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课件-- 新闻摄影人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茹悦全家天天看文献纪录片 〈邓小平〉》 蒋铎摄
三、不怕死的新闻记者
• 血泪新闻照片
• 《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
1、 比生命还宝贵的“本能”
• 吕岩松这种"本能"是一种多么自觉、多么高尚 的敬业精神,他早已把用文字报道新闻和用摄 影报道新闻看作比他的生命还重要、还宝贵, 以至于变成了一种潜意识的"本能"!5月21日, 吕岩松在《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说,三位 烈士"都是我的好朋友,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不堪 承受。然而职业使记者丧失了痛苦的权利。当 惨不忍睹的遗体从废墟中抬出时,我必须拍照。 "
• ―多学多看,多拍多转” ,这是张 忠和的座右铭。 • “观察世界,感悟人生” ,龚文豹 这样要求自己。 • “再现生活,获得自己”,38岁的 张左时时提醒自己。纪录生活、再 现生活、反映生活、推动生活,这 是纪实摄影家的天职。
• 十条汉子,十位摄影家,不愿意但可以 抛弃一切,可是,他们不愿意也绝不会 抛弃照相机。酷爱摄影到不顾一切的地 步,这份执著太难得了。 • “十人天安门广场纪实摄影作品展”是 他们人生旅途的第一步,在以后的漫长 岁月中,他们将在更开阔的广场上倘佯, 把自己和自己的摄影作品献给广场,献 给人民。
《逛新城》
4、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 挖掘摄影报道新题材
• 蒋铎喜欢拍摄人的活动,尤其是人们内 心深处的心理活动。
– 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衣食住行中的细微变 化,发现和捕捉报道题材,反映人们对物质 文化生活的新追求、新风貌,使读者从中感 受到改革开放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思想理 念的巨大变化,是他孜孜以求的。 –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 《庄户人讲究衣着了》
二、求新的摄影人 —— 求新路上不停 步--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蒋铎
• 1 、一封海外来鸿使他重新审视自己,探索新方 法,走上抓拍路 • 2 、要找到新的拍摄方法,不但需要实践,更需 要理论的指导。 • 3 、从人的心灵感应切入,追求与众不同的新视 角 • 4、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摄影报道新 题材 • 5、运用对比手法,推出摄影报道新形式 • 6、超越别人,也要超越自己,才能不断出新
第四节 新闻摄影人物介绍
摄影天地-->大师力作
本节主要内容
• 执着的摄影人 • 求新的摄影人 • 不怕死的摄影人
一、执着的摄影人
1、解海龙
• 解海龙买相机 • 卖血买放大机 • 省吃俭用攒钱买各种摄影 书籍 • 拜师学艺 • 拍摄希望工程系列,佳作 连篇
• 90年代初的解海龙; 解海龙拍摄的"希望 工程"代表作《我要 上学》中的大眼睛 苏明娟。
―十人天安门广场纪实摄影展” 中十位摄影家的作品。
• 原载1995年9月6日《人民摄影》报,文 中照片原载1995年《新闻战线》《十人 天安门广场纪实摄影作品选》
《比试》 张左摄
• 《帮助》 • 李长江摄
• 《星期天》 • 张忠和摄
《母子俩》 齐凤臣摄
《情侣》 周维海摄
《老伴》 齐平生摄
《京城时兴假发》
5 、运用对比手法,推出摄影 报道新形式
• 好的摄影报道,不但题材要新,新闻点 的切入要新,视觉语言要新,而且要有 新的报道形式,才能更加吸引读者。
《往年欲购不能 如今从容挑选》
《麦客换上新装备》
6、超越别人,也要超越自己, 才能不断出新
• “在拍什么的问题上,要有新发现,要在 生活中见别人所未见” • “一般来说,重复别人不行,重复自己 也不行”。他给自己定下一个既要超越 别人,又要超越自己的奋斗目标。 • 他的这种创新精神得到总编辑的鼓励, 范敬宜同志写道:"蒋铎同志不断创新, 拍摄了许多好照片。这种勤于动脑、动 手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 第一,他有政治意识。 – 第二,他有大局意识。 – 第三,他有责任意识。
一些其它的看法
• 记者节--新闻奖---公众眼中的记者和记者 眼中的记者.doc • 感悟· 勇敢· 思考——论新闻摄影的人才观 •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们的故事
一、执着的摄影人
1、解海龙
2、难得这份执著——十人天安门广场 纪实摄影展"中十位摄影家
• 可就在同时,报社印发的一封海外读者 来函触动了他。来函说国内报纸的“文 风有了变化,但照片还是老面孔”。 • 蒋铎静下心来,重新审视眼前这几幅照 片 -- 粗看挺不错,画面漂漂亮亮,孩子 笑容满面。但细看就不然了,孩子笑得 是那么莫名其妙,那么缺少内在的心理 活动。这种表象的东西并没有从根儿上 摆脱雷同化、概念化的模式。从此,他 开始寻找新的拍摄方法。
2、难得这份执著——十人天安门 广场纪实摄影展"中十位摄影家
• 《国旗冉冉升 起》 陈彭桂摄
• 1995年8月22日,在北京东城区文化馆的 展厅里,陈列着十个人的天安门广场纪实 摄影作品;在每位作者的肖像下,都有一 句座右铭: – “刻苦、自信、执著追求生活的完美”; – “记录历史,表现真情” ; – “不愿意但可以抛弃……不愿意也不会 抛弃相机” ;
三、不怕死的新闻记者
• 1、 比生命还宝贵的“本能” • 2、时代需要这样的两栖记者
《默写生字》
《技术讲座》
《课后》
《同志情》
3、从人的心灵感应切入,追求 与众不同的新视角
• 1990 年夏天,多家报纸以大量照片报道 了北京新景点亚运村的场馆建筑,亚运 村的报道好像已经走到尽头。 • 但是,能不能超越以往的报道手法,从 人的心灵感应的新角度入手反映亚运村 新貌呢?
• 蒋铎带着这个问题骑自行车到亚运村观察。 当他发现每天都有许多北京市民扶老携幼、 纷至沓来到亚运村这座体育新城漫步、赏 景时,歌颂西藏变化的那首《逛新城》乐 曲的欢快旋律,顿时在他心中回荡起来, 他被市民们欣喜的情态迷住了,一连拍了 多张照片。 • 第二天,他以《逛新城》为题,在《人民 日报》上发表了这组摄影报道,别开生面 地把人们逛亚运村时的惊奇、亢奋、自豪 的心态表露出来,歌颂了北京建设新貌,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 《人民日报》 5月9日一版 突出刊登吕岩 松采写的文字 报道和我驻南 使馆被炸毁的 新闻照片
• 《北京青年报》用37幅照片报道了这一 严重事件
• 《中国青年报》一版刊登刘占坤的通栏大照片朱福 来抱着女儿、女婿骨灰痛苦地走下飞机的镜头
2、时代需要这样的两栖记者
• 作为文字记者的吕岩松为什么要冒着生 命危险去抢拍照片呢?我认为,这就是 党报记者“三个意识”的反映:
2、要找到新的拍摄方法,不但需 要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指导。
• 他读了许多书,其中的《罗丹艺术论》对他影响相
当大。 • 罗丹对有些艺术家摆布模特儿“像摆布有关节的木 头人一样”很不以为然,认为那是“粗暴地对待自 然,把活人当作木偶,他们做出的东西恐怕要有做 作的死板的那种危险。” • 罗丹的创作思路是“把观察到的活生生的运动捉住, 而不是硬做出这些运动。” • 他把罗丹雕塑方法的创作思路移植到新闻摄影中来, 决心冲破摆拍的藩篱,捕捉活生生的形象。
《尽孝心》 龚文豹摄
《留住青春》 康泰森摄
《从喜马拉雅山来到天安门广场》 刘书义摄
二、求新的摄影人 —— 求新路上不停 步--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蒋铎
•Leabharlann Baidu《蒋 铎在田间采 访》 李志忠摄
1 、一封海外来鸿使他重新审视自 己,探索新方法,走上抓拍路
• 蒋铎尝试过多种拍摄方法。
– 1978年,他借用绘画的方法在办公室里构思、 画草图,然后到北京芳草地小学按图索骥、 现场摆布,拍了一组儿童题材的新闻照片, 发了一版画刊。由于形象挑选严格,构图有 变化,拍摄用心,许多读者来信夸赞照片拍 得好,他心里一时热乎乎的。