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合集下载

sternberg思维三元论

sternberg思维三元论

sternberg思维三元论
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他的智力三元论,试图从成分而非能力来理解人类的智慧。

以下是三元论的三个主要成分:
1. 分析性智力:指对抽象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具有良好分析技能的人在解决问题、分析数据和逻辑推理方面表现出色。

2. 创造性智力:探索新奇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涉及到对问题的首次处理,包括发明、假设和创造新奇的解决方案。

3. 实践性智力:指在特定环境中应用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能力。

它涉及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以实现个人或团体的目标。

除了这三个主要成分,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还包括三个子理论:
1. 智力成分亚理论:解释智力的内在成分,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2. 智力经验亚理论:说明智力与经验的关系,包括对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和运用。

3. 智力情境亚理论:强调智力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包括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总之,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是一个全面的框架,用于理解和评估人类的智力。

通过理解智力的这三个方面,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智力优势和劣势,并发展自己的潜力。

斯滕伯格论为发展成功智力设计三元教学

斯滕伯格论为发展成功智力设计三元教学
[ 基金项 目]浙江省哲学社会 科学 “ 十一 五”规 划重点课题 “ 整体视野下 的单 元教学设计应 用研究 ” ( 8 G Y 0 2 0 C J 0 3 )成果
之 一
[ 第一作者简介 ]盛群力 ( 9 7 ) 15 一 ,男 ,上海崇 明人 ,浙 江大学 教授 ,主要从事教学理论与设计研究

成 功 智 力 要 义
成 功智力 是 斯 滕 伯 格 有 关 智 力 、能 力 、智 慧 、
创造 力及 其投 资 等一 系列 研 究 的综 合 性 理论 框 架 , 反映 了 2 1世纪 初 国际教 育 心理 学 研 究 的 一个 重 大
进 展 。斯滕 伯 格认 为 ,成功 智力 由创 造性 智力 、实 践 性智 力 和分 析性智 力 三种成 分 构成 。创 造性 智力 是人 进 行创 造 、发 明和 发现 时所 需要 的能 力 ;实践
除 了 “ 长避 短 ” 扬 ,成 功还 同 “ 长 补短 ” 联 扬 系在 一起 。 承认人 不是 无所 不 能 固然 重 要 ,但 更 重
生 动形 象 的启示 。本 文对 斯滕 伯 格有关 成 功智 力 的 要 旨以及 设 计三元 教 学作 一介 绍 。
[ 收稿 日期 ]2 1 0 0—1 2 1— 8
说 明 ,给 出 了语 文 、数学 、社会 、科学 、美术 、音
乐 、外语 和体育 等 8门学科应 用 的提示 ,并就 如何
对从 幼儿 到大学 生进 行成功 智力 各项技 能成分 的训 练提 出 了分 类分 项建议 ,从 而保证 每一个 智力 成分
49
要 的是 我们还 应该 认知 到 自己的不 足 ,并 努力 去弥 补 、克服 。生活 中 的 “ 功 ” 并 不 意 味 着 没 有 缺 成 陷 ,而 是知道 自己的缺 陷在 哪里 ,知道如 何去 弥补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在心理学领域,对于智力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且充满活力的课题。

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试图揭示智力的本质和结构。

其中,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独树一帜,为我们理解智力提供了全新而深刻的视角。

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传统的智力观念过于狭隘,仅仅侧重于学业成绩或智商测试所衡量的能力。

他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则包含了三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分析性智力,是我们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解决问题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它涉及到对信息的分析、比较、评估和逻辑推理。

比如说,当我们做数学题、解谜题或者进行逻辑论证时,所运用的就是这种智力。

这种智力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构成、规律以及相互关系。

以解决数学难题为例,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运用所学的公式和定理,通过一步步的推理来找到答案。

分析性智力让我们能够在既定的框架和规则内,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

创造性智力则侧重于创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鼓励我们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独特而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具有高度创造性智力的人,往往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联系,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比如艺术家在创作一幅独特的画作、科学家提出新的理论假设,或者企业家开创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些都离不开创造性智力的发挥。

创造性智力使我们能够超越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开拓新的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实践性智力则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各种实际情况的能力息息相关。

它涉及到我们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或者选择合适的环境。

一个实践性智力高的人,能够很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例如,在工作中,能够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并且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成果,这就是实践性智力的体现。

实践性智力让我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实现个人的目标和价值。

三元智力理论对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的启示

三元智力理论对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的启示

三元智力理论对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的启示斯腾伯格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将智力从情境、经验及成分三方面加以分析,综合考虑了内外部环境对个体智力发展的影响。

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招生规模日趋增长,学生培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三元智力理论可以为我们的学生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他的观点“智力是可以发展的”,告诉我们要对每位学生具有信心,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智力潜力,我们要让每个学生发挥出他们的智力强项,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主题词:三元智力理论;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下深化改革的产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浙江省独立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生,之后独立学院的招生人数和比重每年都在增长。

独立学院的发展为许多学生提供了升学的途径,满足了他们上大学深造的愿望。

2006年浙江省独立学院招生4.4万,占总人数36.8%; 独立学院在校生人数是13.98万, 占了全省本科在校生的35.6%。

因此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新生力量,承担着培养适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大众型人才的重任。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问题也成为了研究热点。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对于这个目标定位,我们的理解如下:创新精神:指培养的人才要有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思想开放,视野开阔,独立性强,个性突出。

实践能力:指培养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与人沟通交流,在实践中活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型:指培养的人才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仅要懂得原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实际中应用原理和方法,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社会效益,既要注重智育,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斯腾伯格人类智力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人类智力三元理论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 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 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
智商和智力的群体间差异
心理学研究中所说的种族群体是社会性的,而非生物 意义的。也就是说,之所以将一些人划分为某一种族 不是取决于他们 的血统,而是看他们的言行。 研究表明,人们的能力总体上是不断提高的;然而 我们的确有些方面正在下滑。在美国SAT考试中,学 生的整体成绩都在不断提高,但高分却在不断下降。 原因有二:1.国家对于低能及普通儿童的关注要多于 天才儿童(美国)。2.降低了教科书的标准。我们必 须提高国家整体的智力水平,而不是降低他。
因此,我们不能脱离所处的文化背景而 试图周全地了解智力。
与斯滕伯格三元理论同样受人关注 的理论是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 理论
参考资料: 1. ,cn. 2. .
霍华德·加纳德提出 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 力并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 仅泛泛地谈及多种能力也
智力的可变性
智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
生物学与智力
将智力分数与大脑功能相关联 1.由特定刺激引起的脑电活动的复杂模式
与智力分数相关 2.学业智力水平越高,神经活动效率也越
高。
智力和文化
语言、传统、需要和社会信仰综合形成 了特定文化中相应的智力概念。研究表 明,不同文化中对智力的概念是不同的。 某一文化认为是聪明的东西在另一文化 中可能是愚蠢的,反之亦然。
智力告诉我们什么 ·前辈们的观点
观点
评价
弗朗西斯·高 手劲超群就代表智力 此理论滞后了
尔顿
高超
几千年
阿尔弗雷 德·比奈
智力的核心是判断力、 比高尔顿的观 实践力、首创精神和 点更有意义 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的总和

心理学智力理论笔记摘抄(3篇)

心理学智力理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智力概述智力,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

智力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关于智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智力理论概述1. 威尔逊-凯利智力理论威尔逊-凯利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等。

这些因素在个体认知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智力。

该理论强调智力因素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2. 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理论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G因素是所有智力活动所共有的基本能力,而S因素则与特定的智力活动相关。

斯皮尔曼认为,G因素是决定个体智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3. 费尔德智力结构理论费尔德智力结构理论认为,智力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操作成分、知识成分和元认知成分。

操作成分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操作能力;知识成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元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能力。

4. 加德纳智力多元理论加德纳智力多元理论认为,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组成的。

这些智力成分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等。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教育应该尊重和发挥每个人的智力特点。

5. 智力三元理论智力三元理论认为,智力包括操作智力、知识智力和元认知智力。

操作智力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智力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元认知智力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能力。

该理论强调智力在个体认知活动中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三、智力理论的应用1. 教育领域智力理论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智力理论,教育者可以了解学生的智力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例如,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教育者可以针对学生的智力优势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人才测评: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理论

人才测评: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理论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重理论基于对传统智力测验的不满,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的三重理论。

首先,他认为传统智力测验在内容上是不全面的。

它未能把构成智力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社会智力涵盖在内,或者说,它对智力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品格(consequentiality)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智力的制约作用重视不够。

其次,斯腾伯格认为传统智力测验一般未能很好控制知识和经验因素的作用。

致使其学业成就的色彩过重。

由于对测验材料的熟悉程度的不同,因而受测者实际使用或可资利用的心理资源就不同。

这是比社会文化因素更直接影响到测验结果可比性因素,在传统智力测验的框架内难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第三,传统智力测验一般都是限时测验。

斯腾伯格认为这实际是受“好就是快”这一世俗偏见之累。

对某些人或某些心理操作来说,较快就意味着较好。

但这一标准并非对所有人和所有心理操作都适用。

盲目地接受这一假设,不仅是不公正的,而且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面对困难的问题,采取审慎反思的态度而不是匆忙冲动地做出反应,这往往为智者所取。

他们往往化较多的时间对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程序进行总体的谋划,并不在具体的局部细节上盘桓过久。

换言之,时间的分配或速度的选择,比速度本身更重要。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大量任务并不要求我们如同在解决智力测验中的问题时那样,一定要在规定的极短时间内做出解答,它更多地是要求我们做出合理的,亦即“聪明的”时间分配。

第四,速度问题又与测验焦虑问题相联系。

斯腾伯格本人在少年时代就是一名测验焦虑者,所以他对传统智力测验易引起受测者的测验焦虑尤其不满。

由于短短几小时的测验分数往往比数年的学习成绩对一个人的未来命运具有更大的决定作用,因而测验时出现紧张状况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少数人也许会因紧张而产生较好的结果,但多数情况却并非如此,测验焦虑与低智力分数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致使一次性的焦虑甚至演变为永久性的测验焦虑。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测验结果很难说能真实反映受测者的智力状况。

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汪语希摘要:科学家们历来对“智力”众说纷纭。

作为对传统智力研究的挑战,斯腾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智力结构三元模式,他从情景、经验和成分三个层面对智力加以分析,扩充、修正并超越了传统智力成分理论。

作为对三元智力理论的反思与完善,他又于1996年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赋予智力以新的含义,同时认为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成自己的目标,这给我们当今的教育实践带来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斯腾伯格三元智力成功智力教育实践人类对智慧的探索亘古及今,即使在19世纪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虽然智慧的实体仍不可捕捉,但却无处不从人类的思维、创造以及社会的进步中体会到它的存在。

哲学家们从理性的高度用思辨的方法、生理学家们从客观的角度用生理解剖的方法急诊这个问题,却始终找不到统一的答案。

在哲学与生理学力求客观但仍充满疑问和模糊的解释之间,心理学担负着联系哲学和生理学的桥梁作用,既继承认识论中许多有益的观点,又汲取脑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上承下达,集思广益,同时又演变出一套独特的研究范式,对智慧的本质、可能的结构以及发展的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探索。

“智慧”一词应是心理学的发明(斯腾伯格语,见其代表作《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使得关于人类智慧本质的研究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成功智力理论渊源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有关智力的研究范式经历了两次转变。

20世纪上半叶,心理计量学流派在智力研究领域占主导,该流派认为智力可以分解为元素,这些元素构成智力的结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信息加工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智力研究。

信息加工学派认为,智力的单元应是主体根据特定种类的心理表征所进行的即时心理运算或操作。

不难看出,该学派注重从具体的智力活动中动态地把握智力,无疑是对心理计量学方法的一次突破。

三元智力理论

三元智力理论

三元智力理论当代智力理论的代表之一。

强调智力应该反映人类认知加工的过程,从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3个方面描述智力。

主要观点:由美国心理学家R.J斯滕伯格于1985年提出。

他认为,过去关于智力的研究过分倚重心理测量,这种思路的最大问题是只考察了智力结构中方便操作的部分。

因此,斯滕伯格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力应该包括3个部分: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情境智力,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成分智力是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斯滕伯格认为成分智力包括3种成分:①元成分。

是个体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

例如,在阅读时,好的阅读者分配在每一段落上的时间是与他要从该段落中准备吸收的知识相一致的。

这一决定是由智力的元成分控制的。

②操作成分。

是个体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

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

③知识习得成分。

是个体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在成分智力的3种成分中,元成分位居核心位置。

·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

斯滕伯格认为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个体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许多操作的过程。

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

例如,有经验智力的个体比无经验智力的个体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即使是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有经验智力的个体也能够较好地分析情况,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

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个体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

·情境智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个体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以处理其日常事务的能力。

斯滕伯格认为智力也包含了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解读两种智力理论解读“多元”智力:多元智力理论与智力三元论述评

解读两种智力理论解读“多元”智力:多元智力理论与智力三元论述评

解读两种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与智力三元论述评摘要:本文回顾了关于智力本质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两种理论的特点、发展过程和背景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力;智力三元论;成功智力;隐性知识一、引言近20年来,“多元”智力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加德纳(H.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和斯腾伯格(R. J. Sternberg)的智力三元论(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1]。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力结构》(Frames ofMind)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在美国冠名为“多元智力实验学校”或“加德纳学校”的已经有近百所,例如印第安纳州的科艺学校就是在多元智力理论的影响下,于1987年创办的一所全新的学校,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七种基本智力。

可以说多元智力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85年提出了著名的智力三元论,并于1996年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Theory of Successful Intelligence),这是心理学界关于智力研究和定义的又一次新的尝试。

在当前日益关注“创新”与“创造力”的形式下,心理学界已开始对创造力加以重新定位,有的也隐含地将之纳入智力理论的体系当中,但明确地将创造力作为一部分而纳入智力范畴的,斯腾伯格当属第一人,这同当前中国教育界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宗旨正相符合[2]。

同样是最具影响力的“多元”智力理论,却在教育界和心理界有着不同的“待遇”。

多元智力理论自问世以来,虽然在心理学界一直颇受争议,却在教育领域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并且得到了广泛地运用,逐渐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国内有的教育学专家认为多元智力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3],另外还有很多人运用该理论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能力开发、教学模式的最优化设计等。

斯腾伯格简介及其三理论

斯腾伯格简介及其三理论

斯腾伯格简介及其三理论斯腾伯格简介R·J·斯腾伯格(194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72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75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美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分会和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兼任《心理学学报》、《美国心理学杂志》、《教育心理学杂志》、《人类智力国际通讯》等刊物的编辑。

斯腾伯格思维敏捷而且极富创新,迄今为止,他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重理论。

与传统的智力测量理论侧重智力的结构方面有所不同,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是一种智力的认知理论,智力的的认知理论主要关心智力的加工方面或过程方面,分析的基本单位是信息加工成分。

斯腾伯格区分了三种信息加工成分。

第一种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元成分是执行计划、实行监控,以及对个体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价的高级控制过程。

第二种信息加工成分是操作成分(performance-components),操作成分是指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时执行各种策略的较低水平(与元成分相比)的过程。

第三种信息加工成分是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acquisition components),知识习得成分是指学习和掌握新信息并将其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过程。

斯腾伯格认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即认知中的这些成分总是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元成分始终处于调节控制地位,只有它能对其他成分进行直接和间接反馈,也就是说,它可以指挥其他成分完成一定的活动,同时,也接受其他成分的信息反馈,从而了解这些成分的活动情况。

而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同一成分中不同具体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必须以元成分为中介。

无疑,斯腾伯格的三重结构理论为我们对智力的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框架。

此外,斯腾伯格还致力于人类创造性、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领域的研究,还提出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与概念,如成功智力理论、创造性投资理论等。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结果:分析能力 分析、判断、评价 三个关键方面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智力的组成: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智力差异表现在三种能力不同组合上 内在成分 智力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部世界联系起来智力的三个方面 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 智力情境亚理论将个体与日常上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智力经验亚理论将个体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联系起来元成分:用于决定做什么监督执行的过程,并在完成之后进行评价 成分亚理论 操作成分:用于具体完成任务 知识获取成分:用于学习如何将事情完成 经验亚理论 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 结果:创造能力 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创造、发现、发明、想象、探索 对现有环境的适应情境亚理论 对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和塑造 结果:实践能力对不同环境的选择 付诸实践,应用、使用和履行}评价:在理论上已将传统智力的观念扩大(6)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定义: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能是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具体说明:(1)成功智力是适应、塑造、选择环境的能力,表现为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行为更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的能力,或选择一个新环境的能力2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够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的优势,同时能够认识自己的弱点并努力加以改正或弥补3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组综合能力4成功只有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来定义分析性能力:解决问题、制定决策和批判思维成果质量的能力创造性能力:超越已知给定内容,产生新异有趣思想的能力 实践性能力: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的能力 三种能力之间的关系:1创造性能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能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践能力可用来将思维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2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3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智力的三个方面,比仅仅是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重要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斯滕伯格Sternberg,1985,1988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 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他的智力理论也被称为智力三元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 成分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 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一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s,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例如,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分配在每一段落上的时间是与他要从该段落中准备吸收的知识相一致的;这个决定就是由智力的元成分控制的;二是执行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三是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 acquisition components,是指个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例如,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比无此智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他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用脑筋去解决问题,即使是从未遇到过的问题;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人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有些人能很快做到,有些人却难以做到这一点;这种能力就称为经验智力;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应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区分有毒和无毒植物是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人们的重要能力,而就业面试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情境智力,他们的情境智力是不同的;斯滕伯格的理论得到了对大脑前额叶受损病人的研究结果的支持;例如,有一位以前很成功的物理学家,因为偶然的事故前额叶受损,痊愈后他虽然仍有很高的智商分数,却不能继续他的工作;他能按指示程序进行工作如开车,但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显然,这种人的行为缺少了智力中的一些重要成分,而这些成分却没有被大多数智力测验测量出来;三元智力理论是当代智力理论的代表之一;它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相契合,并将传统智力理论中的智力概念扩大了;因为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智商只是智力三元论中的成分智力;同时,该理论更贴近生活实际,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一个人的智力状况;。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翻开课本看了看,关于智力的结构理论众说纷纭。

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入木三分,自成一派。

我相信,能够流传下来的一定有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而我,不敢妄自评价前辈学者的研究,只说一说在我看来,我更倾向于哪种智力理论吧!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80年代提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他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

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三个方面予以说明:首先,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它对执行过程中进行计划和监控,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操作成分:它接受元成分的指令,进行各种认知操作,并提供信心反馈。

知识获得成分:它学习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如何解决新问题。

例如,对类比推理过程的研究发现,推理能力强的人完成得比推理能力差的人更快,也更准确,但他们在进行解题中先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而不是急于得出答案。

智力的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经验亚理论在经验水平上考察智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处理新情境的能力和心理操作的自动化过程,或称为经验性智力。

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新异事物,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

在任务非常熟悉的时候,良好表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如阅读、驾车、打字时的自动编码等等;而在任务不熟悉时,良好的成绩依赖于元成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辅助方式。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智力的这方面特点称作情境亚理论。

为了达到目标,凡是有一定智力的人都能运用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

但是,智力行为是因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行为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实验室中解决物理问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与他力图摆脱尴尬处境、平息家庭冲突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完全不同。

有些人可能并不具备很高的学历,也可能难以清楚地表达他们是如何处理现实事物的,但他们却非常擅长解决日常事务问题,例如解决人事纠纷和讨价还价。

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教育资料

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教育资料

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与反思,诸如“重知识灌输,轻思维训练;重分析记忆,轻创新实践;重考试结果,轻教学过程”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

“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涵盖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与成功智力、思维三元论与思维教学以及成功智力教学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成果,启发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阔了新的视野。

一、斯腾伯格的三元教育观从斯滕伯格的专著和已发表的文章来看,他始终秉持三元观点,试图从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来描述智力,划分思维类型,指导思维教学和进行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的三元评估。

笔者认为,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虽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但三者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有机整体。

斯滕伯格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智力相关理论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

这些理论和观点相互关联,笔者将其统纳入“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

1.三元智力与成功智力。

斯滕伯格在《超越IQ―人类三元智力理论》(1985)一书中,试图以主体的内部世界(成分亚理论),现实的外部世界(情境亚这三)经验亚理论(以及联系主体内、外部世界的经验世界)理论个维度来分析和描述智力,形成了三元智力理论。

[1]三元智力理论超越传统智力观的单一性,重视智力的内隐和外显理论相结合,指出个体的智力属性不仅包括内部心理活动的分析性,还涵盖活动情境的实践性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约定性。

斯滕伯格继三元智力理论后又推出《成功智力》(1996)。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用来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以实施。

具有成功智力的人意味着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善于学习,有创意且具有行动力。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2]。

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

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

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智力三元论是指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组成性、操作性和实践性。

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智力。

一、组成性智力组成性智力是指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语言、数学、音乐、空间等各种形式。

组成性智力是人类解决问题和思考的基础,也是其他两种类型的智力所依赖的基础。

1. 语言智力语言智力是指人们处理语言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具有良好语言能力的人在交流和沟通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语言能力还与阅读、写作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

2. 数学智力数学智力是指人们处理数字和逻辑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数学能力的人在解决问题时更加有效率,并且对于逻辑推理也更加敏锐。

3. 音乐智力音乐智力是指人们处理音乐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具有较强音乐能力的人在音乐领域中更加出色,并且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更好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 空间智力空间智力是指人们处理空间信息和理解图形的能力。

具有较强空间智力的人在解决几何、工程等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容易理解地图、图表等信息。

二、操作性智力操作性智力是指人们处理物体和情境的能力,包括对于物品的操作和运用,以及对于情境的适应和应变。

操作性智力与组成性智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 操作物品操作物品是指人们处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具有良好操作物品能力的人在工程设计、手工制作等方面表现出色,并且更容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2. 应对情境应对情境是指人们在不同环境下适应并做出反应的能力。

具有良好应对情境能力的人在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并且可以更加快速地适应新环境。

三、实践性智力实践性智力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智力与组成性、操作性智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1. 实际应用实际应用是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斯腾伯格三元智力说

斯腾伯格三元智力说

智力三元论(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成分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

一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s),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

例如,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分配在每一段落上的时间是与他要从该段落中准备吸收的知识相一致的。

这个决定就是由智力的元成分控制的。

二是执行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

三是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 acquisition components),是指个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

例如,一个有经验智力的人比无此智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他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用脑筋去解决问题,即使是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经验智力的人就能不假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

有些人能很快做到,有些人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这种能力就称为经验智力。

情境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应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同的。

区分有毒和无毒植物是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人们的重要能力,而就业面试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情境智力,他们的情境智力是不同的。

斯滕伯格的理论得到了对大脑前额叶受损病人的研究结果的支持。

例如,有一位以前很成功的物理学家,因为偶然的事故前额叶受损,痊愈后他虽然仍有很高的智商分数,却不能继续他的工作。

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

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

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
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该理论强调智力的多元性和可塑性。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性智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分析性智力是我们
通常所认知的传统智力,与学校学科中的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有关。

在这个方面,个体通过学习和逻辑推理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分析性智力通常被用来衡量标准化的智力测试中,如智商测验。

2.创造性智力(Creative 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关注的是
个体产生新观点、独特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方面,个体可能会表现出创造性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性智力在面对新问题或挑战时能够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3.实践性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实践性智力强调在现
实世界中应对日常生活挑战的能力。

这种智力与适应性、社交技能、情境感知和实际问题解决有关。

实践性智力考察个体在不同环境中应对复杂问题、适应变化、以及成功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三个智力维度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个体在各种情境下表现的智力能力。

斯滕伯格强调,智力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特质,而是可以发展和培养的。

他的三元智力理论强调了多元智力的重要性,强调不同类型的智力在不同的环境和任务中都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智力理论在以往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常见的考试形式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法比较常规,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我们全面掌握知识才能保证此部分不失分。

因此,特作出此部分的总结。

一、二因素论此理论由斯皮尔曼提出。

他认为,人类智力包括着两种因素: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和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

其中一般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任务时,都有G因素和S因素的参与。

二、三元智力理论此理论由斯腾伯格提出。

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收新划票,微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与存贮。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所处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

当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时,就是不适应。

当个体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能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的另一种和谱环境。

在另一些情况下,人们会重新塑造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而不只是适应或选择现存的环境。

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这程自动化的能力。

新任务是个体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新情境是一种新异的于挑战性的环境。

当遇到新问题时,有的人就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它,有的人则束手无策。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1、试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答:识记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的目的越明确,任务越具体,识记的效果越好。

(2)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的意义识记无论是识记的速度、准确性还是牢固性都比机械识记效果好。

分段记忆的效果优于整体记忆的效果;识记直观的形象材料比识记抽象的词语材料效果更好;识记有丰富情节的材料比识记无丰富情节的材料效果好。

(3)识记方法与态度。

学生在识记时,如果具有积极的态度,注意集中、专心致志、认真感知,就能识记得迅速、保持得牢固;(4)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

安静、舒适、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环境,有利于识记;早晨和晚上临睡前是识记效果最好的时间。

(5)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保护大脑,便于提高识记效果。

(6)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证体魄健康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舒畅乐观,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保证旺盛的精力去识记。

2、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的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可以回答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其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用语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和知识获得成分(指获得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作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智力的组成: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智力差异表现在三种能力不同组合上)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部世界联系起来)
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情境亚理论(将个体与日常上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智力经验亚理论(将个体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联系起来)
元成分:用于决定做什么监督执行的过程,并在完成之后进行评价
成分亚理论操作成分:用于具体完成任务
知识获取成分:用于学习如何将事情完成
经验亚理论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结果:创造能力
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创造、发现、发明、想象、探索)
对现有环境的适应
情境亚理论对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和塑造结果:实践能力
对不同环境的选择(付诸实践,应用、使用和履行}
评价:在理论上已将传统智力的观念扩大
(6)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定义: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能是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具体说明:
(1)成功智力是适应、塑造、选择环境的能力,表现为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行为更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的能力,或选择一个新环境的能力
(2)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够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的优势,同时能够认识自己的弱点并努力加以改正或弥补
(3)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组综合能力
(4)成功只有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来定义
分析性能力:解决问题、制定决策和批判思维成果质量的能力
创造性能力:超越已知给定内容,产生新异有趣思想的能力
实践性能力: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的能力
三种能力之间的关系:
(1)创造性能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能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践能力可用来将思维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
(2)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
(3)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智力的三个方面,比仅仅是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