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居民的地域性自主参与
社会资本如何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探析
社会资本如何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探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差异显著,为了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做好社会资本在乡村振兴中有效参与的引导与研究则至关重要。
关键词:社会资本;引导;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突出强调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使社会资本能够在乡村振兴中有效参与拓展了空间。
所以,本文将对如何引导社会资本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社会资本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意义1、能突破农业农村发展资金困境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国内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充分,集体经济水平低,在乡村振兴中依赖农村内部力量不能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导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出现了资金困境。
因此,鼓励社会资本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有助于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资金困境、降低公共财政投资压力、使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1]2、有助于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近年来,国内各省市农村发展速度明显比城市化速度慢,致使城乡差距拉大,更突出了城乡发展失衡、农业农村发展落后等问题。
所以,促进社会资本有效参加乡村振兴,有助于深化结合农村三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这对城乡差距有效缩小具有积极影响。
二、引导社会资本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策略1、健全土地流转政策体系,增加社会投资发展规模首先,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削减土地在社会保障方面对农民的影响,通过健全社会保险制度,解决农民因土地流转产生的顾虑。
其次,统一财政激励及扶持政策,鼓励农民采用转包、入股等方式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给社会资本增加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范围奠定基础。
然后,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扶持专项资金,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的成立、发展提供支持,健全土地评估机制,提高土地流转规范性,营造和谐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环境,给社会资本增加发展规模提供保障。
2、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重建利益分配格局首先,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依托本地生态环境,助力农产品再加工业发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结合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支持生态旅游发展;另外,要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实践中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农业旅游生态基地建设,改善乡村产业单一结构状况。
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基于CGSS2012年数据
中国综合 社会调 查 ( C G S S ) 系统全 面地 收集社 会 、礼 区 、家庭 、 个
人多 个层 次的数据 ,为研 究提供 r 丰 富的资料 。 为城 i f 『 社区和 伙村
社 区在社 区参与方 面存在 较大 的差异 ,根据研 究的需 要 ,仪选取 访
地点 属于居 委会社 区 即城 市居 民进行研 究 。笔 者运用 s t a t a 1 3 . 0 付 陔数 体 、组织 、社会或 国家 中某一 行动者群 体对社 会资本 的拥有情 况 。 据进 行分析 . 同时通 过 文献 整理 可 以发 现居 民的社 会 资本 影 响居 民 的社 区参 与行为 。P u t n a m ( 1 9 9 9 )研 究表 明 ,社 会 资本存 量 丰富 的地 区 ,人
社会资本 与城 市居 民社 区参 与 的影响 因素
基 于C G S S 2 0 1 2 年数据
刘 丽 娟 中 南 大 学 湖南长沙 4 1 0 0 8 3
基金项 目:中南大学2 0 1 7 # - 研 究生 自主探 索创新项 目 “ 居住 空间视域 下的 农业转移人 口市 民化问题研 究”
项 目编 号 :2 0 1 7 z z t s 0 1 5
摘要 : 居 民 的 社 区 参 与行 动 是 社 区建 设 的 内在 动 力和 源 泉 。 本 文 将 社 区 参 与 分 为 主 动 型 参 与 和 动 员型 参 与 , 并 试
图从社 会 资本的 角度探 讨影响 城市居 民社 区参 与的 因素 。通过C G S S 2 0 1 2 年 的数据我 们可 以看 出城 市社 区居 民的政
一
问题的提出
在 我 国社 区 中表 现 的比较强 烈和普遍 ,【 { l J 任 政治 系统 一 1 , 通 过社 区动 -
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社会资本与合作经济
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社会资本与合作经济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发展滞后逐渐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工作,而社会资本和合作经济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社会资本与合作经济,并探讨它们的深层次关系。
一、社会资本的定义与意义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中个体或组织之间的一种关系网,它通过信任、合作和互助等形式,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本,激发乡村的活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社会资本可以帮助解决人员流失、土地闲置等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资本对乡村振兴的影响1. 促进资源共享:社会资本可以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社区组织的合作,农民可以共享土地、设备等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社会关系:社会资本有助于构建农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提高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减轻农村社会问题的出现。
3. 促进创新和转型:社会资本可以激发乡村创新活力,通过合作创业、共享经济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合作经济的定义与类型合作经济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合作、共享风险和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模式。
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发展合作经济,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
四、合作经济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1. 提高生产效率:合作经济可以集中和优化农村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效率。
2. 促进技术创新:合作经济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实施和应用,培育农村创新型企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升级和转型。
3. 提升农民收入:合作经济将农民组织成合作社或合作社群,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社会资本与合作经济间的关系社会资本与合作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社会资本是合作经济的基础,而合作经济则是社会资本的实践和运用。
乡村振兴的社会资本培育策略
乡村振兴的社会资本培育策略一、介绍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乡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并积极推进。
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明确社会资本的概念和作用社会资本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互信、合作及共同价值观的积累。
社会资本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农村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合作力,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交流。
三、加强农村教育,培养人力资源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加强农村教育是培育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农村人才,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发展农村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农村的产业发展是培育社会资本的重要手段。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到乡村,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五、建设社区文化,增强归属感社区文化建设是培育社会资本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农村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村民自治,提升参与意识村民自治是培育社会资本的基本方式之一。
通过加强村民自治,可以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促进村民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形成稳定和谐的村庄环境。
七、加强乡村治理,营造良好环境乡村治理对于培育社会资本至关重要。
加强乡村治理,提升村庄管理水平,规范乡村发展行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增加农民的信任和合作意愿,推动乡村振兴的顺利进行。
八、提升农村社会风气,倡导诚信守法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提升农村社会风气是必不可少的。
倡导诚信守法,增强农村居民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建立诚信社会,有利于培养互信和合作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好的效果。
九、加强对外合作,推动乡村互联互通乡村振兴需要与外界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
智慧治理视角下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路径研究 ——以龙游县溪口镇为例
19CENTRAL ISSUE区域治理作者简介:叶 菡,生于1988年,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智慧治理视角下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路径研究——以龙游县溪口镇为例中共龙游县委党校 叶菡摘要:本文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打造乡村未来社区的图景,以智慧治理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村民自治的多元治理模式,从智慧信息管理、智慧社区综合服务、智慧政务、智慧学习、智慧文创、智慧农产品销售等多个平台的构建提出建议,打造具备乡愁记忆、生态基底、特色风貌、田园风光、智能高效的乡村未来社区场景。
关键词:智慧治理;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0-0019-0002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智慧城市、社区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全国乃至全球都沿着智能化治理的路径发展,世界各地兴起了建设智能化城市的浪潮。
目前新加坡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日本提出建设超智能的“5.0社会”。
今年年初,浙江省召开了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浙江。
各个领域也迈入了智能化应用阶段,比如智能化农业、智能化医疗、智能化教育等。
伴随着人类对生活品质提升的不竭追求,社区内涵和功能模式不断迭代创新。
低碳社区、智慧社区、共享社区、健康社区等各种社区建设思想探索不断涌现。
人们正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变社区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鉴于此,浙江省提出启动未来社区建设,以九大场景打造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龙游县结合溪口镇实际,发布了全省首个乡村版未来社区方案,创新性地提出推进乡村版未来社区创建工作,打造“产乡融合—乡愁文化—共治共享—信用治理—制度创新”居业协同人居模式乡村未来社区样板。
二、溪口乡村未来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6XIANGCUN KEJI 2021年2月(中)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徐晓阳(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摘要]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脱贫攻坚转入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效的阶段。
由于部分贫困人口脱贫基础不牢,导致脱贫后返贫,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势必会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5-06-2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并不等于相对贫困就此消失。
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长期存在,新形势下稳定脱贫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因此,今后脱贫攻坚的重点应转移到巩固脱贫成效上来,把有效防止农村贫困人口返贫致贫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1]。
研究影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因素,就是为了深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1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影响因素1.1产业基础薄弱导致稳定脱贫失去收入支撑大多数贫困地区居住环境较差、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且生产条件和生活资料匮乏。
即使贫困地区拥有丰富的种养资源、文旅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也因信息不畅通、交通不便利、成本较高,导致难以发挥资源应有的价值。
贫困人口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第一产业,即依靠责任田和山林获得收入,占比在70%以上。
另外,由于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不能实现规模经营和产业集聚,致使大部分贫困家庭因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低而得不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1.2劳动力人口失衡导致稳定脱贫缺乏动力支撑劳动力人口是贫困农户稳定脱贫的核心所在,起到“造血”功能。
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
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资本与社区参与近年来,农村教育发展在我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社会资本和社区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资本和社区参与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包括人际关系、社会网络、信任和团结等方面的资源。
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社会资本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资本在农村教育中促进了资源的共享与流动。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是通过社会资本的共享与流动,可以让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地区。
例如,通过建立合作学校、教育基金会等机制,可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
其次,社会资本在农村教育中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社会资本可以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例如为农村学校提供资金援助、捐赠图书和教育器材等。
同时,社会资本也可以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最后,社会资本在农村教育中强化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社区内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共识,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可以增强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二、社区参与农村教育的重要性社区参与是指社区成员主动参与到农村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包括教育决策、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等。
社区参与农村教育对于提高教育公平和增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社区参与可以促进教育决策的民主化。
通过开展公民参与的形式,让社区成员参与到教育决策中。
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共同制定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教育决策的民主性,使教育更加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
其次,社区参与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社区成员了解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使农村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的需求,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的现象。
社区居民参与的本土理论构建与实践发展动向
社区居民参与的本土理论构建与实践发展动向作者:俞祖成彭扬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04期摘要:就城市治理场域而言,不管是“群众广泛参与”,还是“共建共治”,抑或“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等政策要求,都深刻揭示出社区居民参与的极端重要性。
社区居民参与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实践的社会概念,应当置于具体的社会背景和制度前提下加以讨论。
就当下我国的现实国情而言,社区居民参与应遵循居民自治的理念,坚持居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渠道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或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运作。
截至目前,国内学界构建出“本土居民参与阶梯理论”“群众参与理论”“社区行动者理论”以及“居民社区责任理论”等本土理论,从近年来的实践发展动向来看,不少探索有力回应了其中的若干理论,但也有不少探索突破了已有理论的检视范畴。
未来,进一步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并打造城市治理共同体,应从物质基础、价值动力和实践场域三个维度加以展开。
关键词:社区居民参与;居民自治;理论本土化;实践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4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将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定位为“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
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据此不难看出,就城市治理场域而言,不管是“群众广泛参与”,还是“共建共治”,抑或“公众参与”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均深刻揭示出社区居民参与的极端重要性。
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与效果
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与效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国家政策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资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以及其效果。
一、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1. 投资机制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投资机制。
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建设项目中,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
社会资本投资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流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
2. 技术机制除了资金支持外,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技术机制。
社会资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为新农村建设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例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社会资本可以提供现代化的建设技术,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
3. 管理机制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第三个机制是管理机制。
社会资本投资的项目通常会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提高农村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管理机制,新农村建设得以更好地规范和运作。
二、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效果1. 经济效果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首先带来的是经济效果。
社会资本的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社会资本的投入也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2. 社会效果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还带来了重要的社会效果。
首先,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社会资本投资的项目通常伴随着先进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提高了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 环境效果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还对环境产生积极的效果。
社会资本的参与推动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新农村建设项目中,社会资本通常会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总结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主要包括投资机制、技术机制和管理机制。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农户非农经营选择的影响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农户非农经营选择的影响李怡萌【摘要】非农经营是农户创业选择的主要活动之一.该研究运用微观调查数据对农户非农经营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Probit回归,结果表明,除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外,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也起到了显著作用.从人力资本角度看,作为家庭主要决策者的男性户主在本地非农经营中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而拥有健康的身体,受过专业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对农户选择非农经营也有推动作用;从社会资本来看,乡村干部职工户则因为视野较开阔,接触的人际范围广,拥有更多的非农经营门路和资源,得以在乡村非农经营中优先发展起来.因此,建议农村增加劳动力自雇就业的相关政策向提升农村人口职业教育水平倾斜,采取措施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以利于农产创业.【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4页(P6425-6427,6430)【关键词】非农经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农户创业【作者】李怡萌【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长期对立的二元经济体制使得城乡资源分配不平衡,城乡居民发展机会不均等。
同时,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地位,农产品价格长期受到政府管控,在物质消费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农民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城市相对优越的公共服务也增加了他们对非农部门的要素回报预期,农村大批劳动力逐渐从传统农业生产向非农领域转移。
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活动主要有3种途径:外出打工、本地打工及在本地参与家庭非农经营活动(自主经营)等。
金融危机爆发后,沿海产业转型升级,城市非正式部门难以为农民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农民工返乡自雇就业潮流兴起。
同时,传统小农生产逐渐被现代化生产取代,土地经营流转加快,农村出现大量家庭非农经营实体。
打通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渠道
打通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渠道作者:代新玲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9期【摘要】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发展能够有效破解乡村振兴资本不足的困境。
为了进一步打通社会资本流入乡村产业发展的渠道,乡村地区应着眼于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传统利益分配制度,改善乡村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社会资本金融产业【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乡村振兴是我们党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提出的国家顶层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一,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是现阶段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
实际上,我国乡村发展长期受制于城乡二元模式,在经济基础方面较为薄弱,乡村振兴缺乏足够的资本,单纯依赖于政府财政输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
目前,乡村振兴需要找准阻碍社会资本流通的症结,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乡村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目标。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影响了土地流转,弱化了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发展的意愿。
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的基本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均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只享有承包经营权,因而难以通过土地转让获取收益。
土地作为乡村地区最为重要的资源,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乡村地区金融基础薄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发展的风险较高,乡村企业融资难度大。
长期以来,乡村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征信机制不完善,大多数企业无法获得信用贷款、风险投资。
此外,由于乡村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抵押贷款能力也相对薄弱,社会资本若贸然进入则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三是社会资本对乡村新兴产业的认识不足,无法有效推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積极性得以提升,但从整体上看,社会资本投资领域依然集中在农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领域,对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在早期融资阶段介入新兴产业,既减缓了乡村振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也弱化了社会资本的盈利能力。
城市青年的社会资本与政治参与
③ BM r e e n 1 8 ,t i’ S e s m:edr i,t it, dC ag i t 、 t n n N w Y r : a b de n e y r s ie, w r .9 0 S n 8 u c  ̄ La e h S bl a h e n h s , i . e o C m r g u j t Pe . S y M e sp a i n y n e i U o e k i v 8 ④ 陶东明 、 明明 : 当代 中国政治参 与》 浙 江人 民出版社 , 9 年版第 1 1 2 3页。 陈 《 , 1 8 9 8 —4
一
不 同 的组 织 机 构 对 于 青 年 的界 定 不 尽 相 同⑥, 本 而 文 所说 的青年 , 指 2 4 是 0— 0体 已成为我 国社会建设 的主力军 , 对于我国公 民整体 的政治参与具有引领
作用。
些 学者 研究 了青 年 的 网 络政 治 参 与 , 现 网络 政 发
会信任三个指标 中, 团参与对于城乡居民的政治 社 参 与 均 具 有 积 极 作 用 , 社 会 信 任 的 作 用 却 不 显 而
著⑤。
基 于此 , 文 打算 对 于 当代 青 年 的政 治 参 与 进 本 行实证性考察 , 在明确政治参与现状 的基础上 , 重点 探讨 青 年 的社 会 资 本 对 于 政 治 参 与 的影 响 。迄 今 ,
成 原 因 的调 查分 析 。 对 于影 响政治 参 与 的因素 , 以往 的研 究 表 明 , 政
二 、 究数 据 、 量 与 方 法 研 变
本文 的数据 来 自 20 20 06— 08年在 厦 门市 、 州 福 市 和上 海市进 行 的 问卷 调查 。采 用 多阶 段 随机抽 样
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
闽江学 院学 报
J 0URN N I G AL OF MI JAN UNI ER I Y V ST
Vo. l No 3 13 . Ma 0 0 y2 1
影 响我 国城 乡 居 民政 治参 与 的 因素分 析
郑 淑 蕙
政 治 参 与 是 民 主 政 治 发 展 的 本 质 要 求 , 是 维 也
系 民 主 政 治 的 基 本 条 件 和 衡 量 民 主 政 治 的 重 要 尺
面貌 、 会 身 份 ( 过 职务 经历来 体现 ) 系密切 。 社 通 关
度 。美 国学者科 恩 将 民主 的 尺度 分 为 三个 方 面 : 广 度 、 度 与 范 围 。 民 主 的 广 度 是 由 公 民 是 否 普 遍 参 深 与 来 确 定 , 主 的 深 度 是 由 公 民 参 与 是 否 充 分 束 确 民 定 , 主 的 范 围 是 指 全 社 会 实 际 参 与 决 定 问 题 的 多 民 少 及 重 要 程 度 , 及 所 起 作 用 的 大 小 。l关 于 政 治 参 以 _
中图分类号 : ;1 ( 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9பைடு நூலகம் 8 12 L )3— o 4— 6 10 72 ( OO O 0 6 0
一
、
引言
经 济 理 性 的模 型 不 能 解 释 农 村 政 治 参 与 的 主 动 性 ,
他认 为农 民的政 治参 与程 度 与 年龄 、 人 社 会 政 治 个
理论 和 实证 方 面 的研究 , 其 是 我 国农 村 居 民 的政 尤 治 参 与 方 面更 是 取 得 了许 多 突 出 的 研 究 成 果 。 郭 正 林 认 为 当 代 中 国农 民 的政 治 参 与 不 再 是 单 纯 的 服 从
社区参与与社会资本
社区参与与社会资本社区参与是指个体或群体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共同承担社区责任的行为。
社会资本则是指社区中人际关系的网络和资源,包括信任、合作、互助等。
社区参与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繁荣的社区。
一、三种不同的社区参与形式社区参与的形式多样,可以分为三大类别。
首先是个人参与,包括个人义工、社区教育参与、参与社区活动等。
其次是组织参与,指的是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商业机构等组织的参与。
最后是政府参与,指的是政府部门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参与。
个人参与是社区参与的基础,个人行为能够推动社区的积极发展。
通过参与社区义工活动,个体能够积极贡献力量,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而组织参与则能够整合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为社区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
政府参与作为社区参与的最高层级,能够在制定政策、协调资源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二、社区参与的重要性社区参与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区参与能够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互信度。
当个体参与社区事务时,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加社区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
其次,社区参与能够提升社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社区中不同个体的经验和知识的交流,能够促进社区的创新和发展。
再次,社区参与能够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当个体能够参与社区事务并获得回报时,能够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
三、社会资本的作用和建设社会资本是社区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区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社会资本能够促进社区内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社区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能够让社区成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
其次,社会资本能够提升社区内部的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合作和互助,社区能够共同承担公共事务,提升对社区成员的服务质量。
再次,社会资本能够增加社区的社会控制力。
当社区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信任关系时,能够共同维护社区的秩序和安全,减少犯罪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用社会资本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用社会资本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作者:钟树杰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08期【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社会资本【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治理有效”作为总要求之一。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实现乡村振兴,我们需要借助社会资本完善乡村治理,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社会资本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网络”“互惠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任”。
其中,“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人际沟通的“桥梁”,能够为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互惠规范”作为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规范,可以突破正式规范的约束,与正式规范形成互补; “信任”可以密切集体成员间的合作,促进集体行动。
发挥社会资本价值可以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对于先进思想与观念的接受程度仍旧有限,普遍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传统社会资本大多以家族关系为纽带,在处理乡村事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中,人们既有情感联系也有利益联系,而二者结合能够对乡村治理产生深刻影响,为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构筑基石。
发挥社会资本价值可以弥补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我国乡村治理已逐步迈入法治化轨道。
但乡村治理工作繁杂,治理过程中面临的离婚、抚养、赡养、劳务、邻里纠纷等事务,制度难以全面触及,也难以全面解决。
因此,社会资本助力往往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法治化转变使得传统社会资本逐渐衰落,但根植于群众生活中的村规民约、礼仪风俗等“互惠规范”难以磨灭。
因此,借助社会资本,能够在适应乡村发展规律与社会秩序的基础上,有效且全面地处理乡村事务,不仅可以弥补乡村治理制度的不足,与其形成互补,还可以节约乡村治理成本,提升乡村治理效率。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不足原因的文献综述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不足原因的文献综述姓名:任蕾学号:1091610103摘要:目前,政府和学术界都已经认识到,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严重不足。
本文将针对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现状,来探索我国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文章对其原因的分析主要是从我国社区的行政性、利益情感、传统、社会资本以及性别等各个方面来做的综合分析。
关键词: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参与不足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研究及现状社区研究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其间由于历史原因中断了20多年,1979 年中国社会学恢复以来至今,社区研究取得了新的发展:首先,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研究理论与方法正在逐步迈向成熟阶段。
其次,社区实践己经从社区服务发展到社区建设阶段。
社区建设的组织、目标正在逐步完善,新型社区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也在被不断创造出来,我国的社区实践己经从社区服务发展到社区建设阶段。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参与渠道有所拓宽,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但是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现状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居民的参与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参与意识薄弱,动员式,执行式参与是居民参与的主要形式。
第二,参与领域狭窄,参与程度不深。
第三,参与机制不完善,参与效益差[1] 。
第四,不同地域和年龄段的居民其社区参与意愿是不相等的。
第五,社区参与人员不均衡。
参与社区活动的人员以老年人为主,主要是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和工厂企业老职工等[2] 。
第六参与时间和参与行为零碎化,制度性不强。
社区参与是在全方位、多层面的社会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形成的结构性的运行机制,并以此为驱动力推动了微观层次上的社区发展和宏观层次上的政治、社会发展。
社区参与能够促进社区内的良好互动,社区参与可以优化社区的资源配置,促进社区价值的高效整合,推动社会的总体变迁。
然而目前我国居民参与现状的不足,阻碍了社区的深层次发展。
基于未来社区的更好发展,笔者在综合各种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之上,将各个学者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较少,动力小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以体制为原因的分析:行政型社区(1)单位制导致普遍性的社区参与冷漠单位是单位制度中联系国家与个人的中介。
社会资本介入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社会资本介入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流失和经济发展压力。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正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提升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社会资本的介入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社会资本介入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社会资本介入的有效性社会资本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互助、合作和社会网络,它能够对乡村旅游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经济收入。
社会资本介入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支持。
社会资本可以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包括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和产品开发等方面。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可以大大加快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2.技术培训。
社会资本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相关的旅游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接待质量。
3.市场拓展。
社会资本具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资源,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走向市场,实现对外销售,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社会资本介入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促进社会公平。
在介入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保证公平性:1.资源分配公平。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当公平合理地分配资源,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避免过度开发和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就业机会公平。
社会资本介入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关注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向贫困地区倾斜,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促进公平发展。
3.保护弱势群体。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当保护好当地的弱势群体,包括儿童、妇女、老年人等,避免他们被排除在外,造成社会不公。
社会资本介入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关注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避免短期行为对当地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有些学者拒绝政治参与的概念可用于对共产党社会的研究,他们认为将这一概念用于共产党 社会的研究将会造成“严重的和令人遗憾的不准确”(LaPalombara, 1975)。对他们而言,政 治参与是以多元的政治体系为前提的,“因为政治参与是一个帮助我们界定特定类型政体的 概 念 , 它 并 不 适 用 于 比 较 分 析 和 用 于 描 述 那 些 明 显 不 属 于 民 主 的 政 体 ”( LaPalombara, 1978:71); “文献中的政治参与概念并不适合共产党制度的研究”(Sharlet, 1969: 250)。因 为,共产党社会中现有的制度只起着诸如政策实施和政治社会化等作用。他们建议重新定义 政治参与以适应这些社会的政治现实。例如,汤森(R. James Townsend)在他对中国政治参 与的经典研究中,就将其定义为“党的政策的实施”和“民众对由共产党所界定的最高的、 统一的国家利益的政治行动支持”,或是“在政治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导向性介入”(Townsend, 1969:4-6)。
二、 研究设计和变量的测量
本项研究于 2001 年 9 月至 10 月进行。样本按多阶段抽样法抽取。第一阶段采用立意抽 样方法,从福建省的范围内抽取寿宁县和厦门市,分别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两种类型的 农村。寿宁县地区福建省东北部,与浙江省交界,距省政府所在地福州市 284 公里,全县辖 10 个乡、4 个镇、201 个行政村(居委会), 总人口 22 万人。寿宁县以农业为主,经济发 展水平较为落后。我们通过立意抽样选出的另一个区是厦门。厦门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四 个经济特区之一,经济较为发达,农村的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厦门下辖 6 个区,大部区 的城市程度比较高,我们选择城市程度相对较低的同安区,从中选择 4 个乡镇,另从城市程 度较高的厦门岛内的选取 1 个镇。我们再用随机方法从寿宁的 14 个乡镇中抽取 5 个乡镇, 具体方法是:先根据各乡镇 2000 年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参看县经管站的数据)由低至高将 全县 14 个乡镇按顺序排列。而后将全县的农业总人口 222144 除以要抽取的乡镇数 5,得 44428.8。在 44428.8 为数内随机确定一个数,即 23000,所以选中的第一个乡为大安乡。第 二个乡按 23000 加 44428.8 的方法确定,为犀溪乡,余类推。抽样结果共选出大安、犀溪、 竹管垅、武曲和鳌阳 5 个乡镇。在厦门同安区也用类似方法随机抽取 4 个镇,即莲花镇、大 嶝镇、马巷镇、大同镇,另加上厦门岛内的禾山镇,共 5 个镇。而后再从各个乡镇中按随机 方法各抽取 4 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再按随机方法抽取 25 个 18 岁以上村民,共 1000 人。
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居民的 地域性自主参与
——影响村民在村级选举中参与的各因素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胡荣
提要:根据 2001 年在福建省寿宁和厦门的问卷调查资料,本文深入分析了社会资 本和其他因素对村民在村级选举中参与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是否党员 和村干部等因素对村民在选举中的参与有重要影响;在社会资本的各因素中,只有社团 因子和社区认同因子对村民的政治参与起着积极的作用,而社会信任因子对村民的政治 参与并无显著影响;选举制度的实施程度和选举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对村民的政治参与有 重要影响。作者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级选举已经成为村民在社区事务中利益表达 的重要手段,村民在村级选举中的参与是一种地域性的自主参与。
社会资本的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 是,目前对中国社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方面的研究(例如,阎云翔,2000; Bian, 1998),而且也多限于城市社区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人研究农村社区的社会资本构成与 其社区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打算运用帕特南的共同体取向的社会资本 理论,测量中国农村基层的社区居民的社会资本情况,并据此分析探讨社会资本与村民政治 参及村级选举的关系。我们将探讨如下这些问题:社会资本是否对村民在村级选举中的政治 参与起作用?如果起作用的话,社会资本中的哪些因素起着更大的作用?村民个人情况对他 们的参与有何种影响?村级选举相关的制度对村民的参与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许多研究都表明,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与该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托克 维尔(1988)在 1830 年代访问美国的时候,他就把美国的民主与美国人的普遍而广泛的结 社情况相联系。阿尔蒙德等人在研究五国的公民文化时也通过实证材料表明,建立在自愿基 础之上的社会联系与民主制度具有相关关系(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西德尼·维伯,1989)。 美国政治学者帕特南用社会资本的概念解释为什么意大利北部许多地方政府的表现都比南 部城市好。他发现在社会资本建构比较好的北部城市,市民热衷参与社团和公益事务,社会 充满了互信和合作的风气,使得地方政府在政府的稳定、财政预算的制定、法律改革、社会 服务的推行、工农业改革等方面都较其它社会资本较低的地区要好。帕特南是这样给社会资 本下定义的:“这里所说的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 能够通过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帕特南,2001:195)。换言之,一个拥有大量社会 资本的共同体内,合作更容易出现。在帕特南看来,信任是社会资本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意大利公共精神发达的地区,社会信任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它维持了经济
关键词:社会资本 村级选举 地域性自主参与
一、 相关理论与问题的提出
从历史上看,政治参与这个概念是与民主制度相联系的。政治参与被看作是一个单一 层面的概念,选举被当作是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因为只有在民主制度下,民众才可以通过 定期举行的选举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偏好。也就是说,传统研究政治参与的学者都有两个假定: 一是政治参与需要有一个民主的政体;二是选择领导人的权力是普通公民表达他们利益的必 要条件。1950 和 1960 年代在西方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极权模型(totalitarian authority)十分强 调掌权者对民众的控制和动员。这一模型把前共产党社会的政治看作是由精英所支配的,这 些精英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根据自身的意识形态偏好来改变社会(Freidrich, Curtis & Barber, 1969:126)。在这些社会中,国家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垄断性控制,成功地限制了信息的流通。 通过限制结社自由,政府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止利益的聚合,使人民失去抗拒政治权威的能力。 它赋予国家如此广泛的控制,以至于一些极权理论家认为这些政权能够消除国家和其他所有 社会群体之间的界限,甚至是国家与个人人格之间的界限。因此,个人所面对的是国家的操 纵,人民被动员起来亢奋地支持领导人的政策;而这些政策是不受大众的观点所影响的 (Friedrich & Brezezinski, 1956: 161-171)。在这些学者看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设置不仅 阻止了民众的要求上达到精英那里,而且也使公民失去了能够让精英倾听他们意见和观点的 手段。在这些社会中虽然也有游行、示威以及流于形式的选举,但这些都是由当局组织以动 员一般民众支持政府的,而不是由民众自身用来向当局表达他们的观点的,这些参与仅仅在 表面与自由民主社会的参与相类似。不过,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冷战的减弱以及共产党社会 的变化,学者不再对刻板的极权模型感兴趣。许多研究表明,随着政治恐怖和大众动员的减 弱,在政治控制的架构下伴随着真正政治竞争的复兴,不仅是党的机构,而且警察、军队、 工业部门的管理者、经济学家、作家以及法学家都对政策的形成过程有重要的投入。更为重 要的是,他们发现新出现的群体已经开始追求他们共同的利益(Skilling & Griffiths, 1971; Goodman, 1981;Falkenheim, 1984)。与极权模型的看法不同,利益群体理论家认为,在这 些国家中的共产党并没有被看作是拥有绝对权力的,而是有内部不同派系的斗争。共产党政 权并没有能够完全消除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界限或是完全阻止利益的表达。通过表明共产党社 会中也存在私人生活和个人利益的表达,利益群体模型极大地促进了研究者对这些社会中国 家和社会关系的理解。不过,这一模型仍然否认普通民众影响政府决策的可能性。他们和集 权模型的理论家一样,认为有意义的政治参与需要社会中的某些制度安排将人民的政治活动 与决策过程联系起来。因为在共产党社会中政治的活动和组织(诸如选举、群众运动、工会 以及农会等)都是由当局操控的,目的是消除自愿团体的形成,因此也不具有利益表达的作 用,普通百姓的政治活动不能与决策过程有效相联系(Liu, 1976: 5)。
2
发展的动力,确保了政府的绩效。在一个共同体内,信任水平越高,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帕 特南,2001:200)。那么,信任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帕特南进一步指出,社会信任能够从互 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产生。互惠包括均衡的互惠和普遍化的互惠, 前者指人们同时交换价值相等的东西,后者指的是一种持续进行的交换关系,这种互惠在特 定时间里是无报酬的和不均衡的,但它使人们产生共同的期望,现在己予人,将来人予己。 遵循普遍的互惠规范的共同体可以更有效地约束投机,解决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问题。 另一方面,在一个共同体中,公民参与的网络越是密集,其公民就越有可能为了共同的利益 而合作。公民参与网络增加了人们在任何单独交易中进行欺骗的潜在成本;培育了强大的互 惠规范;促进了交往,促进了有关个人品行的信息的流通;公民参与网络还体现了以往合作 的成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模板,未来的合作在此之上进行(帕特南,2001: 203-204)。
就中国的整体制度而言,高层政府官员并未实行直接选举,显然一般百姓无法像民主 国家一样通过选举来表达意愿。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官员虽然也是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但通常候选人是由党的组织部门确定,而且参与投票的代表也是间接选举产生的。因此,在 原有的体制中,选举并不是一种重要的参与途径。但是,自从 1980 年代中期在中国广大农 村实行村民自治之后,作为农村基层社区行政村的管理者的村委会是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胡荣,2001)。中国农村的村委会选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据一定竞争性的选举, 从而成为村民表达利益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