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国外高校人事制度

国外高校人事制度

国外高校人事制度国外高校人事制度是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并且注重人才培养、激励与评价。

其主要特点如下:一、选拔机制公平国外高校人事制度以公开招聘为主要方式,确保聘用评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招聘过程中,通过广告招聘、面试、专业能力测试等方式,确保选拔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高校聘用教师的主要依据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非其他因素。

二、激励机制多样国外高校注重通过薪酬制度、晋升机制、研究基金等多种方式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教师的薪酬通常与其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学术声誉等相关,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此外,高校还设立各类奖项,如最佳教学奖、研究领域奖等,以鼓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出色表现。

三、绩效评价科学国外高校绩效评价主要基于量化指标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学术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审等途径进行评估,科研成果则通过发表论文、获得科研项目等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对教师的绩效补贴、晋升、聘期延续等有直接影响。

四、职称评审严格国外高校设立了严格的职称评审制度,以评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

教师在评审过程中需提交个人简历、发表的论文、科研项目、学术成果等,并接受同行专家的评审和公开讨论。

通过评审,教师可以获得更高的职称,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和权益。

五、培训机制完善国外高校注重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高校会为新招聘的教师提供入职培训,帮助其了解高校的教学模式、管理制度等。

同时,高校还定期组织各类学术交流会、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总之,国外高校人事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激励。

通过选拔公正、激励多样、评价科学、培训完善等举措,高校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并激励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德、日高校教师工资制度比较及其启示

德、日高校教师工资制度比较及其启示

德、日高校教师工资制度比较及其启示摘要:近年来,高校教师培养和管理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高校教师工资制度成为理论和实践改革的焦点。

该制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日本和德国两个典型国家的高校教师工资制度,提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应对措施,包括调整工资结构、依法治理教育,以及建立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关键词:工资制度;比较研究;高校教师工资作为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影响家庭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人们在找寻社会工作就会比较看重。

在教育领域,工资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许多教师的流失,以及男教师少于女教师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其工资水平不高,因此在这样一个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其工资水平的合理分配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1]德、日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办学历史悠久,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尤其是在工资制度方面,在国际上获得了较高的认可。

因此,本文主要对德国和日本两个典型国家高校教师工资制度展开比较研究,在结合我们的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汲取积极经验,以期对我国绩效工资改革有所裨益,深化我国教师工资制度。

一、德、日高校教师工资制度及其特点(一)德国高校教师工资制度及其特点德国采用了相对集权的教师工资管理制度,其中教师的工资标准由国家立法统一规定,教师身份与国家公务员相同,享受统一的工资待遇。

德国高校教师属于公务员,执行公务员工资标准,主要包括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方津贴等。

但这种传统模式忽略了教师个人业绩,导致薪资与绩效脱节,缺乏竞争性。

21世纪初,德国政府提出以业绩为导向的高校劳资制度,颁布了《高校教师薪俸改革法》,其引入了W1、W2、W3等级替代旧有的C1至C4等级,将基于绩效的浮动工资纳入薪资构成。

W型与C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薪资不再依赖工龄,而是由基本工资和浮动工资构成,让教授通过卓越教学、研究或管理职责获得短期奖金,提升总收入。

[2] [3]综上所述德国高校教师工资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逐步引入竞争与效率观念,一定程度上将教师收入水平与其岗位职责、人业绩及实际贡献相挂钩。

芬兰的教师人事制度

芬兰的教师人事制度

芬兰的教师人事制度芬兰的教师人事制度芬兰一直以其卓越的教育体系而闻名于世,而教师在这个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芬兰的教师人事制度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学校提供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本文将对芬兰的教师人事制度进行探讨。

首先,芬兰的教师招聘和选拔非常严格。

教师职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只有最优秀的候选人才能够成为教师。

招聘过程通常包括面试、教学示范和背景调查等环节,以确保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此外,芬兰还鼓励具有不同背景和专业知识的候选人应聘,以确保学校中各种学科的教师都能得到充分的代表。

这种选拔制度确保了芬兰学校拥有一支优秀、多样化的教师队伍。

其次,芬兰的教师人事制度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

芬兰的教师职业被视为一种高度受到尊重的职业,因此,政府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教师们经常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此外,芬兰还鼓励教师间的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这种注重专业发展和合作的文化使得芬兰的教师能够不断进步和提高。

再次,芬兰的教师人事制度充分重视教师的自治和自主权。

芬兰教师拥有相当大的自主决策权,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这种自治的精神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创新力和激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此外,芬兰的教师还可以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最后,芬兰的教师人事制度鼓励教师的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

芬兰的教师往往不会独立工作,而是与其他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合作和分享资源。

这种团队合作的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此外,团队中的教师还可以共同分享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互相支持和协助。

总之,芬兰的教师人事制度是其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严格的选拔、专业的培训、教师的自治权和团队合作等措施,芬兰确保了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种制度为芬兰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其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

中美大学教师聘用制度的要素比较及启示

中美大学教师聘用制度的要素比较及启示

摘要 : 中美教 师聘 用制度 在历 史传 统 、 价值 观念 、 作机 制 上 存在 差 异 , 运 同时作 为 学术机 构 , 又 存 在 某些共 性 。选取 中 关两 国大学教 师聘 用的环境 与制度 、 理念 与 目的 、 章与程 序等 三 大要 规 素进行 比较 , 理 两 国教 师聘 用制度 的发展 逻辑 , 梳 并对我 国教 师聘 用制度建 设提 出建议 。 关键 词 : 用制度 ; 素 ; 聘 要 大学教 师
界 著名 大学 , 哪里有 好 的研 究 传统 , 哪里 有 自由探 索 等 教育形 成 了以教师 聘用 制度 为主要 内容 、 有着 鲜 明 的学术 氛 围 , 里 就会 吸 引 住 一 流人 才 , 一 流 的创 美 国特 色的 大学管理 体制 , 那 而 有效 的促进 了美 国大 学学 新 人才 已经成 为决 定 一所 大学 学 术水 平 的最 关键 因 术 的进 步与繁 荣 。 素” … 当前 , 建 科 学完 善 的教 师 聘 用 制 度 已显 得 。 构 近 代 中国大学 是 在半 殖 民地 半封 建 社会 的历 史 尤 为迫切 。中美 教 师 聘 用 制 度 在 历 史 传 统 、 值 观 文 化背景 下建 立 和发 展 起来 的 。大学 教 师聘 用 管 理 价 念、 运作 机制 上存在 差异 , 同时作 为学术机 构 , 又存在 制 度也 在极其 混乱 和 复杂 的社会 背景 下 走过 了一 条 某 些共 性 , 为我们 对 中美大学 教 师聘用 制度进 行 比 十 分 曲折 的继 承 、 鉴 和创 新 之路 。中 国近代大 学创 这 借 较 提供 了可能 性和 必要性 。
专业 队伍 初 步 形 成 。 同 时 , 者 们 开 始 成 立 学术 协 括大 学教师 聘用 制度 在 内 的学术 管 理 制度 , 学 在继 承 、

中美大学教师教职制度(Tenure-Track)的比较探讨——兼谈教师队伍的流动性问题

中美大学教师教职制度(Tenure-Track)的比较探讨——兼谈教师队伍的流动性问题


美 国终身教职 制度的利与弊
14 9 0年美 国大 学教授协会和美 国大学 奋斗 。 在一段试用期 ( 最长 不超过 7年, 主
协会通过 了 《 关于学术 自由和终 身教职 的 要是 助理教授 阶段) 以后 ,他们要 么晋升
原则声明》 ,声 明指出 “ 在一段 时间 的使用 得到 这~终身 教职 ,要么就 得走人 。这也
大学专业和学科之 间的适时调整 。
术 自由、思维创新和高质量教学科研 提供 了学术体制 的僵化 ,尤 其是学术职位制度
( )终身教职制度 的主要优 点 一
1 保 障了学术 自由。大 学教师 能够不 .
受其他利益 团体或者社会 、政治 因素 的影
( )终身教 职制度 的新进展 三
近年来 ,美 国大学也开始 重新审视 终 响和 干预 ,静心地从事教 学和研究等学术 身制并酝酿改革措施,改革的措施大致有: 方面 的活动 ,为避免外部 因素影响学术研 1 个别大学直接废止教授终身聘任制,采 . 究提供 了制度方面 的保障。 取多年合 同制聘任 教师 ;2 减少终身教授 .
分析 ,探讨 国内教师流动性差 的可能原 因, 制度保 证在高等 教育领域 ,尤 其是研 究性
在现有 制度和 社会环境 下 ,检讨 教师 队伍 和 四年 学制大学 中被广 为采用 。在这一制 管理 的各个方面 ,进行完善和改革。

度 下, 教师 一旦选择进 入所谓 的 “ 终身轨
T n r Tak , eue r ” 就将为能够获得 终身教职而 . c
4 培育 了组织文化 。终 身聘用制 为大 体终身教师 的终结性评价 ( . 俄勒 冈大 学为
学培 育 了学科忠诚 、院校 忠诚、教授共 同 代表) . ;C 针对 绩效不佳 者 的终结性评价 治理等组织文化 。 ( 蒙大拿 大学为代表) . ;D 注重 院系需要 的 ( )终身教职制度的主要缺点 二

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带给我国的启示

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带给我国的启示

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带给我国的启示摘要: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已有多年发展历史,形成了较为固定、完整的教师聘任体系,其自主性、公开性、灵活性、严格性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成熟合理的一面,为我国高校教师的聘任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g640高校教师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力资源。

选拔并任用优秀、有活力、有潜力的高校教师,无疑可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在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已有多年历史,并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教师聘任制度。

研究其基本规范,借鉴其成熟合理做法,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深层次发展,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及教育水平有所不同,各国高校的教师聘任制度也有所差异,但却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已形成了较为固定、完整的教师聘任体系。

1.1国外高校教师招聘的自主性发达国家高校聘任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大学拥有对各级教师的聘任权。

如美国,大学董事会是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但董事会往往不直接介入学校内部管理,而把许多权力委托给校长,因此校长实际掌握着管理大学的实权,包括对各级教师的聘任。

国外高校聘任教师的自主性还体现在对空缺职位的控制上。

即使在法国、日本这样的中央集权制或权力比较集中的国家,教师的招聘工作也是由高校进行的,虽然像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务的聘任需由国家统一审批,但讲师、助教等中、初级教师则由学校或较低的行政部门批准即可。

1.2国外高校教师招聘的公开性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均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招揽人才,这是发达国家教师聘任制度中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

在这些国家中,高校一经决定招聘教师,便会向其他院校及有关专业学会发出征求信,同时在全国专业报刊上刊登招聘广告,面向全社会广泛筛选。

中美两国教师聘任制异同之探索

中美两国教师聘任制异同之探索
现代教育论丛
2006 年第 1 期
教师教育
中美两国教师聘任制异同之探索
陈 倩
高等教育改革中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高校教 师聘任制改革了, 它破除了高校有史以 来的教师 职务终身制,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 励、竞争机制,把高等教育改革推向了新的发展 阶段。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已试行巧年, 传统的 用人制度被打破, 教师终身制受到冲击, 对高校 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种 种原因, 高校聘任制未能在我国高校真正全面推 行。本文拟对中美两国教师聘任制异同点作一比 较研究,以进一步推进我国教师聘任制的全面实
会(由 学监或校长、教学主任、学区教育委员会 或学校董事会组成)的考核, 聘用方通过提问、
交谈 、 笔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素质 、 教育 观念、知识水平及各方面能力。考核合格后经选
拔委员会向 学区教育委员会或学校董事会推荐, 并由学区教育委员会或学校董事会决定聘任, 签 订聘约, 试用期三年。 m 比较中美两国的招聘制度, 其主要异同点在 于: 第一、美国的职务招聘是 “ 按职位设岗”, 学校将空缺的教师岗位拿出来面向全国公开招 聘。招聘程序严格, 必须经过面试、 笔试等环节
中国的教师聘后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 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务晋升、 评奖、 聘 任的依据, 聘后管理主要是通过聘任合同规定的 岗位职责来进行履职考核。通过履职考核, 将考 核的结果与晋职、收人分配等个人利益挂钩, 作 为教师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国内高校采取的 考核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学校直接考核个人; 另 一种是学校考核院(系)考核学术小组, 学术小组 考核个人。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 足。前一种方式难以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 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体系,实际操作的难度较 大, 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建设。 后一种方式 的缺点是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难以充分保证考 核的客观公正性。 美国的教师聘后管理, 实行 “ 非升即走”的 淘汰制、教师终身制和学科 “ 后位淘汰制”。 “ 非升即走”规定讲师聘用合同为1年,助理教 授为3年, 还可续聘3年。期满后, 如专门委员会 对其教学效果、 科研能力、 论文和著作水平以及 咨询或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考察没有通过, 就得被 解聘离校。 ! 聘助理教授如果在5- 6年内晋升不 , 新 了副教授,必须自 动离开学校。教师终身制规 定: 教师一旦获得了终身制资格, 便获得了退休

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摘要选择了北美、欧洲、亚洲十个在社会经济制度、教育体制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和代表性的国家(地区)进行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十国(地区)的高等教育与教师管理体制、现行的高校薪酬体制及其特点,以及薪酬改革的趋势,为建立新型中国高校薪酬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学校薪酬制度国际比较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赵丹龄张岩峰汪雯等"本文系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组长:赵丹龄(执笔)课题组成员:张岩峰汪雯容宏吴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研究借鉴国外高等学校薪酬制度及其在使用、稳定和集聚人才方面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动国际化的背景下,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探索我国高校工资制度改革的思路。

笔者研究的十个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一、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简况从经济社会制度角度而言,十国(地区)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一般而言,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高等教育也比较发达。

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而言,根据世界银行!""#年世界发展状况报告(!""#%&’()*+,+(&-.+/01/)2340&’5),按照人均国民收入(671-+’84-204)水平划分,!""!年,美、加、英、法、德、日、韩、新、香港9个发达国家(地区),人均收入高于9":;美元,为高收入(<2=>1/3&.+)国家(地区);印度属于低收入(?&@1/3&.+)国家;中国则属于中低收入(?&@+’A2))(+1/3&.+)国家;中、印均属于发展中国家B 详见表C D 。

在所选择的十国B 地区D 中,除印度、新加坡、香港外,其他:国均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EF8*)成员。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国际比较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国际比较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国际比较随着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成为了各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高校教师聘用制度进行国际比较,以期为中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从政策法规角度来看,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都制定了专门针对高校教师的法律法规,保障了教师的权益。

而中国在这方面相对滞后,缺乏独立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在聘用方式上,各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美国、英国等国家实行公开招聘、面试、评审等环节,注重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学术水平。

而德国等国家则更注重教师的资历和经验,采用内部推荐和评审的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教师聘用方式较为单一,往往以学历和资历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在薪酬福利方面,各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差异也较大。

美国、英国等国家提供的薪酬待遇较高,同时还有丰富的福利和奖励机制,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而中国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福利机制也不够完善,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综合来看,各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都有其优点和不足。

美国等国家的聘用制度注重能力和学术水平,但高昂的薪酬福利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承受的。

而中国等国家的聘用制度则更注重学历和资历,但实际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强。

展望未来,中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应建立独立的高校教师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确保教师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聘用方式上应更加多样化,注重实际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评价,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应提高薪酬待遇和完善福利机制,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各国根据自身国情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通过国际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各国经验,为中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学术水平,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为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外籍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制度

外籍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制度

外籍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制度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加频繁和密切的教育合作,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来到中国从事教育工作。

外籍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制度是保障他们在中国教育工作中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就外籍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制度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外籍教师的聘任和管理效率,确保他们在中国的教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外籍教师的聘用条件1. 学历要求外籍教师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通常需要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并且来自相关专业背景。

例如,英语教学的外籍教师通常需要具备英语、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学士或以上学位。

2. 教学经验外籍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对于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更受欢迎。

在聘任外籍教师时,通常会考虑其过往的教学成绩和教学反馈情况。

3. 语言能力外籍教师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汉语或英语交流能力,以便与学生和其他教职员工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4. 其他条件外籍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和融入学校的教育团队。

二、外籍教师的聘用程序1. 岗位发布学校在有外籍教师岗位空缺时,通常会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外教招聘网站、教育人才市场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招聘指定专业、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

2. 面试评估学校会对报名的外籍教师进行面试评估,包括面试外籍教师的教学能力、语言能力、教学理念、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

同时还会考虑外籍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和过去的教学业绩。

3. 资格审核在面试通过后,学校会对外籍教师的学历、工作经验、资格证书等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教学要求和工作条件。

4. 签订合同若外籍教师通过面试、审核,学校和外籍教师会签订工作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确定工作岗位、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

三、外籍教师的管理制度1. 工作许可外籍教师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需要先办理工作许可,取得相关工作签证,方可合法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

最新整理国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分析及启示.docx

最新整理国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分析及启示.docx

最新整理国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分析及启示国外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分析及启示引言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每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人事制度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高校人事制度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顶尖的大学和知名的教授学者,创造了诸多为世人瞩目的理论与科研成果。

这根源于其高校从人才的选、用、育、留上都建立了极其完善、严谨、灵活的运作机制,保证了整个人事管理制度体系的开放性和高效性。

1.高度的学校自治权大学自治是美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美国,高等教育并不归属于联邦政府集中管理,而是由州政府行使独立的高等教育自主行政管理权,教育条例、内容、标准及规范也由各州确立,联邦政府不得随意干涉。

公立大学受州议会和州政府的领导,具体的管理权限大多交给各高校董事会;私立大学在州法律的框架内,受校董事会领导,不受政府部门控制。

对于各高校人事的管理,也由各高校自主负责,校长的任免由董事会决定,教师的招聘则采取社会化的方式,无统一限制,也不受政府的约束。

2.严格开放的聘用制度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高校教育的未来发展。

美国高校拥有非常严格的教师聘用制度,以保证能吸引足够高水准的人才。

其中,教授终身聘用制是美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核心。

教授终身聘用制作为一种教师管理体制,已经在美国49个州(除弗吉尼亚的公立学校)实行多年。

其主要是为保障高校教师的职业安全和学术自由而设立的人事管理制度,也是一种严格的选拔和考核制度。

即参加评审的教师必须在试用期内(通常为6-7年)通过评审获得终身教职资格,并且整个评审程序非常严格、细致。

一般由个人申请、系评审委员会评审、院评审委员会评审、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及校长裁决并报州高等教育委会审批共五道程序组成。

如未能获得,则在试用期结束后必须辞职离开。

3.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美国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方面。

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探析

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探析

四、结语
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 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我国高校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 情况,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培 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大学教师聘用制度也面临着一场深 刻的变革。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我国大学教师聘用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改革建议,以期提高大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提出建议
提出建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1、多元化聘用方式:采取多种聘用方式,如全职、兼职、客座等,提高教师 队伍的灵活性和竞争性,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和淘汰。
提出建议
2、完善评价标准:建立以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为主、学术成果和科研项目为 辅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结果与实际教学效果的有效衔接。
提出建议
3、优化晋升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和绩效考核,打破论资排辈和权力主导的现 象,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提出建议
4、提高薪酬待遇: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吸引和留住高 层次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教育质量。
总结
总结
本次演示从我国大学教师聘用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并提出了改革建议。通过多元化聘用方式、完善评价标准、优化晋升机制和提高 薪酬待遇等措施,旨在提高大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然而,大 学教师聘用制度改革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利益,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谢谢观看
整理资料
3、晋升机制不合理:晋升机制存在论资排辈、权力主导等问题,年轻教师晋 升难度较大,制约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中外高职师资准入和培训比较研究

中外高职师资准入和培训比较研究

中外高职师资准入和培训比较研究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诸多现实问题被纳入到研究视野之中,其中,高职师资的准入和培训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虽然国家早已从2000年开始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师资准入问题却始终没有明确而清晰的准入标准,对于高职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也未有具体量化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客观上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外高职师资准入现状我国自2000年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后,教师职业准入和培训制度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但对于高职院校师资的准入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而国外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资格的取得和在职教师的培训,从行政立法到具体操作都有着更加严格的规定。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外高职师资准入和培训问题进行简要的比较与分析。

(一)高职任职资格标准2000年10月,我国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对教师的职业准入作出了规定,但总体而言,相关规定比较笼统,不可避免地带有概括性特征,缺乏指向性和针对性。

尤其是在七个大类的教师资格中,并未充分考虑到高职教师的独特性,只是简单地将高职教师并入到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类别中,既没有设置明确的高职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也没有任何有针对性的、与高职教育相关的定性和定量的条件要求,只是把高职教师等同于普通高校教师,把通过岗前培训等同于获得教师任职资格。

我国对高职教师资格认证主要还停留在注重学历条件的层次上,而许多国家对于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除了学历条件外,对工作经历、教育培训和行业经验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例如,美国是硕士+2年教育专业训练+1年以上工作经历;德国是本科+2年教育专业培训+教师资格证书+2年专业实习或5年对口工作经验;澳大利亚是本科文凭(目前大部分TATE学院要求新引进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教育专业本科文凭+行业四级证书+3至5年与专业教学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教师资格证书;日本是大学本科(有些专业需要具有硕士学位)+职业教师任职资格证书等。

对高校雇佣英语外籍教师现状的研究与挑战

对高校雇佣英语外籍教师现状的研究与挑战

对高校雇佣英语外籍教师现状的研究与挑战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际交流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雇佣英语外籍教师来教授英语相关课程。

然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许多讨论和挑战。

本文将研究和分析高校雇佣英语外籍教师的现状,并探讨其中的挑战。

一、高校雇佣英语外籍教师的现状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面临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需求。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校开始招募英语母语为外籍教师,以提供更为地道和专业的英语教学。

首先,高校雇佣外籍教师可以提供更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能够提供一个真实而纯正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

其次,外籍教师通常具有国际化的背景和经验。

他们对于国际英语教育的理念和国际学术研究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将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中,开展更为多元化和创新的教学。

此外,与中国的英语教育环境不同,外籍教师通常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

他们关注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通过个别指导和帮助,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高校雇佣英语外籍教师面临的挑战虽然高校雇佣英语外籍教师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沟通和文化差异是一个主要的挑战。

英语外籍教师通常不懂中文或具有很有限的中文能力,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

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沟通障碍,影响教学的效果。

其次,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差异也是一个挑战。

英语外籍教师通常接受的是西方教育理念和方法,而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与之不同。

因此,在教学中,外籍教师需要适应中国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风格,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挑战。

此外,外籍教师往往难以理解和满足中国家长对于教育的期望。

中国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并能够进入一流的大学。

然而,外籍教师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才能上,可能与部分家长的期望不符。

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与退出机制探析

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与退出机制探析
出机 制 的缺 失 已成 为 制 约 高 水 平 教 师 队伍


主要 发达 国家大 学 教师 聘 任 制 度和
建 设 的最大 瓶颈 。
综 观作 为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发 源 地 的西 方
退 出机 制
终 身 教 职 制 度 曾 被 公 认 为 是 西 方 大 学
各国. 无论基于何种理念 . 终 身 制 都 是 其 早 选 拔 和激励 教师 最有 效 的制度 。随着 时代 的
职 教 师 典 型发 展 轨迹 为 :完成 博 士学 位 、 博 构 、 政府 机 构 、 大 学 董 事 会 等 开 始 要 求 对 大 பைடு நூலகம்
士 后 研究 ( 2 — 3年 ) 、 助 理教 授 ( 5 — 7年 ) 、 副 教 学 终身 职 教 师进 行定 期 综合 考 核 . 这 就是 后
关 键 词 大 学教 师 聘 用制 度 退 出机 制
内容 摘 要 随 着 高 校 人 事 制 度 改 革 的 推 进 , 如 何 真 正 实现 人 才 的 “ 能进 能 出, 能 上
能下” 以促 进 其 合 理 流动 , 已成 为 建 立与 现 代 大 学 相接 轨 的 用 人 制 度 的 关键 所 在 。本 文 运 用 比较 研 究 法 、 文献 研 究 法和 案例 研 究 法 . 通 过 探 析 主要 发 达 国 家 大 学教 师 聘 任 制 度 以及 退 出机 制 , 分析 其 利 弊 所 在 , 以期 为我 国高校 建 立和 完善 教 师退 出机 制 提 供 借 鉴 。
2 8
中 国高 校师 资研究 ・ 2 0 1 4 ・ 2
国外 高校教 师聘任制 度与 遐 幽凯 制 折

+ ・ — — + 一 一 十 - — - — 一 — + 一 一 — + 一

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

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

美国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更为广泛。他们除了提供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学 业指导等服务外,还需负责学生的住宿、餐饮、娱乐等多种事务。此外,美国 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职业发展
中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相对稳定,晋升渠道比较明确。根据工作表现和资 历,辅导员可以依次晋升为助教、讲师、副教授等职称。此外,辅导员还可以 通过参加培训和攻读学位等方式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美国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事务时更注重个体差异和需求。他们认为每个学生 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其兴趣、特长和需求。因此,美国高校辅导员会花更多 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五、结论
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从制度背景来看,中国高校辅导员 制度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美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则更加学生的全面发展。在 岗位职责方面,中国高校辅导员主要教学和科研,而美国高校辅导员则更加注 重多元化的学生服务。在学生事务方面,中国高校辅导员更加强调集体利益, 而美国高校辅导员则更加注重个体需求。
谢谢观看
综合来看,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各有优劣。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在维护教学秩 序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学生个性化需求方面 还有待加强。美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在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需要考虑如何加强与中国高校实际情况的结合。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事务工作的质量,建议两国高校在辅导员制度建设方面加 强交流与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找到适合本国高校的优化路径,共同推 进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
美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他们可以通过担任不同职务来 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如升任至学生事务主任或高级顾问等职位。此外,美国 高校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等方式提升自身技能。

民办高校聘用外籍教师存在问题及策略探究

民办高校聘用外籍教师存在问题及策略探究

民办高校聘用外籍教师存在问题及策略探究一、外籍教师聘用的相关概念(一)外籍教师聘用制度及外籍教师的内涵外籍教师聘任制度是指学校和外籍教师在双方平等自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以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确认外籍教师职务职责以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教师任用制度。

1996年制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聘用外籍专业人员管理办法》又规定,外籍专业人员是指应聘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工作的外国专家、外籍教师及教学和项目管理人员,对其管理工作纳入国家对聘用外国文教专家(即在我境内从事教育、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卫生、体育工作的外籍专业人员)的管理系统,实施统一和归口管理等等。

这种定位观念既构成了现行制度的基础,又受益于现行制度的支撑,多年来一直居于主流地位,并在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着广泛的影响。

根据国家外专局的相关规定,从2004年10月1日起,在外国专家申办来华职业(Z)签证时,实行《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办法。

即凡需要办职业签证的外国专家,应凭国家外国专家局《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被授权单位的签证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Z)签证。

外籍教师是属于文教类外国专家。

二、对Y 民办高校的外籍教师聘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该民办高校建校于1998 年,是山东省教委批准建设的一所全日制民办高等院校并且曾是山东省前三所民办职业院校之一,经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具有统招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

“外教多,外语强”是这所学院的特色,外教授课的范围不仅仅是口语,还涉及写作、翻译、概况等科目,其中韩语、日语专业的师资主要以外籍教师为主。

该学校外籍教师有二十余名,其聘用途径如下:一种方法是通过在校外籍教师的介绍;一种方法是通过友好学校的介绍;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外专局引进外国专家,最后是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对于该学院前三种是主要的途径。

通过调查,Y 民办高校的外籍教师应聘动机与满意度分析如下。

高校教师聘任制国内研究综述

高校教师聘任制国内研究综述

高校教师聘任制国内研究综述聘任制为实证,将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与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教师聘任制进行对比分析[15]。

我国实施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如下:一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高校管理体制和其他相关机制制约和影响着教师聘任制的顺利推进;二是部分学校的目标定位不明确,确,注重学教师严格[17]示》于保护学术自由、保障职业安全、选聘优秀人才的积极意义[19]。

龚玉在《美国终身教授制度的演变及其思考》一文中从历史的角度考查了美国终身教授制度从萌芽到确立再经过改革的全过程,剖析了蕴含在终身教授制度演变背后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两者关系的互动与制约[20]。

郭丽君在《西方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一文中考察了西方大学发展过程里中世纪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和美国现代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的特点和样态,认为教师任用制度内生于大学发展之中,在聘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学术职业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其发育程度与聘任制度的规范化紧密相关;在教师任用制度中,大学和教师之间的利益追求并不总是趋于一致[21]。

贾永堂在《坚守还是弱化终身教职制度——美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动向》一文中通过分析美国现行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形成、现状与最近的改革动向,总结了美国在保留终身教职制度前提下的改革是必然的,但是这种改革的前提是坚守终身教职制度,因为终身教职制度是学术职业的内在要求[22]。

牛蒙刚在《保护学术自由[24]。

有的学者新中国建立前和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历史考察,梳理了我国现存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提出了未来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的对策[25]。

田正平、吴民祥在《近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资格检定与聘任》一文中,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大学教师资格检定与教师聘任制度的发展,认为近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聘任经历了从随意性到逐步规范到最终制度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推动角色是其他机构或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此外,学术界与大学自身的成长也是中国近代大学教师资格检定与聘任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之一[26]。

中美高校教师招聘制度的比较——基于耶鲁大学与北京大学教师招聘制度的分析

中美高校教师招聘制度的比较——基于耶鲁大学与北京大学教师招聘制度的分析
・ 94 ・
第 2 6 卷第 1 期
2 0 1 3年 7月
教师教育论坛
Te a c he r Ed u c a t i o n Fo r u m
V0 1 . 2 6No . 0 1 J u l y 2 0 1 3
北 京 大学 也有 一 套 自己 的招 聘 程 序 : 在 国 内
外利用各种渠道公开招聘信息 ; 接受应聘者的 申
请材 料 , 院( 系) 学 术 委 员 会 或 招 聘 小 组 对 应 聘 者 提交 的材 料进行 审核 , 初步 确定 候选 人 ; 通知 候选
的各种编制指标的行政性干预, 其 中包括生员比、 生 师 比 以及 “ 高 等学 校 教 师 职务 结 构 比例 指 导标
黎 军 , 陈 微。
( 兰州大学 教 育学院, 兰州 7 3 0 0 0 ) 摘 要: 师资 队伍是高校 的第 一资源 , 招聘到 一流的人 才是世界 一流 大学迅速 崛起 的重要 秘诀 之 一。
本文通过对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在教师聘任标准 、 招聘程 序方面 的对 比, 总结 了两所高校 在教师招 聘制度 中存在的按需设 岗、 聘任权力方 面的差异 , 在此基础上 尝试提 出完善 中国高校教 师招聘制度 的几点建 议, 以推进 高校教 师招聘制度 改革 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 高校教 师; 教 师招聘制度 ; 耶 申报 岗位招 聘 ; 一旦 岗位 招聘 申报得 到批 准 , 院
长、 大学 公平 机会 办公 室 以及 副教 务 长 等 将 会 收
到遴选委员会成员名单和招聘广告等材料, 并对 这些材 料进 行 审核 ; 当遴 选 委 员会 经 过 评 估 确 定 好候选人后 , 将采取无记名投票, 签署意见 , 并递 交给 系主任 过 目和签 署 意 见 ; 遴选 委 员 会 将 意 见

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探析

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探析

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探析2010年第1j期总第J99期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No1】2OlOseria1.No.199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探析邱秀芳(南华工商学院人事处,广东广州510507)摘要:高校教师聘用制在中国的推行非常艰难,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的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研究发现:三国均实行了教授终身制,严格的聘用标准,公正的招聘程序以及灵活的聘用模式.与此同时,三国的高校教师聘用制也在不断完善,美国实行聘用制和终身制并行,日本试用选择性任期制改革,德国设立了青年教授席位等.它们成功的经验将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关键词:高校教师;聘用制度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614(2010)1l一0036—04高校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罔逐步兴起,初步建立起了高校教师聘用制的框架.但总体来说仍处于探索阶段,改革尚处于初期,不规范, 不合理之处甚多,如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不顺,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高校教师职务聘任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现象等,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延缓并影响了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美国,德国,[1本等吲家,高等教育发达,教师聘用制度较为完善,研究其教师聘用制度,借鉴其成熟及合理的做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快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一条较好的选择,是发挥后起国家制度建设上的后发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牵涉面广.广义上教师的准入,资格要求和权利义务,选拔聘用,晋升考核,培训和进修,工资福利待遇等都属聘用制度所包含的内容.本文主要从教师的准人资格,选拔聘任,晋升考核等方面予以分析.一,美国的教师聘用制度与特点美国的大学实行开放性的教师聘用制度.教师资格证是申请教师职位的必要前提,资格审查内容包括学位与学历,教学技能和测验成绩等.招聘的程序为:需要补充教师时,由校,院,系教师代表构成的聘请委员会发出招聘信息, 同时在全国专业性报刊上刊登招聘广告.从申请人中选出前6—12名进行深入调查,请候选人到校面试.面试结束后,委员会根据招聘标准与系里需要投票选出最佳人选,有些学校系级委员会还要求征求全系所有终身教师的意见后才作决定,经院长,校长审批后正式雇佣.一流的大学与研究院可能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适合此项工作要求的人. 一般院校如综合大学和各种专业学院则更重视通过内部晋升来激励本校教师,而社区学院则更愿意聘请成本低,聘用程序简单的兼职教师.美国高校教师的聘用具有四个特点:(1)推行试用期制.在试用阶段如果校方认为这些教师能够胜任工作,则可以转为正式聘用,否则就会被辞退.试用期限一般为4—7年,没有教学经验的新任教师需要7年的试用期;有教学经验的上限为3年.(2)实行聘任制.聘书由校长签发,聘任合同书规定了学校和受聘教师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聘用的待遇和任期,讲师的聘任合同多为一年,助理教授的聘期一般为三年, 聘任期满后,通过考核,可再获三年的聘书.连续工作六年成绩卓着者通过晋升程序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在受聘时,自动享有终身雇佣资格.但教师如果在聘用期间或聘期结束时得不到提升,就得离校或另谋出路.多数美国大学对解聘和不予续聘的情形作了十分具体的规定J.在高校教授队伍中,有终身职位的约占整个教师队伍的35%E2].各大学一般不招聘刚从本校毕业的博士生,目的是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3)大量雇佣兼职教师.两年制学院尤其是公立社区学院是兼职教师最集中的地方,四年制学院的兼职教师比例要低得多,但许多四年制大学严重依赖助教进行教学,在1993年四年制高校聘任的研究生助教就多达20万人.(4)教授被授予终身教职.这是美国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的重要的环节,教授终身制与学校自治,学术自由相并列,被看做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大基石,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终身制的激烈批评直接导致了终身制改革,批评者收稿日期:2010—08—22作者简介:邱秀芳,南华工商学院副教授.硕:{:,主要从事心理健j求及高等教育研究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探析大多认为:终身制与学术自由并无必然联系;终身制限制了大学回应社会发展的灵活性;使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尤其是忽略了本科教育;熬过教授便不思进取等.面对教授终身制存在的弊端,高等学校正采取各种方式对其进行改革,如少数学校已废止终身制,采取多年合同制.但大多数学校还是围绕终身制本身进行补充改善,把好入门关,如把聘任标准提高,对科研要求更严格,对教学要求更具体,延长试用期, 终身制后评审等.二,日本高校的教师聘用制度及特征日本的高等教育行政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地方政府对公立和私立高等学校拥有一定的管理权,但无论哪一类的高校,其教育工作均须遵循有关教育法令的统一规定. 政府允许高校在法规约束下自治,大学自治和教授会是人事制度的主要特征.日本大学的教授,副教授主要从本校教师提拔,晋升,或者从其他大学招聘,也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名牌大学的教授和副教授的选拔竞争十分激烈.晋升的程序是:校方在有关的学会刊物上公布缺额人数和招聘条件,各学院或学科主要负责人物色候选人,介绍和推荐应招人员,然后将候选人名单拿到教授会或校评议会讨论审查,最后将合格者报校长审批,任命.在整个招聘程序中,关键是学科或学院负责人的推荐.被推荐人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还要审查学历,资历,所发表过的论文着作等.公立大学拟招聘的教授需上报地方教育委员会审核批准,私立大学拟招聘的教授需上报学校法人即主办人审批.讲师与助教的任命,由教授提名,教授会讨论审议,校长批准即可.日本高校对教师实行”业务审查”制度,每隔三四年要对聘用的教授,副教授进行一次业务审查,以决定是否续聘和晋升工资. 助教如果在校工作三四年仍没有提升的机会,就有被淘汰的危险.“事实上的终身制”是日本教师人事制度的一一个基本特征.根据日本《教育基本法》,《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的规定, 国立,公立大学的教员分属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副教授以上的教员一旦经过考核被大学录取为正式教师后,没有任职期限的限制,只要没有违法特例,一般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兼职教师制度是日本大学教师聘用的又一重要特征.一般来说,国立大学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2%,兼任教师占31.8%,而在私立大学,兼任教师的比例则为46.4%』.有些学校根据学科需要,从工厂,企业,科研部门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着名人士,专家甚至政界人士中聘请兼任教师.兼职教师一般为签约雇员,每年更新,按课时数付酬.“事实上的终身制”使日本大学人事制度过于保守和安于现状,大学之间及大学与社会之间缺乏流动性和竞争机37制.在人事制度方面逐渐形成了类似企业的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制.日本大学教员的选拔任用对助教多从研究生中留用,对副教授以上职务采用招聘制.教授会对招聘任用职务评定等有很大的权力.上述制度的明显弊端有:(1)”近亲繁殖严重”,教师之间难以展开学术批评和竞争,影响学术研究活动的深入进行.(2)没有任职期限,缺乏任期竞争.尤其是教授层面,讲稿可以长期不变,论文可以多年不发表, 教授职务不受任何影响.(3)缺乏流动性.大学教员从被聘到退休,很少向其他大学流动.近年来,日本学界开始反思和批判这种体制,1997年4月日本政府制定了《关于大学教员等的任期的法律》,该法律规定大学教师任期制是”选择任期制”,即不要求所有大学统一实行教师任期制,各大学可自主决定是否实行教师任期制,哪些部门,哪些岗位实行以及任期时间的长短.由于人事制度所存在的惯性和惰性对改革造成的阻力,加上任期制的一系列评价体系,如指标体系, 评价机构和评价程序等,如何公正,客观,透明地评价教师的教育,研究成效是改革遇到的新课题.故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还只是在部分学科实施这一制度.关于教师任期的规定也长短不一,大多数学校将任期定在五年左右,届满可再任一次J.显然,教师任期制改革在日本尚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政府还是大学本身都采取了非常慎重的态度,但教师任期将成为大大改变日本大学风气的契机.三,德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现况及特征根据德国《高等学校总纲法》的规定,德国高校专职教师分为教授和”中层人员”(即助教,合作教师和特殊任务教师).德国的大学除了教会系统,基本足州立的.州立大学的教师是公务员.现行大学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大学大纲法,对大学教师的聘任条件和工作服务地位进行规定.大学教授没有任期规定,经过一定的试用期,通常是作为终身官吏被任用,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只有当教授因故空出席位时,才考虑招聘问题.聘任一般有以下手续:(1)有教授职位空缺时,由有关院系向学校提出招聘申请,由校长事务局根据申请在报刊上发布招聘通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进行公开招聘.(2)院系成立由教授包括学生代表组成的聘任委员会,对应聘者进行审核,面试,确定候选人.(3)学院委员会进行审议.(4)学院委员会选定的名单由校评议会进行审议,评议会有可能改变学院选定的人事顺序.(5)最后由州学术长官作出决定,学术长官也有可能会改变大学选定的人事顺序进行任命,或另外任命他人-o.该招聘一般不从本校教师中招聘.助教由院系评议会向校长办公室提出招聘建议实行公开招聘,在全国博士毕业生中择优录用.任期三年,期满后可再延长三年,总的任期期限不超过八年.德国教师的晋升往往与招聘结合在一起进行.高校教师晋升教授的机会很少,需有退休的教授空出职位才增补.多年来,德国高校教师的职务晋升和终身任教问题,不断引38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探析起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和讨论.不少观点认为教师聘任体制和模式过于呆板僵硬,年轻人难以脱颖而出,在获得教授职位前,他们无法独立进行教学科研,一切听从讲座教授安排. 教授公务员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年轻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教授制约;相反,教授自身的科研情况则无人过问.缺乏流动机制,尤其是高校与校外科研,企业间的人员流动, 工资政策与教授的工作业绩相分离.为此,德国改革了学术选拔制度,如缩短初次任职的时间,使学术后备人才尽早地在教学和研究方面自立;增强高等学校,校外研究机构和企业问的职业流动性,使教授在这三者之间的流动成为普遍而正常的现象,以吸引优秀人才, 保持高等学校的活力.引入具有竞争性和业绩定向的工资制度,改革措施有:(1)维持高校教授的公务员身份,教授以下的科研人员实行雇员制.设置定期教授职位和非全日制教授职位,并分别作相关的规定.(2)改革教授选拔制度,设立”青年教授席位”制度,以此作为教授备选资格考试的一种替代形式和申请终身教授的新途径.由用人单位决定教授职位申请者是否具备资格,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后果.(3)改革工资制度,建立一套灵活,有竞争,与个人成绩挂钩的新型工资制度,新工资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组成.四,美日德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改革趋势综观美日德三国高校的教帅聘用制度,不难发现,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其高校教师的聘用制度各具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共同特征,如:高校在教师聘用中享有较高的自主权;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师选拔与聘用模式;在任职期限上兼顾职业稳定与职业压力;公正严肃民主的聘用程序;严格的聘用资格要求和考核制度等.三国均对教师聘任制中的主要制度——教授终身制进行_r改革与探索.三国对大学教授均实行终身制,这有利于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和职业安全,有利于教师在相对稳定的氛围中开展竞争,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 维持…支教学科研的核心力量.但它也日益表现出明显的弊端:教授职位有限,实行终身制容易阻碍后起之秀的成长, 造成教师队伍的老化;教授往往失去前进的内在动力.所以各国都对教授终身制进行了改革,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所以改革的出发点,内容和措施皆有所不同.美国高校的公开招聘制,内部晋升制,试用期制,非升即走制使其在教师聘用方面避免了”近亲繁殖”,建立了较好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教师队伍保持了适度的流动性.其改革的焦点是终身教授制,聘任制是改革的方向,有少部分学校以多年合同制取代了终身制,但终身教授制还是有其独特的优点,故大多数学校还是围绕终身制本身进行了补充完善,这成为大学运行机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深入理解美国终身教授制的昨天和今天对我们探求目前大学人事制度的改革有着深刻的意义.日本的”任期制”改革,主要是针对其严重的近亲繁殖,没有任期限制的”铁饭碗”及流动性缺乏等问题.虽然是中央集权型的管理体制,改革仍然选择了较温和的”选择任期制”,这种谨慎,温和并以立法作保证的改革是令人深思,值得借鉴的.德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授公务员制,即终身制引起的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的缺乏;二是教师获得任教资格太漫长.改革教授选拔制度,设立”青年教授席位”成为其主要的措施,”青年教授席位”的设立客观上使更多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获得了学术自由的保障和职业的保障.五,经验与启示从上述三国的改革我们不难看到:高校教师的聘厢制度正不断地受到社会冲击而发生改变,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各国追求的目标.这一一方面是因为学术的发展需要活跃的氛同,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也说明绩效观念与市场机制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高等教育领域,要求高等教育开放竞争机制,提高效率.但是大学的存在规律及发展任务,大学的社会作用与市场之间往往存在对立的一面.因此,在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中,要顺应市场力量的趋势,P1H,~也不能在市场力量面前迷失了高等教育的方向, 每个国家,每个学校都需结合自身条件把握好这个度,以求达到合理平衡.随着各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其聘用制度也必然要进行不断改革,这种改革是永不停止的.而随着世界各国之问的联系,交往的日益频繁与密切,各国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我们是后起国家,更要学会”面向世界”,在对高校教师的聘用制度进行改革时结合本国实际,取人所长,补己所短,以促进本国高校更好更快发展.从以上三国教师聘用制度及改革趋势中,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经验和启刀:1.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没有统一的模式,它与各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密切相关.高校教师聘用制度与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及相关教育管理体制的多样性,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实际一L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模式.美国高校的聘用制度较充分体现了美国社会提倡竞争,自由,流动的价值观念;日本高校的聘用制度与整个社会提倡稳定的主流价值趋于一致;德的聘用制度则与自中世纪以来形成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一脉相承.德国大学教师除了教授,其他都有任期规定;美国的聘任制与试用期制,终身制并行;f1本的教师曾经是终身制,但已经立法并正在实施的以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为对象,由各大学自主决定的选择性任期制.而我国的教师聘用制度则与过去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息息相关,匝待有所突破与创新.不少国外高校面临的外部环境如社会保障环境,人才市场环境和教育政策环境都相对成熟和有利,推行人员聘任制度的外部障碍比较少,教育领域内的高层次人才在观念上也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探析39已经接受了聘任制的基本观念.大学教师的试用和聘任已经制度化,当前主要是致力于创建完善组织与学者之间的竞争体系,以业绩及附加价值的实绩作为考核标准.在我国,教师聘用制度仍处于探索过程中,这种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上的差别,决定了我国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制度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国与世界发展趋势的接轨必须考虑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自身的体制特点, 在设计适合我国国情,校情的教师聘任制时,需要从我国包括学校的具体状况与条件着手,既保留自身的优势,又吸收国际上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中一些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而不是简单地移植国外模式,盲目地追求与国际接轨. 2.倡导学术自由,吸引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是聘用制度的核心.国外经验表明,聘任不仅仅是找到教师,更重要的是倡明学术,保证教师学术自由,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进入高校,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传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因而也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学术自由的环境,鼓励教师在学术上敢于探索,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和学术个性,发表各种不同意见.尽管对教师职务终身制目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但国外的经验证明它在实践中对保证学术自由以及激励优秀人才在高校实现他们的价值发挥了巨大作用.3.在公正民主的程序中体现和保证聘任制的原则和思路.我国高校为了推行行之有效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应该学习美,日,德高校,制订并严格执行一套公开,透明与民主的教师聘用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聘任委员会,院系聘任委员会二级聘任体制.其次,用人决策重心下移,赋予院系更大的发言权和责任,院系聘任委员会最好实行票决制, 保证院系骨干教授的民主参与.再次,对应聘者学术水平的评议应该是校内外同行专家的评议,而不是行政长官的个别意志.最后,工作方式应公开透明,实现聘任条件,聘任过程,聘任结果的全部公开与透明,尽量杜绝暗箱操作与走后门,拉关系等现象.4.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的关键. “适度的流动性”是国外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另一重要经验和启示.在中国传统的高校教师管理体制下,高校教师呈现出一种超稳定的状态,演变成为事实上的教师职务终身制. 但在市场经济下,人才流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员结构的优化.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职务聘任制以岗位为基础,实现竞争的特点.教师职务聘任制能打破教师职务聘任的大锅饭.在岗位设置及竞争中,严格标准条件,严格挑选上岗,做到能者有其位,庸者无其岗.超过限期考核未聘任者,劝其到社会另谋职业,建立这种竞争机制,能使教师感到压力,并变压力为动力,在教学,科研中保持旺盛的斗志.适度的流动性,还可以增强高校教师队伍的灵活性,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高校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增减教师.如用”请进来”的方式,聘用社会有关部门中既有丰富经验又有较高理论素养之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尤其是那些短线专业,加大兼职教师比例;也可以加强校际合作,互聘,联聘教师,鼓励学校互相选课,互相承认学分,学历,共享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再如,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面向科研机构和企业招聘优秀人才担任教职;等等.反之,没有适度的流动性,就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教师职务聘任制,从而阻滞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优化与配置.?5.通过分类管理以提高教师聘用制度的弹性与实施效率.首先,不同层次的大学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的工作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分类管理是把教师职务细分成三个系列,即教学一科研系列,研究系列和教学系列.各系列的教师职务将承担着不同的岗位职责.其次,不同的岗位如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决定了不同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应细化聘任期限的差异和编制管理的差异.一方面,聘任设置的合同期限允许出现终身与定期聘任的差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已经在探索终身教授方面进行改革尝试);另一方面,在编制管理上,可划分为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骨干教师为固定编制的主体,以兼职教师作为主要的流动编制,聘请的研究生助教,助研也计人流动编制之内.这些,都要求在实施教师聘任制中完善和规范分类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活力,增强高校教师聘任制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参考文献:[1]柳国辉.美国教师解聘的法律保障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73—76.[2]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管理的新变化及原因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6):54~55.[3]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54—255.[4]符娟明.比较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85.[5][日]天野郁夫.日本的大学改革[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38~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比较研究张万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我国实行教师职务制度。

由长期以来的职称评定制度转向教师职务聘任制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举措。

它的顺利实施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人事制度配套改革乃至整个高教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纵观国外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其实行教师聘任制已有多年,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固定、完整的教师聘任体系,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这方面他们无疑是领先我们一步。

对此,我们在进一步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时,就应在立足于国情、省情、校情,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分析、总结国外教师聘任制的先进经验和优点,从中寻求借鉴和启示,这对我们是大有裨益的。

一、国外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国外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如美、日、英、法、德等,其高等学校均实行教师专业职务聘任制。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而且同样不尽完善,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特点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1.高校在教师招聘工作中享有较高的自主权在这些国家中,教师的招聘工作主要是由缺员学校组织进行的,甚至在一些国家,如美国,各级教师的聘任权也在高校手中。

即使在法国、日本这样的中央集权制或权力比较集中的国家,教师的招聘工作也是由高校进行的。

虽然象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务的聘任需由国家统一审批,但讲师、助教等中、初级教师则由学校或较低的行政部门批准即可。

此外,高校在教师招聘中的自主权正体现在对缺员的控制上,特别是对教授的缺员控制尤为严格。

如在德国,教授席位是根据专业需要设置的,是固定的。

只有当教授因故空出席位后,才考虑招聘问题。

法国同样也规定只有现任教授退休、死亡或开辟新专业时,才可增补教授。

这样不仅保证了教授的质量,而且控制了教师的数量,从而保证了高校具有较为合理的教师结构和师生比例。

2.教师的招聘工作具有公开性这是发达国家教师聘任制度中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

在这些国家中,高校一经决定招聘教师,便会向其他院校及有关专业学会发出征求信,同时在全国专业报刊上刊登招聘广告,面向全社会广泛筛选。

有些国家的高校,如美国,为了避免“近亲繁殖”或在招聘过程中掺杂私人感情,规定不从本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

德国甚至规定教授的提拔也不从本校助教中进行。

助教在任期满后,只能申请应聘其他大学的教授。

这种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通过校外的广泛应聘、竞争、选拔,有利于选贤任能,有利于大学间、大学与社会之间不同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和不同学风的交流,从而活跃了学术思想,促进了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高校间合理的教师流动。

3.有着严格的教师聘任条件及考核程序各国对各级教师职务都有着明确的备选条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要求:学历,特别是学位;资历;教学、科研能力。

如美国高校规定,讲师要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候选人资格;助理教授要具有博士学位,并且表现出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的潜力,还要有2—3年的教学经验;对副教授及教授的要求就更高了。

除了对教师的聘任条件有着明确的规定外,各国还具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以确保所聘教师的“名副其实”,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严格的考核,则标准的实施只能流于形式。

此外,还需指出的是,这种考核不仅仅只停留在聘用教师时,而且同时延用于教师的晋升过程中。

各国均在教师的晋升提拔上有着严格的考核、审批制度。

如美国实行“非升即走”的原则,规定讲师聘任合同为1年,助理教授为3年,还可续聘3年,到期后,如通不过专门委员会对其教学效果、科研能力、论文及著作水平以及咨询或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考察,就得被解聘离校。

日本更为严格,即使“贵”为教授、副教授,每隔3—4年也要进行一次“业务审查”,通过者方可继续聘用。

这种严格的聘任标准和考核程序,不仅保证了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质量,而且能激励教师勤奋上进,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有利于人尽其才和人才流动,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选拔人才。

4.教师的聘用与相应的待遇相结合各国除规定了严格的教师聘用标准及考核程序外,还非常注重教师聘用后的待遇问题。

美国规定,聘用教师的工资每年都自动增加,以适应物价指数的上涨;学校每年还拿出一笔专款为优秀教师增加工资;此外,聘用教师除领取较高的工资外,还可获得相当于其工资近30%的额外收入。

日本将教师工资分为五大级,每一级里有30小级,教师每工作一年自动上升一小级;教师每年还能拿到相当于其2—5个月工资的奖金;享有一定金额的补助费、津贴、“教育研究旅费”以及“带薪年度休假”;另外,教授、副教授在通过了3—4年一次的“业务审查”后,除继续聘用外,还可获得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

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等,其高校的正式教师的待遇在社会各职业阶层中处于中上水平。

良好的教师待遇在稳定教师队伍,激发教师积极性,使之安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5.教师的聘用与培养相结合尽管伴随着严格的聘任、考核制度的实施,各国高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教师的进修培养仍然是各国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

各国都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进修培养的措施,并逐步同教师的聘任工作相结合。

其共同特点是制度化、正规化、多样化。

如美国为了提高教师的水平,将系主任的评价、教师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输入计算机处理储存,作为教师继续受聘或提升的参考。

此外还建立了各种旨在帮助提高教师水平的教学中心;不断增进学校的学术气氛;设立教学、科研奖金和学术休假,积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等。

日本教育当局也很注意教师的在职进修,他们将教师的进修提高和晋升制度结合起来,并与科研奖励制度、教师考核制度联系起来,同时为高校师资的进修培养提供各种方便条件。

如每年派遣教师出国进修或进行学术考察,对科研成果在经费和出版方面提供方便,等等。

二、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所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1.思维定势误区的存在这种思维定势上的误区有三种。

一是认为“职务即职称”。

由于对职务聘任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理解上存在偏差,理论上准备不足,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以往实行职称评定时所形成的“职务、职称不分,与职责分离,评职称就是评待遇,能上不能下,职务终身制”的观念根深蒂固,使得人们的观念总是不能转到职务聘任上来,潜意识当中的“职务即职称”定势牢固存在。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思维定势不仅仅存在于许多教师中间,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师资管理者,甚至少数校级领导的头脑中也有这种想法。

正是由于这种“上下一心”的结果,使得职务聘任制实施这么多年了仍然走不出职称评定的怪圈。

在不少地方、不少学校,职务聘任制就是职称评定的翻版。

二是认为“评上、聘上即终身”。

这种观念在许多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中也具有相当的市场。

说到底还是没有摆脱对职称评定的“依恋”,使得一些教师在职务聘任前,为达到要求努力工作,一旦评上了,聘上了,便认为万事大吉,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这种现象在评聘中高级职务,特别是在评上教授后显得尤为突出。

三是“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的观念顽疾在身,挥之不去。

由于长期以来实行职称评定所带来的弊端,使得在一些高校中重资历讲年头、轻水平、忽视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只要到了年头人人都要上高级职务,再加上岗位意识淡薄,够水平就要评职称,不论职务岗位是否需要。

以致于在一些学校、一些教研究室中的教师职务结构已呈“倒金字塔”的不合理状况。

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鼓励教师的上进心与事业心,而且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同时也挫伤了有真才实学的教师,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因此,如何加大对聘任制的宣传力度,尽快使人们的观念由职称评定转变到职务聘任上来,在教师中树立起竞争意识,使其产生紧迫感,进而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是我们在继续大力推行职务聘任制时所要重点做好的一项工作。

而且我认为,这种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从学校中高层管理人员做起,因为他们是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具体实施中的组织者、执行者。

只有他们的观念真正转变了,他们才会在聘任制开展中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严格执行,才能真正消除过去那种聘任流于形式,讲平均、送人情的不良风气。

观念更新的另一层含义是指要树立开放意识、流动意识。

管理者在实施招聘时要面向全社会,教师在进行选择时也要面向全社会。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录用、招聘仍基本停留在“自产自销”的环节上,特别是中高级职务的聘用,几乎很少接纳外界人才,这是一种封闭的、狭隘的用人观的体现。

结合国外在教师聘用时面向社会、广泛筛选的先进经验,我觉得我们国家也很有必要从政府、学校到个人都树立起这种意识并付诸实施。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术交流,增进、补充学校的新鲜血液,而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合理的高校人才流动模式。

2.教师职务聘任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偏离了既定的方向和目标现在,在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即从理论上讲,我们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政策、制度、法规不可谓不合理,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已相当系统、完善了。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走样,存在着诸多问题。

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正是由于上文所说的三种思维定势误区的相当程度、相当范围的存在,使得聘任制在具体的实施当中,有相当的地方、高校存在着重评审、轻聘任的倾向。

要么“评聘不分”,要么“评聘完全分离”,一旦评上任职资格,职务工资进档就完事了。

至于其是否完成了工作任务,是否履行了职务岗位职责,是否达到了任职要求,则无人问津。

使得聘任制流于形式,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合同书不过是一纸空文。

“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的现象重新抬头,大有回到职称评定的老路上去的倾向。

因此,制订切实可行的任职条件标准,进一步规范教师聘任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所谓制订切实可行的任职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要注意标准制订的合理性。

合理性首先是指在制订标准时,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要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结合其各自情况制订分类的任职标准,不能笼而统之,这样势必造成混乱。

例如,医科院校、农业院校、师范院校所制订的任职标准显然就应不同于一般高校的标准,而且它们彼此间也应有所不同。

又如,国家重点大学与普通高校制订的标准也不应相同。

甚至这种标准的制订还可细分至各系、各专业。

合理性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在制订标准时要掌握好其难易程度,既要达到一定高度,又不要令教师们觉得高不可攀,挫伤其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充分保证教师队伍素质的稳步提高。

总之,标准的制订要在具有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注意同中有异,努力使之具有合理性、灵活性。

二是要注意标准执行的延续性。

也就是说,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后,其使用不仅仅只是在评审时有用,更加要注意教师的聘后考核,重视对教师的履职考核。

使标准的执行始终贯穿于评审———聘任———聘后(履职)考核的全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