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_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_何明喜

合集下载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

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何明喜;杜建波;古哲;谢其锋;马荣芳;张冬梅【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6(028)004【摘要】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改造,构造环境经开裂扩张-碰撞拼合-拉伸断陷等多次转换,最终形成了上部拉伸、中部逆冲推覆、下部拆离滑脱的"三层楼阁"式分层构造变形组合的构造几何学模式.其构造变形主要受中三叠世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控制,具有横向上强弱分带、垂向上形变分层的特征.可划分为伸展变形、冲断褶皱变形、拆离滑脱变形等3种构造变形样式.【总页数】4页(P322-324,329)【作者】何明喜;杜建波;古哲;谢其锋;马荣芳;张冬梅【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J], 杜建波;何明喜;张艳霞;谢其锋;马荣芳;张冬梅2.扬子北缘古生代盆地构造变形 [J], 吉让寿;秦德余3.扬子地台北缘前陆逆冲带及其内煤田构造变形 [J], 张德民;王永4.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前陆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意义 [J], 王凯;刘少峰;王平;姜承鑫;郜瑭珺5.扬子地台北缘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构造样式及变形特征 [J], 刘援朝;魏显贵;吴德超;杜思清;何政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解东宁;何明喜;周立发;谢其峰【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6(027)001【摘要】东秦岭-大别山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北两支逆冲断裂组成,是联系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和南华北盆地的构造纽带.该逆冲推覆构造在走向上具有分段性,在倾向上具有分带性;即沿倾向分为前锋带、逆冲岩席带和根带;在走向上分为豫西逆冲推覆区段、周口南缘逆冲推覆区段和淮南-合肥逆冲推覆区段.构造演化分为3个阶段:印支期碰撞造山阶段、燕山晚期陆内造山阶段和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早期走滑拉张阶段.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各区带烃源岩保存条件差异较大,油气显示集中分布在前锋带附近.评价前锋逆断带及前渊区(盆地/凹陷)为油气勘探最有利区带,南、北两支逆断带之间的逆冲岩席区(盆地/凹陷)为较有利区带.【总页数】8页(P48-55)【作者】解东宁;何明喜;周立发;谢其峰【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相关文献】1.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J], 郭战峰;刘新民;盛贤才;马登峰2.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盆地深部过程及古生界油气前景--以川东北盆地和合肥盆地为例 [J], 范小林;陈浙春3.东秦岭-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 [J], 高长林;刘光祥;张玉箴;吉让寿4.东秦岭-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 [J], 高长林;刘光祥;张玉箴;吉让寿5.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北缘晚白垩世以来构造演化的石英ESR年代学研究 [J], 李学刚;杨坤光;王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_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_何明喜

大别_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_何明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28卷 第5期O IL &GAS GEO LOGY2007年10月收稿日期:2006-12-25第一作者简介:何明喜(1951)),男,高级工程师,油气地质及勘探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P02039)文章编号:0253-9985(2007)05-0675-07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何明喜,杜建波,曹建康,郭双亭,谢其锋,马荣芳(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摘要: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

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所反映的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即1)前造山期被动陆缘(P 3)T 1)T 21)阶段,包括局部裂陷、持续沉降、萎缩残留3个亚阶段;2)陆缘主造山期周缘前陆盆地(T 22)T 3)阶段,具有海陆过渡相(T 22))陆相(T 3)前陆盆地的连续演化特征;3)陆内造山期陆内前陆盆地(J 1-2)阶段,发育陆内山前含煤碎屑岩沉积;4)后造山期转换伸展-伸展断陷盆地(J 3)E)阶段,前陆盆地消亡。

关键词:构造机制转换;陆缘造山;陆内造山;周缘前陆盆地;陆内前陆盆地;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中图分类号:TE11111 文献标识码:ATectonic evol uti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land basi n on the southernm argi n of the Dabie -Sulu orogenic beltH e M i n gx ,i Du Jianbo ,Cao Jiankang ,Guo Shuang ting ,X ie Q ifeng ,M a Rongfang(H enan O il f ield Company,SI N OPEC,N anyang,H enan 473132,China)Abst ract :Controlled by t h e conversion of tect o nic m ec hanis m fro m conti n entalm arg i n co llisi o n or ogenesis to i n tra -continental orogenesis in the easter n seg m e nt of the central orogenic be lt since t h eM i d dle Triassic ,the for e l a nd basi n on t h e souther n m argin of the Da b i e -Sulu oroge n ic belt experi e nced a whole process of evo l u ti o n fro m i n itiati o n tofl o urish and fi n all y to ex ti n ction and is featured i n conti n uous transiti o n fro m conti n e nta lm arg i n to i n tra -conti n ent and fro m m ari n e to continental i n ter m s of tect o nic setti n g .A ccor d i n g to t h e tectonic m echan i s m conversi o ns and tectonic evo l u tion stages reflected by the struct u ral sequences o f the foreland basi n ,the evo l u tion o f the f o reland basi n can be di v i d ed into f o ur stages :1)pre -orogenic passive m arg i n (P 3-T 1-T 21),consisting of three sub -stages(partial fa u lted depressi o n -conti n uous subsidence -fading residual basi n );2)peri p heral foreland basi n duri n g the m ai n or ogen i c period (T 22-T 3),a stage c 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tecton i c evoluti o n ofm ari n e -conti n ental transitiona l(T 22)to conti n e n -tal(T 3)foreland basin ;3)i n tracontinental foreland basin during i n tra -conti n ental orogeny(J 1-2),featured in coa-l bear -i n g clastic r ock deposited i n i n tracontinental foreland area ;4)pos-t oroge n ic ex tensi o na-l e x tensi o nal faulted depression basi n (J 3-E),a peri o d whe n the foreland basin d i e s ou.tK ey w ords :conversion o f tectonic m achan is m;continental m ar g in orogenesis ;i n traconti n enta l o r ogenesis ;pe -riphera l fore land basi n ;i n traconti n enta l fore l a nd basi n ;southern m arg i n o f the Dab i e -Su l u orogen ic belt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发育在晚古生代被动陆缘盆地基础之上,以上叠晚中生代)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标志其消亡。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许志琴;李源;梁凤华;裴先治【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5(089)004【摘要】中国大陆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如何与东面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连接,是涉及中国大陆中部构造格架的关键问题之一.南秦岭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和东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以及一条位于两者之间的220~204 Ma的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的存在,提供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新的视角,为此,我们提出南秦岭的勉略蛇绿岩带向东通过宁陕湘河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和大陆俯冲与深俯冲造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缘连接,构成“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缝合带新模式.沿着这条边界,南秦岭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南部的南秦岭被动陆缘单元和北部的南秦岭主动陆缘单元,后者向东的延伸由于南、北板块之间三叠纪的剪切碰撞而尖灭.【总页数】10页(P671-680)【作者】许志琴;李源;梁凤华;裴先治【作者单位】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6;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秦岭-大别-苏鲁印支造山带连接枢纽的形成时代——来自宁陕断裂带同构造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的限定 [J], 李源;许志琴;裴先治;张健;赵佳楠;张岚;武勇2.苏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应力场、构造运动特征以及超高压变质带折返机制的研究 [J], 徐纪人;赵志新3.大别山-苏鲁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岩石变形分析 [J], 林伟;王清晨;石永红4.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J], 李三忠;张国伟;李亚林;赖绍聪;李宗会5.大别——苏鲁造山带石榴石橄揽岩——地幔过渡带的信使 [J], 杨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华北盆地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南华北盆地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南华北盆地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田景春;何明喜;杨波;郭双亭;曹健康;严永新;杜建波;张翔;许珉;时国;朱迎堂;夏青松;王峰;阳伟;黄龙【摘要】以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之北、华北陆块南部、地跨华北陆块稳定块体、陆块南部边缘变形带的南华北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42条不同时代的野外剖面详细观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把南华北盆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共识别出了8种类型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分别是不整合面、渣状层、古喀斯特作用面、冲刷侵蚀面、超覆面、岩性岩相转换面、最大海泛面、最大湖泛面.并重点讨论了各类型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化上,从早到晚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层序界面经历了海相沉积不整合、古喀斯特作用面、渣状层到陆相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等;在空间上,同一层序界面在不同相带表现形式不同,同一种类型的界面可在不同相带出现,但不同相带表现特征有一定差异性.【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7页(P331-337)【关键词】层序界面;南华北盆地;中生界;新元古界;时空分布【作者】田景春;何明喜;杨波;郭双亭;曹健康;严永新;杜建波;张翔;许珉;时国;朱迎堂;夏青松;王峰;阳伟;黄龙【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0 引言南华北盆地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北缘、华北地台南部,横跨华北地块、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同时紧邻北秦岭褶皱带,为一发育于中元古界—新元古界结晶基地之上的叠合盆地[1-2]。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演化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演化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演化的运动学
与动力学
杨文采;余长青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2001(044)003
【摘要】中国中央造山带东部的大别-苏鲁是全球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本文基于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和综合研究,进一步指出这一超高压变质带演化的复杂性.在扬子与中朝克拉通碰撞后大别-苏鲁地体的俯冲产生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由于两个克拉通之间的倾斜碰撞,产生旋转与局部的拉张为岩石折返造成了良好条件.扬子的旋转也形成一对剪切力使俯冲海洋岩石圈断开和陆块反弹.然而由于南北压挤力的继续作用与大别-苏鲁地体的折返,扬子克拉通继续向大别苏鲁地体下方俯冲.这种陆-陆俯冲携带了大量大陆物质进入上地幔,诱发部分熔融和后期的地幔上隆.本文给出了大别-苏鲁演化动力学的修正模型.
【总页数】14页(P346-359)
【作者】杨文采;余长青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1
【相关文献】
1.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伸展构造格架及其动力学意义 [J], 索书田;钟增球;游振东
2.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碰撞后韧性伸展构造框架 [J], 索书田;钟增球;游振东;张泽明
3.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的动力学模拟 [J], 范桃园;石耀霖
4.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构造演化 [J], 索书田;钟增球;周汉文;游振东
5.关于含柯石英锆石SHRIMP测年获得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年龄的讨论 [J], 张希道;宋明春;王仁民;张华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襄盆地襄枣坳陷深层海相古生界含油气前景初探

南襄盆地襄枣坳陷深层海相古生界含油气前景初探

南襄盆地襄枣坳陷深层海相古生界含油气前景初探杨道庆;何明喜;王荣新;郭双亭;杜建波;罗家群;程喆;季玉瑶【摘要】南襄盆地襄枣坳陷主要为受襄樊-广济断裂控制的南断北超的中新生代箕状坳陷,但中新生界经多年勘探未获突破.通过"造山带北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课题的调查研究,发现襄枣坳陷周缘及深部分布大片未变质的海相古生界.其中,下寒武统底部含磷泥页岩是潜在的优质烃源岩;下古生界白云岩及内部岩溶侵蚀面形成较好储集空间;下古生界含膏白云岩是潜在的盖层,具备形成油气的基本地质条件,但热演化程度偏高.襄枣坳陷深部海相古生界油气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新层系和新领域.【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2【总页数】4页(P177-180)【关键词】含油气前景;海相古生界;襄枣坳陷;南襄盆地【作者】杨道庆;何明喜;王荣新;郭双亭;杜建波;罗家群;程喆;季玉瑶【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襄枣坳陷位于南襄盆地南部,主要受南部襄樊—广济断裂控制,经过晚白垩世—新近纪的不断演化,形成了一个南断北超、南陡北缓、后期剥蚀改造强烈的中新生代多箕状断陷区(图1)[1]。

苏鲁-大别造山带超基性岩矿物特征

苏鲁-大别造山带超基性岩矿物特征

苏鲁-大别造山带超基性岩矿物特征
王丹;王泽利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16(0)21
【摘要】文章通过手标本鉴定及其镜下描述,对山东省日照市梭罗树辉橄岩、(云母)蛇纹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岩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岩石经历了板块的折返过程,橄榄石最少经历了两个期次,第一期次橄榄石是原生的地幔残留物质,粒径较大;第二期次橄榄石是第一期次橄榄石在折返过程中,由于温压条件的改变以及外力的影响,发生破碎、矿物重结晶,形成颗粒较小的橄榄石,板块抬升又发生了退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析出铁质矿物,同时由于流体的参与而形成云母。

【总页数】1页(P178-178)
【作者】王丹;王泽利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苏鲁威海地区超基性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和超高压变质时代
2.苏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应力场、构造运动特征以及超高压变质带折返机制的研究
3.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周围现代地壳应力场与构造运动区域特征
4.苏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三维P
波速度结构特征5.苏鲁地体胡家林和梭罗树三叠纪变质超基性岩U-Pb、Lu-Hf和O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iie t fu t e : ) r—rg n as em ri( 3 l l ‘ 'o s g fh rl db s a edv di o o rs gs 1 peooe i p si agn P 一T 一。 ) cn n t o a n d n a c v ‘ 2 s o tresb s gs p ra fu e e rsi —ot u u u s ec — dn eiu l ai) 2 p r h ml oe fhe u — ae ( a i1a h d d pes ncni o ssbi n ef igrs a b s ; ) ei e r— t t o n d a d n p f ln ai ui ema rgncp r d T 一T ) as g h a t zd b ot u u et i eou o I a dbs d r gt i ooe i e o ( 2 n n h n i 3 , t ec a c r e ycn o st o c V no a r e i n cn maiecnie t s i a( 2 )ocnie t ( 3 f e n ai ; )nrcnie t rl db s u n r -ot na t io lT t o t na T )o l db s 3 it ot na f ea ai d n g n n l啪 tn n l ra n a n lo n n it —o t et1 rgn ( I ) fa rdi ol er gc scr kdp s e t cn n n oe n ra nr cni na oo ey J一 , t e ca— ai l t c eoi di i r o e r a dae ; a n 2 eu n b n a io t nn a 4 Ds ooe i et s n -x ni a f l ddpes nb s (3 ) ap r dw e e oe n 删 nme ) ot rg n xe i a et s n ut e rsi ai J 一E , e o hn t ±rl db s — c n ol e ol a e o n i h a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关系探讨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关系探讨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关系探讨李洪奎;陈莉;韩廷宝;耿科;禚传源;梁太涛【期刊名称】《地球科学前沿(汉斯)》【年(卷),期】2016(006)001【摘要】大别–苏鲁造山带是三叠纪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其形成演化大致经历了强烈碰撞、俯冲和折返三个阶段,在三叠纪晚期完成最终拚合。

作为中国东部巨型断裂构造系统的郯庐断裂带,受控于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和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的动力学背景,发生大规模左行平移并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错开,左行平移的最大距离在300 km左右,同时将郯庐左行剪切走滑断裂发育历史划分为五个发育阶段,重现了从特提斯体制向太平洋体制的复杂历史转化过程,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东部大陆边缘的动力学特征。

【总页数】11页(P44-54)【作者】李洪奎;陈莉;韩廷宝;耿科;禚传源;梁太涛【作者单位】[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山东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兖州;;[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相关文献】1.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延伸方式——基于40Ar/39Ar构造年代学的约束[J], 武昱东;侯泉林2.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可能的构造表现 [J], 侯泉林;武昱东;吴福元;翟明国;郭敬辉;李忠3.大别-苏鲁造山带、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及应力场对比 [J], 丁汝鑫;周祖翼4.大别-苏鲁造山带变质岩原岩组合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岩组合的对比: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属性的启示 [J], 邱检生;胡建;李真;刘亮5.西大别西北部浒湾变质带榴辉岩的年龄和性质及其对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多期演化的制约 [J], 吴元保;高山;刘小驰;杨赛红;邱华宁;杨启军;刘勇胜;袁洪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秦岭-大别及两侧的大地构造旋回与油气勘探领域

东秦岭-大别及两侧的大地构造旋回与油气勘探领域

东秦岭-大别及两侧的大地构造旋回与油气勘探领域何治亮;程喆;徐旭辉;何明喜;郭占峰【摘要】中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盆地群经历了5大构造旋回.中条(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形成了冀辽、豫陕、徐淮坳拉槽.晋宁运动后,随着Rodinia古大陆解体,隶属于原特提斯洋系的秦岭-大别洋逐渐形成,扬子和华北克拉通边缘经历了从大陆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加里东中期运动(中奥陶世中期)后从伸展体制转为聚敛体制,俯冲-碰撞山系与聚敛型盆地相间的格局形成.加里东晚期或海西早期,早期分离的陆块重新拼合,泥盆纪总体为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晚二叠世,南部部分地区形成了小规模裂谷群,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后转为挤压体制,它们经历了拼贴-碰撞-压榨的过程,并于侏罗纪末燕山主幕达到极致.白垩纪以来,形成了陆内伸展-走滑-弱挤压为主的盆地群,盆地再次被以伸展、走滑方式肢解. 5大盆地旋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盆地原型及组合,形成了条件迥异的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纵向上构成了8套成藏组合.受构造演化和热体制控制的有效烃灶和有效保存是研究区成藏富集的主控因素.南北两侧盆地形成了众多勘探领域,除已建成油气工业生产基地的南襄、江汉新生代盆地外,北侧地区包括洛-伊晚古-早中生代残留盆地、太康残留盆地、周口叠加复合盆地、信阳复合盆地等,造山带内部的有南襄盆地深层的古生界,南侧地区包括江汉平原区前第三纪复合盆地、宜昌-当阳古生代的改造型残留盆地、鄂东南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大洪山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等领域.【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2【总页数】10页(P109-118)【关键词】油气勘探领域;盆地原型;大地构造旋回;南华北;中扬子;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作者】何治亮;程喆;徐旭辉;何明喜;郭占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中扬子及南华北地区处于近东西向展布的中央造山带与北北东向展布的中国东部裂谷带的交汇部位。

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研究

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研究

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研究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位于中国中部,是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构造结合地带。

该地区是世界上超高压变质岩出露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是研究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等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场所。

该地区自西向东分别出露浅、中、深不同层次的构造特征,是研究碰撞造山带形成演化等动力学过程的天然实验室。

地球科学家在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认识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与此同时,针对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地震学研究尤其是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研究,还存在许多模糊之处。

基于此,本文利用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布设在造山带及周边区域的352个地震台站从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记录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使用有限频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与远震面波双平面波层析成像技术,通过反演得到了研究区高精度Rayleigh面波和Love面波8秒~83秒的相速度结构。

通过反演Rayleigh面波和Love面波频散曲线,本文构建了造山带及周边区域岩石圈三维横波速度结构及地壳径向各向异性结构,旨在为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等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基础。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发展了面波层析成像方法。

本文提出了有限频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即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中考虑了有限频效应,该方法可根据背景噪声数据获取大陆尺度高精度的宽频带(10~150秒)面波相速度结构。

本文以美国西部为例,通过对比基于背景噪声数据利用有限频背景噪声层析成像获得的相速度结构与该区域已有的基于背景噪声数据获取的相速度结构(20秒和30秒)和基于远震面波数据得到的相速度结构(60秒和70秒),证明有限频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在获取高精度宽频带相速度结构方面的可靠性。

此外,本文发展了基于有限频的远震面波双平面波层析成像技术。

通过对比基于背景噪声数据得到的Love面波相速度结构(30秒和40秒)和基于远震面波数据得到的相速度结构,证明远震面波双平面波层析成像可以获取高精度的Love面波相速度结构。

苏鲁—大别造山带超基性岩矿物特征

苏鲁—大别造山带超基性岩矿物特征

苏鲁—大别造山带超基性岩矿物特征作者:王丹王泽利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21期摘要:文章通过手标本鉴定及其镜下描述,对山东省日照市梭罗树辉橄岩、(云母)蛇纹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岩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岩石经历了板块的折返过程,橄榄石最少经历了两个期次,第一期次橄榄石是原生的地幔残留物质,粒径较大;第二期次橄榄石是第一期次橄榄石在折返过程中,由于温压条件的改变以及外力的影响,发生破碎、矿物重结晶,形成颗粒较小的橄榄石,板块抬升又发生了退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析出铁质矿物,同时由于流体的参与而形成云母。

关键词:梭罗树;超基性岩;岩相学特征;形成期次1 概述苏鲁超高压带是中国中部的秦岭-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东部延伸部分,与大别超高压带间被郯庐断裂错开,已有充分证据显示其形成与中国南北两大板块间的大陆深俯冲作用[1]。

许多学者早已提出苏鲁超高压带是一个复杂的折返过程,杨天南等(1997)[2]提出胶南折返机制主要为隆升-伸展变形,这一运动机制有助于我们在下文中解释超基性岩的形成期次。

胡家林梭罗树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日照县境内,是梭罗树-袁家庄超美铁岩岩体群(带)中最大的一个岩体,绝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岩体内有许多包裹体,为石榴辉石岩、含柯石英榴辉岩及辉橄岩等[3]。

本次所取样品来自梭罗树,共采集样品8块,两块辉橄岩,两块蛇纹岩,两块云母蛇纹岩以及两块蛇纹石化橄榄岩。

2 超基性岩岩相学特征2.1 辉橄岩描述辉橄岩略有蛇纹石化现象,铁质矿物出溶较多,一般在粒间充填,橄榄石破碎重结晶,可见残余结构,原斑晶粒径>0.07mm,一般在0.1mm左右。

辉石粒径较大,粒径在0.4-0.6mm,可见一组完全解理,为异剥辉石(见图1)。

2.2 (云母)蛇纹岩描述蛇纹岩在镜下可见原矿物晶型,呈网格状分布(见图2),在矿物边界处也可见小颗粒的重结晶矿物-橄榄石,铁质出溶较多,沿矿物边缘分布。

含云母蛇纹岩中云母一般为黑云母,在正交镜下呈骨架状,还有少量的蓝闪石,蓝闪石具有多色性,边缘一般有铁质出溶。

大别造山带南缘构造带构造几何学特征与形成演化的开题报告

大别造山带南缘构造带构造几何学特征与形成演化的开题报告

大别造山带南缘构造带构造几何学特征与形成演化
的开题报告
题目:大别造山带南缘构造带构造几何学特征与形成演化
1. 研究背景
大别山造山带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其南缘构造带是大别山造山带南部的一部分,是区域构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缘构造带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多样化的地质背景,在前人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然而,针对南缘构造带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和形成演化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本次研究。

2.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南缘构造带的地质和构造资料的分析和综合研究,揭示南缘构造带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和形成演化的规律。

3. 研究内容
(1)南缘构造带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
(2)南缘构造带构造几何学特征的分析和研究;
(3)南缘构造带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机制的探讨;
(4)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南缘构造带形成演化的贡献和意义进行评价。

4.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石学和构造测量等方法,对南缘构造带进行综合性研究,并结合先前的研究成果和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5. 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南缘构造带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程,进一步深化对该区域构造演化的认识,同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6. 研究进度
目前已完成南缘构造带地质调查和构造测量等工作,正在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室内岩石学分析和数据整理,预计在明年6月完成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潜力及选区方向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潜力及选区方向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潜力及选区方向杨振武;郭战峰;刘新民【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2【摘要】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与其南侧毗邻盆地,是在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复杂构造系统,共同构成造山带南缘逆冲推覆系.震旦-志留纪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经历了早期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至晚中生代-新生代发生块断造山.多期、多类型原型盆地的横向并列、纵向叠加奠定了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多种勘探领域.区内前陆冲断构造带勘探潜力大,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后期改造程度弱,应着重从"内幕型"、"影子盆地型"、"非常规型"气藏等不同领域进行选区,力争实现勘探突破.【总页数】6页(P166-171)【作者】杨振武;郭战峰;刘新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相关文献】1.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 [J], 张淼;云金表2.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J], 郭战峰;刘新民;盛贤才;马登峰3.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 [J], 汤济广;胡望水;郭齐军;黄泽光;翟常博4.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选区浅见 [J], 潘国恩5.《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盆地演化与油气勘探》一书出版 [J], 高长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帕米尔-天山汇聚带前陆盆地重矿物组合分析及构造意义

帕米尔-天山汇聚带前陆盆地重矿物组合分析及构造意义

帕米尔-天山汇聚带前陆盆地重矿物组合分析及构造意义刘浪涛;陈杰;李涛
【期刊名称】《新疆地质》
【年(卷),期】2016(34)4
【摘要】前陆盆地沉积物记录了相邻造山带的抬升剥蚀过程,通过前陆盆地沉积物重矿物组合分析可反演相邻造山带的剥蚀历史.别尔托阔依剖面位于帕米尔-天山汇聚带前陆盆地中,其沉积物可能记录了这两个造山带的隆升和剥蚀.对该剖面新生代地层进行系统重矿物鉴定统计,获得不同层位重矿物种类及含量,分析了重矿物含量及特征指数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多种重矿物组合及特征指数在中新统安居安组下部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能与帕米尔在中新世早-中期的快速抬升有关.
【总页数】6页(P457-462)
【作者】刘浪涛;陈杰;李涛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7
【相关文献】
1.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新近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盆山构造演化关系 [J], 赵雪松;高志勇;冯佳睿;李小陪;郭美丽
2.新疆中天山干沟一带蛇绿混杂岩和志留纪前陆盆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朱宝清;冯益民;杨军录;张开春
3.西天山两侧前陆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 [J], 王永;李德贵;王彦斌;李建成
4.陆内挤压造山带与陆内前陆盆地关系——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与南天山为例 [J], 张明山
5.西昆仑—帕米尔造山带及其北缘前陆盆地板内变形构造 [J], 曲国胜;陈杰;陈新安;张兴林;李涛;尹军平;周洪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瑞雷波和勒夫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瑞雷波和勒夫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瑞雷波和勒夫波相速度层析成像叶庆东;丁志峰;郑晨;吕苗苗;陈浩朋;吴萍萍【期刊名称】《地震学报》【年(卷),期】2015(37)1【摘要】采用与作者2014年发表的“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勒夫波群速度成像”文章相同的资料,用频时分析提取5 000余条瑞雷波和4 000余条勒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了8-32 s的瑞雷波和勒夫波相速度分布图像,结果显示,瑞雷波与勒夫波相速度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8s的相速度分布与地表构造特征相吻合,造山带与隆起区均表现为高速,盆地因其规模不同而显示不同程度的低速.随着周期的增大,大别-苏鲁的高速带由强变弱,但始终存在.16-24 s的高速可能主要受到中地壳高速的控制,而32 s的高速则可能与上地幔顶部的高速有关.比较大别造山带与苏鲁造山带的平均频散曲线,发现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的勒夫波频散曲线均高于AK135模型计算的理论频散曲线,而瑞雷波则没有这一现象.这可能意味着两个地区有比较强烈的径向各向异性.【总页数】10页(P29-38)【作者】叶庆东;丁志峰;郑晨;吕苗苗;陈浩朋;吴萍萍【作者单位】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武汉430079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球物理系;中国河北三河065201 防灾科技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3+1【相关文献】1.基于背景噪声的川滇地区勒夫波层析成像 [J], 郑定昌;王俊2.蒙古中南部地区基于天然地震的勒夫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J], 余大新;吴庆举;王鹏;叶庆东;潘佳铁;高孟潭3.基于背景噪声研究大别-苏鲁及其邻区的瑞雷波群速度结构 [J], 吴萍萍;丁志峰;马小军;叶庆东;鲁来玉;王椿镛;李大虎;李振4.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勒夫波群速度成像 [J], 叶庆东;丁志峰;郑晨;吕苗苗;吴萍萍;陈浩朋5.大别苏鲁地区背景噪声成像与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井孔附近微震定位 [J], 叶庆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再认识:再论大别造山带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

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再认识:再论大别造山带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

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再认识:再论大别造山带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汤家富;侯明金【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16(23)4【摘要】就大别山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作了较深入阐述,并据前人资料与新近调查成果,进一步明确:(1)北淮阳地区属扬子地块北缘,与华北地块南缘的分界为固始—肥中断裂以北.(2)超高压变质带内新元古代浅变质岩层确系存在,并与榴辉岩及其他超高压岩石,共同经受两期褶皱变形,形成早期为伸展拆离,主期为收缩挤压叠加褶皱变形带,而非外来构造残片,或俯冲过程被铲刮下来的“构造加积楔”.(3)蓝片岩形成于伸展拆离构造带内.榴辉岩为地幔岩,属岩浆成因.其他超高压岩石与“柯石英”可在“地壳异常压力”与“高压釜”机制联合作用下,在地壳较浅层次的伸展拆离构造环境下形成.(4)广泛分布的新元古代火山岩系及侵入岩,代表了晋宁期地壳被强烈拉伸-裂解-扩张事件,但未形成洋壳盆地.(5)详细描述了大别山及邻区构造变形及拉伸与生长线理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认为是由“地幔差速环流”所引发的岩石圈与地壳各分层间伸展拆离-滑断剪切过程中形成.大别造山带经历了裂解成盆、伸展拆离、收缩挤压、热隆成山,由多阶段构造运动所完成,而非板块碰撞造山.【总页数】21页(P1-21)【作者】汤家富;侯明金【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7地质队,安徽合肥 230011;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合肥 230011;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 230001;安徽地矿投资集团公司,安徽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2【相关文献】1.安徽大别山—张八岭地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J], 汤加富;孙先如2.安徽大别山─张八岭地区新的构造格局与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 [J], 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高天山;周存亭;孙先如3.对安徽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认识 [J], 汤加富[1];姚穗[2]4.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造山带的差异隆升过程:来自江汉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记录的证据 [J], 徐政语;卢文忠;林舸;刘池阳;王岳军;郭锋5.东秦岭-大别山及邻区挠曲类盆地演化与碰撞造山过程 [J], 刘少峰;张国伟;程顺有;姚安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别-苏鲁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大别-苏鲁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大别-苏鲁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多样性及其成因刘晓春;胡克;李学燮;康维国【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1994(040)006【摘要】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别-苏鲁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是多种多样的.与蓝片岩共生的C类榴辉岩可能由俯冲洋壳经低温高压变质作用(t=523℃,p=1.2-1.5GPa)形成;与片麻岩共生的B类榴辉岩则可能是在陆-陆碰撞过程中由俯冲陆壳中的基性成分岩石经原地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t=651-828℃,p=1.2-3.8GPa)形成;侵入于B类柯石英榴辉岩中的脉状榴辉岩(A类)可能是在相对高温高压条件下(t=769℃,p>1.8GPa)由偏超基性岩浆直接结晶出来的.这些不同类型的榴辉岩不是一次简单高压变质事件的产物,表明华北-扬子板块边界经历了漫长而多期次的演化历史.【总页数】8页(P494-501)【作者】刘晓春;胡克;李学燮;康维国【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长春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和脉体中磷灰石氯含量和流体盐度关系的研究 [J], 张灵敏;刘景波;程南飞;叶凯;郭顺;陈意;毛骞2.苏鲁—大别榴辉岩研究:形成于不同地质时期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J], 张培强;万志博;马宇3.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变形分解作用对榴辉岩透镜体群发育的影响——以碧溪岭地区为例 [J], 索书田;钟增球;周汉文;游振东4.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的块状榴辉岩及其构造意义 [J], 索书田;钟增球;周汉文;游振东5.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部分熔融的证据——微量元素和铅同位素 [J], 贾望鲁;高山;王林森;胡圣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28卷 第5期O IL &GAS GEO LOGY2007年10月收稿日期:2006-12-25第一作者简介:何明喜(1951)),男,高级工程师,油气地质及勘探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P02039)文章编号:0253-9985(2007)05-0675-07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何明喜,杜建波,曹建康,郭双亭,谢其锋,马荣芳(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摘要: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

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所反映的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即1)前造山期被动陆缘(P 3)T 1)T 21)阶段,包括局部裂陷、持续沉降、萎缩残留3个亚阶段;2)陆缘主造山期周缘前陆盆地(T 22)T 3)阶段,具有海陆过渡相(T 22))陆相(T 3)前陆盆地的连续演化特征;3)陆内造山期陆内前陆盆地(J 1-2)阶段,发育陆内山前含煤碎屑岩沉积;4)后造山期转换伸展-伸展断陷盆地(J 3)E)阶段,前陆盆地消亡。

关键词:构造机制转换;陆缘造山;陆内造山;周缘前陆盆地;陆内前陆盆地;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中图分类号:TE11111 文献标识码:ATectonic evol uti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land basi n on the southernm argi n of the Dabie -Sulu orogenic beltH e M i n gx ,i Du Jianbo ,Cao Jiankang ,Guo Shuang ting ,X ie Q ifeng ,M a Rongfang(H enan O il f ield Company,SI N OPEC,N anyang,H enan 473132,China)Abst ract :Controlled by t h e conversion of tect o nic m ec hanis m fro m conti n entalm arg i n co llisi o n or ogenesis to i n tra -continental orogenesis in the easter n seg m e nt of the central orogenic be lt since t h eM i d dle Triassic ,the for e l a nd basi n on t h e souther n m argin of the Da b i e -Sulu oroge n ic belt experi e nced a whole process of evo l u ti o n fro m i n itiati o n tofl o urish and fi n all y to ex ti n ction and is featured i n conti n uous transiti o n fro m conti n e nta lm arg i n to i n tra -conti n ent and fro m m ari n e to continental i n ter m s of tect o nic setti n g .A ccor d i n g to t h e tectonic m echan i s m conversi o ns and tectonic evo l u tion stages reflected by the struct u ral sequences o f the foreland basi n ,the evo l u tion o f the f o reland basi n can be di v i d ed into f o ur stages :1)pre -orogenic passive m arg i n (P 3-T 1-T 21),consisting of three sub -stages(partial fa u lted depressi o n -conti n uous subsidence -fading residual basi n );2)peri p heral foreland basi n duri n g the m ai n or ogen i c period (T 22-T 3),a stage c 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tecton i c evoluti o n ofm ari n e -conti n ental transitiona l(T 22)to conti n e n -tal(T 3)foreland basin ;3)i n tracontinental foreland basin during i n tra -conti n ental orogeny(J 1-2),featured in coa-l bear -i n g clastic r ock deposited i n i n tracontinental foreland area ;4)pos-t oroge n ic ex tensi o na-l e x tensi o nal faulted depression basi n (J 3-E),a peri o d whe n the foreland basin d i e s ou.tK ey w ords :conversion o f tectonic m achan is m;continental m ar g in orogenesis ;i n traconti n enta l o r ogenesis ;pe -riphera l fore land basi n ;i n traconti n enta l fore l a nd basi n ;southern m arg i n o f the Dab i e -Su l u orogen ic belt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发育在晚古生代被动陆缘盆地基础之上,以上叠晚中生代)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标志其消亡。

受扬子与华北板块拼合及大别-苏鲁造山带形成演化的控制和影676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28卷响,构造机制经历了开裂扩张)碰撞拼合)拉伸断陷多次转换;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盆地性质发生了多次改变。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连续演化历程。

1 区域构造背景111 区域构造位置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处于大别-苏鲁造山带与江南隆起之间的特殊构造环境之下(图1)。

在早古生代,是远离古秦岭洋和扬子北缘被动陆缘的后缘扬子地块本部克拉通内部坳陷;仅仅是到了晚古生代,才成为毗邻古勉略洋盆南侧的扬子北缘被动陆缘盆地[1];到早中生代则成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的前陆坳陷和前陆构造带;晚中生代)新生代又成为下扬子北缘拉伸断陷-坳陷地带;经历了多世代原型盆地的复合与叠加,具有复杂的盆地演化历程。

图1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构造位置F i g 11 L ocati on of t he foreland basi n on the sou t hern m arg i n o f the D ab i e -Su l u orog en i c beltÑ1华北地块;Ñ11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Ñ21北秦岭厚皮叠瓦逆冲构造带;Ò1大别造山带;Ò11北淮阳构造带;Ò21桐柏-大别变质杂岩隆起带;Ò31随县-张八岭构造带;Ó1下扬子地块;Ó11下扬子北缘前陆逆冲断裂褶皱带;Ó21大别山东南缘前陆盆地带;Ó31江南复合断裂褶皱隆升带;Ô1华夏板块SF 11信阳-舒城断裂带(商丹断裂带东段);SF 21襄樊-广济断裂带(勉略断裂带东段);SF 31江绍断裂带¹连云港断裂;º黄栗树-破凉(响水)断裂;»滁河断裂;¼江南断裂;½南昌-万载断裂;¾郯庐断裂;¿鲁山-舞阳-淮南断裂;À磨子潭-晓天断裂第5期何明喜,等: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677112三叠纪南、北板块碰撞事件对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时间历来存在争议,有认为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三叠纪等[1~3]。

根据古地磁资料编制的下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古纬度轨迹图(以南京和石家庄分别为参考点),从南华纪至二叠纪两板块相距甚远,三叠纪开始快速靠近,并在侏罗纪开始同步位移。

三叠纪期间下扬子板块从北纬4b左右变化为北纬20b左右[4]。

古地磁的研究不仅解释了下扬子三叠纪早期与中-晚期之间气候的巨大变迁,而且显示了两板块碰撞-拼接和古秦岭洋闭合的时间在三叠纪。

根据产出在大别山区板块缝合带的榴辉岩及超镁铁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230~240 M a)[5],说明板块碰撞-拼接时间为中-晚三叠世。

根据下扬子北缘三叠纪碰撞造山活动与沉积响应的分析,表明在中三叠世开始有重大构造事件的发生[2]。

板块碰撞与海相)陆相转化的具体界面为周冲村组与黄马青组界面,时代为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末。

从中三叠世晚期(拉丁期)开始,全面发育海陆过渡相-陆相碎屑岩沉积。

2前陆盆地演化特征211前陆盆地性质与演化特征印支期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事件,一方面铸就了大别-苏鲁造山带,同时在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形成了基本连续的前陆坳陷带。

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新的调查资料,主要强调大地构造位置(造山带类型)和构造机制转换两个因素,将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同造山期前陆盆地,进一步划分为陆缘碰撞造山期周缘前陆盆地和陆内造山期陆内前陆盆地[6~14]两个连续演化的主要阶段。

从盆地成因机制上看,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与中三叠世扬子板块与秦岭微板块及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为周缘前陆盆地。

从前陆盆地构造层序上看,中-晚三叠世海陆过渡相复理石沉积与早-中侏罗世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之间,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15];可划分出周缘前陆、陆内前陆两个构造层序,代表同造山期前陆盆地两个先后演化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