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中医高级班资料

合集下载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全套光盘集锦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全套光盘集锦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全套光盘集锦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套光盘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系列“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基础上精编而成,此项活动被业内人士称为“名老中医从医精华抢救计划”。

自99年开始启动,六十多位国宝级中医名家,面向杏林后起精英,谆谆教诲!高屋建瓴、医理深妙,真知灼见、开悟心智!名老中医真传光盘一经问世,立刻吸引了海内外中医人士和广大学子的眼睛,纷纷求购。

不难想象——邓铁涛、颜德馨、焦树德、路志正、朱良春、陆广莘、张琪、刘炳凡、周仲瑛、任继学、晁恩祥、金世元、吉良晨、张学文、王永炎……等等;在中医药行业,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会使您如雷贯耳!您一定很想重回课堂,聆听这些国宝级名老中医将毕生心血结晶和盘托出、倾囊相授!现在这一切已成为现实!因为凝结着我国数十位名老中医从医精华的光盘业已问世!1.《第一期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长春)》光盘1.医学的目的与中医学术研究(主讲陆广莘) 2.气血辨证治疗疑难病(第一讲)(主讲颜德馨) 3.气血辨证治疗疑难病(第二讲)(主讲颜德馨) 4.慢性肾功能衰竭证治(第一讲)(主讲张琪) 5.慢性肾功能衰竭证治(第二讲)(主讲张琪) 6.咳喘论治(主讲李今庸) 7.从病例谈辨证论治体会(主讲焦树德) 8.《内经》脏腑功能与临床应用的系统思维(主讲刘炳凡) 9.师门回忆(主讲刘炳凡) 10.疑难病辨治思路与方法(主讲张学文) 11..跨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主讲朱良春) 12.中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讲王绵之)13.临床治疗的思维方法及用药心得(主讲王绵之)14.脾胃与肿瘤病的临床研究(主讲何任)15.三谈中风病因病机与救治(主讲任继学)16.肺痿病的研究与辨识(主讲晁恩祥)17.哮病的证治体会(主讲晁恩祥)18.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斑热)19.强肌健力饮(胶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论、临床与药理(主讲邓铁涛)20.怎样学好《难经》(主讲路志正)21.《医学心悟》简介(主讲路志正)22.疑难病症辨治杂谈(主讲路志正)。

振荡中医医案模板

振荡中医医案模板

振荡中医医案模板振荡中医医案选中医专著《振荡发蒙》和大师一起理解中医世界观,重新认识中医体系,建立完整的中医思维。

此次“读书活动”,已由李XX老师(S中医创始人韦X老先生亲传弟子兼儿媳)授权予“红XX学校”,是特别赠给大家的学习福利!振荡中医创始人韦X老先生儿媳,古典中医践行者,知名企业高级讲师。

秉持“人人知医,人人自医,天下无医”的理念,致力传播和发扬振荡中医疗法,拥有多年线下授课经验,带教过程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拥有20多年养生从业经验。

秉承韦老大愿“还古于今,还医于民”,常年去往全国各地义诊,XXXX年曾远赴青X果X举行慈善义诊,团队每日接诊百余人。

S中医医案选1、王XX男31岁本厂机修分厂工人病史:素觉两胁下坠,胸有紧缩感,并觉头晕、心悸、周身乏力。

前两个月曾于我处针刺气海后症状缓解。

前天晚上觉胸闷,腹胀,夜间起来大便后,全身抽筋,发冷,呕吐,发烧到39℃,头晕益甚,脸色晦暗,形容萧索,舌质不鲜。

就诊日期:XXXX年X月X日主症:发烧39℃脉证:虚治疗:服扶正1号丸一丸(党参、枸杞、熟地)效应:服药后十分钟觉周身发热并微汗出。

周身即觉轻松许多。

呕止,发烧渐退。

XXXX年X月X日胸部仍有紧缩感,脉象仍见小弱。

处服扶正1号丸1丸,6分钟后,胸部紧缩感大轻,如门户洞开,异常畅快。

【按语】元气虚衰之体最宜心平气和,每遇烦劳必有上火、发烧等虚阳浮动之象。

病本为虚,故温补之即烧退症息,如治以寒凉压抑则殆矣!2、焦XX女28岁在本厂医院药械科工作病史:近来经潮,昨天进城晕车,今天下午3时攒竹部位病疼痛难忍,整眉而来,面额浮红。

就诊日期:XXXX年X月X日主症:头疼脉证:虚治疗:处方:扶正1号丸1丸。

效应:一、二分钟后,先是胃脘温热并反酸水,移时头痛即止,继而身热,手上汗出。

脉势亦起,形见充实。

3、李XX男46岁本厂机动处处长病史:体质单薄,素患耳鸣、耳聋,每遇烦劳则发。

近因大检修,工作烦劳有加,故又上火。

《S(振荡)中医》 人体钟疗法

《S(振荡)中医》 人体钟疗法

一、原理
依照古典中医生命“环”理论,十二经经气,皆出自手足指趾之末: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手足指趾乃阴阳经气激发之所,如果元气无损,经气受阻,郁瘀必在四末指趾关节之间,应时拉伸以畅经气之环流,使气液运行有序,已达协调整体状态的目的,故所治必效。

人体钟疗法是韦刃先生经过三十多年临床实践,将古典中医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生物钟疗法进一步简化,让人人都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直接受益的简易疗法。

二、治疗范围
体质不是很虚弱者,所有突发性疾病:如突然肚子疼、头痛、扭伤、发烧等症状越明显,效果越好; 对于药伤(常年吃药)、虚损(慢性病体质)效果不佳。

三、操作简单
1.拨动或拉动手指、脚趾(关节处发出响声)
2.拨不响时,在对应的手指或脚趾上方寻找痛点,在最痛点处进行按揉
四、找对位置
五、注意事项
1.拨生物钟之前握着患者的手,先和他聊天让其处于放松状态,别急着拨;
2.拨动指头时手法要快,让患者想着疼痛部位时,立刻拉响手指;
3.拨不响的可以揉痛点,让患者全身放松,意念集中在病痛部位;
4.手脚太凉不宜拨生物钟,可以先用温水浸泡,待暖后再拨;
5.症状缓解但没有消失者,可以在下一个时辰(2小时后)再拨一次;
6.拨完后不要立即放开患者的手,引导患者跟你一起做3~5次深呼吸。

视频中有简略操作方法,可参考
PS:以上对人体钟疗法的介绍仅为本人学习体会,不代表作者观点,如想透彻深入地研究,请参考书籍《S中医发蒙》或《S中医选集》。

振荡中医与整体医学

振荡中医与整体医学

一起振荡!整体医学——与系统科学时代的现代医学整合现代医学的前沿,就是“整体、精准、系统”三个关键词,当看见他们气喘吁吁地攀上来的时候,我们握着振荡中医的手,站在古典中医先祖的肩膀上,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关于“整体”——生命科学的方向在中医学的教科书中,谈到中医这门古老医学的根本特点:(1)整体观,即把人体、人与自然界均看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2)辨证论治,即通过了解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体征,辨识患者所处的病理状态,并根据每个患者病理状态的不同,个性化地制定治疗方案。

而实践中,中医则被视为经验医学。

现代医学的起源,在300年前,生物学与医学从古代的经验医学中分离出来,通过对人体的分解和分析,建立了庞大的知识体系。

今天,沿着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的层次,对生命认识的深入已经达到了组成生命的最基本层面。

但分析科学对人体的揭示方向有很多欠缺,现实面前,科学家们逐渐清醒了:生命也许本来就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组成生命的细胞与细胞、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将生命分解为一个个组成单元进行研究的还原论方法,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向是不究竟的。

在现代科学叩击系统科学殿堂大门的今天,系统科学的论证对于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更具有说服力。

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系统生物学,是本着“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理念开始的。

而近年来出现的精准医学,则以基因医学的进展为突破口,开启了认知患者的个性化特征、因人而异地制定治疗方案的个性化医学时代。

“生物体是一个整体”、“因人而异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不正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吗?显然,现代生物学和现代医学开始了向古典中医学的理念的回归。

振荡中医就是在系统科学的曙光下,秉承了古典中医的道一元论本体观,弘扬“整体感”和“辩证论治”,从本质理解生命,使古典中医焕发了勃勃生机。

精准医学的方向,有望建立人体个性化的状态描述体系和庞大的标靶治疗体系,但其对疾病的整体调控,仍将面临着整合的困难。

从振荡中医脉案中解析振荡用药

从振荡中医脉案中解析振荡用药

从振荡中医脉案中解析振荡用药振荡导读通过两个案例剖析,来理解发现振荡的思维以及一些技巧。

振荡的道虽然很简单,但是里面包含知识点很多很精炼,也许你会豁然开朗,心里的瓶颈就此打破。

案例一分析:基本信息:李清,女,38岁主诉:乏力,心慌心悸。

脉诊要点:气虚(很虚),脉空液虚,寒热不明显,两寸弱(右寸更弱),右关湿瘀。

思路分析:这个案例,有个初学的人容易犯的用药错误。

【物质能量基础分析】首先看物质能量基础这块(气液问题),问题最大就在气虚(很虚),而且脉沉,郁脉(不平)两寸弱,气很虚,升不起来,这个就是这个脉的主要问题,那么我们在物质能量基础这块我们要重点补气。

液虚,那要不要补液呢?首先液的运化是需要气的推动,现在气很虚,那么补液,可以先不补,或则很少点点补,补多了,就出问题,会导致气更加动不了,升不起来,影响效果。

【气液能量转化分析】然后看能量转化这块(寒热问题),没有明显寒热,我们就不需要管了。

【气液能量输送】再看能量输送这块(郁脉,不平脉),两寸小低,升不够,那么需要提升,右寸比左寸更低弱,重点提右寸。

考虑右关湿瘀,瘀也会影响气升,化瘀药我们也是要点。

治疗方剂一诊:黄芪1,党参0.8,升麻0.2,草寇0.2,柴胡0.1(9包3天)二诊:二诊就是气液同补了,熟地0.5,黄芪0.5,白术0.2(5天,结束)。

总结:用药两个要点;一:这个脉案,重点就是气很虚的情况下,先补气,等脉势起来,再补液。

气和液是一对阴阳,如果其很虚,你补液,就像脉寒你用寒药差不多的道理。

补液也补不了,气化力不够。

初学者容易出这样错误,补气液同时用上,结果用了几天,脉力还是起不来。

二:这里面右关湿瘀,形成的很大原因,就是气液的流动力不够和气不够,就像水不流动,垃圾就容易堆积在一起,所以有郁脉或则不平脉时,化瘀的同时补气的同时,要配合增加流动性(向上流动(柴胡升麻桂枝))。

案例二分析:基本信息男,38岁主诉:阴毛处晚上痒得厉害,无法睡踏实,晚上痒起来,心里很燥。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全套专辑

《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全套专辑

《全国名⽼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级讲习班》全套专辑(1)肺系病证-专辑1.咳喘论治(主讲李今庸)2.呼吸系病之诊治⼀得(主讲张灿玾)3.肺痿病的研究与辨识(主讲晁恩祥)4.哮病的证治体会(主讲晁恩祥)5.咳嗽型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主讲晁恩祥)6.再谈咳嗽型哮喘的中医证治意见(主讲晁恩祥)7.传染性⾮典型性肺炎的中医治疗意见(主讲晁恩祥)8.中医药在防治⼈禽流感中的作⽤(主讲晁恩祥)9.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证治分析(主讲晁恩祥)10.哮喘杂谈(主讲周仲瑛)11.咳嗽辨治⼗要(主讲周仲瑛)12.从状态辨治难治性咳嗽(主讲姜良铎)13.传染性⾮典型肺炎中医临床研究(主讲林琳)14.中医药治疗SARS康复期的临证体会(主讲杨志敏) 。

以上全部14个光盘,总时间:23⼩时38分。

(2)⼼、肾系病证-专辑1.慢性肾功能衰竭证治第⼀讲(主讲张琪)2.慢性肾功能衰竭证治第⼆讲(主讲张琪)3.⼼病系列证治(主讲张琪)4.虚损性肾衰(主讲任继学)5.急性肾风、慢性肾风(主讲任继学)6.真⼼痛救治(主讲任继学)7.肾⼼痛辨治,历代名医传(主讲路志正)8.调理脾胃法辨治⼼痹的思维决策基础(主讲路志正)9.从湿论治冠⼼病经验(主讲路志正)10.肾综合征出⾎热(疫斑热)治法概要(主讲周仲瑛)11,冠⼼病的临床及其他问题(主讲史常永)12,慢性肺原性⼼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药辨治体会(主讲周平安)13.王永钧关于慢性肾脏病证治⼼得(主讲鲁盈) 。

以上全部13个光盘,总时间:26⼩时36分。

(3)肝、脾胃病证-专辑1.脾胃与肿瘤病的临床研究(主讲何任)2.论脾胃病临床⽤药(主讲吉良晨)3.脾胃病证治经验(主讲张琪)4.浅谈肝系病治疗法(主讲张琪)5.调理脾胃法在内科临床的运⽤,博与约在内科及他科之关系(主讲路志正)6.肝硬化治疗的体会(主讲朱良春)7.肝炎、肝硬化辨证思路和治疗⽅法(主讲黄保中)8.李东垣脾胃学说及其临床应⽤(主讲邓铁涛)9.胃痛与消化性溃疡的辨证论治(主讲邓铁涛)10.胃、⾷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主讲李乾构)11.重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主讲张⾚志)12.慢性肝病临证经验(主讲王灵台) 。

最新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精要 王永民

最新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精要 王永民

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精要王永民地点:2011第二届世中联脉诊大会工作坊关键词:虚实、寒热、瘀郁一、S二、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简介概述:根据数千年中医临床经验和现代全息理论,寸口三部九候脉诊系统是宏观整体气液运行的微观全息元,二者之间具有同构和同步S的内在联系,S中医对病理系统和脉系统宏观基本因素的分析、归纳,也正是以此为根据的。

三、脉-证耦合体系(基础脉象的概念和体征)根据S中医创始人韦刃老先生的分法,我们可以把这个脉象体系列表概括如下(1245体系):1245体系就是指的S中医病理的:1(态---- 一“气”的S态)2(纲)4(正)5(邪)和脉就是正常的脉象,它的脉象特征是:不盛不衰、刚柔合济、无寒无热、缓急适中、十八位均布(双手寸关尺的浮、中、沉),脉体无异常。

具体的讲:不盛不衰、刚柔合济就是柔和有力。

无寒无热就是温度适宜。

正常体温就是摸上去表面微微凉,等一会儿又感觉温温的,没有明显的凉和热,温度均匀舒润,这是正常的。

缓急适中就是节律一致,不快不慢。

·十八位匀平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力度均匀流畅,没有明显的势差。

当然关脉和中部比寸尺稍大一点也是正常的。

·脉体无异常就是没有痰湿水脉,正常脉体是濡滑,没有弥散、模糊、粘滞浑浊或疏懈感。

如果违背上述情况就是病脉,按照病脉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实就是气液阴阳的虚实。

·虚可分为:气虚、液虚、阴虚、阳虚。

·实可分为:气实、液实、阴实、阳实。

四、辨证导航图(综合辨证)·当医生将三个指头置于患者腕部桡动脉寸关尺部位之上,随机诊疗的整个过程就已经在医家的指尖和头脑开始了。

具体步骤如下:(一)首先辨常、异:和脉与病脉。

如脉诊无异常(为和脉),即使患者有不适症状,亦非真病。

应向患者讲清道理,以不治之法处治:无为而治。

在《中医脉诊之谜》文中,曾报道患儿魏晓宇高烧40摄氏度,因脉诊未见明显异常,即告诉儿母,此为生理性免疫反应,可以自愈。

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精要(优选版)

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精要(优选版)

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精要王永民地点:2011第二届世中联脉诊大会工作坊关键词:虚实、寒热、瘀郁一、S创始人韦刃学术来源 1.古典中医脉学精华2.脉诊临床实践操作对象整体能量状态医疗目的扶正异常S状态、增强序稳控制能力主要特征唯脉、无症辨诊依据客观全息脉诊二、振荡中医随机脉诊简介概述:根据数千年中医临床经验和现代全息理论,寸口三部九候脉诊系统是宏观整体气液运行的微观全息元,二者之间具有同构和同步S的内在联系,S中医对病理系统和脉系统宏观基本因素的分析、归纳,也正是以此为根据的。

三、脉-证耦合体系(基础脉象的概念和体征)根据S中医创始人韦刃老先生的分法,我们可以把这个脉象体系列表概括如下(1245体系):1245体系就是指的S中医病理的:1(态---- 一“气”的S态)2(纲)4(正)5(邪)和脉就是正常的脉象,它的脉象特征是:不盛不衰、刚柔合济、无寒无热、缓急适中、十八位均布(双手寸关尺的浮、中、沉),脉体无异常。

具体的讲:不盛不衰、刚柔合济就是柔和有力。

无寒无热就是温度适宜。

正常体温就是摸上去表面微微凉,等一会儿又感觉温温的,没有明显的凉和热,温度均匀舒润,这是正常的。

缓急适中就是节律一致,不快不慢。

·十八位匀平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力度均匀流畅,没有明显的势差。

当然关脉和中部比寸尺稍大一点也是正常的。

·脉体无异常就是没有痰湿水脉,正常脉体是濡滑,没有弥散、模糊、粘滞浑浊或疏懈感。

如果违背上述情况就是病脉,按照病脉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实就是气液阴阳的虚实。

·虚可分为:气虚、液虚、阴虚、阳虚。

·实可分为:气实、液实、阴实、阳实。

四、辨证导航图(综合辨证)·当医生将三个指头置于患者腕部桡动脉寸关尺部位之上,随机诊疗的整个过程就已经在医家的指尖和头脑开始了。

具体步骤如下:(一)首先辨常、异:和脉与病脉。

如脉诊无异常(为和脉),即使患者有不适症状,亦非真病。

虚实!90%的振荡中医人都错了

虚实!90%的振荡中医人都错了

虚实!90%的振荡中医⼈都错了虚实90%的中医⼈都错了振荡导读摘之公众号:振荡⽂化我们那个交流圈成⽴⼀年多了,因为不是系统的课程培训,内容就⽐较散,没有系统,基础差⼀点的⽼师,可能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到临床上,不能⽤到临床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些基础的东西理解不够深刻,就⽐如说阴阳虚实这类的东西,很多⼈感觉阳虚⾃⼰理解了,可是阳虚到底是什么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基础的东西基础的原理你没有透彻,然后你临床上不管在诊脉也好,还是配⽅也好,你也会感觉摸棱两可。

⽐如说脉诊程序吧,你只能机械地去摸⽓虚不虚,液虚不虚,寒不寒热不热,有没有郁瘀⽔湿痰。

但是你却不知道摸这些脉有什么⽤,为什么要摸这些信息,这⾥的每个信息的原理⼜是什么,难道就只为了摸⼀个⽓虚脉就对⼀个补⽓药吗?这是很浅层的⽤法。

我们如果就是想更深⼀步就我们要去明⽩底层的东西,弄清楚从哪⾥来,要到哪⾥去。

明⽩摸脉的底层意义后,就不需要按照这个程序去⾛,就不⽤像⼩孩⼦刚学⾛路⼀样得⼀步⼀步来,我们就可以⼤步的跑也好,蹦也好都⾏。

要学好中医还是悟性的,当你悟通之后,你⽤药也好,诊脉也好,你就会清晰很多,就不会蒙,然后今天讲的内容其实也是很基础的原理,我会尽量的⽤很通俗的话来说明⽩。

但是个⼈⽔平还是不够,道可道⾮常道,想把基础的讲的⼤家都很明⽩这个确实是有⼀定难度,就是阴阳这个道,它涉及范围很⼴,我不可能⾯⾯俱到,⽐如说同样⼀句话,同样⼀个意思,他在这⽅⾯适应,他在这个层⾯的阴阳他是对的,但是你跳出另外⼀个阴阳看他可能⼜有点不太对,所以道这东西是说不圆满的,最主要是启迪⼤家悟性。

先就今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点:⼀:虚实的本质⼆:⽤虚实来贯穿整个诊治过程三:实为主要⽭盾时的鉴别要点四:虚为主要⽭盾时的鉴别要点虚实的本质我们再看病的时候,诊断脉诊是第⼀步,⾸先肯定是诊虚实,但是我看⼤家发的医案脉诊发现⼤家对这个虚实理解的不够深刻(还有阴阳的理解也不明确),甚⾄有些理解错误。

振荡中医脉药高级班笔记

振荡中医脉药高级班笔记

振荡中医脉药高级班笔记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振荡中医脉药高级班。

这可真是一段让我又兴奋又抓狂的经历啊!一开始,我听说这个高级班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期待,想着自己要是能在这学到真本事,以后给家人朋友把个脉、开个药啥的,多牛啊!于是,我兴冲冲地就报了名。

开课那天,我早早地就到了教室。

一进去,就看到一群和我一样充满期待的面孔。

老师走上讲台,那气场,一下子就镇住了全场。

老师没有啰嗦,直接就开始讲脉象。

说到脉象,那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老师说,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一样,脉象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比如说浮脉,就像是一个气球轻轻地飘在水面上;沉脉呢,则像一块石头沉在水底。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感受,老师还让我们两两一组互相把脉。

我和旁边的大哥一组,我紧张得手都有点抖。

当我把手指搭在大哥的手腕上时,心里一直在想:“这到底是啥脉啊?”大哥倒是很淡定,还笑着安慰我:“别紧张,慢慢感受。

”我闭上眼睛,努力去体会手指下那微弱的跳动。

哎呀,一开始真的啥也感觉不出来,只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好不容易,我好像感觉到了一点点不一样,赶紧跟大哥说:“我觉得你的脉有点浮。

”大哥笑着摇摇头:“不对,我这是沉脉。

”我一下子懵了,这差距也太大了吧!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各种脉象,什么滑脉、涩脉、弦脉……每个脉象都有一堆的特点和对应的病症。

我每天晚上回到家,脑子里都是那些脉象,感觉都快魔怔了。

有一次,我吃饭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把手搭在了我爸的手腕上。

我爸吓了一跳:“你这是干啥呢?”我一脸认真地说:“我在感受脉象呢。

”我爸哭笑不得:“你这孩子,饭都不好好吃了。

”在学习脉象的同时,我们还开始接触中药。

老师拿着各种各样的药材给我们讲解,什么人参、黄芪、当归……每种药材的功效、性味都讲得清清楚楚。

我看着那些药材,闻着那股特殊的味道,心里想着:“这小小的药材,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有一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根据脉象开一个药方。

振荡中医需背诵内容整理。

振荡中医需背诵内容整理。

振荡中医需背诵内容整理。

①、手法心诀脉法心决静下心慢慢品举按寻比要认真轻重力度掌握好慢匀有序莫走神为何脉象摸不准多在自身找原因脉征未能理解透指法脉位定不准脉诊程序有错乱或者心态没调稳②、脉征口诀;脉决(单脉辨识)气虚缓弱而明显液虚空细而赫然阴虚空乏而有热阳虚缓弱而有寒阳盛有热阴盛寒而且力度很明显郁脉举按力度坚表里上下左右偏湿瘀动涩濡象显血瘀滑涩热相连水脉稀薄如流水湿脉濡软似飘棉更有痰脉很常见脉来粘滑如珠旋临床虚实常混杂单纯脉象不常见只要用心摸清脉看着复杂也简单③、脉药对应歌:人参最擅补元气(0.5-1.0-1.5-3.0),右寸虚弱配黄芪(1.0-3.0).枸杞温养补右尺(3-6-9粒),脉细小寒最相宜.脉空刚急用芍药(0.3-1.0),脉空有热用熟地(0.3-0.6-0.9克)。

肉桂偏于温左脉(0.3-1.0),右脉寒重用骨脂(0.5-3.0克)。

左寸低轾取柴胡(0.3-0.5),升麻善把右寸举(0.3-0.5)。

左寸寒弱用桂枝(0.3-0.5-1.0-1.5),右寸寒弱用白芷(0.3-0.5)。

右关湿瘀用枳壳(0.1-0.2-0.3-0.5),左关湿瘀用牛膝(0.3-0.5)。

血瘀偏温用丹参(0.3-1.0),甘草调和引左郁(0.1-0.3)。

实热酌量用石膏(0.5-1.5-3.0),实寒首选吴茱萸(0.3-0.5-1.0-2.0)。

山药化湿又滋阴(0.5-3.0),白术利水祛寒湿(0.5-2.0)。

温化寒痰半夏好(0.3-1.0),清利热痰川贝宜(0.1-0.3)。

薏米祛湿性最平(0.5-2.0),茯苓利水最得力(0.5-1.0)。

另有:薄荷:0.1-0.3克;附子:0.2-0.5克;丹参0.3-1.0克。

人参用量:1度虚0.1克;2度虚:1.5-2.0克;3度虚:3-5克。

三七;0.3-0.5-1.0克血瘀偏寒用三七;血瘀没有痰湿而且有轻微热象用丹参0.3-1.0;白扁豆:0.3-0.5-1.0克,治右关湿瘀偏热,小孩子用0.3克,用多了拉肚子;草寇0.3-1.0克,治右关湿瘀偏寒;若仅右关湿瘀用枳壳,右关湿瘀但很硬用鸡内金0.3-0.5-1.0克。

高级康复理疗师培训-中医学基础

高级康复理疗师培训-中医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绪论·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简史先秦、两汉(形成时期)·《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难经》——秦越人(扁鹊)著,记述脉诊、经络等理论问题。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奠定辨证论治,为“方书之祖”。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提出组方原则,“君臣佐使”、“七情相合”等。

晋、隋、唐(丰富实践时期)·《脉经》——王叔和著,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系统归纳24种脉象。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著,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巢元方著,我国首部论述病因证候学专著。

·《千金方》——孙思邈著,我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明、清(集大成时期)温病学说的创立·《温疫论》——吴又可著,提“戾气说”,创方剂达原饮。

·《温热论》——叶天士著,提“卫气营血辨证”,归纳了病变过程中出现的4种证候类型,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温病条辨》——吴鞠通著,提“三焦辨证”,三焦分为上焦(膈以上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脐以下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

瘀血理论的发展——《医林改错》,王清任著,主张调理气血。

近代、现代(收集整理时期)中西医结合时代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韦刃与振荡中医

韦刃与振荡中医
S中医不着眼于疾患局部பைடு நூலகம்症状与病理改变,而以脉诊为临床诊疗辨证诊断的唯一依据,以激活和强化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自愈疾病的能力为唯一目的,从而达到“不治病(症),愈百病”的临床效果。
在四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韦刃先生诊治的病人达二十余万次, S中医以用药精准;治疗经济,疗效显著而著称,临床常用的药物不超过二十种,常用的针炙穴位不超过二十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凭脉辩证,随机诊疗,即时服药,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繁琐的“理论”和“法则”。在当代中医业界独树一帜其独特的方法和疗效印证了S中医以人体整体序化为治疗目的理论科学性。
S中医事业的临床实践主要由其亲传的弟子们实践和发扬。
韦先生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当代中医界的高度关注,全国中医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军中医药学会会长李炳文、上海中医药大学凌耀星教授认为S中医随机诊疗体系的建构,突破了两千多年传统中医的框架,真正的把握了古典中医的精髓。
目前,韦刃先生已将主要精力投入到S中医及人体生命科学的深层理论研究,先后发表专著两部(《S中医发蒙》《S中医图说》),论文三十余篇(公开发表二十余篇),并多次获奖。
韦刃与振荡中医 (2012-03-05 08:40:25)转载▼
标签: 杂谈
韦刃先生1937年生人。早年习文, 因酷爱中医于1961年从师学医,在继承古典中医“环”理论的基础上,将其精华(气,环,脉)与现代科学技术融为一体,创立了S(读振荡)中医,。韦先生将其毕生精力倾注于此,力图通过S中医的临床实践,还古典中医的本来面目,为千年中医文明焕发新生。

S(振荡)中医——平脉用药

S(振荡)中医——平脉用药

S(振荡)中医——平脉用药治病易,治损难,治药伤更难。

凡是元气未见损伤的偶发性疾病,只要症状明显,皆可于几分钟内痊愈。

涉及元气虚损又加药伤的,症状多不明显,损伤愈重,越难治愈。

但是只要经络损伤不太严重,尚可修复,患者又有决心配合治疗,仍有可为。

症状本身不是疾病,以消除局部症状为诊治重心的医疗方法,是当今主流医学的误区。

人生而具有抵抗和自愈疾病的能力,治疗不过因其势而利导之,消除其阻碍恢复的因素。

病乃症之杂糅,症乃证之外显,证为病之本质。

疾病本体就是大夫面对患者整体的随机状态,全息脉诊是内窥这一状态的理想窗口。

全息脉诊对于宏观整体来说是一个微观全息元——左右两侧寸关尺,浮中沉,十八个空间区位分别与宏观整体的左右两侧,上中下三部,表间里三层同构。

脉的体相和能量分布,可随时用医者指尖测量,然后通过综合辨识作出诊断。

振荡中医以脉诊透视直达本质,惟脉无症。

脉诊以高骨定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察浮中沉。

脉以沉取为根,两尺为根。

寸口三部九侯,左右共十八位,计其虚实寒热,阴阳表里,深达整体气机变化,随时补益,当下见功。

人之一身,背为阳,腹为阴,阳化气,阴成形,阳主升,阴主降,左阳右阴,左升右降;左右寸关尺对应前后上中下,至阳至命门为中,胸膈到神阙为中,其上为上,其下为下,两臂属左寸。

尺脉成形于先天,主藏精,对应下焦,把多余能量储藏起来。

关脉主运化,对应肝胆脾胃,乃人体后天之本。

寸脉主抵御外邪和浮层关系密切。

传统脉法指导处方时,是“凭脉辩证”,再“以方类证”,没有探寻从“基础脉”到“单味药”和“穴位”的精确对应关系。

振荡中医脉法学习关键在于更新观念,去除所知障,然后再针对性进行各种基础脉指感训练,单因脉辨识掌握后,再联系系统多因脉。

精准脉辨识分三层次。

对基础脉象辨识能力有限时,便在“普因精准型”层次,此时摸到什么脉用什么药,面面俱到,效果也不错;当对脉诊理解有了综合辨识能力,能从整体背景上理解脉象,抓住主要问题,用药少而精,疗效却有大幅度提高,即是“主因精准型”;若能再进一步深化,参悟生命、人文、自然、宇宙,透过脉象观本体,明其心见其真,彻底吃透,诊疗时表现为“精微精准型”,如韦老用微量的药,即效果非常显著,看上去就是艺术享受,手挥目送而疾病去。

震荡中医学习资料

震荡中医学习资料

震荡中医学习资料提⽰:请勿盲⽬⽤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药!脉药对应歌:⼈参最擅补元⽓,(0.5-3.0)右⼨虚弱配黄芪,(1.0-3.0)枸杞温养补右尺,(3-6-9粒)脉细⼩寒最相宜,脉空刚急⽤芍药,(0.3-1.0克 )脉空有热⽤熟地,(0.3-0.6-0.9克)⾁桂偏于温左脉,(0.3-1.0克)右脉寒重⽤⾻脂,(0.5-3.0克)左⼨低轾取柴胡,(0.3-0.5克)升⿇善把右⼨举,(0.3-0.5克)左⼨寒弱⽤桂枝,(0.3-1.5克)右⼨寒弱⽤⽩芷,(0.3-0.5克)右关湿瘀⽤枳壳,(0.1-0.2-0.5克)左关湿瘀⽤⽜膝,(0.3-0.5克)⾎瘀偏温⽤丹参,(0.3-1.0克)⽢草调和引左郁,(0.1-0.3克)实热酌量⽤⽯膏,(0.5-1.5-3.0克)实寒⾸选吴茱萸,(0.5-2.0克)⼭药化湿⼜滋阴,(0.5-3.0克)⽩术利⽔祛寒湿,(0.5-2.0克)温化寒痰半夏好,(0.3-1.0克)清利热痰川贝宜,(0.1-0.3克)薏⽶祛湿性最平,(0.5-2.0克)茯苓利⽔最得⼒。

(0.5-1.0克)⽣化汤可以活⾎补虚,提⾼抗体⼒量。

⽣化汤原料为当归(全)8钱、川芎6钱、桃仁(去⼼)5分、烤⽼姜5分、炙草(蜜⽢草)5分、⽶酒⽔1050cc。

备好原料,按照以下流程熬煮:1、将药材加⼊⽶酒⽔中,慢⽕加盖煮⼀⼩时左右,约剩200cc,将药酒倒出备⽤。

2、再次加⼊⽶酒⽔350cc,和第⼀次煮法相同,煮到约剩100cc。

3、将第⼀次和第⼆次的药酒加在⼀起拌匀,共300cc。

⼀⽇内⾄少分三次以上喝完(可放在保温壶内,当茶喝,⼀次⼀⼝,分数次喝完)。

⽣化汤虽然有补⾎、祛恶露的效果。

但它毕竟是药,不要吃得“过多”。

图⽚发⾃简书App图⽚发⾃简书App18个区位空间:①左边⼨、关、尺:各对应浮、中、沉共3x3=9个②右边⼨、关、尺:各对应浮、中、沉共3x3=9个①②=18个区位空间⼨、关、尺位置:摸脉的时候,先⾼⾻定关,⽽后⼨和尺。

100种振荡脉药对应解析(推荐!!)

100种振荡脉药对应解析(推荐!!)

100种振荡脉药对应解析(推荐!!)药性解析
振荡中医初级的的阶段对药性的理解就是简单的某药化湿,某药化瘀等等静态的药物描述,药物在⼈体的作⽤其实是动态的,准确把握了药物升降浮沉及其固定的作⽤,在⽤药的准确性会⼤⼤提⾼。

如左关瘀,⼨低轾,使⽤⽜膝化左关瘀没有问题,⽜膝化关瘀,同时⽓机是下⾏的,这⾥不是太佳,如果⽤川芎,化瘀的同时,⽓机上⾏,这样疗效就不⼀样。

⽜膝与川芎对⽐
振荡·⽜膝·川芎
右关寒湿瘀,草寇可以砂仁也可以,草蔻的⽓机是上⾏,砂仁⽓机是下⾏,这⾥在⽤的时候就有不同了
草寇与砂仁对⽐
振荡·草寇·砂仁
⾄此,⼤家应该对振荡⽤药有了进⼀步的认识,振荡中医调脉涉及就⼏个⽅⾯:
第⼀部分:⽓液⽤药(物质补充)
第⼆部分:寒热⽤药(调整阴阳⽓化)
第三部分:郁(不平)⽤药(调⽓机均匀分布)
第四部分:⽤药就是化瘀⽔湿痰(瘀会造成⽓液分布不均匀,严格来说化瘀也是在调郁)
⽽百病始于郁,终于郁,源于虚。

所以调郁也是很重要的⼀块,调郁也就⽤调平⽓机,⽆⾮就是调升降出⼊,关于郁的形成可以看上篇⽂章针法浅析。

在⽤药上我们如果对药的脉药对应以及⾛向有清楚,那准确度我想会更好。

振荡中医——脉证用药

振荡中医——脉证用药

振荡中医——脉证用药
凭脉用药
振荡中医—脉证用药
证脉药
1、气虚缓弱。

右寸弱:黄芪15g--30g。

右关尺弱:人参、党参15g--30g
2、液虚(血虚)空细。

熟地5--30g
3、阴虚热而无力。

生地5--30g
4、阳虚寒而无力。

枸杞15--30g(温补右尺)
5、实热实热脉。

上焦:黄芩3-6g。

中焦:石膏10-30g。

下焦:黄柏3-6g
6 实寒实寒脉炮附子3-15g(寒、痰、湿交错)吴茱萸3- 30g (寒夹表郁,虚张声势,用以散寒理气,贯通上下)
7 郁气液分布不均匀,并有明显势差。

(一)侧郁:左>右炙甘草3-5g
(二)侧郁:右>左白芍5-30g
(三)部郁:寸>尺一般多兼两关瘀。

左瘀:川牛膝5-10g(较强)、怀牛膝(较弱);
右瘀:枳壳5-10g/内金5-10g
(四)左寸低(轾)柴胡5g/桂枝(有寒)
(五)右寸低(轾)升麻5g
(六)表里郁(沉寒表热)附子10g黄芩3g/ 黄连 + 吴茱萸
8 瘀脉沉按呈凝涩有物之象,多见于两关,寸尺皆有。

血瘀:凝涩兼见有热象、脉动有滑利感(血管内)。

丹参5-30g 应用指标(a)沉涩滞有瘀;(b)躁急刚动
湿瘀:凝涩兼见有濡象(血管外)。

左牛膝、右枳壳。

9水脉形疏懈稀薄、荡荡似水波感。

多见于尺部。

茯苓10-30g 10湿、濡软散漫、浊而不清、如水。

S中医及脉诊技术应用11

S中医及脉诊技术应用11

S中医概述一、S中医的涵义S中医(S读作“振荡”)是以疾病本体观为核心,着眼于系统整体功能状态,以随机全息脉诊为观察窗口,以增强人体稳序控制能力为目的之诊疗体系,是古典中医精华部分的现代延伸。

该医疗体系的灵魂事唯脉无症,随机诊疗。

脉诊和经络“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S”即系统整体、局整内外、两极通应、时空连续、周而复始的运动形式,即宇宙万物最普遍的系统运动,辨证运动形式。

八大理念明人一一知道人的本质明医——知道疾病的本质系统一一具体事物存在的形式整体一一世界的实相(ε)振荡——世界万物的共性(S)随机一一世界万物的本质(ξ)唯脉一一能直观疾病的本质无症———正复,百病除强生四原则强生重智心,欲美行须善,养生勿伐正,恶习务除,食色勿贪心病应治心,理得心易安,欲高情自乐常医治已病,上工治未病,明医不治病二、S中医的脉诊技术特点S中医从系统科学和哲学思想着手,揭示疾病的奥秘联系着生命的奥秘,生命的奥秘联系着宇宙的奥秘,一并揭示宇宙之谜、生命之谜和百病之谜,进而论述中医的根本原理。

S中医指出疾病是与人的整体状态异常振荡相联系,整体状态恢复正常,病就不治而愈。

S中医还原古典中医的核心,脉诊和经络“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在总结“病理系统宏观基本因素分析”和“脉系统宏观基本因素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病脉证治”之耦合体系,以脉为桥梁,通过脉象、脉证、脉治、脉药之对应,达到量微效宏、覆杯而愈的治疗效果。

三、S中医的应用S中医以脉诊为依据,指导临床八法适用,在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并在澳州、欧洲、东南亚等地传播,得到普遍公认。

S中医的“人人自医”、“预未治本”、“以人为中心”等理念与国家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一致,其方法就是实践“健康中国”行动。

一道健康将S中医理论和技术应用在中医健康管理中,把这一古典中医的核心智慧运用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中,发挥S中医的当代价值,满足人们的需求,得到创始人韦刃先生的赞许。

韦氏S(振荡)中医简介

韦氏S(振荡)中医简介

韦氏S(振荡)中医简介韦刃 S中医及随机脉法创始人。

生于1937年,早年习文, 因酷爱中医于1961年拜冯金铭大师从师学医,在继承古典中医“环”理论的基础上,将其精华与现代科学深度融合,创立了S(读振荡)中医,并将其毕生精力倾注于此。

力求还古于今,致力还医于民,尽展大道至简。

著有《S中医发蒙》、《中医脉诊之谜》及论文三十余篇,并多次获奖。

2009年被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聘为顾问,多年的传播,S中医理念与脉诊技术已经深受国内外专家好评。

2014年当选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S中医的特点1、用哲学和现代科学探究疾病一元论和人体系统稳态控制。

2、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脉学,使脉诊更加简明、实用。

3、建立了振荡中医的二十几位药的简明药疗体系,及实用方便的生物钟疗法。

4、建立了“病—脉—证—治” 体系,诊治过程一目了然。

5、为实现中医的基本概念清晰化、辨证施治系统化、临床操作程序简化、辨证诊断依据规范化,一直在致力于脉诊仪的研究。

让中医变成人人能听懂、能学会、一用就灵的保健法宝。

S读作振荡,系统整体能量状态的表征符号,是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

S的内涵是系统能量过程的两极通应、时空连续、周而复始地运行运动形式。

即宇宙万物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用这个符号来表征这一医疗体系,目的是为了凸显系统中医的整体观及生、病理规律的统一性,它是世界万物的共性。

中国古典哲学以阴阳五行、太极、道的形式来表征它;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用具体事物系统整体运动的形式来表征它;现代物理学则用四维连续统一宇宙场的形式来表征它。

其实三者的核心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对系统存在的宇宙万物乃至生命运动形式的高度概括,都是普遍真理的表现形式。

人人知医人人自医愿人人获得心身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荡中医高级班资料
振荡中医高级班是一门专业的中医学习课程,旨在提高学员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要点等方面来介绍振荡中医高级班的相关资料。

振荡中医高级班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中医药学等多个方面。

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学员将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等内容,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医诊断学方面,学员将学习中医四诊合参、中医辨证论治等内容,掌握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在中医治疗学方面,学员将学习中医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等内容,熟悉中医各种治疗方法和技术。

在中医药学方面,学员将学习中药学、方剂学、药物学等内容,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的配伍禁忌等知识。

振荡中医高级班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灵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有临床实习、病例讨论、模拟患者演练等实践环节。

学员将有机会亲自参与临床诊疗,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病例讨论和模拟患者演练可以帮助学员提高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巧。

振荡中医高级班学习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深入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等,掌握中医
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诊断方法。

其次是学会运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推拿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学员还需要学习中医药学的相关知识,了解中药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等,熟悉常用的中药方剂。

最后,学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临床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振荡中医高级班的学习资料丰富全面,包括教材、课件、参考书籍等。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

同时,学员还可以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

另外,网络上也有很多中医相关的学习资源,学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振荡中医高级班是一门专业的中医学习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员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

学员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要点等方面的学习资料,全面了解振荡中医高级班的内容和要求,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