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反思

合集下载

课程建设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建设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课程建设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学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全过程。

从最初的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再到评价反馈,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在设计课程时,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灵魂,它决定了课程的方向和内容。

在设计课程时,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确保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设计中,我注重将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在设计课程时,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优化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保障。

在设计课程时,我注重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二、教学实施中的挑战与收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 学生差异的应对: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我在教学中注重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同时,我还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教学资源的整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积极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企业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3.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4.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评价的反思与启示在课程评价方面,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程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反思(2篇)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反思(2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这次课程改革,现将我在改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课程改革旨在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体现教育公平课程改革关注教育公平,努力消除城乡、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二、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1. 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改革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更加公平、合理。

4. 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在改革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反思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反思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其中,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不断地深化和推进。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改革的成效和反思,以期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具体内容包括: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调整教学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合作式、实践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改革成效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课程改革优化了课程结构,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之间建立起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学方法的改进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2.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教师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课程改革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课程改革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和资源,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三、反思与建议1.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也需要建立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2.教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思考(3篇)

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思考(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新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我对转变教育观念的几点思考:1.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3.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优化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下是我对优化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强化实践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教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加强课程建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

以下是我对加强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1. 确定课程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合理确定课程目标,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优化课程内容。

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删减和拓展,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学改革实践反思(3篇)

教学改革实践反思(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教学改革实践,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

一、教学改革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从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到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学校决定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改革实践内容1. 课程改革(1)优化课程结构:根据学生兴趣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性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2)更新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技术、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改革(1)教师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2)教学手段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评价改革: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3. 教育评价改革(1)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教学改革实践反思1. 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2024年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二篇)

2024年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二篇)

2024年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不断进行着课程改革与创新。

课改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完善与更新,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课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对学校课改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

首先,学校课改在内容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将学生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学习书本知识上,而缺少对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降低,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另外,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固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因此,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学校课改在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和概念的深入理解。

同时,传统的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评估主要依赖于学生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体系也要进行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长和潜能,多元化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此外,学校课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挑战还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材选择、家长和社会的参与程度等方面。

一些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仍然比较传统,他们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接受程度不高,导致课程改革效果不明显。

同时,一些学校的教材选择过于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家长和社会对课程改革的了解和参与程度也较低,很少关注学校教育的发展,这也限制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综上所述,学校课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容忽视。

为了推动课改进一步深入发展,我们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程建设反思总结模板学生

课程建设反思总结模板学生

一、前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积极参与了课程建设,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课程建设中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现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如下。

二、课程建设中的收获1. 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课程建设,我对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课程建设中,我积极参与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实习、项目等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沟通能力的锻炼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与同学、老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我学会了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建设中的不足1. 时间管理能力不足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时间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学习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

2. 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虽然我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但在自主学习方面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面对新知识、新技能时,不能迅速适应和掌握。

3. 团队协作能力不足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团队协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影响了团队的整体效率。

4. 评价反馈意识薄弱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对自己和团队的评价反馈意识较为薄弱,未能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确保学习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

2.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索新知识、新技能。

3.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与同学、老师的沟通,明确分工,提高团队效率。

4. 加强评价反馈意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协作方式。

五、结语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反思、改进的过程。

通过本次反思总结,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课程建设中的不足,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

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

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近年来,面对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要求,学校课程改革成为了教育界的重要议题。

课程改革旨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将对学校课改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

首先,课程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传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对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不高,很多学校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课程改革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因此,课程改革应该从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仍然过分追求学科成绩的提高,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此外,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特长,因此,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力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度不高,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统一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

最后,课程改革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因此,课程改革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不足,导致教师对新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学校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需要,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反思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更新和改进。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和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因此,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教师应关注学科前沿,整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这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学校应不断优化教学设施,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充满创新氛围的学习空间。

五、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帮助他们获取信息,拓展知识视野。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他们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培训、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七、家校合作的加强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教育的合力。

八、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学改革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024课改心得体会与反思(十四篇)

2024课改心得体会与反思(十四篇)

2024年课改个人心得体会课改心得体会与反思(十四篇)课改个人心得体会课改心得体会与反思篇一1. 创设一种气氛,使每个学生感觉到他们被尊重。

2. 使学生个个感到自尊,并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勇气和自信心。

4. 使每个学生有利用和体验其他才能和环境的自由。

5. 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学会选择。

6. 防止使学生感到害怕、有压力,因为害怕会禁锢学生的智力发挥。

下面几点是我学完新课改后的几点反思1.教师情感投入等的差异,会产生上下有别的课改效果,新课程改革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文化积淀的研究型教师,所以广阔教师要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2.评价相对滞后,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3.教师课程资开发意识有待加强。

4.适应新课程的校园文化有待建立。

下面是我学习英语课改的几点感想教师要树立以下新的理念: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施行,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它不再是教师单向的讲解。

课堂教学关注的应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理论,我们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我们认识到要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

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的,是开展的主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成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时机,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开展的潜力,都有进步的愿望,都可以获得成功。

4.新教师观念通过新课改的探究,全体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学校课程建设心得体会(2篇)

学校课程建设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课程建设成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深感其重要性和复杂性。

以下是我对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学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明确指导思想。

我认为,课程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学校课程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应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注重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紧跟时代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时代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3. 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应合理搭配,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4.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加强课程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是一项集体智慧结晶的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课程建设团队。

以下是我对团队建设的几点建议:1. 组建一支多元化、专业化的团队。

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深厚的学科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2. 建立健全团队协作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课程建设方案,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3. 加强团队成员培训。

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各类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建设能力。

4. 鼓励团队成员参与课程建设实践。

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团队成员的课程建设水平。

三、关注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在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以下是我对此的几点思考:1. 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

部分课程内容未能及时更新,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2.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部分课程设置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3. 教学方法单一。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通用14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13月22日,我们有幸聆听了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精彩报告。

期间,张主任时而犀利,时而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读了报告的精髓,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一、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当一年级的小朋友玩手机都轻车熟路时,你还在拿根儿粉笔讲课,学生还跟你学什么?”虽然是玩笑般的一句话,却说明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课堂的落后,而新型课堂以学为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课堂真真正正属于学生。

二、高效课堂的实现关键的实施基地在于学习小组太古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这六个词是六种思想,引导四种课型(学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如何上。

其中,老师要说的寥寥无几,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习小组的高效,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

老师要做的就是使学习小组的组建、指导、考核和应用等机制更加的有效。

此次报告中,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合作交流时教师应该怎么做?遇到问题时,如何调节?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等等细节,都做出了对我们一线教师很有帮助的回答。

三、教师角色的正确认知新型课堂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教师由台前走向后台、变讲为导,一改传统独霸讲台的局面。

学生由后台走向前台,变听为讲,成为“我要学”的主动参与者。

开放式教学的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多面、立体的课堂互动,体现师生不再是对立的矛盾体,而是和谐促进的合作者,是平等对待的朋友。

课程建设反思模板(3篇)

课程建设反思模板(3篇)

第1篇一、引言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以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份课程建设反思模板,供参考。

二、课程建设基本情况1.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程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程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5. 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6. 教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程建设反思1.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1)课程目标是否明确、具体?(2)教学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相匹配?(3)教学内容是否涵盖了课程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2. 教学方法的适宜性(1)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2)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1)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公正?(2)教学评价是否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3)教学评价是否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4. 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1)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2)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3)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5. 课程资源与课程建设(1)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多样化?(2)课程资源是否与课程内容相匹配?(3)课程资源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6. 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1)课程建设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2)课程建设是否得到学校、学院和相关部门的支持?(3)课程建设是否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四、课程建设改进措施1. 优化课程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匹配。

2.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1(5篇)

关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1(5篇)

关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1(5篇)第一篇:关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1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有体验新课程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感到理论与实际不好统一的矛盾与困惑,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对于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注重课程形式,忽视课改精神。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新型课程文化。

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很多学校只注重课程的形式,例如考察“许市中学”模式后,各乡镇都有课改实验校、实验班,而很多学校只是模仿“许市中学”的课程形式,多挂几块黑板、将学生分组、设计导学案等,却忽视了课改精神。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学生参与体验、自主探索交流,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现行的教改模式,都过分的强调预习和自学,如洋思中学的课改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型变成思考型,这是教学理念的重大变革,但教师预设很多的问题,学生被动地思考,实际上却框定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又让学生购买许多教辅工具,其内容十分广泛,从背景资料到习题答案一应俱全,让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学生在工具书上找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缺乏自己的见解,不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

黑田铺中学的幸福教育模式与大部分的名校教改模式不同,幸福教育注重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对课堂各个环节的情绪进行预设,提倡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感”的制造,着力培养学生对学科本身、学习过程的兴趣,来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乐学”的目的。

二、注重课程实施,忽视农村实际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育智慧”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任重道远。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反思(3篇)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作为一线教师,我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教学评价的改革。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1.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1. 多元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1.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学生评价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1.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篇一」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信息技术课上,三年级2班的一个学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孙小迪一起做作业。

”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稚嫩的小脸和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又想到这个男生动手操作是个弱项,这样孙小迪可以帮他,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

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座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马佳璇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座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前换好就可以了,ok?”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

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哟!”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24年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参考(3篇)

2024年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参考(3篇)

2024年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参考经过近____年的传统教育实践,我们对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已习以为常。

尽管课程和课堂改革的呼声持续多年,但实质性的进展并未触及我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实质性凸显。

教师的教育观念未能彻底转变,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展现,也妨碍了他们综合能力的锻炼。

在此背景下,我校领导以前瞻性的视野和深思熟虑的策略,决定在小学四至六年级推行课堂模式改革,这标志着我校课改的序幕正式拉开。

课改的内涵何在?如何进行改革?这一系列亟待解答的问题随之浮现。

我们带着疑惑、好奇和挑战的心态,逐步揭示课改的真谛。

本学期,我在课改工作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 思想上高度重视,个人业务能力持续提升。

我认识到课改是提升个人教学水平的契机,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观看全国课改名校的教学视频,研读相关资料,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初步理解。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 积极参与暑期“双充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式培训。

短暂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改革的成功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

我们学习了小组的建立和培训方法,初步掌握了编制导学案的技巧,同时也意识到这需要更高的业务能力和团队智慧。

3. 认真参与数学教研组的每周工作。

我制定了五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执行集体备课流程,精心编制导学案。

在研讨会上,我积极参与讨论,向同事学习,分享个人心得,深入研究数学教学材料,以提升教学水平。

4. 深入学生和家长中收集反馈。

通过书信、家长会和班会等方式,我积极听取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避免走弯路。

5. 走出去,学习外部经验。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知名的铜都双语学校,亲身体验课改学校的教学氛围,与专家交流,逐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

回校后,我们在实践中对课堂行为进行了显著的改进。

6. 不断反思、交流和改进。

初期,我们编制的导学案过于简略,学生自学效果不佳。

2024年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六篇)

2024年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六篇)

2024年学校课改方面总结与反思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历经长久历程,然其步伐尚显缓慢。

今年,市教育局已显著增强改革力度,全面推广课改措施。

在此背景下,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教育精神,亦加大了课改力度,倡导全体教师参与并实施课改。

通过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我校确立了“导学探讲练”五字教学模式,并得到了全体教师的积极践行。

以下是对实施该模式过程中个人感想的总结。

在当今全面实施课改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方能胜任当前的教育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边教边学,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外出听课机会,向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学习,汲取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我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

我还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名师课例,力求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实施“导学探讲练”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我重新分组了本班学生,并明确每堂课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学习有方向、有目标。

我时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也意识到我们班仍有部分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存在学习掉队的现象。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调整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校本教研中主动献课,得到了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我注重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寻求改进之道,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工作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回顾过去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惰性思想等。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工作,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耕耘终将获得丰厚的收获。

课程建设反思与改进

课程建设反思与改进

课程建设反思与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课程目标:反思课程目标的设定是否明确、具体、可衡量,是否与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相匹配。

如果课程目标设定不够明确,可能导致教学方向不明确,影响教学效果。

2. 课程内容:反思课程内容是否涵盖了学科的关键领域,是否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如果课程内容过于陈旧或者与现实脱节,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互动性和实效性,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果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或者不适合学生,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课程资源:反思课程资源是否充足、多样化,是否能满足教学需求。

如果课程资源不足或者质量不高,需要增加或优化课程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学生评估:反思学生评估方式是否科学、公正、有效,是否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果评估方式不合理或者不够客观,需要调整评估方式,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6. 持续改进:根据反思的结果,对课程进行改进,包括调整课程目标、更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增加课程资源、改进评估方式等。

同时,要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新变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调
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推动课程改革的反思

推动课程改革的反思

推动课程改革的反思在当今信息时代,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扮演着引领教育改革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的课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因此,推动课程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推动课程改革的反思进行探讨。

第一,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

现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机构需要与行业展开密切合作,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品德和技能方面的培养。

课程改革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为此,课程应该注重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开展,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化的能力。

第三,注重跨学科融合。

传统的课程结构通常过于注重学科之间的划分,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因此,课程改革应该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推行问题导向的学习。

传统的课程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导。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学生更应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

因此,课程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五,注重实践与实证。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证思维。

第六,关注个体发展和差异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

因此,课程改革应该注重个体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反思
欧阳建友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建设与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讨论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的关系、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面对特殊专业怎样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问题。

关键词: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建设;改革;培养
Several self-examinations abou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volutio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ome problems which have been appeared in
building and reforming the course 《Boiler Equipment and Inspection》are rethough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 of curriculum revolution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e core problem which is mainly solved in curriculum revolution and the problem that how to foster a student's professional operating skill for special major.
Key words: boiler equipment and inspec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revolution; cultivation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充满活力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从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看,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办学特色不甚鲜明、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亟待改革等问题。

目前,我院正在大力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对课程建设与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本人担任《锅炉设备及检修》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组负责人,采用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驱动模式开发本课程。

但在课程的建设中,特别是这次暑期下现场与现场专家访谈后,自己发现不少问题,心中存在很多疑惑,想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正确理解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的关系问题
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是根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所需的每一门课程的,也即首先是课程体系的确定。

课程体系涉及到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资源等。

因此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可能独立于课程体系结构之外单独进行。

每一门课程都是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它是课程体系的一个分支,是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层次含义:一是给学生提供哪些学习内容;二是学生按照什么顺序和方式来学习这些内容。

如果离开课程体系结构这棵大树,单独的一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可能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

也就是说,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是专业进行改革,重构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既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起点和终点。

我负责的《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改革就遇上这样的问题。

锅炉、汽轮机课程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二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设想是先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中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电厂锅炉》、《电厂汽轮机》进行改革,整合对应的系统、设备、工作原理及检修工艺,课程名相应变更为《锅炉设备及检修》、《汽轮机设备及检修》,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目标,课题组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进行分析,初步形成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的相关性和同一性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本课程各个学习情景、学习的载体,对课程知识进行解构与重构。

在这次暑期下现场调研中,我将我们已经初步构建的《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学习情景设计内容带给现场专家看,征求现场专家的意见。

现场专家对我们对于《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内容的遴选整体上认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课程内容不完整,如锅炉辅助设备中的风机和管阀检修为什么没包括在里面?而实际上,按以前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风机的内容我们是放在《泵与风机》这门课程中的,管阀的内容我们是放在《热力发电厂》这门课程中的。

那么如果进行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改革后,这部分的内容是不是还是按以前的方式进行安排?改革后新的课程体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还有《热力发电厂》这门课程?就是有,这门课程的内容又是进行了怎样的调整?是否还包括管阀的
内容?由于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改革暂时还未进行,我们在遴选《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内容时就只能依据课程组对职业及岗位的需求进行,有关锅炉辅助设备的取舍不好确定。

因此,本人认为应对上述问题认真思考,先对专业进行整体的解构更有利于课程的改革。

二、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程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三个:(1)做什么;(2)怎么做;(3)怎样做更好。

但由于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的教学课时下,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我们往往就容易出现纠正过头的现象。

课程改革容易造成只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也就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合理应用,即忽视了对学生“怎样做更好”方法能力的培养。

在这次暑期下现场调研中,我分别征询不同层次现场专家的意见,现场专家门都一致认为,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对学生“怎样做更好”方法能力的培养,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在学院获得的应该是“工作过程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工作”。

所以学院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怎样做更好”的方法能力,以“做”为核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为实现学生职业成长,由现在的“初学者”,到将来成长为“实践专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结合现场专家的意见,本人认为,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教会学生“怎样做更好”。

三、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如何培养
在未下现场调研之前,我们课题组围绕针对《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否要新建一个与生产现场相对接的锅炉检修实训场地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我们知道由于电站锅炉设备的特殊性,不可能把那么庞大的电站锅炉搬到学院来进行(实践)教学使用。

那么对学生锅炉检修能力的培养怎样来实现呢?锅炉检修实训场地该怎样建设呢?又怎样来实现与生产现场相对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这次暑期下现场调研。

通过对现场锅炉点检员、锅炉检修专工、热机经理的访谈询问,终于解除自己心头疑惑。

对学生锅炉检修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怎样进行,有了一个清楚的思路。

现场专家一致认为,由于电站锅炉设备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进行实物拆装检修教学;而锅炉检修操作技能的培养也不大可能像锅炉运行操作技能的培养一样,采用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现场教学来实现。

锅炉检修主要要求掌握三个方面的技能:一是钳工操作技能;二是泵与阀门的整体解体操作技能;三是转子找中心操作技能。

如果这三方面的操作技能掌握好了,再加上对锅炉设备结构、原理、工作流程的良好掌握,从事锅炉检修工作就完全能够迎刃而解。

火电厂生产现场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培训锅炉检修岗位新员工的。

因此,培养学生锅炉检修操作技能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热力设备检修场、钳工焊接实训场,对实训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来实现的。

这也就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比较特殊的问题时,思维一定要是发散性的,不能还只是按部就班按常规朝一个方向思考问题。

综合现场专家意见,要培养学生锅炉检修操作技能,所需的实训场地主要是三个:一是钳工实训场;二是泵与阀门检修实训场;三是转子找中心实训场。

这三个实训场地我们学院已有,只需根据专家提出的具体意见进一步完善实训场地的功能,整合实训内容。

另外,为增强学生对锅炉设备结构的理解,我们可以利用模型教学法,新建设一个锅炉模型室,间接实现与生产现场实物对接。

过硬的手上功夫,加上扎实的专业知识,两者有机结合,再通过毕业前到火电厂生产现场的顶岗实习实践,就能真正做到与生产现场的对接,使学生具备电站锅炉检修的技能。

以上几点仅是本人对《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些思考,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