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耳鼻咽喉耳科学优质课件
验室检测
25
预防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更有效: 1. 应用遗传学等现代科技,加强孕产期保健,
开展胎儿、婴幼儿听力筛选。 2. 加强老龄人口听力保健、预防老年性聋的研
究 3. 积极防治营养缺乏疾病,增加机体对致聋因
素的低抗能力。 4. 降低环境噪声,做好防护。 5. 慎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严格掌握适应症
5
耳的功能--声音传导、感知
外耳-集音 中耳-传音 内耳-感音
6
耳聋指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 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
➢ 程度较轻——重听;影响社交——聋 ➢ 不能社交者——聋哑或聋人
7
耳聋的分类与分级
按病变部位与性质 传导性聋:外耳、中耳病变 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听神经、听中枢
4
Present situation
调查表明:目前明显听力障碍者约占世界 总人口7%-10%
据推算,2006年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约2780 万,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80万,每年新增聋 儿约2—4万
据专家保守估计,在5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 每4000人中3人患有耳聋,200人中1人患有 “重听”
乳突进路 中颅窝进路 2. 神经移植
54
中颅窝进路
55
中颅窝进路
56
乳突进路
57
乳突进路
58
侧颅底肿瘤
(Neoplasms of the lateral skull base)
59
额骨 蝶骨 颞骨
枕骨
60
61
眶下裂 岩枕裂
62
Anatomy
咽区 咽鼓管区 神经血管区 听道区 关节区 颞下区
28
电子耳蜗手术禁忌证
①绝对禁忌证,包括内耳严重畸形病例,例 如Micheal畸形、无耳蜗畸形等; 听神经缺如;严重智力障碍;无法配合语言 训练者;严重的精神疾病;中耳乳突有急、 慢性炎症尚未清除者;②相对禁忌证,包括 全身一般情况差;不能控制的癫痫;没有可 靠的康复训练条件。
25
预防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更有效: 1. 应用遗传学等现代科技,加强孕产期保健,
开展胎儿、婴幼儿听力筛选。 2. 加强老龄人口听力保健、预防老年性聋的研
究 3. 积极防治营养缺乏疾病,增加机体对致聋因
素的低抗能力。 4. 降低环境噪声,做好防护。 5. 慎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严格掌握适应症
5
耳的功能--声音传导、感知
外耳-集音 中耳-传音 内耳-感音
6
耳聋指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 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
➢ 程度较轻——重听;影响社交——聋 ➢ 不能社交者——聋哑或聋人
7
耳聋的分类与分级
按病变部位与性质 传导性聋:外耳、中耳病变 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听神经、听中枢
4
Present situation
调查表明:目前明显听力障碍者约占世界 总人口7%-10%
据推算,2006年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约2780 万,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80万,每年新增聋 儿约2—4万
据专家保守估计,在5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 每4000人中3人患有耳聋,200人中1人患有 “重听”
乳突进路 中颅窝进路 2. 神经移植
54
中颅窝进路
55
中颅窝进路
56
乳突进路
57
乳突进路
58
侧颅底肿瘤
(Neoplasms of the lateral skull base)
59
额骨 蝶骨 颞骨
枕骨
60
61
眶下裂 岩枕裂
62
Anatomy
咽区 咽鼓管区 神经血管区 听道区 关节区 颞下区
28
电子耳蜗手术禁忌证
①绝对禁忌证,包括内耳严重畸形病例,例 如Micheal畸形、无耳蜗畸形等; 听神经缺如;严重智力障碍;无法配合语言 训练者;严重的精神疾病;中耳乳突有急、 慢性炎症尚未清除者;②相对禁忌证,包括 全身一般情况差;不能控制的癫痫;没有可 靠的康复训练条件。
最新[]第四章 耳鼻咽喉的幻灯片课件
考核方式
➢科室自评 科室培训考核实施小组具体负责科室“三基三严”考核工作,根
据科室年度计划,每半年对本科室中级(含中级)以下的医务人员 进行一次三基三严技能、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核内容及结果上报医 务科。 ➢医院考评
根据年度“三基三严”培训考核方案的要求,由医务科等相关职 能部门组织,每一年度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一次三基三严技能、 理论知识的考核。
[]第四章 耳鼻咽喉的
第一节 鼻
鼻为呼吸道的门户,也是嗅觉、功名器官。
可分为 n 外鼻 n 鼻腔 n 鼻窦
培训及考核目的
➢ 提高临床医(技)师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 ➢ 规范临床医(技)师的基本操作流程。 ➢ 强化临床医(技)师的基本操作技能。
工作目标
➢ “三基三严”培训人人参与,考核人人达标。 ➢ 切实提高医务人员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及诊治水平。
培训内容
➢ 临床基本技能 病历书写与全身体格检查、无菌操作技术、胸腔穿刺、腹腔
穿刺、腰椎穿刺、气管插管术、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心电图 检查、医学影像学阅读、超声诊断学、临床核医学等。 ➢ 临床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各专业的临床诊疗常规、抗生素及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合 理用血指征、检验相关基础知识等。 ➢ 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 医院规章制度 ➢ 医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本专业为主
考核管理
➢由医务科组织成立院内业务考核专家小组,并组建题库,负责对 临床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试。 ➢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务科通过院周会/科主任会形式对考核 结果进行公示。 ➢医务科负责将考核结果如实录入医师个人医疗档案,作为职称晋 升、岗位聘用的依据。 ➢医院把“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 控挂钩;对“三基三严”训练工作做得好的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 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 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三基三严”考试考核不合格 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根据情节轻重,扣罚科室质控分及 个人绩效工资。
《耳鼻咽喉解剖生理》课件
吞咽和呼吸的产生过程
吞咽过程
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舌头的搅拌和唾液的消化作用,经过咽部通道进入食道 ,再进入胃。在吞咽过程中,软腭、咽后壁、食道上括约肌等结构协同作用, 确保食物顺利进入食道。
呼吸过程
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生理过程。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 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在呼吸过程中,声带、气管、支气管等结构协同 作用,确保气体顺利进出肺部。
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耳鼻咽喉疾病,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 治疗方法。如慢性鼻炎可以使用鼻炎药水 、抗过敏药物等进行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耳鼻咽喉疾病,如扁桃体 炎、声带息肉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物理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物理治疗如激光、微波等可用于治疗慢性 咽炎等疾病。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 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刺激性 气体的吸入等。
03
嗅觉感受器
鼻腔内有嗅觉感受器,能够接收气味分子并传递到大脑,产生嗅觉。
嗅觉的产生过程
气味分子与嗅觉感受器结合
当气味分子通过鼻腔进入鼻腔内部,与嗅觉感受器结合,引发一 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神经信号传递
嗅觉感受器将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嗅神经传递到大 脑皮层,产生嗅觉。
大脑解析气味
大脑对接收到的神经信号进行解析,识别出不同的气味,并产生相 应的感知和记忆。
鼻子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呼吸功能
鼻子是呼吸系统的入口,能够 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维
持人体正常代谢。
嗅觉功能
鼻子能够识别各种气味,帮助 人们辨别环境中的气味变化, 如食物的新鲜程度、危险的气 体等。
Hale Waihona Puke 清洁过滤功能鼻子能够过滤吸入的空气中的 尘埃、细菌等有害物质,保护 下呼吸道和肺部不受外界污染 物的侵害。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耳聋课件
伍
古
典
雅
致
【预后及转归】
• 暴聋若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若延误治疗,或渐聋时间 已久者,通常恢复听力较为困难。双耳听力减退达中度以 上长期不愈者,可导致听力残疾。聋哑一旦形成,则终生 丧失语言能力。
陆
古
典
雅
致【Biblioteka 识拓展】1.助听设备• 对于永久性耳聋者,可通过助听设备来改善听力,提高生 活质量。助听设备包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一般来说,若 听力损失在90dB以内,可佩戴助听器;若听力损失超过 90dB,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叁
古
典
雅
致
【辨证及治疗】
1.分型论治
(1)外邪侵袭
• 主证:听力骤然下降,或伴有耳胀闷感及耳鸣。全身可伴 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恶寒等症。舌质淡红, 苔薄,脉浮。
• 证候分析:风邪外袭,肺经受病,宣降失常,外邪蒙蔽清 窍,故耳聋;风邪上犯,经气痞塞,则耳内胀闷、耳鸣; 外邪侵袭,肺失宣降,则鼻塞、流涕、咳嗽;正邪相争, 则发热恶寒、头痛;舌淡红、苔薄、脉浮等均为表证之象。
• 证候分析:肝胆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火循经 上扰耳窍,则耳聋;情志抑郁或恼怒则肝气郁结,气郁化 火,故使耳聋加重;肝火上炎,则面红目赤、头痛或眩晕; 肝火内炽,灼伤津液,则口苦咽干、便秘溲黄;肝火内扰 心神,则夜寐不宁;肝经布胁肋,肝气郁结,则胸胁胀痛; 舌红苔黄、脉数主热证,脉弦主肝病。
3.痰火郁结
•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使脾胃受伤,或思虑过度,伤 及脾胃,致水湿不运,聚而生痰,久则痰郁化火,痰火郁 于耳中,壅闭清窍,从而导致耳聋。
4.气滞血瘀
• 情志抑郁不遂,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或 因跌仆爆震、陡闻巨响等伤及气血,致瘀血内停;或久病 入络,均可造成耳窍经脉不畅,清窍闭塞,发生耳聋。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PPT教程 (鼻稿 鼻息肉 鼻出血 鼻衄 鼻炎 )
不能上输鼻窍诱发
Page 3
诊断要点
1.有明确的病史
2.临床症状:鼻内干燥感为主要症状,易出血,或有鼻塞, 甚至嗅觉减退或丧失,鼻气腥臭等
3.检查:内镜检查:鼻粘膜干燥,对光反射不良,鼻甲缩
小,鼻腔宽大,有时可见黄绿鼻痂附
着
鼻腔脱落细胞学:中性细胞、臭鼻杆菌等
Page 4
分型论治 1.燥邪犯肺 治法:清燥润肺,宣肺散邪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2.肺肾阴虚 治法:滋养肺肾,生津润燥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Page 15
辨证治疗:
肺经风热-疏风清热,芳香通窍
《苍耳子散》加味
胆腑蕴热—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龙胆泄肝汤》加减
脾胃湿热—清脾泻热,利湿祛浊
《黄芩滑石汤》加减
肺气虚寒—温补肺气,疏散风寒
《温肺止流丹》加减
脾气虚弱—健脾益气,清利湿浊
《苓白术散》加减
Page 16
第八节 鼻息肉
是指因湿浊停聚鼻窍所致的鼻内光滑柔软、状如葡萄和荔 枝肉养的赘生物。
Page 18
第九节 鼻衄
定义:
鼻衄,即鼻出血。可以是鼻科疾病,临床也是全身疾
病的一个症状,又有内外科之分,本篇讨论的是脏腑功能
失调引起的鼻出血。
古代医家多从病因及症状及鼻衄的病势命名,如
“热病鼻衄”.“虚劳鼻衄”.“红汗”.“经行鼻衄”及“鼻洪”
等。
Page 19
病因病理: 《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
等。?
Page 10
辨证治疗:肺气虚—温补肺气驱散风寒
代表方《温肺止流丹》
脾气虚—健脾益气升清化湿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温壮肾阳固肾纳气
Page 3
诊断要点
1.有明确的病史
2.临床症状:鼻内干燥感为主要症状,易出血,或有鼻塞, 甚至嗅觉减退或丧失,鼻气腥臭等
3.检查:内镜检查:鼻粘膜干燥,对光反射不良,鼻甲缩
小,鼻腔宽大,有时可见黄绿鼻痂附
着
鼻腔脱落细胞学:中性细胞、臭鼻杆菌等
Page 4
分型论治 1.燥邪犯肺 治法:清燥润肺,宣肺散邪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2.肺肾阴虚 治法:滋养肺肾,生津润燥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Page 15
辨证治疗:
肺经风热-疏风清热,芳香通窍
《苍耳子散》加味
胆腑蕴热—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龙胆泄肝汤》加减
脾胃湿热—清脾泻热,利湿祛浊
《黄芩滑石汤》加减
肺气虚寒—温补肺气,疏散风寒
《温肺止流丹》加减
脾气虚弱—健脾益气,清利湿浊
《苓白术散》加减
Page 16
第八节 鼻息肉
是指因湿浊停聚鼻窍所致的鼻内光滑柔软、状如葡萄和荔 枝肉养的赘生物。
Page 18
第九节 鼻衄
定义:
鼻衄,即鼻出血。可以是鼻科疾病,临床也是全身疾
病的一个症状,又有内外科之分,本篇讨论的是脏腑功能
失调引起的鼻出血。
古代医家多从病因及症状及鼻衄的病势命名,如
“热病鼻衄”.“虚劳鼻衄”.“红汗”.“经行鼻衄”及“鼻洪”
等。
Page 19
病因病理: 《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
等。?
Page 10
辨证治疗:肺气虚—温补肺气驱散风寒
代表方《温肺止流丹》
脾气虚—健脾益气升清化湿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温壮肾阳固肾纳气
(推荐课件)耳鼻喉概要PPT幻灯片
8
• 慢性鼻炎
单纯型 间歇性、交替性鼻塞 可伴粘液或 粘液脓性涕 肥大型 多为持续性鼻塞 涕少或稠难擤
鼻镜检查 收缩试验鉴别 治疗 单纯型 药物点鼻 配合中药
肥大型 硬化、烧灼、冷冻疗法 必要时手术
9
•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季节性
常年性 临床表现 阵发性鼻塞 清水样涕 连续性 喷嚏 鼻痒 检查 鼻腔粘膜苍白水肿 分泌物稀薄 刮 片嗜酸细胞增高 血管运动性(神经反射性)鼻炎 与温度、 粉尘等刺激因素有关 多为一过性发作, 症状轻微,无需治疗。 治疗 去除过敏原 脱敏疗法
其病理改变为:漏出、渗出、分泌、粘连等
临床表现:以耳聋、耳鸣、自听增强为主要症
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耳胀闷感、耳痛,头昏、 头沉等,一般全身症状轻。
检查:听力EX 传导性耳聋 鼓膜(见图)
治疗原则:1开放咽鼓管 点鼻
2 抗炎 激素
3 对症 鼓膜按摩、穿刺抽液注药、 咽鼓管吹张等
4手术
5病因治疗
37
38
39
40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细菌
感染途径:1咽鼓管 小儿多见
2 鼓膜 外伤处理不当
3 血源性 全身重病后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发烧 、头痛、食欲差等
局部症状 耳剧痛 耳聋耳鸣 流脓
EX 鼓膜鲜红 穿孔流脓
血常规 WBC N 升高
治疗原则:1 全身抗炎、对症、支持疗法
2 局部 点耳 洗耳 点鼻
41
42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史长 以反复性耳流脓,伴有不同程度的耳聋 耳鸣,耳痛多为急性发作。
病理分型 临床分类 鉴别要点 单纯型 良性 1 耳漏的时间性质 骨疡型无骨质破坏 2 鼓膜穿孔的部位
有骨质破坏 3 X线拍片 胆脂瘤型 非良性 4 预后有无并发症
• 慢性鼻炎
单纯型 间歇性、交替性鼻塞 可伴粘液或 粘液脓性涕 肥大型 多为持续性鼻塞 涕少或稠难擤
鼻镜检查 收缩试验鉴别 治疗 单纯型 药物点鼻 配合中药
肥大型 硬化、烧灼、冷冻疗法 必要时手术
9
•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季节性
常年性 临床表现 阵发性鼻塞 清水样涕 连续性 喷嚏 鼻痒 检查 鼻腔粘膜苍白水肿 分泌物稀薄 刮 片嗜酸细胞增高 血管运动性(神经反射性)鼻炎 与温度、 粉尘等刺激因素有关 多为一过性发作, 症状轻微,无需治疗。 治疗 去除过敏原 脱敏疗法
其病理改变为:漏出、渗出、分泌、粘连等
临床表现:以耳聋、耳鸣、自听增强为主要症
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耳胀闷感、耳痛,头昏、 头沉等,一般全身症状轻。
检查:听力EX 传导性耳聋 鼓膜(见图)
治疗原则:1开放咽鼓管 点鼻
2 抗炎 激素
3 对症 鼓膜按摩、穿刺抽液注药、 咽鼓管吹张等
4手术
5病因治疗
37
38
39
40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细菌
感染途径:1咽鼓管 小儿多见
2 鼓膜 外伤处理不当
3 血源性 全身重病后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发烧 、头痛、食欲差等
局部症状 耳剧痛 耳聋耳鸣 流脓
EX 鼓膜鲜红 穿孔流脓
血常规 WBC N 升高
治疗原则:1 全身抗炎、对症、支持疗法
2 局部 点耳 洗耳 点鼻
41
42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史长 以反复性耳流脓,伴有不同程度的耳聋 耳鸣,耳痛多为急性发作。
病理分型 临床分类 鉴别要点 单纯型 良性 1 耳漏的时间性质 骨疡型无骨质破坏 2 鼓膜穿孔的部位
有骨质破坏 3 X线拍片 胆脂瘤型 非良性 4 预后有无并发症
《耳鼻咽喉科学》课件
听力保健
预防听力损失的措施,包 括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声 环境中、正确使用耳机等 。
03
鼻部疾病
鼻炎
鼻炎定义
鼻炎分类
鼻炎是指鼻腔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常常由 病毒、细菌、过敏等因素引起,导致鼻腔 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鼻炎可以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 性鼻炎等类型,不同类型的鼻炎有不同的 症状和治疗方法。
内耳疾病
梅尼埃病
内耳膜迷路的积水,表现为发作性眩晕、 耳鸣和听力下降。
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的炎症,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强烈 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等。
突发性聋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原因不明,可能与 内耳血管病变有关。
听力损失与听力康复
听力损失的分类
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 和混合性聋。
听力康复方法
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 听力训练和语言康复等。
避免接触过敏原
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如花 粉、尘螨等。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耳鼻咽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潜在问题。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 生素、抗过敏药等。
01
手术治疗
02 对于严重的耳鼻咽喉疾病,如鼻 窦炎、扁桃体炎等,可能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如激光、微波等物理疗法,可用 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03
鼻肿瘤症状
鼻肿瘤的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头痛等,良性肿瘤的症状通常比 较轻微,恶性肿瘤的症状比较严重。
鼻肿瘤治疗
鼻肿瘤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包括 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
04
咽喉部疾病
咽炎
总结词
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耳鸣课件
贰
古
典
雅
致
【病因病机】
• 耳鸣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导致 脏腑功能失调,病机有虚有实,实者多因风邪侵袭、痰湿 困结或肝气郁结,虚者多因脾胃虚弱、心血不足或肾元亏 损所致。《素问·脉解》说:“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 也。”
1.风邪侵袭
• 寒暖失调,风邪乘虚而入,侵袭肌表,使肺失宣降,风邪 循经上犯清窍,与气相击,导致耳鸣。
• 证候分析:劳倦、思虑伤脾,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 不降,宗脉空虚,故耳鸣;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倦怠 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纳 呆、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为气虚之象。
•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 方药:益气聪明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甘草健脾益气; 升麻、葛根、蔓荆子升阳通窍;白芍敛肝以防升散太过; 黄柏反佐以防参、芪之温燥。若兼湿浊而苔腻者,可加茯 苓、白术、砂仁以健脾祛湿;若手足不温者,可加干姜、 桂枝以温中通阳;若夜不能寐者,可加酸枣仁以安神。
(2)耳穴贴压
• 取内耳、脾、肾、肝、神门、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 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以上穴位,不时按压以保持穴位 刺激。
(3)穴位注射
• 可选用听宫、翳风、完骨、耳门等穴,药物可选用当归注 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 12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 等,针刺得气后注入药液,每次每穴注入0.5~1mL。
耳鸣
讲授人:
目
• • • • •
录
【【【【【
预预辨病诊
后防证因断
及与及病与
转调治机鉴
归护疗】别
】】】
】
• 耳鸣是以自觉耳内或头颅鸣响而无相应的声源为主要特征 的病证。它既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一种独立 的疾病。临床上耳鸣极为常见,在头颅鸣响者也称“颅鸣” 或“脑鸣”。临床上耳鸣与耳聋经常伴随出现,但二者之 间没有因果关系,对患者造成的困扰亦不同,应区别对待。 西医学的原发性耳鸣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喉痹课件
(3)肺肾阴虚
• 主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黏 膜暗红而干燥。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手足心热,或见潮热 盗汗,颧红,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 证候分析:阴虚津少,虚火上炎,故咽中不适、微痛、干痒、灼热 感、异物感;午后阳明经气旺,阴分受克制,故症状更重;肺阴不 足,肃降失职,肺气上逆,则干咳痰少而稠;虚火久灼,气血瘀滞, 故咽部暗红;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养,故黏膜干燥而萎缩;阴虚 火旺,则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 火旺之象。
壹
古
典
雅
致
【诊断与鉴别】
• 喉痹主要表现为咽部痹阻不通,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咽部 疼痛为主,吞咽时尤甚,检查见咽部黏膜红肿,咽后壁或见脓点, 患者多有外感病史,病程较短。二是以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为主, 或出现咽干、咽痒、咽部微痛及灼热感等各种不适,可反复发作, 病程一般较长,检查见咽黏膜肥厚增生,咽后壁颗粒状突起(彩图 16),或见咽黏膜干燥。
5.脾肾阳虚
• 禀赋不足,或疲劳、房劳过度,或久病误治,以至脾肾阳虚,咽失 温煦,寒湿凝闭为病,或肾阳虚,虚阳浮越于咽喉而为病。
6.痰凝血瘀
• 情志不遂,气机不畅,气滞痰凝,或脾虚生痰,久病生瘀,或喉痹 反复,余邪留滞,经脉瘀阻,使痰凝血瘀,结聚咽喉而为病。
叁
古
典
雅
致
【辨证及治疗】
• 喉痹以咽部红肿疼痛为主者,多属实证、热证;以咽部异物哽阻不 适感为主者,多属虚证或痰凝血瘀之证。
2.外治法
(1)吹喉法
• 将中药制成粉剂,直接吹喷于咽喉患部,以清热止痛利咽,如冰硼 散等。
(2)含漱法
• 中药煎水含漱,如: • ①金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煎汤。 • ②桔梗、甘草、菊花煎汤。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伤风鼻塞课件
• ①时行感冒传染性强,寒战、高热、四肢关节及肌肉疼痛等全身症 状明显,甚则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而鼻腔症状较轻; 伤风鼻塞则鼻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
• ②与鼻鼽的鉴别要点参见“鼻鼽”一节。
贰
古
典
பைடு நூலகம்
雅
致
【病因病机】
• 本病多因气候变化,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不慎,过度疲劳,风邪 乘虚侵袭鼻窍而为病。因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侵袭人体, 故本病之发,又有风寒、风热之分。
感谢观看
讲授人:
伤风鼻塞
讲授人:
目
• • • • •
录
【【【【【
预预辨病诊
后防证因断
及与及病与
转调治机鉴
归护疗】别
】】】
】
• 伤风鼻塞是因感受风邪所致的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特征的 疾病。本病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俗称“伤风”“感冒”。古代 医家对本病的论述多散载于“伤风”“嚏”“流涕”“鼻塞”等病 证范畴内。西医学的急性鼻炎等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2)风热外袭
• 主证:鼻塞较重,鼻流黏稠黄涕,鼻黏膜红肿。可伴发热,微恶风, 头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肺失宣降,风热上扰鼻窍,故见鼻塞较重、 鼻黏膜色红肿胀、鼻流黏黄涕;风热犯肺,肺气上逆,故咳嗽痰黄; 发热、微恶风、头痛、口渴、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 风热犯肺之象。
壹
古
典
雅
致
【诊断与鉴别】
• 本病发病前多有受凉或疲劳史,初起鼻痒,打喷嚏,流涕清稀,鼻 塞;随病情发展,鼻塞渐重,清涕渐呈黏黄涕,嗅觉减退,语声重 浊,打喷嚏停止,或有周身不适,发热、恶风、头痛等。检查可见 鼻黏膜红肿(彩图9),鼻腔内有较多鼻涕,初期为清水样涕,后 渐转为黏性。
• ②与鼻鼽的鉴别要点参见“鼻鼽”一节。
贰
古
典
பைடு நூலகம்
雅
致
【病因病机】
• 本病多因气候变化,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不慎,过度疲劳,风邪 乘虚侵袭鼻窍而为病。因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夹热侵袭人体, 故本病之发,又有风寒、风热之分。
感谢观看
讲授人:
伤风鼻塞
讲授人:
目
• • • • •
录
【【【【【
预预辨病诊
后防证因断
及与及病与
转调治机鉴
归护疗】别
】】】
】
• 伤风鼻塞是因感受风邪所致的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特征的 疾病。本病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俗称“伤风”“感冒”。古代 医家对本病的论述多散载于“伤风”“嚏”“流涕”“鼻塞”等病 证范畴内。西医学的急性鼻炎等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2)风热外袭
• 主证:鼻塞较重,鼻流黏稠黄涕,鼻黏膜红肿。可伴发热,微恶风, 头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肺失宣降,风热上扰鼻窍,故见鼻塞较重、 鼻黏膜色红肿胀、鼻流黏黄涕;风热犯肺,肺气上逆,故咳嗽痰黄; 发热、微恶风、头痛、口渴、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 风热犯肺之象。
壹
古
典
雅
致
【诊断与鉴别】
• 本病发病前多有受凉或疲劳史,初起鼻痒,打喷嚏,流涕清稀,鼻 塞;随病情发展,鼻塞渐重,清涕渐呈黏黄涕,嗅觉减退,语声重 浊,打喷嚏停止,或有周身不适,发热、恶风、头痛等。检查可见 鼻黏膜红肿(彩图9),鼻腔内有较多鼻涕,初期为清水样涕,后 渐转为黏性。
中医耳鼻喉科常用治疗PPT课件
15
中药足浴
方解:石菖蒲开窍宁神,香附疏肝理气,远志宁心安神,珍珠母平肝 潜阳,白芍养血调经,络石藤祛风通络,川芎活血行气,丹参凉血消 痈,王不留行活血通经,红花祛瘀止痛,郁金行气解郁,川乌祛风除 湿,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鸡血藤活血补血。
作用: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16
谢 谢!
SUCCESS
中医耳鼻喉科常用治疗
穴位注射
概念: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
取穴:翳风,乳突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布 有耳大神经、面神经等。翳风穴为治疗耳鸣、耳聋主穴。《针灸聚英》 百症赋:“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2
穴位注射
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2) ,是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式中的必须辅酶 ,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均有 阻滞作用, 能降低听神经亢进的功能, 从而改善耳鸣,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 治疗神经性耳鸣亦被临床证实有效。
作用: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之功效。
11
穴位敷贴
概念: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 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 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 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 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 疗法。
8
SUCCESS
THANK YOU
2019/4/25 9
针刺治疗
方法:耳门、听宫、听会,直刺0.8~1.2寸,施提插泻法,以局部酸胀 为度。合谷,直刺0.5—0.8寸。
理论依据:所选主穴,分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 手太阳经脉“却入耳中”,手足少阳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选用诸穴以期“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中药足浴
方解:石菖蒲开窍宁神,香附疏肝理气,远志宁心安神,珍珠母平肝 潜阳,白芍养血调经,络石藤祛风通络,川芎活血行气,丹参凉血消 痈,王不留行活血通经,红花祛瘀止痛,郁金行气解郁,川乌祛风除 湿,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鸡血藤活血补血。
作用: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16
谢 谢!
SUCCESS
中医耳鼻喉科常用治疗
穴位注射
概念: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
取穴:翳风,乳突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布 有耳大神经、面神经等。翳风穴为治疗耳鸣、耳聋主穴。《针灸聚英》 百症赋:“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2
穴位注射
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2) ,是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式中的必须辅酶 ,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均有 阻滞作用, 能降低听神经亢进的功能, 从而改善耳鸣,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 治疗神经性耳鸣亦被临床证实有效。
作用: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之功效。
11
穴位敷贴
概念: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 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 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 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 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 疗法。
8
SUCCESS
THANK YOU
2019/4/25 9
针刺治疗
方法:耳门、听宫、听会,直刺0.8~1.2寸,施提插泻法,以局部酸胀 为度。合谷,直刺0.5—0.8寸。
理论依据:所选主穴,分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 手太阳经脉“却入耳中”,手足少阳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选用诸穴以期“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耳鼻咽喉科学PPT课件
相互联系
解剖上相互沟通 生理上相互联系 病理上相互影响 诊断上相互参考 治疗上相互辅助 常见病多发病:四炎一聋(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咽炎 扁桃体炎、喉炎和耳聋)为研究和教学基点。
2020/3/8
耳鼻喉科既独立又与整个机体广泛 密切关联
本科疾病
全身疾病
鼻窦炎、中耳炎
眶内、颅内各种并发症
鼻咽喉阻塞性变
筛窦
位于筛骨内,发育较早 气房呈蜂窝状。 前组筛窦:体表投影,内
眦与鼻根间。开口于中鼻 道中份。 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2020/3/8
2020/3/8
额窦
位于额骨内、外板之间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前部。
2020/3/8
蝶窦
蝶窦
位于鼻腔后上方蝶骨体 内,由蝶窦中
细菌栓子
•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2020/3/8
外鼻静脉与眼静脉及海绵窦的关系
二、鼻腔
• 为一狭长的腔隙,被鼻中隔分成大致相等的左右 两腔。
• 前部由皮肤覆盖称鼻前庭
•
鼻域
• 后部由粘膜覆盖称固有鼻腔
2020/3/8
1、鼻前庭:起于前鼻孔,止于鼻阀 特征 皮下富含皮脂腺、汗腺,并长有鼻毛 外伤后易感染发生疖肿。 又因皮肤与骨膜直接相连,一旦发生 疖肿, 疼痛剧烈。
呼吸区
2020/3/8
嗅部
鼻窦
鼻窦 是鼻腔周围颅骨
内的含气空腔。 左右成对,共四对
按其所在颅骨命 名为: * 额窦 * 筛窦 * 上颌窦 * 蝶窦
2020/3/8
2020/3/8
2020/3/8
鼻窦开口部位
前组鼻窦包括 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 均开口于中
中医耳鼻咽喉科课件
3.耳与肝(胆): 所属关系:胆经行于耳,肝胆互为表里 生理关系:肝胆气通于耳, 病理关系:肝胆火热上犯耳窍 治疗关系:从肝胆论治,(风,火,湿
热气(闭,逆)血)
4.耳与脾 所属关系:足太阴脾之脉入于耳中 生理关系:气血荣养耳窍 病理关系:气血不足,痰,湿 治疗关系:补气,化湿,升阳(清)
• 耳与肺 • 所属关系:太阴肺经别出的络脉行于
第三章耳鼻咽喉病因病机概述
• 第一节 主要病因
• 一.外因:
•
1,外感邪毒(外感六淫,时疫及异气)
• 风,寒,热.湿,燥,时疫及异气;
•
2.外伤
•
3,异物所伤
• 二.内因: • 1.饮食所伤 • 3.情志不调
2.劳倦内伤 4.官窍间病相传
• 第二节 耳鼻咽喉疾病的主要病机 • 实证: 外邪,脏腑内热,痰湿及气滞血瘀; • 虚证: 肺脾肾三脏多见; • 虚实夹杂:
生
• 治疗关系:从肺论治,宣,清,温,润,益气
• 2.肺与脾 • 所属关系:鼻准属脾土 • 生理关系:鼻的生理有赖于脾的生理功
能
• 病理关系:脾不统血,脾胃湿热上灼鼻窍 • 治疗关系:健脾化湿,益气摄血,清热化
湿
• 3.鼻与胆
•
所属关系:胆经通过髓海与鼻相互联
系
•
生理关系:胆气上通于脑
•
病理关系:胆腑有热循经上犯鼻窍
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咽前连口腔,下经食道通胃腑,属胃系,是 气息出入及饮食水谷的共同通路。
• 喉为呼所属关系:喉下接气道,与肺相同,为肺
吸之所属
•
生理关系:肺与喉行呼吸助发声
•
病理关系:肺病及喉
•
治疗关系:喉病常从肺论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PPT课件
治疗关系:
补中益气
鼻病治脾 健脾祛湿
益气摄血
泻脾胃伏火
3.鼻与胆 所属关系:①胆脉起于目锐眦,布脑后,通过经络与 鼻联系;
②胆之经气通脑,脑下通頞(è,鼻梁), 頞 下为鼻,胆~髓海~鼻。 生理关系:胆之经气上通于脑。 胆气和平,则脑、頞、鼻安康。 病理关系:①胆热循经直犯鼻窍。 ②胆移热于脑,下犯頞与鼻窍。 ③肝胆火热上迫致鼻衄。 治疗关系: 鼻病治肝胆 清泻肝胆湿热
生理关系:①心主神明,耳司听觉,受心之主宰。
②心主血脉,宗脉聚耳,心血上奉, 濡养耳窍。
③心脉络耳,肾精通耳,心肾相交,听觉 聪敏。
病理关系:①心虚血耗,心肾不交 则耳鸣、耳聋、 眩晕;
②邪热上犯耳窍,壅闭心包→ 黄耳伤寒
耳与心治疗关系
耳病治心或心肾同治
滋补心血 滋肾宁心 清心开窍 宁心安神
3.耳与肝(胆): 所属关系:①胆脉循耳后,入耳中,走耳前。 肝络脉络于耳。 ②肝血与肾精同源,肝为肾之子,肾主耳, 故肝与耳亦相关。 生理关系:肝胆之气通达于耳,肝血上奉于耳,耳的 生理功能正常。 病理关系 :①肝胆经气失调 耳胀、肿、痛、鸣、 肝胆火热上犯 聋、流脓、 眩晕
少阳胆经,支脉从目外眦,下行至大迎, 折行于出页。(出页:眼眶下沿至鼻旁 及上牙床的骨,相当于上颌窦的部位。) 少阴心经支脉挟咽,经面部,沿鼻旁上 联目系。 督脉,由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 到上唇。 任脉,环绕口唇,上至龈交,分左右循 鼻旁到二目下。 阳跷脉,从颈外侧、上挟口角,循鼻外 侧到达目内眦。
心肺同居上焦
心主血,肺主气
气血运
化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生理关系:①心主神明、主嗅;鼻主嗅觉;
②心气充沛,鼻功正常。
病理关系:心肺病致鼻病—鼻衄、鼻不利。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心主血脉,宗脉聚耳,心血上奉, 濡养耳窍。
③心脉络耳,肾精通耳,心肾相交,听觉 聪敏。 病理关系:①心虚血耗,心肾不交 则耳鸣、耳聋、 眩晕;
②邪热上犯耳窍,壅闭心包→ 黄耳伤寒
.
耳与心治疗关系
耳病治心或心肾同治
滋补心血 滋肾宁心 清心开窍 宁心安神
.
3.耳与肝(胆): 所属关系:①胆脉循耳后,入耳中,走耳前。 肝络脉络于耳。 ②肝血与肾精同源,肝为肾之子,肾主耳, 故肝与耳亦相关。 生理关系:肝胆之气通达于耳,肝血上奉于耳,耳的 生理功能正常。 病理关系 :①肝胆经气失调 耳胀、肿、痛、鸣、 肝胆火热上犯 聋、流脓、 眩晕
.
一、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司听觉,主平衡。耳位于头面部,是清阳之气上通 之处,属“清窍”之一。由于全身各大脉络聚会于耳,使 耳与全身各部及脏腑发生密切联系。与耳有较为密切关系 的脏腑有肾、心、肝胆、肺、脾。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
肾
司听觉 宗脉 心
耳清窍
肝、胆
主平衡 所聚 肺
脾
.
1.耳与肾:
②肝血虚,耳失所养 耳鸣、耳聋、耳眩 肝阴不足,肝阳上扰 晕
.
耳与肝胆的治疗关系
耳病从肝或肝胆论治 清肝泻火 疏肝解郁
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 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方法, 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 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
耳鼻咽喉→外在孔窍→器械→现代诊疗方法
经络
辨病、局部、外治 辩证、整体、内治
脏腑→内在→整体观指导、脏腑经络理论基础
.
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简史
.
秦汉
《淮南子》记载:“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 可凿也”说明当时已有手术方法治疗喉病。 张仲景《伤寒论》运用猪肤汤、甘草汤、桔梗 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等不同的方药治疗不 同的咽喉病。《金匮要略》最先描述“妇人咽 中如炙脔”即后世所称“梅核气”,所创半夏 厚朴汤一直沿用至今。《金匮要略》有用皂荚 末吹入鼻中及用薤汁灌入鼻内或耳中抢救危重 病人的方法,是吹鼻法、滴鼻法、滴耳法的最 早记载。
所属关系: 肾主耳,耳为肾之官、窍。
生理关系: 肾精通耳,肾精充沛,濡养耳, 听力聪敏,能闻五音,司平衡功能正常。
病理关系:肾精亏损,耳窍失养,多产生耳 鸣、耳聋、眩晕、脓耳日久、耳内胀塞等。
诊断关系:
有关
耳的病证
肾脏的病变
反映
治疗关系:
滋肾填精
耳病治肾 滋肾降火
温肾利水
.
2.耳与心: 所属关系:心寄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 生理关系:①心主神明,耳司听觉,受心之主宰。
.
晋代 唐代
晋代 葛洪所著《肘后方》记载用韭 菜取食道鱼骨等,首次提出了用药液 (或药末)滴耳治疗耳部疾病。
唐代 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医 科学校,其中开设有“耳目口齿科” (颇类今之五官专业)。
孙思邈在所著之《千金要方》、《千 金翼方》提出耳鼻喉局部用药,首次提 出用烧灼法治疗咽喉疾病。
.
宋代
.
第二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耳鼻咽喉位于头面部,属体表清阳之窍, 它们通过经络循行与脏腑联结成一个整 体。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循 经反映于耳、鼻、咽喉等器官;耳、鼻、 咽喉病变循经波及所属脏腑。
.
第一节
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
耳鼻咽喉与脏腑关系表现
所属关系 生理关系 病理关系 诊断关系 治疗关系
夏商——萌芽时期 殷虚甲骨卜辞中有“疾耳”、“贞旨 自疾”、“疾言”等,是耳鼻咽喉病症 的初步记录。——《说文》:“自者, 鼻也”。
.
春秋战国 奠基时期
《左传》认为:“耳不听五声为聋”,这是关于耳 聋的最早定义。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籍之一,其中 涉及耳鼻咽喉方面的内容有20余处。 《黄帝内经》记载耳鼻咽喉病症30多种,总结了治 疗原则和针刺方法,首次提出:五官是五脏的外候, 五脏通过经络联系将五官与全身连为一个整体。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有关于咽鼓管自行吹张法的 最早记载。 扁鹊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家。《史记•扁鹊仓公 列传》谓:“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 目痹医”。
《圣;喉咙者, 肺气之往来,一身之中,气之升降出入, 莫急乎是”。 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颡叫子颇类 今之人工喉。 严用和《济生方》所载苍耳子散至今仍 广泛用于治疗鼻科疾病。
.
金元 独立发展时期
张从正《儒门事亲》记载之用纸卷成筒,放入口内,再 用筷子缚小钩取异物,颇类今之内腔镜之皱形。 刘完素《素问·玄机元病式》对鼻鼽之认识,与现代变应 性鼻炎颇相似,认为“鼽者,鼻出清涕也”。同时在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还提出了“耳聋治肺”的观 点。 朱丹溪《丹溪心法》认为:“眩者,言其黑运转旋,其 状目闭眼暗,身转耳呜,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 与后世认为内耳性眩晕相似,并提出“无痰不作眩”, 还首次提出中耳炎用棉签清洗外耳道。 李东垣的益气升阳法,给耳鼻咽喉疾病的内治法提供了 途径。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 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 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的规律的一门 临床学科。
.
2.特点: 耳、鼻、咽喉位居人体上部,为外在独立器
官,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发生联系。 耳、鼻、咽喉为较深在的孔窍,必须借助于特 殊的器械才能观察,决定了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既具有中医学的一般共同特点,又具有自己的 专科特点:
.
明代 重要时期 薛已《口齿类要》是我国第一部耳鼻咽喉口齿 专著。 《景岳全书》首载咽喉的梅毒及瘟疫病,还记 载颇类今之鼓膜按摩术。 《保生秘要》搜集咽鼓管自行吹张法。 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的取鼻痔秘法是最早 鼻息肉手术。 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喉、耳、唇等外伤之 缝合术。
.
清代—— 新中国
清代 《医宗金鉴》初次出现了耳痔、耳 挺、耳蕈等 病的记载。《喉科指掌》中 首次记载运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 密钥》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法。 《重楼玉钥》首先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 疗白喉。 新中国 1980年第四版首次使用《中医 耳鼻喉科学》作为学科名称,标志着中 医耳鼻喉科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临床 学科的诞生。
③心脉络耳,肾精通耳,心肾相交,听觉 聪敏。 病理关系:①心虚血耗,心肾不交 则耳鸣、耳聋、 眩晕;
②邪热上犯耳窍,壅闭心包→ 黄耳伤寒
.
耳与心治疗关系
耳病治心或心肾同治
滋补心血 滋肾宁心 清心开窍 宁心安神
.
3.耳与肝(胆): 所属关系:①胆脉循耳后,入耳中,走耳前。 肝络脉络于耳。 ②肝血与肾精同源,肝为肾之子,肾主耳, 故肝与耳亦相关。 生理关系:肝胆之气通达于耳,肝血上奉于耳,耳的 生理功能正常。 病理关系 :①肝胆经气失调 耳胀、肿、痛、鸣、 肝胆火热上犯 聋、流脓、 眩晕
.
一、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司听觉,主平衡。耳位于头面部,是清阳之气上通 之处,属“清窍”之一。由于全身各大脉络聚会于耳,使 耳与全身各部及脏腑发生密切联系。与耳有较为密切关系 的脏腑有肾、心、肝胆、肺、脾。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
肾
司听觉 宗脉 心
耳清窍
肝、胆
主平衡 所聚 肺
脾
.
1.耳与肾:
②肝血虚,耳失所养 耳鸣、耳聋、耳眩 肝阴不足,肝阳上扰 晕
.
耳与肝胆的治疗关系
耳病从肝或肝胆论治 清肝泻火 疏肝解郁
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 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方法, 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 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
耳鼻咽喉→外在孔窍→器械→现代诊疗方法
经络
辨病、局部、外治 辩证、整体、内治
脏腑→内在→整体观指导、脏腑经络理论基础
.
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简史
.
秦汉
《淮南子》记载:“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 可凿也”说明当时已有手术方法治疗喉病。 张仲景《伤寒论》运用猪肤汤、甘草汤、桔梗 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等不同的方药治疗不 同的咽喉病。《金匮要略》最先描述“妇人咽 中如炙脔”即后世所称“梅核气”,所创半夏 厚朴汤一直沿用至今。《金匮要略》有用皂荚 末吹入鼻中及用薤汁灌入鼻内或耳中抢救危重 病人的方法,是吹鼻法、滴鼻法、滴耳法的最 早记载。
所属关系: 肾主耳,耳为肾之官、窍。
生理关系: 肾精通耳,肾精充沛,濡养耳, 听力聪敏,能闻五音,司平衡功能正常。
病理关系:肾精亏损,耳窍失养,多产生耳 鸣、耳聋、眩晕、脓耳日久、耳内胀塞等。
诊断关系:
有关
耳的病证
肾脏的病变
反映
治疗关系:
滋肾填精
耳病治肾 滋肾降火
温肾利水
.
2.耳与心: 所属关系:心寄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 生理关系:①心主神明,耳司听觉,受心之主宰。
.
晋代 唐代
晋代 葛洪所著《肘后方》记载用韭 菜取食道鱼骨等,首次提出了用药液 (或药末)滴耳治疗耳部疾病。
唐代 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医 科学校,其中开设有“耳目口齿科” (颇类今之五官专业)。
孙思邈在所著之《千金要方》、《千 金翼方》提出耳鼻喉局部用药,首次提 出用烧灼法治疗咽喉疾病。
.
宋代
.
第二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耳鼻咽喉位于头面部,属体表清阳之窍, 它们通过经络循行与脏腑联结成一个整 体。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循 经反映于耳、鼻、咽喉等器官;耳、鼻、 咽喉病变循经波及所属脏腑。
.
第一节
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
耳鼻咽喉与脏腑关系表现
所属关系 生理关系 病理关系 诊断关系 治疗关系
夏商——萌芽时期 殷虚甲骨卜辞中有“疾耳”、“贞旨 自疾”、“疾言”等,是耳鼻咽喉病症 的初步记录。——《说文》:“自者, 鼻也”。
.
春秋战国 奠基时期
《左传》认为:“耳不听五声为聋”,这是关于耳 聋的最早定义。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籍之一,其中 涉及耳鼻咽喉方面的内容有20余处。 《黄帝内经》记载耳鼻咽喉病症30多种,总结了治 疗原则和针刺方法,首次提出:五官是五脏的外候, 五脏通过经络联系将五官与全身连为一个整体。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有关于咽鼓管自行吹张法的 最早记载。 扁鹊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家。《史记•扁鹊仓公 列传》谓:“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 目痹医”。
《圣;喉咙者, 肺气之往来,一身之中,气之升降出入, 莫急乎是”。 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颡叫子颇类 今之人工喉。 严用和《济生方》所载苍耳子散至今仍 广泛用于治疗鼻科疾病。
.
金元 独立发展时期
张从正《儒门事亲》记载之用纸卷成筒,放入口内,再 用筷子缚小钩取异物,颇类今之内腔镜之皱形。 刘完素《素问·玄机元病式》对鼻鼽之认识,与现代变应 性鼻炎颇相似,认为“鼽者,鼻出清涕也”。同时在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还提出了“耳聋治肺”的观 点。 朱丹溪《丹溪心法》认为:“眩者,言其黑运转旋,其 状目闭眼暗,身转耳呜,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 与后世认为内耳性眩晕相似,并提出“无痰不作眩”, 还首次提出中耳炎用棉签清洗外耳道。 李东垣的益气升阳法,给耳鼻咽喉疾病的内治法提供了 途径。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 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 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的规律的一门 临床学科。
.
2.特点: 耳、鼻、咽喉位居人体上部,为外在独立器
官,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发生联系。 耳、鼻、咽喉为较深在的孔窍,必须借助于特 殊的器械才能观察,决定了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既具有中医学的一般共同特点,又具有自己的 专科特点:
.
明代 重要时期 薛已《口齿类要》是我国第一部耳鼻咽喉口齿 专著。 《景岳全书》首载咽喉的梅毒及瘟疫病,还记 载颇类今之鼓膜按摩术。 《保生秘要》搜集咽鼓管自行吹张法。 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的取鼻痔秘法是最早 鼻息肉手术。 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喉、耳、唇等外伤之 缝合术。
.
清代—— 新中国
清代 《医宗金鉴》初次出现了耳痔、耳 挺、耳蕈等 病的记载。《喉科指掌》中 首次记载运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 密钥》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法。 《重楼玉钥》首先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 疗白喉。 新中国 1980年第四版首次使用《中医 耳鼻喉科学》作为学科名称,标志着中 医耳鼻喉科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临床 学科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