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八景”文化及对城市景观建设的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并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并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一、引言1. 艺术性运用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艺术形式被广泛运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传统的绘画、雕塑、园林建筑等。

通过在城市中建设具有艺术性的景观元素,能够增添城市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品位。

2. 建筑风格运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式与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将传统建筑风格运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能够使城市的建筑更具中国特色,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艺术品的展示通过在城市中设置文化艺术品展示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能够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节日活动的举办传统的中国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城市中举办传统的节日活动,能够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和盛况。

5. 音乐、舞蹈的表演通过在城市中组织传统音乐、舞蹈等演出活动,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1. 保护传统文化通过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传统文化不被遗忘和淡化。

2. 体现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独特精神标志,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能够体现中国的特色和独特魅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3.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通过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使城市更具有人文和艺术氛围。

4. 传递传统文化价值观通过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如尊重自然、和谐共生、人文关怀等,能够引导人们践行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5. 促进旅游发展通过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燕京八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燕京八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燕京八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燕京八景,作为北京城内的标志性景点,自古就备受推崇。

这八景分别是:雍和宫的安宁寺、法源寺的慧聚禅院、灵光寺的万佛阁、白塔寺的清凉阁、景山公园的双峰插云、颐和园的石舫晴雪、圆明园的万春亭、香山公园的秋爽斋。

这些景点不仅是旅游者的必游之处,也代表了北京文化的精髓。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讨论燕京八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历史意义燕京八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当时的北京城规模小,人口少,但是景色独特,因此被称为“燕京八景”。

后来,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在这些景点上进行了不断的修缮和扩建,使得这些景点更加精美、壮观,同时也促进了北京城的繁荣和发展。

在这些景点中,有些是皇宫内的产物,例如景山公园和颐和园;有些则是寺庙的遗产,例如雍和宫和法源寺;还有一些则是皇宫和山川的相互融合,例如圆明园和香山公园。

这些景点不仅展现了北京城的历史,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二、文化价值1.艺术价值燕京八景各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例如,白塔寺的清凉阁与智慧门相映成趣,展现了一种极致的对称美;景山公园的双峰插云借用了传统山水画的概念,将山峰和水池的形态有机融合;颐和园的石舫晴雪则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寒冬美景。

这些景点不仅是艺术品,也是历史遗物和文化象征。

2.文化传承价值燕京八景不仅展现了北京城的历史与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灵光寺的万佛阁收藏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圆明园的万春亭则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这些景点与历史文化的相互联系,使得其具有广泛的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这些景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3.纪念价值燕京八景中有些景点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它们对于北京城的历史与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例如,圆明园中的清华长廊和丽晶琉璃宝塔,曾经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但是在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时被毁。

这些景点虽然已经消失,但是它们对于北京城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

总之,燕京八景不仅是北京城的标志性景点,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地方文化融入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如何将地方文化融入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浅谈如何将地方文化融入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摘要:本文分析了江山市地方文化—历史文化、船帮文化、古道文化、古话乡音和浙南地区植物资源特点,以及地方文化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体现,提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要与地方文化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地方文化;园林;景观;江山江山地处浙江西南部,钱塘江的上游,市域面积2019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18°22′37″~118°48′48″,北纬28°15′26″~28°53′27″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1℃上下,年降水量1650~2200毫米,日照时数2063.3小时,无霜期253天左右,气候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为浙、闽、赣三省交界区,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

1、江山地方文化特色1.1 江山历史文化江山历史悠久,唐武德四年(621年),析信安县之南川置须江县,以城南有须江得名,隶属越州总管府衢州,为江山建县之始。

武德六年,属婺州管辖,垂拱二年(686年),恢复衢州,江山属衢州信安县,689年复置须江县,属衢州。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吴越宝正六年(931年),钱鏐因县南有江郎山,改须江县为江山县,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名礼贤县,1276年复名江山。

1949年5月6日江山县解放,属衢州专区。

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山县,设立江山市(县级),属衢州。

1.2 船帮文化江山境内河流众多,母亲河须江为钱塘江源头之一,其发源于仙霞山脉腹地浙闽交界之苏州岭,境内流长105公里,自源头廿七都始,至清湖码头,航道约75公里,皆可流放木排竹筏;自清湖码头沿江而下,直通濲水(即今之衢江),皆可通行木船甚至帆船。

江山重要乡(集)镇,又大都处在须江两岸,失地农民无固定职业,只好以撑船放排或为船行、货栈搬运货物、“挑浦城担”为生。

船民撑船放排,长年累月都生活在外地(水上),为谋安全自保、不受欺侮,往往结伙成帮,一人有难,同伙相帮。

中国古代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中国这一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在城市建设方面自然也有其自己的特点,体现着这一东方文明的内涵。

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受礼制、天人合一和风水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和《墨子》等政治、伦理和经史书中。

其中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其代表着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法礼,表现的城市形制中皇权至上的理念,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以(管子)强调的“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城市建设思想,代表着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的变革思想,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对战国及后世城市的建设影响深远。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曾经在世界上可谓独领风骚、辉煌灿烂、光照四邻,在城市发展沿革、城市选址、城郭之制、筑城方法、都城布局、道路系统、都城绿化、防火问题、排水处理、城市规模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但从某种方面说城市正是人们思想的载体,我国古代城市的规划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思想,古人们认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易传》);“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左传》),追求“天人合一”,推崇风水思想等都在古代的城市建设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了解了古代城市建设的特点和规划思想对现在的城市建设,构建和谐城市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城市发展沿革:商周时期,城意味着国家,受封的诸侯国有权按爵位等级建造相应规模的城。

到战国时期,周朝的条令不在起作用,各地按需要自行建城,城市规模和城市分布密度大大提高。

秦统一全国后,取消分封诸侯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城市成为中央、府、县的统治机构所在地。

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十篇

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十篇

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十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塑造城市形象,更关乎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意义、关键要素、实践与应用、挑战与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1.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景观设计通过规划与布局,塑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

2.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优美的城市景观有利于市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品质,增强城市凝聚力。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注重产业发展、商业布局和旅游资源开发,有助于吸引游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经济实力。

4.保护生态环境:城市景观设计强调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通过绿色植被、水资源等规划,改善城市气候、减少污染,实现绿色发展。

5.传承历史文化:城市景观设计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城市特色,传承优秀文化。

6.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关注长远发展,倡导节能减排,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1.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功能区划分,满足居民生活、工作、休闲等需求。

2.绿化与植被: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美化城市环境。

3.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市民需求。

4.建筑设计与风格:统一建筑风格,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5.城市色彩与照明:丰富城市色彩,创新照明设计,打造独特的城市夜景。

四、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与应用1.案例分析:国内外优秀城市景观设计项目,如纽约中央公园、东京六本木山等。

2.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政策与法规:介绍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如城市规划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3.城市景观设计师的职责与素质要求:探讨设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创意能力和责任心等。

五、城市景观设计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如城市扩张过快、环境污染、历史文化破坏等。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给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有助于维护地域特色和文化多样性。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它们是这个地方的鲜明标志和独特魅力的体现。

通过保护这些特色景观,可以使城市、乡村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得以保持,增强地域间的文化多样性,使人们在旅游和观光活动中能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独特魅力。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有助于传承历史和传统。

每个地方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根基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通过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可以使这些历史和传统得以传承,让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和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宝贵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保护这些资源,可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同时,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情感和认同的重要依托。

通过保护这些景观和文化,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心,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对于维护地域特色和文化多样性、传承历史和传统、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才能使我们的城乡更加美丽宜居,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我们的城乡发展更具特色和魅力。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

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

个 村镇 、一座 寺庙, 甚至 一个家 族,都 多 虔州 ( 为北 宋时赣 州的称 谓,古 为南康 郡治) 雁” 三井晚钟” 濑 田夕照” 栗 津晴岚” 、“ 、“ 、“ 、 “ 良暮雪” 比 ,除 了对应地名与 “ #)景 ”不 潇 lk 1 同 之外, 后缀完 全相 同;另一 方面还 对 “ 潇 湘八 景” 的艺术 及社会 文化价 值展 开了深 八 细致 的研究,在 这一方面有甚 于国人。
北宋宋 迪的 “ 潇湘 八景 ”组 画。沈括 在 梦 区,金代 有李俊 民 ( 7 n 6年 ~1 6 年 ) 山 20 为 结? 对这些 问题 的思考, 无疑会 引导 我们更 溪笔 谈 中对 此 有所 记载 :“ 度支 员外 郎宋 西临汾作 《 ( 平水八咏》 ]。 口2;元好问(10年 ~ 7 19 加深八 地了解和认 识这一文化传 统。 迪工 画,尤 善为平 远 山水。其 得意 者有 ‘ 平 1 5 年) 2 7 为河北 固安作 方城八景 5 [ ] 。 沙雁落 ’ 远 浦 归帆 ’ 山市 晴岚 ’ ‘ 、‘ 、‘ 、 江天 时至 明清, “ 八景 ”已 在全国遍 地开 花, 2 1 “ . 八景”产生 的社会 文化背景 暮雪 ’ ‘ 、 洞庭 秋月 ’ ‘ 湘夜 雨 ’ ‘ 、 潇 、 烟寺晚 并 多遵循 “ 湘八景 ”所 奠定的基本范式,当 潇 依笔者所 见, “ 八景 ”的出现并 非无源之 钟’ 渔村落 照 ’ 谓之 ‘ 景 ’ 、‘ , 八 ,好事 者多 然也有所发展 ,并 演化出多种模式。例如,明 水、无本之木,而是与以下三个方面关系密切 传之。[j 人朱德润亦言 :“ 湘八 景图始 自 清 方志 中就多有八 景 图画 、诗词 的记载 ,而 ”1 O ] 潇 首先 ,与 我国 崇尚自然 山水 的文化传 统 宋文 臣宋迪, 南渡 后诸名手 更相 彷佛 。 可 且还有 “ ” 内八景 ” 外八景 ” 小八 景”等形 密不可 分。 我国有 悠久 的山水文 化传统 ,无 、“ 、“ 见此 画 ~ 经 问世 , 就备 受 文 人士 大 夫 的推 式 多样 的八 景称 谓,一 些名 门望族 也为 其家 论是早 期的 名山祭祀 、孔 子的 “ 山水 比德” 、 崇,他 们通过 配 画、题诗 等 多种形式 , 自娱 室 自选 “ 八景” 并记录 于族 谱之上 E 。因此 道家的 “ 法 自然” 6 ] 道 ,还 是魏晋 山水审美和游 或唱和 ,使此 画更得 盛名 。 清 人赵吉士说 :“ 十室之 邑,三里之城 ,五亩 观的 兴起, 以及 隋唐山水 诗歌 的兴盛 ,都表 之 园, 以及琳 宫梵宇,靡不有八景十景诗 。 ] 现 了对 自然 山水 的崇拜和 歌咏 。在我 们的传 12‘ . 憬 ”风靡大江 南北 此 外 ,八景还 传至 周边 国家, 尤其 对 日 统文化 中 山水文化 具有相 当重要 的地位 , 自

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十篇

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十篇

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十篇
1. 增强城市的美感:景观设计可以帮助城市美化并增强其美感,使其成为一个令人愉悦和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2. 促进社区互动:景观设计可以创建社区公园、花园和户外空间,吸引人们在这些地方相聚、交流和参与各种活动,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动性。

3. 增强居民的幸福感:研究表明,居住在宜人环境中的人们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和满足感。

景观设计能够创造出舒适和宜人的居住环境,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保护自然资源: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绿地和水资源,减少土地的开发和水资源的浪费,有助于保护和维护城市的自然资源。

5. 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景观设计可以通过种植树木、创建湿地、恢复河流等生态修复措施,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6. 创造健康生活环境:景观设计可以创建步行和自行车道、公园和运动场等健康和有活力的户外空间,鼓励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7. 降低犯罪率:研究表明,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减少犯罪率。

例如,明亮的照明、清晰的视线和活跃的社区空间可以提高城市的安全性。

8. 增加经济价值:美丽和宜人的城市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提升城市的经济价值和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

9. 提升城市形象:景观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形象的窗口,反映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10. 保护文化遗产:景观设计可以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
化和传统,将其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问题。

景观和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象征,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心灵寄托,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一、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可使其继承和发扬光大。

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人民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保护传统文化,使它们被继承和发扬光大,不仅有助于维护人类记忆的完整性,也有助于开创新的文化元素,为地方文化带来更有价值的含义。

二、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可以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景观和传统文化作为地方独特的文化象征,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和探访。

保护它们可以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还可以增加地区的知名度,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三、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景观和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元素,它们也是人们情感寄托的所在。

当这些场景遭到破坏或失传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失落和失望,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保护传统文化可以创造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关注居民的文化想象,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

四、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当人们发掘并弘扬传统文化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和民族。

在这个过程中,居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将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他们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能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坚定地支持和参与这些活动,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八景文化中植物的场所氛围(意境)营造方法

八景文化中植物的场所氛围(意境)营造方法

八景文化中植物的场所氛围(意境)营造方法汤士东,寇江焜(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摘要:八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景观形式,与古典园林私有化的性质明显不同,它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构成要素,面向公众开放,并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中的艺匠精神,成为山水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典型的地域风景规划范式。

通过历史文献的解读,梳理了八景文化的演历过程,归纳出“地景、天象、人文风物、植物”4种构成要素,并重点从现象学视角分析了植物要素在八景中场所营造的方法,以其揣测植物要素在场所意向构成方面的内部生成机制。

关键词:八景文化;植物;场所意向;营造方法构成八景主要有4类要素构成:地景、生境、人文景观和自然天象。

地景主要指地形地貌形成景观,在八景文化中,地景又有陆地景观和滨水景观之分。

人文景观包括亭、台、楼、阁、鞍、马等,有些人文要素是通过听觉感知的,如钟声、砧声、鹃啼、雁鸣等;生境又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

1.1地域植物植物生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会使植物生长受到局限性,植物为适应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而具有对应的地域特点,所以地域植物的选择也必然对八景文化特色的形成起到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

1.2人文风物人文风物更多体现在诗歌等文学形式中,古人将诗歌的独特意境内涵赋予在景观艺术中,将景观艺术与人文风物相结合,建筑与自然景观互相融合。

1.3地景地景即用人工景观和自然地形地貌相结合的方式,把景观与地景文化、美学原则相互融合。

这种艺术形式在八景文化中被广泛应用,是组成八景文化的物质载体[2]。

1.4自然天气作为诗歌等文学形式经常描写到的场景。

突出主景时,常在其背后或者周围利用山石、草地、天气等作为背景。

以色彩、体量、虚实关系等手法衬托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天气,可产生景观变换的效果。

2八景文化中植物类型2.1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心的北京,有燕京八景之一的“太液秋风”,地点位于中南海的太液池,该景点衬景的植株选择了姿态柔美的柳树,选用了列植手法,排列于池岸两侧,与水景相结合相得益彰。

城市规划中的风景名胜保护与利用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风景名胜保护与利用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风景名胜保护与利用策略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的有序布局和功能组织的过程,旨在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风景名胜保护与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风景名胜是城市的瑰宝,代表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

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风景名胜保护与利用策略。

一、保护风景名胜的重要性风景名胜是城市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价值。

保护风景名胜,可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传承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同时,风景名胜也是城市的绿肺,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风景名胜可以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此外,风景名胜还是吸引游客和投资的重要因素,保护好风景名胜可以促进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二、风景名胜保护的原则在城市规划中,保护风景名胜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护优先。

对于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自然价值的风景名胜,应优先考虑保护,确保其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2. 合理利用。

保护风景名胜不仅仅是保护其原貌,还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

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风景名胜,促进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3. 公众参与。

风景名胜的保护应该是一个公众参与的过程,政府、专家和公众应共同参与,形成共识,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风景名胜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结合风景名胜保护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首先,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风景名胜的保护需求,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保护其周边环境。

其次,城市规划应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亮点。

通过规划,将风景名胜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域相衔接,形成统一的城市形象。

最后,城市规划应注重风景名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保护其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四、风景名胜保护与利用的策略1. 制定保护规划。

针对每个风景名胜,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的目标和措施。

保护规划应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自然等因素,确保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邯郸地区古八景分析营造城市特色的思考

基于邯郸地区古八景分析营造城市特色的思考

基于邯郸地区古八景分析营造城市特色的思考李文雅古八景是记录地方独特山水景观、人文胜迹、生活场景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建设中城市个性化丧失为背景,基于邯郸地区古八景分析,提出古八景与特色城市建设的关系,思考城市特色营造方法。

引言城市特色指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化率不断增加,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空前时期。

快速的城市建设,致使国内不少城市出现,但因忽略城市特色,造成城市个性特征丧失的问题。

古代城市以山水作为城市选址与建设的重要依据,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传统建筑与景观特色。

“八景”因宋代著名山水画家宋迪所创作的“潇湘八景”而闻名于世。

至元、明两朝,有些文人仿照“潇湘八景图”编制了当地“八景”。

明清时期随着编撰地方志盛行,各个地方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山水景观、历史胜迹、生活场景等,作为记录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

一、邯郸地区古八景分析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是连接河南、山西、山东等3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邯郸地区地形变化丰富,历史上黄河、漳河、滏阳河等河流均有流经,历史文化深厚。

邯郸市下辖有6区、1县级市、11县,本次研究以“邯郸古十景”“临漳古八景”“磁州古八景”“成安古八景”“平干八景”“武安古八景”“魏县古八景”“沙阳八景”“馆陶古八景”“广平古八景”“鸡泽古八景”“肥乡古十景”“大名古十景”等共108处景观进行对象研究。

以地方县志和网络材料作为参考,将108处景观主要分为山水自然、历史胜迹、生活场景等类。

(一)邯郸古十景邯郸古十景出自清光绪《邯郸县志》,“紫峰晚霞”“葛山红叶”“箭岭晴岚”“沿堤柳色”“绕城荷花”5处为山水景观;“丛台夕照”“古城积雪”“仙境诗廊”3处为历史胜迹;“滏水春帆”“灵岗香市”2处为生活场景。

邯郸西部为太行山脉、中部平原有滏阳河、沁河、渚河3条河水穿过,邯郸历史悠久,战国时期,邯郸曾是赵国国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邯郸也成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传统文化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传统文化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传统文化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与启示城市规划与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的瑰宝,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本文将着重探讨传统文化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影响,并从中寻找对当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启示。

一、传统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 城市空间布局的延续与传承传统文化在城市规划中,可以为城市空间布局提供延续和传承的思路。

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思想,合理规划城市的道路、公园、绿化带等,使之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宜人的生活空间。

2. 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的融合传统文化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是深远的。

传统文化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追求美的完美呈现。

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使建筑更具独特性和辨识度,展示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丰富城市的人文内涵。

3. 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传承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可以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传统文化强调尊重老人,注重家庭价值观念,倡导社会和谐。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规划老年公寓、建设社区活动中心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亲情等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传统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启示1. 人文关怀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尊重,这对于城市建设提供了启示。

在城市建设中,应重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注重营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让每个城市居民都能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2. 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中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这对于城市建设提供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城市建设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营造清新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3. 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对于城市建设的启示还包括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也要鼓励创新和多元文化的交流,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和提升。

开封八景领略大宋时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开封八景领略大宋时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开封八景领略大宋时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开封八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名胜之一,位于河南省的开封市。

这些景点承载着大宋时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美丽。

以下将以描绘每个景点的方式,为您带来开封八景的真实风貌。

1. 清明上河图-江上钓叟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绘画之一,描绘了北宋时期开封城中繁忙的市井生活。

其中的一个场景是“江上钓叟”,展现了一位老人默默钓鱼的情景。

这幅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开封城的湖泊与自然风光。

2. 花鸟市场-花鸟鱼虫开封的花鸟市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卉、鸟类及其他小动物。

这些奇妙的生物为开封的城市景观增添了浓厚的自然氛围。

3. 龙亭风景区-双塔照影龙亭是开封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一处能够将大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双塔照影的美景,两座高耸的塔在平静的池水中倒映出虚实交错的景象,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

4. 云梯山-四面森翠云梯山是开封的一座名山,也是八景之一。

观云梯山最美的景点便是四面森翠,山势雄伟,树木葱茏,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登上山顶,远眺开封城区,更能感受到大宋时代的壮丽景色。

5. 大相国寺-西岳显圣大相国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也是大宋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便是“西岳显圣”。

这座寺庙旁的巨大岩石上有着颇具特色的雕刻,展现了佛教的精神内涵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6. 天坛-祈年殿天坛是一座古老的祭祀建筑,位于开封城郊的祭天园内。

其中最重要的景点是祈年殿,以供奉“祭天祈年”的仪式而建。

站在祈年殿前,您可以深刻感受到大宋时代人们虔诚向天祈愿的场面,以及周围的悠然自得的自然风光。

7. 滑稽人-全真掌门滑稽人是一种古老的戏曲表演形式,属于大宋时期的民间艺术。

开封的滑稽人非常有名,尤其是那位被誉为“全真掌门”的角色。

观看滑稽人的表演,您可以欣赏到大宋时期的人文风情,感受到人们对戏剧的极度热爱。

关中八景碑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中八景碑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中八景碑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关中八景碑文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闻名于世。

这些碑文以其精细的雕刻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关中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中八景指的是关中地区八个风景区域,包括洛阳的“洛阳春秋”、“洛神谷”、咸阳的“秦陵春色”、“夜泊秦皇陵”、长安的“长安晚泊”、“从军前线”、渭南的“渭水春风”和华山的“华山晓月”。

这八个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山川秀丽和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于世。

关中八景碑文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据传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皇帝和贵族们经常在这些景区中游玩,并邀请文人墨客创作碑文,以纪念自己的游览经历和对景色的赞美之情。

这些碑文不仅仅是赞美自然风光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崇敬之心。

关中八景碑文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还在于它们对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碑文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关中地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为后世人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了解当地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同时,这些碑文也激发了后人对于文化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为当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总而言之,关中八景碑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了当地文化的瑰宝。

这些碑文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和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见证。

通过对关中八景碑文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发展,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说明。

在本文中,我们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讨论关中八景碑文的主题:1. 引言1.1 概述:简要介绍关中八景碑文的概念和背景。

解释碑文的定义和作用。

1.2 文章结构:说明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目录,给读者一个整体的了解。

2. 正文2.1 关中八景概述:详细介绍关中八景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文化景观 八景

文化景观 八景

文化景观八景文化景观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中国历史悠久,繁华文明,各地都有千百年岁月磨练出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为我们今日的旅游带来了不少的魅力和色彩。

其中,中国有“文化景观八景”,这八景体现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一、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现存的长度最长、历史最悠久的一条人工运河,也是中国古代运河文化的代表。

这条运河是秦始皇时修建的,为“商贾之利、民生之益、国家之宝”。

约1200公里的全长途经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和京津地区,穿越多座大江大河,通水历史悠久。

二、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早在古代就是中国重要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场所。

泰山之所以成为文化景观八景之一,既因为它的壮丽山形、雄峻岩石和多样生态,也因为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黄山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天然溶洞、瀑布岩柱、雪山林海、云海日出、奇松怪石,风景秀丽。

其丰富的民间文化,使黄山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景区。

四、西湖西湖是中国秀丽山水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天堂人间”。

西湖景区分为外湖、北山、南屏山、三潭印月、苏堤、断桥、花港观鱼、六和塔等八个景点。

西湖的建筑、文化和历史背景都鲜明而丰富,吸引了无数游客。

五、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遗迹,也是中国的国家象征之一。

建于春秋时期,作为中国的防御系统及文化景观,长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历经千年风雨,保存至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勇气。

六、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埋在兵马俑坑中的地下兵马俑、战车和武器,于1974年被发现。

被誉为“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陶艺和雕刻艺术的杰作之一。

兵马俑的文化价值,在世界文化领域享有盛名。

七、庐山庐山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庐山是古代文人墨客良多借景作诗墨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的诗画山水博览”。

八、表达式展厅表情式展厅是中国电影博物馆中的一部分,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历史文化和技术。

潇湘八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潇湘八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潇湘八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引言1.1 概述概述:潇湘八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它由湖南省湘潭市、岳阳市和常德市三座城市的景区组成。

这八个景点分别是洞庭秋月、岳阳楼春晓、湘江晚波、韶山云雾、衡岳烟云、南津渔火、杜甫江阁、莲花石。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美丽景色,以及文化和历史故事。

潇湘八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潇湘八景经常被赞美和描绘,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重要源泉。

这些景点的美丽和灵感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他们用诗歌、散文和绘画等形式,表达对这些景点的赞美和致敬。

其次,潇湘八景还在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表达方式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潇湘八景所呈现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成为了古代艺术家们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这些景点展示了大自然的风光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

此外,潇湘八景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潇湘八景中的景色所展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景观,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念和人生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人们通过欣赏潇湘八景,体味大自然的神秘与智慧,反思自身在宇宙中的存在。

总之,潇湘八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为诗词创作提供了灵感,也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并且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景点的美丽和文化内涵,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让人们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潇湘八景的影响力将继续传承下去,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保留和发展作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各个章节的主题,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 介绍潇湘八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影响。

1.2 文章结构- 简要描述本文的结构,包括正文部分的章节内容和目的。

清中至清末郑州八景比较研究及游赏观照

清中至清末郑州八景比较研究及游赏观照

清中至清末郑州八景比较研究及游赏观照郑州,在历史上有“西安之母”之称,是中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它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以清中至清末的郑州八景,彰显着郑州历史文化的精彩,更是郑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清中至清末郑州八景,包括陇头渡、古城碑、池堤、尊山寺、隆行乐舞、拾穗亭、过桥楼、石岩寺八景。

它们分别属于宗教、水利、建筑、文化及景观多种不同类型,其具体景点及特色背后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出郑州那古都辉煌的光芒。

首先,陇头渡是郑州最早的渡口,在古代就有“料水前先到陇头”的口号,被誉为郑州的地标。

它的特色是“金门滟,碧空孤村”,以及它所带来的灿烂的夜晚灯火。

其次,古城碑是郑州历史文化的见证,郑州的古城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们以其厚重的文字历史,让我们一窥中央古都的辉煌。

再者,池堤是郑州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在历史上有“水利之先”之称,是郑州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件。

它历经多年风霜沧桑,让郑州的城市风貌受到了极大的改变,给郑州的城市建设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尊山寺是郑州宗教文化的象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郑州最有名的古刹之一。

它古老而神圣的建筑,以及佛家文字慈悲与禅宗静谧,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及文化气息,给人以无比的启迪和感动。

隆行乐舞是郑州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景观之一,其发源于南宋,融合了宋、元、明、清及现代文化,演绎着中国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蕴。

它既展现出古都的繁荣,也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优雅。

拾穗亭是郑州的游赏景观,它以恢弘的建筑象征着中原文化的华美,也充分展现出郑州城市的繁荣。

过桥楼则位于郑汴二桥的中洲,以古老的过桥楼构筑出通透的风景,更是郑州繁华城市的标志之一。

此外,石岩寺位于郑州坡头山上,辉煌的石廊门,朴实古朴的宫殿佛殿,以及老寺塔、老青竹,构成了郑州宗教文化的独特特色,也是郑州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之一。

总之,清中至清末郑州八景,彰显着郑州历史文化的精彩,为郑州城市景观带去了极大的精神价值,因此,对于对郑州八景的比较研究及游赏观照,无论是为了历史文化的考察,还是为了古都文化的了解,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国“八景”文化及对城市景观建设的意义【摘要】“八景”作为中国传统景观概念的重要范畴,是颇具情趣的文化景观现象。

从“八景”文化的概念内涵入手,通过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八景”实例,概括出“八景”包含的三大主要内容,即自然景观、人文胜迹、日常生活景观,从而得出“八景”实质就是出于对栖居环境的审美,是人居环境诗化的文化现象。

联系当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景观都市主义”,并以“沙湖十六景”为例,为武汉市城市景观建设提出一些“八景”设想。

【关键词】八景;都市景观主义;沙湖十六景;武汉八景“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这是德国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荷尔德林在其著名诗篇《人,诗意的栖居》中的经典名句,后来哲学家海德格尔借诠释他的诗来解读存在主义,又以存在的维度来解读诗,最终他把“人、天、地”与“神”组合成了四重的世界,人,诗意栖居于其中。

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如何诗意地栖居了吗?我们还不知道。

或许是我们曾经是很清楚地知道,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自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以来,“诗意栖居”已与我们渐行渐远。

其实,早在千年以前,中国就可以清晰地发现历代先贤追求诗意栖居的影子,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代许多城镇(聚落)的“八景”。

究竟何谓“八景”?“八景”的实质又是什么?“八景”又是如何体现着古人先贤们“诗意栖居”?所谓“八景”,是对一个地方典型自然和文化景观的统称,一般以八项最具地方特色的景观组成,并以四字命名。

在我国历史上的很多地方,大到一个地域、一个城市,小到一个村镇、一座寺庙,甚至一个家族,都多有“八景”之说。

例如,北宋宋迪的“潇湘八景”①组画,被学界普遍认为是“八景”的滥觞。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此有所记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

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

”自宋迪开启“八景”文化先河以来,中国不少城市、村镇涌现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八景”实例,其中著名的有北京以“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为代表的“燕京八景”,有南京以“钟阜祥云”、“石城霁雪”、“龙江夜雨”、“白鹭晴波”、“乌衣夕照”、“秦淮渔笛”为代表的“金陵八景”,还有洛阳八景、杭州八景、长安八景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湖十景”,包括“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三潭映月”、“双峰插云”、“曲院风荷”、“苏堤春晓”、“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南屏晚钟”、“雷锋夕照”,这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和祝穆的《方舆胜览》中均有记载,至今仍广为传颂。

从以上实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最早的“潇湘八景”,还是后来的“金陵八景”、“燕京八景”等,基本上都包含着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自然景观,既包括山川河流、芳草花树等“固态”的自然物质资源,也包括日月星辰、风雪烟雨等变化莫测的自然景象,此外还考虑到了春夏秋冬及晨夕光影的更替变幻,如“潇湘八景”中的“夜雨”、“落雁”、“夕照”、“晴岚”,以及“燕京八景”中的“春阴”、“清波”、“垂虹”(趵突)、“晓月”、“烟树”、“晴雪”,就充分地展现了大地景观的丰富多样及美妙佳境。

二是人文胜迹,包括儒、道、佛及地方信仰的建筑遗迹,以及相关思想理念和神话传说,如潇湘八景中的“烟寺晚钟”、洛阳八景中的“马寺钟声”。

三是富有地方情韵的日常生活景观,如“潇湘八景”中的“远浦归帆”及汴京新四景中的“樊楼灯火”等。

以上三个方面,既是八景构成的主要内容,也是八景的文化精神,集中起来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对大自然美妙风光的热爱;二是对地方人文胜迹及美好生活的彰显;三是表现出景致、诗情、画意、人文之间的息息相通。

可见,“八景”的实质,按照刘晓晖在其《诗境规划设计思想刍论》的观点,“八景”文化就是人居环境诗化的文化现象。

有诗人气质的行政长官、风水师、雅士乡绅、文人骚客组成的规划师团队,通过巧妙的组织城市景观,将城市周围的风景林苑、城内的宫园及里坊宅园、寺庙园林和四郊的坛苑有机组织成一个协调整体,使城市处于绿色网络之中。

在“八景”的建构上,于自然上水基础之上,更隐含深刻的人文意境。

“八景”本身就是处于对栖居环境的审美,是对城市和聚落自然环境的诗化描述。

由此可见,“八景”的出现与发展,反映着中国传统城市与聚落中的诗意生存:一个将城市和聚落置于和溶入自然风景、进而将把人类自身的栖居生活与城镇聚落所处的优美的风景景观紧密结合起来,也是人将自己的一颗求善求美的诗心投入到城市和聚落营建之中,最终它将人、山水(自然风景)与城市(聚落)共生、共荣、共乐、共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其中诗意地栖居。

“八景”等地方文化胜迹的形成,离不开景观内外的“人”。

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其意正在于此。

然而在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景观雷同的危机却越来越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原有的、土生土长的、可以作为地方发展见证的“地方景观”正在迅速的消失,而各种外来的、平常的或奇形怪状的现代景观充斥城市,流行于大江南北或大或小的城市。

同时,身陷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更难有机会观赏和体验到自然之美,这一系列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和规划设计者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西方城市和景观界出现了一种“主张在城市设计中将自然区域、开放空间和人工建造的实体整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系统”的思想,被称为“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在城市的演进中尝试引入并确立景观环境的重要地位,期望能够突破传统规划的局限,将自然演进和城市发展整合为一种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

不同于将建造体量作为城市决定性特质的传统,景观都市主义着眼于一个更广的视角,在持续演化的城市形态中发展一种动态的规划方向,主张在城市设计中将自然区域、开放空间和人工建造的实体整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系统。

由此可见,西方发起的“景观都市主义”恰好与中国几千年前的“八景”文化不谋而合,都注重自然景观与人工建造的有机交融,从而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栖居。

江城武汉作为中国建城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是华夏文化的南方之源。

唐朝诗人李白曾有诗言“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江城虽不像南京有“金陵八景”,不像北京有“燕京八景”,也没有西安的“长安八景”,但是江城同样存在比较悠久的“八景”文化,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沙湖十六景”。

自称“沙湖居士”的任桐②,在其《沙湖志》一书中,为方便游人,造势宣传,他从园林风景欣赏的角度,将这片湖泊拟定了“沙湖十六景”:琴堤水月、雁桥秋影、寒溪渔梦、金冢桃花、东山残碣、九峰晨钟、虎岩云啸、卓刀饮泉、泉亭松韵、兰岭香风、青山夜雨、石壁龙湫、沟口夕阳、夹山咏雪、梁湖放棹、鸥岛浴波。

其中金冢桃花、东山残碣、卓刀饮泉、泉亭松韵、鸥岛浴波均在今天的东湖风景区内。

沙湖③之美因任桐竭力营造和挖掘,渐为世人所认识。

然而由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局动荡,政权更迭,普通百姓无暇顾及,加至大水泛滥,对沙湖、东湖的规划设想及建设亦束之高阁。

但任桐他们所作的努力,皆是令人敬佩,且有助于后世对城东郊湖群旅游资源的开发。

时值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开篇之作—东沙连通工程建设之际,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沙湖公园”的建设。

此次“沙湖公园”的建设,设计人员将《沙湖志》中任桐提出的“沙湖十六景”作为灵感来源,以大面积植物群落为背景,以游憩道“串”起景观,通过选取”沙湖十六景”中的十景进行提炼加工,形成了新的“沙湖十景”。

通过传统或现代化的造景手法,再现任桐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去完成任桐当年“自其(沙湖)湖山风景纵不能尽如西湖,然安知不可作未来之西湖观”的夙愿。

新“沙湖十景”为:石壁龙湫、泉亭松韵、琴堤水月、东山残碣、雁桥秋影、雁山晨钟、兰岭香风、寒溪渔梦、欧岛浴波、沙湖放棹。

通过提炼新“沙湖十景”,从而再现任桐的沙湖之美。

武汉作为一座饮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高速迈向现代化的特大都市,在城市建设特别是景观建设方面,应该有其独特的风格。

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长江、汉水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

武汉市内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错落,湖泊库塘星罗棋布,高低起伏,形成了武汉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尤其是龟蛇二山雄踞大江南北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汉代以来即成为交通枢纽,商贾云集;明末清初,汉口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成为“楚天第一繁华处”,如明末清初诗人吴淇有诗“十里帆墙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就是描写汉正街的繁华景象。

汉口清末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因此武汉自古就是商业重镇,素有武汉的人口“九分商贾一分民”的说法。

辛亥革命时期,武汉又成为首义之地。

因此武汉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并富有特色。

武汉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独特的人文底蕴,我们可以试想,在武汉提炼出武汉的“八景”,如以东湖风景区各景点围合形成的“东湖秀色”,以珞珈山以及美丽的武汉大学校园风景形成的“珞珈青峦”,以黄鹤楼及蛇山风景为一体的“黄鹤云梦”,以古琴台及琴台文化艺中心及龟山风景区在内的“琴台遗韵”,以楚天台及磨山景区形成的“楚天极目”,以首义文化广场及辛亥革命旧址等组成的“红楼倩影”,还有以归元禅寺、宝通禅寺等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景观形成的“法门晓钟”,加上以江湖景观为一体及江面、湖面候鸟等形成的景观“欧岛浴波”等。

通过武汉“八景”的创建,充分挖掘武汉的景观潜力,形成既有历史遗迹,又有革命传统的多维纵横景观体系。

登黄鹤楼远眺,江城景色一览无遗。

晴川阁下,新枝历历;鹦鹉洲上,芳草萋萋。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紫气东来,云集四海英雄豪杰。

[科]【参考文献】[1]M·海德格尔著,彭富春译.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勒·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刘晓晖.诗境规划设计思想刍论[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4]沈括著.梦溪笔谈[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5]华晓宁,吴琅.当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9(12):85-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