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濒临灭绝的现状及原因讲课教案
《国宝大熊猫》教案(通用
《国宝大熊猫》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国宝大熊猫》的相关知识,教材为《人与自然》第3册第5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保护现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2. 培养学生保护大熊猫及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难点: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大熊猫图片、视频资料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国宝大熊猫》。
2. 基本特征(10分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
教师讲解大熊猫的基本知识,如体型、毛色、食性等。
3. 分布区域与保护现状(15分钟)利用PPT展示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图,讲解大熊猫的分布现状。
同时,介绍大熊猫的保护现状,让学生了解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每组提出至少三条建议,并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大熊猫为什么是国宝?”引导学生从大熊猫的稀有性、保护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6.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大《国宝大熊猫》2. 小(1)基本特征(2)生活习性(3)分布区域(4)保护现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熊猫的基本特征。
(2)谈谈你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
2. 答案:(1)大熊猫的基本特征:体型肥胖,毛色黑白相间,以竹子为主食,具有“活化石”之称。
(2)大熊猫保护的认识:大熊猫是国宝,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要积极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如减少污染、保护竹林等。
2024年《国宝大熊猫》 教学教案设计
《国宝大熊猫》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现状。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大熊猫的基本特征2.大熊猫的生活习性3.大熊猫的保护现状4.爱护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大熊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如何关爱大熊猫。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大熊猫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熊猫的了解。
2.大熊猫的基本特征(1)讲解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如黑白相间、圆滚滚的体型等。
(2)讲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如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3)讲解大熊猫的食性,如主要以竹子为食等。
3.大熊猫的生活习性(1)讲解大熊猫的繁殖特点,如每年繁殖一次,产仔1-2只等。
(2)讲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如喜欢生活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区等。
(3)讲解大熊猫的行为习惯,如善于爬树、游泳等。
4.大熊猫的保护现状(1)讲解大熊猫的濒危等级,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
(2)讲解大熊猫的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等。
(3)讲解我国政府对大熊猫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5.爱护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6.课堂小结(2)强调关爱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大熊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让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关爱大熊猫,保护生态环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程度。
地理教案:大熊猫的栖息地与保护
地理教案:大熊猫的栖息地与保护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的动物之一,因其独特的外貌和温和可爱的性格而广受欢迎。
然而,大熊猫的栖息地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大熊猫的栖息地和保护措施,并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一、大熊猫的栖息地情况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主要栖息在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区的山脉地带。
这些地区地形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和高原,这些地貌提供了大熊猫理想的生存环境。
大熊猫的栖息地通常是由竹子组成的茂密森林,这些地区的气候温暖潮湿,降雨量充足。
这些条件对于大熊猫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大熊猫是一种以竹子为主食的动物。
据统计,竹子约占大熊猫日常饮食的99%。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熊猫的栖息地出现了严重的威胁。
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和城市扩张都导致了大熊猫生存空间的减少。
目前,大熊猫的栖息地已经严重破碎化,这导致大熊猫之间的通行受阻,遗传多样性减少。
二、大熊猫保护的现状和挑战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球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中国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划定了大熊猫核心保护区和生态廊道。
这些保护区提供了大熊猫栖息生存的基本保障。
然而,大熊猫的保护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
首先,人类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仍在增加,破坏性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依然存在。
其次,生境破碎化仍然是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最后,大熊猫的繁殖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熊猫繁殖周期长,繁殖率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
这使得大熊猫的种群规模难以恢复。
三、大熊猫保护的策略和措施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大熊猫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得到了加强。
建立大熊猫核心保护区和生态廊道,可以保护大熊猫的生境完整性,提供繁殖和生存的机会。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打击非法狩猎和交易大熊猫及其制品的行为。
这是保护大熊猫的关键举措,可以有效遏制走私和非法贸易。
《国宝——大熊猫》的教案设计
《国宝——大熊猫》的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与自然》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国宝——大熊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熊猫的分布、生活习性、生态价值、保护现状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熊猫的分布、生活习性、生态价值,认识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2. 掌握大熊猫保护现状及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保护大熊猫行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保护措施。
重点:大熊猫的分布、生活习性、生态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猫图片、视频、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大熊猫的分布、生活习性、生态价值等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大熊猫相关的经历或了解到的信息,增强课堂互动。
4. 例题讲解:讲解大熊猫保护现状及保护措施,分析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到的保护大熊猫的方法,并进行讨论。
7. 课堂拓展: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大熊猫的资料,了解大熊猫的更多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分布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3. 大熊猫的生态价值4.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5. 大熊猫的保护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保护大熊猫,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保护大熊猫,我们在行动(1)加强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2)提高大熊猫的食物供应,减少人为干扰。
(3)加强大熊猫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4)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大熊猫的繁育成功率。
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保护大熊猫,为地球家园增添一份生机与活力。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大熊猫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课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大熊猫的实践活动,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捐款捐物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五年级生物教案:保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小学五年级生物教案:保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保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一、介绍大熊猫大熊猫,又称“国宝”,是中国珍稀的濒危动物之一。
它们多栖息于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环境的影响,大熊猫面临着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变得至关重要。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
2. 意识到保护大熊猫所需的努力。
3. 探索如何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去。
三、前置知识学生已经了解哺乳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并向他们提问:“你们都知道什么是大熊猫吗?你们感觉它们美不美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熊猫的认知和看法。
【新知探究】1. 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1. 大熊猫的特点:大熊猫是一种身体肥胖、毛色黑白相间的动物,脸上有明显的黑白斑纹。
2. 大熊猫的饮食: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每天需要食量较大,达到20-35公斤左右。
3. 大熊猫的栖息地:大熊猫多生活在海拔1000米至4000米之间的森林地带,其中包括竹子丰富的山区。
2. 生态系统及其重要性在介绍大熊猫生活环境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机制。
【重点探究】1. 影响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因素1. 森林毁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森林被伐木、开发和建设等活动损坏了。
2. 空气和水质污染:排放有害物质和不当的处理方式对大熊猫所生活的环境造成了威胁。
3. 竹子丰富度减少:气候变化和人类过度采伐导致竹子的数量减少,这是大熊猫主要食物的源泉。
2. 如何保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1. 森林保护:避免乱伐乱种、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强强制执行,以确保森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 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提倡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
3. 倡导生物多样性:促进竹子等大熊猫食物源的恢复和增长,维护生态平衡。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自然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珍稀动物》中的第二课时,详细内容为“2024年国宝——大熊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分布区域以及保护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熊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分布区域和保护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自然科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分布区域和保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猫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展示大熊猫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
(2)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保护意义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大熊猫,你会怎么保护自己?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哪些地区?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1. 大熊猫外貌特征:黑白相间,圆脸,短腿,大眼睛生活习性:以竹子为主食,喜欢独居,昼伏夜出分布区域: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地保护意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物种2. 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意识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大熊猫知多少?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手抄报的形式,介绍大熊猫。
2. 答案:(1)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黑白相间,圆脸,短腿,大眼睛。
(2)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以竹子为主食,喜欢独居,昼伏夜出。
(3)大熊猫的分布区域: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4)大熊猫的保护意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物种。
2024年《 国宝大熊猫》教案
国宝大熊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保护现状,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大熊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保护现状。
2.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大熊猫的情感。
教学难点:1.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保护现状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室环境布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大熊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二、探究大熊猫的生活习性(15分钟)1.学生分小组观察大熊猫图片,记录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特点。
3.观看大熊猫生活视频,进一步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三、了解大熊猫的保护现状(15分钟)1.教师介绍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面临的威胁。
2.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提出保护建议。
四、小组活动:制作大熊猫保护宣传海报(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幅大熊猫保护宣传海报。
2.学生展示海报,阐述设计理念。
3.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1.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关爱大熊猫方面的责任。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大熊猫保护基地,深入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状况。
2.开展大熊猫保护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3.开展主题班会,邀请专家讲解大熊猫保护知识。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保护现状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大熊猫的情感。
教学难点:1.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保护现状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对话设计:教师:“同学们,你们对大熊猫有什么了解呢?”学生A:“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们很可爱,喜欢吃竹子。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保护现状。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大熊猫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
2.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为保护大熊猫做出实际行动。
四、教学准备1.大熊猫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
2.生态环境与动物保护的宣传册。
3.白板、粉笔、PPT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二)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每组阅读关于大熊猫的文字资料,了解其生活习性、保护现状等。
2.各组派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保护现状。
2.引导学生思考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大熊猫保护的案例,如: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保护措施及其效果。
(五)互动环节1.学生扮演大熊猫保护者,模拟制定保护计划。
2.其他学生扮演评审团,对保护计划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保护大熊猫的实际行动。
(七)作业布置2.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大熊猫保护的相关知识,共同完成一份手抄报。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对大熊猫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
2.学生是否能够从个人角度出发,为保护大熊猫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程度。
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学生提出的保护大熊猫的建议的可行性。
八、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实地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2.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关爱动物。
3.邀请环保专家到校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
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国宝——大熊猫》教材,涉及第二章《我国的珍稀动物》第三节《大熊猫》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大熊猫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繁殖特点,认识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大熊猫的生长繁殖特点和保护现状。
重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繁殖特点吗?”2. 新课内容:(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熊猫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等知识。
(2)教师讲解大熊猫的生长繁殖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的保护现状。
(1)为什么大熊猫会成为国宝?(2)大熊猫面临的生存威胁有哪些?(3)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熊猫?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大熊猫保护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保护大熊猫的具体措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案例,分析大熊猫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生态环境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3. 大熊猫的生长繁殖特点4.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5. 保护大熊猫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
答案: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社会价值。
保护大熊猫,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大熊猫的繁殖成活率,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2. 课后阅读: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珍稀动物的保护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培养了学生的保护意识。
论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
论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国宝级的珍稀物种。
然而,如今大熊猫正面临严峻的濒危局面。
本文将探讨大熊猫为何成为濒危物种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首先,大熊猫的栖息地严重受到破坏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山脉地带,然而,随着人类的活动不断增加,大量森林被砍伐用于农业和人类居住,导致大熊猫的栖息地不断缩小。
栖息地的缩减限制了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使其难以寻找足够的食物和伴侣,从而影响了其繁衍和生存能力。
其次,大熊猫的食物选择性也是其濒危的原因之一。
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竹子以维持生存。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竹子的生长和分布受到了威胁。
一些竹子种类的减少以及竹林的破坏使大熊猫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导致其体力下降和生育力下降。
第三,非法狩猎和盗猎是大熊猫濒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大熊猫的皮毛、骨骼和其他器官在黑市上有很高的价值,因此一些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非法捕猎大熊猫。
盗猎者的活动严重威胁了大熊猫的生存,并使其濒危状况进一步加剧。
最后,大熊猫的繁殖困难也是其濒危的因素之一。
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非常有限,而且雌性大熊猫只有非常短暂的排卵期。
这使得大熊猫繁殖的机会非常有限,并且增加了繁殖成功的难度。
此外,雄性大熊猫的生殖能力也存在问题,导致繁殖率低下,这进一步加剧了大熊猫的濒危状况。
保护大熊猫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首先,保护大熊猫意味着保护其栖息地。
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限制砍伐和开发活动,可以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为其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同时,保护栖息地也有助于其他物种的保护,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大熊猫的保护需要关注食物供应。
除了在自然保护区内建立完善的保护区管理措施外,还可以进行竹林的修复和种植,提供大熊猫所需的食物资源。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大熊猫恢复体力、提高生育率,并增加其在野外生存的机会。
关于国宝大熊猫教案
关于国宝大熊猫教案1500字标题:大熊猫——中国国宝的保育与教育教案引言: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自古以来,大熊猫就被人们视为神圣宝物,被列为中国的国家保护动物。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熊猫的数量一度减少到濒临灭绝的程度。
为了保护大熊猫并宣传教育大众,本教案将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保育措施以及如何进行大熊猫主题的教育活动。
一、大熊猫的生存现状1. 濒临灭绝的原因:栖息地丧失、野外偷猎、繁殖困难等因素。
2. 现有数量:大熊猫的现存总数约为1800只,其中80%生活在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二、大熊猫的保育措施1. 保护栖息地:设立自然保护区、划定禁止开发区域、加强监测和管理措施。
2. 构建大熊猫保护体系:建立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推动保护合作等。
3. 繁育与科研:人工饲养、繁殖研究以及疾病防控等。
三、大熊猫主题的教育活动1. 大熊猫展览:组织参观大熊猫馆、野生动物园等,让学生亲眼接触大熊猫并了解其生活习性。
2. 大熊猫知识竞赛:以大熊猫为主题组织知识竞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保护方法等。
3. 大熊猫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以此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4. 大熊猫科普讲座:邀请相关专家给学生讲解大熊猫的生态环境、繁殖习性等知识。
5. 大熊猫保护志愿者队伍:培养学生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意识,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
结语: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珍惜和保护它们。
通过开展大熊猫主题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保护措施以及如何参与保护工作。
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能够为保护大熊猫,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作出贡献。
说说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
说说为什么大熊猫是濒危物种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上珍稀的物种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宝。
然而,由于栖息地损失、人类活动以及繁殖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大熊猫正面临着濒危的危险。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以及大熊猫的繁殖情况等多个方面,详细探讨为何大熊猫成为濒危物种。
一、生态环境与栖息地的变化大熊猫栖息地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其中四川、陕西和甘肃是其主要分布地区。
然而,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大熊猫栖息地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减少。
人类的农业扩张、城市化进程以及木材、煤炭等资源的采集,不断侵蚀着大熊猫的栖息地。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竹子的生长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了熊猫的食物供应。
二、资源保护与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通过区域划定和管理,保护区可以限制非法砍伐森林和开垦土地等活动,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非法盗猎和采伐的打击力度,加强了对大熊猫的巡逻和监测,以确保其生存环境的安全。
三、大熊猫繁殖与繁育技术大熊猫的繁殖能力较弱,是导致其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而言,大熊猫每年只有极少数的时间可以进行交配,且交配期非常短。
此外,交配后的受孕率也较低,雌性大熊猫怀孕的概率只有20%左右。
为了保护大熊猫的繁殖,科学家和保护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繁育技术。
其中最著名的是人工授精技术和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努力。
通过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大熊猫的繁殖成功率,并为大熊猫的保护贡献了很多。
四、国际合作与大熊猫的保护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大熊猫濒危状况的关注,国际间的合作也逐渐增多。
中国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大熊猫保护合作协议,为大熊猫的保护提供了更多支持和资源。
同时,国际间的科学家和保护机构也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共同寻求更有效的保护方法。
《国宝大熊猫》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国宝大熊猫》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提高学生对大熊猫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野生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熊猫的基本特征:外形、颜色、体重、食性等。
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栖息地、活动规律、繁殖习性等。
3.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保护级别、保护措施、保护机构等。
4. 大熊猫的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象征意义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保护现状和文化意义。
2. 教学难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保护现状和文化意义。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熊猫。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大熊猫的认识和保护想法。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熊猫保护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保护措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大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保护现状和文化意义。
3. 展示:展示大熊猫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大熊猫的认识和保护想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大熊猫保护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保护措施。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大熊猫的手抄报,加深对大熊猫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大熊猫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大熊猫保护现状的认识。
3. 手抄报展示: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他们对大熊猫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大熊猫图片和视频:用于直观展示大熊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国宝—大熊猫》教案精选
《国宝—大熊猫》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与自然》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国宝—大熊猫”。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提高学生保护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生活习性、食性以及生存现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提高保护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大熊猫图片、地图、标本。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熊猫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特征。
(2)提出问题:“为什么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熊猫的分布区域、生活习性、食性。
(2)分组讨论: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它的存在对我们有什么意义?3. 讲解与互动(1)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2)通过地图,展示大熊猫的分布区域。
(3)讲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观察大熊猫标本,了解其形态特征。
(2)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5.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分布区域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3. 大熊猫的食性4. 大熊猫的生态价值5.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与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
(2)分析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提出保护措施。
2. 答案:(1)大熊猫生活于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森林中,主要以竹子为食。
《国宝—大熊猫》教案(通用
《国宝—大熊猫》教案(通用《国宝—大熊猫》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与自然》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大熊猫的生态习性、生活环境和保护现状。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熊猫的生态习性、生活环境和保护现状,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2. 通过观察、分析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增强大熊猫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教学重点:大熊猫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大熊猫的生态习性、生活环境和食性。
(2)讲解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分析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观看大熊猫生活习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特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关于大熊猫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生态习性、生活环境和食性。
2.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措施。
3. 大熊猫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熊猫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
(2)分析大熊猫保护现状,提出保护措施。
2. 答案:(1)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区,以竹子为主食,具有夜行性。
(2)大熊猫保护现状:野生数量不足1600只,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因素威胁其生存。
保护措施:加强栖息地保护,建立大熊猫保护区,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大熊猫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珍稀动物的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国宝大熊猫教案(
国宝大熊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生物学教材中有关国宝大熊猫的章节为依托,详细介绍大熊猫的生态习性、生活环境、保护现状等内容。
具体包括:1.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善于攀爬、游泳,具有独特的黑白两色相间的毛皮。
2.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山区,对生存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3.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大熊猫是世界濒危动物,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繁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和保护现状,提高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珍稀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和保护现状。
难点: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及其对生存环境的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大熊猫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珍稀动物。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和保护现状。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和保护现状。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大熊猫对生存环境的要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大熊猫。
7.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保护大熊猫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食物:竹子技能:攀爬、游泳毛皮:黑白两色2.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地区:四川、甘肃、陕西等地要求:山区、适宜的气候3.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措施:设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等意义: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七、作业设计1. 题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生存环境的要求。
答案: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善于攀爬、游泳,具有独特的黑白两色相间的毛皮。
《国宝大熊猫》教案
《国宝大熊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二章《珍稀动物》一节,详细内容为第三小节《国宝大熊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熊猫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熊猫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难点:大熊猫保护的意义及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大熊猫图片、视频、PPT、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熊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大熊猫的特征。
(2)提出问题:“为什么大熊猫被称为国宝?”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讲解(1)介绍大熊猫的生物学特征。
(2)讲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分布范围。
(3)阐述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原因。
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大熊猫生活习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生物学特征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3.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熊猫的生物学特征。
(2)谈谈你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
2. 答案:(1)大熊猫的生物学特征:体型肥胖,四肢短小,黑白相间,拥有强大的咬合力等。
(2)大熊猫保护的认识: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要积极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珍稀动物的保护现状。
(2)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观察大熊猫的生活状态。
《熊猫的保护》第七课时教学设计
《熊猫的保护》第七课时教学设计熊猫的保护第七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熊猫的生活环境和保护现状- 掌握熊猫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内容1. 熊猫的生活环境- 居住地: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山区和竹林中- 食物:主要以竹子为食,每天需要大量摄入- 活动范围:熊猫喜欢在山间漫步,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2. 熊猫的保护现状- 稀有物种:熊猫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濒临灭绝- 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导致熊猫的栖息地受到破坏和减少- 竹子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和竹子采伐使得熊猫的食物减少3. 熊猫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熊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熊猫也是保护其他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文化象征: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代表了国家的文化和形象4. 熊猫保护的方法- 栖息地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恢复和保护熊猫的栖息地- 种群保护:加强繁殖计划,提高繁育成功率,增加野外熊猫的数量- 竹林保护:加强竹林的保护,控制竹子的采伐,确保熊猫有足够的食物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熊猫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熊猫保护的思考。
2. 介绍熊猫的生活环境:简要介绍熊猫的栖息地、食物和活动范围,让学生对熊猫有一个基本了解。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熊猫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可能的保护方法。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讨论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5.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熊猫保护的重要性和实施的方法。
6. 激发环保意识:通过展示其他受威胁动物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熊猫保护的小短文,表达自己对熊猫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资源- 熊猫的图片和视频-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其他受威胁动物的图片和介绍教学评估-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度和质量- 学生撰写的小短文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熊猫保护的理解和意识的展示。
国宝大熊猫教案设计: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
国宝大熊猫教案设计: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地球上的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其中一些物种更是濒临灭绝。
在这个情况下,自然资源的保护变得非常重要,国宝大熊猫的保护也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重点。
本文将介绍国宝大熊猫教案设计和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国宝大熊猫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1)了解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现状。
2)了解大熊猫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惯。
3)理解大熊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4)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护物种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重点1)了解大熊猫的生态境和保护现状。
2)理解大熊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3.教学难点1)了解大熊猫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意识和能力。
3)掌握保护大熊猫方法和技术。
4.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向学生介绍大熊猫是一种国宝级的动物,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和历史。
第二步:知识点讲解1)介绍大熊猫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惯。
2)讲解大熊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3)介绍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现状。
第三步: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和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四步: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如废物分类回收、环境清理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步:总结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回顾保护大熊猫和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教学手段1)讲解式教学。
2)案例教学。
3)图文并茂的教学。
4)学生讨论与合作。
5)实践操作。
6.教学资源1)大熊猫图片和视频资料。
2)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3)环保工具。
7.考核和评价通过平时表现、作业考核、课堂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1.保护生态和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保护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稳定。
2.保护地球未来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资源供应的压力也在增加。
国宝大熊猫教案
国宝大熊猫教案大熊猫是中国珍稀动物,也是国宝级保护动物,受到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和保护。
为了使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大熊猫,本文将介绍一份国宝大熊猫教案,以帮助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
一、教案背景概述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目、熊科。
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大熊猫的数量逐渐减少,目前只有约2000只幸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生存环境;2. 知晓大熊猫的国际保护现状和中国政府的保护措施;3. 掌握大熊猫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大熊猫的特点a. 外貌特征:大熊猫体型肥大,头圆体短,四肢粗壮,体重可达100公斤;b. 毛色图案:大熊猫的毛色黑白相间,颇具识别度;c. 饮食习性: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每天需要摄取大量的竹子来维持生活。
2. 大熊猫的生存环境a. 居住地: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山区;b. 森林环境:大熊猫喜欢生活在竹子丰富的山地森林中,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
3.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与保护措施a. 国际保护现状:大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在国际上受到高度保护;b. 中国政府的保护措施:加强保护区建设,禁止非法猎杀和交易大熊猫,进行繁育和放归等。
4. 大熊猫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a. 保护水源:大熊猫所居住的森林地区是许多江河水源的重要保护区,它们有助于保持栖息地的水源量;b. 散播种子:大熊猫吃竹子的同时散播了种子,对森林的更新和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图片展示:可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墙等方式,让学生观看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环境等;2.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大熊猫的保护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和中国政府的措施;3. 小组讨论:组成小组,让学生就大熊猫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和展示,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熊猫濒临灭绝的现
状及原因
从1974~1989年,大熊猫的栖息地已消失了一半。
目前,它仅分布在我国34个县。
据调查,大熊猫野生数量仅1000余只,且被分割成20多个孤立的小种群。
世界各国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约为120多只。
熊猫的种群数量少,导致大熊猫寻求配偶机会少,近亲繁殖多。
加上繁殖和哺育的艰难,幼仔成活率很低。
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势必导致大熊猫在适应环境、繁殖和抵抗疾病等方面的能力日益低下。
大熊猫是古代动物的孑遗。
更新世晚期,地球气候转冷,当时的剑齿象、剑齿虎、猛犸、巨貘等几乎“全军覆没”,唯有大熊猫在高山深谷中留存下来,数量本来就较少;另外由于大熊猫食性特别,以竹子为主食,所以每当竹子周期性开花枯死时,大熊猫就会大量减少。
1975~1976年的冬天,岷山、邛崃山的大熊猫,因为竹子发生大面积开花枯萎,竟饿死了138只!这样的事件会造成熊猫种群数量的明显下降。
森林被大面积采伐,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日益缩小,环境极其恶化,栖息地已退到高山深谷的尽头,无路可退。
同时人为猎杀和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也构成极大的威胁。
大熊猫的一个世代大约5年,种群增长很慢,即使在绝对的保护条件下,种群的恢复也要几十年。
很多人将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命运归咎于它吃竹子的食性和生不足月的幼仔。
但是,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潘文石教授认为:大熊猫
身为食肉动物而主要靠吃竹子为生,这是生物界一个独特的例子。
如果大熊猫不是吃竹子,恐怕早已灭绝了。
过去曾经发生过竹子大面积开花的“险情”,当时人们以为大熊猫都要被饿死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一座山有不同的气候带,生长着各种竹子。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很广,覆盖了好几个气候带,能吃的竹子不止一种。
发生竹子开花的卧龙保护区储量最大的两种竹子是拐棍竹和冷箭竹,它们之间的分界线的海拔高度是2600米,而大熊猫的活动范围是1500~3300米,这当中有四五种竹子。
冷箭竹开花了,但其他竹子没有开花,大熊猫可以吃别的竹子。
即便是只有一种竹子,大熊猫也不会被饿死,因为大熊猫的消耗量是竹子每年长出地面部分的百分之二,而竹子开花顶多影响85%的竹子,成活的部分足够养活大熊猫了,更何况还有根本没开花的竹子。
刚出生的大熊猫幼仔像只老鼠,每只有100~200克,仅母亲体重的千分之一左右。
它又聋又瞎,看起来就像是没有在“娘肚子”里发育完全的“早产儿”。
这是不是就说明大熊猫的生殖能力退化了呢?
其实,这是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面临的生理压力所决定的。
母大熊猫在生仔时有一个穴居和禁食时期。
它如何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怀孕,并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的呢?靠的是消耗体内的脂肪。
脂肪先要不解为脂肪酸才能被吸收,但脂肪酸的分子量太大,不可能通过母体胎盘中的微血管渗透给胎儿,胎儿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
于是,母大熊猫只能消耗自身的蛋白质:将蛋白质转变成为分子量较小的葡萄糖,就可以透过胎盘使胎儿生存下来。
但是,母大熊猫自身的蛋白质有限,消耗过多会危及自身的性命。
因此,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便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生下一个没有成熟的幼仔,成天抱着它喂奶。
这就解决了营养代谢上的一个压力:脂肪水解成为脂肪酸,溶解到血液中并到达乳腺,变成乳汁,这样幼仔就可以获得“妈妈”积存的脂肪了。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选择这样一种生育的方式是正常的。
它虽然不完善、不完美,但可以使大熊猫活下来。
这就是生存。
从哲学的意义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物种会永居于地球上,它总是会改变的,总会被新的物种替代,大熊猫也不例外。
但大熊猫还没有到最后的阶段,它选择吃竹子,选择生“小仔”,恰恰是成功的。
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几十万年的事实证明,吃竹子和生不足月的幼仔都是它适应自然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它走向灭绝的原因。
人类不断砍伐森林,大面积破坏它的栖息地才是对大熊猫生存的最大威胁。
是人类破坏了它生存的整个基础和社会结构。
1998年长江水灾后,国家决定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停止对森林的采伐,这对大熊猫的生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福音。
一旦没有了人类的干扰,这个物种就会通过它自己的能力来逐渐恢复种群,恢复的速度甚至会比我们想象的快。
它们的生存需要稳定的栖息地。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
但是,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於一种濒危状态。
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
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颁,导致种群分割,亲繁殖,物种退化。
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
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还有一个观点是大熊猫本身也属于相对比较古老特殊的物种,已渐渐不能适应现在的环境,即使没有人类,若干年后其也会被大自然淘汰,之前人类的活动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过程,现在人类的保护是的熊猫数量恢复正常,令我们欣慰,但有少量学者争论人类对一些濒危动物的保护是否违反了生物进化的规则。
大熊猫数量少有这么几个原因:1.大熊猫的居住地被人为破坏.2.大熊猫的主要事物-竹,大面积开花苦死.3.大熊猫的宝宝出生率和存活率低.4.大熊猫不能做长途迁徙,对居住地依赖性强.5.大熊猫皮值钱,被偷猎. 1、森林采伐。
大熊猫栖息地每年的采伐面积达到至少1万公顷。
其栖息地每年以大约2.5 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消失(Kleiman et al,1991年)。
近30多年来,陕、甘、川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倍增,已达43万余人,大型森工企业自1950~1985年共达27个(不含县属伐木场),采伐的森林核实面积为42万多公顷,年均伐木面积为2万多公顷,致使栖息地由70年代初的31,450平方千
米,经过15年后,已锐减至13,921.52平方千米,减少面积达17528.48平方千米,占原栖息地的56%,并造成6个伐区内熊猫消失,10个伐区内仅残存极少数熊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捕捉过多。
如在解放前汶川县草坡,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那时收购、捕捉活体达20多只(猎杀者在外),致使那里的大熊猫种群数量仍然很少,迄今已逾60余年,且尚未恢复。
又如宝兴县从1963年迄今,仅在一个县内,捕捉的大熊猫就达113只以上。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从野外捕捉的熊猫已超过240只到国内外展出,其中又集中在宝兴110余只,平武60余只,致使这两个县种群结构被破坏,数量大幅度下降。
根据大熊猫生命表分析,它们一个世代约需12年,种群增长很慢,如果大量捕捉,即使在保护得好的情况下,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3、盗猎、走私大熊猫皮张标本,近些年来,几乎没有发生; 4、大熊猫种群分布在25个以上岛状隔离的生境中。
这些隔离的生境区大小为205平方千米(30~2384km范围),其中大多数(67%)的面积少于350平方千米。
这种种群的孤立和分割则是长期威胁其种群的重要因素,小群体的近交衰退现象将降低繁殖力、幼体成活率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最终"岛状"成员将消失。
据潘文石等对秦岭熊猫种群的遗传分析,那里有200余只大熊猫,可构成一个约90只的繁殖群体,其世代杂合率递减率为0.54%,经过12代后即140年后,每个成员都将有1/8的基因相同,相当于表(堂)兄妹的亲缘关系; 5、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纯,一遇竹子开花,将无
回旋余地,仅1975年岷山地区箭竹开花,死亡达138只以上;80年代邛崃山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108具,抢救无效死亡33只,共计141只; 6、在大熊猫栖息地存在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污染以及矿工的伐树和捕猎也是威胁之一。
7、大熊猫净生殖率为1.06740002,一生才生几个后代,一般每两年才繁衍一次,一胎只会生两只小大熊猫,而且雌熊猫没有精力全部养活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