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存在及其基本属性的概念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存在及其基本属性的概念辨析从当前人类社会所存在的重要文物、历史及其文字记载等方面来看,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即“人是什么”、“我是什么”等的认识是很早的,而且有关这些认识的文献和资料也是很多的。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铭文刻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鸣百家(主要有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农、小说家等),以至后来的各种哲学流派,都对人进行过研究和争论。比如,有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无善与不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杨雄的“善恶混合论”、王充和韩愈的“人性三品论”等等。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一直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到人类的灭亡或质变才有可能结束。
一、人的三种存在形态。研究和确定人的基本存在,是研究人的各种问题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论中历史和逻辑发展的辩证统一。关于人的存在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和前提。”[1]549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把人看作是费尔巴哈设定的“一般人”或“德国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2]73我们认为,人的存在形态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析和研究:一是从整个人类即类存在的形态来研究人;
二是从群体(社会)存在的形态来研究人;三是从个体存在的形态来研究人。这样,人的存在形态就是类存在、群体(社会)存在和个体存在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体。人既是一种类存在,也是一种群体(社会)存在,同时也是一种个体存在,正是对这三种存在的同时占有才成为了一个具体的、丰富的人。
1、类存在。从现在我们所具有的有关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发展历史的知识和认识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人是从类人猿演变而来的,人是从自然界的发展演变中而形成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一份子,显然具有相对性,是通过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相对比、相区别而得出来的。人与自然界中的无机物不同,人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如微生物、植物、动物等也不同,人是具有人的一切类特性的类存在而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存在物相区别而存在。这就是人的类存在,是人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自然界中的类而存在。
2、群体(社会)存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人不仅仅只是类存在,还以群体的形式或社会的形式而存在,这就是人的群体(社会)存在。现实中的个人都不可能是绝对孤立的存在物,他们总要隶属于一定的家庭、家族、民族、种族、行业、阶层、阶级、党派、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也就是说,他们是各种社会组织或群体组织的成员。我们知道,人出生
后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系统就是家庭和家族,这是新生命自己不能决定的;第二个社会系统就是学校和班级;第三是生活的区域;第四是从事的行业和职业;第五是阶级和阶层;第六是党派和团体;第七是民族和国家;第八是国际组织或国际地区。这些都是人的群体存在的具体表现和形式,从而也反映出现实的个人的群体存在形态。
3、个体存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人不仅是以类存在、群体(社会)存在的形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存在。个体存在就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存在形态。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人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但他并不能完全溶解在社会关系之中,他的存在不能完全归结为群体(社会)存在和类存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人既进行着类生活、群体生活、社会生活,同时又进行着他个人的个体生活,个体生活是不能被类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完全取代和占有的。个体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状态,社会从元素上来说,就是由若干具有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的群体;人类从元素上讲,也就是由全球、全世界的个体按照各种关系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类。没有个体存在的人是不完全的、也是片面的人。
二、人的存在的基本属性。与人的三种存在形态,即类存在、群体(社会)存在、个体存在相对应,我们从理论的抽象和研究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人的三大属性或性质:人性、群体(社会)性和个体性。
1、人性。我们认为,研究“人是什么”、“我是什么”、“认识你自己”以及人的性善或性恶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对人性的研究和认识。人性是人类性、类特性的简称。人性就是把人与非人相对照和比较,总结、概括和抽象现实中和历史上的每一个个人、每一个群体以及整个人类而得出的有关人类的共性。简而言之,人性就是人类的性质或属性,也就是人的类存在形态的性质和属性。从人性的外部来讲,人性是与物性或植物性、动物性等非人生物或物质的性质和属性相对应;从人性的内部来讲,人性是与群体(社会)性和个体性相对应。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之中,主要研究有关人性的学科有哲学、宗教学、人类学、文学等。马克思说过:“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2]46简单地说,马克思认为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动物也有自己的生命活动,但是“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而“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2]46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
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2]67可见,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之类区别与其他类的类特性。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的著作和不同时期也称其为实践、劳动、生产等概念。
2、群体(社会)性。群体性传统上一般称之为社会性,是与人性与个体性相对应的概念。群体性就是把一个个群体及群体内的每一个个人进行对照和比较,总结、概括和抽象现实中和历史上的每一个群体(如国家、民族、阶级、政党、家庭、企业、工厂、社会团体、各种组织等多个人的结合体)以及群体内部的每一个成员所具有的共性。从群体性的更抽象性上来讲,群体性是比人性更具体的概念;从群体性的更具体性上来讲,群体性是比个体性更抽象的概念。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之中,主要研究群体性的学科有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民族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当然,随着科学的不断分化以及研究的持续深入,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围有所扩大、有所交叉、有所细化,从而对人性、群体性乃至个体性等都会有不同程度地涉及。群体(社会)存在的人,由于彼此之间的相互需要、相互依赖、相互生产、相互生活而必然发生各种社会联系,或者说社会关系。马克思曾说过,“现实的个人”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