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知识与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传统文化。

作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非遗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制定一份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一、课程目标小学非遗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非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非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1. 传统手工艺:学生将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基本技巧,如刺绣、剪纸、编织等。

通过亲身实践,他们将了解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培养对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2. 传统音乐舞蹈:学生将学习传统音乐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他们将了解到传统音乐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对音乐舞蹈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传统戏曲表演:学生将学习传统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唱腔、表演动作等。

通过学习传统戏曲,他们将了解到中国戏曲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魅力,培养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4. 传统节日习俗:学生将学习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他们将了解到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传统手工艺时,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件作品,从中感受到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2. 观摩交流:组织学生观摩非遗大师的示范表演或作品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了解他们的故事和心得体会。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非遗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1. 作品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来评价学习成果。

他们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表演的音乐舞蹈或戏曲等,让其他同学和家长欣赏和评价。

2. 学习笔记: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在学习非遗课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学习笔记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收获。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教学大纲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教学大纲大纲

2015 级文化家产管理专业( 普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课程教课纲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基本信息合用专业:文化家产管理课程开出单位:文化流传学院课程的种类与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分: 2总学时: 32理论讲课学时:16实验实训学时:16参照教材: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第一版社,2009.先修课程:文化家产管理概论、文化资源概论、文化策划与创意学查核方式:考察。

平常成绩由作业1、作业2、出勤三部分构成,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二、课程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作为文化家产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文化策划模块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主要讲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要求经过学习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价值和保护方法以及开发与传承等基础理论,掌握从事野外实践的基础方法,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点,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野外检查实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涵养,激发学生尊敬传三、教课内容序号章讲解实验(训)共计1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界定与分类、保02护历史回首22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影响其价值202评估的主要要素3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保护原202则、传承主体以及保护主体4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开发与02经营25第五章大众文学类、表演艺术类遗产2026第六章工艺美术类、生产知识与技术类遗产2027第七章生活知识与技术类、仪式类遗产2028第八章节日类、文化空间类遗产2029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01616共计161632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点界定与分类、保护历史回首学时数: 41.本章教课目的:经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以及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有深入的认识和认识。

文化遗产教案

文化遗产教案

文化遗产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重要性及保护方法,引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爱,并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保护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及其价值;- 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关注和热爱文化遗产;-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保护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 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及其价值;2. 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四、教学内容1. 课堂活动一:文化遗产知识普及- 分组讨论: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分类有哪些?- 团队竞赛:根据提供的文化遗产图片,猜测它们属于哪个分类,并解释你们的理由。

2. 课堂活动二: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介绍- 小组合作:选择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相关介绍报告。

-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介绍报告,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讨论。

3. 课堂活动三:中国文化遗产项目展示- 制作展板: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中国文化遗产项目,以展板形式进行展示。

- 展示与评价: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各自的展板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组织交流。

4. 课堂活动四: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参观活动:学生带领小组成员参观学校周边或社区内的文化遗产,并记录观察到的问题和建议。

- 组织讨论:学生回到课堂后,结合观察和记录,进行讨论,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五、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实践体验:通过参观观察和展示制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过程。

3.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和报告评价;2. 学生观察记录和讨论参与情况;3. 学生参观活动和讨论中的表现。

初中历史的文化遗产教案

初中历史的文化遗产教案

初中历史的文化遗产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 熟悉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内容;
3. 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内容;
3.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教学内容:
1.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内容:长城、故宫、兵马俑、都江堰等;
3. 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内容,并进行展示;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5.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1. 图片展示;
2. 课件资料;
3. 小组讨论材料。

教学评估:
1.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的讨论内容是否符合教学要求;
3. 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
邀请专家学者到班级进行讲座,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保护和传承文化遗
产的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组织类似的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历史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历史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历史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历史文化课程旨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培养其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和演变。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广阔历史视野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文化特点- 秦汉、唐宋元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明清两代的政治、社会变革及文化繁荣2. 世界历史-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 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 美洲大陆的探索和殖民3. 近现代历史- 中国晚清时期的改革与革命-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4. 文化传承与多元文化-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多元文化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活动、研究项目等。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评估方面,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应重视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采用论文、研究报告等综合性评估方式。

四、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为了支持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等实地考察,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座谈。

参考书目应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相关著作,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指导其运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五、课程评估与改进本课程的评估应定期进行,并及时跟进课程教学的改进与优化。

教师应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与教学团队进行讨论,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以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发展。

六、其他事项本课程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教学计划应由各校根据本大纲制定,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和要求。

城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教案

城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教案

城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教案一、活动内容:通过参观城门文化遗产,学习城门保护知识,取得对文化保护的认识和自我提升。

二、活动目的:1、了解城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加深对城门文化遗产的认可和理解。

3、提高自我文化素养和对文化保护的责任感。

三、活动流程:一、城门文化遗产概述阐述城门文化遗产的概念、作用和价值,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二、参观城门文化遗产学生们将和老师一起前往城门文化遗产区,亲自感受城门的魅力,并在讲解师的引导下,对城门文化遗产进行认知和探索。

学生可以观察城门建筑特点、测量城门各个角度以及拍摄照片,记述下来。

三、讲解工作讲解师将就城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和价值等方面进行详尽的介绍,并帮助学生们发现城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保护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四、参与城门文化遗产保护学生们将成立城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并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为城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清理垃圾,维护城门石刻等。

五、总结 and 反思通过城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学生们将了解城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感受到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也对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命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等进行了提升和加强,培养了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提高了文化自我意识。

四、活动注意事项:1、学生必须认真听讲、注册记录、并按照要求维护城门文化遗产。

2、不得随意涂写、毁坏城门文化遗产以及城门周边的环境、不得捡拾任何文物、遗弃物品。

3、学生必须遵从老师的安排、指示和工作要求,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维护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活动心得: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场观摩和展示,更是关于城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

学生们通过参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城门的文化、历史与价值,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对法制意识和文化意识的提高让我们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加强。

老师也指出了学生们在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此让我们更加清醒了自己的方向和应该做的事情。

此次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也为我们的文化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课程以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为基础,融合文学、美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建构独立的逻辑框架和知识系统。

并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以田野实践为基础,对经典之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弥补了“小传统”的缺失,使学生对民族传统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较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知识,认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进而掌握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发展状况,为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语境中保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意义,以及中国和外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等内容。

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包括考察学生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状况、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研究等。

(四)教学时数周2课时,共36课时。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田野调查相结合。

= ♦・工*,一、本文第一章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要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释义;非物质文化遗与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1课时)自然遗产概念的提出;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深化。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释义(1课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相关概念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2课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遗产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72XXX数:2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面向我院社会文化系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生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类别、申报流程、管理办法、保护手段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对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如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文化多样性等,都能有所了解;同时,经过田野调查等实践,学生还可以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的方法,了解福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的工作机制、管理模式、资源建设和队伍建设;熟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相关机构,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流程;另一方面,课程还将积极组织带领学生参与开展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等。

通过研究,将帮助学生更好的胜任非物质文化遗产协管员这一岗位方向。

2、教学要求:本课程的中心在于匡助学生建立起精确的社会科学研讨办法观念,从办法论的角度认识田野调查理论在社会科学研讨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对非物质文明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明涵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明、传承中华文明的文明自发,从而完成我院社会文明系文明事业管理专业的专科人才培养木目标。

(1)精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讨工具,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布局,对非物质文明遗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掌握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非物质文明遗产工程的历史、种别、申报流程、办理办法、保护手腕及旅游等相关问题;(3)熟悉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文化多样化等;(4)经过田野调查等实践,学生还可以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的方法;(5)了解福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的工作机制、管理模式、资源建设和队伍扶植;(6)熟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相关机构,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流程;(7)积极组织带领学生参与开展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本专业自主筹谋组织非物质文明遗产的相关举动。

初中历史遗迹保护教案

初中历史遗迹保护教案

初中历史遗迹保护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历史遗迹的概念和保护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历史遗迹的概念和保护意义。

2. 培养学生关注历史遗迹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历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

2. 如何激发学生关注历史遗迹保护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历史遗迹的图片,如长城、秦始皇陵、故宫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遗迹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遗迹的概念和保护意义。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历史遗迹保护的认识和看法。

2. 学生举例说明一些历史遗迹保护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四、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历史遗迹保护的案例,如长城的保护、西安古城墙的修复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五、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历史遗迹保护的宣传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撰写宣传文章等。

六、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历史遗迹保护的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历史遗迹保护的意义。

二、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历史遗迹保护的认识和看法。

2. 学生举例说明一些历史遗迹保护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三、专家讲座邀请一位历史遗迹保护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历史遗迹保护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了解其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建议。

五、成果展示学生将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整理成报告或文章,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的保护建议和感悟。

六、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历史遗迹保护的社会意义。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历史遗迹的概念和保护意义,培养学生关注历史遗迹保护的意识。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文化遗产保护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文化遗产保护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文化遗产保护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含义和分类;2.了解一些现存的文化遗产,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意义;3.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4.了解每个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重点1.文化遗产的分类;2.现存的文化遗产和它们的文化意义;3.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2.课堂讨论;3.展示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如民俗文化、节日习俗等。

2.提问:“什么是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二、梳理知识1.讲解文化遗产的含义和分类。

文化遗产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建筑、遗址、陵墓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诗词歌赋、乐器演奏、传统技艺、风俗习惯等。

2.介绍现存的文化遗产及其文化意义。

(1)秦始皇陵: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皇帝的陵墓,重要历史和文化遗产。

(2)故宫: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是中国东方文化的瑰宝。

(3)长城:中国古代防御建筑,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文化价值。

(4)卢浮宫:法国著名博物馆,收藏了众多艺术珍品,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

三、展现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1.讲解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是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护人类文化和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人类同胞的共同责任。

2.介绍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1)传承:将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让它继续发扬光大。

(2)保护: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修、保护和维护。

(3)开放:适当开放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文化遗产的价值。

(4)宣传: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四、总结环节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理解,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五、作业布置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撰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个你所熟悉的文化遗产及其文化意义,以及该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大纲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大纲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大体信[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适用对象]旅行治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旅行学概论》、《旅行资源》后续课程:《旅行文化》等(二)课程介绍本课程要紧介绍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第一,论述了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和现状,第二,还介绍了世界遗产组织设立的状况,讨论了世界遗产的治理、爱惜和可持续进展。

最后,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濒危遗产四个类别进行系统的介绍。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世界遗产的大体知识了解和把握世界遗产在现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所教学的相关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经济进展,为发扬光大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尔后社会经济生活中,强化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进展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储蓄必要的知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

(四)要素教学方式、手腕教学方式:教学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教学法:关于世界遗产的相关理论,世界遗产的治理和爱惜部份采纳课堂教学为主。

引导教学法:关于具体章节对世界遗产的介绍采纳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播放加深学生对世界遗产的了解。

讨论式教学:关于濒危遗产如何进行爱惜,针对爱惜方法展开班级讨论。

(五)学时分派二、^文第一章结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和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刻、标准和属性;熟悉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和现状和世界遗产的申报;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历次会议,世界遗产的评定。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和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刻、标准和属性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遗产概述一、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及现状二、世界遗产的意义第二节世界遗产的分类一、文化遗产二、自然遗产三、文化景观遗产四、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第三节世界遗产标志和委员会历次会议一、世界遗产的标志二、委员会历次会议第四节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二、世界爱惜联盟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四、国际文物爱惜与修复研究中心第五节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定一、世界遗产的申报二、世界遗产的评定第二章世界遗产的治理、爱惜和碉续进展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世界遗产的可持续进展;熟悉世界遗产的治理;了解世界遗产的爱惜。

世界遗产法

世界遗产法

世界遗产法《世界遗产与世界遗产法》教学大纲刘红婴编写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684 目录前言 (689)第一章世界遗产与人类主体价值观 (690)第一节当今人类主体价值观的内容 (690)一、什么是人类主体价值观 (690)二、和平文化 (690)三、文化尊重 (690)四、持续发展 (690)第二节世界遗产:一宗全球性事务 (690)一、国际法框架 (690)二、主管机关及相关国际组织 (691)三、法定程序及全球性工作 (691)第三节世界遗产诠释主体价值观 (691)一、世界遗产的共性 (691)二、世界遗产的类型 (691)三、《世界遗产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91)四、世界遗产项及世界遗产标志 (691)复习与思考题 (692)拓展阅读书目 (692)第二章世界遗产的范畴 (693)第一节世界遗产的宏阔视野 (693)一、世界遗产不以古今论英雄 (693)二、世界遗产不以大小见短长 (693)三、世界遗产不以虚实比高下 (693)第二节一个崭新丰富的领域 (693)一、世界遗产研究 (693)二、世界遗产法 (693)三、世界遗产教育 (693)第三节世界遗产给出的哲学命题 (694)一、集中命题 (694)二、解读秩序 (694)三、生命观点 (694)四、自然法则 (694)复习与思考题 (694)拓展阅读书目 (694)第三章世界遗产与人类文明 (695)第一节文化遗产见证文明 (695)一、文化遗产的概念 (695)二、文化遗产的标准 (695)三、见证文明的主线 (695)第二节新时期的综合文明理念 (695) 世界遗产与世界遗产法一、文化景观遗产理念 (695)二、文化景观遗产范例 (696)三、文化景观遗产确认 (696)第三节现代遗产 (696)一、现代遗产涵义 (696)二、现代遗产范例 (696)三、现代遗产的意义 (696)复习与思考题 (696)拓展阅读书目 (696)第四章世界遗产与地球的历史 (697) 第一节地球的史书 (697)一、自然遗产的含义和标准 (697)二、地球的教科书 (697)三、自然遗产与科学理论 (697)第二节天然的造化 (697)一、自然遗产的审美标准 (697)二、自然遗产的形态 (697)三、自然遗产范例 (697)第三节大区域原生态的样貌 (698)一、“整体环境”条件 (698)二、范例 (698)三、保护区 (698)第四节国家公园精神 (698)一、国家公园体制的特点 (698)二、国家公园体制的优势 (698)三、加拿大模式 (698)复习与思考题 (698)拓展阅读书目 (699)第五章生物多样化与文化多样化 (700)第一节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700)一、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700)二、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700)三、生物多样性的法律规范 (700)第二节文化多样性及其意义 (700)一、文化特性与文化多样性 (700)二、文化如何多样 (700)三、文化多样性的法律规范 (701)第三节两个多样性的关系 (701)一、两个多样性的互生关系 (701)二、两个多样性互生理念的体现 (701)三、两个多样性对世界遗产政策的影响 (701) 复习与思考题 (701)拓展阅读书目 (701)685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 (702)第一节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 (702)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演化 (702)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义 (702)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 (702)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 (702)一、文化空间 (702)二、与文化一同生长的艺术 (703)三、节庆和手工艺里的哲学 (703)第三节雅俗同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703)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雅俗问题 (703)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 (703)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艺术 (703) 复习与思考题 (703)拓展阅读书目 (703)第七章人权与和平文化 (704)第一节特殊的世界遗产 (704)一、文化遗产的第6条标准 (704)二、范例一:自由之路 (704)三、范例二:人权象征 (704)第二节世界遗产与战争 (704)一、世界遗产与战争的联系 (704)二、战争的罪证 (704)三、今天的战争 (705)第三节和平文化 (705)一、和平文化的法律文件 (705)二、具体的表达 (705)第四节跨国的共享项目 (705)一、跨国世界遗产的思路 (705)二、跨国世界遗产的特性 (705)三、跨国世界遗产范例 (706)复习与思考题 (706)拓展阅读书目 (706)第八章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707) 第一节世界遗产真实性的维度 (707)一、真实性的涵义 (707)二、真实性的应用范围 (707)三、真实性的问题的典型案例 (707)第二节世界遗产完整性的维度 (707)一、完整性的涵义 (707)二、完整性的层次 (708)三、完整性问题的典型案例 (708)第三节濒危世界遗产 (708)686世界遗产与世界遗产法一、《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的设定 (708)二、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的产生 (708)三、《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的立场 (708) 复习与思考题 (708)拓展阅读书目 (709)第九章世界遗产的均衡性 (710)第一节均衡性的几个层面 (710)一、类型均衡 (710)二、地域均衡 (710)三、国家均衡 (710)四、文化均衡 (710)五、历史均衡 (710)第二节全球战略:相应的政策 (711)一、全球战略的出台 (711)二、全球战略的运行 (711)三、全球战略的实施情况 (711)第三节世界遗产大国 (711)一、世界遗产大国释义 (711)二、世界遗产大国综合指标 (711)三、世界遗产大国的责任 (712)复习与思考题 (712)拓展阅读书目 (712)第十章法律的框架 (713)第一节法律精神 (713)一、世界遗产保护的四个层次 (713)二、世界遗产体现新文明的理念 (713)三、法律设定的保护方法 (713)第二节世界遗产的根本大法 (713)一、两个公约 (713)二、两公约主要内容 (714)三、两公约珠联璧合 (714)第三节国际法的相关法律群 (714)一、法律群的文化政策导向 (714)二、法律群的基本状况 (714)三、法律群主题的全球性 (714)第四节国际法主体 (715)一、国际法主体的扩展 (715)二、作为法律主体的国家 (715)三、作为法律主体的族群 (715)第五节法理主张的理论与历史渊源 (715)一、各种主张 (715)二、公约的立场 (715)三、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 (716)687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688 第六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贯穿 (716)一、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连贯和互动 (716)二、国际法的约束力 (716)三、国际法对国内法的渗透 (716)第七节世界遗产国内立法要义 (716)一、世界遗产国内法的原则 (716)二、世界遗产国内法举要 (717)三、世界遗产国内法的国情因素和个体因素 (717)第八节中国模式的实现 (717)一、基本背景 (717)二、总体形势 (717)三、现有法律的价值评析 (717)四、中国世界遗产的法律构建 (717)复习与思考题 (717)拓展阅读书目 (718)世界遗产与世界遗产法前言世界遗产事务已经在全球开展了30余年,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念和法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编码:061406224
2.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
3.学时:36学时
4.教学目的、意义、任务: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学习本课程,对教育的本真意义与终极目标,也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总体上的认识理解。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师生互动法、及影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的做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6.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实例予以证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多涉猎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和知识,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与时俱进。

7.考核方式:考查
8.考核标准与比例:
课程考核采用考核方式,撰写作业与课堂活动占90%,平时成绩占10%。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后续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二、课程学时分配
三、附录
1.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世界文化遗产导论》陈文海主编,长春出版社,2013年1月。

教学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文物学会,文物出版社,2013年12月
《淄博历史文化遗产博览》岳长志著,中国古籍文物出版社,2011年年3月《陕西文化遗产系列丛书淳化历史文化遗产》淳化县文物旅游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同,2014年
《青田文物青田历史文化遗产产品读》,浙江省青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6年
《历史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文化遗产》,霍建瀛著,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年4月
《文化遗产》,文学遗产编辑部,中华书局
《河南文化遗产》,河南省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11月
《文化遗产研究》,徐新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2.制定人:
3.审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