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内涝的国内外实践经验浅析与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内涝的国内外实践经验浅析与对策探讨

作者:陈旭张博

来源:《卷宗》2013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在城市内涝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以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应对城市内涝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城市内涝;实践经验;解决办法

1 城市内涝的原因

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包括设计因素,地面因素和气象因素。

1.1 设计因素

我国的城市建设一向是“重地表,轻地下”,一味的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轻视了地下各种排水设施的建设,从而使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明显滞后城市的发展,旧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承担城市建成扩大后的负荷。其次就是城市现有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 年-3 年,重要地区也只有3 年-5 年,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有的甚至比下限还要低。

1.2 地面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原有的草地树木等地表植被以及流和湿地被大面积的水泥地,柏油路和高楼大厦所取代,使降雨入渗能力减弱甚至使降雨下渗功能丧失,从而使暴雨产流量增加、汇流速度加快,从而给地表排水造成了很大压力。

1.3 气象因素

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是造成城市内涝的直接原因。,而城市由于“雨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比农村更易遭受暴雨的袭击。“雨岛效应” 是指城市内兴建的高层建筑使空气循环不畅,空调、汽车尾气等增加了热量排放,在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加上城市建筑物集中使风速减小,导致强降水滞留时间变长,总降水量增多。城市“混浊岛效应”对降雨的影响表现为:尘埃等混浊物是云层中水汽变成降水最需要的凝结核,城市上空的凝结核越多,水汽就越容易在此凝结造成降水,从而增加降雨量。

2 国内外城市内涝防治经验

2.1 国内

青岛是我国唯一不受内涝灾害威胁的城市,拥有令我国其他城市都望尘莫及的排水系统,青岛的下水管网是有当年德国人所修建的,在青岛,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防空洞一样的排水管道,并且在青岛老城区地下也密布着能开进汽车的地下水管网,并且这种管道都采用上宽下窄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管道受力,还可以使雨水在流量较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流速,减少泥沙沉淀,减轻日后养护的压力。同时青岛在这方面的投资也是相当巨大的,2009—2010年,青岛市用于地下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投资分别为10亿元和7亿元,2011年预的投入更是达到了20亿元。同时从2010年10月1日起,《青岛市城市排水条例》也已正式开始实施。由此看来,青岛市政府对于排水管网事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样看来,称青岛为“中国最不怕水淹”的城市也不足为奇了。

在国内,鲜有内涝的城市还有江西的赣州,这一切都得益于令人称奇的赣州古代城市排水系统。赣州的城市排水系统修建于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名为福寿沟,全长12.6Km。是一个生态和环保的排水系统。这个排水系统把整个市区的水塘都沟通了,而且利用水位的落差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入赣江的入口处,建成了消涨自然闭合的系统。江水涨时自然关闭,江水落时自然开启。这个城市排水系统就是现在看来也还显得比较先进和科学。福寿沟根据赣州城的地势,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并与城区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这样既可避免沟水外溢,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福寿沟通过城墙下面的水窗,将废水排入章江和贡江。整个福寿沟排水系统,是古代城市建设中富有创造性的综合工程。

2.2 国外

德国,美国都是治理内涝和雨水利用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

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统计,德国全境共有51.5万公里长的排水管道,可环绕地球13圈,每年可以处理94亿立方米的污水和雨水。不仅在排水方面做得比较好,在雨水的利用方面德国做的也十分出色,从规划、设计到应用,不但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而且制定了配套的法规和管理规定。其中雨水利用的技术体系包括雨水径流收集技术、雨水径流传输与贮存技术、雨水径流过滤、控制与处理技术、雨水径流的利用技术等。不仅有了先进的技术体系,德国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最终使德国在这方面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正如现在的中国一样,以前的美国也为各种城市内涝灾害而苦恼,但是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美国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和内涝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主要体现为完善的内涝防治立法,先进的排水理念和技术,以及多种经济方式激励民众参与应对防治城市内涝。美国在城市防涝方面采取立法与工程举措并重的手段,美国多个州相继颁布了《雨水利用条例》,并且广泛推广新型的雨洪控制理念(LID),并且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对新的理念和技术进行扶持,例如对应用新型雨水管理理念的项目进行奖励,从而促进相关新型理念和技术的进步与发

展。同时美国为增强城市排水系统功能还普遍采用了:生物渗透系统、渗透排水沟、植物过滤带、绿色屋顶等先进的技术

手段。

3 解决城市内涝的对策探讨

3.1 完善城市内涝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形式对城市内涝防治和排水设施建设提出相关规定。比如,美国有防范城市内涝的法律,日本有《下水道法》,德国有《城市内涝保险法》。从法律的角度上规范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排水问题,明确内涝防治的措施。让城市内涝防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3.2 排水系统和排水管道的优化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建设排,蓄相结合的排水系统,如果片面强调加大雨水管网的建设,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仅浪费财力,而且浪费宝贵的水资源。我们可以在在城市低洼地带建广场,小区建下沉式花园,在暴雨来袭时将雨水暂时储存起来,雨后可以将这些雨水利用或者排入河道。同时也可以在市区建设绿地,在需硬化的地面铺设渗水砖,将雨水直接入渗,很好的补充了地下水。同时也缓解了地表的排水压力。其次,我们可以提高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我国普遍存在城市现有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现象,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 年-3 年,重要地区也只有3 年-5 年,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有的甚至比下限还要低。因此我们要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进行修订,合理提高排水系统建设标准,然后各城市应按新标准,评估城市排涝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布局排涝设施,采用新的标准建设城市排水系统,并逐步对原有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进而使排水系统和排水管道逐步得到优化,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3.3 强化管网管理和维护工作,加强文明排水宣传教育

管网运行时要加强管理,加大对旧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要有专门的部门对这方面进行管理,实行责任制。建立防洪监测体系和应急预案系统,并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转。同时雨水口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在很多城市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雨水口里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垃圾和尘土,大大减小了雨水口的排水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提高人们对城市排水设施的认识,促进人们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文明使用排水系统。

3.4 学习国外先进的实践经验

人们都说,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来。可事实是,只要有大雨,哪怕是一场预知的大暴雨,国内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总是经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