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深化改革在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深化改革在路上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来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困扰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相关因素,认为学校体育工作改革需要从综合改革的视角整体把握。
关键词:浙江省;10年;学校体育工作;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05-0021-03
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整体具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基础。而自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来,凭借着原有良好的基础,开创了浙江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无论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还是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运动竞赛改革均取得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成果,已经形成了符合浙江省地方特征的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理念和策略的顶层设计。
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有效推进
1.具有浙江特色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体系已经形成
我省自2008年开始研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至2010年,《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学用书》出版并在全省学校实施,随即展开“以必学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单元教学为研究形式”的一系列行动研究。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3月出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根据不同运动�目的学习价值以及不同水平段的学习需要,按照“规定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把课程内容分为三类:“田径、体操、武术”为必学内容,由省级规定;“球类、器械体操”为限学内容,由各市、县和学校选择一到二项球类和一项器械体操展开教学;“民族民间体育或是必学与限学内容的拓展”为自选内容,由各学校自主选择。三类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分配相应的课时比例。年段越低,必学内容的比例越大,随年段升高,限学内容的比例随之增加,为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提供课时保障。三类课程内容的确定,完善了基础性课程内容体系,并已规划高中延着这个思路继续研制。真正为学生熟练掌握一项球类运动,实现“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目标提供了操作策略。
2.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建设是两类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把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类。随着“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课程特色建设开展,使得学校改变以往仅仅依靠一支运动队取得某某成绩为标
识的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思想,转而把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类课程设置的实践价值体现。学校在普及上下功夫,做到人人参与,即在基础性课程体育课堂教技术,在活动类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练技术、展示技术,如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内比赛。正是由于形成了“教学-活动-比赛”一体化的体系,才让孩子真心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由此取得运动成绩也就顺理成章。同时通过拓展性课程,可以满足喜欢其他运动项目学生的学习愿望。此类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必将成为特色学校的主流。
3.体育教学质量检查内容转向学生运动技能从而改变基础性课程教学效果
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评价指标有关,已有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通常是教案、科研成果、学生体能等,唯一缺少的是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也是体育课不能让学生喜欢的原因之一。杭州江干区已经坚持12年在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评价方面做研究,采用“体能+技能”综合评价模式,引导教师体育课教学内容多样性,改变训练式和放羊式的教学行为。由此整个区域的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学校业余训练成绩在杭州始终处于领先。此类教学质量检测已经在省内部分区域推广实施多年。
二、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模式初步成型
1.确立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目标
构建以学生体质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运动能力的提升为抓手,规范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建立体育技能教学质量检测、形成课内外体育内容相衔接机制的三位一体改革模式。
2.通过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效果初现端倪
拱墅区从2015年3月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以来,借助联盟推出的十大教改工程积极实践推进,确立区域性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方案,采用自愿加入联盟实验学校的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效。首先,各位领导、文化课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所有学校体育工作的参与者都在理念上趋同了,两年多时间的实践证明,每个参与者都从这项工作中认同了体育课程改革,这为进一步深入改革有了坚持的基础;其次,区域体育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条件保障得以有序有效的解决,如场地器材投入、教师队伍建设、评价制度改变和平台的建设等一系列改革的配套措施落实。
3.确立了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策略,即体育课程改革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大课间改革以素质操开发为抓手,学校运动会改革以教育和评价功能为主导
以《纲要》为考纲的学生运动技能评价方法的研制与
实践在杭州拱墅区开始试验,根据《纲要》中的表现标准研制评价内容,标志着以“会用”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检测已经起步。
提出了普通素质操和项目素质操分类,确立了具备发展体能、凸显项目特征、复习与熟练课堂教学内容等综合功能的两类素质操设计标准。
找到了撬动体育课堂教学改变的有效路径即全员运动会。运动会等体育竞赛在学校的主要作用是检验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成效,但是以往的运动会是高度仿真“奥运会”式的,所以参与竞赛的是极少数学生,且成人化现象很严重,因此也就无从全面反映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水平。而全员运动会不仅有趣味运动会的表象,更重要的是运动会带给学校教育改革的意义。改变个人名次计分方式为团队优胜计分,凸显团队合作与过程关注度;改变少数人参加为所有学生、老师和部分家长参与,凸显享受运动和情感交流;改变纯竞技项目设置为适合所有学生参加的来源于日常教学和锻炼的内容,实现运动会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本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