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浙江省试卷+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浙江省试卷+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浙江省试卷+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纠葛.(gã)瓜蔓.(mÀn)牛皮癣.(xuǍn)为.(wâi)虎作伥B.惬.(qiâ)意觊.(jì)觎蒙.(měng)蒙亮扺.(zhǐ)掌而谈C.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D.豆豉.(c hǐ)箴.(zhēn)言轧.(zhÁ)马路门揖.(yī)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易错字的读音。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 7 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圈圈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2022年新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年新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留意“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外形、质地、颜色的追求可谓孜.孜. 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满意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 “慢生活”。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 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 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 各种春菜在田间地垄悄然探出头,娇弱的身子轻轻摇曳〔yì〕,而稚嫩的豌豆尖更是惹人宠爱,叶子清亮通透如翡翠薄片,茎上嫩须迎风轻颤〔chàn 〕,引逗着人们去采撷。

B. 创型国家建设不是一蹴〔cù〕而就的,需要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摒〔bǐn g 〕弃拜金主义,以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帮助青少年成为科学争辩和技术攻坚的人才。

C. 《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证博引的方式驰骋〔chěng 〕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传承 ,让观众眼界大开,堪称当下文化节目的扛〔gāng 〕鼎之作。

D. 那些或坐落于安静的小镇古街、或藏身在喧嚣的商业密林的共性实体书店,在布满竞争的时代执拗〔niù〕生长,规模不大却洋溢着审美情趣,足以让灵魂片刻栖〔qī〕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不.倦.。

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巧到无以复加。

【乙】“过去的生活,在经济高速进展的今日,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被保存下来的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

【丙】家具、器物、雅玩 里不仅仅隐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奇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 度。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 孜孜不倦B.不露声色C.或许D.留存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 A.甲 B.乙 C.丙4.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 一些平台正通过削减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整个农产品供给链的效率,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颖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2024届浙江省考试院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浙江省考试院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浙江省考试院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耕者有其田”,是以往土地政策中的一个根本观念,初看上去似乎是最明白不过的,就是“经营农田的人就是该农田的所有者”,提倡的是农田经营和所有合一的主义。

以佃户为主的农村中,在农田上劳作和经营的是占绝对多数的这一辈没有土地所有权的人们,握有土地权的地主们可以在很远的市镇里,他们连所有农田在什么地方都不很明白。

在这种农村中,经营农田的人并不是所有农田的人。

在一个承认土地所有者有权可以任意支配他的土地的地方,地主们只有在能获得“地租”的条件下,才会把使用他们所有土地的权利让给别人。

所有者虽不自己经营他所有的农田,可是他单凭那“可以不给人经营”的权利,坐享着别人经营农田之后所收获的农产,这笔名作“地租”的收入,可以占农田产量总数的一半到一半以上。

任何人根据他的常识就能想像到:以佃户为主的农村中,每年一定得输出大宗农产到地主所在的市镇中去,结果使农村人民借以为生的资产大行减少,人民的生活程度随之降低。

当然,有人可以说:佃户们的输出是和另外一笔无形的输入相平衡的,因为,他们靠了这笔输出获得了在农田上暂时经营的权利。

他们的经营既靠着地主们的允许,地主们的允许就是一笔无形的输入。

不管我们怎样替“地租”辩护,这种“有形输出,无形输入”的农村中佃户们的生活程度总是提不高的。

农民生活程度高不高与地主有什么关系呢?不能接受极低生活程度的人,本来不用来做佃户,“要租田就得这样,不租就算了么”,地主们自然可以这样说——他这样说,是合法的,因为法律承认他可以任意荒废他所有的农田,自己不经营,并不一定要给人经营。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张艺谋曾经拍过一个电影《英雄》,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那年我坐在电影院,看到陈道明演的秦始皇嘴里蹦出“天下”两个字的时候,就忍不住笑了。

秦始皇信奉的是法家,而“天下”呢,是儒家的理想。

迷信法家的秦始皇只知道富国强兵、实现霸业,哪里会有“天下”这个观念!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列文森在他的书里说,“天下”在中国人观念当中,既是一个价值体,又是一个权力体。

我觉得很有道理。

先来看作为价值体的“天下”。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说,“亡国”和“亡天下”不一样: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意味着文明不存在,大家都不讲仁义道德,变成了弱肉强食的世界。

这就告诉我们,可以没有王朝,但万万不能没有道德伦理秩序。

顾炎武还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说的“天下”,就是作为价值体的“天下”,是值得追求的普世文明秩序。

这是中华文明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

儒家也好,道家、墨家也好,先秦的孔子、老庄和墨子都不是从国家或民族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都是从普遍的人性出发,提出中国文明乃至天下普世文明的大问题。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是人类主义的,它的基因不是民族主义的,而是世界主义的。

那么,一套抽象的价值体“天下”,如何在现实中实现呢?这就需要把理想的“天下”秩序,落实到一个制度的肉身,这就是作为权力体的“天下”。

所谓权力体的“天下”,就是以中原为中心的、等级化的“天下”秩序,也就是我在政治结构里讲过的大一统的秩序。

中国的大一统架构,就是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天下”的普遍文明制度。

作为权力体的“天下”,是古代中国人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空间的想象。

古代中国的边界之所以模糊,是因为我们以中华文明照耀到的地方来定义中国的边界。

古人并没有疆域明确的“中国”这个概念,只有“王朝”和“天下”。

“天下”就是以中原为中心的普世文明,是一种理想的普遍秩序。

而“中国”呢?从时间角度来说,就是贯穿于历朝历代背后的一条文明的线。

2021高考试题——语文(浙江卷)解析版

2021高考试题——语文(浙江卷)解析版

2021高考试题——语文(浙江卷)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纠葛(g)瓜蔓(mn)牛皮癣(xuǎn)为(wi)虎作伥B、惬(qi)意觊(j)觎蒙(měng)蒙亮扺(zhǐ)掌而谈C、谄(chǎn)媚压轴(zhu)一溜(li)烟间不容发(f)D、豆豉(chǐ)箴(zhēn)言轧(zh)马路门揖(yī)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易错字的读音。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B、在外打拼数年后,他回到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圈圈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额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4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4

浙江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卷人一、现代文阅读得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

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

“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

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彰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

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

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因为它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因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

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生活本质的真实。

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

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

今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今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今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知识运用(共30分)
1. 选择题(共10分)
- 根据题目给出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或成语填空。

2. 阅读理解(共20分)
- 阅读一段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包括翻译、解释词语、概括文意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1. 文章理解(共15分)
- 阅读现代文文章,回答关于文章内容、结构、主旨等问题。

2. 文章分析(共15分)
-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

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
1. 古诗鉴赏(共10分)
- 阅读古诗,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

2.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 阅读文言文段,回答关于文言虚词、句式、文意理解等问题。

四、写作(共70分)
1. 材料作文(共50分)
- 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命题作文(共20分)
- 根据给定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内容具体,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由于试题和答案每年都会有所变化,并且需要根据实际考试内容来提供,以下仅提供一些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 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词语的正确使用和语境的把握。

- 现代文阅读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深层含义。

- 古诗文阅读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用虚词,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 写作部分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论点论据的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试题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考试情况来确定。

考生在备考时应关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信息。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 历经千年沧桑,觥.(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 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 北方的季节泾.(jī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答案】D【1题详解】A项,“徜(táng)徉”读音错,应为“cháng”。

徜徉,1.犹徘徊,盘旋往返。

2.犹彷徨,心神不宁貌。

3.安闲自得貌。

B项,“浮想联篇”字形错,应为“浮想联翩”。

浮想联翩,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C项,“鞭挞(dá)”读音错,应为“tà”。

鞭挞,原指鞭打,现多形容无情地指责披露。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

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

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

【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

【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

2023年新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

2023年新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1

2023年新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sǎ)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juàn)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B.作为联动不同地市、辐(fú)射全省的大形文化活动,宋韵文化节将逐步成为讲好浙江故事、展现浙江精神的重要窗口,成为解读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zài)体。

C.有些微短剧利用了模(mó)式化的内容结构,在人们的日程中炮(páo)制出“空闲时间被我利用”的错觉,给用户营造了添加“工业糖精”的饕餮幻境,压缩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D.水中的精灵使出浑身解(xiè)数与捕鱼人捉谜藏——鱼儿转身逃之夭夭,虾儿躲开悄(qiǎo)无声息,螃蟹诡谲钻进石缝,黄鳝狡猾来去无踪……但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翻开《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一一展现,字里行间全是澎湃的热情,全是珍贵的回忆。

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

【乙】我永远忘不了,从天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是那么悠扬、那样动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继续大力支持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施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

这一切无不给我们带来激动和幸福!进入新时代,航天梦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让航天事业奔向强国目标,自立自强地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

【丙】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则接着一则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力更生B.穿云裂石C.无不D.谱写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杭州亚运吉祥物裸眼3D宣传片,生动展示了足球、帆船、电竞三个运动场景,是实现亚运吉祥物的“破屏出圈”,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的重要技术。

202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202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

-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览表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旳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旳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旳重要意象。

(2分)【答案】(1)傍晚西风【解析】16.本题考察考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第一首诗旳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

在读者眼前展开旳这幅画是光线和亮度柔旳傍晚。

西风意象被历来旳诗家们所频用,在这长期旳使用过程中,“西风”也就形成了它最基本旳也是最关键旳一种隐喻意义——离情。

而这离情又一般体现为去国离家、恋人离思、友人离别、生命离逝等四个方面。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体现手法来刻画"荷"旳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体现出来旳不一样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2)拟人体现手法。

前一首旳“绿荷”有“恨”而“背却展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旳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析】拟人旳运用:第一首诗中,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

风荷之恨是从诗人旳心目中展现旳。

诗人把自己旳感情贯注到无生命旳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旳描摹与自我内情旳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

这里,表面写旳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旳是诗伤感不平之情。

《暮热游荷池上》中,诗旳一、二两句写,在一种酷暑旳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烘托自己旳心情。

在移情于景时是使用了拟人旳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

诗旳三、四句写,正由于自己深感余热盈怀,因此觉得荷花也胆怯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体现了诗人旳欣喜,喜悦之情。

202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道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记为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浙江省台州市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

浙江省台州市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

浙江省台州市语文高考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甲】秦岭,是关中平原的屏障。

关中平原上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都生活在秦岭的怀抱中。

秦岭,是古都长安的依托。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秦岭,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是诗人们挥毫泼墨的圣地。

秦岭,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是诗人们挥毫泼墨的圣地。

“满目青山夕照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秦岭,是诗人们赞美的地方。

“秦岭横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秦岭,是诗人李白向往的地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秦岭,是诗人杜甫向往的地方。

秦岭,是关中平原的屏障,是古都长安的依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是诗人们挥毫泼墨的圣地。

【乙】秦岭,是关中平原的屏障,是古都长安的依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是诗人们挥毫泼墨的圣地。

秦岭,是关中平原的屏障,是古都长安的依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是诗人们挥毫泼墨的圣地。

秦岭,是关中平原的屏障,是古都长安的依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是诗人们挥毫泼墨的圣地。

1.下列关于秦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秦岭是关中平原的屏障,古都长安的依托B.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摇篮C. 秦岭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诗人们挥毫泼墨的圣地D. 秦岭是诗人们赞美的地方,李白、杜甫等人都曾赞美过2.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赞美秦岭?3.请简要概括秦岭在关中平原、古都长安、中华民族、华夏文明、文人墨客、诗人等方面的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秦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这一说法的理解。

5.请简述文章的主旨。

答案:1.A2.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3.秦岭是关中平原的屏障,是古都长安的依托;秦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秦岭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是诗人们挥毫泼墨的圣地。

《秋江送别》《送柴侍御》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秋江送别》《送柴侍御》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秋江送别》《送柴侍御》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

(8分)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9.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_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_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2分)20.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

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8分)19.(2分)感伤达观20.(6分)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

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出处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资料1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语言文字运用(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4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5张耒《上曾子固龙图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6《秋江送别》《送柴侍御》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7《论语·学而》《论语·雍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8古诗文默写(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9 2020年浙江省高考高考作文题目。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各种春菜在田间地垄悄然探出头,娇弱的身姿轻轻摇曳.(yì),而稚嫩的碗豆尖更是惹人喜爱,叶子清澈通透如翡翠薄片,茎上嫩须迎风轻颤.(chàn),引逗着人们去采撷。

B. 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是一蹴.(cù)而就的,需要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摒.(bǐng)弃拜金主义,以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帮助青少年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坚的人才。

C. 《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证博引的方式驰骋.(chěng)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传承,让观众眼界大开,堪称当下文化节目的扛.(gāng)鼎之作。

D. 那些或坐落于安静的小镇古街、或藏身在喧嚣的商业密林的个性实体书店,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执拗.(niù)生长,规模不大却洋溢着审美情趣,足以让灵魂片刻栖.(qī)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

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

【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

【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孜孜不倦B.不露声色C.或许D.留存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甲B.乙C.丙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一些平台正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语文高考题)

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语文高考题)

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雪[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

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

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

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

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

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

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

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

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

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

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

伤不是很重。

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

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

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

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

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浙江省金华市语文高考2025年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

浙江省金华市语文高考2025年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语文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章标题:城市的温度城市的温度,不仅仅是指气象意义上的温度,更是一种人文的、情感的、生活的温度。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你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搏,听到它的呼吸,触摸到它的肌肤。

城市的温度,首先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无论是街角的咖啡馆,还是公园的长椅,总能看到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这种亲密无间的交流,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包容。

城市的温度,还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无论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还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城市总有一双温暖的手,默默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城市的温度,也体现在建筑和环境中。

那些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则展示着城市的活力和未来。

公园里的绿树成荫,花坛里的鲜花盛开,都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生机和美好。

然而,城市的温度并非总是温暖如春。

有时,它也会变得冷漠和冰冷。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暇顾及他人的感受;高耸的围墙,阻隔了邻里之间的交流。

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仿佛变成了孤岛,彼此之间缺乏理解和关爱。

如何让城市的温度回暖?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怀,少一些疏离。

只有这样,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温暖的家园。

1.下列对“城市的温度”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它包括气象意义上的温度和人文情感的温度。

B. 它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怀上。

C. 它只存在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古老的建筑中。

D. 它可以是温暖的,也可以是冷漠的。

2.文章第二段中提到“城市的温度,首先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请举例说明这种互动的具体表现。

A. 人们在工作中的合作。

B. 人们在街角咖啡馆的谈笑。

C. 人们在公园长椅上的休息。

D. 人们在商场里的购物。

3.文章第三段中提到“城市的温度,也体现在建筑和环境中”,这里的“建筑和环境”具体指什么?A. 只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煲汤(bāo)恫吓(dîng)脐带血(jì)整齐划一(huà)B.古刹(chà)衣钵(bō)挑大梁(tiǎo)言为心声(wèi)C.掣肘(chè)卤味(lǔ)处女座(chǔ)寅吃卯粮(yín)D.笃定(dǔ)痤疮(cuï)病恹恹(yāng)血气方刚(xu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学.科网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博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并不曾在这个飞扬跋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学科.网鲜有人会再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6.6%,近五年来戒毒三年以上人员已迂120万。

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问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

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__________。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

那笼子里是黑老鸽子,怎么又长出风头来,也会说话呢。

”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有会说话了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傻了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6.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

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来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

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

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7.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

(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5分)倡议书各位同学: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

众所周知,□□□□□□□□□□□□□□□□□□□□□□□□□□□□□□□□□□□□□□□□。

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生倡议:□□□□□□□□□□□□□□□□□□□□□□□□□□□□□□□□□□□□□□□□。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XX中学学生会 X年X月X日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

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

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

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

这不仅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所选文段有删改)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

B.“小说语言的政治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现代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但客观上仍然起到了推动小说形式发展的作用。

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色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D.从语言变革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重新看待和审视文言文对文学形式的重大价值。

9.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A.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历程B.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得与失C.语言变革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D.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深受语言变迁的影响10.根据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文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两点作用。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母亲何家槐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

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了没有?”“自然看见了,阿南婶!”“象蛇一样的长吗?”“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我自己?”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谁阻止。

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

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

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