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信用证风险论文

合集下载

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风险防范探析论文

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风险防范探析论文

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风险防范探析论文信用证软条款是指信用证中对货物数量、品质、交付期限、运输方式和费用等方面进行灵活约定的条款。

与传统的信用证相比,软条款具有更加灵活的特点,可以适应不同的交易需求和市场变化。

然而,信用证软条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在于可能给出口商带来利益损失。

软条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可以将退货、更改交货期限等权力交给进口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口商滥用这些权力,可能导致出口商面临订单取消或价格调整等风险。

因此,出口商在签署信用证软条款时应谨慎考虑,并与进口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自身利益不被损害。

其次,信用证软条款可能给进口商带来付款风险。

软条款通常允许进口商在交货之前根据实际需要更改货物数量或品质要求。

然而,如果进口商滥用这些权力,可能导致付款延迟或拒绝付款,给出口商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出口商需要在信用证中明确约定付款期限和条件,以确保自身的权益不受损。

最后,信用证软条款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增加。

由于软条款对交货方式和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灵活约定,这意味着出口商需要与物流公司、货运代理和承运人等多个环节进行沟通和协调。

如果这些环节出现问题或延误,可能导致交货延迟或货物损坏等风险。

因此,出口商需要加强对物流和运输过程的监控,确保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并采取适当的保险措施,以减少操作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信用证软条款带来的风险,出口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出口商应在签署信用证前对进口商进行信用调查,评估其信用状况和支付能力,避免与不良信用的进口商进行交易。

其次,出口商应在信用证中明确约定付款期限和条件,确保交易资金的及时到账,并要求进口商提供必要的担保措施,如银行保函或保证金等。

再次,出口商应与物流公司和货运代理等合作伙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加强监控,确保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并及时采取保险措施,以规避操作风险。

总之,信用证软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为双方提供了交易的灵活性,适应了市场变化和交易需求。

银行信用证风险及防范措施

银行信用证风险及防范措施

银行信用证风险及防范措施
黄昕
【期刊名称】《发展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8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开拓外汇业务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外汇业务的风险,尤其是进口信用证业务的风险.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最广泛、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但是,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远期信用证业务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信用证的案例,即国内一些客户在通过正当途径得不到银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采用开立无贸易背景信用证的方式骗取银行资金,而其中绝大部分无贸易背景信用证都是远期信用证.造成外汇指定银行信用证项下垫款额激增,少则近千万美元,多则数十亿美元,给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就银行信用证垫款的成因和管理措施谈谈个人看法.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黄昕
【作者单位】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营业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银行进口信用证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J], 张新存;
2.国内信用证下的银行风险及防范 [J], 孙勇刚;孙英隽
3.商业银行转口贸易信用证结算的风险及防范 [J], 唐婕
4.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J], 王玉贵
5.银行信用证售付汇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J], 周邵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用风险管理分析论文(共4篇)

信用风险管理分析论文(共4篇)

信用风险管理分析论文(共4篇)第1篇:网络时代众筹融资的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1引言随着全民网络化的逐步实现,传统金融业开始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自身经营模式的改革,而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众筹融资也从中受益。

2014年12月,中国证券协会发布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方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标志着中国的股权众筹融资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监督与管理。

在2015年7月由国家多部门共同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明了目前中国的众筹融资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创新模式,其发展理应受到鼓励与保护。

中国的众筹融资起步相较欧美略晚,但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浪潮,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根据《2015年中国众筹市场发展报告》,中国目前有数十家家登记在案的众筹平台。

其中包括天使汇、京东众筹、淘宝众筹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众筹平台。

报告选取了2014年全国规模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13家众筹融资平台,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得出,截止到2014年底,该13家互联网众筹融资平台总共产生融资项目达到9088起,涉及众筹融资金额达到13.81亿人民币。

众筹融资模式高速发展的背后,其背后所潜在的信用风险却不能被忽视,相对于已经构建起完整信用风险应对机制的传统金融业,依托于互联网存在的网络众筹融资一再简化融资程序,降低融资难度后,其信用风险也凸显出来,同时由于互联网的高覆盖率,高关联性,一旦发生信用风险,其后果将是难以设想的,必定会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所以必须在了解潜在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提前构建可行的预防机制,确保众筹融资的健康发展。

2我国众筹融资存在的信用风险长久以来,传统的融资业务一直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信用风险领域之一,即便是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风险定价、风险评估、征信体系建立之后,信用风险管理依旧是一大难题。

受到融资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对称以及主观性影响,每年仍有大量的贷款无法按期收回。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目前尚处于发展时期,在经济转轨时期面对难以遏制的不良资产上升趋势常常束手无策,而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体系、法律制度、信用基础等宏观环境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对商业银行股权改革,以及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入资本市场。

将更多地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开放性的竞争中我国商业行也终将与国际接轨,同国际活跃银行进行“面对面”的激烈竞争。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最新风险管理理论,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设问题进行反思,阐述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差距,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提供可参考的分析依据。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若干问题研究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对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诸多因素及其发生的频率与其可能形成损失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控制、疏导和防范的风险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以最小的耗费达到分散、降低和转移风险,保障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与世界各国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体系建设、涵盖范围、文化建设、管理方法和计量手段等各方面都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确立,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健全,尤其是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根本性问题未能解决,并没有有效地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商业化程度并不高,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风险承担的最终边界并不明确。

董事会的组成和运作缺乏独立性,风险管理的层次多但效率差,对市场信号反应慢,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外界的限制和干扰,决策的效果不佳。

【精编范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推荐word版 (3页)

【精编范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论文课件公文摘要: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防范方法的概况,接着分析了利用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原理,最后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银行业现状, 讨论了利用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期权;防范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防范方法的概述由于商业银行经营对象和经营过程的特殊性,自其产生之初,风险就与之相伴而生、形影不离。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现代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其中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主要是指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由于借款者违约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不但在计量、管理等方面均比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更复杂,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2 利用期权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原理期权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期权是进行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的理想工具。

所谓期权实质是一种选择权,是指一种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资产的权利。

期权购买者在支付一定费用的基础上便获得这种选择权。

如果未来价格向不利于期权购买者的方向变动,期权购买者则可选择执行期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冲弥补这种不利的价格走势给其带来的损失。

相反,如果未来价格向有利于期权购买者的方向变动,则期权购买者会选择放弃执行期权,他所损失的仅仅是当初为了获得这种选择权而支付的费用。

因此,虽然期权购买者为了获得这一权力额外支付了一定费用,但却有效规避了价格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上看,期权十分类似于汽车保险。

车主为了在车辆出险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险费购买保险。

如果车辆出险使车主遭受损失,由于购买了汽车保险,车主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以弥补其所遭受的损失。

商业银行所面临信用风险的防范论文

商业银行所面临信用风险的防范论文

商业银行所面临信用风险的防范论文•相关推荐商业银行所面临信用风险的防范论文摘要:随着全球银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日渐复杂,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心一直是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作为一种古老的风险,是银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对于承担信用风险的商业银行来说,将信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则成为其生存之根本。

所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现状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国有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相互并存的多层次金融体系,但银行业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对比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我国仍然处于落后。

存款一直是银行资金的重要来源,然而近来存款增长趋缓,银行增加负债的难度越来越大。

近几年来,虽然经济有所发展,银行存款绝对额逐年提高,但从增长率上看却不断下滑。

二、研究信用风险的必要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关乎到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根本因素,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

所以,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银行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有效控制信用风险能够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提高银行资产周转速度,提高银行资产利用率。

目前来看,银行贷款、融资将仍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不良贷款极易发生资金量断裂,后果便是银行较多的贷款利息无法收回,银行却要如实支付这部分资金的利息及其它相关费用。

另外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存在的相应的差距,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度量模型和管理工具,信用风险的度量未能实现动态评级等。

(二)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要保证。

银行有效的处理信用风险,能够使货币资金向急需货币资金的部门流动,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营造宽松安全的交易环境,使投资者更放心地进行交易,进而保证了金融机构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更有助于社会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论文(全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论文(全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论文1交易成本概述交易成本指履行一个合同的成本,它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项合同的执行而发生的成本;它区别于生产成本,即为执行合同本身而发生的成本。

交易成本的特征:交易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是经济主体之间知识、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利益冲突与调和过程中浪费的资源;是无法彻底消除的;由于事件的概率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对于任意一项经济活动,人们只能在事前根据不完备的知识和信息对交易成本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估量,准确的计量只有在事后才能进行。

商业银行信用交易成本指商业银行(贷方)为和客户(借方)达成借贷协议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它包括贷前、贷中、贷后三个阶段发生的费用支出。

2银行信用风险交易成本构成分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交易成本构成包括信息成本、审查成本、执行成本、监督成本、界定和保护产权成本等内容。

如图1所示。

2.1贷前调查的信息成本即寻找借款伙伴并调查借款人财务状况、信誉状况、经营状况的信息成本。

信息成本既包括信息本身的成本,也包括商业银行为取得信息而付出的寻找成本;由于事前机会主义的存在,要求对交易对手的情况要进行彻底的了解。

如:银行要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资金用途、还贷能力等进行调查,对银行客户进行筛选,搜集相关资料,而这些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才能够取得的。

2.2贷中审查的成本即签约过程讨价还价的成本,拟定合同条款所发生的成本,如落实担保物、抵押登记、抵押物保险等。

首先是合同拟定成本,主要指商业银行事先拟定信贷合同所支付的成本;其次是谈判和决策成本,主要是银企双方就信贷合同的某些内容进行协商而支出的成本;最后,在信贷合同起草时,要确定出各种情况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贷交易合同的执行办法。

这些工作的进行都会使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变的更加复杂,更加费时费力。

2.3贷后检查发生的成本即监督合同签署方,看其是否遵守合同条款,防止挪用资金、督促按期还款等活动发生的成本。

信用证项下的银行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信用证项下的银行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信用证项下的银行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摘要当前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信用证业务的充分发展,使其成为国际贸易通用的结算方式和重要的融资方式。

信用证不仅提高了贸易双方的交易达成率,降低贸易风险,也为银行带来了高额的利润。

由于信用证自身的缺陷和不确定性,银行在享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常见的风险,例如欺诈风险、审单业务风险、操作风险、融资风险、法律及监管制度风险、政策风险等。

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银行必须认真分析识别,同时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正确防范风险,从而保护自身利益。

本文基于信用证的特点和银行责任,对银行将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信用证银行风险防范措施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的商业信用危机频发导致贸易双方互不信任,极大地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信用证应运而生。

用较为可靠的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信用证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一种安全付款的保证,也反过来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是伴随着信用证拒付率的不断提高和其他贸易结算方式的发展,自九十年代起,信用证使用率开始逐渐降低。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得获取资信报告更加容易,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使用信用证进行国际结算,而更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采取保理、赊销等方式进行结算和融资。

信用证的使用逐渐面临危机,也给银行带来了各种风险。

一、信用证项下的银行责任及审单原则(一)信用证项下的银行责任开证行一般情况下为进口地银行,进口商应开证行的要求,交纳押金和手续费后申请开证,开证行接受开证人的委托,依据开证申请书的各项条款,及时、正确地开立信用证。

信用证开出后,第一付款责任由开证行承担,对信用证独立负责。

此外,开证行还应承担独立的承付责任。

通知行的责任是受开证行的委托,向受益人的银行通知或转交信用证,一般情况下为出口地银行或开证行的代理行,通常与开证行有业务往来。

通知行的责任,仅仅是“合理谨慎”地审查被通知信用证,且审查只要满足“表面相符”原则。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近年来,为了化解银行信用风险,我国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

我们不仅按照《巴赛尔协议》的规定计算风险资产、补充资本金,还运用较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法,由信贷主管人员在分析借款企业财务报表和近期往来结算记录后进行信贷决策,并采取较先进的以风险度为依据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但多方面的管理措施并没有大幅度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效果不显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体制、组织体系、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

在风险管理体制方面。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

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根本性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

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不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在组织管理体系方面。

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实施了审贷分离制度,客户经理部负责发放贷款,信用风险管理部负责审查贷款,通过信用风险管理部不直接接触贷款客户来回避贷款风险。

但与国外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和贷款复核部门之间不独立,受外界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在工作中体现不够,而且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普遍存在界面不清、职责不明现象。

在风险管理工具及技术方面。

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随着金融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强,银行风险管理也变得日趋复杂。

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上虽然有所改进,但仍远远适应不了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

根据以上情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应该是:(一)体制改进。

要把我国商业银行建设成为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只要这样才能提高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商业银行信用市场风险评定及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市场风险评定及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市场风险评定及管理论文摘要: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演进,商业银行都已经或正在开发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和系统,并在信贷、交易等业务领域的不断验证中加以修正,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归纳总结了信用评估机构在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和基本做法.并对银行间市场完善信用评估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理念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重视。

金融机构评估对手方信用风险的方法、模型合理与否,关系到评估结果的优劣。

本文概要阐述了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和基本做法。

并对银行间市场完善授信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信用风险评估理论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大致有统计模型、CAMEL模型和专家判断模型等三种理论依据:(一)统计模型利用统计模型进行信用评估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数据积累,一般至少需要连续3年的相关数据。

1.违约概率(ProbabilityofDefauh,PD)理论违约概率是预计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

评估结果与违约率的对应关系是国际公认的事后检验评级机构评估质量标准的一项最重要的标尺。

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

如何准确、有效地计算违约概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不同评级机构所设定的违约定义可能不同,所反映同一等级的质量也因此而不同。

只有违约定义相同的评级机构,其评级结果才可以进行比较。

有了对应违约率的资信等级才能真正成为决策的依据。

商业银行违约概率常用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内部信用评级历史资料的测度方法;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测度方法。

2.违约损失率(LossGivenDefault,LGD)理论违约损失率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占风险暴露(债权)的百分比,即损失的严重程度。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摘要: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近年来,通过多种方式,处置了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但从银行业自身看,尚未从制度、机制上根本解决新的不良资产产生问题,信用风险依然很大。

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大银行比,差距很大,信用风险管理计量还刚刚起步。

因此,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尽管银行对市场风险与操作性风险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就整体业务而言,商业银行面对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风险仍然是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的内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或者债务人不能正常履行合约或信用品质恶化所可能导致交易另一方或债权人遭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

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违约风险,指交易一方无力支付或不愿支付约定款项而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另一部分叫信用价差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即信用质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除信用风险外,还有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但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信用风险是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为复杂、最主要、最大的风险,信用风险自然也就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业市场份额过于集中截至2021年1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和总负债稳定增长,资产总额突破80万亿元,达80.5万亿元,同比增长25.5%;负债总额75.9万亿元,同比增长26.0%;所有者权益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4%。

但从结构上来看,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仍占主体,占比达51%,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比分别为15.1%和7.2%。

论文范文—信用证风险及防范

论文范文—信用证风险及防范

信用证风险及防范随着国际贸易规模和金额的迅速扩大,以及国际贸易产品种类、贸易方式的多样化趋势,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也造成了国际贸易中风险的剧增。

所以,在国际贸易中,选择高效率,低风险的支付方式成为一种趋势。

正因为如此,在当今贸易界中,信用证因其安全系数较高而成为外贸企业的“新宠”。

信用证是银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向受益人(出口人)开立的一种有条件的书面付款保证,即开证行保证在收到受益人交付全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的条件下,向受益人或其指定人履行付款的责任。

因此,信用证结算是依据银行信用进行的。

一、信用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信用证的主要内容(1)对信用证自身的说明:信用证的种类、性质、编号、金额、开证日期、有效期及到期地点、当事人的名称和地址、使用本信用证的权利可否转让等;(2)汇票的出票人、付款人、期限以及出票条款等;(3)货物的名称、品质、规格、数量、包装、运输标志、单价等;(4)对运输的要求:装运期限、装运港、目的港、运输方式、运费应否预付,可否分批装运和中途转运等;(5)对单据的要求:单据的种类、名称、内容和份数等;(6)特殊条款:根据进口国政治经济贸易情况的变化或每一笔具体业务的需要,可作出不同的规定;(7)开证行对受益人和汇票持有人保证付款的责任文句。

2、信用证的特点(1)信用证是银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的付款保证。

所以,在信用证方式下,银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即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这一特点极大地减少了由于商人间交易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付款不确定性,为进出口双方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2)信用证虽以贸易合同为基础,但它一经开立,就成为独立于合同以外的一项契约。

《UCP500》第3条规定信用证与其可能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是相互独立的交易,即使信用证中提及该合同,银行也与该合同无关,并且不受其约束。

可见,信用证的所有当事人仅凭信用证条款办事,以信用证为唯一的依据。

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4篇)

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4篇)

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精选 4 篇)无论在学习或者是工作中,大家都跟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的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还没有到期的存量贷款资产,应密切监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果企业生产的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产品。

生产,应允许其破产,并进行破产清算以保全银行资产或者减少损失;如果企业很有开展潜力,只是浮现了暂时的资金艰难,银行应允许其提出贷款展期申请,甚至于对其新增贷款以匡助其度过难关,企业救活了,银行的资产也就安全了,这是个双赢的结果;对于一些其它的特殊的企业,银行可采取增加抵押和担保的方式降低信用风险。

对于即将发放的新贷款,银行应严格执行贷款审批条件,加强银行的内控制度和强化外部监管,做好贷前调查和审查,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的监视、检查和引导,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评估体系。

应主动积极争取支持国家建立的大型工程贷款融资,对于国家出台的降低贷款条件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的政策,银行应在国家的政策的指引下,制定出各自更为具体的措施和细那么,对于数额比拟大的贷款,应组织银团贷款以分散信用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本钱过高且效果不明显,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科技支持,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的加大对信息系统的投入。

使得信息管理延伸到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起功能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实行信用管理的量化分析和管理,从而降低信用管理的本钱,提高信用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必须加强制度建立,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标准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其中特别是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建立起高效并且相互监视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

信用证项下银行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信用证项下银行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信用证项下银行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摘要信用证业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得到了充分发展,银行承担审单人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同时单据方面的操作风险也明显增加。

银行面临的风险增加,银行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信用制度,将风险置于可控范围之内,有效减少银行损失维护自身利益。

本文不仅列举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用证银行风险防范措施1.信用证特征与银行面临的风险的联系1.1.独立性产生的信用证风险信用证一经开出后,即使出现信用证中存在条款与合同不符的现象,无论是申请人还是受益人都无权要求银行终止业务。

信用证基于该特性产生的风险主要在于合同买卖双方。

1.2.单据业务导致的信用证风险信用证业务以单据形式开展,该方式无疑简化了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但同时也为信用证存在风险埋下了伏笔。

由于开证行仅需要对审核信用中表面的真实性负责,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特点,伪造虚假单据对开证行进行欺诈,而开证行审单过程中并不会发现单据是伪造的。

1.3.“银行信用”导致的信用证风险开证银行作为第一付款人,如果进出口双方利用信用证业务作为间接从银行进行融资的手段,此时会给银行造成巨大风险。

若买方与银行勾结一同欺诈卖方,那么信用证业务也会给卖方造成巨大风险。

2.信用证项下的银行面临的风险2.1.欺诈风险欺诈在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且欺诈是各种交易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欺诈是一种道德风险问题。

信用证欺诈的风险具有较大的风险表现为其负面影响较为严重。

信用证欺诈具有国际性的特点,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呈扩张趋势,且发展中国家受影响颇为严重。

信用证欺诈给公司和银行都造成极大的损失和不可挽回的影响,银行信用受损。

信用证是基于银行信用而产生的银行支付方式,信用证欺诈极大地损害了银行信用,给银行支付体系造成了影响,同时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影响。

2.2.监管制度风险我国目前针对规范国内信用证的规章制度过于单一,仅有人民银行制定的《国内信用证结算方法》。

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风险及对策

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风险及对策

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风险及对策摘要:国内信用证在国内贸易结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商业银行办理国内信用证业务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风险。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国内信用证业务的相关风险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国内信用证业务健康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风险国内信用证(简称信用证)有着融资方便、结算灵活、信用支持等优势,在国内贸易结算中应用的较为广泛。

信用证主要是开证行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开出,依靠满足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支付的付款承诺。

商业银行近年来也大力开展信用证业务,但是其中出现了很多风险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信用证业务,促进自身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办理国内信用证业务存在的风险(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建设银行某分行客户A向通知行中国银行某分行的客户B开立一张远期信用证,受益人客户B在向通知行提交单据的时候,申请信用证议付。

通知行在单据审核无误后发出委托收款,付款日期为2014年12月22日。

开证申请人在收到通知后同意到期付款。

通知行便给予受益人办理议付,而议付日期选择为2014年12月20日。

议付后的托收账户为该议付生成的贷款账号。

在到2014年12月20日时,议付行没注意查询资金是否已经到帐还清,2014年12月22日开证行为开证人进行信用证付款时,发现托收账户异常,无法付款,立即通知议付行,才发现议付贷款已经出现逾期。

案例二:某议付行给信用证的受益人办理议付时未对单证进行认真审查,增值税发票只通过表面的信息核实,未发现不符点立即给受益人办理了议付融资。

议付完成后再将单据寄回开证行索取托收金额,开证行进行单据审核时发现,该增值税发票已经在网上登记质押,质押权人为另一家银行机构。

经进一步与开证人核实,该笔发票并不是本笔信用证项下的发票单据,开证人拒绝付款。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 Banking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学生姓名:学号:院系:班级:任课教师:提交时间:2014 年 6 月 25 日成绩: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分析学生:学号:任课教师:专业:二O一四年六月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 BankingUndergraduate:Student ID:Supervisor:Major:June 2014课程论文摘要摘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信用风险的概念入手,并且例举了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以及成因。

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讨论。

首先简述了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再者详细介绍了传统和现代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最后做了针对巴塞尔协议与银行信用等级评定的简单讨论。

关键字: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课程论文AbstractAbstract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From the concept of credit risk, I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nk credit risk and also the causes. Based on these, I unfold the discuss on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ethod. First, I introduce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eory, and furthermore, I introduce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Finally I make a simple discussion of Basel and bank credit rating.Keywords:banking; credit risk; risk management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方法 (1)1.3 研究的思路内容及结构 (1)2. 信用风险概述 (2)2.1 信用风险的概念 (2)2.2 信用风险的特点 (2)2.3 信用风险的成因 (2)2.3.1 客户的履约能力出现问题 (2)2.3.2 客户的履约意愿出现问题 (3)2.3.3 蓄意欺诈 (3)2.3.4 其他风险 (3)3.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4)3.1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4)3.1.1 资产管理理论 (4)3.1.2 负债管理理论 (5)3.2 传统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5)3.2.1 基本抵押原则 (5)3.2.2 违约事件与保证契约 (6)3.3 现代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7)3.3.1 信用衍生品 (7)3.3.2 信用证券化 (8)结论 (10)参考文献 (11)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中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之一。

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论文

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论文

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以减少信用风险对银行业务的不利影响。

首先,论文介绍了信用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然后,分析了当前建设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评估方法不准确等。

接下来,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监督和风险管理能力培养等。

最后,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提出的对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信用风险、建设银行、对策、内部控制、风险评估1. 引言信用风险是银行业务中常见的风险类型之一,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将对银行的经营业绩和声誉产生严重影响。

建设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其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建设银行如何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的需求,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以保持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2. 信用风险的定义和特征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其他交易对手不能按时履约或无法履约的风险。

它是银行业务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的特征。

信用风险的特征包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和违约相关性。

3. 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设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风险评估方法不准确、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不稳定和风险的积累。

4. 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为了提高建设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本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首先,建设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

其次,建设银行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

最后,建设银行应加强监督,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培养机制。

5. 案例研究通过对建设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的案例研究,本论文验证了提出的对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案例研究表明,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加强监督都能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并提高建设银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信用证风险论文
浅析如何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摘要:本文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

文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使用的两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分类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客户信用评级法;贷款风险分类法
风险是决定金融业发展及其行为的基本要素。

金融系统的制度安排、结构设计、运作流程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配置。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筹集融通资金、引导资产流向、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和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作用,是整个国民经济“总枢纽”和“调节器”。

而在本质上,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银行负债经营的独特性质决定了银行经营与风险相伴而生。

能否有效地对其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在国内这样一个以银行体系为绝对核心的金融系统当中更是如此。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手段都是以定性分析、经验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和各种财务工具的运用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目前,这种局面已经有很大的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建立起由客户评价体系——客户信用评级法和债项评价体系——贷款风险分类法所构成
的两维评级体系。

(一)客户信用评级法的现状
从2001年起,我国各商业银行先后改革了信用等级分类方法,全面引入国际先进的综合分析法,引入了量化评级手段,建立起信用等级评定的评级系统,使信用等级分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定性分析法
商业银行的传统定性评价方法中,包括财务报表、行业特征、财务信息质量、债务人管理水平等方面评价。

其中,财务报表分析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在对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中,财务报表是其中的重要资料。

财务报表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概括与反映,它以规范的归类方法向股东、客户和监管部门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向银行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分析、衡量经营业绩和控制经营行为的依据。

此外,专家分析法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信用风险定性分析方法之一。

它由一些富有经验的专家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主观判断,对贷款企业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权衡以后,评估其信用风险,并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

在此方法下,信贷决策是由专家做出的。

对信贷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专业技能以及对某些关键因素的把握和权衡。

根据专家分析的内容和要素的不同,又分为“5C”法、“LAPP”法、“5P”法、“5W”法等,其中“5C”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5C”法是通过分析借款人的5项因素作出信贷决策,具体内容包括: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周期形势(Cycle Condition)。

在这一制度下,不同的专家在对同一借款人的信用进行分析时可以运用完全不
同的标准,这些人在选择客户时有着强烈的偏好,这样就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集中程度,无法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合理分布。

2.定量分析法
(1)传统定量评价方法——财务比率分析
在财务报表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方法很多,包括: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指数分析法、边际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其中财务比率分析是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财务比率一般是通过将同一会计期间财务报表上的相关项目的
数据进行相除求得。

一般将商业银行的财务比率分为:收益比率、风险比率和其他比率。

(2)信用评分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是将反映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借款人信用状况
的若干指标(如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借款人的收入、年龄、职业、资产状况等给予一定权重,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得到能够反映信用状况的信用综合得分或违约概率值,并将其与基准值相比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贷款定价,主要包括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线性判别模型等,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3)信用风险度量模型(Credit Metrics)
该模型是一个以VaR方法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模型。

由JP摩根公司和一些合作机构(美国银行、KMV、瑞士联合银行等)于1997年推出的信用度量术,旨在提供一个进行信用风险估值的框架,用于诸如贷款和私募债券这样非交易资产的估值和风险计算。

计算VaR有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