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姆雷特浅谈外国文学的经典配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哈姆雷特中的配音与如今的中国配音

配音是一门艺术,是配音演员用身心去感受、用言语去体现的性格化言语技巧,是和演戏不尽相同但又涵纳表演要素的话筒前的言语艺术创造。配音的艺术价值决定于它的存在价值,配音是艺术言语的一门学科,它需要演员具有扎实的言语基本功和鲜明的言语表现力,需要演员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巧。而随着时代的跃进,人们的审美的意识越来越强,艺术品味越来越高,对艺术作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如果配音演员无法做到动情传神,吸引观众的注意,那么很可能就得面对哈姆雷特里面最著名的一句台词,“生存还是灭亡。”如果配音演员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那么配音将很有可能会成为历史。

一个好的配音首先不只要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力,还要对该作品了解透彻。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哈姆雷特中共有七段独白,分别揭示了他对外界变化的思索和不同反应。而这七段独白正式哈姆雷特不断变化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见证了他的人格成长和发展。我抽段地结合一些播音技巧何自身感受来谈:

(一)第一段独白出现在第一幕第二场。这一场对白体现了哈姆雷特极度的痛苦、失望和愤怒的心情。当时哈姆雷特的周遭发生了剧变,他崇拜爱戴的父亲突然死去,母亲却在这时与叔叔结婚,而整个国家则处在一片混乱之中。而母亲的再婚对哈姆雷特莱说是很大的打击。“但愿神明并没有规定下严禁自杀的戒律”,这时的哈姆雷特甚至已经有了轻生的念头了。所以配音时必须将纠结,痛苦的心情读出来。在哈姆雷特的电影中,这一段对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哈姆雷特口中直接说出来,另一部分是心里的所思所想。这两部分既是有冲突但却又相呼应,都表达了主角的愤怒。心里的哈姆雷特是无助脆弱的,外在的他显得强硬愤怒,两个哈姆雷特开始对话,一个内在的自己,一个外在的自己。这个地方如果要更好地区分内外就必须将情、声、气结合。内心脆弱疑惑,所以使用较多虚声,外在的哈姆雷特愤怒强硬,使用实声更能表现出强烈的指责与愤怒,并能与内心的他(虚声)区分开来。所以在读这段对白时必须能够虚实结合、虚实转换,如此才能将哈姆雷特这个人物自身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若只是一味地用一种声音,那感觉也就会平淡,无法吸引观众。

(二)第二段独白是出现在第一幕第五场。正当哈姆雷特沉浸在悲痛中时,却与父亲的鬼魂相遇了。鬼混的出现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和令人不安。当哈姆雷特听说其父亲是被叔叔所谋杀时,他显得非常兴奋和躁动。在我看来,这段独白除了蕴藏之前的愤怒还多了些激动与兴奋,因为他得知了叔叔就是杀父仇人。所以在处理这段独白时千万不能只表现出愤怒和悲伤,一味地愤怒和悲伤只会让整段独白显得很冲,还必须带有一些心里有数和兴奋,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真相,尽管这个真相未必是真相,但至少已经提供了一个线索,一个线索便能引发更多的探索。

上面的两个独白主要是一个交待,交待哈姆雷特对外界变化的感受,反映一切不幸带给他的影响。它既是对事件发生的总结,也道出了导致哈姆雷特性格发展和

变化的直接原因,所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配音掌握不好的话,就会大大地影响后面的情绪了。

(三)再来要谈到的也就是最经典的一段独白:也就是非常著名的“生存还是灭亡?”不过在配音中是翻译成“活还是不活”,至于何者翻译更贴切在这里就不加赘述,因为已经有很多学者对这个翻译作了很多的辩论,我们主要讨论如何用声音诠释这段独白更为贴切。这段独白,表面上看是哈姆雷特自我的思考,但我觉得他不只是哈姆雷特的思考,他亦是莎士比亚,是我们人类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活着还是不活?”去死去睡也许一切都会被忘记,但却突然来了一句,“也许会做梦”,活也不是,不活也不是,一切都非常地矛盾。读这段独白时,语调一定要放低,气息不能提着,一定要放下来,气息放下才能读出思考的感觉,且这个思考是有深度,是重要的、决定一切的。在气息放下的同时还必须有变化,如此一般才能将矛盾和冲突表现出来。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读这段独白时,本身就必须先思考,到底是活着还是不活,生存还是灭亡,做到以情代声、以声传情两者结合从而使观众产生共鸣。我想这段独白也是本文最重要的独白,如果能让观众在听了配音后也能思考,那么配音就特别成功了。

再来谈谈我对配音的看法。在马来西亚,我所观看的外国影片几乎都是以原版呈现,很少或可以说几乎没有配音。只要拥有好的翻译,便可很好地向观众展示影片自身的魅力。由于很少接触中文配音的影片,所以来到北京时看到了许多外国影片,看到一位外国太太或者一个皇后用普通话说“哦,亲爱的查理,难道你不喜欢吗?或是,噢,哈姆雷特,别再说了,你这样对我来说是一种屈辱”时,我感到有点不适应,有时甚至会觉得有点搞笑。

我觉得中国观众可以接受主要是因为电影频道所播放的基本都是后期用普

通话配音的电影,所以观众无法作出对比,也就觉得没什么不好的。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接受原版电影的观众也逐渐增多。当看了原版的影片后,再与配音后的影片作个比较就会渐渐发现,后期配音除了没有原版语言更生动之外,有时还会破坏影片的叙述结构。例如在配音时,经常为了要显得洋气而出现很多装腔甩调,时常会让原本深刻严肃的影片增添了一丝笑意。当然也还是有很多优秀的配音员像孙道临、邱岳峰,能够很好地把握配音时的语调,用普通话将原文再现给观众,只是如今已经很少像这两位前辈那么优秀的配音员了。

如果,配音再不跃进的话,很有可能会走向灭亡的道路。我觉得配音不只是用普通话去取代外语,而是必须像外语,配音演员必须不只是哈姆雷特,他必须比哈姆雷特更哈姆雷特。配音演员可能连一句外语也没说过,但却能以再标准不过的普通话为观众塑造整个西方。如果配音能达到如此效果,那配音就不会灭亡,甚至能延伸出一种艺术再创造。

参考文献:

1.百度配音的意义

2.论文:解读主人公心路历程的线索——论哈姆雷特独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