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词汇化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的词汇化考察

摘要:“作为”的语义有二:一是“做、制造、创作、设置”义,从先秦两汉到六朝,都是单一稳定的动词用法,此用法可看作是动词,也可看作是动词词组;到了唐宋时期,动词“作为”有了名词的用法,意义是“所作所为、行为”,这是现代汉语名词“作为”词汇化的萌芽期;明清时期,名词“作为”用法渐多,而动词用法渐少;直到现代汉语,这类动词“作为”彻底消失,名词“作为”用法稳定。

关键词:作为短语词汇化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作为”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作为”的解释为:

1 名词。①所作所为;行为。如:评论一个人,不但要根据他的谈吐,而且更需要根据他的作为。②做出成绩。如:有所作为。

③可以做的事。如:大有作为。

2 动词。①当做。必带名词宾语。如:我的专业是古典文学,音乐只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②就人的某种身份或事物的某种性质来说。必带名词宾语。没有否定式。如:你作为一个国家干部,应当爱护国家财产。

也就是说,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作为”,本文只考察名词“作为”的词汇化过程。

二名词”作为”的词汇化过程

1 萌芽前期:先秦两汉魏晋六朝时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与名词“作为”有渊源关系的“作为”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周易》中“作”和“为”第一次分用在一句话中。如:

(1)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周易·系

辞下》)

上例中的“作”和“为”是一组同义词,都是动词“造、制造”义。

在我们所选的先秦文献中,其余“作为”全是合用式,共发现18例:《诗经》2例,《礼记》3例,《墨子》7例,《庄子》2例,《韩非子》4例。其中《礼记》中有2例同“作伪”,意义是“作假,实行欺骗。”其余“作”和“为”均是动词“造、制造、创作”义。如:

(2)寺人孟子,作为此诗。(《诗经·小雅·巷伯》)

(3)然后圣人作为鼗、鼓、、、埙,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礼记·乐记》)

(4)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墨子·辞过》)

(5)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以便民之事。(《墨子·辞过》)

(6)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

大过,已之大顺。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庄子·杂篇·天下》)

上例中的“作”和“为”可以看作是两个词,都是动词“造、制造、做、制作、创作”义,属于同义词连用,是一个动词性并列短语。

这些句子中的“作为”我们也可以认为已经成词,“作”和“为”是同义词连用而形成的并列式合成词,是动词“制作”义。程湘清(1992:98)指出,“双音化倾向早在先秦两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特别是进入战国以后更加快了双音化的步伐。”程先生(1992:74)还指出,“受单音词复合规律的支配,一批由同义单音词并列组成的双音词甚至并不经过词组的阶段就径直在交际中出现了。”而从我们调查到的语料来看,“作为”从先秦一直到六朝都是这一用法,非常稳定,且都是合用,使用频率也很高,所以可以认为是并列结构的合成词。其后“宫室”、“衣服带履”、“舟车”、“《非乐》”等是名词宾语。

我们在汉代《史记》中共发现8例“作为”,六朝时期所选文献只有《齐民要术》中出现1例“作为”。如:

(7)乃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令可以击人。(《史记·张

仪列传》)

(8)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史记·秦本纪》)

(9)《汜胜之书》“区种法”曰:“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

民粪种,负水浇稼。(《齐民要术·卷一》)

上例中的“作”和“为”都是动词“造、做、制造、制作”“创作、创造”或“设置、建立”义。其后“金斗”、“阿房之宫”、“鸣镝”、“礼乐法度”、“区田”等是名词宾语。“作”和“为”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用法使得“作为”可以被看作是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意义是动词“制作”。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作为”由此而来。

可见,“作为”从先秦出现开始一直到魏晋六朝,都是单一稳定的动词用法,意义是“做、制造、创作、设置”,其后带名词宾语,且宾语都是表具体事物的名词性成分,如服饰、器物、建筑、文学艺术作品等。

2 萌芽发展期:唐宋时期

我们在所选的唐五代时期的文献中没有发现此类“作为”的用例,但《汉语大词典》中举了唐白居易《策林》中的例句,且我们发现其中不只1例。如:

(10)由是言之,盖人之在教,若泥金之在陶冶,器之良窳,由乎匠之巧拙,化之善否,系乎君之作为。(白居易《策林一·策项》)(11)故君之作为,为教兴废之本,君之举措,为人理乱之源。(白居易《策林一·策项》)

以上用法的“作为”已经是名词,意义是“所作所为、行为”。从“做”的这种“具体的动作”到“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即“行为”,属于转喻造成的语义变化。

我们在《朱子语类》(一至三十卷、一百至一百一十卷)中共发

现20例“作为”,其中12例是动词用法。如:

(12)曰:“有之。如饥则食,渴则饮,寒则裘,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作为耒耜网罟之类,皆辅相左右民事。”(《朱子语类·卷十二》)

(13)周元兴问甯武子。曰:“武子当文公有道之时,不得作为,然它亦无事可见,此‘其知可及也’。(《朱子语类·卷二十九》)

以上“作为”是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意义是“制造、制作、做”,后带名词宾语或不带宾语直接用在句末。“作为”虽然仍是动词义,但所“做”之事已不限于表具体的事物了,可以是抽象的事情。

有7例“作为”用在“所”字之后,还有1例“作为”与另一个名词对举出现。如:

(14)人若本然天理之良心存而不失,则所作为自有序而和。(《朱子语类·卷二十五》)

(15)伯恭说道理与作为,自是两件事。(《朱子语类·卷一百三》)以上用法的”作为”已经可以看作是名词,意义是“所作所为”。例(15)中“作为”与“道理”对举出现,说明“作为”已经可以看作是一个名词,意义是“行为”。

到了唐宋时期,动词“作为”有了名词的用法,意义是“所作所为、行为”。这一意义是由动词经转类引申之后形成的。此期两种用法并存,从所选语料范围来看,动词用法比例略高于名词用法。可见,此期名词“作为”处于萌芽兼发展较快时期。

3 成熟期:明清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