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燃烧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第一章
1、从正负两方面论述研究燃烧的意义。

(P5)
①研究如何提高燃烧效率,保证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节约能源,并充分利用新能源;
②如何防止抑制火灾及矿井瓦斯或具有粉尘工厂存在的爆炸危险性,减少有用燃烧过程中的工业污染问题。

2、不同的学科研究燃烧学各有什么侧重点?(P5)
实验研究:对于生产中提出的燃烧技术问题主要还只能通过实验来解决。

并发展出诊断燃烧学。

理论分析:主要为各种燃烧过程的基本现象建立和提供一般性的物理概念,从物理本质上对各种影响因素做出定性分析,从而对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指出合理、正确的方向。

3、从化学观点看,燃烧反应具有的特征是什么?(物质能量总体是下降的)(P6)
氧化剂和燃料的分子间进行着激烈的快速化学反应,原来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原子的外层电子重新组合,经过一系列中间产物的变化,最后生成最终燃烧产物。

这一过程,物质总的热量是降低的,降低的能量大都以热和光的形式释放而形成火焰。

4、燃烧过程的外部特征是什么?
①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放出大量的热③发光
5、化学爆炸与火灾的关系?(PPT)
1)紧密联系,相伴发生
2)某些物质的火灾和爆炸具有相同的本质,都是可燃物与氧化剂的化学反应。

3)主要区别:燃烧是稳定的和连续进行的,能量的释放比较缓慢,而爆炸是瞬时完成的,可在瞬间突然释放大量能量。

4)同一物质在一种条件下可以燃烧,在另一种条件下可以爆炸。

(煤块燃烧与煤粉爆炸)
5)在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较多的场合和某些生产过程中,可发生火灾爆炸的连锁反应,先爆炸后燃烧、先燃烧后爆炸。

6、按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燃烧包括哪三种类型?(P5)
1)动力燃烧(动力火焰):主要受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动力因素所控制,如着火、爆炸;
2)扩散燃烧(扩散火焰):主要受流动、扩散和物理混合等因素控制,如液体燃料滴、碳粒、蜡烛;
3)预混燃烧(预混火焰):此时化学动力因素和物理混合因素差不多起同样重要的作用,如汽油发动机、家用煤气炉。

7、何谓链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P19)
链锁反应是化学动力学中的一类特殊的反应,这类反应只要用某种方式使该反应引发,则他便能相继发生一系列连续反应,使反应自动发展下去。

分类:分支链反应和不分支链反应
阶段:1)链的引发:由反应物分子生成自由基反应;
2)链的传递:自由基与分子相互作用的交替过程;
3)链的终止:自由基被消除,包括自由基与自由基的碰撞,自由基与反应器壁的碰撞。

8、何谓分支链反应,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P21)
1)反应物在一定温度传热系统中,分子碰撞使部分分子完成放热反应,放出的燃烧热提高反应系统中的温度,从而加速反应速度。

反应系统处于一种正反馈的加热、加速反应过程。

当反应速度趋于无穷大,就产生爆炸。

2)支链反应于单一的反应有所不同,在支链反应中每个自由基原子参加反应可产生两个自由基原子,这些自由基原子有参加直链或支链反应,从而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原子,迅速加快反应速度,最快可达到爆炸程度。

9、一般反应发生爆炸主要原因是什么?(P21)
1)由于反应的放热,而热又得不到及时的散发,造成了热的积累,使得反应进一步加快,如此循环,最后直至爆炸。

2)由于存在有支链反应造成了爆炸。

10、热爆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PPT)
1)只是描述了过程的始末,没有涉及其所经历的过程。

2)热爆炸理论对于许多反应、燃烧现象无法解释,有其局限性。

如燃烧半岛、倒S图。

11、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考察了比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某反应从500K到510K化学反应速度增长了一倍,试求其活化能为多少?
阿伦尼乌斯定律:k=k o e-Ea/RT
反应速度常数的大小取决于反应活化能的大小、反应温度的高低以及频率因子的大小。

反应速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

12、温度、压力对燃烧平衡反应的影响?(P27)
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范特霍夫(Van’t Hoff)方程:
吸热反应:△H o >0,K 随T 升高而增大。

放热反应:△H o <0,K 随T 升高而减小,T 升高不利。

压力:对于体积增加的反应,当压力增大时,K 减小,反应向左移动,不利于向反应物生成的方向进行;对于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压力增大时,K 增大,反应向右移动,利于向反应物生成的方向进行;总之,压力增加,有利于反应向体积缩小的方向进行。

支链反应和分支链反应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在等温条件下,一开始,反应速度迅速升高,在这段时间积累了较高的游离基活性中心,当游离基浓度达到平衡时,进一步反应,反应物浓度下降,反应速度也下降。

因此,在等温条件下,不分支链反应不会无限制加速反应,即反应不会发展成爆炸。

在等温条件下,一开始,反应速度较慢,有一个感应期,积累活性中心,当活性中心达到一定浓度,则反应速率迅速提高,是自加速的。

因此对于分支链反应,等温条件下,也会发展成爆炸反应。

① 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型烟雾)一般发生在大气相对湿度较低、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与大气中NO 、CO 、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存在分不开。

② 硫酸烟雾(伦敦型烟雾)SO2在相对湿度比较高、气温比较低、并有颗粒气溶胶存在时发生的。

第二章 燃烧物理基础
1、为什么多组分气体体系性质研究是燃烧物理过程研究的基础?
①燃烧化学反应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燃烧时物质的浓度及其温度,这便与气体运动、分子扩散、热量传递等物理因素有关。

②燃烧是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与氧化剂之间一种猛烈氧化还原反应,不管哪种燃料,反应总是全部或部分在气相中进行。

燃烧过程总是伴随着流动和火焰传播,有的燃烧问题就是在流动系统中发生的。

2、分子传输定律是怎样表述的?它们的表达式如何?(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

1)动量传输-牛顿粘性定律(Newton )
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与其速度成正比与相隔距离成反比
结论:粘性是动量交换的必要条件。

由速度梯度变为动量梯度(为流体动量,kg/m2s )
2) 能量传输-富里埃导热定律(Fourier )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上热流量与温度差成正比与距离成反
结论:热扩散是能量交换的必要条件。

由温度梯度变为焓的梯度。

3.质量传输-费克组分扩散定律(Fick )
单位时间t ,单位面积s ,质量扩散与浓度成差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结论:传质(扩散)是组分扩散的必要条件。

由密度梯度变为质量分数的梯度。

0ln H K const p RT ∆=-+02ln p K H T RT ∂∆⎡⎤=⎢⎥∂⎣⎦
3、连续性(质量守恒)方程是怎样建立的? 在单位时间,微元体单位体积内流入与流出的质量差 与该微元体质量的改变量 之和为零。

4、动量方程的基础是什么?动量守恒方程是怎样得到的?
动量守恒方程的基础是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建立:微元体的动量变化率=作用在微元体上的外力矢量之和。

5、能量守恒方程的基础是什么?
能量守恒的实质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即微元体内能量的增加等于外界传给微元体的热量与外界力对微元体做的功之和: dE = dQ + dW
6、组分扩散方程推导过程怎样?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任一组分:净变化量=净流出量+净扩散量+化学消耗量。

① 由流体宏观运动引起的组分的质流量(kg/s ),对流量。

② 分子扩散运动的质流量(扩散量)。

③ 由于燃烧引起的组分生成和消耗。

④ 密度变化引起组分j 的质量变化。

7、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的假设包括哪几个方面?
1)在边界层内,垂直壁面的流动速度比平行壁面的速度小得多,Vy 《Vx 。

2)平行于壁面的速度梯度、温度梯度和组分浓度梯度比垂直于壁面的各相应梯度小得多。

3)垂直于壁面的压力梯度很小,几乎为0。

8、Stefen 流问题的概念?产生Stefen 流的条件是什么?
界面处的物理化学过程也会消耗或产生某种组分,于是在扩散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在界面处就会产生一个总体的法向物质流,称为斯蒂芬流。

Stefen 流发生充要条件:在相界面上既有物理化学过程又有扩散过程,只有两者的共同影响下才会产生Stefen 流。

多组分气体流过惰性表面(有扩散无物化过程)或在真空中蒸发(有相变物理过程无扩散)都不会产生Stefen 流。

第三章/第四章
1、高热值和低热值的区别?
根据燃烧产物中水的状态,可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高位发热量(Qgr ):即煤在空气中大气压条件下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由实验室中测得的煤的弹筒发热量减去硫酸和硝酸生成热后得到的热量。

低位发热量(Qnet ):是指煤在空气中大气压条件下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扣除煤中水分(煤中有机质中的氢燃烧后生成的水,以及煤中的游离水和化合水)的汽化热,剩下的是实际可以使用的热量。

2、常见的矿物燃料及其衍生物有哪些 ?
3、何谓煤的元素分析法,煤的可燃元素包括哪些,收到基和空气干燥基表达方式。

根据煤的元素分析法,煤由可燃物(C 、H 、S 、O 、N 等元素)和不可燃的矿物质(A)和水分(M)组成,用下式表示: C+H+O+S+N+A+M=100%
收到基:以进入燃烧设备前的工作燃料为基准,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反应了煤的实际应用成分,常用于燃烧计算。

可表示为:Car+Har+Oar+Nar+Sar+Aar+Mar=100%
空气干燥基:在室温20 ℃ ,相对湿度60%的正常环境中放置煤样,以除去水分,使煤样中只留下一定量的稳定水分。

常用于试验分析,避免了试验中水分的变化问题。

可表示为:C ad +H ad +O ad +N ad +S ad +A ad +M ad =100%
种类 天然燃料 人工燃料
固体燃料 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油页岩 焦碳、粉煤 液体燃料 石油 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渣油 气体燃料 天然气、石油拌气、矿井气 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炼焦炉煤气、地下气化煤气
4、燃料氧化反应中,如何确定完全燃烧时的所需的理论空气量?
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空气量。

在这种情况下,燃烧产物中既没有多余的氧气也没有任何可燃物存在。

V o =L o /1.293=0.0889(C ar +0.375S ar )+0.265H ar -0.0333O ar 5、何谓奥氏烟气分析方法,其中KOH 和焦性没食子酸分别用于吸收烟气中何种组分?P77
奥氏烟气分析器是一种简易烟气分析器,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主要由三个吸收烟气组分用的吸收瓶组成,装在一个木箱内。

KOH (NaOH )溶液——吸收烟气中的CO 2 与SO 2。

焦性没食子酸C 6H 3(OH )3的碱性溶液——吸收烟气中的氧(同时亦吸收RO 2)
氯化亚铜的氨溶液Cu (NH 3)2Cl ——吸收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同时亦吸收O 2)
6、过量空气系数(α)与当量比 (φ) 的概念 ?
试验燃烧设备中,由于燃料和空气混合不完善,不能达到理想的混合状态,因此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比理论空气量大,实际空气量V α与理论空气量V°之比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用α表示。

一般情况下α大于1,其值大小与燃料性质和燃烧方法有关。

完全燃烧:
对不完全燃烧,考虑到烟气中还有CO 、H2、CH4等可燃气体,因此有
7、绝热燃烧温度的计算方法 ?
燃料在稳态绝热完全燃烧条件下,输入的全部热量用来提高燃烧产物的温度,则该温度称为理论燃烧温度或绝热燃烧温度。

(公式:书P84 4-56)
8、提高理论燃烧温度的途径。

1)、燃料种类:Q ar net.p 越高。

t ll 也高,但不能理解为线性关系,因为还取决于燃烧产物t ll ∝Q ar net.p /V y
2)、过量空气系数: ↑α,Vy ↑,tll ↓。

最高理论燃烧温度位于α 略小于1的地方。

3)、空气中含氧浓度:含氧浓度升高,惰性气体减小, tll ↑。

4)、预热空气与燃料:预热燃料和空气可以增大于其显热,从而提高燃烧温度。

▲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质,不能用分子式来表示。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煤中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及少量的氮、硫、磷等元素构成。

目前常用两种方法表示煤的化学成分:元素分析法、工业分析法
煤的地质年代越长,H 含量越少。

煤中O 的含量随地质年代的增长而减少。

第五章
1、着火过程由什么因素控制的?
着火和熄火均受化学动力学控制。

凡有利于提高化学反应速度的,着火成功率就高;反之熄火快。

着火与混合气的压力、温度、浓度、壁面的散热率、(点火能量)气流运动有关。

2、自发着火与强制着火的区别是什么?
自热自燃:内部蓄热,超过自燃点,是瞬间整体着火。

强迫着火:是外部点燃,局部点着火,然后扩散传播整体着火。

即时、快捷着火是关键
3、热力爆燃理论的要点表现在哪些?
1)反应系统处于一种正反馈的加热、加速反应过程。

当反应速度趋于无穷大,就产生着火、爆炸。

2)对于一个放热反应,如果严格绝热条件下,只要反应物足够,则都能发展为着火。

3)若没有严格绝热条件,若反应放出的热大于散发的热量,也会发展为着火。

4、热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1)热着火是在利用外部能源条件或自加热方式下,使反应混合物(可燃物+氧化剂)达到一定温度,且混合体系反应kg
Nm 32222[][]79221[][]221121[]121792179100([][])O O N N O RO O α===-⋅--⋅-+2max 22[]21[]21[]RO RO O α≈=-224222421[]0.5[]0.5[]2[]2179100([][][][][])O CO H CH RO O CO H CH α=-----++++
产生的热量大于环境的散热,从而使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这样无限循环,最终导致全面燃烧反应。

2)对于一个放热反应,如果严格绝热条件下,只要反应物足够,则都能发展为着火。

3)若没有严格绝热条件,若反应放出的热大于散发的热量,也会发展为着火
5、热自燃必要条件有两个判据,他们的表达式怎样?
(1) c 点散热与放热相等,即:Q1=Q2 (2) 在二曲线相切点c 处的斜率应相等,即 6、 Semonov 自燃理论的基础是什么? 四个基本假设:
1)容器V 内各处的混合物浓度及温度都相同。

2)在反应过程中,容器V 内各处的反应速度都相同。

3)容器的壁温T 0及外界环境的温度,在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而决定传热强度的温度差就是壁温和混合物之间的温压。

4)在着火温度附近,由于反应所引起的可燃气体混合物浓度的改变是略而不计的
7、散热系数对自燃温度的影响如何?
散热系数越大则散热速率越大,影响散热速率的因素有导热、对流交换堆、积方式。

1)导热作用:一个可燃体系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散热速率越小,越易在体系中心蓄热,越易促进反应进行而导致自燃。

相同的物质,若成粉末状,其空隙会含有空气,空气导热系数小,其隔热作用强,易自燃。

2)对流换热作用:内部热量经导热到达表面,由气流(空气)对流导走,空气流动易于散热,通风不畅易于蓄热,如
浸油脂的纱团或棉布堆放在不通风的角落可能自燃,在通风良好地方则不容易自燃。

3) 堆积方式:大量堆积的粉末或叠加的薄片物体不利于散热,平摊则不会。

如桐油布雨伞、雨衣等堆积。

堆积方式
的参数是表面积/体积比,此值越大,散热能力越强
8、链锁爆燃的要点是什么?
1)链锁爆燃是可燃混合物在低温低压下,由于分支链锁反应使反应加速,最终导致可燃混合物爆燃。

2)实质是由于链锁反应的中间反应是由简单的分子碰撞所构成,对于这些基元从热力爆燃理论是可以适用的。

但整个反应的真正机理不是简单的分子碰撞反应,而是比较复杂的链锁反应。

3) 简单反应的反应速度随时间由于反应物浓度的不断消耗而逐渐减小,但在某些复杂的反应中,反应速度却随着生成
物的增加而自行加速,称为自动催化反应,链锁反应属于更为广义的自动催化反应。

4) 活化中心的数目因分枝而不断增多,反应速度就急剧加快,直到最后形成爆炸
9、什么叫强制着火?
当一个冷的可燃混合物被一个热源迅速地、局部地加热时,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在热源附近就会引发火焰并且这个火焰会传播到该反应混合物物的其余部分,即为强迫着火。

因此可以认为强迫着火是外界能源加热下火焰的局部点燃,然后再进行火焰传播的过程。

10、电火花点火中,淬熄距离时怎样定义的?
淬熄距离即最小的电极熄火距离。

电火花点火时存在最小的临界点火能量和电极熄火距离E min 、d q 。

当 d 较小时,电极从初始火焰导走过多的热量,火焰不容易传播,需增大E ;
当 d 过大时,电极间存在较多混合气,点火能量在空间过于分散,需增大E 。

当 d =d q ( d q 淬熄距离),电极的激冷效应大于点火能量,无论用多大能量均无法点火成功。

11、哪些因素有利于着火?
1)平板温度Tw 与临界点火距离xig 呈指数关系, Tw 升高,xig 降低,见p101 图5-13。

2)炽热物体与可燃混合物之间的相对速度w :w 越大,越不容易点燃,即临界点燃的浓度界限范围越窄
3)可燃混合物都有一定的点燃浓度(界限)提高浓度,加大压强可降低着火点,利于着火。

4)可燃混合物中掺杂物后对点燃界限的影响:由于氧的相对浓度减少,使临界点燃的浓度界限范围变窄。

因此当含氮量超过一定浓度后,任何浓度下的可燃物均不能点燃。

12、关于着火范围(或燃烧界限)有哪些关键性的结论?P92。

1)可燃气体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都能着火,它存在着火浓度的上限下限,可燃混合气体太贫或太富,则不管压力和温度多高,它都不会着火。

2)对应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可燃气体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着火浓度,超出这个浓度范围都不会着火,降低温度和压力,
着火范围变窄。

3)如果温度和压力很低,则任何温度下多不会着火。

▲自燃着火:简称自燃(温度达到自燃点)指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下,因自身发热,并由于散热受到阻dQ dT dQ dT
12
碍,使热量蓄积,温度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自行燃烧的现象。

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强迫着火:是有一外加的热源向局部地区的可燃混合物输送热量,使之提高温度和增加活化分子的数量,迫使局部地区的可燃混合物完成着火过程而达到燃烧阶段,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向其它地区扩展,导致全部可燃混合物的燃烧,例如靠电火花或炽热物体来加热局部区域的可燃混合物。

第六章
1、预混火焰与扩散火焰的区别?
预混燃烧(无焰燃烧):指着火前预先将燃料和氧化性物质预先混合起来,然后进行点火燃烧一种方式。

分混合、着火、燃烧三步。

受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速度)和流动(传质、传热)双重控制。

不容易产生碳黑,燃烧完全,燃烧产物的温度比较高(T f 、u s 较高)。

扩散燃烧(有焰燃烧):主要受扩散速度(可燃气的制备)控制。

火焰则呈黄红色, T f 低,火炬状,伴有黑烟, u s 小。

2、爆燃的概念?与缓燃的区别时什么?
爆震波:指相对于未燃气体以超音速传播的燃烧波。

气体高速流动,燃烧火焰锋面两侧有巨大的压力突变。

缓燃波:指相对于未燃气体以亚音速传播的燃烧波。

气体低速流动,燃烧火焰锋面两侧压差较小,常见燃烧即为此类。

3、爆燃的特征时什么?
1)爆震波发生在Ⅰ区或J 点(P105图6-3),实验证明爆震波是一个由激波后面紧跟的燃烧波组成。

2)爆震波的产生除要在封闭端点火以得到反射压缩波加强外,还与燃料/氧化剂混合比例有关,存在一个爆震波上、下限(爆震极限),在此限以外,外界条件即使有利爆震产生,也不会产生爆震。

3)ZND 爆震模型:可燃混气点燃后经短暂的延滞后就发生燃烧,产生激波后,其压力、密度、温度激烈增高。

4)爆震速度极快,远大于外界的各种干扰速度,干扰速度可以忽略。

4、缓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缓燃时,燃烧速度相对慢,必须考虑(或排除)干扰速度。

2)对于多数缓燃火焰,其厚度只有几毫米。

3)已然气体比未燃气体流得快得多
5、燃烧速度的定义?(火焰速度、燃烧速度、新混合气速度关系)
火焰传播行进速度u p :目测者观看到的火焰锋面的位移速度,火焰在空间固定坐标体系中的传播速度。

燃烧速度(火焰传播速度)u o :沿共法线方向相对于来流气的速度,火焰传播速度。

来流速度u s :未燃混合气的流动速度,固定坐标系中管内新鲜混合气体的运动速度。

绝对 相对 牵连
6、脱火与回火是怎样定义的?火焰稳定的方法有哪几种?
脱火:当a>>1时或当混气流量太大、流速太高时,火焰将被吹离,后面随之而来的混气根本不能着火,为脱火(吹熄)。

回火:当a>0而混气流量很小、流速很低时,火焰可能逆流而传播进入本生灯(燃烧器),一直烧到本生灯里面的现象。

防止回火:提高可燃混合物流速,使其与火焰传播速度相适应。

1)是使可燃混气从燃烧器喷出的速度大于某临界速度(火焰传播速度)。

2)工业上防止回火方法是设置一喉口(用铸铁制成),气流通过喉口速度很高,起着防止回火的作用。

防止脱火:使喷出的高速可燃混气产生的火焰稳定在燃烧器下游,工业稳焰基本原理是造成一个回流区,形成点火源:
1)采用钝体稳焰器以形成回流区 2)采用突扩式燃烧通道,使高温烟气回流到火焰根部
7、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7个?他们分别是怎样影响燃烧速度的?
u o 只与可燃混气本身性质有关,而与系统几何尺寸、流速无关。

1)燃料品质(热值、沸点温度、燃烧最高温度)
①与浓度有关,存在浓限、稀限,有一最佳浓度值。

②热状态有关(压力、温度、流动、散热)。

2)混合比的影响:反应速度在混合比等于化学计量比取最大值,过贫过富,都不能维持正常火焰传播,在可燃上下限,火焰传播为零。

实际上u o 最大值在化学计量比稍富燃一侧。

3)燃料结构影响:分子量增加,燃料可燃极限变窄。

饱和烃的火焰传播速度几乎和碳原子数量无关;对不饱和烃,随碳原子数增加,u o 急速下降。

4)压力的影响:1级反应,p 增大, u o 下降;2级反应,u o 与p 无关;许多烃燃烧等效级数略小于2,p 增大,u o 略下降; 5) 初温影响:燃烧温度Tf 随Ts 增大而增大,u0 随Ts 增大而快速增大。

0p s
u u u =
±0u ∝0,m
m s u T ∝ 0u ∝
6) 混气性质影响:所以混气的导热系数Kg 增大,密度ρ、cp 下降,都会使得u o 增大。

7) 混气添加物的影响:
①增加惰性气体N2、CO2等会使反应速率下降,u o 下降;
②某些微量元素(如Fe 、Cu )或活化剂,可使得u o 增大。

8、火焰传播两种理论分别叫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热力理论和扩散理论。

热力理论假设控制火焰传播的主要是从反应区向预反应区传导热量的过程。

扩散理论则主张控制火焰传播的主要是将活性基团和原子从反应区传至预反应区的链扩散过程。

9、热理论的要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捷尔道维奇和弗兰克的热力理论 2)弗兰克的分区近似解 3)克林迭代法
10、湍流预混合火焰传播的特征怎样?
1)工程上广泛采用湍流火焰,以实现快速燃烧,湍流火焰更有实际意义。

2)湍流火焰u o 随管径增大而增大,主要是湍流引起。

在湍流过程中,热量、质量传递主要依靠涡团混合来进行,涡团是几何形状的函数,则湍流火焰u o 不仅和燃料特性有关,还决定于管子的几何尺寸。

3) 湍流火焰受涡团尺寸和混合长度影响,与雷诺数Re 密切相关。

11、与层流预混合火焰相比,湍流预混合火焰的燃烧速度、空间放热率等各有什么特点?
1)湍流火焰的燃烧速度比层流要强(快)好几倍。

2)火焰速度的增大可导致空间加热率的提高,由于湍流使火焰锋面扭曲,褶皱,甚至被撕破碎,因而增大表面体积,大大增大了空间加热率。

3)在火焰中会出现空洞,使可燃烧面积大为增加,火焰碎片有可能跳到未燃气侧燃烧。

12、不同雷诺数下,燃烧速度与雷诺数的关系分别表现如何?
湍流火焰受涡团尺寸和混合长度影响,与雷诺数Re 密切相关
Re(=ρud/μ) <2300
ut 与 Re 无关;
2300< Re <6000:
Re >6000:
13、无焰燃烧与有焰燃烧的燃烧形式及火焰结构有何不同?
无焰燃烧:在进入燃烧室之前预先混合均匀,燃烧速度只取决于燃烧反应速度,它比有焰燃烧速度快、火焰短。

火焰呈蓝色,没有明显的火焰轮廓,火焰的长度容易控制。

有焰燃烧:是指在煤气和空气进入燃烧室前不预先进行混合,而是分别用燃烧器送入燃烧室,在燃烧室边混合边燃烧,产生的火焰较长,并有清晰的火焰轮廓。

火焰则呈黄红色,火炬状。

14、失爆的最大氧浓度;火焰蔓延极限宽度,工程有何应用。

失爆的最大氧浓度:在不知道可燃气体和惰性气体浓度条件下,刚刚能阻止混合气体发生爆炸的氧气浓度
火焰蔓延极限宽度(最大不传播间隙):管径(间隙)越小,火焰传播速度越低,当间隙小于某临界值时,火焰不能传播,此临界值为火焰蔓延极限宽度
应用:1)通过控制氧气浓度阻止爆炸反应的发生(防爆开关、隔爆型)
2)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防止火势的蔓延(阻火器、呼吸阀)
第七章
1、液体燃料雾化的方法。

1) 机械式-压力式:利用油压从喷孔高速喷出,或以旋转方式使油流加强扰动而使油得到雾化。

压力越高,雾化越好。

分直流式、离心式、转杯式三种
2) 气动式-介质式:利用空气或蒸汽作为雾化介质,将喷出的油流雾化。

分高压、中压、低压三种方式。

3) 其它方法:对冲式:利用两股高速液体射流互相冲击,或一股高速射流与金属板冲击进行雾化。

震动式:利用声波、超声波等作用,使液体震动、分裂而雾化。

2、燃料油雾化燃烧基本过程。

液体燃料雾化燃烧经历雾化、蒸发、混合、着火和燃烧几个阶段。

雾化应看作燃烧的先决条件,混合过程也同样重要。

稳定、高效雾化燃烧的条件:保证雾化质量良好,油雾与空气混合好。

3、强化燃油燃烧过程的基本途径具体有哪些,说明理由。

①改善雾化质量:使雾化颗粒度小,均度好。

雾化好→蒸发速率→↑燃烧速率↑
t u ∝Re t 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