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液或移液量太少
按钮卡住或运动不 畅 移液器堵塞,吸液 量太少 枪头推出器卡住或 运动不畅
谢谢!
移液器校准及日常维护
校准
(20±5)℃;蒸馏水水温与室温温差≤2℃ 将移液器调至拟定校准体积,选择合适的吸头 万分之一天平上放置一个小三角烧杯 来回吸吹蒸馏水3次,使吸头湿润,纱布拭干 移液器垂直,吸头浸入液面2mm~3mm处,缓慢地吸取蒸馏水 将吸头离开液面,去掉外部的液体 以30°放入称量杯中,缓慢地将移液器压到第1档,等待1s~3s,再压到第2档, 使吸头里的液体完全排出 记录称量值 擦干吸头表面,按上述操作称量10次,以均值作为最后移液器的蒸馏水质量, 根据当时条件下蒸馏水的密度计算体积,然后按校准结果调节移液器 10次标定称量均在要求的质量范围内为合格,贴上合格标签,注明标定日期, 不合格移液器要请生产厂家进行校准,填写校准记录
移液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装配枪头
• 正确操作:将移液端垂直插入枪头,左右微微转动,上紧即可。 • 错误操作:用移液器反复撞击枪头来上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会导致 移液枪的内部配件(如弹簧)因敲击产生的瞬时撞击力而变得松散,甚至会 导致刻度调节旋钮卡住,严重情况下会将白套筒折断。 • 多通道移液器,将移液器的第一道对准第一个吸头,倾斜插入,前后稍微 摇动上紧,枪头插入后略超过O型环即可,此时可以看见连接部分形成清晰的 密封圈。
移液器的操作是科学试验的第一步,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试验操作, 其中也蕴含着许多操作学问,稍不留神就容易产生偏差。以下分几个 方面来叙述移液器的使用方法。
卸去吸头
6
PART_01
1
容量设定
排液
5
PART_04
吸液
2
安装吸头
4ຫໍສະໝຸດ Baidu
3
预洗吸头
移液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设定移液体积
• 调节移液体积时, 若要从大 体积调为小体积, 则按照正常 的调节方法,逆时针旋转旋钮 即可。 • 如果要从小体积调为大体积 时,则可先顺时针旋转刻度旋 钮至超过设定体积的刻度, 再 回调至设定体积, 这样可以保 证量取的最高精确度。 • 在该过程中,千万不要将旋 钮旋出量程,否则会卡住内部 机械装置而损坏了移液器。 千万不要将旋 钮旋出量程否则 会造成内部机 械损坏 !!!
移液器历史及简介
简介 常见移液器的品牌
Gilson(吉尔森): 法国吉尔森所开发的产品具有耐用性、灵活性和易用性的特点。 吉尔森移液器生产已经具有25年以上的历史,其移液器和吸嘴已被世界公认为精 确度,准确度及可信度的标准。 Eppendorf(艾本德):德国艾本德公司于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德国汉堡,在全球 范围内拥有员工超过1800名,在一些战略重点国家设有子公司,而在其它市场均 通过与当地分销商合作的方式。 2003年1月德国艾本德股份公司上海代表处成立, 2004年北京代表处即将成立。 Thermo(赛默飞):赛默飞世尔科技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 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 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 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移液器校准及日常维护
移液器的检测
气密性检测 目视法检测:将吸取液体后的移液器垂直静置15秒,观察是否有 液滴缓慢的流出。若有流出,说明有漏气现象。
移液器漏气的处理措施 可能原因 枪头不匹配 处理措施 使用原装匹配的枪头
装配枪头时没上紧
移液器内部气密性不好
注意装配枪头的方法(参考说明书)
请仪器厂商工程师处理
移液器常见种类及基本原理
移液器按物理学原理可分为以下 两种: ①使用空气垫(又称活塞冲程)加样; ②使用无空气垫的活塞正移动加样。 上述两种不同原理的微量加样器有其 不同的特定应用范围。实验室常用移 液器有如下几类:
空气垫移液器 活塞正移动移液器 多通道移液器 电子移液器
移液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移液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要吸取粘稠或密度与水不同的液体时,可以采取两种移液方法:
1、前进移液法: 用大拇指将按钮按下至第一停点,将移液器管嘴置于 液面以下1cm处缓慢松开按钮,待管嘴吸入溶液后,将管 嘴移出液面并斜贴在试剂瓶壁上淌走多余的液体。将移液 器管嘴移至待加入容器,轻轻按下按钮到第一停点位置, 1 2 3 4 停留1s后继续将按钮向下压至第二停点。移出管嘴,松开 A 按钮使之返回起点位置,打掉吸头。
移液器常见故障的排除
常见故障 枪头内有残液 可能原因 枪头不适配 枪头塑料湿润性不均一 枪头未装好 枪头不适配 枪头和连件间有异物 活塞或O-形环上硅油不够 O-形环与活塞未扣好或O-形环损坏 操作不当 需要校准或所移液体密度与水差异大 移液器被损坏 活塞被污染或有气溶胶渗透 液体渗进移液器且已干燥 枪头连件或枪头推出轴被污染 解决办法 使用原配枪头 装紧枪头 重装新枪头 使用原配枪头 清洁连件,重装新枪头 涂上硅油 清洁并润滑O-形环和活塞或 更换O-形环 认真按规定操作 根据指导重新校准 送修 清洁并润滑O-形环和活塞 清洁枪头连件 清洁并润滑活塞和枪头连件 清洁枪头连件和推出轴
移液器校准及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
当移液器不用时应竖直搁置。为此,推荐使用可调式移液器支架。 每天工作前应检查移液器外表面是否有灰尘和污物,特别需要注意移液器 嘴锥处。除使用70%的酒精溶液外不应有用其他溶剂清洁移液器。 设定的移液量不得超过其标称的容量范围,以免损坏移液器。 移液器吸液后严禁倒置、平放,以免溶液流入内腔,损坏活塞。 移液器使用前,观察排放杆是否有弯曲;按动排放按钮,感觉是否顺畅。 移液器长时间不用时,将刻度调至最大量程,让弹簧恢复原形,延长移液 器的使用寿命 移液器外壳使用肥皂液、洗洁精或60%的异丙醇来擦洗,然后用双蒸水淋 洗,晾干即可;内部的清洗需要先将移液器下半部分拆卸开来,拆卸下来的部 件可以用上述溶液来清洁,双蒸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在活塞表面用棉签涂 上一层薄薄的硅酮油脂(起润滑作用)。 移液器的消毒灭菌处理: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用灭菌袋、锡纸或牛皮纸等 材料包装灭菌部件,在121℃,100kPa条件下,灭菌20分钟,完毕后,在室温 下完全晾干后,活塞上油,再组装;紫外线照射灭菌:整支移液器和其零部件 可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进行表面消毒。
B C
移液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2、倒退(反向)移液法
倒退法适用于高粘度液体或易起泡沫液体的移液,以及极微量液体的转 移。 将按钮压至第二停点位置。将移液器管嘴置于液面以下1cm处缓慢松开按 钮,待管嘴吸入溶液后,将管嘴移出液面并斜贴在试剂瓶壁上淌走多余的液 体。将移液器管嘴移至待加入容器,轻轻按下按钮到第一停点位置,放出预 设定的液体。此时操作按钮应保持在第一停点位置,使少量不包括在移液量 内的液体仍留在管嘴内。剩余在管嘴内的液体随管嘴一起废弃或移至原容器 中继续吸液。
移液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三﴿移液方法→移液原则:
• 移液之前,要保证移液器、枪头和液体处于相同温度。 • 不要用大量程的移液器来移取小体积的液体。(移液的体积需保证在移器 所提供的量程范围之内才符合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 • 在吸液之前,可以预先吸放几次液体以润湿枪头(尤其是要吸取粘稠或密 度与水不同的液体时)。 • 吸取液体时,移液器保持竖直状态,将枪头插入液面下2~3毫米,为避免 移液不准确,应慢吸慢放。
移液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移液前应确保吸头牢固地装进移液器的管嘴嘴锥以及吸 头内无外来颗粒。 不能将设定的移液量超出该移液器标定的移液范围! 在移液前先将溶液吸入新装的Tip头(特别是1ml以上的 Tip头),然后排空、吸入反复2~3次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 按下按钮或松开按钮的操作必须循序渐进,尤其是操作 高粘稠度液体时更应如此,决不允许让操作按钮急速弹回。 吸液时,应注意垂直握住移液器,把手柄靠在食指上。 吸液时,不可让Tip头离开液面。 使用完移液器后,应调回最大量程,避免弹簧长时间处 于压迫状态,导致损坏!
移液器历史及简介
简介 常见移液器的品牌
BioHit(芬兰百得):芬兰百得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并专业生产移液器的公司。成 立于1988年,并于99年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上市。芬兰百得(BIOHIT)公司的 Biohit品牌移液器拥有将近20年的移液器研发及生产历史,同时也是全球首支电动 移液器的生产者。 dragon(大龙):大龙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生产基地坐落在中国 最大的商业城市-上海,拥有多家分公司和数百家代理公司,集科研、生产、贸 易于一体。大龙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ragonmed移液器是目前国际市场热 销的型号,采用了芬兰移液器的专业技术,产品规格齐全
移液器
移液器历史及简介
移液器常见种类及基本原理
移液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移液器校准及日常维护
移液器历史及简介
历史
第一个微量移液管由德国人汉斯· 施密茨(Dr Hanns Schmitz)于 1960年发明。艾本德(Eppendorf )公司的创始人,海因瑞· 奈希勒 (Heinrich Netheler)继承了专利权,并于六十年代开始了微型移液 器的商业生产。而可调的移液器则是由几个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人共同 发明的,主要包括发明家沃伦· 吉尔森(Warren Gilson)和威斯康星大 学麦迪逊分校的生物化学教授,亨利· 拉迪(Henry Lard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