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有一个梦想单元教学设计
莘县一中高一二级部姜利青
一、经世济民
内容目标
1、研习《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积累语言知识,感受先哲们光辉的思想,与他们进行精神的对话,初步养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
2、了解不同表达方式在论证中的作用,在感受杰出人物言论及其事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悟经典文本的语言魅力。
学习要求
1、能分析孔子对“将伐颛臾”的态度,理解孔子“修文德以来之”的政治主张,体会他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
2、能分析孟子两次比喻说明的道理,把握他阐明“王道”的过程,摘出文中表现作者心中理想社会图景的句子,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在理清论证脉络的基础上,说出孔子与孟子说理方法的不同,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论证中的表现力。
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整理文中“以”“于”“因”“也”几个虚词,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摘出文中所含的成语。教学建议
这两篇古代政论文比较简短,但语言点比较多。教师可在文章所体现的主要观点和语言特色方面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组织教学。可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文本研习的积极性,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疏通文意:哪一句交代了谈话的时代背景?孔子几次批评自己的弟子?语气各是怎样的?孔子的批评虽然严厉,但摆事实,讲道理,让弟子们心服口服。摆了什么事实?联系社会现实,举例分析一些古今文化中共存的人的心理现象,比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即可拿出来具体讨论,再回到文本中去,体会这句话的精妙所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祸起萧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这样的点切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克服先秦散文学习中的语言障碍。
进入《寡人之于国也》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对弟子的说理风格是严厉的教诲与透彻的论说相结合的,很有层次和逻辑感,但是,当面对的劝说对象是一个居于特殊位置上的人,比如面对一个自我尊严意识很强的君主,应该怎么样去劝说呢?这样,就引导学生从感性角度进入下一篇文章的阅读。
二、英名与事业
内容目标
1、学习为实现政治理想、社会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精神品格。
2、研习《在马克思墓前讲话》《〈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我有一个梦想》,站在精神的原点上,回望伟人的事业,守护他们的遗产,来增强我们为民族振兴、为人类进步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了解演讲辞、悼词和序言的基本特点;体会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的逻辑性和表现力,感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学习要求
1、能通过与文本对话,感受杰出人物言论及其事迹,正确理解名声与事业的关系。
2、能为《马克思目前的讲话》划分层次,分析理解结构复杂的语句(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和论述特色。
3、能从《我有一个梦想》中找出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结合所用的手法,理解其含义,体会“梦想”包含的内容和作者的胸怀。
4、能反复诵读《〈黄花岗烈士事略〉》,抓住充满感情的记叙句和议论句,理解这篇序言的写作目的和表达特色。
5、能围绕文本研习所发现的问题拓展阅读面,展开深入思考。
6、能了解演讲辞、悼词和序言的基本特点。
7、积累掌握常用词语:
嫉恨诬蔑纷繁诅咒豁然开朗芜杂永垂不朽后嗣骇人听闻兑现猖獗磐石崎岖罕见大放厥词义愤填膺缔造息息相关肇造编纂菁华蛰伏侈谈璀璨
教学建议
在本板块学习中,应突出朗读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利用选文大多为讲演词、适合作朗读练习的特点,借助朗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包含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和审美熏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以向学生简介悼词的固定格式,思考这篇悼词与众不同之处:一是马克思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二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既公正客观,又能在客观陈述中饱含浓烈的思想情感,在简短的发言中将理性的评判和深厚的情感包容在一起。文章中有很多语言点,教师可以精讲一两个例子,然后,将品评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适当作些点拨:如第2段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他的逝世所带来的损失之大?第3段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怎样的发现?段尾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是对马克思哪些方面作出的评价?等等。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朴实的语言和表述所具有的表现力,对文中的一些简单句的简约和复杂的长句的逻辑性有所体会,并且将两者结合起来,感悟到文章的表达效果。
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在介绍相关情况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这篇演讲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场情境和后续影响有充分的认识。学生能否进入文章的学习情境,是教学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为选学内容。研习中让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多种表达方式上来:这是一篇特殊的序文,是一篇借烈士的鲜血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它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夸张、比较等修辞手法,饱含着“痛逝者”的深情,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抒情,处处又都以“勖国人”为目的。让学生在与附录的讲演词对比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作者这种文风不是一贯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它承担的历史使命促使作者选择了这样的表达方式。
写作实践
本专题“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围绕人生梦想这个话题进行自由写作,教学要点是明确论点与论据,以增强议论的说服力,文体是演讲与论辩、时事评论的写作。
(1)在一次语文活动中,一些同学认为青年应当志存高远,有自己的梦想,一些同学提出要选择平凡,也有一些同学提出“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对此,你是怎样思考的?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2)写时事评论,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建议。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的献身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
张靓颖的一首歌中这样唱道:“他们说面向太阳就会是希望,他们说勇敢成长就是种锋芒。我相信梦想就是最好的信仰,指引我们向前不会彷徨,拥有梦想的人一定势不可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杰出的政治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去感受梦想给人带来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作者、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课件伴随)
他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1986年起,美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2、背景简介(课件配合)
要理解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我们先来看有关黑人的历史背景。
自从16世纪中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便开始了他们漫长而苦难的奴隶生涯。南北战争后,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他们才获得法律上的自由。但一百多年后,种族歧视和压迫仍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挣扎在社会底层,挣扎在饥饿和贫困的边缘,遭受虐待殴打,无法享有白人同等的人格和活动自由。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二、初读:感读文章气势
谁能率先为我们激情朗读他最喜欢的片段?
学生选读,老师指导,(可让学生谈为什么喜欢?)学生再读。
如:3 段(男女生分读、合读)
11-15段(单读,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