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 近代中国文明 第1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5)(A卷)(含解析)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  近代中国文明 第1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5)(A卷)(含解析)

专题4 近代中国文明第1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5年)(A卷)(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5·四川省成都市三诊·5)1839年林则俆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

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

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2. (2015·山东省德州市4月二模·16)“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3.(2015·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4月过程性检测·17)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他们”应是指()A.抵抗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4.(2015·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学情调研二·5)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直到民国,苏南农村说到‘长毛’,仍然鲜有好话。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5.(2015·北京市东城区5月综合练习二·16)以下史实中,反映自然经济瓦解的是()①1905年昆山县农户中佃农的比例为57. 4%,1924年增加到77. 6%②20世纪初山东省棉花大部分供应济南、青岛及外地纱厂,部分出口国外③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④19世纪末受印度和日本的冲击,中国失去了长期以来的世界最大茶叶生丝出口国地位A. 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2015·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4月过程性检测·18)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7.(2015·山东省临沂市模拟二·16)京师同文馆开办之际,前门大街却贴出了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四川卷DOC1

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四川卷DOC1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满分300分。

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

地理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9至11页, 第Ⅱ卷12至12页, 共4页。

考生作答时, 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地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12题, 每题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3年4月5日, 我国帆船物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 实现了中国人民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

图1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1-2题。

此次航行中, 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C.南海→台湾海峡D.台湾海峡→青岛2、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 青岛A.日出东南方向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C.昼长较广州短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 图2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3—4题。

图23.下列地区中, 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图3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 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5—6题。

图35.按城市功能分区, 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 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 工业废水和生活汗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选择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解析.ppt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解析.ppt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规定;运用材料中的 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年41题:
2014年41题:
2015年41题
41题演变趋势: 从形式上看,不断创新: 12年 评析题(SOLO题) 13年 图片题 14年 表格题 15年 表格题 都属于开放的试题
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
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从国军移事民史》等
材料二
化管理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到设1省9世:纪初,黑
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时强,了清政府被迫
【参考答案】(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 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 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6分) (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 的原因;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 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想解放作用。(9分)
40.(25分)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 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 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 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 (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
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 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 扬科学精神。(6分)
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
(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
加佑你哩。”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通过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

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希望君主贤明,社会稳定,因此C正确。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汉宣帝说能够与他一同统治天下的人只有优秀的郡太守。

这说明汉宣帝对待地方问题的重视,因此C、D排除。

再根据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说明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涉及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一事,主要考察它的影响。

A选项说法错误,靖难之变本就是由北往南进行的,北方此时已经足够稳固;C选项说法错误,晋商和徽商在明清时期盛行;D选项错误,宋以后南方经济文化逐渐超过了北方,直至明清亦是如此。

2015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含解析

2015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汉赋是西汉时期文学作品特点,气势恢宏,符合西汉大一统辉煌气势,未统治阶级造声势,故A、B和D均反映汉赋特点,不符合题意;汉代思想是被神化的儒家学说,不包括道家思想,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共13页文档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共13页文档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以下简称2015年试题)立足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概念、主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及素养。

题型、结构和题量与前三年保持不变,难度适中,整体相对稳定。

试卷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考点和能力层次分布合理。

就考查目标而言,2015年试题一方面突出考查考生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创设,将历史学科本身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侧重考查考生解读和分析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科学地认识历史学基本学科理论的能力,基本实现了对考生历史知识、方法能力、基本素养和历史思维客观有效的整体评价。

一、注重基础抓主干历史试题以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知识点明确,内容具有广泛性。

2015年试题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与前几年相比有所降低,比较重视考查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下表是2015年试题中选择题的考查内容。

试卷题号考查内容全国Ⅰ卷24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25两汉时期的政治(外戚干政)26宋代东南沿海的经济与民间崇拜27唐至清的科举与经济2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9近代的报刊政论与时代特征30局部抗战时期的国防建设31新中国“一五”计划与美、英的对比32正义女神与罗马法原则3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34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措施35世界银行与经济的全球化全国Ⅱ卷24儒家思想的政治诉求25汉代的地方吏治与中央集权26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代迁都北京与区域贸易28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29维新变法与传统观念的冲突30抗战时期日本的经济侵略31新中国教育与经济、外交的关系32茶叶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地位3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的工业化3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建设35两极格局的建立与解体以上表呈现的内容为例,全国Ⅰ卷第29、33题的题干材料为原始文字材料,第32题为一尊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对考生的材料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余各题题干均为历史现象的呈现,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或解读,难度不高。

2015-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小论文真题(附答案)

2015-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小论文真题(附答案)

近五年真题历史小论文41.【2015年全国卷I】(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年份1950 1995 2000 2008法定节假日天数节假日元旦 1 1 1 1春节 3 3 3 3劳动节 1 1 1 1国庆节 2 2 3 3星期日 1 1 1 1星期六-- 1 1 1清明节-- -- -- 1端午节-- -- -- 1中秋节-- -- -- 1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1.【2016年全国卷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1.【2016年全国卷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全国1卷、一卷、I卷)(含解析..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全国1卷、一卷、I卷)(含解析..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I)一、选择题1.(3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3分)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3.(3分)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4.(3分)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5.(3分)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6.(3分)《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7.(3分)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年河南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答案分析

2015年河南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答案分析

2015年河南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答案分析(课标卷Ⅰ)历史部分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D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D【解析】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为了抗衡其势力,皇帝选择外戚来辅政,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实质上体现了民众观念符合了统治思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近代民资社会生活》(含解析)

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近代民资社会生活》(含解析)

考点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01.(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D【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兴起·自然经济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英国商人用上等棉布包装生丝的新材料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作用的认识。

材料虽然新,但考点是高频考点也是主干知识,考生比较熟悉,所以比较容易得分。

解题逻辑思维是“英国上等棉布用于包装(现象)——自然经济抵制,英国棉布滞销(本质)”。

近几年在全国课标卷中很少见这种题,这反映了高考试题难度降低的趋势。

此题再次启示我们复习备考千万不能忽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02.(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题中材料表述了陕、甘、蒙等地的皮毛被贩运到天津制成了皮制品销售到内地。

这正是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表现。

本题选A。

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D项表述错误。

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不是天津开埠后。

天津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

2016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6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适用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农夫通过耕种土地即可养活家人,这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即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速度较快,不存在抑制之说,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收益的增加,C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且牛耕出现于春秋晚期,故C项不选;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故D项错误。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C解析: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

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

通读材料我们可知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等权力较大,这说明皇帝的母系亲属地位较高,故C项正确;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不符合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的信息,况且两汉时期,抑制相权多通过设置中朝、设置尚书台等政治手段来完成,故A项错误;;“家天下”多属父系范畴,而外戚是“外人”,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家天下”之意,故B项“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错误;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自从西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后诸侯王势力大为弱化,故D项错误,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2015年高考全国卷2历史(word)试题答卷和参考答案

2015年高考全国卷2历史(word)试题答卷和参考答案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文科综合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26.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7.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BC28.奕?;?A???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30.1938的是A.C.31.到1952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33.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表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2015年高考真题历史(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5年高考真题历史(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C B B A D C C D A B C38.(16分)(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给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9.(14分)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

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

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

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

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解析详解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解析详解

8
马克思主 48义传播,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工人阶级 材料 力量壮大。
社会问题 凸显,工 人生存状 况恶化。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德国统一,经 济发展迅速。
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1878年,俾斯 帝国宪法 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 专制色彩 浓厚 行严厉的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 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 通过《非常 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 法》,镇压工 人运动 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 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 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 通过社会保障 金和津贴。 立法,建立社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 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 加以评析。(9分)
2019/2/21 5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 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 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
【参考答案】(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 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 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6分) (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 的原因;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 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想解放作用。(9分)

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全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 大气湿度增高B. 大气降水增多C. 近地面风速增大D. 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 提高土壤质量B. 节省劳动力C. 促进生态循环D. 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出沙尘暴,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些完成4~5题。

图1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 16时-17时B. 17时-18时C. 18时-19时D. 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 大气逆辐射减弱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国的位置,把此完成6~8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甘肃庆阳第三中学小雷历史工作室雷会军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为A,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是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个体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增加,题目要求考生分析战国时期农业收益增加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材料只论述了农业的发展,没有提及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的关系,也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的相关问题,B、C、D 错误,选A。

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为C,两汉后期皇帝大多年幼继位,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题干没有涉及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A。

家天下反映的是宗族关系而不是外戚关系,B表述错误。

材料没提及诸侯问题,与D项无关。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为C,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实质上是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提及海洋开发,宋代理学摧残了妇女,妇女地位低下,统治思想决定民众观念,统治者之所以认可某地的观念,体现了统治者的重视,所以A、B、D。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为B,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与理学的影响无关,明清两代政治中心都在北方,和南方向比,宋代以后中原的经济只是发展缓慢而不是衰退。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为D,鸦片战争后虽然开埠通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为D,材料中“皖直相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在混战。

而这一局面正好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D项正确。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为B,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当时日军已开始侵华的史实,国民政府的行为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

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当时的中国的主要矛盾已有阶级矛盾转为民族矛盾,反将运动已转为逼将抗日和联蒋抗日,这些地方都是蒋介石的范围,C、D的说法也不恰当。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为A,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以发展速度较快。

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重工业冒进发展是1958年以后,二战后至70年代,英美等国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BCD 与史实不符。

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称体现的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答案为C,“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来作出公正的判决。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题干无法体现A和B,法官审判的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遵从民众意愿。

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为D,材料体现了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和与开战的权利,但必须要让议会参加。

这说明了当事国王虽然保留了一些权力,但也只是名义上的,故A正确。

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为B,材料中提到的法律条文“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因此与该法律条文属于同一法案的应该是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答案为A,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援助。

贷款数量的增多说明新独立的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

B、D两项与题意无关,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D项表述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解析:第(1)小题第一问不同之处应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儒学的含义、主张及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第二问宋代理学对儒学的的发展可从宋代理学的形成、主张两个角度解答。

第(2)小题共通之处可以理解为共同之处,依据材料从两个人对儒学的态度、主张方面解答。

第(3)问用惯常熟语“辩证看待、继承发展、改造创新”之类的话语作答即可。

答案(1)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得到统治者支持成为正统思想。

孔孟儒学则强调“仁、礼”、“德治”、“仁政”等,不受统治者重视。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辩化;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

(2)共通之处:都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都认为真正的儒学是孔孟之学;都认为儒学应该改革;都认为儒学应该为现实服务。

(3)态度:辩证看待、继承发展、改造创新。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紧扣“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答案: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结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科学技术改进了生产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劳动对象也进一步扩大。

另外,科学技术推动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如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营者革命”,使管理日益科学化。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铸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