命也 将难以维持。
第二节 水循环
全球水循环 水循环受太阳能推动,在陆地、大气 和海洋形成全球水循环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降雨
蒸腾
截留
穿透雨
地表蒸发
地表 径流
渗透
地下径流
第七章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水循环 碳、氮、磷、硫循环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思考题
•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 各种化学元素包括生命有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里, 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再到环境, 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 环(biogeochemical cycle),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ycle of material)。
• 流通率=16单位/ 天,对于生产者 的输出库的周转 率=16/100=0.16;
• 对于生产者的周 转时间为6.25天。
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
• (1)元素的性质:有的元素循环的速率 快,而有的则比较慢,这是元素化学特 性和被生物有机体利用的方式不同所决 定的。
• 如CO2周转时间为1年左右,而大气圈中 氮周转时间为100万年。
第三节 碳、氮、磷和硫的循环
一、碳循环 碳是一切生物体中最基本的成分。 库在大气和海洋。
海洋和大气CO2调节
CO2 CO2溶 于海水 H++CO3 2-
H2CO3
CaCO3
水体中生物
海底沉积物
Greenhouse effects
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 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 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 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 导致温度上升。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 氟氯碳化物(CFCs)、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碳(SF6)、 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等。
(2)生物的生长速率 决定生物对该物质吸收的速率以及该物 质在食物网中运动的速度。 (3)有机物质腐烂的速率 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分解者的生存,并使 有机体很快分解,供生物重新利用。 (4)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开垦农田和砍伐森林引起土壤矿物质 的流失,从而影响物质循环的速率。另,化 石燃烧把硫和二氧化硫释放大气中。
溫室效应的影响
• 1996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 (IPCC)评估报告,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 的280PPMV增加至1994年的358PPMV。预估2100年 时全球平均地面气溫,将比1990年上升1.0~ 3.5℃,海平面將上升15~95公分;全球气候与 生态环境将产生下列变化: • 海平面上升,淹沒陆地。 • 全球气候经常发生暴雨或干旱。 • 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