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江雪》生态学翻译的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江雪》柳宗元古诗赏析

《江雪》柳宗元古诗赏析

《江雪》柳宗元古诗赏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翻译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江雪》注释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钓:钓鱼。

《江雪》赏析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小学语文《江雪》教案与评析

小学语文《江雪》教案与评析

小学语文《江雪》教案与评析让渔翁不再“孤独”--《江学》教学计划与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我们可以体验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角度解读《渔夫》,读诗,朗诵诗歌。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阅读补充文章《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教学过程:(一)创造情境并引入激情:师:今天,在香港拍卖会上即将拍卖一幅中国水墨画《______图》,可是图画标签磨损了,谁能重新帮助起一个名字?(出示《江雪图》)(学生回答:“《老翁垂钓图》、《冬雪钓鱼图》、《寒江图》??”)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画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所作,为了更好地宣传这幅画,让此画卖个高价,香港拍卖会出了一张《招聘启示》,你们瞧――(课件出示《招聘启示》)招聘启示为了更好地宣传这幅画,让此画卖个高价,香港拍卖会决定在我班招聘以下人才:1、配音员(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江雪》);2、讲解员(能清楚、恰当地概括诗、画的内容);3、推销员(能正确回答一些买家关于此诗、画的提问。

)香港拍卖会10.20师:同学们想不想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好!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吧![点评: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非常注重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诗歌阅读-解读-情感理解-诵读诗,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感的需求。

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

】(二)(1)初读古诗第1页老师:为了完成我们的第一次招聘,我们先做一些热身练习:自由练习和阅读古籍诗。

学生:自由阅读师:你们看老师在此制定了一个“《江雪》朗读评价标准”――第一层为正确(不要读错单词或省略单词);第二个层次是流利(阅读流利);第三层是情感层面(可以读懂古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让学生比较标准,你觉得自己达到了什么水平,并用你的阅读来证明。

生:在朗读评价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此时的读只停留在第一、第二层。

《江雪》柳宗元解析

《江雪》柳宗元解析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意境与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勾勒出了一个超脱尘世、孤寂清冷的意境。

通过描绘老翁在寒江独钓的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仕途受挫后的孤独与坚守,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汉诗英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江雪》两译本为例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汉诗英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江雪》两译本为例

[ src] T ippr r e iot e st adpsbi y p s ti as tgCi s pesr leotnlo ga Abtat h ae p bs n e c sy n o ily f te ere ao i tnli h e om o a c- astoi l s o t h n e i si o slr e n tn n r an n e t fm l r al c
b s sa d a p o c e . a e n p r a yCi speyr stnslr r eti Ke rs e-as to ;h e t nli ;y pe n tn r log n e ort ao tee s ao a
软 实力 、 维护 国家的整体 利益和提升 国家 良好形象 , 高质量 的 文 化输 出必不可少 。诗歌是文化与艺术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 。 作 为中华文化最精深粹美 的部分 , 汉语诗 歌在 中外 文化交流 中
究,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喻指类 比为 自然生态 , 翻译描述 为译 把 者适 应和译者选择 的交替循 环过程 。 生态 翻译学研究重视翻译
第 1 卷第 3 2 期
21 0 2年 6月
湖 南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R L OF l A l DU T Y P LY E H C OU NA | UN N N S R O T C NI
Vo . 2 1 1 No 3 .
Jn 0 2 u .2 1
p rp cie Astes u f rit o t ,s l eeal o sd rdt a saa l. i o aaiesu yo gihe io so Ja gu ” i ese t . o l t i p er t ei g n rl c niee ob t n ltbe W t acmp rt td fwoEn l dt n f”in x e ,t v h o a sc y y s y e r h v t s i

《江雪》译文及赏析

《江雪》译文及赏析

《江雪》译文及赏析《江雪》译文及赏析《江雪》译文及赏析1《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江雪》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江雪》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江雪_译文的生态翻译学评析_任芝芹

江雪_译文的生态翻译学评析_任芝芹

• Bynner的译文用“hundred, thousand”传递“千、万”, 用“no,without”传递“绝、灭”,以静态译静态,原 文“静寂”的环境得到很好的传递。接下来“a little boat、a bamboo cloak、an old man”中所用的三个不定 冠词以及动名词“fishing”都很好地传递了原文中的 “孤独”; • 许译用“no、fight,sight”名词传递静态,而 “from„to„结构,却是一种动态的概念,“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很好地传递了“孤独”的概念,而现 在进行时“is fishing”表某个时间正在发生的动作,一 则破坏了原文的静态画面,二则失去了原文中的象征意义, 两个“lonely”也稍显重复; • 赵译“seen、show、angle”都直接用了动词,大大破坏 了原文中静态的意境,并且“alone”表示单独,也没有 能传递出原文中“孤独”的精神状态。
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该维度要求译者在传递原语语 言层次和文化内涵之外,还要传递原文的交际意图,在译文 中体现原文的交际意图。如果说解构主义打破了翻译中二元 对立,使翻译走向跨学科综合发展的道路,生态翻译学则使 翻译学的跨学科综合发展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原诗借景 抒情,借物言志,上阕“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萧杀 静寂的自然环境象征改革时艰难的社会背景,下阕“孤舟蓑 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刻画孤舟垂钓的老者表达了诗人 的精神境界,自然环境的寒寂和静寂与诗人的精神世界的孤 寂和空寂融为一体,使全诗升华到了一种禅寂的意境,这种 意境既是佛家禅悟的境界,也是道家出世思想与天人合一思 想的体现,这种文化特色的元素只有中国读者能够体悟得到, 在英语中自然是很难传递。但是全诗的翻译首先要传递出 “静寂”和“孤独”,这是传递原诗意境的必要元素。

古诗江雪案例及反思

古诗江雪案例及反思

古诗《江雪》案例+反思备课人:赵彩霞[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其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学生搜集古诗相关资料[预习学案]1、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2、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

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导学案]一、课前准备,营造氛围1、同学们,课外我们班一直在坚持背诵,积累古诗词,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一下,有感情地背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江雪》原文翻译及分析

《江雪》原文翻译及分析

《江雪》原文翻译及分析一、关键信息1、诗歌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作者:柳宗元3、诗歌体裁:五言绝句4、创作背景:诗人被贬永州时所作5、诗歌主题:描绘了一幅孤寂寒冷的江雪垂钓图,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不屈二、原文翻译1、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

11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广阔而寂静的景象,连绵的山峦中不见一只飞鸟,凸显出环境的冷清和寂静。

2、万径人踪灭所有的道路上,都不见人的踪迹。

21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空旷和无人的氛围,“万径”与“千山”相对,更显出世界的荒芜和寂寥。

3、孤舟蓑笠翁江面上,只有一叶孤舟,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

31 “孤舟”突出了渔翁的孤独,“蓑笠翁”形象地描绘了渔翁的装备,为下文的独钓埋下伏笔。

4、独钓寒江雪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41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独钓”展现了渔翁的坚毅和执着,“寒江雪”则营造出极度寒冷和凄清的氛围。

三、诗歌分析1、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对山、鸟、径、人、舟、翁、江、雪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孤寂、清冷、辽阔的意境。

11 山与径的空寂,鸟与人的消失,突出了环境的肃杀和寂静。

12 孤舟和独钓的画面,在这一片寂静中显得格外醒目,更强化了孤独的感觉。

2、艺术手法21 对比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如千山万径的广阔与孤舟独翁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个体在大自然中的孤独和渺小。

22 烘托手法以鸟飞绝、人踪灭来烘托环境的寒冷和寂静,从而突出渔翁的孤独。

23 象征手法渔翁的形象可能象征着诗人自身,他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不屈服于命运。

3、情感表达31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江雪垂钓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孤独和寂寞。

32 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傲岸不屈的精神品质。

4、文化价值41 《江雪》作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2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风貌。

柳宗元《江雪》翻译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翻译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翻译及赏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以下是柳宗元《江雪》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翻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绝:绝迹。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

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蓑衣。

笠:斗笠。

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译文]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简析】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关于江雪诗句研究报告

关于江雪诗句研究报告

关于江雪诗句研究报告
江雪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江雪为题,描绘了冬天江河结冰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对这美景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对江雪诗句的一些研究:
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描绘了冬天寒冷的景象,山上的鸟儿飞走了,小径上也没有人的踪迹,生机全然消失。

研究观点1:这里反映了冬天的寒冷,以及大自然的无情。

诗人通过寒冷景象的描绘,营造出孤寂和寂静的氛围。

研究观点2: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活动的痕迹随着冬天的来临而消失,凸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

2. 落日楼头声动,一树寒鸦啼:这两句描绘了夕阳下一棵寒鸦的啼叫声。

研究观点1:夕阳下的寒鸦啼叫声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在这
个荒凉的冬天景象中,寒鸦的叫声更是孤独的存在。

研究观点2:夕阳的余晖将一棵寒鸦映衬得更加鲜明,突出
了寒冷和孤独的感觉。

3. 江雪凝寒还自雪,江雪未抵触先寒:这两句描述了江水结冰的景象。

研究观点1:江水结冰后仍然能感受到雪的冷寒。

诗人通过
描述江水结冰的冷疼感,意味着冰寒天气的临近。

研究观点2:江水结冰是冬天必然的现象,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称赞和审美。

综上所述,江雪诗句通过描绘冬天江河结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冰冷孤寂的天气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

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

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江雪》诗意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江雪朝代:唐代作者: 柳宗元类型:记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译文及注释译文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

钓:钓鱼。

赏析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古诗江雪案例及反思

古诗江雪案例及反思

古诗《江雪》案例及反思傅荣法[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其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营造氛围1、同学们,课外我们班一直在坚持背诵,积累古诗词,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一下,有感情地背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学生自由地依次站起来背诵)2、刚才,我们一起背诵了许多首古诗。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读了回味无穷。

二、揭题,解题1、今天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习,欣赏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写的江雪。

2、学生齐读题目。

3、解题:要读懂一首诗,我们先要了解诗的题目的意思,“江雪”是什么意思呢?引:到底这首诗写什么呢?三、初读古诗,整体感受1、自由练读,请大家翻课本,读一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确,读流利,可能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有的同学甚至都会背了,那么你要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读得更好。

2、指名读,随机纠错,评价。

3、齐读整首诗。

四、理解诗意,感受氛围1、刚才我们已经读通了诗句,接下来该做什么呢?2、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思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抓字眼,串词成句)碰到不理解的字词怎么办?3、学生自学。

4、反馈:(1)理解字词的意思。

(2)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五、意境探寻,体会孤傲1、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们静下心来,再细细地默读这首诗,用心地去体会一下,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2、反馈,随便引导,点拔,并指导朗读。

引:同学们真会读书,感受真多,接着咱们再一起随着画面去感受一番。

3、课件展示独钓图。

画外音:同学们,你们看,雪花一片一片地从空中飘落下来,大地、群山覆盖着茫茫白雪,江面上也飞舞着雪花,老渔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独自一人,默默地垂钓,好像也成了白色世界里的一座雕塑。

4、质疑:面对这样的画面,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师:真是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引渡:看来同学们的理解各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理解比较吻合诗人当时写诗的心境?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吧!5、课件出示柳宗元的简介:学生快速浏览。

柳宗元《江雪》全诗赏析《江雪》唐诗鉴赏详解

柳宗元《江雪》全诗赏析《江雪》唐诗鉴赏详解

柳宗元《江雪》全诗赏析《江雪》唐诗鉴赏详解《江雪》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注解】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江雪》【韵译】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江雪》【评析】《江雪》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

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

鸟不飞,人不行。

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

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

古诗《柳宗元·江雪》注释与赏析

古诗《柳宗元·江雪》注释与赏析

古诗《柳宗元·江雪》注释与赏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①。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①人踪灭:渺无人迹。

赏析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出身于京城长安世宦家庭,祖籍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其成就文大于诗。

其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多有所托。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情深意远,自成一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永州,精神上受到很大 ... 和压抑,于是,他就寄情山水,歌咏隐居。

借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的清高和孤傲,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诗中,诗人用鸟飞绝、人踪灭,勾勒出一个清幽、寂寥的环境。

对这样的环境,诗人用千山、万径来进行渲染,把它充满于一个广阔无垠的空间,将那种寂静和凄清发挥到极致。

在这么大的一个背景下,只有江中的一个渔翁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静静垂钓于小舟之上。

而“寒江雪”三字,有如画龙点睛,不但为整个画面添上了素色,还将前面孤立的山、径、人有机地组合起来。

诗人前面并没有交代鸟飞绝、人踪灭的原因,在这里却一语道破。

只见白雪漫天飞舞,山上、树上、路上、江上、银装素裹,一片洁净。

而此时的寒江钓叟,竟然不怕严寒,不怕风雪,专心致志,似已忘形。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孤独的老人,在那样一个背景下,却显得异常突出。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江雪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江雪》赏析: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通用12篇)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通用12篇)

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通用12篇)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篇1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同学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

教学预备:1.多媒体课件。

2.阅读补充文章《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教学过程:(一)创没情境,激情导入师:今日,在香港拍卖会上即将拍卖一幅中国水墨画《图》,可是图画标签磨损了,谁能重新关心起个名字?(出示《江雪图》)(同学回答:《老翁垂钓图》、《冬雪钓鱼图》、《寒江图》)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画是依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所作。

为了更好地宣扬这幅画,让此画卖个高价,香港拍卖会出了一张《聘请启示》,你们瞧(课件出示《聘请启示》略)师:同学们想不想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好!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吧!【点评】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非常注意讲究学法: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假如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视了同学内在的对于事物新奇感的需求。

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同学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

(二)愉悦情境,乐观探究(1)初读古诗师:为了完成我们的第一项聘请工作,首先做一些热身运动:自由练读古诗。

(生自由朗读)师:你们看老师在此制定了一个"《江雪》朗读评价标准'第一层为正确(不读错字、漏字);其次层为流利(朗读流畅);第三层为有感情(能读出古诗所蕴涵的感情)。

请同学们对比标准,自我感觉你达到了哪一层水平,并且用你的读来证明。

(老师随机订正同学错误的读音)(2)扫除生词障碍师:同学们想不想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生:"想!')不要焦急,那是由于我们还没有理解诗句的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障碍,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江雪》,边读边想哪些词意思你懂了,哪些还不理解?(生自由汇报把握的生词含义和不理解的生词)师:那么不理解的生词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呢?生:查词典、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师:好!下面你先查一下词典或资料,查不着就问同学或者老师。

《江雪》原文翻译及分析

《江雪》原文翻译及分析

《江雪》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1、诗词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作者:柳宗元3、朝代:唐代4、翻译风格: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准确传达原意的同时,展现诗词的意境美。

5、分析重点:诗歌的意境营造、修辞手法、情感表达、艺术特色。

11 原文介绍《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仅二十字,却描绘出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孤独、清高的心境。

111 诗歌原文解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开篇两句展现了一个极其广阔而寂静的环境。

连绵的群山之中,不见飞鸟的踪影;众多的道路之上,没有行人的足迹。

“绝”和“灭”两个字,将那种极度的寂静和荒凉烘托得淋漓尽致。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样的背景下,画面中出现了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坐在孤舟上垂钓于寒冷的江面上。

“孤”和“独”两个字,突出了老翁的孤独,而他在如此严寒恶劣的环境中垂钓,更凸显出其坚韧和超脱。

12 翻译内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翻译版本:版本一:All birds are vanished in the hills;All human tracks are lost in the pathsA solitary boat, an old man in a straw cape and bamboo hat,Is fishing alone in the cold river covered with snow版本二: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版本三:A thousand mountains without a bird;Ten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A solitary boat and an old man in a straw raincoat and bamboo hat,Fishing alone in the cold river covered with snow121 翻译技巧及难点在翻译这首诗时,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准确传达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保持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柳宗元《江雪》全诗赏析《江雪》唐诗鉴赏详解

柳宗元《江雪》全诗赏析《江雪》唐诗鉴赏详解

柳宗元《江雪》全诗赏析《江雪》唐诗鉴赏详解《江雪》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注解】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江雪》【韵译】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江雪》【评析】《江雪》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

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

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

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

鸟不飞,人不行。

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

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

江雪柳宗元注解及赏析

江雪柳宗元注解及赏析

江雪柳宗元注解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江雪柳宗元注解及赏析江雪柳宗元注解及赏析导语: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江雪》就是他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江雪》生态学翻译的个案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著名唐诗《江雪》作为原文文本,采用生态翻译观的三维原则
对该诗进行翻译,对笔者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唐诗《江雪》的生态
学翻译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江雪》;翻译生态观;三维转换原则
一、原诗解读以及译本
(一)原诗摘录
《江雪》
柳宗元(773-819)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原诗赏析
唐诗作为高度凝练的中国文学体裁,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它分为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每句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分,其对每句的平仄格式和韵脚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这首五言绝
句诗压仄韵,以入声字“绝”、“灭”、“雪”作韵脚,读起来具有很强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该诗
语言简约,意境隽永高洁,作者寥寥20字为后世描绘了一幅千古流传的江山雪景图。

全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烘托出了天地寥廓的酷寒雪境。

一个“钓”字,作为全诗的诗眼,打破了全诗冷然孤寂的画面。

该诗寓意深远,寄托了诗人桀骜不驯、坚贞不渝的人生理想,
寒江独钓的生态背景和深层的社会现实意义使全诗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意美。

(三)译本
River Snow
No bird could be found among hundreds of mountains,
No trace could be observed in thousands of paths.
An old man in palm-bark rain cape and hat,
Fishing lonely in the cold sole boat.
二、生态翻译学的翻译观
(一)背景介绍
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的
基础上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

这一理论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文本的解释功能,一是翻译过程——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二是翻译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三是翻译方法——“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转换。

胡庚申教授在2011年发表于《中国翻译》的文章“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一
文中提出,生态理论主要涉及翻译生态环境、“三维”转换、译者中心、适应选择、生态范式
和关联理论等九大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

在本文中,主要运用其中的三维转换对唐诗《江雪》翻译实践进行个案分析。

翻译生态环境是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

它是由所涉文本、文化语境与“翻译群落”及精神和物质构成的集合体,是翻译者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前提和依据。

生态翻译学认为,“适应”与“选择”是译者的本能,是翻译过程的实质。

译者不仅要适应生态环境,而且要以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适应的目的是求存、生效,适应的
手段是优化选择;而选择的法则是“优胜劣汰”。

从这个角度说,翻译可以被描述为译者适应
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

这种“三维转换”是发生在翻译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译者应如
何进行翻译。

(二)三维转换原则下对唐诗《江雪》生态学翻译的个案分析
1、语言维转换
语言维转换就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结合生态环境对语言形式的适应选择转换。

在音韵方面,原诗严格按照唐诗的韵律要求,运用一、二、四句压仄韵的形式,使原诗
读起来富有节奏美和音韵美。

对照笔者的翻译,按照aabb的押韵方式,切合原诗押韵的形式,使译本基本传递出原文的韵律美。

在选词上,译本参照原诗一二句对仗的情况,采用类
似的句式来进行翻译,做到l贴近原文。

原诗为五言绝句,每句五字,用字简洁凝练,传神
达意。

译文第一二句均为九字,三四句分别为九、七字,上下两句字数基本对等,切合了原
诗的生态环境,再现了原诗用字的特点。

2、文化维转换
文化维转换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

它关注的是源语文
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

在翻译中,
译者起着非常关键的桥梁作用,不仅应注意两种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在语言层面上
做出转换,而且要注意文化的传递,将文化元素传递给受众。

原诗以“江雪”为题,点明全诗的大背景是连江都被雪覆盖,雪笼罩一切的静态情景,译
本将其译为“River Snow”,以名词并列的形式贴合原诗静态情景,符合原诗的生态环境。

原诗第三句“孤舟蓑笠翁”里的“蓑笠”是笔者自己认为是比较难处理的一个地方。

“蓑笠”指蓑衣和
斗笠。

两者都具备比较浓厚的中国色彩,没有对应的英文名词来翻译,所以这是笔者翻译时
的一个难题。

对照其他译本,笔者发现有的笔者从两者的取材上来进行翻译,符合生态环境
和文化转换的翻译视角,因此笔者将其翻译为“palm-bark rain cape and hat”。

3、交际维转换
交际维转换就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选择转换。

不同的文体在
翻译中应表现出和原文类似的社会交际功能,不能只看字面就进行翻译。

(何其莘,仲伟合,
许钧,2009,21)它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外,把翻译选择转换的侧重
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也就是说,译者在翻
译的过程中应把原文的交际意图传递出来。

原诗借景抒情,前两句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后两句用“孤”、“独”、“钓”、“翁”等
字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自然环境的孤寂冷静
与诗人内心涌动的情绪形成对比,但要如何将这一对比衬托手法要准确的传达给英文受众就
是笔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

笔者在比较了多个译本的处理方法之后,结合生态翻译观的要求,决定以“An old man in palm-bark rain cape and hat, fishing lonely in the cold sole boat.”来翻
译原诗三四句,用“lonely”和“lone”等词来传递“渔翁”孤独的思想状态。

三、问题和总结
虽然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译文与原作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其中也存在着相似性,因此找到相似性与差异之间的平衡点就尤其重要了。

翻译生态学引用达尔文选择适应的
观点,认为翻译是一个在原文、原语、译语多个层次,语言、文化、交际多个维度的翻译生
态环境以译者为主导的适应与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强调译者在翻译生态系统中与多个因素
和翻译这一整体的和谐。

本文通过对唐诗《江雪》的解读和分析,深入剖析了其背后隐含的意境,并结合生态学
翻译的理论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对该诗进行立体的翻译,为笔者翻译唐诗开辟了新的
角度和着眼点。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也存在着阻碍,原诗诗眼“钓”字,要使译本发挥出原作一
样一字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还是很难的,姑且暂时翻译为“fish”。

其他译本提出用“angle”等词,也总有不妥之处,在此提出,希望在以后的翻译过程中能够找到更为符合的翻译。

谨以此文
作为唐诗翻译初探的个案分析。

参考文献
[1]何其莘,仲伟合,许钧.《中国文化典籍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胡庚申. 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3).
[3]胡庚申 . 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研究的基础 [J]. 外语研究,2010(4).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
[5]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商务印书馆,2013.
作者简介:杨莉,女,汉族,云南弥渡人,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英语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