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新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修正版.pdf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4章【圣才出品
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 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个具体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这里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产出水平用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具体而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通过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中关于gdp等资料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GDP概念理解(计算GDP的规则)1、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2、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除少数例外,GDP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3、GDP仅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
(是个生产概念)4、GDP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是个流量。
5、GDP是指一个国家国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归属关系。
这就有了GNP与GDP的区别。
存量衡量一个给定时间点上的数量;流量衡量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最终产品指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不再作为原料生产其他的产品,也不再被出售。
中间产品指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投入品,经过加工将再次出售。
生产问题(存货的处理)从定义可以看出,GDP是生产出来的价值,而不是销售的价值。
销售可能是当期生产的,也可能是以前生产的。
存货:将当期生产出来没销售的产品视为存货投资,即认为生产者购买了自己的部分产品,增加自己的存货数量,这部分价值计入当期的GDP。
三、计算GDP的方法I.【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价值和。
II.【价值增值法】:计算在生产不同阶段增加产值,即计算销售产品收益与为生产该产品购买的中间产品费用之间差额。
GDP= 增加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注意如果不是市场交易活动,不计入GDP。
自给自足的生产、慈善机构的活动、在家中做饭和打扫卫生的活动等等,都不计入GDP。
一般转移支付、证券的买卖、旧货的交易(二手货)等等,不计入GDP。
III.【产品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第一篇: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简单的说就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2.均衡产出的条件:E=y 也可以用 i=s来表示。
3.消费函数: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c=c(y)c=α+βy4.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c/△y =dc/dy5.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之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6.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7.储蓄函数方程式: s=y-c=y-(α+βy)=-α+(1-βy)8.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P3879.均衡收入:y=(α+ I)/(1-β)P39310.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k=1/(1-β)11.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P399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资本边际效率MEC :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公式P412)2.IS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3.货币需求动机: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货币需求量大体上和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4.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2024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3/26
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基础,宏观经济学为微观经济学提 供背景。
5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
研究整个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 决定国民收入与就业水平。
均衡分析
探讨各种市场和经济总体的均衡状态 及其实现条件。
2024/3/26
动态分析
引入时间因素,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 变化的过程及规律。
物价
探讨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及紧缩的机理与调 控。
2024/3/26
就业
分析就业水平、失业原因及政策对就业的影 响。
国际收支
研究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变动及国际经济关 系。
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
研究方法相似
都使用数量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
03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
包括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推动清洁能源革命、加强全球环境治理等。
2024/3/26
26
07 总结与展望
2024/3/26
27
本书内容回顾与总结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等关键指标的详细
解释。
2024/3/26
宏观经济政策
深入探讨了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以及供给管理政策在宏观经 济调控中的应用。
经济增长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机制。
24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践
2024/3/26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特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出更高的波动性 和不稳定性。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高鸿业版)
PPT课件
19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本章学习目的
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局限性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3.熟悉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4.熟悉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数量增减关系
总收入:GDP=Y=要素收入之和=工资 +利息+地租+利润=消费(C)+储蓄(S)
C+I=C+S
I=S
PPT课件
36
第二节 产出、收入、支出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总支出:GDP=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C+I+G
总体行为 宏观最优化 宏观均衡 微观基础
总产量 总收入 总支出
恒等式
S=I
宏观分析
宏观经济 循环流转
宏观分析
结
构 PPT课件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货币市场 国外市场
长期分析
家庭 政府 部门 厂商
17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续)
恒等式 S=I
宏观分析 结构
S+T=I+G
S+T+M=I+G+X
长期分析 短期分析
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是用当期的产量乘当
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是用当期的产量乘基期的
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名义GDP
3.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100%
(GDP price index)
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pptx
GDP的定义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例子:一个书柜的生产销售过程
生产者 伐木工 锯木厂 木工 零售商
开始于
结速于
增加价值
一棵橡树 50美元(砍伐,卖给锯木厂厂 主)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 自给自足生产)
产出、收入、支出之间的关系
结论:产出=收入 原因:增加价值由各要素投入共同创造,理
所应当分配给各生产要素。 产出=增加值合计=工资+租金+利息+利
润 结论:产出=支出 原因:产出=增加值合计=最终产品的销售
收入=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常见的疑问: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没有全部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 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 量GDP。
GDP = C + I + G + ( X – M )
1、消费(C)——是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 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 出不包括在内。 2、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 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3、政府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 支出(国防、筑路、建校)。转移支付不计入、公债利 息不计入。 4、净出口(X–M)——出口(X)– 进口(M)
第六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一、名义GDP(货币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 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实际GDP 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2.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
收入(支)
产出(收)
工资和薪金 利息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20000 15000 5000 10000
50000
生产出成品(纱) 200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1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3.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 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公 式如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7版)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2.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12.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12
宏观经济 的基本指 标及其衡 量
16
失业与通货膨胀 (向现实的扩展)
13 14 15
短期国民 收入决定
扩展理论或模型来自17宏观经济政策 (向政策扩展)
18
开放经济模型 (范围扩展)
19 经济增长(时期扩展)
20
微观基础(完善对宏 观经 济的理解)
21
新古典与新凯恩斯经 济学(争论与共识)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 D P C I G X M
①C表示消费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 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 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12-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国民收入、就业、 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收入与汇率等。
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 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理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区别
(中国新闻网 2012-02-23 12:43核算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以 整个国民经济 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 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
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
果。而研究社会总体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 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没有通胀和衰退)以较合适 的速度增长。
2011年GDP增长不及财政增长 增长率低于2008年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的统计公报,投资、 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在2011年增速都有所减缓,但 仍然处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对比发现,2011年我 国的GDP增长及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增长再一次赶不上我 国的财政收入增长。
•焦点一:GDP增长率低于2008年 •焦点二:社会消费增长率比2008年还低 •焦点三:GDP增长逐季下滑趋势又出现 •焦点四:CPI涨幅回落5个月后又上涨了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三、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六、名义GDP与实际GDP
资料: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文档资料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总方针:支出=收入,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支 出应等于收入
一、两部门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从支出的角度看:Y = C + I 从收入的角度看:Y = C + S 由于 C + I = Y = C + S 就得到 I = S 储蓄—投资恒等式 关于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 关于实际储蓄和实际投资
4、个人收入(PI) 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
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 就得到了个人收入。
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 政府给个人的 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税后的个人收入即为个 人可支配收入。
生产者 伐木工 锯木厂 木工 零售商
开始于
结速于
增加价值
一棵橡树 50美元(砍伐,卖给锯木厂厂 主)
50美元
50美元的 75美元(制成板材,卖给木工) 25美元 橡木木材
75美元的 250美元(做成橡木书柜,卖
橡木板
给零售商)
175美元
250美元的 400美元(把橡木书柜卖给消
橡木书柜
费者)
150美元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文档资料
主讲人:XXX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内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节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概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考试点( w w w k a o s h i d i a n c o m ) 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 4 0 0- 6 8 8 5- 3 6 5
重点章节与重要考点
从大的结构上说, 重点章节一般分布在前述中的第二与第三部分, 即宏观分析的短期与长期 模型。 从历年相关院校的试题中, 我们发现具体的考点主要分布如下:I S - L M 模型、 蒙代尔 - 弗莱明模 型、 总供给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政策效应与政策争论。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9 3 )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9 5 ) 第一节 消费 ( 9 5 ) 第二节 投资 ( 9 8 ) 第三节 货币需求 ( 1 0 0 )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 1 0 4 )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 1 0 4 )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 1 0 4 )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1 0 7 )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 D- A S 模型 ( 1 0 7 )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 1 1 0 ) 第六节 名义粘性 ( 1 1 1 )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 A D- A S 模型 ( 1 1 2 )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 1 1 4 )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 1 1 4 )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 1 1 7 )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 1 1 7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 ( 1 1 7 ) 第三节 在应用时应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 1 1 8 ) 第四节 科学主义 ( 1 1 8 ) 第五节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 ( 1 1 9 ) 第六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 1 1 9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课件
不属于投资的是: • A.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 B.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 • C.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 • D.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1、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代5台报废旧机器,GDP怎么变 化?
【G】政府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
如国防、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GDP计算举例:
生产阶段
棉花
产品价值
15
中间产品 价值 0
增加值
15
棉纱
棉布
20
30
15
20
5
10
售衣商
服装
45 50 (最终产品价
值)
30
45
15
5
合计
160
110
50(增值和)
思考
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单选题)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 B.居民买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收入(厂商的支出) 单位:美元 产出(厂商的收入)
工资和薪金 利息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20,000 15,000 5,000 10,000
50,000
生产出成品(纱) 减:购买原料棉花
200,000 1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核算的支出法
二 、核算GDP的两种方法
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关系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图如下: 要素市场
厂商支付要素报酬
消费者
厂
商
产品市场
消费者购买产品与劳务
如果居民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支出,即总支出=总收入, 亦即总需求=总供给。即: Y = AD = AS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19章 经济增长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
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资则工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下降并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下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答: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必须区分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其中,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
例如,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那么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此时面粉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