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

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

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气体,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空气不但占据空间,还能流动。

2、过程与方法运用感官可以感觉空气的存在;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空气;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在动手实验前,对可能发生的现象作出假设,有助于我们对空气的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产生研究空气的强烈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三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出发,教学重点是感受空气的存在,流动及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用:1个水槽,2个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学生用:材料1、透明的塑料袋,牙签。

材料2、水槽,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教学流程导入→利用感官初步感觉空气→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够流动→总结→延伸。

一、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降落伞表演吗?想看吗?好,我们共同来欣赏一段精彩的降落伞表演。

不过,你们要认真观察,边看边思考,降落伞是靠什么撑起来的?2、课件出示降落伞表演3、师:空气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认识空气。

板书:认识空气。

(二)利用感官初步感觉空气。

1、创设情境,利用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

1)师: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你看见了吗?生:看不见师:用手摸一摸。

生:摸不着。

师:空气看不见又摸不着,要研究它可就难了,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书(如挥动手中的风车、扇动扇子、风吹树叶摆动……)2)师:很好,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空气就要想办法抓到空气,怎么抓呢?学生说一说(用塑料袋来抓空气,并让一个学生演示一下)2、引导用感官了解。

(1)师:用手指着一袋空气,说这里面鼓鼓的,就是空气。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精品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空气》第1课时感受空气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三、教学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实验记录单五、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一摸。

提问:摸到了什么?(预设:什么都没有)2.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

提问: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预设:空气)3.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

(二)探索:空气特征(预设25分钟)游戏一:感受空气1.出示:一个大的透明袋子、1个哨子、1个气球,你们分别会怎么玩?2.学生说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戏方法,尤其是透明袋子的,学生示范装空气的方法(打开袋子轻轻的一兜,用手抓紧袋口,再拧一圈,观察结束前都不能松开袋口)。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通用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通用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三章“身边的物质世界”第三节“认识空气”。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性质和作用,以及空气污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进行空气成分的检测。

3.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成分演示仪、烧杯、火柴、蜡烛等。

学具:实验报告单、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空气污染的短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引发学生对空气组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演示与随堂练习(10分钟)演示空气成分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然后进行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5.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空气,减少空气污染。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可压缩等。

3. 空气污染的危害:呼吸道疾病、环境破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分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答案: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各成分具有不同的作用。

空气污染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废气等。

2. 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空气质量,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空气组成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空气成分的知识。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空气教案1 活动目标: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

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

(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

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三年级苏教版认识空气科学教案

三年级苏教版认识空气科学教案

三年级苏教版认识空气科学教案三年级苏教版认识空气科学教案如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包括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

2.让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空气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

2.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

3.实验:观察和实验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2.重点:空气的基本性质和实验观察。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教具:空气样本、显微镜。

2.多媒体资源:空气组成的动画、实验演示视频。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的前知,如之前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生活中的经验等。

2.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演示、小组讨论、观察等方法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空气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使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指导。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空气的基本性质、组成以及实验观察等内容。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表现以及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评价。

2.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八、作业布置1.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空气有关?写下三个例子。

3.与家长分享学到的关于空气的知识。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空气的知识,这类自然科学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和演示。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内容主要围绕空气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组成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空气的透明性、无色无味、不易被压缩等特点,以及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作用。

教材以实验和探究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

但他们在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等方面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发现和总结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性质、组成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空气的性质、组成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空气性质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汇报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2.空气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透明性、无色无味、不易被压缩等特点,并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

3.空气的组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4.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讨论空气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5.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6.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认识空气》全部教案(共含4课时)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认识空气》全部教案(共含4课时)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由“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和“热空气和冷空气”三部分组成。

三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块状结构,而是存在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

从“空气会占据空间”到“空气有质量”再到“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这些具体概念知识点的层层深入,使学生认识空气,了解空气,在最终完善《“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核心概念。

课中,因为空气是看不见,会流动的物质,因此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借助水将不可视的空气“可视化”,让容易流动的空气存在于封闭在密闭的空间中,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空气,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特性,本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降低学习难度,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一年级下科学三单元《空气》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认识到空气的存在。

2.能够理解空气像水一样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操作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并且有弹性。

科学探究:1.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掌握对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

科学态度: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2.能认识到空气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空气的利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和被压缩有弹性。

【教学难点】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小漏斗、橡皮泥、塑料杯、纸巾、气球、注射器、针筒胶帽。

《空气》教案(精选

《空气》教案(精选

《空气》教案(精选教案:《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空气》。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空气的性质和成分,以及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成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和成分,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杯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如吹气球,呼吸等,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实验观察(10分钟)(1)让学生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如气球的变化,水杯中的水气泡等。

3. 空气的成分(1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空气的成分,如氮气,氧气等。

(2)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4. 空气对生物的影响(5分钟)让学生了解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如氧气对人体的作用,二氧化碳的产生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空气的性质有哪些?(2)空气的成分是什么?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3)空气对生物有什么影响?2. 答案:(1)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可见。

(2)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体积分数分别为:78%,21%,0.94%,0.03%,0.03%。

(3)空气对生物的影响:氧气供给人呼吸,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水蒸气和杂质维持生物体的水分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和成分,以及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认识空气》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认识空气》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6.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7.师:为什么?
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 湿了。
8.师生小结: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操作性定义:引领 学生借助可见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目还占据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 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学生通过做这 个发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学方法的魅力。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会直观地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而不会有意识地去研究空气的物理性质。他们会因 为空气看不见而忽视其占据空间的性质,会因为空气摸不着而忽视其有质量的性质,更不会意识到空气流 动与风的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存在迷思概念,有必要设计相关主题单元,帮 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学生活动
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
所以纸团不会湿。 3.师:说一说,你的纸湿没湿?为什么?
4.师:如果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什么 现象?松开手以后呢?
5.师: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我 们再来试一试。
生: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 会湿。 学生分组活动,对比分析:将杯子倾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 ( )
A.空气占据空间 B.纸把水往下压 C.水有一定体积
课外实践:魔术——蜡烛在水底燃烧?!用水槽装一些水,把蜡烛放在水面点燃,将空杯子翻转竖直罩在 蜡烛上方,再把杯子压入水里。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探究“漏斗的秘密”的活动中,需要演示自制教具,控制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明显的实验现象。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3《热空气和冷空气》(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出示蜡烛,打火机点燃。放于热气球旁边。
提问:蜡烛点燃了,为什么热气球还是没有飞?要怎样才起来的?
学生观察后交流:塑料袋热气球先鼓起来,然后上升。
追问:垃圾袋为什么会鼓起来了?(里面充满了空气)
演示,垃圾袋兜满空气,提问:我这个热气球也充满空气了,它怎么没有飞起来?
二、探索
(二)实验观察热空气向上、冷空气向下。
1.出示“热气球”、“纸蛇”图片。
提问:热空气向上流动,那冷空气会向哪个方向流动呢?
追问:空气透明、无色、无味、无形,我们有什么办法能“看到”空气流动呢?
2.出示线香,点燃。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两个保温杯(用一桶热水和半塑料泡沫箱冰袋替代也可),一杯保温杯内装有热水、一杯保温杯内装有冰水,两个贴着标签“热空气”“冷空气”的集气瓶、两片玻璃片。
10.从刚才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实验探究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特点。
1.图示空气流动实验装置。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冷空气、热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当空气流动起来,热空气流到上方,那原来热空气占据的空间呢?
老师这里有一个专门研究空气流动的装置,你能说一说,蜡烛点燃后,哪里的空气会变成热空气,哪里的空气是冷空气?
学生领取2瓶热空气,线香“染色”,再领取2瓶冷空气,然后按照交流的实验步骤展开研究,强调等气体不再流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再调换两瓶空气的位置。
7.学生活动时,教师另外备2瓶热空气、2瓶冷空气,做下热上冷、上热下冷一直静置的实验,实验初拍照传入课件,以便交流时使用。
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热空气总是向上流动,冷空气总是向下流动。
提问:利用这两杯水,你能制造热空气和冷空气吗?
4.出示1瓶热空气(玻璃片盖好)、1瓶冷空气(玻璃片盖好)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2《空气有质量吗》(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2《空气有质量吗》(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实验分析:
在平衡棍两端分别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平衡棍保持平衡,说明两个充气的气球质量相等。将其中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平衡棍失去平衡,向充气气球的一端倾斜,说明充气的气球比没有充气的气球质量大。
实验结论:
因为空气有质量,但是很轻。所以平衡的细长棍会不平衡。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4)把气针插入皮球的气孔中,挤压皮球,把里面的空气尽量排净,重复试验几次。
实验现象:充气前的皮球比充气后的皮球质量小。
实验分析:
第一次电子天平称量的数值是皮球自身的质量。
第二次电子天平称量的数值是皮球自身的质量和它里面空气的质量的和,所以第一次称量的数值要比第二次小。
实验结论:充气越多,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越大,说明空气有质量。
学生交流。
拿出2瓶500ml水、2个带盖500ml空瓶。
解说:阅读材料中提到“1升”,1升是多大的空间呢?就是2个500ml矿泉水瓶子内的空间,2瓶空气空气有多重呢?材料盒里每人取3枚回形针,掂一掂,1升空气的重量就和3枚回形针的重量差不多。
学生感知3枚回形针(1升空气)的重量。
拿出2瓶水,要求:再掂一掂1升水的重量。
科学观念
1.空气的基本性质有:无色、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
2.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科学思维
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总结出空气是有质量的,在实验过程中收集证据,培养学生根据证据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
1.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
2.能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对象,详细的记录,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增强探究空气奥秘的兴趣,乐于参加探究活动。养成有计划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愿意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2. 空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空气污染的种类、危害及防治措施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到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了解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实践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空气污染的种类、危害及防治措施。

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组成图示、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等)。

2. 学具:实践活动用到的材料(如塑料瓶、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组成图示,引发学生对空气组成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如浮力、燃烧等。

4. 例题讲解:讲解空气污染的种类、危害及防治措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与空气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空气污染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2. 空气的性质:浮力、燃烧等3. 空气污染:种类、危害、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空气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列举三种空气污染种类,并说明其危害。

(3)谈谈你对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理解。

2. 答案:(1)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组成,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呼吸、燃烧、浮力等。

(2)三种空气污染种类: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2.5。

危害:影响呼吸系统健康、导致心血管疾病等。

(3)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监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以及空气污染的种类、危害和防治措施。

课后可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空气污染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二是让学生认识空气的重要性,知道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认识空气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空气、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认识空气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探究空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故事教材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空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空气: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无色无味特性。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流动性,探讨空气的密度、溶解性等性质。

4.认识空气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空气的宝贵。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充气皮球一只、瘪皮球一只、气球、塑料袋若干。

2、玻璃杯、蜡烛、透明塑料杯、粉笔头、吸管。

3、装有水的玻璃盆、充气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与没有气的皮球,请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

问:是什么让皮球鼓起来的’?(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为瘪皮球充气。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1)气球放气,让幼儿观察,看一看,能看到空气吗?
(2)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能闻见空气吗?
(3)让幼儿用手抓一抓,能抓住空气吗?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分组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内及走廊各处找空气。

(2)分组实验: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在水中捏充气玩具;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
罩住;往透明塑料杯中扔粉笔头;摇晃装有水的塑料瓶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轮胎、游泳圈、热气球等)
4、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宝贵的,树立环保意识。

(1)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感受片刻。

(2)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空气。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

小学生科学活动: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定义和组成。

2.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3.认识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定义和组成。

2.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空气模型:装满汽水瓶、盖子和吸管。

2.空气压缩模型:一个玻璃茶杯和一张纸。

3.用毛巾盖住嘴巴,从嘴里吹气,此时手放在嘴巴前面感觉气流的温度变化。

4.通过水蒸气实验模拟云的形成。

5.通过绘制人体模型,展示空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1.1.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空气,空气有什么作用?1.2.通过所见所闻,引导学生谈谈有哪些物体是需要空气的?2.认识空气2.1.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气体组成的。

2.2.空气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2.3.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人体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对人类生命的重要作用。

3.实验操作3.1.利用空气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3.2.利用空气压缩模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随压缩而变形和回弹。

3.3.利用吹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散发热量的特点。

3.4.利用水蒸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水蒸气是如何形成云的。

4.总结在教学结束时,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放练习,统计成绩,以检验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以实验为主体,通过操作和体验,展示了空气的存在和特性,让学生加深了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

实验操作的方式可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年级的学生。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讲解要点,清晰表达,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提问:如果把瓶子这样扣入水槽,猜一猜,纸会湿吗?
2.学生分小组领取小烧杯、带双面胶的纸片,尝试。
3.交流:把瓶子扣入水槽,A4纸湿了吗?为什么纸没有变湿?
如果空气从瓶子中跑掉,纸会湿吗?怎样能让空气出来,让水进入?
4.演示:微微拧开瓶盖,气泡从瓶盖边缘冒出,水慢慢进入塑料瓶,纸变湿。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2.愿意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理解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占据空间;能操作实验,理解水无法进入瓶子、倒扣杯底纸不潮湿、气球吹不大都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一盒装满的粉笔、2支粉笔;大半瓶水、半杯水。
学生:小口瓶、橡皮泥、塑料小楼都、半烧杯水(250ml)、滴灌、洗衣液稀释溶液;塑料瓶上半部分(带盖)、A4纸2张、水槽(水大半);套好口的气球、小口瓶;注射器、橡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一下空气。
演示:注射器抽红水、排红水。
2.出示注射器抽空气、排空气。要求同学们一起操作。
提问:像老师这样操作,注射器内的空气是怎样变化的?
(抽,空气进入注射器,占据的空间变大;推,空气被挤出注射器,占据的空间变小。)
3.出示橡皮,注射器抽气,注射器前端用力顶住橡皮,用力按压注射器推拉杆,再松开。
要求:像老师这样玩一玩,和同学们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2课《认识空气》|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2课《认识空气》|冀教版

《12 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各种感官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2、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你知道那里有空气吗?新课讲解:找空气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哪里有空气?’’的问题导人本活动。

学生可采用的找空气的方法有:用塑料袋装空气、直接觉察空气、将粉笔或土块放进水中观察粉笔或土块中冒出的空气。

除此之外,还应导学生想出更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确实存在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的。

比较空气和水1、空气与水具有许多相同的基本物理性质,在水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感官认识水,了解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2、观察、比较水和空气的相同点。

教师为各组准备一杯清洁的水、每人一根吸管。

活动时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水的方法,从颜色、气味、味道等几个方面观察空气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和水比较,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

空气的流动是看不见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找空气的实验,或依据到处都有空气的事实推理,认识空气的流动。

3、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

它和水都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注意:空气(气体)与水(液体)的不同,只要求学生凭生活经验能从感官上区分即可。

教学时不要在“气体”、“液体”的定义上纠缠不放。

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是进一步证明空气存在的探究活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方面,他们可能对空气的概念和性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去发现和探究空气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

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发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气球、塑料袋、水杯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空气。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

如:吹气球、用塑料袋装空气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空气的性质。

如:比较不同容器中空气的多少、观察空气对物体的作用等。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人要呼吸、气球会爆炸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问题,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如: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植树造林等。

科学实验课《认识空气》教案

科学实验课《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实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科学的欲望,感受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认识空气占用空间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 2观察实验法 3小组合作讨论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见见吗?这个时候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当他们四处寻找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快速的兜住空气并扎紧袋口,然后告诉学生,你们的朋友在这里。

它就是“空气”,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在你的眼前,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来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二).实验探究,认识新知:活动一:纸的奇遇1.出示问题:出示幻灯片中的盛着水的透明玻璃容器,然后将塞有纸巾的玻璃杯倒扣入容器中。

2.提出猜想预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湿?3.实验论证:出示实验要求: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的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的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垂直)3.用桌子上的纸巾将杯子擦干后,取出纸巾看看有没有湿。

4.小组汇报,得出结论:(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进水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不成功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水被赶出来了)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三).师生互动,巩固提高活动二;吹气球直接提出问题,引出答案:因为空气占据了气球的内部空间,所以气球鼓起来了。

(四).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活动三:出示我自己利用废料创新自制的教具,进行实物的展示,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只有把密封的瓶子里的空气赶出来,水才能流进下面的瓶子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猜看
• 奇妙奇妙真奇妙, • 看不见来摸不着, • 无孔不入变化多, • 动物植物都需要。
——空气
.
认识空气
西庙宫中心小学 周若麟
.
? 找一找 活动一:空气在哪? • 1、提出问题:空气在哪? • 2、猜想假设 • 3、设计方案 • 4、探究实验
• 5、总结归纳: 空气——无处不在
.
活动二:空气的性质
.
沙尘暴
.
汽车尾气
.
工业污染
.
吸烟
.
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
.
保护空气 保护大自然
.Leabharlann 谢大家 再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 空气
? • 同样离不开的还有—— 水
水的特征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
? 状、透明的液体。
空气的特征
.
颜色 气味 味道 形状 透明 状态
水: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没有 固定形状
透明
液体
空气:
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没有 固定形状
透明
气体
.
? 知识运用 • 1、同学们,你们周围被空气包裹着,但你 还能被别人看到,为什么呢? • 2、当我们夏天很远就可以闻到花香的气味 ,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