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把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把握(中心发言)

西子湖小学陈小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充满活力,自主、自信、张扬、和谐。课堂教学正向着课改的方向发展。但是发展恨不平衡。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反映出教学目标不落实,学段特点不明显,活跃而低效益,越位和不到位问题同时存在,现以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中年级阅读教学定位不准的原因

(一)目标定位不准表象。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与灵魂,统率教学全过程,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实际中,我们的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则是“嘴上重视,心里忽视”,“写在前面,置于脑后”,教学目标形同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现象比较严重,设计的目标缺失教师对文本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课文后要求、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段目标、课程目标、总课程目标之间的步步分解落实与衔接。在教学调研中,我们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设计教学目标、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或过于笼统,或凭经验,凭感觉,关注课文后的要求确定训练重点的更是少之又少。走进课堂,则发现一些教学目标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与学段特点不相符的现象也较突出。如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重朗读轻默读思考;理解词句只有“解”没有“理”;忽视把握课文内容能力的培养;忽视“段落”的训练。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影响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无效提问。没有针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的年段特点和文本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我们的不少教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懂得的,已经理解的问题。而对文本中那些真正需要教师巧妙引领的、提升的、帮扶的地方,却一笔带过。课堂教学策略失去年段特点,中年级向高年级靠。课标指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中年级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位教师教《给予树》的第一课时,读了一遍课文后问“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细想想,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就问她“讲了一件什么事?”他会说吗?不会。问题出哪儿?教师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里,课堂中该做什么。如教师能针对三年级学生刚起步的特点,给他们搭桥铺路,借助填空题辅助,逐步教给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到四年级下册,他们已经有了学习的基础,基本能够达到自主概括,为进入高年级说得简练些,再简练些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这一阅读能力,必须根据学段段特点循序渐进有层次的统筹培养。

(三)课堂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如蜻蜓点水。许多人喜欢热热闹闹的课堂,活跃的课堂,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加,真正应该活跃的是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观测看,很多老师不敢或不愿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有的课堂上的质疑是走走形式,甚至在有的课上,学生明明预习了,或已经第二课时了,老师还是零起点,让学生交流看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于是顺乎教师意思提出早已明白的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落实起来困难重重,老师的设计考虑的都是便于自己顺顺当当的教学,牵着学生走,预习了却不组织交流,无法预知和了解学生的初始状态,缺少相应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检测。

二、落实中段阅读教学目标,凸显学段特点

(一)明确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正确把握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中年级阅读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1. 研读课标,准确定位

与第一学段相比,我认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应关注以下几点:⑴读的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⑵词语教学的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目标;⑷突出段落训练;⑸语言积累的目标。

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有的学习目标是三个学段都有的,需要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不同。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定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目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提出了“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学段则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逐步提出了“推想词意”“体会表达效果“的目标要求。有的则是从第二学段开始新起步的,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需要考虑原有目标的基础,兼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接轨,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2. 找准学生起点,制定准确的课时目标

有人说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看你往上面画什么。在这张白纸上,家长画,老师画。殊不知,学生才是这张白纸和画的主人,真正画的是学生自己。如果说入学时各张纸上的内容差距不大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高,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有些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家长丰厚的学识、各种兴趣、大量的书籍和网络视频使他们见识多广。而有些学生的学习资源相对贫乏,家长忙于生计,学生的生活半径很小,有的家中几乎没有课外读物。所以,到了中年级,教师更应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筛学生已经会的和教了也不会的,制定准确、合理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升,有发展。

(二)选择适合学段特点的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会阅读”,要实现这个长远目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落实短期目标——本学段、本册、本课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段特点的教学策略。

1.重视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体现由浅入深的阶段性。课程标准对“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低年级是“初步学习”,对高年级的要求是“能用”,而中年级正是“初步学习”到“能用”的过渡阶段,是形成朗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中年级的朗读指导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保证课堂读书时间。每堂课读书时间不能少于8分钟。“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全班对难读得句段都没问题了,还得组织通读一遍。

第二,教师示范读。学生在朗读上,往往存在认知水平高于行为水平的现象。学生也想达到有感情地读,但怎样的读法才是有感情的?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读,心中无数。因此,在文章的动情之处或学生难以言情之处,教师可进行范读,效果会更好。

第三,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第一课时第一遍初读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出声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读一读,划一划,这是为了解决不认识的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朗读,努力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接着让学生感悟文本读。教师引领学生在带着问题潜心地默读课文,咬文嚼字,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朗读。

第四,互动评价读。这是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语言评价的准确性,促使朗读水平提高的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以生生互动评价,也可以师生互动评价。

2.重视默读的指导,学习略读

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会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中年级的默读训练,要在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