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恢复生态学复习重点归纳
生态恢复-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
1生态恢复(狭义):是帮助退化受损或毁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它是一种旨在启动及加快对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及可持续性进行恢复的主动性为。
2生态系统的特点:(1)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物体与环境相互联系而成的一个综合系统;(2)生物与环境长期协同进化;(3)生态系统是发展变化的;(4)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体系(反馈调节制度);(5)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
3生态系统类型:(1)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用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2)水域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3)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4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5强调生态重建的原因:(1)时间尺度跨度大自然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尺度,远大于人工重建所需的时间;(2)自然恢复速度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度,高建设的生态需求;(3)积极生态重建促进恢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6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7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8生态系统结构:?9生态系统的组成(四个部分):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
10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1金属等有毒污染物在食物链中浓缩,产生的毒害作用具有生物放大效应生态碳循环的过程,以及水循环过程,氮循环过程,硫循环过程,P循环。
12碳循环过程:?13温室效应:?1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1)越流越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耗散;(2)单向流动,不可逆。
1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内容:(1)营养信息:食物链为一个营养信息系统;(2)物理信息:化学分泌物;(3)化学信息:声,光,色;(4)行为信息:行为格式。
生态恢复知识要点讲解
生态恢复知识要点讲解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生态恢复不仅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意义,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生态恢复的相关知识要点。
一、生态恢复的概念生态恢复,简单来说,就是对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到接近原本的状态或者达到一种新的、相对稳定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态平衡状态。
这一过程涉及到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的修复和改善。
二、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要理解生态恢复,首先需要清楚生态系统为何会受损。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活动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直接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工业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3、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生态空间被压缩,同时城市产生的垃圾和废水等也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三、生态恢复的目标生态恢复的目标并非简单地使生态系统回到过去的某个特定状态,而是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1、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恢复植被覆盖、重建湿地的水文条件、恢复土壤的肥力等,使生态系统能够正常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提高生物多样性通过引入本地物种、改善栖息地条件等方式,增加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提供清洁的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生态福祉。
四、生态恢复的原则在进行生态恢复工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恢复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整体性原则将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而不是孤立地处理某个单一的要素。
2、地域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系统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恢复方案,充分体现地域特色。
恢复生态学名词解释及恢复生态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恢复生态学:强调受损的生态系统要恢复到理想的状态、强调生态恢复的应用生态学过程、强调退化生态系统的整合性恢复。
重建:去除干扰并使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利用方式改良:改良立地的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改进:对原有的受损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某方面的结构与功能修补:修复部分受损结构更新:生态系统的发育及更新再植: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及功能,或恢复当地先前土地利用方式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第二章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机制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各种外营力的作用,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石质化退化:在干扰作用下,原本土壤连续覆盖的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严重流失造成大片基岩裸露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土壤贫瘠化:土壤肥力减退的退化方式干扰因子:任何一种自然环境因子,只要对生命系统的作用强度超过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强度,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以及相应的环境发生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干扰,这种环境因子便被称为干扰因子第三章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种因子的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极限,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演替:一个先锋植物群落在裸地形成后,一个植物群落接着一个植物群落相继不断地为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直到顶级群落的过程进展演替:群落的演替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阶段,达到中生性顶级群落。
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级群落的演替逆向演替:由顶级群落向着先锋群落退化演变的演替原生演替:指群落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脆弱性:含有由于人类活动而面临威胁、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区域被认为是脆弱的生态系统管理:应用生态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通过有效地生态系统管理,在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使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具最高收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第四章生态恢复的技术背景3S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总称第五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草地退化:指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失调,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下降,稳定性减弱。
恢复生态学重点
★湿地退化的概念湿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使湿地只能提供最小功能和价值的变化。
★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掘,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恢复生态学定义,概念。
恢复,改良,重建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
★污染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受污染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的学科。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特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结构,功能,部联系,人工调控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学科。
★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以乔木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经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将自然生态系统逐步改造而成的,是带有自然生态系统某些调整的半人工生态系统。
1985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在美国成立,标志学科的形成。
★生态恢复的原则★恢复成功的标准设定p88★种群对策:物种在生存斗争中为求得生存而对环境条件采取的适应方式。
经典的r-K生物对策★植物篱树种选择原则为1.41.良好保持水土作用2.景观美化3.提供粮食4.可用作燃料★退耕还林整地技术,包括鱼鳞坑整地技术,水平沟整地技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有哪些东北防护林★保护天然林有何意义是地带性物种的基因库,为森林人工恢复提供样板★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入侵),全球变化,(动植物生境的丧失)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中,外来生物入侵物种有(美国白蛾)(松材线虫)(桉树)(红火蚁)(微菊)五爪金龙主要研究容:环境恢复,恢复管理和维持管理环境生态,景观生态,………技术★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减少污染,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等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演替与发展,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力,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环境风险,保护和恢复生态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效果。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初一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初一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其中,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非生物环境则包括土壤、水、气候等。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能源的流动、物质的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其中,能源的流动指的是太阳能被植物吸收,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物质的循环则是指水、碳、氮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运动;生物多样性维持则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从而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功能得到保持和发展。
二、物种的多样性1. 物种多样性的含义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生活的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
它包括了生物的种类丰富程度、个体数目以及空间分布等方面。
2. 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高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抗性,减少其被外界环境的干扰;同时,它也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狩猎、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等措施来保护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三、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影响1. 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水分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
对于水生生物来说,水是它们生存的必需条件,而对于陆生生物来说,水的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缺水或水质污染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严重影响。
2.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动物来说,光线的改变也会对它们的行为和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3.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对于一些耐寒植物来说,它们可以在寒冷的冬季生存,而对于一些喜温植物来说,它们则需要在温暖的气候下生长。
以上就是初一学生需要了解的一些关于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
生态恢复复习资料
生态恢复复习资料第一章1、生态恢复:恢复被损害生态系统到接近于它受损前的自然状况的管理与操作过程,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
生态恢复是协助一个遭到退化、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生态恢复是协助一个遭到退化、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2、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3、生态重建:通过人工建设或改良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与功能。
4、改良、复垦:即改善环境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一般指原有景观彻底破坏后的恢复。
5、改进:即对原有的受损系统进行重新的修复,以使系统某些结构与功能得以提高。
6、修补、修复:即修复部分受损的结构。
7、更新:指生态系统发育即向新的水平或层次的演替。
8、再植:即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或恢复当地先前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恢复概念的发展9、如何理解生态恢复的争论(1)恢复目标的不确定性恢复某生态系统应该到历史上哪一阶段的状态?生态恢复强调参考条件,致力于寻找时间和空间的参考点。
(2)恢复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恢复这词有“静态”含义。
恢复是要回复到过去的环境,维持过去的状态?事实上自然界是动态的。
恢复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恢复包括了结构、干扰、功能随时间变化。
(3)是否生态学的分支?完全的恢复不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关键种缺乏、新种入侵。
根据恢复过程做的工作,恢复改成“生态改进”,恢复生态学叫“生态构建”,是景观构建的分支学科;恢复促进了乡土种、群落、生态系统能流与物流、可持续的文化的繁荣,属于应用生态学的分支。
10、恢复生态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特点(1)研究对象:在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压力条件下受到损害的自然生态系统。
如:退化的森林、草地、湖泊、海洋、湿地等。
(2)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
生态恢复复习资料(1-8)
②人为干扰是区别自然干扰的另一种主要干扰方式,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 会活动形成的干扰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 (2)按干扰来源划分为内源干扰和外源干扰
7、生物多样性理论与生态恢复 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的优势: (1)具有高生产力的种类出现的机会增加 (2)营养的相互关系更加多样化,能量流动可选择的途径多,各营养水平间的能量流动趋 于稳定 (3)被干扰后对来自系统外种类入侵的抵抗能力增强 (4)某一个种所有个体间的距离增加,植物病体的扩散降低 (5)各个种类充分占据已分化的生态位,系统对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 生态恢复——应最大限度地采取技术措施,配置好初始种类组成,加快恢复与地带性生态系
大橙和大杨
统(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生境里的生物多样性。
8、景观生态学理论与生态恢复 (1)生态系统恢复必须考虑有关的空间异质性与格局,包括:生态系统所处景观的空间格 局(大尺度) ;生态系统内部的空间异质性(小尺度)。 (2)传统的方法将生态恢复看作是对一个单独地点的恢复,现在的观点是将生态恢复放在 景观层次上考虑。 (3)生态恢复时考虑景观格局的配置、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在景观水平利用生态系统整 体性来保存和保护生态系统以及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 (5)生态恢复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点,而在景观尺度上来进行实践、设计与表达。 (6)许多土地利用和自然保护问题只在在景观尺度下才能有效解决。
大橙和大杨
生态恢复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生态恢复:恢复被损害生态系统到接近于它受损前的自然状况的管理与操作过程,即重 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生态恢复是协助一个遭到退化、 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生态恢复是协助一个遭到退化、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 恢复的过程。 2、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 程与机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3、生态重建:通过人工建设或改良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与功能。 4、改良、复垦:即改善环境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一般指原有景观彻底破坏后的恢 复。 5、改进:即对原有的受损系统进行重新的修复,以使系统某些结构与功能得以提高。 6、修补、修复:即修复部分受损的结构。 7、更新:指生态系统发育即向新的水平或层次的演替。 8、再植:即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或恢复当地先前土地利用方式。 生态恢复概念的发展 9、如何理解生态恢复的争论 (1)恢复目标的不确定性
恢复生态学复习重点归纳
《恢复生态学》复习纲要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和内涵定义: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但它又是环境学、地理学、林学、农学、草地学、湿地学、海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2、生态恢复的机理通过排除干扰、加速生物组分变化和启动演替过程使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到某种理想的状态。
3、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如暖干化)、自然灾害(火灾、水灾等)、外来种入侵(包括人为引种后泛滥成灾的入侵)。
人为因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采挖、长期不合理的灌溉、矿山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污染等。
据Daily(1995)对人为因素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排序:过度开发占34%,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7%,生物工业占1%。
人为干扰:过度开发、毁林、农业活动、过度收获薪材、生物工业、化学污染、深林砍伐、露天采矿、旅游、探险等。
自然因素:物理因素,水灾、火灾、冰雹风暴、洪水、地震、泥石流干旱胁迫、海岸和河岸冲击等;生物因素,生物入侵、病虫害侵袭、伤害和放牧。
4、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是什么?定义: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特点:综合性、主导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阶段性、限制性、间接性和直接性。
5、种群的基本参数有哪些?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种群和年龄结构和性比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6、景观生态恢复目标、原则和步骤恢复目标: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演替与发展;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增加物种种类和组成,保证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力;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环境风险;保护和恢复生态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效果。
恢复生态学期末总结汇编(最新整理)
1、名词解释1.退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固有结构的破坏和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也就是系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下降和丧失,这样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退化和受损生态系统。
2.自我设计理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的组织自己,并会改变其组分。
3.人为设计理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4.污染土地: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土地,并引起结构和和谐受到损害,人体健康受到损害,人体健康受到伤害,资源和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对环境的合理使用受到干扰。
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得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殖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的现象叫生态入侵。
6.绿色沙漠:大面积的树林,构成树种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比较接近,十分密集。
林木中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
7.坡地林业技术(SALT):在坡地顺坡沿等高线建造一定宽度的生物篱,篱与篱间作为农业种植带。
8.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CW):一种人工的将污水有控制的地投配到种有水生植物地土地上,按不同方式控制有效停留时间并使其沿着一定方向流动,在物理、化学、生物共同作用下,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来实现水质净化的生物处理技术9.生态恢复:帮助研究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
10.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11.生态系统退化:各层次结构的破坏或解体,导致功能丧失和稳定性下降的过程。
12.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13.生态位分化:指取食部位、时间、空间、方式、大小等方面有所区别。
14.生物修复:依靠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得以降解或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过程。
15.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
恢复生态学的重点问题回顾
• Restoration seeks to repair or reconstruct ecosystems damaged by humans or natural forces.It involves manipulation(干预) of nature to recreat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ecosystem processes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state that existed before disturbance. • Rehabilitation is an attempt to rebuilt elements of structure or function in an ecological system without necessarily achieving complete restoration to its original condition.
主要恢复技术
4.2 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1)
主要技术途径(1)
① 覆盖土壤 对于任何类型的矿山废弃地来讲,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覆 盖土壤,这种办法能够解决上述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覆盖土壤的 费用很高,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恢复的程度取决于恢复的费用,在经 济条件较好、生态环保意识较强的矿山较容易使用(蒋高明 1995) ② 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一般情况下,土壤是不能引进或更换的,应 为费用太高。废弃地本身的物质经过一定程度的物理,可以达到处 理目标。在废弃地恢复中克服物理因子的不足常在实践中应用,如 挖松紧实的土壤、整理土壤表面的措施是较为有效的措施(Smith & Bradshaw 1979) ③ 添加营养物质 大部分矿山废弃物和类土壤物质缺乏氮、磷等营养 物质,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添加肥 料或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Marrs & Bradshaw 1982)
(完整版)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理论
(完整版)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理论1、恢复生态学主要运用哪些生态学理论?恢复生态学应用了许多学科的理论,但最主要的还是生态学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有;限制性因子原理(寻找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子)、热力学定律(确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种群密度制约及分布格局原理(确定物种的空间配置)、生态适应性理论(尽量采用乡土种进行生态恢复)、生态位原理(合理安排生态系统中物种及其位置)、演替理论(缩短恢复时间,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时.演替理论不适用,但具指导作用)、植物入侵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引进物种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恢复的生态系统稳定)、缀块—廊道—基底理论(从景观层次考虑生境破碎化和整体土地利用方式)等等(John—s恤e,1986;Fo抓sn,1995;Mid4le咖,19993余作岳和彭少肋,1996)。
2、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有哪些?如前所述,恢复牛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就H6V的理解,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①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物空间组成结构、不同地理单冗与要素的空间组成结构及营养结构等)、功能(包括生物功能;地理单元与要素的组成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作用;能流、物流与信息流的循环过程与平衡机制等)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研究;③先锋与顶级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研究;U不向于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响应机制研究;⑤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从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⑧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替及预测研究;⑦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应用技术研究包括: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研究;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勺重构及其调控技术研究;③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④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⑤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⑥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研究(马世骏,1990;章家思和徐班,1999)c目前,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sclN01gn ve刚s dMign lh印ry)是惟一从恢复生态学中产牛的理论(van Jervalk,1999)。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恢复生态学知识点总结1. 生态学基础知识恢复生态学是建立在对生态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比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群落相互作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对于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恢复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2. 受损生态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在进行生态系统恢复之前,需要对受损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评估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调查、土壤质量分析、水质监测、植被覆盖度等内容。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恢复生态学家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状况,确定生态系统的功能性缺陷以及潜在的生态问题。
此外,通过监测和评估,恢复生态学家可以跟踪生态系统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恢复计划,以确保恢复方案的有效性。
3. 恢复策略根据受损生态系统的自然特点和人为破坏的程度,恢复策略可以不同。
通常情况下,恢复生态学家会选择如植被恢复、湿地重建、水源管理等恢复方式。
在这些策略中,植被恢复被认为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策略。
通过重新引入本地植物物种,控制入侵物种,以及改善土壤结构和水文条件,可以成功地重建植被,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在湿地重建方面,技术手段包括人工湿地构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方法。
水源管理则强调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和防止水资源过度使用和损毁。
采用不同的恢复策略可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4. 社会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学的实践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多样化的利益相关者,才能够成功实施。
社会参与不仅可以增加民众对恢复生态学项目的理解和接受,也可以为恢复项目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加快恢复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并通过制定合理的恢复计划来平衡不同的利益。
此外,恢复生态学还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确保恢复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
(完整版)恢复生态学复习题
恢复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生态恢复国际恢复生态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先后提出三个定义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1994);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1995);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及历史情况、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广泛的范围(1995).2.1985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3.近几届恢复生态学大会所关注的热点和趋势:强调生态恢复的实践性恢复生态学应以解决社会实践为目的,应该通过理论创新推进生态恢复的实践.强调以跨越边界的生态恢复。
跨越行政边界,是跨学科的综合交叉性领域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点,在景观尺度上表达。
认为生态恢复具有工程设计的属性,强调景观设计.强调全球变化中的生态恢复第二章恢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原理1.群落的性质(争论):1)有机体观点(organism viewpoint) :强调组成群落的各个种是高度结合的、相互依存的,一个群落从其先锋阶段(pioneer stage)到稳定的顶极阶段(climax stage)和有机体一样有其出生、生长、成熟、繁殖和死亡.在其特征方面群落这个生活史和植物个体生活史一样。
(建立了群落单元顶极理论monoclimax theory)(接力植物区系演替机制)(群落是间断性的)2)个体性观点(individualistic viewpoint):成群落的种群具有“独立"性,即各个种都是单独地对外界因素起反应,并作为独立的一员进入群落,它们在不同的群落之间往往互相交织,而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中。
梯度分析理论认为:种是按照环境梯度分布的,每一个种都有各自的分布范围,没有两个种的分布范围是完全一样的,由于生态因素的多样性和种群分布的非均匀性,种并不组成明显的集群,因此,群落不可能是整齐的、均匀的、而是连续存在的。
恢复生态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1生态恢复:是协助退化的、受损的、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2恢复:一个生态系统向接近于干扰前状态的回归。
(目标导向的)修复人类对当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动态的损害的过程。
(过程导向的)3生态修复要修复什么?首先——恢复它的生态功能,也就是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其次——恢复它的生态结构,也就是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再次——恢复生态的可持续性,一方面是指生态的抵抗能力,另外一方面是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最后——还要考虑恢复它的文化、人文特色。
4恢复生态学的定义: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检验相关生态学理论、机理以及的生态假设的学科。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学科。
)*5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恢复生态学研究起源于100年前的山地、草原、森林和野生生物等自然资源管理研究。
最早开展恢复生态学实验的是Leopold与其助手于1935年在威斯康星大学植物园恢复了一个24公顷的草场。
并发现了火在维持及管理草场中的重要性。
1980年Cairns主编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一书。
1985年Aber & Jorban两位英国学者提出了恢复生态学术语,并出版了有关恢复生态学研究的论文集。
1987年国际生态恢复学会(Society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ternational; SER)成立。
1993年Restoration ecology杂志创刊。
1997年Science杂志连续刊载了7篇关于生态恢复的论文。
2001年召开的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主题是“跨越边界的生态恢复”。
2003年11月19~23日第15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州府奥斯汀召开大会主题是“生态恢复、设计与景观生态学”。
2004年8月24~26日第16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召开大会主题是“边缘的恢复”2005年9月12~18日第17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市召开会议主题是“生态恢复--全球面临的挑战”2007年8月5~10日第18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在美国加州圣荷塞市举行大会主题是“变化世界中基于生态学的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恢复生态学》复习纲要1、恢复生态学的概念和内涵定义: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
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
恢复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但它又是环境学、地理学、林学、农学、草地学、湿地学、海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2、生态恢复的机理通过排除干扰、加速生物组分变化和启动演替过程使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到某种理想的状态。
3、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如暖干化)、自然灾害(火灾、水灾等)、外来种入侵(包括人为引种后泛滥成灾的入侵)。
人为因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采挖、长期不合理的灌溉、矿山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污染等。
据Daily(1995)对人为因素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排序:过度开发占34%,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7%,生物工业占1%。
人为干扰:过度开发、毁林、农业活动、过度收获薪材、生物工业、化学污染、深林砍伐、露天采矿、旅游、探险等。
自然因素:物理因素,水灾、火灾、冰雹风暴、洪水、地震、泥石流干旱胁迫、海岸和河岸冲击等;生物因素,生物入侵、病虫害侵袭、伤害和放牧。
4、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是什么?定义: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特点:综合性、主导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阶段性、限制性、间接性和直接性。
5、种群的基本参数有哪些?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种群和年龄结构和性比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6、景观生态恢复目标、原则和步骤恢复目标: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演替与发展;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增加物种种类和组成,保证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力;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环境风险;保护和恢复生态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效果。
原则:首先,保护状态良好的组分;其次,促进景观要素的恢复;最后,对片段化和残存景观进行重建。
步骤:1、发现问题(物种分布变化、景观流的变化、美学价值变化)2、寻找原因(本地植被的消失和破碎化、景观的格局和多样性变化、是否存在人工管理的影响)3、目的物种(物种数量受栖息地面积限制、物种迁移受栖息地连续度限制)4、明确目的(增加现存生物的存活力和抗干扰的恢复力、减少或转变土地或水质退化过程、保持或提高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农田退化的原因和类型?原因:表土的损失是农田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P121)。
类型:侵蚀化、沙化、石质化、土壤贫瘠化、污染化等。
问题:耕地面积锐减、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易涝地面积增加、土地沙漠化、水稻土次生潜育化、土地污染。
恢复技术:(P125):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降低化肥投入;混种,间种,套种,增加固氮品种;深耕,使用农家肥,种植绿肥作物,改良土壤质地;轮作与休耕,增加地力;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建立农田防护林体系,降低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利用廊道、梯田等工程,控制水土流失;实行秸杆(过腹)还田,提高土地和作物的利用效率;采用滴灌、渗灌等技术,提高干旱农田的水分利用率。
7、恢复的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有哪些?演替理论:在自然情况下,如果群落或生态系统遭到干扰和破坏,它还是能够恢复的。
(传统生态学的演替理论)干扰—稳定性理论:在外来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正常功能和基本结构将发生改变,消除或减轻干扰因素后,生态系统将会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或发展到另一个新的稳定状态。
阈值理论:生态系统退化并不是有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不同的亚稳定状态进行过度以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8、什么是生态农业?实现生态农业的技术有哪些?概念: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技术: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增殖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立体种养、庭院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再生能源利用、农业副产品再利用技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9、草地的退化及恢复技术?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与生态功能衰退的现象。
恢复技术:轻度退化草地:草地改良, 即在认识草地发生与发展的基础上,控制草地的发展方向和速度,防止草地退化、改良已退化的草地,保持其良好的生产力。
中度退化草地:草地封育,即将退化植被及其生境保护起来,禁止人为开垦、樵采、放牧等活动,并采取不同的人工辅助措施(植被培育、生物危害防止等措施),促进退化植被及生境土壤的恢复和发展。
重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建植,即以牧草(尤其是多年生牧草)为先锋植被,建植集约化人工草地,通过高效管理、利用,促进草地的恢复演替,同时缓解天然草地的载畜压力,提高天然草地的生态保育功能。
10、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次生林和天然林的恢复重建技术。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农田占有、过度砍伐、毁林开荒、病虫害、旱涝灾害等会导致森林的退化(P137)次生林的恢复:1、封山育林,为乡土树种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促进林地植被的顺向演替;林分改造,引种地带植被中的优势种、关键种,加速顺向演替;透光或遮光抚育,改善林地生态条件,促进演替的顺利实现。
(可分为全封、半封和轮封3种方法:全封是在封山区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
半封是在保障林木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允许在一定的季节内在封山区开展林副业生产活动。
轮封是将林分区划成若干片,间隔一定年限轮流封育。
在封山期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开封片则允许在一定季节内进行林副业生产活动。
)2、人工造林(P138):树种选择;密度配置;种类组成3、抚育间伐:在具有培养前途,郁闭度在0.7以上的幼、壮龄林中进行。
其核心问题是根据林分的演替动向确定采伐木,从而影响间伐强度、森林环境、林分的发展方向和抚育质量。
天然林的保护:主要包括保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健康和生命力、森林的功能,使森林生态系统有较高的郁闭度、较好的林分结构、较大的生产率和最大生产力、较高的水源涵养量、土壤肥力增加量和水土保持效益、较高的稳定性、抵抗力和承载力。
11、概念:优势种和关键种(建群种)、乡土种、源生境和汇生境、复合种群。
原生裸地/次生裸地,RP/RD/DS,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乡土种:自然出现在某一区域,即非随意也不是有意引入的物种。
源—汇生境:在许多种群中,不同的个体占据着不同质量的生境斑块,当个体处于适宜的生境时,就能成功产生后代,繁殖率大于死亡率时,我们就称这样的生境为源;而当个体处于不适宜的生境时,可能在繁殖上的成功或存活率减少,繁殖的成功率就会小于死亡率,我们把这样的生境成为汇。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原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包括原理植被下的土壤)的地段,如冰川的移动等造成的裸地。
次生裸地:原有植被被破坏,但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条件仍然存在或受到很少破坏,甚至还残存原有植被的种子或繁殖体的裸地。
12、群落的自然恢复的评价指标有哪些,试简要说明。
恢复潜力度(RP):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RP最高,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
恢复度(RD):退化群落通过自然恢复在组成、结构、功能上与顶级群落阶段最佳群落的相识度。
恢复速度(RS):单位时间内群落恢复度(或个特征指示恢复度)向顶级群落方向发生的位移。
13、退化生态系统的概念。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的共同干扰,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自然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位移的结果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功能受损。
14、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定义。
定义: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又称生态重建或土地复垦。
(是指对采矿区引发的结构缺损、功能失调的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借助人工支持和诱导,对其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超前性的计划、规划、安排和调控,同时对逐渐逼近最终目标这一逆向演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跟踪评估并匹配相应的技术经济措施,最终重建一个符合代际(间)需求和价值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目标:环境污染控制,降低危害程度;农林用地,创造经济效益;改造为旅游修闲用地;发展工业生产;改善景观,增加环境价值;改造为- 开发房地产业;保护种质资源,维系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复原,建立自维持的生态系统15、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过程是怎样的,措施有哪些?措施:生态恢复的措施(P142)尾矿的处理:地面堆存;地下填充;再利用;作为建材;湖底、海底和河流排放。
废弃物的资源化: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废弃物酸化的控制:物理隔离;人工中和;植被作用;其他措施(磷酸盐、净化剂与杀菌剂、湿地)。
基质改良:表土转换(表土的剥离、保存和复原);污水污泥与生活垃圾的应用;填土造田:生物改良;灌溉与施肥。
物种选择:豆科植物的应用;经济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土壤种子库:土壤种子库的保存;土壤种子库的活化。
1 概念:海岸带;湿地;生态工程海岸带:是海陆之间起交互作用的过渡地带,又可称为海陆交接带或水陆交界带,具有负责多样的环境条件和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
湿地:是水域和陆域相互交错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是自然界中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景观。
生态工程:为了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二者的利益,而对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加以综合而且能持续的生态设计。
包括开发、设计、建立和维持新的生态系统,以期达到诸如污水处理(水质改善)等目的。
2、河流护岸的近自然和亲水设计有哪几种方法,试简要说明。
(1)拆除直立石砌岸堤。
由于石砌岸堤的自身缺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逐步将石砌岸堤全部拆除,拓展生态空间,恢复水域生态系统原貌。
(2)建设城郊宽体式的斜坡土护岸。
以漓江郊区段为例,两岸岸堤基本呈现自然状态,但是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因此,对郊区段堤建设宽体式斜坡土护岸,护岸的小倾角将减缓丰水期河水岸堤的冲刷作用,缓解洪峰快速迁移对下游造成的压力。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结合岸上观景平台或木栈道,水中种植水生植物群,使人在一定高度上也能融入水生植物世界。
在内湖腹地较小的水域(从岸边道路到水面坡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