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考试大纲-专插本
新闻学——《新闻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新闻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新闻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媒和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新闻传媒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运作的基本规则。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
(二)课程任务本课旨在解决三大问题:新闻是什么,新闻事业是怎样的,怎样在当代中国从事新闻事业。
基于新闻学理论性强的特点,采取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
讲授中,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问答式、讨论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新闻理论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出版事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绪论重点与难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学的定义、新闻理论的定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第一章新闻本源重点与难点:1、事实与新闻的关系2、新闻的定义3、文学真实与新闻真实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2、如何认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3、新闻的定义4、能够辨析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新闻的定义5、新闻的基本特征6、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7、区别文学真实与新闻真实第二章新闻真实重点与难点:1、新闻真实的内涵2、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3、虚假新闻的危害及治理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2、在新闻报道中,对事实真实的要求是什么?3、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内涵?4、如何实现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两者的统一?5、联系实际,谈谈虚假新闻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第三章新闻价值重点与难点:1、新闻价值的含义和要素2、新闻敏感3、如何发现新闻价值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价值的含义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在实践中辨析和运用?3、新闻敏感的含义4、结合新闻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敏锐地发现新闻价值?5、检验新闻价值的根本标准是什么?6、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有哪些?第四章新闻事业重点与难点:1、理解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2、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3、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决定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如何理解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3、新闻事业有哪些基本功能?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5、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重点与难点:1、新闻工作的阶级性2、新闻工作的党性3、理解党性是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4、理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5、三贴近6、正面宣传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如何理解新闻工作具有阶级性和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2、为什么说党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3、新闻工作如何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4、新闻工作如何做到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5、新闻工作如何做到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6、三贴近的内涵7、新闻工作如何做到“三贴近”?8、什么是正面宣传?9、为什么说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第六章新闻宣传重点与难点:1、宣传2、新闻宣传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3、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4、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宣传的定义2、宣传包括哪些要素?3、新闻宣传与宣传存在哪些联系与区别?4、阐述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5、论述新闻宣传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6、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7、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第七章新闻舆论导向重点与难点:1、新闻舆论2、舆论导向3、舆论引导的新机制、新特点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什么是舆论?2、什么是新闻舆论?3、什么是舆论导向?4、新闻舆论产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5、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何重要意义?7、如何做好典型宣传?8、如何做好重大主题宣传?9、怎样提高舆论引导能力?10、社会舆论工作需要把握的两个重点11、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12、如何建立和健全舆论引导的新机制?13、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第八章新闻舆论监督重点与难点:1、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功能、意义、任务、主体、客体、原则2、在当代中国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2、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3、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4、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有哪些?5、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6、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7、在当代中国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主要采用哪几种方法?8、什么是媒体审判?9、如何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做到理性分析和正确引导?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重点与难点:1、新闻出版自由的含义2、理解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针对性3、理性看待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4、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出版自由的含义2、怎样理解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针对性?3、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有哪些?第十章新闻法治重点与难点:1、新闻法治2、新闻传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3、协调公民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法治的含义2、新闻传播主体的权利有哪些?3、新闻传播主体的义务有哪些?4、依法行政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什么?5、如何协调公民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关系?6、如何增强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不同环节的守法意识?第十一章新闻事业管理重点与难点:1、加强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重要意义2、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3、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具体体制4、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具体机制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事业管理的内涵2、论述加强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重要意义3、我国新闻事业管理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4、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具体体制5、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具体机制6、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特点第十二章新闻队伍建设重点与难点:1、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2、新闻队伍建设的原则3、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4、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5、如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论述为什么要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2、新闻队伍建设应当遵循什么原则?3、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为什么要提高理论素养?4、结合新闻工作的性质,论述对提高新闻工作者政治素质的认识5、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6、结合个人情况,谈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在提高业务素质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努力?三、教材和参考资料《新闻学概论》编写组,《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陈昌凤老师《新闻理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1、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能够构成新闻的信息中所含有的引起受众普遍兴趣的各种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的要素主要有五个:1、及时。
时效越强越有生命力。
2、接近,事件发生的地点离读者越近,新闻价值就越大。
3、显著,显要人物引起的注意高于非显要人物。
4、重大,新闻事实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程度越大,新闻加至就越大。
5、趣味性,大多数受众对新奇、反常、带人情味的东西更有兴趣。
2、报刊的四种理论指的是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报刊的新集权主义理论。
集权主义理论是欧洲中世纪后期集权主义制度下的产物,其最大的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的意志为转移,一切必须为统治者服务。
而随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逐渐形成了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
它有两个原则,一是“言论的公开市场”原则,二是“自我修正”原则。
作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后期提出了社会责任理论。
它的提出是为了防止传播事业高度垄断而引起的社会矛盾激化;二是为了防止由媒介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和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新集权主义理论强调大众媒介归国家所有,不赞成个人的自由表达,但重视文化和咨讯,及传媒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任务。
3、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新闻和表达意见的自由,使新闻媒介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新闻自由是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随之产生的理念,它经历了争取办报自由、表达自由、获知自由、内部新闻自由四个阶段。
办报自由指禁止政府对报纸的印刷、出版和销售设置障碍,禁止对报纸进行事先检查。
表达自由指报纸有报道国家权力中心活动和批评政府的自由。
获知自由指公民享有信息的自由流通权。
内部新闻自由又称报道权、编辑自主权,指在私营媒介中的雇员与业主之间,在官营媒介中的雇员和政府之间、作为新闻记者代表的总编辑核编辑部所享有的工作自主权。
653 新闻传播理论 大纲

实验设计;
10、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的意义;
个案研究的特点;
个案研究的实施;
个案研究报告;
十三、中国传播思想史
1、近代传播思想
林则徐、王韬、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章太炎;
2、现代传播思想
现代先驱者的传播思想(蔡元培、陈独秀)
五四时期传播思想的嬗变
现代传播思想研究的启蒙(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
自由传播理论与实践(《申报》与史量才、《大公报》、范长江、储玉坤)
2、新闻媒介
报纸的特征、广播电视的优势、网络新闻特征
3、新媒体
概念、新媒体与新闻
五、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的由来
《纽约太阳报》、19世纪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征、普利策、“黄色新闻”
西方新闻价值的实质
2、新闻价值的一般理论:
(1)基本概念;(2)新闻价值的要素(传统五要素);(3)新闻价值的实现。
3、功能性新闻价值:
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三个层面、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四大构成
六、新闻舆论与宣传
1、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
宣传、宣传的特征、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超清解析全国通用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超清解析(全国通用)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试大纲为国家颁布的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其中334为全国通用,重视实践和综合能力的考察,440为高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的特色编写,往往注重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的考察。
然而,334的大纲由于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以及提供的参考书目的不完整,所以一份完整的334考试大纲解析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以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334专业综合能力为例。
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334的大纲参考书目为《传播学通论》,《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新闻媒体的自律与他律》。
然而研究发现,334大纲除了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可以再通论中找到之外,其余的知识点都无法在参考书中找到。
所以一份分完整的334考试大纲解析是多么的迫切和珍贵。
所以,为了方便参加全国新闻与传播专硕的学弟学妹们,行之记者根据自己亲身的考研的经验,以及求教学长学姐们,整理编写完成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现附上小部分截图展示:
资料很厚,A4纸,满满的400
凡是订购资料的学弟学妹们,即可赠送新闻传播专题知识点串讲。
(核心考点,十分重要!!!)
PS:订购行之记者全套资料,享受超值优惠和政治、英语、专业课电子资料,并在通过初试后进行复试指导。
愿考研的你们岁月静好,心想事成!。
新闻考试大纲

新闻考试大纲一、新闻学基础理论1. 新闻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 新闻的功能与作用3. 新闻与舆论的关系4.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5. 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二、新闻传播媒介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2.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运作方式3. 媒体融合与发展趋势4. 媒体所有权与经营模式5. 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三、新闻采编实务1. 新闻采编的基本流程2. 新闻采访的方法与技巧3.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4. 新闻编辑的职责与工作流程5. 视觉新闻的制作与传播四、新闻报道类型1. 消息、通讯、评论、深度报道等报道形式2. 新闻报道的体裁与风格3. 专题报道与系列报道的特点4. 调查性报道与解释性报道5. 多媒体与跨媒体新闻报道五、新闻法规与政策1. 新闻自由与新闻管制2. 新闻侵权与法律责任3. 著作权法与新闻传播4. 广告法与新闻传播的关系5. 国际新闻传播法规与政策六、新闻传播技术1. 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3. 社交媒体与新闻传播4. 大数据与新闻传播5. 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的未来七、新闻传播效果1. 新闻传播效果的理论基础2. 新闻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3. 新闻传播与社会影响4. 新闻传播与受众心理5. 新闻传播与公共舆论的形成八、新闻传播研究方法1. 新闻传播研究的类型与特点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3. 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4. 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5. 案例研究与比较研究九、新闻传播伦理问题1. 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问题2. 新闻报道中的隐私权问题3. 新闻报道中的偏见与歧视问题4. 新闻报道中的商业利益冲突5. 新闻伦理的国际视角十、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1. 新闻传播与社会进步2. 新闻传播与民主发展3. 新闻传播与公共利益4. 新闻传播与文化多样性5. 新闻传播与社会责任的实践十一、新闻传播的国际视角1. 国际新闻传播的特点与趋势2. 全球化与新闻传播3. 跨文化交流与新闻传播4.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权力与话语5.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责任十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1. 新闻传播行业的未来趋势2. 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3. 新闻传播技术的未来展望4. 新闻传播法规与政策的演变5. 新闻传播与社会变革本考试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新闻传播学科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实务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传播人才。
16 《新闻理论》考试大纲

2019年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新闻理论》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新闻理论》课程是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设置目标:第一,让学生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第二,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的兴趣;第三,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新闻学与新闻工作的关系、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世界各国新闻学的主导理论;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世界各国新闻学的主导理论。
第一章新闻活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和理解什么是新闻活动,以及新闻活动发展的历史,掌握新闻活动产生的原因以及新闻活动的三种渠道。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新闻事业、新闻活动,“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新闻活动的三种渠道。
第二章新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新闻的两种定义、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的本源、新闻的五个构成要素、新闻的类别。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新闻的定义,报道的概念、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本源、新闻来源,新闻的五要素、软新闻、硬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掌握新闻与宣传异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掌握舆论的定义与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信息、宣传、舆论的定义。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宣传效益的决定因素;舆论的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掌握几种传播方式的特点,西方报纸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掌握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及定义;了解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历史。
2023年河北专升本新闻专业考试大纲

2023年河北专升本新闻专业考试大纲
文档标题:2023年河北专升本新闻专业考试大纲解析
尊敬的考生:
欢迎您下载和查阅2023年河北专升本新闻专业的考试大纲。
以下是对这份大纲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有效地备考。
一、考试目标
本次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新闻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掌握程度。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考察您的新闻采写能力、新闻编辑能力、新闻评论能力和新闻策划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新闻学基础理论:包括新闻的本质属性、新闻价值、新闻真实性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新闻采访与写作:包括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3. 新闻编辑与评论:包括新闻编辑的基本流程和原则、新闻评论的基本形式和技巧。
4. 新闻策划与创新:包括新闻策划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新闻创新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三、考试形式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实务操作题。
四、复习建议
为了更好地备考,我们建议您:
1. 熟练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2. 提高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新闻敏感性和文字表达能力。
3. 掌握新闻编辑和评论的基本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习并理解新闻策划和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以上就是2023年河北专升本新闻专业的考试大纲解析,如果您在备考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们咨询。
祝您备考顺利,考试成功!
河北专升本新闻专业考试委员会
日期:2023年xx月xx日。
新闻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新闻传播的起源、过程〔一〕新闻传播的起源1、了解新闻传播活动(1)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2〕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3〕新闻传播活动的渠道2、新闻传播的本源〔1〕掌握事实──新闻传播的惟一本源〔2〕了解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原则〔3〕掌握坚持新闻传播起源和本源问题上的唯物史观3、了解新闻的定义〔1〕新闻的种种界定〔报道说、事实说、信息说〕〔2〕熟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二〕熟悉新闻传播的过程1、新闻传播的动态观察2、新闻传播的静态分析3、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二、新闻传播的要求、选择〔一〕新闻传播的要求1、了解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1〕真实性的科学含义〔2〕虚假新闻的成因及防治2、了解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1〕客观性的科学含义〔2〕客观报道和客观主义3、了解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1〕公正性的含义〔2〕公正性和倾向性的关系4、了解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1〕全面性的科学含义〔2〕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的统5、了解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1〕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2〕抢新闻和报道时机〔二〕新闻传播的选择1、熟悉新闻传播选择的定义2、掌握新闻传播选择的标准〔1〕新闻定义〔2〕新闻价值〔3〕宣传价值〔4〕新闻法规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一〕了解新闻事业的性质1、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2、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二〕熟悉新闻事业的功能1、传播新闻,沟通情况2、反映和引导舆论3、倡导科学,介绍知识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四、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一〕新闻事业的真实性1、了解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2、掌握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事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新闻失实,就是新闻记者调查研究上的失职,新闻媒体就会失去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功能,一旦迁就这种“新闻公害”的蔓延就会彻底失去广阔传媒受众。
2021年-年本科插班生《新闻学概论》考试大纲(专插本)

第三节新闻选择和新闻选择的标准
第四节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第十九章新闻工作者修养(了解)
第一节新闻专业理念
第二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第二十章中国的新闻改革(了解)
第一节40 年四次跨越
第二节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学科建设: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
第四节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
温馨提示:
考试题型三大类:
识记类题型,约占50%,主要是单选题简答题。
理解分析类题型,约占30% ,主要是论述题。
综合应用类题型约占20% ,主要是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用所学新闻原理分析新闻现象的能力,所以考生也要多关心发生在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学会思考,不人云亦云。
新闻传播理论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文化传播理论》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45)学院名称(盖章):传媒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2014年9 月17 日第一部分:《新闻传播理论》一、考核要求《新闻传播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西北师范大学文化与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传播理论》是文化与传播专业的一门综合性、集合式的重要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考试科目。
本科目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传播的意义、新闻传播的功能、新闻传播与社会、新闻传播效果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理论结构和前沿动态,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本科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闻传播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个别的新闻传播现象入手探求新闻传播发展的一般规律。
本科目的考试命题,根据考试大纲考核内容来组配试卷,掌握好试题的重点、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题型主要有填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以测试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综合能力为主要考核评价目标。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试题量以中等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限度。
三、考核内容第一章什么是媒介第一节作为传播要素的媒介第二节媒介的沿革第三节媒介的种类第二章媒介理论第一节媒介体制理论第二节媒介功能理论(一)第三节媒介功能理论(二)第四节媒介文化理论第三章媒介产业第一节印刷媒介产业第二节电子媒介产业第三节新兴媒介第四节媒介与广告第四章媒介与舆论第一节作为宣传工具的媒介第二节作为社会舆论机关的媒介第五章媒介与法制第一节从被告到原告的历程第二节返回被告席的媒介第三节媒介自律:媒介法制的必要补充第六章媒介与日常生活第一节媒介和流行第二节媒介和休闲第三节对媒介的“利用和满足”第七章媒介与国家发展第一节发展传播理论第二节发展传播实践第三节媒介与中国现代化第八章媒介与国际传播第一节媒介与国际关系第二节媒介与国际传播新秩序参考书目:1、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湖北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史论》(703)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科目代码703)着重考察学生对于新闻传播学史论综合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能运用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方法、原理来研究和分析当前社会生活中新闻传播现实问题的能力。
《中国新闻传播史》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特点。
2、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官报的发行制度、主要特点。
3、宋代官办“邸报”和流行于民间“小报”的发行制度、传播情况。
4、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和主要特征。
5、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和主要特征。
6、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及主要特点。
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业开端的背景、代表性中文报刊。
2、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及其特点。
3、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兴起的原因、发展情况。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崛起的原因、发展情况。
5、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三、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1、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以及第一批近代报刊情况。
2、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类型、主流。
3、维新派报刊的业务特点、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四、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及代表性报刊。
2、“新政”与国内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活动情况、新闻出版法规颁制。
3、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改进。
五、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1、民国初年政党报纸繁荣历史背景、特点。
2、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传播事业活动情况。
3、北洋军阀控制下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复苏、管理。
4、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采访记者的诞生。
六、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内容、李大钊的报刊活动。
2、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报刊对五四运动的宣传报道、进步学生报刊活动、新旧思潮在报刊上的激战。
3、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诞生的背景、特点、意义。
4、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的情况。
河北专接本新闻学考试大纲

河北专接本新闻学考试大纲河北专接本新闻学考试大纲新闻学是传媒类专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之一,它旨在培养掌握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和新闻业务技能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为了更好地指导考生备考河北专接本新闻学考试,以下为您详细介绍河北专接本新闻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和形式河北专接本新闻学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考试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新闻发展史和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二)新闻采访、编辑、撰写技能;(三)新闻编辑软件操作和多媒体新闻制作技能;(四)公共关系、广告和市场推广相关知识;(五)新闻伦理、新闻法律、新闻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考试时间和地点考试时间:每年的6月至7月和11月至12月。
考试地点:由各个招生院校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三、考核标准(一)笔试1.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考试。
2. 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和客观题占60分,主观题和应用题占40分。
3. 考试时间3小时。
(二)面试1. 面试包括个人陈述、自由发言、追问答辩等环节。
2. 总分为100分,由考生口试、面试、简历、学业成绩综合评定。
四、备考建议(一)理论知识与实践同等重要新闻学既涉及理论又涉及实践,考生需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写作和采访技能。
(二)勤于思考和实践新闻学是非常注重实践的专业,考生可以多参与学校或报社的实践活动,从实际中感受新闻工作的切实情况,再结合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多看多读广泛积累新闻是一门知识面广、研究深度深的学科,考生可以多看多读一些杂志、报纸、新闻网站等,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四)刻苦钻研为了更好地备考河北专接本新闻学考试,考生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和精力,要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性进行提高。
总之,考生只有全面了解河北专接本新闻学考试大纲和重点、加强知识储备、注重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实践、注重积累和反思,才能够顺利完成考试,取得好成绩。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笔记及复习题第一章新闻第一节新闻的起源由于最早的新闻活动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类的新闻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第二节信息与新闻一、什么是信息1.狭义的信息概念:信息指的是对接受者不确定性的消除,而熵是不确定性的标记,因此信息及负熵。
2.广义的信息概念:信息指的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所有物质系统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属性。
3.一般的信息概念:指物质系统与人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所呈现出来的属性。
二、信息的特征1.可提取性(可以离开它所表征的客观事物而相对独立存在)2.新鲜性(信息总是表征着事物的最新状态,新鲜性是信息的本质规定)3.中介性(信息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中介,通过感知客观事物的信息而认识事物)三、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必然在人类社会中产生传递信息的活动,把人类早期的这种信息传递活动称之为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并把传播活动中传递的信息称之为最早的新闻第三节什么是新闻一、新闻不是报道1.新闻报道是对新闻进行的报道,新闻是新闻报道的对象,是一种社会活动及其表达形式。
2.新闻报道与新闻的区别:新闻报道只是一种对新闻的“记录”,而新闻则是独立于新闻报道者的主观意志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它不依赖于新闻机构对它的报道而存在,也不会因不被报道而失去其作为新闻的资格。
二、新闻具有客观性包括两方面:作为新闻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虚构和杜撰的;这种事实本身具有为人们所传播的必然性。
三、新闻的定义新闻: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
四、新闻报道与新闻的区别1.新闻报道:①指新闻机构发布新闻的社会活动;②指表现新闻的物质形式,一种以符号组合的方式来传递新闻信息的新闻载体。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新闻的选择和加工,以貌似客观的方式让“事实”说话,以表现自身的倾向性,因而新闻报道具有了宣传的作用。
2.区分的意义:①准确的运用概念是科学地进行新闻学研究的必要前提;②正确区分两个概念,可以指导我们按新闻的客观规律进行正确的新闻事件和新闻研究。
2017河北专接本文史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考试说明(新闻史论、新闻采访与写作)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考试说明第一部分:新闻史论Ⅰ、考试说明一、内容概述与总要求本科目是为了招收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专业专科接本科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包括新闻学概论和中国新闻史。
本大纲的编写以“基础、权威、前沿”为宗旨,主要考核上述各专业学生在专科阶段对新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历史是否有基本掌握,是否具备接入本科后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对新闻现象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进一步更深入的学习的需要,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或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新闻的定义、新闻真实、新闻价值、新闻自由和控制等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中国新闻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以及传播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以及新闻现象的概况,能够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和评价,运用历史经验关注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50分。
新闻学概论70分,中国新闻史8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或填空题、名词解释或简答题、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三类大题。
选择题或填空题分值合计30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分值合计90分;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分值30分Ⅱ、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一、新闻学概论(一)绪论1、知识范围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2、考核要求(1)了解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新闻学的研究内容。
(2)熟记构筑中国新闻学基础框架的代表性人物和著作。
(3)掌握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了解发展传播学和党报理论。
(4)明确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二)新闻活动1、知识范围新闻活动的起源、新闻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新闻活动的渠道。
2023年河北专升本新闻专业考试大纲

2023年河北专升本新闻专业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新闻专业的考试旨在评估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为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提供依据。
考试分为两个部分:新闻史论与新闻采访与写作。
二、考试内容及形式1. 新闻史论(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2. 新闻采访与写作(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新闻采写实务操作题三、考试范围1. 新闻史论:- 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历程- 新闻事业的性质、功能与社会影响- 中外新闻事业的发展概况- 新闻伦理与法规2.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规范- 新闻报道的类型及其特点- 新闻评论的撰写与评判四、参考书目考生应以以下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进行复习:- 新闻学原理-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中外新闻传播史五、备考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理解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技能,并通过阅读新闻实例来提升新闻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关注新闻行业的新动态和新趋势,增强对新闻行业的理解和认识。
六、考试注意事项- 考生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明参加考试。
- 考生需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迟到者将不得入场。
- 考试期间严禁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否则将被视为作弊行为。
请考生认真准备,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大纲及实务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新闻与传播基础理论与历史1.新闻学、传播学经典理论解释;2.新闻传播学经典理论家生平、理论及其理论价值解析;3.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历史与当代发展;4.新媒体与新媒体现象相关概念解释;5.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前沿概念、理论、现象解析;6.新媒体研究前沿问题解析;7.新闻传播学重要理论的研究应用与案例解析;8.媒介制度与社会结构;9.新媒体技术与内容生产;10.媒介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11.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12.媒介与社会建构;13.新媒体与网络舆情;14.新媒体与文化建构;15.媒介效果与效果理论解读与应用;16.受众研究相关理论及其分析应用;17.新媒介技术与人的关系及其相关理论解读与应用;18.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启示;19.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20.媒介伦理与法规相关概念、理论及其在媒介事件分析中的应用;21.新媒体与全球数字经济;22.传播与新媒体技术对全球社会权力、公正的作用于影响。
二、新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实务(一)新媒体技术实务1.新媒体的概念、特征、类型;2.新媒体编辑工作的特点和原则;3.新媒体编辑的职业特点和基本素养;4.新媒体信息编辑技巧与相关概念解析;5.广告策划与写作、新媒体广告的文案写作技巧;6.网页设计基础;7.大数据的概念;8.大数据与新闻传播、新媒体研究的关系;9.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与启示;10.沉浸式新闻报道所依托的技术,及其特征。
(二)新闻传播实务1.新闻评论的要素、类型、特点及应用;2.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3.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4.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5.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7.新闻评论写作的规范和基本要素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9.深度报道的概念、特征与实操;10. 新闻采访的概念;11.新闻记者的采访素养、法律规范,及其采访伦理;12.新闻敏感与新闻价值;13.什么是新闻写作?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14.不同媒体平台的新闻写作要求是什么?15.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价值与地位;16.消息、通讯文体的写作;17. 网络新闻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18新闻评论与写作实操;19.新闻编辑工作内容及特点;20.新闻媒介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21.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22.新闻标题的制作;23.版面设计。
新闻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大纲

新闻学专业理论课程考核大纲一、考试科目:1、《新闻学概论》2、《新闻采访学》二、选用教材:1、《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三、考核方式1、两门课程综合为一张试卷,总分为150分,其中《新闻学概论》80分,《新闻采访学》70分。
2、题型,不少于5种类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辨析题或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核目标学生需准确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新闻理论教程》、《新闻采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础知识;对新闻学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把握,熟练掌握新闻采访的工作原则,对新闻实践有感性的认识与理性的思索,为学习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五、主要教学内容及重点考察章节(一)《新闻理论教程》1、主要教学内容绪论第一章新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新闻传播的构成第三章新闻传受主体第四章新闻传播内容(上)第五章新闻传播内容(下)第六章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式第七章新闻传播媒介第八章新闻收受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第十章新闻传播业(上)第十一章新闻传播业(下)第十二章新闻自由第十三章新闻控制第十四章新闻传播环境第十五章新闻事实与新闻符号世界2、重点考察章节第二章新闻传播的构成第一节新闻传播的类型与要素构成第二节新闻传播的环节构成第三节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构成第四节新闻传播模式的构成第三章新闻传受主体第一节作为新闻活动主体的共同主体第二节新闻传播主体第三节新闻收受主体第四节新闻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的关系第四章新闻传播内容(上)第一节新闻的形态第二节新闻的本质、特性与功能第三节新闻的定义第四节新闻的分类第五章新闻传播内容(下)第一节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规律性标准第二节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规范性标准第三节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其他标准第四节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基本过程第五节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主体机制第六章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式第一节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第二节新闻传通的基本模式与基本方式第三节新闻传播的结果与原因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第一节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与特征第二节新闻传播规律的构成第三节新闻传播规律的作用方式(二)《新闻采访学》1、主要教学内容绪论第一章记者的历史第二章记者的类型第三章记者的职责第四章记者的修养第五章记者的道德第六章采访性质第七章采访意识第八章采访原则第九章采访路线第十章采访作风第十一章采访方式第十二章采访方法第十三章采访重点第十四章新闻线索第十五章新闻策划第十六章采前准备第十七章访问规程第十八章开座谈会第十九章善于观察第二十章追踪采访第二十一章记者招待会与新闻发布会的采访第二十二章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第二十三章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第二十四章隐性采访第二十五章积累资料2、重点考察章节:第二章记者的类型:第一节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第二节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第三节地方记者第四节驻外记者第三章记者的职责:第一节采写新闻报道第二节反映情况第三节做群众工作第四章记者的修养:第一节政治修养第二节理论修养第三节知识修养第四节专业修养第六章采访性质:第一节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第二节采访决定写作第八章采访原则:第一节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第二节地方记者怎样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第十二章采访方法:第一节上下结合第二节点面结合第三节交叉采访与跨行业采访第四节易地采访第五节抽样调查第二十四章隐性采访:第一节隐性采访的必要性第二节隐性采访的类型与应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新闻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新闻理论》课程是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设置目标:
第一,让学生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
第二,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的兴趣;
第三,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闻学与新闻工作的关系、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世界各国新闻学的主导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世界各国新闻学的主导理论。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理解什么是新闻活动,以及新闻活动发展的历史,掌握新闻活动产生的原因以及新闻活动的三种渠道。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事业、新闻活动,“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新闻活动的三种渠道。
第二章新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闻的两种定义、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的本源、新闻的五个构成要素、新闻的类别。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的定义,报道的概念、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本源、新闻来源,新闻的五要素、软新闻、硬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掌握新闻与宣传异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掌握舆论的定义与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信息、宣传、舆论的定义。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宣传效益的决定因素;舆论的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掌握几种传播方式的特点,西方报纸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掌握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及定义;了解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历史。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定义。
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的新问题,传媒的新业态。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媒体的特点,互联网被誉为“第四次传播革命”的原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定义;21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两个舆论场。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16-18世纪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掌握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情况。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传播工具的特点。
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理解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理解和掌握中国新闻事业的基础性质和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个性、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了解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事业的五大功能,沟通情况、提供信息为最基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第九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了解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理解和掌握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理解和掌握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影响;理解和掌握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大众传媒与国家关系的相互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定位及目标;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四个影响因素;政治与大众传媒的相互影响;大众传媒对文化的消极影响。
第十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闻自由的含义;了解新闻自由在16-19世界的发展历程;理解新闻自由权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新闻法规的形式,以及一些保护新闻自由和防止滥用新闻自由的规定。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自由的含义;新闻媒介与公民新闻自由权的关系;新闻法规三种形式。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理解和掌握国家对传媒业的三个层面的管理;了解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掌握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媒介的业务运行机构(包括报纸、电视台)。
第十二章传媒业经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了解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掌握媒体公信力的概念,掌握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当前传媒业的经营的三大基本潮流(集约化,专业化,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受众的概念、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理解和掌握新闻媒介受众的特点,掌握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理解受众不同划分标准下的细分内容;掌握新闻媒体的
受众定位;掌握知情权、表达权、批评见以前和监督权的概念;了解受众地位的新变化,理解受者中心地位确立的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受众的概念、受众的特点、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受众细分;新闻媒体核心受众的定位;知情权、表达权。
第十四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掌握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理解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理解和掌握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特点、趋势,掌握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和方法。
理解和掌握新闻指导性的含义、具体表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指导性的不同要求;理解和掌握新闻事业群众性的三层含义;理解和掌握新闻事业的战斗性的含义及表现,坚持新闻战斗性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党性原则,理解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掌握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及要求、新闻失实的表现与原因;新闻指导性的含义,市场经济年代新闻指导性的要求;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含义。
第十五章新闻选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理解和掌握新闻选择的含义,理解新闻选择的必要性;掌握新闻选择的四个标准,理解和掌握新闻价值的含义及新闻价值的五个判断要素;理解和掌握宣传价值的含义及宣传价值的素质;理解新闻法规作为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理解和掌握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选择的含义,新闻选择的四个标准,新闻价值定义及五个构成要素,宣传价值的定义及要素。
第十六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和掌握新闻专业理念;理解和掌握新闻职业道德的四个方面;掌握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专业理念的含义,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第十七章中国的新闻改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30年新闻改革的四次跨越,掌握四次跨越的特点;理解和掌握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理解和掌握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考试要求
一、指定教材及参考教材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4月第五版
二、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和说明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考试为综合能力考试,具体规则如下: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总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考核范围包括本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20%,理解占35%,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15%。
试卷中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试卷中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