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第2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水体的更替周期
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 一次所需的时间
W T W
极地冰川 10000a 世界大洋 2500a 湖泊水 17a 土壤水 1a 河水 16d 大气水 8d 生物水 12h
五、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1.水文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 水循环使四大圈层耦合在一起 2.水循环与全球气候 1)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 2)对太阳辐射能的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达到平衡 3)直接影响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
第七节 径流
一、径流的涵义及其表示方法
1.径流的涵义与径流组成 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 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径流形成过程:由降水到达地面时起,到水流流经 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 径流组成: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
2.径流的表示方法
1)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2)径流总量W: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3)径流深度R: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 水层深度 4)径流模数M: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 5)径流系数: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 比值
2.土壤蒸发 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 土壤蒸发与水面蒸发的区别: 蒸发面的性质的区别
供水条件的区别
土壤干化的三个阶段:
1)定常蒸发率阶段 2)蒸发率下降阶段 A:土壤田间持水量 3)蒸发率微弱阶段
B:凋萎系数
3.植物散发(植物蒸腾) 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后,经由根、茎、叶 柄和叶脉输送到叶面,并为叶肉细胞所吸收,其中 除一小部分留在植物体内,90%以上的水分在叶片 的气腔中汽化而向大气散逸 植物对水的吸收与输送功能是在根土渗透势和 散发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水汽汇:散度为负的地区,表示四周有水汽向该地区汇集
影响水汽输送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 地理纬度 海陆分布 海拔高度与地形屏障作用
我国水汽输送基本特点 1)存在三个基本的水汽来源,三条输出入 路径,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平均输送与涡动输送并存 3)地理位置、海陆分布与地貌格局制约了 全国水汽输送的基本态势
我国上空水汽的收支特点: 1)年输入大于输出 (折合径流深279.4毫米) 并与入海径流量接近 2)从南部和西部边境进入从东界输出
3)经纬向输入55.8%和44.2%;经纬向输出
10.8%和89.2%
第五节 降 水
一、降水要素
1)降水(总)量:
2)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
3)降水强度: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15-30 25-50 暴雨 30-70 50-100 大暴雨 70-140 特大暴雨 >140
(1)各格点降水量的计算:
pj
pw
i 1 n i
n
i
wi
i 1
wi pi
i 1
nj
(2)流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
1 n p pj N j 1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
地理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等 1.地形条件影响 屏障作用与抬升作用对降水强度与时空分 布的影响 焚风效应:迎风坡与雨影区 地形的抬升增雨的限制性:
1.分子扩散
液面上水分子由于热运动,脱离水面进入空中并向四周散逸的现象
2.紊动扩散(紊动混合)
“杂乱无章的运动” 湍流运动与湍流扩散
二、水汽输送
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大气柱水分平衡方程式:
(W1 Ei ) (W2 Pi ) W
研究时段内气柱的降水量:
Pi (W1 W2 ) Ei
水汽输送方式与结果: 大气环流输送和涡动输送 影响当地天气过程和气候
水汽输送通量: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
量。是一个向量,可分解水平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量和垂直 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量。 水汽通量散度: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或从该体积辐 散出的水汽量 水汽通量散度场: 区域水汽通量散度等值线图 水汽源:散度为正的地区表示水汽自该地区的四周辐散
是径流形成中的重要因素。
P1 P2 Pn P n
2.等雨量线法:
1 n p f i pi F i 1
3.垂直平分法(泰森多边形法)
f1 p1 f 2 p2 f n pn 1 P f1 f 2 f n f
f
i 1
n
i
pi
4)客观运行法:
P 外 E外 R 0
2)内流区水平衡方程 3)陆地水量平衡
P内 E内
P陆 E陆 R
3.全球水量平衡
P海 P陆 E海 E陆
注意:全球总水量不变,不等于各种水体
之间相对数量亦恒定不变
第三节 蒸发
一、蒸发的物理机制 蒸发:水面蒸发,陆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 散发) 1.水面蒸发 发生在水体与大气界面上的分子交换现象 有效蒸发量:从蒸发面跃出的水量和返回蒸 发面的水量之差值
二、径流的形成过程
1.流域蓄渗过程 植物载留:降水量、植被类型及郁闭程度 下渗:降雨期间,雨停后地面有积水的地方
填洼:超渗雨形成地面积水,蓄积于地面洼地
径流:先满足蓄渗的地方先产流
径流类型: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
蓄渗过程中水的运行机制:垂向运行
2.坡地汇流过程 坡面漫流:超渗雨水在坡面上呈片流、 细沟流运动的现象
1.供水条件 2.动力学因素:水汽分子的垂向扩散;大气垂 向对流运动;大气中的水平运动和湍流扩散
3. 热力学因素
太阳辐射
平流时的热量交换
二、影响蒸发的因素 4.土壤特性和土壤含水量 1)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临界含水量 2)对植物散发的影响
有效水
第四节 水汽扩散与输送
一、水汽扩散
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地面径流与坡面汇流的关系:必要条件,
继续和发展
3.河网汇流过程
各种径流成分经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后,沿河网
向下游干流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
流量过程线的涨洪段:
河岸容蓄:
河网容蓄(槽蓄):
退水段: 河网调蓄作用:对净雨量在时程上的又一次 再分配
三、影响径流的因素 1.气候因素
降水、蒸发、气温、风、湿度等
2.流域下垫面因素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一节 水循环概述
一、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
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
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
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蒸发 输送 凝结降水 水分入渗 径流
蒸发、凝结、降水是必须具备的环节
全球海陆水循环过程概化图
根土渗透势: 根土系统中,由于根系中溶
液浓度和土壤水的浓度梯度差而产生的(细胞
膜的作用) 散发拉力: 由于植物散发作用而拉引根部 水向上传导的吸力
二、影响蒸发的因素 1.供水条件 充分供水条件 不充分供水条件
蒸发能力(蒸发力):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
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
Rt Ep L
二、影响蒸发的因素
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流域下垫面。只有当雨
水降落在一个流域上,水的运行过程才开始,
也只有通过流域的下垫面,各种垂向、侧向
的运行过程才能出现,并显示出它们在径流
形成中的功能。
流域具有对降雨再分配的功能。流域对垂向 运行水的再分配(垂向再分配),形成了不同径 流成分;对侧向运行水的再分配(侧向再分配), 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相对于降水是径流的 源泉来说,流域则是径流的发生场和分配场,也
第二节 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任意选择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
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
水的变化量
水量平衡研究是定量研究水循环过程的主要方法和
手段,是水资源评价和供需预测研究的核心和重要手段
二、水量平衡方程 水量平衡方程式的通式:
ds I Q dt
时段Δt内的水量平衡方程:
一、下渗的物理过程
1.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 1)渗润阶段:降水初期,若土壤干燥,下渗水主 要受分子力作用,被土粒所吸附形成吸湿水,进而形成
薄膜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岩土最大分子持水量时,开
始向下一阶段过渡
1.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
1)渗润阶段:
2)渗漏阶段:随着土壤含水率的不断增大,分子 作用力渐由毛管力和重力作用取代,水在岩土孔隙中作 不稳流动,并逐渐充填土壤孔隙,直到基本达到饱和为 止,下渗过程向第三阶段过渡 3)渗透阶段:在土壤孔隙被水充满达到饱和状态 时,水分主要受重力作用呈稳定流动。
2.下渗要素
1)下渗率: 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 壤中水量 2)下渗能力: 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3)稳定下渗率:下渗率趋于稳定的常值
二、影响下渗的因素
1.土壤特性的影响
透水性能(质地、孔隙度)
土壤的前期含水量
2.降水特性的影响
降水强度、历时、
降水时空分布
3.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 植被及枯枝落叶具有滞水作用 切割程度影响地面漫流的速度和汇流时间 4.人类活动的影响 控制入渗过程,使之朝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 发展
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
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 可能最大洪水(PMF):由可能最大降水及其时空 分布,通过流域产流和汇流计算,可推算出相应的
洪水,称为可能最大洪水(PMF)。
第六节 下渗
下渗: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下渗的作用力:重力、分子力和毛管力
I Q S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式:
(P R表 R地下 ) (E R 表 R 地下 q) S
' '
三、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1.海洋水量平衡方程式
P海 R E海 S海
P海 R E海 0
2. 陆地水量平衡 1)外流区水量平衡
P外 E外 R地表 R地下 S外
降水量(12) 0.2-5.0 5-15 降水量(24) <10 10-25
100-200 >200
4)降水面积:
2.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
1)降水过程线: 2)降水累积曲线: 3)等降水量线: 4)降水特性综合曲线: (1)强度-历时曲线: (2)平均深度-面积曲线: (3)雨深-面积-历时曲线:
二、面降水的计算 点降水量与面降水量的区别与联系 1.算术平均法:
2.森林对降水的影响(三种观点)
1)大流域随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年 降水量增加
2)森林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3)森林不仅不能增加降水,还可能 减少降水
3.水体对降水量的影响 减少降水量,但迎风的库岸地带降水增加 4.人类活动的影响 改变下垫面条件
人工直接控制降水
城市的增雨作用
四、可能最大降水
可能最大降水(PMP)或可能最大暴雨(PMS):在
二、水循环类型与层次结构 1. 水循环的基本类型(大循环、小循环)
大循环的主要特点: 1)垂向交换与横向交换共存 2)海面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陆地相反
3)海洋的有效水汽输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全球水循环系统的层次结构
三、水循环机理
1.水循环服从质量守恒定律 2.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3.水循环广及地表各个圈层,循环路径复杂 4. 全球闭合,局部开放 5. 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3.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
是地表最重要的地貌塑造力,并可改变地壳应力平衡
4.水循环与生态平衡 1)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 2)水循环强度及时空变化,是制约生态环境平衡或失 调的关键,是影响地区内生物有机体类型及其活动主要因子 3)水循环强度的时空变化,是洪、涝、旱等自然灾害 的主要原因
5.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再生性和可永继利用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 6.水循环与水文现象以及水文学科的发展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研究引导了以往水文学科的发展, 亦将指导水文学的未来,并正从宏观与微观双向尺度上, 不断拓宽与加深水文学科。
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地形特征,地质条件,植被特征. 上述因素组合的差异构成了下垫面条件的差异 下垫面条件的差异又使得产流方式及产流条件上的差异
同样的降水条件下,不同的下垫面可以具 有完全不同的径流效应: 1)流量上,有大有小,各不相同 2)过程形态上的差别
3)径流组成上的差别
总之,径流形成过程,除了降雨条件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