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动力和路径——兼及江苏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调研报告【精品范文】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调研报告“切实解决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问题,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从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城乡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试图找到破解二元结构、三农难题的“钥匙”。
一、深化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从世界范围来看,城乡关系的发展轨迹是“城乡隔离-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城乡一体”,这个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当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后,城市文明逐步加快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后,即实现了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城乡现代化。
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改变“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状况,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城乡一体化不是农村城市化,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
简言之,“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
二、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和途径用推进城市化主动调整城乡二元结构既是势所必然,也是顺势而为之举。
调整城乡二元结构,要准确把握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是现代化两个主要标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任何孤立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城市化并不仅仅是城市的现代化,还涵盖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中建设新农村。
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结果的表现形态是城乡一体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实现现代化。
因此,当前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是“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破解“三农”难题,必须跳出“就农民论农民,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式;主要途径是减少农民、改造农业和缩小农村。
减少农民。
关键是解放农民,减少农民,变农民为市民。
如果说家庭承包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乡镇企业解决了农民的收入问题,那么城市化将解决农民的“身份”问题和现代化问题。
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城市和乡村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乡村的不均衡发展成为两大焦点问题。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过度城市化造成了城市问题和农村问题的矛盾,城乡一体化成为当下全国关注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城乡一体化,指的是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有机深度融合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是人类自然生态共同体观念下的城乡统筹和生态系统的有机融合。
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实施城乡一体化的过程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财政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初步的财税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分配,在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投资中,农村也得到了一定的投资。
在土地制度改革中,通过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利用土地等政策调整,农村的土地资源得到了科学合理利用。
同时农村的产业市场不断完善,让农村获得外部资金支持和行业龙头的带动。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城乡一体化的思考城乡一体化需要不断的社会协调与发展,需要实现交流机制的互动协调,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此外,应该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并深入推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生态文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化的最大问题是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之间的落差。
因此,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探索尽可能多的合适和实际可行的途径。
在城市和乡村之间,需要建立更多人们交流的机会,促进产业的有序融合等多重角度入手。
归纳起来,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全面深入的转型,需要在财政、土地制度、市民取消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应该解决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公平问题,实现“同城同薪”,努力为全国城乡一体化迈进铺好道路。
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下面是我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1. 优化城乡二元结构:当前中国城乡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发展均衡的新格局。
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产业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间的资源配置与社会公平的均衡。
2.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产业升级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加强农民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推动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3.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推动城乡发展的协同性、互补性和有序性。
同时,要推进城乡规划的整合,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机结合。
4.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统一,更要关注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促进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
5. 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城市可以为农村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渠道和投资资源,农村可以为城市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生态资源。
通过城乡互动与合作,实现城乡双向互惠发展,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只有通过整合城乡资源,改革城乡体制,优化城乡发展环境,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_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王卫星(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北京100820)摘要:近年来,苏州市按照/把空间让给城市、把利益留给农民0的理念,以/三置换、三集中、三大合作0为抓手,进行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试验。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通过充分走访和调查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各阶层,总结和梳理了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经验与启示,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八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三农;产权置换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09)12-0024-08Considerations on t he Develop m ent Patter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vesti g ati o n on U r ban-r ura l I ntegrati o n Developm en t i n SuzhouWANG W ei-x ingAb 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 f/g i v i ng t he c ity space,mak i ng the far m ers benefit0,Suzhou has m ade efforts to ur-ban-rura l i n teg ra tion develop ment and re for m focused on/t hree replace m ents,three i ntegrati ons and three co ll abo ra-tions0.T his paper app lies field investi ga tion m ethod and s umm aries t he exper iences of the urban-rural i ntegrati on de-velop m ent and re for m of Suzhou afte r i nterv i ew ing and i nvesti ga ti ng government agenc i es o f all lev els and all stakeho lde-rs.The paper a l so analyses and exp l o res t he diffi culties and chall enges for Suzhou to furt her its urban-rura l integ ra ti on deve l op m en t and proposes e i ght po li cy reco mm endations to address these iss ues.K ey w ords:urban-rura l integ ra ti on;deve l op m ent pa ttern;three rural issues;equity s w ap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成长地区。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几点思考城乡一体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必然阶段,是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也是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差距缩小,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城乡一体化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方面面,规划性、政策性强,时间跨度长,工作难度大,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化的大工程。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基本原则,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机制体制,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一、把握本质目的,有原则推进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发展,为此,必须把握好推进一体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不可偏离,更不可背离。
包括: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并适度超前,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搞好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
做好一体化发展能力的前期评价,对不具备条件的必需缓办,不可降低标准建设。
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原则。
以提升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水平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原则,重点推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争取群众意见,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城带乡,统筹兼顾原则。
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切实加强工业、城市对农业农村的反哺、支持作用;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结合区域发展水平、资源条件、产业特色等因素,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城乡统筹、共同建设、同步发展,做到“全局一盘棋,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
关于江苏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江苏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问题的思考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江苏省存在的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待遇差异大、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中的财政配置不合理、滞后的公共服务机制阻碍一体化的发展等障碍。
因此,应突破传统二元束缚,创建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新机制、加大农村资金倾斜力度,优化政府财政配置结构、完善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构建现代服务型政府等,从而达到江苏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公共服务与管理城乡一体化现状对策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概念界定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理解为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与“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两者结合。
前者是体现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制度性安排,后者是为城乡统筹提供制度性保障,两者结合最终是为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的资源共享,增进城乡在公共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协同效应。
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有:城乡社会就业,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城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城乡公共信息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江苏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建设现状(一)城乡分割已打破,但二元影响尚未完全消除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江苏将专注于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行政管理体制,目标是为了有效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江苏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
江苏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美好愿景—“力争到2010年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
江苏为实现一体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率先免除农业税;率先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全覆盖;率先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率先启动规划城乡全覆盖等(2007年江苏省十一届三次全会报告)。
根据2010年2月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52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3153元。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引言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旨在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的提升。
本文将从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方式和存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必要性。
资源优化配置城市和农村的资源分布不均衡,且城市资源利用效率高于农村。
推进城乡一体化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整合城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比如,在农村地区发展以农业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将农产品进行加工转化,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促进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
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加大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实现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可以实现农村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同时,城乡一体化还能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缓解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下面列举了几种主要的推进方式。
政策支持和导向政策支持和导向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如农村产业扶持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等,引导农村发展与城市协调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交通、通信、水利、能源等方面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促进产业转移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农村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收入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差距。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引导农村发展基于资源禀赋和农民特长的产业,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也带来了大量流失的农民工和资源环境的破坏。
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被认为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从发展路径、对策研究两个方面探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一、发展路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发展农业农村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化、品牌化、标准化的逐步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促进周边及区域间城乡间的产业合作。
2、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通过城市化可以加快农民向城市转移,同时增加城市的人口密度。
城市化可以促进人口的聚集并集中城市人口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
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避免过分依赖大城市,而是要通过建设中小城市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优化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公共服务的支持。
因此,需要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进行优化升级。
通过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以减少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二、对策研究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各种对策的支持:1、立法保障制定有关城乡一体化的法律、政策,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针对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需要通过法律进行保障,保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
2、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方式,引导各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为振兴乡村经济提供政策扶持。
3、拓宽资金渠道完善资金渠道,拓宽农村地区的经济来源。
通过金融、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模式,为农民提供融资、投资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水平。
需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式,支持农业现代化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
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地域分布较广,涉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也较为复杂。
本文将从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一、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1.城市化进程加快:江苏省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人口集聚效应明显。
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发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城乡发展不平衡:虽然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城市经济发达,农村经济相对滞后。
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
3.城乡间流动问题:城乡间人口流动增加,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明显。
农村劳动力外出后,留守老人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社会治安隐患增加。
4.城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市场需求与农村产出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农民转产、转业难度较大,导致农村劳动力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二、推进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村电力、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3.强化农村人才培养: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与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
4.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强城市和农村规划的协同与整合,建立城乡规划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减少农地占用,保护耕地资源。
5.加强城乡社会治理:加大对农村社会治理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和社区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农民的社会保障和获得感。
6.创新金融支持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产业发展。
结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较多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江苏省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强化农村人才培养,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强城乡社会治理,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
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几点思考前言城市化进程指的是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城市经济等方面不断扩大、发展以及城市化率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趋势,是促进城乡发展并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差距的加剧,城乡一体化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进行思考。
一、政策的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政策的引导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应的政策也在逐步出台。
政策的引导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土地征用、城市化补偿、农村土地流转等。
土地征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政府应该出台更加完善的土地征用政策,同时对征用土地的农民进行补偿和安置,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城市化补偿是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城市化补偿政策,确保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公正的对待,并得到适当的补偿。
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一个完备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涉及到交通、能源、水利、教育、卫生等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注重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防汛以及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文化传承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应该注重文化传承与融合,保护和发展各种文化资源,推动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交融。
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和帮助农村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品、文化节庆等方面的创新,增强城乡文化交流和互动,促进城乡文化共同发展。
城乡一体化,心得体会.doc
城乡一体化,心得体会篇一: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高表征,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们仍然必须强调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
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生。
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
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
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2、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
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将逐渐由城市转向了城市—乡村地域,城乡系统也将趋向统一融合。
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
城乡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将会促进城乡间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的交流,从而繁荣城乡经济。
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疏导和分流。
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要点: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
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只要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别,城乡差别就不可能消失。
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
城乡一体化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城乡—体化〞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根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这是党中央站在经济和社会协调开展的高度,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开展的特点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只有从省情出发,实事,因地制宜,才能在全国率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分析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力高度兴旺的条件下,城市与农村的经济活动、社会开展、空间布局与居民生活相互促进,逐步融合的过程,是城市与农村协同度、融合度逐步提高的过程,最终到达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开展的终极目标或状态。
城乡一体化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省委、省政府在2009年度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的开展,在建立与完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的同时,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1、"五个一体化〞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进程2009年以来,加快了农村改革创新的步伐,扎实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根底设施、公共效劳、劳动就业等"五个一体化〞。
是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镇村布局规划的省份。
根据规划,现有的25万个自然村,将逐步调整为5万个左右农村居民点,并配合"四集中、三置换〞〔即:耕地、工业、就业、居住适度集中,资本、产业、身份加快置换〕,提高城乡一化水平。
全省农村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已构筑了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根本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道保障线〞。
到2009年11月底,全省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719.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09年全省将突破8000元,南地区将突破11000元。
2、试点先行,带动全省城乡一体化。
2008年8月,省政府选定作为城乡一体化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着力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效劳体系、现代金融体系和行政管理体制上求得新的突破,率先进展实践探索。
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论文
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论文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论文现如今,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这次规模较大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研讨会,集思广益,汇聚民智,不仅体现了区委重大决策的民主化,也充分反映了区委对重大决策的科学态度。
按照本次研讨会的要求,根据研讨的主题,下面,就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伟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理念。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实行城乡统筹发展,走一体化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
我国在21世纪之初就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的重点之一,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这也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
我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方面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现在,区上把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全区今后一个时期内总的奋斗目标,不仅完全必要,而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首先,现阶段全区平均3800多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多元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良好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打下了初步基础;其次,全区15万多城市人口占到了全区总人口的41.7%,人口城市化率在全省也比较高,众多的城市人口,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第三,已经形成的农村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及改制和新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积蓄了后劲;第四,比较优越的区位优势,比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六个建制镇以及中北部乡的小城镇基础建设,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创造了条件;第五,比较多的银行存款余额,周围的航天城、钢城、油城、核工业城和敦煌旅游城,为推动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农村资源和人口严重流失,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乡村面貌落后等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和解决农村问题的有效方式。
首先,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城市和农村都有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例如,农村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可以通过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和农村电商等方式,将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农民增收。
同时,城市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为农村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可以实现城乡互补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其次,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促进农民的就业和创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到城市,但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困难重重。
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
例如,发展乡村旅游、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可为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同时,通过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提供贷款和保险等支持,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促进农民的就业和创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
再次,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振兴。
总之,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和解决农村问题的有效方式。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差距日益明显,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州开展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苏州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苏州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让农村居民也享受到城市的便利。
例如,在农村建设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使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 推进产业转移和农村产业发展。
苏州通过引导企业向农村转移,促进了城乡产业的融合和协调发展。
同时,苏州也大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发挥当地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苏州将城市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
苏州的城乡一体化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即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城乡差距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 1 -。
由城乡统筹走向城乡融合——基于江苏实践的对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行一 步 ,初 步走 出了一条 以工促农 、以城 带 乡、城 乡联 动
发 展 的 成 功 之 路 ,城 乡融 合 发 展 态 势 逐 渐 显现 。 据 此 ,提 出 了 以城 乡融 合 发展 为 目标 的 中 国 城 镇 化 道 路 的 若 干前 瞻
a d r r li e ae v l m e ti r d l m egi . Ba e n a ntgrt d de eop n s g a ual e r ng u y sd o h s x e e e n  ̄a g u, te a h soft sp p ra a y e n te ee p r nc si n s i h utor a l z hi e n u b -r r litgr t sar a fu b n z to i i a. ra n u a n e ai a o d o r a i ain Ch n on n
究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价 值 和 实 践 意 义 。 本 文 基 于 江 苏
实 践 ,从 城 乡统 筹 走 向城 乡 融 合 的视 角 ,力 瞻性 思考 。
1 城 乡分 离到 城 乡统 筹 ,再 到城 乡 融合 :中 国城
镇化 发 展 的必 然趋 势
性 思 考
有 的 “ 农 ” 问题 ,发 展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的 重 要 途 三 径 和 主 要 战 略 之 一 。党 的 “ 七 大 ” 提 出 “ 中国 特 十 走
色 城 镇 化 道 路 ” , 既是 对 城 镇 化 发展 经 验 的 高 度概 括 和 总 结 ,也 是 对 中 国城 镇 化 未来 发展 前 景 的 重 要 规 划 和 要 求 。 因此 , 深入 地 进 行 中 国城 镇 化 道 路 的 探 索 研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启示和思考
近年来,苏州市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加快城市化
进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在这个过
程中,苏州市的成功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
苏州市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通
过提高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发展、生活。
同时,苏州市不断加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推动城乡交流和融合,使
农民逐渐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苏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引导农民转型升级农业、发展
现代特色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同时,苏州市鼓励农民创业,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活动,促进农业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苏州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同时,苏州
市用现代信息技术联通城乡,增强城市与农村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
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苏州市城乡一体化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一方面,要加快城
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使农民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
民收入;最后,要加强城乡交流和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政策体系、规划布局、投资方向等方面的管理和落实,让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地、
得到深入推动,为全国实现城乡一体化作出新的贡献。
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动力和路径
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动力和路径作者:张道政周小彤来源:《唯实》2010年第5期摘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事关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在回顾发展经济学、城市化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模式与主要动力进行归纳梳理,并以日韩台统筹城乡的实践探索开展实证分析,进而得出江苏新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主要有:增加城市供给,增加新制度供给,增加特色产业群供给,增加“三农”先进要素供给和农村土地政策供给。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动力机制,路径创新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共同发展,是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经阶段和重要内容。
只有消灭城乡、工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三大差别,消除了旧的分工,才能使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强调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在实践中,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非均衡性,决定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步骤和水平的差异性,发达地区的率先突破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先导性实践。
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模式与主要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通过促进劳动力、技术、信息、商品等要素的双向流动,建立城乡融合互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治分离的非均衡状态,最终形成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的发展新格局。
由于受到空间形态、驱动力量和路径依赖等因素影响,城乡关系的变迁过程呈现出多层次和多路径,从而使城乡一体化过程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从理论研究和国内外发展实践看,主要有以下三种:1.单极中心城市带动近郊城镇模式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集聚辐射能力随之增强,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对经济联系密切的近郊区域产生显著的正外部性效应。
以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突破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在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主要体现在城市持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城乡人口比例的不断调整使两者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直至大体相等,最终扭转农村的弱势地位,使城乡发展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政 策 供给 。
关 键 词 : 乡一 体 化 ; 展 模 式 ; 力 机 制 ; 径 创 新 城 发 动 路
中图分 类号 : 1 4 1 文献标 识码 : F 2 . A
出 现 于一 些 增 长 点 或 增 长 极 上 , 市 作 为 一 个 强 力 城
城 乡经济社会发 展一体 化新格局 。在实 践 中 , 由于 区域 经济社会发 展存在非 均衡性 , 定 了实现城 乡 决
一
体 化 步 骤 和 水 平 的 差 异 性 , 达 地 区 的 率 先 突 破 发
是 构 建 新 型 城 乡关 系 的先 导 性 实 践 。
主要有 以下三种 :
1单 极 中心 城 市 带 动 近 郊 城 镇 模 式 . 城 市 发 展 到 一 定 阶 段 后 , 聚 辐 射 能 力 随 之 增 集 强 , 城 市 特 别 是 特 大 城 市 对 经 济 联 系 密 切 的 近 郊 大 区 域 产 生 显 著 的 正 外 部 性 效 应 。 以 刘 易 斯 一 费 景 汉 一 拉 尼 斯 为 代 表 的 结 构 主 义认 为 , 业 剩 余 劳 动 农 力 向 非 农 产 业 转 移 是 突 破 二 元 经 济 结 构 的关 键 , 在 工 业 化 快 速 发 展 过 程 中 , 市 对 农 村 的 辐 射 带 动 主 城 要 体 现 在 城 市 持 续 吸 纳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 乡 人 口 城 比 例 的 不 断 调 整 使 两 者 之 间 的 劳 动 生 产 率 差 距 不 断缩 小 , 至 大体相等 , 终扭转农 村 的弱势 地位 , 直 最 使 城 乡 发 展 趋 于 相 对 稳 定 状 态 。 弗 朗 索 瓦 ・ 鲁 佩 为 代 表 的 增 长 极 理 论 认 为 , 济 增 长 以不 同 的 强 度 经
文章 编 号 :0 4 6 5 2 1 ) 5 0 5 7 1 0 —1 0 一( 0 0 0 —0 6 ~0
突 破 城 乡 二 元 结 构 , 动 城 乡 共 同 发 展 , 现 推 是 代 化 建 设 进 程 的 必 经 阶 段 和 重 要 内容 。 只 有 消 灭 城 乡 、 农 、 力 劳 动 和 体 力 劳 动 这 三 大 差 别 , 除 工 脑 消 了 旧的 分 工 , 能 使 每 个 人 自由 全 面 发 展 。顺 应 经 才 济社 会 发 展 规 律 和 时 代 特 征 , 的 十 六 大 首 次 提 出 党 统筹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的 十 七 大 首 次 强 调 形 成 党
点 , 展 到 一 定 阶 段 后 优 质 资 源 要 素 将 向 农 村 扩 发 散 , 而 带 动 城 乡 共 同发 展 。利 普 顿 认 为 城 市 是 经 从
径依赖等 因素 影响 , 乡关系 的变迁过 程呈现 出 多 城 层 次和多路径 , 从而使城 乡一体化 过程 表现 出多样
化 的发展模式 , 理论 研 究 和 国内外 发 展 实践 看 , 从
很 显 然 , 种 模 式 的 主 要 动 力 是 城 市 化 。 随 着 这
城 市规 模 的扩 张 、 力 的 增 长 、 能 的完 善 , 一 城 实 功 在
d ・ 踅 经济探讨/ 00・ 21 5
城乡一体化的模式 动力和路径
兼及 江 苏 统 筹城 乡发 展 的 思考
张 道 政 周 小 彤 。
(. 1 中共 江 苏省 委研 究 室 , 苏 南 京 2 0 2 ;2 招 商 银 行 南 京 分 行 , 苏 南京 2 0 0 ) 江 103 . 江 1 0 5
一
、
城 乡 一 体 化 的 基 本 模 式 与 主 要 动 力
推 动城乡一 体化 发 展 , 是 通 过 促进 劳 动力 、 就 技 术 、 息 、 品 等 要 素 的双 向 流 动 , 立 城 乡 融 合 信 商 建 互 补 发 展 的 制 度 性 安 排 , 根 本 上 改 变 城 乡 分 治 分 从 离 的 非 均 衡 状 态 , 终 形 成 城 乡 居 民共 享 现 代 文 明 最 的 发 展 新 格 局 。 由于 受 到 空 间 形 态 、 动 力 量 和 路 驱
男 , 苏泰 州 人 , 职 于 招 商 银 行 南 京 分行 。 江 任・
尔 的 循 环 累 积 因 果 论 、 雷 维 什 的 中心 一 外 围 论 、 普 弗 里 德 曼 的空 间 极 化 发 展 理 论 等 虽 然 没 有 直 接 论 及 城 乡一 体 化 命 题 , 都 为 解 决 先 城 后 乡 的 非 均 衡 但 发 展 模 式 开 出“ 方 ” 药 。
摘 要 : 动城 乡一 体化 发展 事 关全 面 小康 和社 会 主 义 现代 化 建设 进 程 。在 回顾发 展 经 推 济 学、 市化等 相 关理论 的基 础上 , 城 乡一体 化 的基 本 模 式 与 主要 动 力进 行 归 纳梳 理 , 以 城 对 并 日韩 台统筹 城 乡的 实践探 索开展 实证 分析 , 而得 出江 苏 新 时期 推 进 城 乡一体 化 的路 径 主 要 进
济政治 中心 , 市集 团具有 借 助政 治权 力 制定 “ 城 城 市偏好” 策 的倾 向 , 社 会资 源 服从 利 城不 利 乡 政 使
的 配 置 模 式 。此 外 , 能 的 农 业 区 位 理 论 、 尔 达 杜 缪
作者 简 介 :张 道 政 ( 9 5 ) 男 , 1 6 一 , 重庆 人 , 南京 大 学 经 济 学 院博 士研 究 生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发 展 经 济 学 ; 小 彤 ( 9 9 ) 主 周 17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