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师不良心理状况形成的

合集下载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们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许多教师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疲劳等。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教学任务繁重、学生行为问题、家长抱怨、学校管理压力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们的心理健康。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1、工作压力过大。

教师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同时还需要参与学校的教务管理和学生的管理工作,这些都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2、学生行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变化,学生的行为问题越来越突出。

教师需要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比如缺乏学习动力、不良行为等,这会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

3、家长抱怨。

随着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同,一些家长会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要求,这些负面的反馈也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4、学校管理压力。

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学校管理者过分强调成绩和表面功利,这些都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不适。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建立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教师应该意识到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有合理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分配,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2、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教师应该学会调节情绪,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寻找适当的放松方式,比如运动、音乐、读书等。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们应该多参加一些教师交流活动,与同行交流心得,相互鼓励。

此外,教师还可以倾诉给家人或朋友,寻求心灵上的慰藉。

4、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对于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教师,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导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由于工作压力大、教学环境不佳、社会认可度低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教师重拾心理健康,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1.工作压力大教师工作压力大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需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家长的期望、管理层的考核等多重压力,长期以来使他们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2.教学环境不佳教学环境的不佳也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校教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不足,课堂纪律不佳,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压力很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3.社会认可度低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其心理健康。

由于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教师的社会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这也会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培训班、开展心理辅导,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使教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支持。

2.优化教学环境学校应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条件,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强他们的职业满意度,提升工作积极性。

3.提升教师社会认可度提升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也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学校可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社会形象,同时倡导尊师重教,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4.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在工作之余应该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这对于缓解教师心理压力、提升工作幸福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异常心理状况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教师异常心理状况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教师异常心理状况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教师异常心理状况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教师是社会中的重要人士,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任。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中异常心理状况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绪、教师个人幸福感等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教师异常心理状况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一、教师异常心理类型1.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具有心情低沉、兴趣缺乏、自我否定等特征。

教师繁重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强度、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等综合因素,加上不良生活习惯,不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常常会导致教师患上抑郁症。

2.焦虑症教师焦虑症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不安、多虑、过度紧张等症状。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出现,并使教师产生过度的需求和对自己工作的负面评价。

3.强迫症强制症有一些特殊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常常影响到教师的生活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是一些小的细节方面,也会有过度的追求和勉强自己。

4.摄食障碍教师也可能患上摄食障碍,表现在进食不规律、食欲紊乱等方面。

长时间的工作强度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常是教师患上这种心理状况的原因。

二、教师异常心理形成原因1. 工作压力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

除去教学任务,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学生家长、甚至政府部门等多个方面进行沟通协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若教师无法适应这种压力,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状况。

2.家庭问题教师也是普通人,在家庭中也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夫妻关系不和、子女教育问题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很容易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个人生活习惯不良教师长期处于强迫性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生活习惯变差,长期以来没有合适的休闲活动。

如果教师过于依赖网络或电子娱乐等表面上看似“省时省力”的方式来“放松”,往往会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

4.社会环境问题当前社会环境的腐败,社会关系复杂,这种问题很有可能在很多教师身上出现心理不适的状态,甚至会造成一些致命的影响。

当前教师心理健康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教师心理健康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当前教师心理健康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当前教师心理健康存在哪些问题?1.适应不良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

教师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环境的不满;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

2.职业心理问题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职业观念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

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五类: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和不良型。

教师的职业观念问题包括:情绪型、无奈型、动摇型和离职型。

3.人际交往问题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

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

教师的人格问题更多地属于人格缺陷。

5.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

它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

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病、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6. 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

神经症一般类型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

神经症在社会群体中广泛存在,教师身上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一、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是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一些教师的七情六欲、生理节律等无法及时得到疏导,久而久之,使心理不堪重负。

其次是班型过大,班级学生偏多。

现在,班级学生数一般在60~70名之间,最多的达百人以上。

第三是名目繁多的各级各类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们穷于应付。

一、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原因

一、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原因

一、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原因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主要表现有轻度和中度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许多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

教师心理问题增多,主要由压力增大所致。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方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对教师原有的思维方式、教育观念和方法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竞争机制引入教师队伍,诸如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新的用人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推行,给一向平静的学校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在教师心里产生了不安全感,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就容易产生紧张、焦虑.1.首先,事事追求完美,同事间、工作中不甘落后,事事争先。

2、过度夸大教师教育的作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这话使教师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学生学习不好、品行不好,无疑就是你教师不好。

而忽略学生个体智力的差异与“一视同仁”的编班。

教学进程,业绩考核,教师更无法左右。

教师的成就感受到挫伤。

职业性质和社会舆论,使教师人格异常。

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任人横挑鼻子,竖眼,上级不会错,学生没有错,只是你教师不会做,逆来顺受,有苦无处说,有怨无处发,只好忍着、憋着。

3、教师畏惧于学校及上级对教师业绩的考核,因为只重结果,不看过程,且考核时,对学生原来基础、班级情况、教师配备、本校与兄弟学校差异等因素均不加考虑,只看绝对成绩,不看提高幅度;职评时50几岁的教师与30多岁的教师也是同样的要求。

明显不合理的制度、标准,条件照样执行,使教师觉得心不甘,气不顺,却也无可奈和。

随着教改的深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等的实行,教师变成了弱势群体,处于无望无助之中。

教师待遇低,工作繁重,责任重大,长期处于严重工作压力下,势必抱持着消极的情绪,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易感到心力交瘁,进而可能直接降低教学热忱,间接影响学生身心平衡与发展。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影响(1)教师的身体力行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今教育中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成因及解决方法

现今教育中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成因及解决方法

现今教育中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成因及解决方法现今教育中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成因及解决方法董店中心学校吴成锋教师本人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不是机器,教师的工作性质不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个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工作。

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需要旺盛的体力、良好心态。

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却令人忧虑。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1、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突出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

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

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

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

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2、中小学教师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武汉同济医疗保健中心近日对部分中学教师体检时发现,参加体检的107名教师中,总患病率竟高达70.3%。

当前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

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

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使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趋于恶化。

那么为什么广大教师如此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1、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

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2、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

正因为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性,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荷。

3、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据调查,相当数量的教师患有明显的强迫症,表现出求全求美、思前顾后、谨小慎微、苛求自己等症状。

原因何在?原来,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有敢破敢立的胆略,勇于创新,能大胆地搞些创新教研课题,进行教改实验。

每个创新的、寻求个性与新路子的人,就犹如瞎子摸着石头过河一般,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教师面对的是每一批不同的教育对象,担负着整个家庭、社会的期望,失败之后的代价远不只是涉及教师个人前景的问题,它还包括一批教育对象的问题。

因此,教师教学创新在无形中陷入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误区中。

这种新旧认知结构的尖锐矛盾及寻求转轨时期的新出路,给教师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这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大因素。

4、要想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起因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起因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及起因著名教育家贾林祥先生等用心理症状量表(SCL—90)在陕西省调查了358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后得出结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一、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一)职业方面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教师工作,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

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

(二)情感方面1.情绪调节自控能力不强,易把学生当作自己发泄情绪的对象;2.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易冲动,不善于控制;3.教育热情不高,冷漠、与学生感情交流少。

(三)人际关系方面1.人际适应能力不高、师生关系紧张、对抗。

有的教师与周围的人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领导不能理解和支持,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同情、理解,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2.不尊重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但是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打骂、侮辱、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施暴,严重损害学生心理健康。

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性,采用简单划一的方法教育学生,扼杀学生的个性。

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当众批评学生,看不起学生,用鄙视的态度对待学生。

3.厌恶后进生,不能接纳每一位学生。

对后进生关心、爱护、信任和耐心不够,导致学生厌学、自卑、逆反、焦虑、冷漠。

4.用放任自流或专制独断方式管理班级。

放任型的特点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不负责任,组织涣散,学生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班级活动不能协调一致,集体作用不能发挥,甚至纪律涣散,局面难以控制,学生各方面表现均较差。

(四)性格方面1.对小事斤斤计较、不够开朗、豁达、虚怀若谷;2.挫折耐受力不高。

教师由于来自外部生活条件、家庭不幸、亲人去世、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发展机遇,内部的身体健康,心理失调和心理失衡、目标过高等多种原因,往往产生心理挫折感;3.坚持性不强、易动摇、做事虎头蛇尾;4.对学生不真诚、不坦率、有偏见、有忌妒心;讽刺挖苦、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心;5.不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不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不强;6.对待学生不公平。

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成因分析1.社会因素在中国历史上,儒家的尊师传统对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影响极大,但是这里的“师”指的是“成人之师”,“儿童之师”的情形则有所区别了,如中国民间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三教九流,教为末等”的说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这样一些事实;(1)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冲击着教师的心理。

(2)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比一般职业劳动者大,但教师的待遇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住房、医疗保健福利和其他方面的福利如解决夫妻分居、子女就业等都较差,尤其是一些农村、山区学校更是如此。

中国的职称评定也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3)教师的社会地位依然较低。

社会对教师的看法与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不成比例的,尽管《教师法》颁布(1993.10.31)、实施(1994.01.01)14年有余,教师被侮辱、被殴打事件仍不断发生,时有耳闻。

凡此种种,都有可能成为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2.职业因素(1)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jue 绝)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个学生,但是学生作为具有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发展中的个体,其学业成绩较易衡量,但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不仅缓慢、难以评价,而且往往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比例,大部分教师难以证明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

这很可能导致教师的角色模糊,角色(jue 绝)冲突也常常被教师体验到。

早在1984年就有专家指出教师角色冲突的两个最主要的来源:①人们期望教师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但教师又缺乏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自主权;②教师有维持纪律的责任,但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权威做到这些。

教师心理扭曲表现,形成原因,应对措施

教师心理扭曲表现,形成原因,应对措施

教师心理扭曲表现,形成原因,应对措施教师心理扭曲主要表现为:心浮气躁,情绪波动大;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得过且过,总觉得事事难如我意;有的甚至自己不努力工作,看到别人认真工作冷嘲热讽;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产生对抗情绪等形成原因:1,工作负担过重,超负荷运转导致教师心理失去平衡a,诸如:末尾淘汰制、末尾培训制、重奖重罚加重压、绩效工资考核制,家长学生评议制等项过多的制度使教师忙碌而又承担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催化剂,迫使教师感到危机感b,在排名上人格尊严还要受到相应的影响c,教师面对的是家庭条件差、家长学识水平不高,需要教师一对一辅导的人数多,所有的学习任务几乎都要由教师督促完成,这样无形当中就使教师工作增多、教学任务加重、工作时间加长。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极易产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身体免疫力下降、心理失去固有的平衡。

2,经济收入差距悬殊,教师心理失去平衡许多底层男青年教师连找对象都十分困难,物质利益的驱使极易让人产生自卑、焦虑、忧郁与烦燥的心理问题,而地区间的经济差异越大,这个地区的教师心理问题也就越严重!3,校内外环境的不同,是教师心理出现失衡的又一因素a,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分依赖,致使农村教师心理失衡.城乡结合部或农村的家长有这样三种:孩子如果学习较好,就知道从孩子的吃喝、穿衣关心而不是从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设身处地的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去教育,造成学生的心里不健康、老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另一种家长他们则把孩子送到学校,把学校当成了保育院、托儿所,不闻不问当学生思想出现偏差,需要家长出面配合教师教育时,家长则认为只要孩子没干什么违纪违法的事情就叫长着吧另一类家长不仅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出现违纪问题时,老师批评过于严重的话,不是教育自己的子女而是屡屡责问教师。

b,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教师的权利和权益得不到保障。

教师在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得不到家长的支持,社会的理解,尊师重教无从谈起。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报告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报告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报告摘要:近年来,辽宁省的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包括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严重的工作压力,社会的无助感,缺乏有效的支持等。

本报告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一、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概况近年来,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有研究表明,辽宁省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情况较差。

据统计,有72%的教师出现过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58%的教师有过身体疾病,仅有14%的教师表示身体和心理都非常健康。

此外,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比未受培训的教师更差。

此外,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

视频会议、网络课堂、网络沟通等多种研究方法取代了传统的专题讲座、课堂研讨等,使得教师成为更多的压力和巨大的任务量。

大多数教师由于薪酬低、职业前景暗淡,以及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压力所累,工作压力巨大,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此外,教师存在着社会的无助感。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教师处于思想没有自由的环境下,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经常面临批评和质疑,社会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也不足,令教师感到精神倦怠和疲惫,无助感最终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二、心理学解释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教师与他人关系以及教师与自己关系有关。

首先,教师与他人关系不健康,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与家长、学生、领导的关系不健康,容易使教师产生抑郁和失落感,影响他们的情绪、睡眠和身体健康。

其次,教师与自己关系也不健康。

大多教师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能有效分配自己的时间,工作太多会让他们过度疲劳,缺乏放松和充电的时间,影响身心健康。

三、解决思路解决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从当前情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措施:(1)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学会懂得自己,明白自己的情绪、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以免因疲劳而影响身心健康。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报告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报告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报告近几年来,辽宁省的中小学教师出现了不少的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工作压力过大、情绪失控、孤独感加重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教师本身,也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甚至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行。

因此,分析什么原因导致辽宁省教师出现心理问题,和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对于改善教师的心理状况和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辽宁省的经济发展逐渐加快,地方政府大力推进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教育事业发展仍然落后,尤其是教师队伍发展不尽如人意,工资水平偏低,这使得教师收入不高、负担过重,工作压力和紧张感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另一个原因是教师个人因素。

在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同时,教师个人因素也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首先,有些教师缺乏职业素养,把教师的职责当做普通的工作,不能坚守教育的精神,也不能把学生的未来放在心上,学习缺乏热情,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样就容易使心理失衡。

其次,有的教师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够,比如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情绪失控,也会因为自己把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积累起来,而导致精神压力极大,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最后,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也不可忽视。

辽宁省的教育事业发展虽然在进步,但学校的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有的学校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估机制,教师的工作状况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缺乏正确的教学指导,容易使教师陷入情绪低落、丧失工作热情等状态,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改善辽宁省教师心理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新兴技术及教育事业的投入,确保教师得到充分支持,并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师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估机制,及时反馈教师的工作情况,并积极引导教师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改善教育环境。

此外,学校也要从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持,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及分析虹溪中心小学王云芳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已。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也不例外。

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良的心理状况。

一、客观方面的因素有:1、竞争与压力的关系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困惑。

3、收入与待遇偏低产生的心理不平衡。

4、社会、家长的要求过高造成教师心理负担过重;1、竞争与压力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镜头:在非洲广袤的大草原上,太阳才刚刚升起,狮子的妈妈便对小狮子说:“孩子,你必须奔跑,而且要跑得最快,否则你就会饿死。

”马鹿的妈妈是这样对小马鹿说的:“孩子,你必须不停的奔跑,而且要比非洲草原上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你就会被吃掉。

”是啊,连动物都知道想要活下去,天一亮就得不停的奔跑,否则就会饿死。

竞争对人有着同等的意义,竞争是压力机,是推动机,推动着整个社会不断进步。

面对竞争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生物进化论正在被实践。

年轻教师凭借自己旺盛的精力及扎实的基本功,时间加汗水,迎接一轮又一轮的挑战而且都能顺利过关;老年教师凭自己的丰富的经验,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却免不了被改革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席卷。

“教师”这一称号本来是光荣而神圣的,但竞争早已将这份光荣和神圣压得变了形。

教师也成了吃青春饭的行业。

这一压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有激进的教师甚至教师教育自己的子女:就是当民工也别选择来教书。

2、在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给教师带来心理困惑。

在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其实就是生产资的重新配置和不断优化的过程,它更多讲求的是优质与高效,更注重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悄悄地逼进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拦路虎,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1、职业倦怠问题。

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职业意识淡薄,工作应付性大,对学生冷淡,有的甚至体罚学生,对学生心理虐待(即以言语形式对学生心灵的虐待),个人成就动机低,易疲劳、烦燥、过敏、紧张等。

2、职称晋升压力带来的各种困惑。

如今的职称评定等级森严关卡太多,致使愈来愈多的老师为需要的职称而苦且累,在艰难的攀登中丢失了热情与信心。

3、人际交往问题。

中小学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

这类教师,一旦有了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很少有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倾诉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打骂学生、体罚学生、对家庭成员发脾气、把家长当出气筒等,或者是表现为交往退缩,对家庭事务缺乏热情,对教学工作也缺乏热情等4、职业行为问题。

表现为把教师职业视为无奈之举,怨气冲天;对教学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好自夸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目中无人,虚荣心强、勾心斗角、人际关系恶劣;情绪极端不稳定,心理异常;与同事相处,尖酸刻薄,语多伤人,稍不如意就争吵、责骂甚至破坏公物;对学生施以体罚、傲慢、唯我独尊、盛气凌人;生活方式和行为不检,挑拨是非,恶意中伤,在学生中行为放荡、粗俗,有损教师形象。

5、生理-心理问题。

表现为抑郁、焦虑,更为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与焦虑之间变动。

心理问题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旋等。

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容易引起一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疼、心绞痛、消化性溃疡病等。

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师这一令人仰慕的职业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面对课堂中的种种压力,教师需要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本文将从教师工作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方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教师工作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工作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大、焦虑和抑郁等。

教师面对着众多学生的教育需求、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常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长期以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工作压力巨大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需要制定教案、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安排紧张,容易引发焦虑和抑郁。

其次,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产生问题的源头。

教师需要面对家长的期望和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同家长和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不一致,导致教师心理紧张。

此外,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改革的压力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三、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教师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娱乐,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长关系。

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减少矛盾和冲突。

同时,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重要的。

教师应尝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面对问题和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心理健康在教师工作中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更好地处理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此外,心理健康也是教师个人幸福感的来源,对于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教师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师心理现状与成因

教师心理现状与成因

在当今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高度重视,可是老师的心理问题却往往被人无视。

广州市天河区举行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安康测试表对在场老师进展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师的心理安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42% 的老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5%的老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3%的老师严重心理障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材料,已充分说明老师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老师性格优良可以带出性格优良的学生,而性格不良的老师,可能带出性格不良的学生。

”这一切,都使我们迫切地认识到:关注老师的心理安康,让老师心灵充满阳光,拥有年轻安康的心态已成为不容无视的重大问题.1。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展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老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老师往往因为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

如对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不能一视同仁,或因成绩不好的孩子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自己的评优晋升,而对他们不公平的对待等等.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老师,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气,总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辛苦育人半辈子,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往往将心头的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如辱骂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2、老师自身意识淡薄,培训不培训一个样.我们每年的师资培训都在搞,国家和地方可以说在这方面花了大力度,从政策师资费用等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是老师们有一部分人可以吸收培训的精华,在这方面做了各种形式的讨论和研究,并坚持下来了成为了该方面的专长,多数人的意识还是没上去,在大多数人眼里网络培训就是走过场,进而在思想上产生了滑坡。

于是就产生了应付了事,挂号学习打游戏、抄袭作业、复制别人的灌水帖子等新惹事物应任而生,更有甚者别出心裁花钱雇人替其完成学习课时任务,在网上随意搜几个文章进展粘贴却也过关。

如此成为一种潮流我们的教育开展可想而之.当然我们的培训中也不乏出现一些佼佼者,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已是寥寥无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教师不良心理状况形成的原因与解决对策的研究实验方案乾安县水字镇中心校一、课题的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维,即教师具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经对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作过一个大型综合性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68所中小学校的2292名老师中,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7%有心理障碍,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以及当前形势的发展,教师普遍感到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

这些压力使教师精神负担日益加重,身心疾病增加。

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突破到心理承受的极限时会爆发,产生不堪设想的效果,严重影响和危害教育。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第五条有明确规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结合指导纲要,结合现实生活,我们认为,在当前开展教师心理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的研究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①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②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③有利于下一代心理健康发展。

二、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与表述1、健康:健康是人们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活力充沛的状态。

它不单指躯体没有疾病,而应兼顾身心两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只有当这3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

2、心理健康:对于心理健康的描述,并无一个普遍模式,对于不同的人,心理健康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奥尔波特的“成熟者”模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模式,弗洛姆的“创发者”模式等等,各个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综合起来,一个教师的健康心理应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和谐的人际关系;②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③健康的情绪体验;④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⑤正确的自我观念;⑥心理行为符合职业要求。

3、现状:既包含教师心理中积极向上的部分,也包含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而本课题的研究重心将放于后者。

4、对策:能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1、国际上比较成功的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⑴日本。

为了培养教师健全的人格,日本从文部省到学校都重视教师的心理教育,普遍设有心理咨询室。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咨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日本应用心理学会于1953年向国会提出了将“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予以制度化的建议,自此心理咨询开始引起政府的关注。

⑵美国。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每5位教师需要配备一名心理学专家。

因此,美国各州的教育部门都有一批心理学专家具体负责各教师的心理辅导。

其任务主要包括心理诊断、问题干预和会诊。

2、我国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党中央的密切关注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

大部分省、市、地区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种宣传活动不断开展,各级培训日益增多。

2002年8月5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正式颁布,并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不断引导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1)1999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

”(2)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再次指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同时还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

教师的心理行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刺激源,通过调查、分析、归纳,则容易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从出生到成熟及衰老,其心理状态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除生物因素外,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4)系统论认为,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或要素依一定的秩序组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稳定整体。

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秩序,要实现特定的功能,并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系统按照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和目的性原则进行。

教育系统是社会的子系统,学校又是教育系统的组成因素(子系统),而教师又是学校系统的组成部分。

教师处在信息社会这个大系统内部,必然经过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等环节,并受之影响。

教师的心理现状和问题的产生,必然离不开考察整个社会、学校、教育等上位系统以及教师自身这个下位系统(既是系统也是组成因子)。

若把教师看作一个系统,那么它又由个性品质、教学能力、知识结构、教授观念等四方面组成。

而只要是系统,就必须遵循联系、动态、整体性等原则。

因此,依据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知识,可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对策研究。

(5)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及其事物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外部因素或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个体或群体)的心理意识及其发展。

中小学教师所处的社会生活、工作和人文心理环境对其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①是深入调查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缺陷;②是分析教师心理缺陷形成的原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及教师自身的原因;③是探析健全教师心理缺陷的对策及途径,并付诸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当前教师的心理状况,找到解决的对策。

即通过“外减压力”和内强素质两方面,来使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外减压力就是指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内强素质”,是指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这样,就能够使教师自觉的喜欢学生,能够良好的自我调适,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率,能提供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能帮助各个学生满足其基本的情绪需要,能鉴定有严重问题的学生并知道在什么地方及帮助他们改正。

最终使教师快乐从教、轻松任教、和谐施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调查摸底,做好开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论证、实验方案的撰写、开题报告,落实研究内容等。

2、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根据课题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整理过程资料等。

3、总结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按照实验的过程资料,进行科学总结,请上级主管部门会同专家对本课题的实验研究进行验收和结题。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组长:王立玲副组长:石吉丰组员:赵乙欣于泽张乃同宋殿君张巍梅艳红安金英田春雨卞红梅高明玲王立玲同志是本课题组的组长,负责课题方案的确定和课题具体研究工作的组织以及撰写实验方案和开、结题报告。

石吉丰同志是本课题组的副组长,具体实验的研究和组织工作。

赵乙欣、于泽、张乃同、梅艳红等10位同志是本课题组的实验教师,负责收集有关资料,开展具体研究,撰写阶段总结并及时向课题组汇报有关情况;八、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研读相关文献,分析各时期代表性的研究案例,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撰写该课题研究的论文或经验总结,为该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有效参考。

2、实验研究法:各实验学校精心编制一系列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实验,并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完善。

3、调查研究法:实验学校的领导或课题组成员,应深入第一线调查分析实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开拓务实地进行研究,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行辅导。

4、经验总结法:在各项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评审出符合该课题研究目标的优秀论文、团体和个别辅导设计、个案咨询报告或教案。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1、制度保障。

我校有健全的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制度,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提供了制度上保障。

2、人员保障。

本课题主持人是松原市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由市、县两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组成。

这个团体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事业心和较丰富研究经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

3、资金保障。

学校能够为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设备和足够的资金,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

4、学校有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大部分教师具有多年的工作经历,有专科以上学历,这使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实验数据能够更加接近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数据,为实验成果的大范围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成果的展示方式:①实验研究报告②论文、经验总结、案例③研究课、汇报课④教师成长记录袋2011年4月2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