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发广泛,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行业特点以及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对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决定开设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以提供高品质的专业教育和实践培训,培养具备移动互联技术技能和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建设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旨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综合素质强的移动互联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提高学院的教育质量和产学研结合水平。

2.任务(1)确定开设的专业:基于市场需求和学院实力,确定开设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包括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及开发、网络安全与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等专业方向。

(2)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3)增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建设实验室、校企合作等方式,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5)鼓励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他们走上创业之路,推动产业发展。

三、实施步骤与措施1.专业建设组织与规划: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与组织实施工作,落实资源保障。

2.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

3.实践平台建设:投入资金建设现代化教学实验室,配置先进的设备和软件,供学生进行实践培训。

4.校企合作推进:与移动互联技术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项目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09•【字号】湘政办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5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2月19日(此件主动公开)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为加快全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立足国情省情,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湖南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省“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医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基本形成,管理体制机制和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基层适用性和紧缺性人才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到203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湖南优势的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创新和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服务健康湖南的能力显著增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为推动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出特色、上水平,特制定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1、指导思想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引导职业院校培育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形成湖南特色的专业体系和专业建设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为我省“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建设目标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到2015年,全省建设140个(高职专业70个、中职专业70个)与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基础条件好、教学团队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数字化资源丰富、学生质量一流、就业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能有效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

3、建设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对接产业。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岗位群对接,增强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

根据区域产业(行业)布局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明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特色专业主要从重点建设专业大类中产生,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不与示范性特色专业重复立项。

——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本要求(评审标准)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本要求(评审标准)
2-3专业课程体系
⑴形成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相适应,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主体,知识、技能、态度有效融合的课程体系;
⑵以典型工作任务、过程、项目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前沿技术为主线,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⑵分专业大类建立由教学专家和现场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2专业教学团队
⑴每个专业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专业教学团队,有1名与专业对口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带头人;
⑹采取教师交流和互培等形式,与境外先进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教师;
⑺建立健全教师奖励制度,定期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⑻采取与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培养的方式,切实加强新技术和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培训,提高教师新技术吸收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能力。
3-4师德师风
⑴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⑵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2-5实践教学体系
⑴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与相关企业合作,系统设计和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共同组织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数达到专业课教学时数50%以上(面向三产类专业不低于30%);
⑵分专业制定包括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等环节的实践教学方案;
⑶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⑷主体专业有2门以上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供同类院校共享;

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

附件1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进一步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1.深度融合。

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2.差异发展。

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重点建设与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

3.资源整合。

引导职业院校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建设目标从2014年起,三年内全省中、高职各立项建设30个左右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使之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四、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专业结构调整。

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

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

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职业技能要求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二、项目目标1.建立以特色专业群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

3.推动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领军能力的中等职业教育品牌。

三、项目实施方案1.确定特色专业群根据学校的资源和条件,选择适合学校发展和地方产业需求的特色专业群。

可以结合企业的需求调研和市场预测,确定特色专业群的方向和发展方向。

2.建设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与校外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践锻炼的场所和机会。

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训设备和资源,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实践和操作技能。

3.设计特色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根据特色专业群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职业能力标准的课程体系,力求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加强校企合作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课程研发、实习实训和就业推荐等工作。

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加强师资培养和团队建设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可以引进行业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

四、项目效益评估1.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通过特色专业群项目的建设,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中等职业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

通过特色专业群项目的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地方乃至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提升,成为人们选择职业学校的首选。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方案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方案

2011-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建设方案申报学校: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申报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代码:590222(湘)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概述 (1)(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1)(二)专业群 (1)(三)专业定位 (2)(四)建设背景 (3)二、专业建设基础 (3)(一)校企深度融合基础 (3)(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 (4)(三)课程体系改革基础 (4)(四)教师队伍建设基础 (5)(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基础 (6)(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基础 (8)(七)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基础 (8)(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基础 (8)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9)(一)专业发展目标 (9)(二)人才培养目标 (11)四、专业建设内容 (11)(一)推进校企对接 (11)(二)转变培养方式,强化实践育人 (14)(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18)(四)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21)(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2)(六)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第三方评价 (26)(七)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26)五、专业改革举措 (28)(一)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建立工学结合长效机制 (28)(二)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扎实抓好专业建设 (28)(三)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28)(四)强化实践育人,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 (28)(五)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29)(六)加大高职教材的建设力度 (29)(七)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9)(八)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30)(九)促进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 (30)六、绩效考核指标 (30)七、保障措施 (32)(一)组织保障 (32)(二)政策保障 (33)(三)制度保障 (33)(四)资金保障 (34)(五)过程管理保障 (35)(六)队伍保障 (36)八、专业建设预算、年度执行计划与监测指标 (36)(一)专业建设预算 (36)(二)专业建设预算年度执行计划与监测指标 (37)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概述(一)专业名称与代码名称:数字媒体技术代码:590222(湘)(二)专业群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电子商务、文秘(网络文化传播方向)、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电脑艺术设计、表演艺术(网络传媒播音与主持方向)、艺术设计(网络传媒美术设计方向)。

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名称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核心专业飞机维修(专业代码520516)所属专业大类交通运输大类(代码520000)申报单位(盖章)项目负责人项目联系人联系方式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湖南省教育厅制二○一四年五月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构建航空制造、维修、服务与管理专业群,顺应了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航空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明确建设新型国产干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产业化平台;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以国际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为补充的航空集群网络。

同时,空军主战装备向第三代、四代转型,以J-10、翼龙无人战略侦察机等为代表的主战机型大量列装部队,航空产业集群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其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就业渠道。

因此,构建航空制造、维修、服务与管理专业群,是顺应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与客观要求。

2.构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是服务与引领航空维修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航空装备的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复合程度大幅提升;先进显示技术与航空复合材料的广泛运用;联调联试技术、基于状态维修技术以及数字化维修技术的逐步推广,一条集飞机维修、通用航空器维修、无人机装调与维护、航空复合材料加工与维修以及航空结构无损探伤检测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产业链日趋完整与清晰,构建涵盖航空维修产业链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是服务与引领航空维修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构建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深层次对接产业办专业是学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必由之路随航空产业链条越来越清晰,职业岗位分工越来越明细,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紧密对接航空维修产业办专业,形成专业特色与办学特色,是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与引领产业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建设基础按照“对接产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学院坚持走航空特色发展之路,立足空军航空修理,紧盯军队机务士官培养,渗透中航工业航空维修,拓展民用与通用航空维修,面向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打造航空特色品牌,形成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四大专业群。

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方案--一流专业建设

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方案--一流专业建设

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方案--建设内容一流专业建设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以立德树人,培养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心,按照“对接产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追求品质”的建设思路,建立高效的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紧跟产业调整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药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与健康产业相关的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重点建设健康服务、药品制造、药品管理、医疗器械四个专业群,培育由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护理三个专业组成的康养专业群,强化办学特色,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示范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同类专业建设发展。

三年建设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在线开放课程1门,主持建成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1个、子项目2个,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等21项;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名、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品牌专业群4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省级学徒制试点项目4个,中高职贯通专业6个,专本贯通专业2个;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专业项目1个等标志性成果。

将药品制造、药品管理专业群建成国内一流专业群,将健康服务、医疗器械专业群建成省内一流专业群,将群内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学、食品营养与检测、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六个专业建成国内一流专业,以一流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群特色和优势,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

二、建设内容与措施(一)服务区域经济,布局一流专业群立足食品药品行业,对接XX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威海市打造“四季威海、康养福地”品牌,学院以优质校建设为契机,以产业链为依托,分链组群,打造药品制造、药品管理、健康服务、医疗器械四个专业群,培育由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与护理(拟增)三个专业组成的康养专业群,各专业群求同存异,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为XX乃至全国健康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方案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方案

第三部分项目建设方案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湘菜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一、学院概况近五十年来,学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修德、砺能、自强、笃行”的校训,初步建成为具有鲜明商贸旅游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形成了“德业双修,知行合一”的校风,“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教风和“志存高远,学至精深”的学风。

为区域经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享有“湖南商界黄埔”的美誉。

学院目前拥有韶山南路南校区、劳动广场北校区和正在建设的湖南环保科技园新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44780.74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90853.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258.49万元,馆藏图书97.535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0.9735万册,电子图书66.5617万册。

学院设有会计、经济贸易、旅游管理等7个教学系部25个专业,形成以财经、旅游为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的办学格局。

现有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专业教师技能认证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2人。

现有教职工364人,专任教师193人,双肩挑教师36人,兼职教师43人,外聘教师2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3人,客座教授15人,“双师素质”教师94人,青年教师144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63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618人。

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长沙市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涉外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湖南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中国湘菜馆最受欢迎的培训机构”的称号。

学院在专业建设上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对接传统的商贸餐饮业,开设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与服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特别是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特色明显,培养湘菜人才的意义重大;二是对接长沙强势的旅游业,开设旅游管理、涉外旅游、酒店管理、旅游与体育休闲、旅游空中乘务等专业;三是对接长沙扶持的信息服务业,开设电子商务、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专业;四是对接长沙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物流管理、印刷图文信息处理等专业。

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加强我校的专业建设,完善和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高我校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一)专业群建设的总体目标围绕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建好: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械与自动化技术、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化工与环境工程技术8个专业群。

使专业群在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服务区域或行业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专业群建设的具体目标1.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确保每一个专业群有1-2名优秀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

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及到企业一线实践等方式,在2年的时间内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0%。

校级示范专业群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

力争培养1--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0名以上校级骨干教师。

2. 课程建设目标着力于群内不同专业或不同专业方向的共享课程建设。

提倡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坚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在专业群建设期间编写1-2门体现专业群特色的共享教材。

3. 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目标加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力度,改善专业的办学条件。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0引言特色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调整、产业智能升级的“节点”,在推动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提升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色专业群”建设工作是为培养特色专业人才群,为行业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资源[1]。

本文从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视角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逻辑机理,分析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特点和不足,提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与发展思路,必将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发展与地方经济形成命运共同体协同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1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亮点,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协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可知: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得到950万,智能领域设备操作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次[2]。

智能制造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发生了高层次的变化,将朝向交叉复合应用技能方向发展,比如:高端智能设备制造与操作人才、智能系统集成的交叉复合型技能人才以及智能设备维修与改造人才等。

它促使高职院校主动配合现代产业体系调整并快速优化专业结构,在资源配置上实现共建共享,在办学特色上形成优势品牌。

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又是职业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更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抓手。

在此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则需以“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基础,重视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及完善,优化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智能制造生产、集成控制、运维等高端技能,满足智能制造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协同发展。

2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特色专业群”问题点2.1专业群设置对接地方复合经济不完整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剧,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传统的单一专业建设模式难以支撑高质量高速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快专业群建设既是高职院校应对内外部环境急剧变革的诉求,更是专业群建设走向成熟的重要过程。

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申报遴选方案

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申报遴选方案

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申报遴选方案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7)3号)》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立项计划立项建设120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0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培育)。

同时,根据我厅《关于实施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湘教通(2015)167号)“建设20所卓越高职院校”有关精神,在已经立项建设16所卓越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根据一流特色专业群遴选结果再立项建设4所卓越高职院校。

二、项目申报(一)申报主体。

由学校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向省教育厅申报。

(-)申报基本条件。

凡申报以上项目的,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申报学校必须是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

2.核心专业必须有1届以上毕业生,群内专业应为学校当前设置备案的专业。

3.专业群在校生规模达600人以上(农林、地矿、艺术、体育类专业群在校生规模不少于400人)。

4.专业群构建符合“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要求,群内专业原则上为3-8个。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2018年不得申报:(1)近三年有违规办学行为并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

(2)近三年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群体事件的。

(三)申报数量(1)已立项建设的16所卓越高职院校,以立项时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群为基数限额申报。

(2)非卓越高职院校,每校申报数量不超过3个专业群(含已立项建设的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

其中,有意向成为新一批卓越高职院校的学校,应申报3个专业群。

(四)申报注意事项考虑到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卓越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申报时可以对原专业群做出适度调整(涉及新旧目录转换的专业根据教职成(2015)10号文件中《新旧专业对照表》进行转换),但应说明调整理由。

三、项目遴选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一流特色专业群(培育)项目、新增卓越高职业院校项目2018年一次性遴选立项。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其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特色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各行各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提出的。

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不仅可以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还可以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通过建设特色专业群,可以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满足企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二、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1、优化专业设置建设特色专业群,首先要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

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

对于有优势、有特色的专业,要重点建设,打造成为特色专业。

同时,还要注重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群。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因素。

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加盟,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等,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

4、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校风建设方案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校风建设方案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校风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二、校风建设目标1.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

3.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

三、校风建设方案1.强化思想教育(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优化专业体系(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专业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3)推动专业群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交叉创新。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营造学术氛围(1)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

(2)设立学术基金,鼓励师生进行科学研究。

5.丰富校园文化(1)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校风建设实施步骤1.制定校风建设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3.落实责任,将校风建设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各学院。

五、校风建设预期成果1.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2.专业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4.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六、校风建设是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校风建设,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努力推进校风建设,为实现学校特色高水平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注意事项:1.避免校风建设流于形式,失去实际效果。

省域高职专业建设评估的政策分析与优化

省域高职专业建设评估的政策分析与优化
(一)评估目标:以选优为主、合格评估为辅 重点专业评估与新专业合格评估是各省开展专业建设 评估的主要模式,见表2。重点专业评估是一种选优评估, 参与这项评估的专业先按一定条件和程序进行遴选。如广 东省在组织开展高水平专业群评选时,列出全国、全省、各 地市发展的重点产业,高水平专业群应为教育厅建议的对 接产业相关的专业群。浙江省在2016年组织优势特色专业 评选时,分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两个等级,优势专业的发展 目标为跻身国内同类前列,特色专业面向某一院校独有或仅 在少数院校开设的专业。遴选出的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建 设,再按评估指标进行验收,认定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带头 作用的示范专业 [8]。新 专业合格评 估的对 象包 括当 年新 设 置的 专业和 有第一届毕业 生的 专业,目的是检验 新 设 置 专 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专业排名是对专业办 学水平进行判断,通常按专业大类(类)分类进行评估,参 评专业在 全 省布点 数 较 多。专业 竞 争力评 估 模 式 为重 庆 市 独有,实 施专业 竞 争力评 估之前要 做 好专业 发 展情况的调 查,调查对象为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在校学生、已毕业大
EDUCATIONAL EVALUATION
教育评价
其研究在我国开展[1]。教育部颁布了高等教育评估的相关法 规。在此带动下,地区性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实践活动 启动,评估对象为不同院校的相同专业,评估规模较小。如 1985年上海市高教局组织对全市20所高等院校的24个本、 专 科管 理 类专业 点 进 行 评 估,评 估内容包 括各专业的教学 水平、教材质量和基础设施等[2];河南省教委在1989年对全 省19所大专院校的中文专业进行评价。这些实践活动可以 看作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省域范围内专业评估的实践探 索,但当时并未出台关于 专业 建 设 评 估的相关 政 策。2 0 0 0 年以来,省级地方政府陆续研制出台专业建设评估政策,依 据评估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

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1)

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1)
(二)建设基础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创办于 1988 年,现有在校学生 832 人。本专业 2002 年被教育 部批准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 年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职业资格证 书制度改革试点专业,2006 年校内实训基地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实训基地,2007 年电气 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首批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2008 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央财重点支持建设项目, 2010 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确定为湖南省教学团队,2011 年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立项为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在“嵌入式人才培养、顶岗实习五定管理”等方面形成 了自己的特色,为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初步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组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每年组织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实地调 研,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实时调 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实施了“校企互融、合作育人”的订单培养 组建了“中联班”、“博世班”、“远大班”、“蒂森班”等 16 个订单班,“订单”培养 比例 42%。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向学校提供设备、资金、材料、工具和兼职教 师支持,共同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共同构建了优势互补的“合作育人”平台。同时针 对不同企业培训需求,开展“定制培训”,为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人才保障和技术服务。 3、探索了“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专业建设团队对中联重科、远大空调等 112 家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调研,明确了本专业的服务面向、职业岗位、典 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共同确定了人才培养 目标与规格。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探索并实施了“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10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能制定工作中相关计划和方案,并能用科学方法组织和实施;
能自主确定和调整学习、工作计划,不断总结,提升质量以满足岗位需求。
3、社会能力
能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能自我定位,爱岗敬业,踏实工作;
能通过语言和书面文字与人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
能规划整理工作和生活环境,有良好的节能和环保意识;
能配合团队工作,和团队成员进行良好协作;
II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580202
二、学制与招生对象 基本学习年限: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三、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驱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电气设备相关国家标准与工艺规范, 掌握电工电子、可编程控制、单片机应用等相关知识,具备自动化设备装调、性能测试、 故障分析与处理等职业岗位能力,主要面向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自动化成套设备生产 等企业生产一线从事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具有 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I
(一)“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8 (二)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39 四、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保障…………………………………………………………44 (一)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组织保障………………………………………………44 (二)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制度保障………………………………………………45 (三)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经费保障………………………………………………48 附件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附件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进一步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 的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1.深度融合。

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2.差异发展。

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重点建设与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

3.资源整合。

引导职业院校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建设目标从2014 年起,三年内全省中、高职各立项建设30 个左右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使之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 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四、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专业结构调整。

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

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

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

每个专业群由3-5 个(中职 3 个、高职 5 个)以上专业组成。

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

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 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以做为核心,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每个专业群至少建成 2 门以上相关专业共享的优质核心课程,群内各专业至少建成 3 门以上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

3.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群内专业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建设包括案例、素材在内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建立健全一线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机制,探索建设空间课程、微课程和职业教育MOOC (慕课), 数字化教学资源被外校或社会应用。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逻辑线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与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要求对接,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与工作过程对接。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总课时的50%以上(面向三产类专业40%以上)。

(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群内共享的原则,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

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有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

根据专业特点,按照“理实一体”原则,建设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现场教室等,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训室,项目开出率达100%。

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基本达到合作企业现场生产先进设备的水平。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遴选与建设,要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满足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

(四)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群带头人队伍建设。

以核心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群内其他专业带头人为骨干,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优势互补的专业群带头人队伍。

着力把核心专业带头人培养成熟悉产业(行业)发展趋势、能驾驭专业群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专业群带头人,高职专业群带头人应在省内或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原则上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达到省级专业带头人要求;中职专业群带头人应在区域和行业有一定影响,原则上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市州级专业带头人。

群内各专业要努力培养能把握本专业发展动态,有较强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带头人,高职专业带头人应达到省级专业带头人要求,中职专业带头人应为市州级专业带头人。

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专业群和群内各专业应有 1 名掌握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具有行业影响的现场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引进、外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资源共享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主讲2 门及以上专业课程(其中至少1 门为专业核心课程)。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每名骨干教师至少帮带1名青年教师成长。

建设期内,高职专业群教学团队至少取得一项省级教学成果,或主持一项省级课题(教研教改项目);中职专业群教学团队至少取得一项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或主持一项市级及以上课题(教研教改项目)。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带动专业群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中、高职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到70%、80%以上。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机制,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以企业(行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相对稳定、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兼职教师库,实行动态更新。

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师德师风建设。

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定期进行考核。

教师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无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和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

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和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内容。

(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要求,创新专业群校企共建机制。

完善专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管理、实习责任保险等校企合作制度。

通过创新共建机制,推动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咨询和社会培训。

建设期内,专业群深度合作企业达6-10 家,所有核心课程全部实现校企共建,共建技术研发或推广中心1个以上,有1个以上共建的培训中心,每年开展社会培训不少于本专业群在校生数的 1.5 倍或3000 人次。

2.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并执行到位。

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推行信息化管理。

全面建立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积极探索选课制、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教学组织模式。

把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建立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

3.统筹发展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常态沟通机制。

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密切关注区域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的技术、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需求,相关合作企业积极参与专业群建设,主动提供人员、技术、设备等支持,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

职业院校要通过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带动特色专业群建设,形成校内专业群共同发展格局。

特色专业群建设要以核心专业建设为重点,发挥核心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五、保障措施1、制度保障。

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将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纳入当地产业或行业发展规划。

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的各项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组织保障。

加强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组织领导,高职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中职由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牵头,统筹推进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

建立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工作班子,明确项目建设的责任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3、经费保障。

省里对立项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支持,地方政府和学校举办者应按照不低于省拨经费1:1 的比例足额安排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配套经费。

要加强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六、申报、遴选与管理(一)项目申报1、申报基本条件。

申报学校与专业除符合本文件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申报本项目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是省教育厅备案的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申报本项目的中等职业学校需经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2)申报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必须有一届以上毕业生;专业群在校学生规模高职600人以上,中职400 人以上(高职农林、地矿、艺术、体育类专业不少于400 人,中职不少于300 人);(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①近三年有违规办学行为,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②近三年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群体事件的;③ 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建设项目验收未获通过的;④中职学校举办者在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暂缓通过” 或“不合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