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 (4)

合集下载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涡阳县育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

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

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

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只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上)四校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朝觐.(jìn)谄.媚(xiàn) 僭.礼(jiàn) 拘囿.(yǒu) 喟.(kuì)然长叹B.孝悌.(dì) 畏葸.(xǐ) 迁徙.(xí)木铎.(duó) 耰.而不辍(yōu) C.恸.哭(tòng) 荑.稗(tí) 棺椁.(guǒ) 期.年(jī) 箪食.壶浆(sì) D.怃.然(fǔ) 弑.杀(shì) 籴.粜(dí) 哂.笑(shěng) 曲肱.(gōnɡ)而枕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赡养饥馑河辙之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B.讴歌颠沛亟待解决为渊驱鱼,为丛驱雀C.藉贯饿殍循循善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社稷弊端恻隐之心仰之弥高,钻之弥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去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C.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胸无点墨,身无长物....,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D.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周朝日益紊乱的政治局面,老子消极悲观,提出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B.孔子把“仁”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为人类的道德生活确立了最基本的准则,力图以仁爱的精神改善日益紧张的人际关系,并由此入手来解救社会危机。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版,精选题,典型题,经典题)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检(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版,精选题,典型题,经典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质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愤懑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吉林省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

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

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

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

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

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

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

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

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

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语文试卷审核人:王伟1.选出下选出加点字的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A.踯躅(chú)潺湲(yuán)劲健(jìng)骊山(lí)B.后裔(yì)联袂(mèi)汀州(dīng)巨擘(bò)C.塞上(sài)薜荔(bì)绸缪(móu)鼙鼓(pí)D.沙渚(chǔ)于簟(diàn)庑门(wǔ)云栈(zhàn)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A.云霄通宵达旦拖杳杳无音信B.世事知人论事逾越坚贞不渝C.缅怀沉湎酒色频繁要言不烦D.题纲金榜题名聘用驰骋疆场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同情B.聊逍遥兮容与聊:暂且、姑且C.气变悟时易易:容易D.三顾频烦天下计顾:看4.语空白处的字音、字形与所给例如加点的字完全一致的一组例如:歌数阕,美人和之A.曲高()寡一唱一()B.()盘托出()衷共济C.珠联盟()貌()神离D.随声附()()蔼可亲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A.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向狂放的作者李敖更是踌躇满志,认为胜券在握。

B.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身临的乱砍滥伐有关。

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C.长江大桥他都能设计,设计这种小巧还不游刃有余?D.不可一世的敌人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面临彻底灭亡的下场。

6.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A.骑皆伏曰善刀而藏之B.技盖至此乎弟子趣之C.技经肯綮未尝即娉取洗沐之D.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娉矣7.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A.南宋词的主流是爱国,代表作家有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人。

B.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的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IV)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IV)

2021-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IV)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甲必考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考试时间是12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4题。

(共16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请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5分)⑴将进酒。

呼儿将出换美酒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⑵主人何为言少钱。

吏呼一何怒。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以曹植为例?(3分)3、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这首诗与《蜀道难》一诗的相同之处?(3分)4、翻译(共5分):(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分)(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分)(二)阅读下面节选诗歌,完成5-6题( 5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5、这段诗歌共描述了哪几种景物?(2分)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

”一段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①丞相祠堂何处寻,。

山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山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

山东省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描述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因壮志未酬而投江自尽的著名楚辞《七谏·沉江》中,有两句知名度很高的辞句:其中一句是“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意思是在法令严明的良好国度,兰和芷纵然在幽僻之处,也能散发馨香;另一句是“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意思是即使将蕙兰和白芷放在一起做成佩饰,经过鲍鱼店也会失去芬芳。

这两处都提到了两种古老的植物——蕙兰和白芷。

对于蕙兰,大家比较熟悉,那是一种芬芳而素雅的兰科植物;而白芷究竟是什么植物,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

其实,这种看似古老神秘甚至有些距离感的植物就在我们身边,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调味香料。

自古以来,白芷就深得中华儿女的推崇。

最初,人们对这种植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只知道这是一种长在幽野却能散发浓郁芳香的野草,于是便称其为“芷”。

正是这种独特的幽野馨香,为白芷平添了一抹神秘而高雅的气息,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莫名的敬意,视之为一种品性高洁的神草。

早在上古尧舜禹时代,白芷就和蕙兰一道被人们合称为“蕙芷”,成为王者之香的代名词,象征着仁义、团结等传统美德,贯穿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

在古汉语中,“芷”与“芝”相通,于是白芷也被称为“芝草”,常被拿来与兰花相提并论,以“芝兰”或“芷兰”来形容高雅的姿态,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

孔子就特别崇尚芝兰,《孔子家语》中曾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的名言。

但由于古人对植物分类的认知有限,加上芷和兰又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不少人将两者混为一谈。

尤其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出了“兰槐之根是为芷”后,一些人便认为“芷”指的是兰花的根,于是将芷草当成了兰草的一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对现代精神最有力的推动之所以往往来自传统文明,是因为古代文化原来就根深蒂固地包含在现代精神当中。

我们知道,自由民主、科学理性、经济增长、政教分别等等,是现代性的一些基本内涵。

但这些现代文明的外壳并不是人类美妙生活的全部内容,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内容。

它们都只是为美妙生活供应了最好的外在条件,并不等于美妙生活本身。

美妙生活,还必需有更实质的内容,而这些,正是靠古代的德性和基督教的信仰来填充的。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些传统的价值作底蕴,才有可能绽开现代性的种种风景。

因此,现代从来没有离开传统而存在过。

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并不必定是冲突的,但是当这个外壳遗忘了、破坏了、压抑了其中的内容,或是变得与其中的内容不相匹配的时候,其内在的传统部分就会抗拒和调整这个外壳。

因此,没有古代内容的现代生活不仅是索然无味、不值得过的,而且是根本就无法存在下去的。

从社会制度的基本架构上讲,中国早就进入了现代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都应当承认中国现代化得不彻底,不能让人充分满足。

但这种不满足原委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反映的是一个极为悖谬的问题,即,中国之所以现代化得不彻底,恰恰是因为她已经变得太现代了,我们已经过于强调现代的这个外壳,而没有充分发育外壳里面应当有的文明内涵,使我们的现代生活不够丰富,这从而也会影响到现代性的整体外观,使得一些现代制度似乎恒久无法在中国安排下来。

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认为,要充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恰恰是要努力发掘古代传统,才能使这个现代文明变得丰富而厚实。

作为各个文化体系的儒释道各家,理应成为现代中国人安置个体华蜜的精神归宿,甚至由西方传入的宗教,也可以起到这样的文化功能,但是,这些文化体系所处的基本文明架构,却不能照搬基督教文明的架构。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填在答案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部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菲(fēi)薄凛(lǐn)冽庐冢(zhǒng)夜雪初霁(jì)B.创(chuāng)伤蹊跷(qiào)惘(wǎng)然逡(q ūn)巡畏义C.跋(bá)涉城隅(yú)修葺(qì)羽扇纶(guān)巾D.歆(xīn)羡葳蕤(ruí)复(fǔ)杂舞榭(xiè)歌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暮霭寂寞缭倒风餐路宿B.官邸驰骋颠复催眉折腰C.撕杀社稷斑驳良晨美景D.鞠躬攒射萧条殒身不恤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不止是我在恨,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比我恨得还狠。

他们不愿意抒发感情,只是铁板着脸,一钻几十年,研究敦煌。

②听爸爸讲,那个瓷瓶是祖上下来的,已有几百年了。

③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作品的。

A.文献留传品位 B.文件留传品味C.文献流传品味 D.文件流传品位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B.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接受电视专访时重申,会提出刺激消费的方案来拯救岌岌可危....的美国汽车工业。

C.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块钱外,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

B.为了雪找野生老虎,科学考察队员的足迹踏遍了巴山的每个角落。

C.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

[高中语文]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中语文]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二上·景县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纯粹”觅得“好声音”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

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

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月考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起到检查学习效果,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赶紧来学习一下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第1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

”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慨。

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

其在禁中,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聿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悲恸.tòng 籼.稻qiān 苍穹.qióng 侃.侃而谈kǎnB.饥谨.jǐn 稻菽. shú忧心忡忡. chōng 花蕊.ruǐC.夺眶.而出kuàng 人头攒.动 cuán 载歌载.舞zài 混.沌hùnD.潜.力qiǎn 膝.盖 xī屏.气凝神 bǐng 田埂.gě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B.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财团是何等艰难!C.为了不使我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的危险境地,就必须强国强军,....,我为鱼肉把侵略者拒之于国门之外。

D.齐先生只花了5秒钟就把女儿的名字起好了,叫“齐乐融融”。

这个名字给人感觉快乐、温暖。

齐先生希望女儿的一生其乐融融....,带给别人也是其乐融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曾深深地被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很多疾病的基因诊断技术已经建立,基因预防、基因预测、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将使整个医学改观。

D.目前,我市经济尚不发达,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方面,与和我市发展情况类似的扬州市相比,还有差距;与苏州、无锡的差距更大。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记念刘和珍君》)B.“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故都的秋》)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第Ⅰ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供:供词供职供不应求供奉祖先B.角:角色角落拐弯抹角勾心斗角C.当:当选当场锐不可当独当一面D.模:模样模范航空模型模拟动作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表率标新立意休戚相关醉翁之意不在酒B.废驰开源截流坐收渔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C.泄密察言观色潜移默化言必信,行必果D.诡秘引咎辞职德艺双罄毕其功于一役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心头,挥之不去。

②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说明了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和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

③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地戏说历史、改写经典。

A.缠绕缺失随意 B.萦绕缺憾肆意C.萦绕缺失肆意 D.缠绕缺憾随意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B.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明老师就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B.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D.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共10小题,30分)1。

下列各项加点词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潺湲yuán 踯躅zhízhú 滟滟yàn 萦纡yūB。

谪居zhé 拱揖jī 著帽zhù 自刎wēnC。

麾下huī 披靡mǐ 辟易pì 肯綮qìnɡD。

妃嫔pín 冥迷mínɡ 鼎铛玉石dānɡ 屏息pín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此题B项,揖:yī,刎:wěn,著,zhuó;C项,辟bì,D项,铛,chēnɡ,屏,bǐnɡ。

2。

下列各项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夜不能寐造化尤物B。

春雨初霁巉然孤起上千云宵天网恢恢C。

越俎代疱踌躇满志钩心斗角股栗欲堕D。

不事雕琢环堵箫然驰聘当世独辟蹊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此题,B项,云霄;C项,越俎代庖;D项,萧然,驰骋。

3。

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的那一天。

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瑰宝瓢泼大雨赫赫有名B. 翻箱倒柜趾高气扬狼吞虎咽C. 遥相呼应恣意妄为倾盆大雨D. 震耳欲聋畏首畏尾呆若木鸡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水平,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教育,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B. 这次考试,由于题目难度适中,许多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

C.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是他刻苦学习的结果。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B. 学校决定举办一场运动会。

运动会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

C.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

这位员工对工作认真负责。

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像孩子一样,眨着眼睛,好像在说:“晚安!”B. 她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清脆,让人陶醉。

C. 看着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我想起了那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夜晚的星空,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他写的这篇文章,真是太好看了!”我忍不住赞叹道。

B. “你为什么迟到了?”老师问道,“是因为什么原因?”C. “你们知道吗?”他神秘地问道,“我最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活着》。

”D.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他沉思着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描绘了琵琶声的()。

7.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了()的景象。

8. 《背影》中,父亲送儿子上学的场景让人感动,其中“()”一句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爱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

上古时期,贡赋一体。

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

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

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

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

清代的土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

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

具体说来,可以确定有偿采买的部分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

这部分土贡,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

其余各直省土贡则无论是征实物还是折色,都与田赋类似,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

此种变化,《皇朝文献通考》有“旷荡之恩,洵千古所未有也”的评价。

虽然有偿征收的土贡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性质上的转变,在中国土贡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

清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庞大,名目纷繁。

《通典》所列唐代天下贡物详细清单,有洋洋四千余言,种类令人眼花缭乱。

清代考虑到内务府贡中新增东北特产的庞大比重,对前代土贡有所减免。

清代东北土贡大幅增加,除典章中记载的人参、貂皮、东珠三项外,尚有粉子蕨菜、蜜饯山楂、蘑菇、野菜、蜂蜜、米面制品、熏制肉食、兽类、鹰隼、各种活体观赏动物、军器原料等品种,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清代土贡,各省每年入贡次数不等,承担的贡额亦不等,承担种类较多的省份,每年每次所贡的物品也不尽相同。

贡品既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的东西,其规格自然非比寻常,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

当贡品的品质、大小等不合要求时,一般的做法是饬令补换,严重者要追究承办官员的责任。

一般来说,贡物抵京,会由不同的机构根据固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查收,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皇帝同意收取则贮库留用。

种种贡物的备办、起运到抵京贮库,皆有定制,解员的安置和返回也各有规矩。

贡物收讫,大体有消费、赏赐、祭祀和售变四种用途,而同一贡物也有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用途。

东北所贡的各类动物毛皮,除消费和售变外,嘉庆时每年还从售变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库做成貂褂,由内务府草拟,皇帝钦定名单与等级,“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让他们“先赴银库交价,后赴皮库领取”。

(摘自2015年3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代时,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贡物折银的方法也得到推广;清代土贡制度又不断改革,乾隆年间方大体趋于稳定。

B.土贡到秦汉时已独立于赋税之外,其形式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

C.清代的部分土贡由无偿交纳变为有偿征收,此种变化在《皇朝文献通考》中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在中国土贡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D.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是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可以确定的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清代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大、名目多,如《通典》所列唐代贡物清单即有四千余言,种类繁多;清代则有所减免。

B.清代内务府贡中新增的东北特产比重庞大,品种也较多,这就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其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C.清代的贡物抵京后,一般是先进行检验、查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经皇帝同意收取后,再贮库留用。

D.清代贡物有多种用途,如东北所贡动物毛皮,嘉庆时就有一部分直接“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贡制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一,自上古时期即已存在,后经各朝代的不断改革,至清代已渐趋成熟。

B.在中国历史上,土贡制度有过多次较为重大的变革,如明代推广贡物折银的做法、清代部分土贡实行有偿征收。

C.土贡的物品要求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由于这些贡品都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使用的,因此往往是不能折银征收。

D.清代土贡或征实物或折银征收,在数量、种类上均较以前的朝代少,但并不能说明清代百姓的土贡负担都较以往朝代百姓的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谕以祸福,群胡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

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

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

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4.下列对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B.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C.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D.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借指边防重镇。

C.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车马。

D.出,古代称地方官调任到京城为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

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勇敢建功。

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

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剑南道巡省大使等三个重要职务。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

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2)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8、简析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二字的妙处?(5分)9、“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

(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符浩勇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

李茂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

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

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

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

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

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

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

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

”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

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

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

我再请几个小工,一天割完。

”喊话的是王详堂。

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

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

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

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人各有志嘛!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