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与蜗轮主要参数计算

合集下载

蜗轮蜗杆计算

蜗轮蜗杆计算

蜗轮的计算公式: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2中心距=(蜗轮节圆直径+蜗轮节圆直径)△2三。

蜗轮中径=(齿数+2)×模数4蜗轮齿数×蜗轮模数5蜗杆螺距直径=蜗杆外径-2×模数6蜗杆引线=π×元件×头数7螺旋角(前角)TGB=(模数×头数)×蜗杆节径基本参数:蜗轮蜗杆模数m、压力角、蜗杆直径系数Q、导程角、蜗杆头数、蜗杆齿数、齿高系数(1)、间隙系数(0.2)。

其中,模数m和压力角是蜗轮轴表面的模数和压力角,即蜗轮端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两者均为标准值。

蜗杆直径系数q是蜗杆分度圆直径与其模数M的比值。

蜗轮蜗杆正确啮合的条件:在中间平面,蜗杆和蜗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即蜗轮端面的模数等于蜗杆轴线的模数,即标准值。

蜗轮端面的压力角应等于蜗杆的轴向压力角和标准值,即==M。

当蜗轮的交角一定时,必须保证蜗轮和蜗杆的螺旋方向一致。

蜗轮结构通常用于在两个交错轴之间传递运动和动力。

蜗轮相当于中间平面上的齿轮和齿条,蜗杆和螺钉的形状相似。

分类这些系列大致包括:1。

Wh系列蜗轮减速器:wht/whx/whs/whc2;CW系列蜗轮减速器:CWU/CWS/cwo3;WP系列蜗轮减速器:WPA/WPS/WPW/WPE/wpz/wpd4;TP系列包络蜗轮减速器:TPU/TPS/TPA/tpg5;PW型平面双包环面环面蜗杆减速器;另外,根据蜗杆的形状,蜗杆传动可分为圆柱蜗杆传动、环形蜗杆传动和斜蜗杆传动。

[1]组织特征1该机构比交错斜齿轮机构具有更大的传动比。

2两轮啮合齿面间存在线接触,其承载能力远高于交错斜齿轮机构。

三。

蜗杆传动相当于螺旋传动,即多齿啮合传动,传动平稳,噪音低。

4当蜗杆的导程角小于啮合齿间的等效摩擦角时,该机构具有自锁性能,可以实现反向自锁,即只有蜗杆可以驱动蜗轮,而不能驱动蜗轮。

起重机械采用自锁蜗杆机构,其反向自锁性能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蜗轮蜗杆计算公式

蜗轮蜗杆计算公式
m=25.4/径节数 dw1=(q+2x)m
a=m/2(q+Z2) 0.5(d1+d2)=0.5m(q+Z2) q=d1/m
S=0.843×m S=0.843m×COSγ
sf=0.697×m efn=0.679×m×COSγ
Sx=px/2=πm/2 Sn=px/2×COSγ=πm/2×COSγ
C=0.2m df2=m(z2+2x -2.4) x=a/m-0.5(q+Z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蜗轮、蜗杆计算公式
基本参数:模数m 导程角γ 蜗杆直径系数q 蜗杆头数Z1 蜗轮齿数Z2
名称 轴向齿距 齿顶高 齿根高 齿高(全齿高) 蜗杆分度圆直径 蜗杆齿顶圆直径 蜗杆齿根圆直径 导程角 蜗杆导程
计算公式 Px=πm
ha=m hf=1.2m h=2.2m d1=mq da1=m(q.4) df1=d1-2.4m df1=da-4.4m tanγ=z1/q tanγ=pz/πd1 pz=z1px pz=z1px=z1πm
当Z1=1-2时,b1=(11+0.06Z2)m 当Z1=3-4时,b1≥(12.5+0.09Z2)m
i=n1/n2=Z2/Z1 ha2=(1+x)m hf2=(1.2-x)m da2=(Z2+2+2x)m
dw2=d2
29
蜗轮分度圆直径
d2
30
齿形角
α
d2=mz2 α=20°
蜗杆齿宽
径节计算模数 蜗杆节圆直径
中心距 蜗杆直径系数 轴向齿顶宽 法向齿顶宽 轴向齿根槽宽 发向齿根槽宽

蜗轮蜗杆设计参数

蜗轮蜗杆设计参数

圆柱蜗轮、蜗杆设计参数选择蜗轮和蜗杆通常用于垂直交叉的两轴之间的传动(图1)。

蜗轮和蜗杆的齿向是螺旋形的,蜗轮的轮齿顶面常制成环面。

在蜗轮蜗杆传动中,蜗杆是主动件,蜗轮是从动件。

蜗杆轴向剖面类是梯形螺纹的轴向剖面,有单头和多头之分。

若为单头,则蜗杆转一圈蜗轮只转一个齿,因此可以得到较高速比。

计算速比(i)的公式如下:i=蜗杆转速n1蜗轮转速n2=蜗轮齿数z2蜗杆头数z11、蜗轮蜗杆主要参数与尺寸计算主要参数有:模数(m)、蜗杆分度圆直径(d1)、导程角(r)、中心距(a)、蜗杆头数(或线数z1)、蜗轮齿数(z2)等,根据上述参数可决定蜗杆与蜗轮的基本尺寸,其中z1、z2由传动要求选定。

(1)模数m 为设计和加工方便,规定以蜗杆轴项目数mx和蜗轮的断面模数mt 为标准模数。

对啮合的蜗轮蜗杆,其模数应相等,及标准模数m=mx=mt。

标准模数可有表A查的,需要注意的是,蜗轮蜗杆的标准模数值与齿轮的标准模数值并不相同。

表A图1图2(2)蜗杆分度圆直径d1 再制造蜗轮时,最理想的是用尺寸、形状与蜗杆完全相同的蜗轮滚刀来进行切削加工。

但由于同一模数蜗杆,其直径可以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每一种模数对应有相当数量直径不同的滚刀,才能满足蜗轮加工需求。

为了减少蜗轮滚刀数目,在规定标准模数的同时,对蜗杆分度圆直径亦实行了标准化,且与m 有一定的匹配。

蜗杆分度圆直径d1与轴向模数mx之比为一标准值,称蜗杆的直径系数。

即q=蜗杆分度圆直径模数=d1m d1=mq有关标准模数m 与标准分度圆直径d1的搭配值及对应的蜗杆直径系数参照表A (3) 蜗杆导程角r 当蜗杆的q 和z1选定后,在蜗杆圆柱上的导程角即被确定。

为导程角、导程和分度圆直径的关系。

tan r=导程分度圆周长 = 蜗杆头数x 轴向齿距分度圆周长 =z1px d1π =z1πm πm q =z1q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其导程角的大小与方向应相同。

(4) 中心距a 蜗轮与蜗杆两轴中心距a 与模数m 、蜗杆直径系数q 以及蜗轮齿数z2间的关系式如下:a=d1+d22 =m q(q+z2)蜗杆各部尺寸如表B蜗轮各部尺寸如表C2、 蜗轮蜗杆的画法(1) 蜗杆的规定画法 参照图1图2 (2)蜗轮的规定画法 参照图1图2 (3)蜗轮蜗杆啮合画法 参照图1图2.。

蜗轮蜗杆参数计算公式

蜗轮蜗杆参数计算公式

蜗轮蜗杆参数计算公式
蜗轮蜗杆是机械传动的一种经典机构,它的参数计算是传动设计中的重要工作。

本文针对蜗轮蜗杆机构,给出其参数计算公式,供大家参考使用。

关键词:蜗轮;蜗杆;参数计算
1.引言
蜗轮蜗杆机构是一种经典的传动机构,它由蜗杆和蜗轮组成,是机械传动中最常用的机构之一。

它具有传动精度高,传动比容易调节,适应宽范围,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蜗轮蜗杆参数计算
(1)计算内径:
内径rn=Mz/π
其中Mz为蜗杆节距。

(2)计算外径:
外径r0=Mz/π+2H
其中H为蜗杆的系数高度。

(3)计算周长:
周长s=2π[(Mz+2H)/π]
(4)计算节距:
节距Mz=zp[π(r0-rn)]
其中zp为蜗轮的齿数。

- 1 -。

蜗轮蜗杆的计算

蜗轮蜗杆的计算

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 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 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 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7,螺旋角(导程角)tg β=(模数×头数)÷蜗杆节径 一.基本参数:(1)模数m 和压力角α:在中间平面中,为保证蜗杆蜗轮传动的正确啮合,蜗杆的轴向模数m a1和压力角αa1应分别相等于蜗轮的法面模数m t2和压力角αt2,即 m a1=m t2=m αa1=αt2蜗杆轴向压力角与法向压力角的关系为: tgαa =tgαn /cosγ 式中:γ-导程角。

(2)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 1和直径系数q为了保证蜗杆与蜗轮的正确啮合,要用与蜗杆尺寸相同的蜗杆滚刀来加工蜗轮。

由于相同的模数,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蜗杆直径,这样就造成要配备很多的蜗轮滚刀,以适应不同的蜗杆直径。

显然,这样很不经济。

为了减少蜗轮滚刀的个数和便于滚刀的标准化,就对每一标准的模数规定了一定数量的蜗杆分度圆直径d1,而把及分度圆直径和模数的比称为蜗杆直径系数q ,即: q=d1/m常用的标准模数m 和蜗杆分度圆直径d1及直径系数q ,见匹配表。

(3)蜗杆头数z 1和蜗轮齿数z 2蜗杆头数可根据要求的传动比和效率来选择,一般取z1=1-10,推荐 z1=1,2,4,6。

选择的原则是:当要求传动比较大,或要求传递大的转矩时,则z1取小值;要求传动自锁时取z1=1;要求具有高的传动效率,或高速传动时,则z1取较大值。

蜗轮齿数的多少,影响运转的平稳性,并受到两个限制:最少齿数应避免发生根切与干涉,理论上应使z2min≥17,但z2<26时,啮合区显着减小,影响平稳性,而在z2≥30时,则可始终保持有两对齿以上啮合,因之通常规定z2>28。

蜗轮蜗杆的规格及尺寸

蜗轮蜗杆的规格及尺寸

常见普通蜗轮蜗杆的规格及尺寸例:蜗杆传动,已知模数m=4.蜗杆头数z1=1,蜗轮齿数z2=50,特性系数q=10。

求传动中心距a=?0时:中心距a= (+蜗轮)12=(特性系数q*m+蜗轮齿数Z2*模数m)/2=(10*4+50*4)/2=120特性系数:蜗杆的与模数的比值称为蜗杆特性系数。

加工蜗轮时,因为是直径和形状与蜗杆相同的滚刀来切制,由上式可看出,在同一下由于Z1和入0的变化,将有很多不同的蜗杆直径,也就是说需要配备很多加工蜗轮的滚刀。

为了减少滚刀的数目,便于刀具标准化,不但要规定标准模数,同时还必须规定对应于一定模数的Z1/tg入0值, 这个值用q表示,称之为蜗杆特性系数。

蜗轮尺寸表单位,nw(WK)特别提醒:参数仅供参考,如需具体参数请联系掌柜!型号夕阵厚度内孔fiB/kg 1.5«20 齿34.5 17 8 0.09 1.5横25齿42 17 8 0.14 1.5«30 齿49.5 17 10 0.29 1.54M35 齿57 17 10 0.37 1.5横4 0齿64.5 17 12 0.41 2横20齿46 22 10 0.21 2模25齿56 22 120.33 2模30西66 2214 0.47 2横35齿76 2214 0.68 2^40 齿22 140.85 2.澈2睛27 12 0.41 2.5横25齿70 27 12 0.62 2.5横30齿82.5 27 14 1.26 2.5«35 齿95 27 14 1.25 2.5«40 齿107.5 27 18 1.632.5«4(® 107.S 27 18 1.65 3«20 齿69 32 15 0.72 3模25齿$4 32 16 1.08 3模30® 99 32 18 1.55 3模35齿114 32 18 2.32 3横40齿129 32 18 2.81 4W20S 92 42 15 2.2 张25齿112 42 15 2.6 4樓30齿132 42 203.6 做35齿152 42 204.7 4«40 齿172 42 20 6-2选择蜗轮和蜗杆通常用于垂直交叉的两轴之间的传动(图1)。

蜗轮蜗杆的计算

蜗轮蜗杆的计算

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 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 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2 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 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 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 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7,螺旋角(导程角)tg β=(模数×头数)÷蜗杆节径 一.基本参数:(1)模数m 和压力角α:在中间平面中,为保证蜗杆蜗轮传动的正确啮合,蜗杆的轴向模数m a1和压力角αa1应分别相等于蜗轮的法面模数m t2和压力角αt2,即 m a1=m t2=m αa1=αt2蜗杆轴向压力角与法向压力角的关系为: tgαa =tgαn /cosγ 式中:γ-导程角。

(2)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 1和直径系数q为了保证蜗杆与蜗轮的正确啮合,要用与蜗杆尺寸相同的蜗杆滚刀来加工蜗轮。

由于相同的模数,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蜗杆直径,这样就造成要配备很多的蜗轮滚刀,以适应不同的蜗杆直径。

显然,这样很不经济。

为了减少蜗轮滚刀的个数和便于滚刀的标准化,就对每一标准的模数规定了一定数量的蜗杆分度圆直径d1,而把及分度圆直径和模数的比称为蜗杆直径系数q,即:q=d1/m常用的标准模数m和蜗杆分度圆直径d1及直径系数q,见匹配表。

(3)蜗杆头数z1和蜗轮齿数z2蜗杆头数可根据要求的传动比和效率来选择,一般取z1=1-10,推荐 z1=1,2,4,6。

选择的原则是:当要求传动比较大,或要求传递大的转矩时,则z1取小值;要求传动自锁时取z1=1;要求具有高的传动效率,或高速传动时,则z1取较大值。

蜗轮齿数的多少,影响运转的平稳性,并受到两个限制:最少齿数应避免发生根切与干涉,理论上应使z2min≥17,但z2<26时,啮合区显着减小,影响平稳性,而在z2≥30时,则可始终保持有两对齿以上啮合,因之通常规定z2>28。

另一方面z2也不能过多,当z2>80时(对于动力传动),蜗轮直径将增大过多,在结构上相应就须增大蜗杆两支承点间的跨距,影响蜗杆轴的刚度和啮合精度;对一定直径的蜗轮,如z2取得过多,模数m 就减小甚多,将影响轮齿的弯曲强度;故对于动力传动,常用的范围为z2≈28-70。

蜗轮蜗杆计算

蜗轮蜗杆计算

蜗轮蜗杆计算蜗杆传动当两根轴在90度相交,但它们既不平行也不相交时,采用蜗轮传动。

在蜗轮传动中,蜗杆是主动部件,蜗轮是被动部件。

蜗轮传动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紧凑,可获得较大的传动比,一般传动比为7-80。

2)运行稳定,无噪声3)传输功率范围大4)自锁5)传动效率低,蜗轮蜗杆往往由有色金属制成。

蜗杆的螺杆可分为单头螺杆和多头螺杆。

传动比计算公式如下:I = N1 / N2 = Z / KN1为蜗杆转速,N2为蜗轮转速,K为蜗杆头数,Z为蜗轮齿数蜗轮蜗杆机构1、目的:蜗轮蜗杆机构通常用于在两根交错轴之间传递运动和动力。

蜗轮和蜗杆相当于中间平面上的齿轮和齿条,蜗杆和螺杆的形状相似。

\ 二、基本参数:模数m、压力角、蜗杆直径系数q、导程角、蜗杆头数、蜗轮齿数、齿顶高系数(取1)及顶隙系数(取0.2)。

其中,模数m和压力角是指蜗杆轴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亦即蜗轮轴面的模数和压力角,且均为标准值;蜗杆直径系数q为蜗杆分度圆直径与其模数m的比值,三、蜗轮蜗杆正确啮合的条件1 中间平面内蜗杆与蜗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即蜗轮的端面模数等於蜗杆的轴面模数且为标准值;蜗轮的端面压力角应等於蜗杆的轴面压力角且为标准值,即m2 当蜗轮蜗杆的交错角为时,还需保证,而且蜗轮与蜗杆螺旋线旋向必须相同。

四、几何尺寸计算与圆柱齿轮基本相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是:蜗杆导程角()是蜗杆分度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蜗杆端面之间的夹角,与螺杆螺旋角的关系为,蜗轮的螺旋角,大则传动效率高,当小於啮合齿间当量摩擦角时,机构自锁。

引入蜗杆直径系数q是为了限制蜗轮滚刀的数目,使蜗杆分度圆直径进行了标准化m一定时,q大则大,蜗杆轴的刚度及强度相应增大;一定时,q小则导程角增大,传动效率相应提高。

蜗杆头数推荐值为1、2、4、6,当取小值时,其传动比大,且具有自锁性;当取大值时,传动效率高。

与圆柱齿轮传动不同,蜗杆蜗轮机构传动比不等於,而是,蜗杆蜗轮机构的中心距不等於,而是。

蜗杆蜗轮基本参数计算

蜗杆蜗轮基本参数计算

5.8.3 蜗杆蜗轮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蜗杆蜗轮的设计计算是以主剖面内的参数和几何关系为基准,在主剖面内有基本参数m,α,z
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值。

由于工程中是采用与蜗杆尺寸c*=0.2。

但对于蜗杆而言,其分度圆直径d
1
的滚刀来加工蜗轮的,如果对应一种模数和压力角有无数个蜗杆直径,那么意味着一种模数和压力有无数把滚刀,这显然是不经济的。

为了限制蜗轮滚刀的数目及便于滚刀的标准化,工程上每一标准模数规定了一定数目的蜗杆分,也即规定比值
d
1
(5. q称为蜗杆直径系数(diametric quotient),且已规定有标准值。

模数m和直径系数q的标准值见表
由上式可得
蜗杆的分度圆半径为 (5.
注:①.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②.带括号的q值用于套在轴上的齿圈,需要提高蜗杆的刚度或蜗轮齿数较多的场合。

图5.8.3-1
如图5.8.3-1所示,蜗杆螺度圆柱面的交线为螺旋线,设有两条螺旋线。

将分度圆柱展则螺旋线展成斜直线。

图中与λ有关的参数有:H ──导程,且H=z
1
P
a1
P
a1
──轴面齿距,即 P
a1
=πm 由图得
由此看出影响λ大小的因素有z
1
、q。

①.当q一定,蜗杆的齿数z
1
增多,螺旋线导程角λ增大;
②.当z
1一定,蜗杆的直径系数q增大(也即直径d
1
增大),螺旋线导程角λ减小。

螺旋线导程角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蜗杆蜗轮传动的自锁性,λ越小,机构越易自锁。

标准阿基米德蜗杆蜗轮机构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见表5.8.3-2。

蜗轮蜗杆基本参数计算

蜗轮蜗杆基本参数计算

5.8.3 蜗杆蜗轮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蜗杆蜗轮的设计计算是以主剖面内的参数和几何关系为基准,在主剖面内有基本参数m,α,z2,=1,c*=0.2。

但对于蜗杆而言,其分度圆直径d1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值。

由于工程中是采用与蜗杆尺寸基本相同的滚刀来加工蜗轮的,如果对应一种模数和压力角有无数个蜗杆直径,那么意味着一种模数和压力角就得备有无数把滚刀,这显然是不经济的。

为了限制蜗轮滚刀的数目及便于滚刀的标准化,工程上每一标准模数规定了一定数目的蜗杆分度圆直径d1,也即规定比值(5.8.3-1)q称为蜗杆直径系数(diametric quotient),且已规定有标准值。

模数m和直径系数q的标准值见表5.8.3-1。

由上式可得蜗杆的分度圆半径为 (5.8.3-2)注:①.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②.带括号的q值用于套在轴上的齿圈,需要提高蜗杆的刚度或蜗轮齿数较多的场合。

图5.8.3-1如图5.8.3-1所示,蜗杆螺旋面与分度圆柱面的交线为螺旋线,设z1=2,则有两条螺旋线。

将分度圆柱展成平面,则螺旋线展成斜直线。

图中与λ有关的参数有:H ──导程,且H=z1P a1P a1──轴面齿距,即 P a1=πm由图得由此看出影响λ大小的因素有z1、q。

①.当q一定,蜗杆的齿数z1增多,螺旋线导程角λ增大;②.当z1一定,蜗杆的直径系数q增大(也即直径d1增大),螺旋线导程角λ减小。

螺旋线导程角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蜗杆蜗轮传动的自锁性,λ越小,机构越易自锁。

标准阿基米德蜗杆蜗轮机构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见表5.8.3-2。

残阳渐逝,血红冲天。

半是夕阳余光,半是狰狞血雨。

是的,血,到处都是冷腥的鲜血。

整个皇宫之内,血流成河,白玉理石全被洗涮成黑红之色,到处是断壁残肢,尸横一片,到处是厮杀后的痕迹。

“为什么?”百里冰左手紧捂着胸口,瞪大着眼睛看着对面十米敌对方处,挥手点兵之人。

那是她的未婚夫,她倾尽一生所爱之人。

亦是绝杀她百里一族,将她迫入绝境之人。

蜗轮蜗杆参数计算公式

蜗轮蜗杆参数计算公式

蜗轮蜗杆参数计算公式
1、蜗轮蜗杆组合传动具有较高的传动比,可以较容易地达到比较小的大小及较高的速比,并且一般的传动比更高的机构与所需的齿形和齿形尺寸都较小,而且可以具有更高的效率。

2、由于蜗轮之间的位置及角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传动比,因而非常适合用于变比传动机构,同时由于蜗轮蜗杆机构的结构较简单,其装配和维护也比较容易。

3、蜗轮蜗杆组合传动在拧紧螺钉时可以产生一定的高度,因而不需要设计及购买较多的辅助部件即可完成较高的传动比及较高的
精确度。

二、蜗轮蜗杆参数计算公式:
蜗轮蜗杆传动比N=m1/m2
其中m1代表蜗轮齿数,m2代表蜗杆齿数。

设计蜗轮蜗杆时,要考虑传动比和两轮基圆d1和d2之间的关系: d1/d2 = ( m2+2 )/m1
其中,d1代表蜗轮基圆的直径,d2代表蜗杆基圆的直径。

计算蜗轮蜗杆齿数:
m1 = ( m2+2 ) / (d1/d2)
m2 = (d1/d2) * (m1-2)
其中,m1代表蜗轮齿数,m2代表蜗杆齿数,d1代表蜗轮基圆的直径,d2代表蜗杆基圆的直径。

- 1 -。

蜗杆与蜗轮主要参数及几何计算

蜗杆与蜗轮主要参数及几何计算

蜗杆与蜗轮主要参数及几何计算一、蜗杆与蜗轮的主要参数1. 模数:蜗杆和蜗轮的齿轮尺寸参数之一,用来描述蜗轮齿数与蜗杆齿数的比例关系。

模数的单位通常为毫米(mm),常用的模数有0.5、1、1.5、2等。

2.蜗杆传动比(减速比):蜗杆与蜗轮之间齿轮传动的转速比,一般用i表示。

传动比等于蜗轮的齿数除以蜗杆的齿数,即i=Z2/Z1、蜗杆传动比通常为10至80左右。

3.螺旋线角度:蜗杆的螺旋线与轴线的夹角,通常用θ表示。

螺旋线角度决定了蜗杆的斜度,直接影响到蜗杆与蜗轮传动的效率。

4.蜗杆和蜗轮的材料:由于传动过程中会有相对滑动和高速摩擦,所以蜗杆和蜗轮通常使用耐磨、耐热、耐疲劳的材料,比如高强度合金钢、铜合金等。

5.渐开线角:蜗杆渐开线与垂直于轴线的圆柱面交线的夹角,用α表示。

渐开线角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蜗杆与蜗轮的传动效率和噪音。

二、蜗杆与蜗轮的几何计算1.蜗杆的直径计算:蜗杆的直径可以根据承受的转矩和材料的强度来确定。

通常根据公式d=K∛(T/σ)计算,其中d为蜗杆直径,K为一个系数,T为扭矩,σ为所选材料的强度。

2.蜗杆和蜗轮的齿数计算:蜗杆和蜗轮的齿数需要满足传动比和滚动角度等要求。

通常滚动角度为20°时,蜗杆的齿数为4至6;滚动角度为15°时,蜗杆的齿数为6至9、齿数的具体计算可以根据所选的传动比和齿轮的模数来确定。

3. 蜗轮的直径计算:蜗轮的直径需要根据滚动角度和蜗杆直径来确定。

一般来说,蜗轮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蜗杆的直径。

可以根据公式d2 =d1 + 2mcosα 计算,其中d2为蜗轮的直径,d1为蜗杆的直径,m为模数,α为渐开线角。

4.蜗杆传动比的计算:蜗杆传动比等于蜗轮的齿数除以蜗杆的齿数。

根据所选的传动比和蜗杆的齿数,可以计算出蜗轮的齿数。

以上是蜗杆与蜗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计算的介绍,这些参数和计算方法的正确选择和应用,能够保证蜗杆与蜗轮传动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摩擦和磨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润滑方式和材料,以提高传动的效率和寿命。

蜗轮蜗杆设计参数

蜗轮蜗杆设计参数

圆柱蜗轮、蜗杆设计参数选择蜗轮和蜗杆通常用于垂直交叉的两轴之间的传动(图1)。

蜗轮和蜗杆的齿向是螺旋形的,蜗轮的轮齿顶面常制成环面。

在蜗轮蜗杆传动中,蜗杆是主动件,蜗轮是从动件。

蜗杆轴向剖面类是梯形螺纹的轴向剖面,有单头和多头之分。

若为单头,则蜗杆转一圈蜗轮只转一个齿,因此可以得到较高速比。

计算速比(i)的公式如下:i=蜗杆转速n1蜗轮转速n2=蜗轮齿数z2蜗杆头数z11、蜗轮蜗杆主要参数与尺寸计算主要参数有:模数(m)、蜗杆分度圆直径(d1)、导程角(r)、中心距(a)、蜗杆头数(或线数z1)、蜗轮齿数(z2)等,根据上述参数可决定蜗杆与蜗轮的基本尺寸,其中z1、z2由传动要求选定。

(1)模数m 为设计和加工方便,规定以蜗杆轴项目数mx和蜗轮的断面模数mt 为标准模数。

对啮合的蜗轮蜗杆,其模数应相等,及标准模数m=mx=mt。

标准模数可有表A查的,需要注意的是,蜗轮蜗杆的标准模数值与齿轮的标准模数值并不相同。

表A图1图2(2)蜗杆分度圆直径d1 再制造蜗轮时,最理想的是用尺寸、形状与蜗杆完全相同的蜗轮滚刀来进行切削加工。

但由于同一模数蜗杆,其直径可以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每一种模数对应有相当数量直径不同的滚刀,才能满足蜗轮加工需求。

为了减少蜗轮滚刀数目,在规定标准模数的同时,对蜗杆分度圆直径亦实行了标准化,且与m 有一定的匹配。

蜗杆分度圆直径d1与轴向模数mx之比为一标准值,称蜗杆的直径系数。

即q=蜗杆分度圆直径模数=d1m d1=mq有关标准模数m 与标准分度圆直径d1的搭配值及对应的蜗杆直径系数参照表A (3) 蜗杆导程角r 当蜗杆的q 和z1选定后,在蜗杆圆柱上的导程角即被确定。

为导程角、导程和分度圆直径的关系。

tan r=导程分度圆周长 = 蜗杆头数x 轴向齿距分度圆周长 =z1px d1π =z1πm πm q =z1q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其导程角的大小与方向应相同。

(4) 中心距a 蜗轮与蜗杆两轴中心距a 与模数m 、蜗杆直径系数q 以及蜗轮齿数z2间的关系式如下:a=d1+d22 =m q(q+z2)蜗轮各部尺寸如表C2、 蜗轮蜗杆的画法(1) 蜗杆的规定画法 参照图1图2 (2)蜗轮的规定画法 参照图1图2 (3)蜗轮蜗杆啮合画法 参照图1图2.蜗轮蜗杆设计(2)设计原则:根据给定的中心距及传动比(或按照结构及设计的要求自定中心距和传动比)然后从蜗杆传动中心距标准值系列表中选取中心距的标准系列值,然后从经验公式先估算相关参数值,估算后在参考标准值系列表,确定标准值。

圆柱蜗杆蜗轮传动主要参数及几何计算

圆柱蜗杆蜗轮传动主要参数及几何计算

圆柱蜗杆传动主要参数及几何计算设计圆柱蜗杆传动时,均取给定平面上的参数和几何尺寸作为主要参数,参考齿轮传动的计算关系进行几何计算。

1. 蜗杆传动主要参数∙普通圆柱蜗杆的基准齿廓普通圆柱蜗杆的基准齿廓是指基准蜗杆在给定截面上的规定齿廓。

在蜗杆的轴平面内基准齿廓的尺寸参数包括:∙齿顶高:Ha = m(正常齿)ha = 0.8m(短齿)∙工作齿高:h’ = 2m(正常齿)h’ = 1.6m(短齿)∙轴向齿距:Px = πm (中线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顶隙:c = 0.2m,必要时可减小到0.15m或增大到0.35m∙齿根圆角:ρf = 0.3m, 必要时可减小到0.2m或增大到0.4m∙齿形角:阿基米德蜗杆,轴向齿形角αx = 20°,法向直廓蜗杆,法向齿形角αn = 20°,渐开线蜗杆,法向齿形角αn = 20°∙模数、蜗杆分度圆直径和直径特性系数1)模数m 在中间平面上的模数为标准值,即蜗杆的轴向模数mx和蜗轮的端面模数mt为标准值。

2) 蜗杆分度圆直径d1要保证蜗杆与蜗轮的正确啮合,蜗轮加工是用和与该蜗轮相啮合的蜗杆的直径、齿形参数完全相同的滚刀进行切制。

为了减少加工蜗轮的滚刀的规格数量,利于蜗轮滚刀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国标规定d1为标准值,且与m有一定的搭配关系。

3) 蜗杆直径特性系数q由于蜗杆分度圆直径d1和蜗杆模数m均为标准值,定义它们的比值为蜗杆直径特性系数,即d1 = mq。

∙蜗杆头数Z1和蜗轮齿数Z2蜗杆头数Z1是指蜗杆圆柱面上连续齿的个数,也就是螺旋线的线数。

常用取值为1,2,4,6。

Z1过多,加工制造的难度增加,精度不易保证;Z1减小,传动效率降低,传动比较大或要求自锁时取Z1=1。

蜗轮齿数Z2根据传动比i和Z1确定。

Z2 = i Z1。

为避免蜗轮轮齿发生根切和保证传动的平稳性,一般取蜗轮齿数Z2>27;同时为避免结构尺寸一定时,模数过小而导致弯曲强度不足或模数一定时,蜗轮直径过大而导致蜗杆轴支撑跨距过大从而刚度降低,蜗轮齿数也不宜过大,一般取Z2<80。

蜗杆与蜗轮主要参数计算

蜗杆与蜗轮主要参数计算
按规定选取
蜗杆头数
z1
按规定选取
蜗杆齿数
z2
按传动比确定
齿形角
a
aa=20o或 aa=20o
按蜗杆类型确定
模数
m
m=ma=mn/cosγ
按规定选取
传动比
i
i=n1/n2
蜗杆为主动,按规定选取
齿数比
u
u=z2/z1当蜗杆主动时,i=u
蜗轮变位系数
x2
x2=a/m-(d1+d2)/2m
蜗杆直径系数
q
q= d1/m
d1’
d1’= d1+2x2m=m(q+2x2)
蜗轮节圆直径
d2’
d2’= d2
蜗轮宽度B、顶圆直径de2及蜗杆齿宽b1的计算公式
z1
B
de2
X2
b1
1

≤da2+2m
0
≥(11+m
≥(8+m
≥+z1)m
≥(11+m
≥(12+m
当变位系数X2为中间值时,b1取X2邻近两公式所求值的较大者。经磨削的蜗杆,按左式所求的长度应在增加下列值:当m<10mm时,增加25mm当m=10~16mm时,增加35~40mm;当m>16mm时,增加50mm
蜗杆轴向齿距
pa
pa=πm
蜗杆导程
pz
pz=πm z1
蜗杆分度圆直径
d1
d1=mq
按规定选取
蜗杆齿顶圆直径
da1
da1= d1+2ha1= d1+2ha*m
蜗杆齿根圆直径
df1
df1= df-2hf1= d1-2(ha*m +c)

蜗轮蜗杆的计算

蜗轮蜗杆的计算

蜗轮、蜗杆的计算公式:1,传动比=蜗轮齿数÷蜗杆头数2,中心距=(蜗轮节径+蜗杆节径)÷ 2 3,蜗轮吼径=(齿数+2)×模数4,蜗轮节径=模数×齿数5,蜗杆节径=蜗杆外径-2×模数6,蜗杆导程=π×模数×头数为了减少蜗轮滚刀的个数和便于滚刀的标准化,就对每一标准的模数规定了一定数量的蜗杆分度圆直径d1,而把及分度圆直径和模数的比称为蜗杆直径系数q,即:q=d1/m常用的标准模数m和蜗杆分度圆直径d1及直径系数q,见匹配表。

(3)蜗杆头数z1和蜗轮齿数z2蜗杆头数可根据要求的传动比和效率来选择,一般取z1=1-10,推荐z1=1,2,4,6。

选择的原则是:当要求传动比较大,或要求传递大的转矩时,则z1取小值;要求传动自锁时取z1=1;要求具有高的传动效率,或高速传动时,则z1取较大值。

蜗轮齿数的多少,影响运转的平稳性,并受到两个限制:最少齿数应避免发生根切与干涉,理论上应使z2min≥17,但z2<26时,啮合区显着减小,影响平稳性,而在z2≥30时,则可始终保持有两对齿以上啮合,因之通常规定z2>28。

另一方面z2也不能过多,当z2>80时(对于动力传动),蜗轮直径将增大过多,在结构上相应就须增大蜗杆两支承点间的跨距,影响蜗杆轴的刚度和啮合精度;对一定直径的蜗轮,如z2取得过多,模数m就减小甚多,将影响轮齿的弯曲强度;故对于动i=n1/n2=z2/z1 =u式中:n1 -蜗杆转速;n2-蜗轮转速。

减速运动的动力蜗杆传动,通常取5≤u≤70,优先采用15≤u≤50;增速传动5≤u≤15。

普通圆柱蜗杆基本尺寸和参数及其与蜗轮参数的匹配表。

2 蜗杆传动变位的特点蜗杆传动变位变位蜗杆传动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在下述两种变位方式中选取一种。

1)变位前后,蜗轮的齿数不变(z2 '=z2),蜗杆传动的中心距改变(a '≠a),如图9-8a、c所示,其中心距的计算式如下:a '=a+x2m=(d1+d2+2x2m)/22)变位前后,蜗杆传动的中心距不变(a '=a),蜗轮齿数发生变化(z2'≠z2),如图9-8d、e所示,z2' 计算如下:因a'=a则z2' =z2-2x2蜗杆传动变位:3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几何尺寸计算关系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1’
d1’= d1+2x2m=m(q+2x2)
蜗轮节圆直径
d2’
d2’= d2
蜗轮宽度B、顶圆直径de2及蜗杆齿宽b1的计算公式
z1
B
de2
X2
b1
1
≤0.75da1
≤da2+2m
0
-0.5
-1.0
0.5
1.0
≥(11+0.06z2)m
≥(8+0.06z2)m
≥(10.5+z1)m
≥(11+0.1z2)m
蜗杆与蜗轮主要参数及几何计算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尺寸和参数列于下表。设计普通圆柱蜗杆减速装置时,在按接触强度或弯曲强度确定了中心距a或 m2d1后,一般应按表中的数据确定蜗杆与蜗轮的尺寸和参数,并按表2值予以匹配。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几何尺寸计算关系式
名 称
代 号
计算关系式
说明
中心距
a
a=( d1+ d2+2x2m)/2
蜗轮齿高
h2
h2= ha2+ hf2=1/2(da2- df2)
蜗轮咽喉母圆半径
rg2
rg2=a-1/2 da2
蜗轮齿宽
b2
由设计确定
蜗轮齿宽角
θ
θ=2arcsin(b2/d1)
蜗杆轴向齿厚
sa
sa=1/2πm
蜗杆法向齿厚
sn
sn=sacosγ
蜗轮齿厚
st
按蜗杆节圆处轴向齿槽宽ea’确定
蜗杆节圆直径蜗杆Leabharlann 向齿距papa=πm
蜗杆导程
pz
pz=πm z1
蜗杆分度圆直径
d1
d1=mq
按规定选取
蜗杆齿顶圆直径
da1
da1= d1+2ha1= d1+2ha*m
蜗杆齿根圆直径
df1
df1= df-2hf1= d1-2(ha*m +c)
顶隙
c
c= c*m
按规定
渐开线蜗杆基圆直径
db1
da1= d1·tgγ/ tgγb=mz1/ tgγb
蜗杆齿顶高
ha1
ha1= ha*•m=1/2(da1- d1)
按规定
蜗杆齿根高
hf1
hf1=( ha+c*)=1/2(d1- df1)
蜗杆齿高
h1
h1= ha1+ hf1=1/2(da1–df1)
蜗杆导程角
γ
Tgγ=m z1/ d1= z1/q
渐开线蜗杆基圆导程角
γb
cosγb=cosγcosαn
蜗杆齿宽
0.5
1.0
≥(12.5+0.09z2)m
≥(9.5+0.09z2)m
≥(10.5+z1)m
≥(12.5+0.1z2)m
≥(13+0.1z2)m
按规定选取
蜗杆头数
z1
按规定选取
蜗杆齿数
z2
按传动比确定
齿形角
a
aa=20o或 aa=20o
按蜗杆类型确定
模数
m
m=ma=mn/cosγ
按规定选取
传动比
i
i=n1/n2
蜗杆为主动,按规定选取
齿数比
u
u=z2/z1当蜗杆主动时,i=u
蜗轮变位系数
x2
x2=a/m-(d1+d2)/2m
蜗杆直径系数
q
q= d1/m
≥(12+0.1z2)m
当变位系数X2为中间值时,b1取X2邻近两公式所求值的较大者。
经磨削的蜗杆,按左式所求的长度应在增加下列值:
当m<10mm时,增加25mm
当m=10~16mm时,增加35~40mm;
当m>16mm时,增加50mm
2
≤da2+1.5m
4
≤0.67da1
≤da2+m
0
-0.5
-1.0
b1
见表4
由设计确定
蜗轮分度圆直径
d2
d2=m z2=2a- d1-2 x2m
蜗轮喉圆直径
da2
da2= d2+2ha2
蜗轮齿根圆直径
df2
df2= d2+2hf2
蜗轮齿顶高
ha2
Ha2=1/2(da2- d2)=m(ha*+x2)
蜗轮齿根高
hf2
hf2=1/2(d2- df2)=m(ha*–x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