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研究性课题实施步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活动。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除了变,一切都不会长久。”变革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不断变化的,学习方式自然也应时而变化。根据我读了相关资料,我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是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②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③研究性学习是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研究。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校接受“研究性学习”

建国以后,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面对21世纪的打挑战,基础教育课程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定位于:克服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所需知识。具体切入点就是“研究性学习”。

其实这正是因材施教的需要。20世界50-70年代的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特殊因素,决定了他们相对于80-90年代的学生有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这就决定了他们拥有了较强的观察、分析、认识的能力。与此同时,相对于当时的信息资源的限制,使得当时的学生对间接知识

更为渴望,而且他们也具有将这些人类优秀的精神成果内化的能力。因此当时重书本,重知识传授是时代与学生的共同需求。

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家庭诸多客观条件的改变,他们不仅仅需要书本知识,更需要将这些知识内化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被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类从古到今灿烂的文明所震撼,才会以一种平和扎实的心态生活、进取。许多事例说明,现在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观察、了解、认识自然,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归纳、吸收“思想”,因为他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简单的重复,机械的训练,一切的文明成果罗列在他们的面前,他们缺乏将这些精华内化的能力,于是开始麻本、厌学。

当然使学生实践能力普遍下降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学校造成的,还有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也恰恰是因为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孩子的教育职能下降,才使得学校正常的“训练”一下子跃居为“学生生活的主导”,也才使得学校一下子成了“束缚学生创造力”、“压制学生个性”的“罪魁祸首”。

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从自身的命运出发都需要变革,都需要找到符合自身和谐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我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和学校共同走出困境,我们不能坐等社会、家庭为我们主动铺设道路,我们必须创设条件,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

(二)提高教师素质和生活质量----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

目前有关教育研究的理论对21世纪的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很高的要求,教师面对巨大的打挑战。对此,有些教师心理负担很重。这就要求教师静下心来,对各种挑战进行认真分析.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现状是:用全世界最少的教育经费,撑起着全世界最大的教育。过去我们一直以选择

了教师就选择了物质的清贫为自豪,一直以选择了物质的清贫,就选择了精神的富有为骄傲.物质的清贫是勿容质疑的,那么精神的富有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吗?除了甘于奉献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钦佩,除了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令我们快慰,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到底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只能用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向不同的学生传授相同的知识,以试图提高他们的能力;我们的视野常常要聚集于一点,我们何尝不珍惜这一点之外的更为丰富的世界,而研究性学习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这样的空间。使我们这个职业更符合人性,不仅可以谋生,更适合生活,更适合完善自身。因此我们真的应该以一种欣喜、一种轻松的心态走进研究性学习,当我们真正能自如的驾驭这门课程或这种学习方式时,教师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一定会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认识,改变观念,转换角色

传统的教育施行的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学生脑袋成为知识的填充容器,头脑中没有新问题,没有创造欲,造成创新能力的缺乏。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又一个主要的缺点只注重灌输书本知识,轻视学生的动手、参与、观察和调查研究的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可能在考试中能大获全胜,但创造能力平平。而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赢得未来的基础,是时代的要求、未来竟争的需要。因此我们教育者应充分认识的到传统教育的诸多弊,要提高自己深化课堂改革的自觉性和紧迫性,要切实改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已任,要从“讲”师变为“导”师,要从教育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要将学生的主体发展和教师的

教学统一到一个全新的生命共同体之中,使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教师“会教”和学生“会学”和谐统一发展,让师生生命价值在课堂上得一充分体现。

一、开始阶段(选题阶段):

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成功的选题是在对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的细心观察中,发现和提出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本知识的教学,要善于发现知识的空白点,要有意留给学生一两个课本知识的空白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选题最好要有充分的前期准备。

课题类型大体可分四类: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规划设计报告、研究性论文等。学生选题时,往往喜欢在感兴趣的内容、热点话题上做文章,因此难免出现选题过大,难于收集资料,或对收集的资料难以驾驭,撰写论文时,没有自己的见解,观点不明确等现象。虽然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来源是很广泛的。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意选题不能过大,使研究无法顺利开展;如心理问题。二是防止题意模糊,缺乏目的性;如“人与文学”“我与战争”三是防止研究课题实施难度过大如“城市污染治理”等。选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专题研究工作进展的快慢,成果的好坏、甚至整个工作的成败,因此在选题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⑴需要性原则

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否则就没有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